清太子拥有电脑之后by柚子在跳舞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12
梁九功疾步从慎刑司赶回乾清宫时,远远便听到了皇帝和太子的笑声,将脚步停在了乾清宫正殿外,脸上也忍不住扬起了笑意。
因为证据充足,内务府的事情处理得很快,几天一过,宫中仿佛瞬间少了一大批人,大大小小的管事似乎都换了一张陌生的脸。
一时间宫中的氛围有些紧张,不过这些胤礽并不知晓,他平日里同除了慈宁宫,同后宫的接触几乎为零,且这几日虽然内务府的事情告一段落,但胤礽还忙着收尾,并没有时间打听旁的事情。
内务府是康熙最为信任的一个部门,有许多管事也曾是康熙亲手提拔的。
胤礽总担心康熙心中难受,特意将几个弟弟都聚在一起,陪在康熙身旁,想要康熙开怀一些。
胤礽这些举动的用意,康熙很快便明白过来。
看着自家儿子努力哄自己开心的举动,康熙在觉得好笑的同时,心中又有着不可言说的自豪。
终于在享受了几天父(鸡)慈(飞)子(狗)孝(跳)的生活之后,康熙带孩子的心降到了最低,晚间父子两人又睡在了同一张龙床上。
康熙认真告诉胤礽自己并没有因为清查内务府而伤心,一个帝王的心绝对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轻易有波动。
即便现在内务府的管事有许多连康熙自己都能够叫出名字,是他亲自提拔上来的,但这些并不能代表什么。
皇帝是主子,内务府的管事只能是奴才,奴才背离主子做错了事情,自然要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是在哪个朝代都有的规矩。
一个主子不会因为奴才而难过伤心,身为帝王,身上背负着数不清的责任,更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内务府清查而伤感。
“儿子只是觉得汗阿玛有些不高兴。”胤礽对于康熙将事情揉碎了同他讲,很是高兴,但还是说出自己的想法。
他拉着几个弟弟同汗阿玛一起玩闹,只是希望汗阿玛开心一些。
“汗阿玛不是难过,只是一时间有些忧虑。”康熙没了睡意,将烛火挑明了一些,坐起身来。
“内务府大清洗,若是每抓住一个犯错的人便严刑拷打,砍了他们的性命,虽然是会让内务府规整起来,但与此同时,人手也会大面积缺失。”
“若是严格按照大清律法办事,内务府的包衣不仅要少了一大半,甚至连下一代的人手也会短缺。”
“培养人手并非一时之事,朕今日为了清查内务府让所有人获罪,日后宫中的事务也会因为人手不足而造成混乱。”
听着康熙的话,胤礽也安静下来,细细思索之后应该如何做。
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这次清查内务府的事情做错了,若是在清查之前汗阿玛便说了这一番话,他也依然会选择同样的做法。
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但胤礽宁可要没有鱼的清水,也不愿意要一滩污泥。
“人手缺少并不算什么大问题,清查内务府之后朕也能放更多的心思到政务上,处理蒙古的事情。”康熙重新躺下,拍了拍胤礽的肩膀,“时间不早了,快快睡吧。”
内务府的风波过去,后宫仿佛也陷入了寂静,宫务重新回到佟佳贵妃身上,重新给宫中众人树立规矩。
很快腊月便到了,北京城也变成了银装素裹的模样。
在大雪来临的一天,康熙的桌案上再次收到了署名为胤礽的奏折。
这一次康熙没有着急打开,而是直接将胤礽叫来身边。
“你想要内务府尚未长成的年轻子弟同宗人府的年轻子弟一起上课?”康熙说起这话时,自己的眉头都忍不住皱起。
在康熙看来,宗人府即便内里再不堪,也是主子,而内务府只是奴才。
让奴才和主子无差别上一样的课,始终不够稳妥。
“儿子觉得有压力才能有动力,内务府的年轻一带同宗人府差不多大,若是两批年轻人被同样的教导,宗人府考不过内务府,自然会觉得丢人。”
“奴才考不过主子,说出来都是被人耻笑的事情,宗人府现如今虽然看起来堕落,但毕竟是爱新觉罗的后人,骨子里还是有血性的。”
“他们不想被人嘲笑,肯定要咬牙去学自己以前不想学的东西,少年强则国强,日后定然无需担忧。”
“少年强则国强。”康熙重复了一遍,皱起的眉头稍微散开了一些,不过眼中还是带着些许不赞同。
胤礽看到康熙眼中的松动,低头沉思片刻继续说道。
“儿子想要他们接受一样的教育,一来是希望汗阿玛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他们培养成人,让我大清有人可用,二来也是想用内务府这些人来激励宗人府的后人。”
“不过主子和奴才到底是有区分,汗阿玛不如将其设成两个官学,一个专供宗人府的子弟读书,一个则是供内务府的包衣们读书,两个官学分设在不同的地方,只不过共用一套教材,到最后进行检测考试时,两个学校共同参与考试排名。”
听到胤礽的进一步补充,康熙也暗自点头,这样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
“还有什么想要说得?只管说出来。”说着康熙又打开了胤礽的奏折。
“宗人府的学校中,若是考试都交白卷,或者是在学校故意捣乱者,事不过三,否则爵位降级,以此为外界手段让宗人府后人好好努力,不愧对先辈的厮杀。而对于内务府的学校则可以选择奖励的方式。”
“经过此番清查,内务府的年轻一带定然会有不少长辈被抓入了牢狱之中,若是他们这些后辈在学校中能够好好学习,表现优异,便能够酌情减免家中长辈的罪行,有了这样的胡萝卜在前面吊着,内务府的学生只会更加上进,争取早日让家人从牢狱中出来。”
“汗阿玛觉得如何?”胤礽说起时虽然滔滔不绝,但康熙沉默的时间过长,胤礽也没有把握,康熙一定能够答应。
“晚膳时间到了,今日累了一天,不妨先陪着汗阿玛吃饭?”康熙压下嘴角的笑意,假装没有看到胤礽期待的眼神,而是若无其事地让胤礽陪着自己用膳。
因着是晚膳,两人吃的东西并不多,但一直到吃完饭后,康熙也一直没有提起自己的想法。
反而让胤礽将自己的折子拿回毓庆宫,并要求胤礽将今日所提想法重新写一封奏折,呈到桌案上。
胤礽拿着自己的奏折回到毓庆宫时,一路上都在想汗阿玛到底是何用意。
他今日呈上去的奏折已经写得足够详细,若是汗阿玛同意自己的想法,为何要自己重写一封,若是不同意,又为何不能直接说出来。
胤礽将自己的奏折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也没有明白康熙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无法只得将一直在身旁伺候的德柱叫来,“你帮孤看看这奏折写得可有哪里不好?”
胤礽写奏折时,并没有让德柱在身旁伺候。
德柱接过胤礽的奏折仔细研读,片刻之后德柱像是完全呆傻了一般,胤礽唤了好几次他的名字才让他回过神来。
“这折子可是有不妥的地方?”胤礽将折子重新拿回自己手中,再次寻找自己奏折上的漏洞。
“殿下想要包衣同宗室之人一起读书?”德柱张了好几次口,才终于颤抖地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并非在一起,准确来说应该是接受同样的教育。”毕竟两批人并不在一个学校上课。
却不想德柱在听到胤礽的话后,整个人泪流满面,像是失心疯了一般。
第68章
“殿下……”德柱泣不成声,彻底说不出话来,只能跪在地上一个劲磕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德柱你起来!”德柱突然的情绪失控,让胤礽有些惊诧。
德柱是他四个哈哈珠子之中最会照顾人,也是最会隐藏自己情绪的人,至少胤礽从未见过德柱这般失态的模样。
“殿下大恩大德,奴才没齿难忘。”德柱的额头贴着冰凉的地面,脑袋清醒了一些,不过眼泪却掉的更加厉害。
看到德柱如此模样,胤礽索性不再劝,只等着德柱自己冷静下来。
“殿下为奴才们做的,奴才定然铭记于心。”德柱擦干了眼泪,眼眶虽然还是有些红,但情绪已经稳定下来。
“孤并未做什么,你不必如此。”胤礽亲手将巾帕递到德柱手中,拍了拍德柱的臂膀。
“孤让宗人府和内务府接受同样的教育,也是为了让内务府的人督促宗人府上进,不过是顺手为之。”
“奴才知道。”德柱虽然口中说着知道,但脑袋却轻微摇了摇。
德柱自己便是包衣出身,虽然在这次的内务府清洗中,德柱的父母兄弟并没有受到牵连,甚至因为德柱父亲做事一向讲究规矩,现如今还升任了一级。
但德柱家世代包衣,族中还是有不少亲人被慎刑司关入牢房之中等待审判,哪怕父亲升职,整个家族还是有些人心惶惶。
但若是胤礽奏折上所说,能够被皇帝答应,那就代表着内务府许多人都不需要被连累,能够安稳族中的人心。
且家中孩子认真学习便能帮助父母减刑,说明现如今内务府诸人虽然还在慎刑司关着,但至少短期之内如果不是重大罪名,性命还是无虞的。
况且奴才和主子接受同样的教育,这是包衣奴才们从来不敢想象的事情,如今被太子殿下提及,德柱一时间情难自禁。
但看着太子殿下冷静的模样,德柱心中又有些羞愧。
“奴才觉得殿下这奏折还是写得过于大胆了。”平定情绪之后的德柱,又恢复了以往的性子,冷静同胤礽分析起奏折中的内容。
胤礽的奏折中不仅说了一起办官学的事情,还说起了另一件事情。
内务府的人手短缺,可以外聘人手,从八旗亦或者普通百姓之间挑选合适的人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填补职位空缺。
“奴才这位这件事还是过于大胆了。”
“三旗包衣是陛下的私有财产,内务府帮陛下处理家事私事,这些自然是家仆奴才所应该做的。”
“但若是将紧紧因人手短缺便直接登报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岂不是要将皇家私事公之于众。”
“且内务府的管事不管大小,只要进来都是有实权的,伺候陛下的饮食起居,若是招来包含坏心的人,陛下难免会有危险。”
“自内务府建立以来,陛下的意思便很明了,除了内务府总管可以不是包衣出身意外,剩余管事必须是包衣出身,只有包衣才是陛下认可的奴才。”
胤礽提起建立学堂减免罪责一事给了德柱很大的触动,因此德柱分析起奏折的原因时,说话也大胆了许多。
胤礽看着自己奏折中的内容,不得不承认德柱说的话其实很有道理,但有道理并不一定就要听。
“规矩生来便是要用来打破的。”胤礽皱起眉头,“任何东西都是要从无到有的,不可能因为一个规矩便一直不改变。”
“况且这内务府是汗阿玛一手建立的,内务府的所有规矩自然也是随着汗阿玛的心意所改变的。”
胤礽合上奏折,但自己心中的想法并未有所改变。
德柱重新安静下来,只为胤礽挑亮烛火,不再说些什么。
皇帝和太子之间的事情,是国事也是家事,他一个奴才实在不应该说得太多。
胤礽虽然这么说,但还是听康熙的话老老实实将有关建立学堂,让年轻一带入学读书的事情重新写了一封奏折。
不过这份奏折中,胤礽写得更加详细。
内务府众人学成之后大部分定然还是要回归内务府,服务于整个紫禁城的运转,而宗室子弟学业荒废多年,若是只学习四书五经定然不可行,不如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将物理科学医学甚至经商等各个方面全部纳入教材体系。
想要从学堂毕业,必须经过五年的学习,这五年之间,宗人府的学生们完全实行寄宿制度,每十天可回家休息一日,在学校学习时,身旁不得有人伺候。
且五年之中前三年学习基础知识,后两年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之中择其一深入学习,待最终学业过关之后才可获得毕业证书,只有拿到毕业证书的人,才能够顺利入职宗人府在朝中的空缺。
若是无法顺利通过学业,只能一年又一年读下去,若是故意不想通过,则会对家中进行着责罚。
胤礽将自己能够想到的方方面面全都写了进去。
且宗人府的后人们,不仅男子要入学堂,女子也要入学堂,一同学习。
宗人府的宫女们则是另外开了课业,不同男子在一起,但五年的学制依旧不变。
这封奏折花费了胤礽一整个上午的时间,将自己能够想到的建议悉数写了进去。
随后胤礽带着两封奏折,再次前往乾清宫中。
“两封?”康熙正在批阅奏折,将胤礽手中的奏折拿过来后,稍稍抬眉。
胤礽点头,“儿子还是想要汗阿玛再看看。”
“好。”康熙说得很干脆,但明显没有打算重新打开之前那封奏折,胤礽也不再强求,拿出自己的功课,坐在康熙身侧开始学习。
看着胤礽此番模样,康熙认真地点了点头。
胤礽在奏折上写得建议,康熙全都认真看过,但他认为若是将奏折上的那些事情全都公布出来,难免显得有些做事急躁。
因此只挑选了办官学一事,并未提起旁的。
而胤礽此番做事情的态度,也让康熙十分满意。
没有因为自己拒绝而改掉自己原有的想法,也没有因为不被答应而不依不饶,反而看起来很平静,不会给坏心思的人可乘之机。
第69章
胤礽重新将奏折呈递上去,也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完整同康熙阐述之后,心思便从这些事情上转开了。
年关临近,一整年的学习让胤礽成长了许多,也应该趁此机会给自己放个假。
而康熙在拿到胤礽的奏折后,早朝时便迫不及待将胤礽奏折上的内容在朝堂中公布。
听到太子提议建立学堂送内务府和宗人府的人前去学习,朝中众人虽然议论纷纷,但是都未曾提出阻拦的意见。
宗人府是皇室宗亲,即便他们没有建立专门的学堂,待成年之后也会不入朝堂,这是大清的惯例,且大清朝堂上一直都有空缺的职位专门分给宗室之人。
即便宗室没有合格的人选出来,也不会落到他们这些大臣身上。
因此宗人府的后人全都打包被迫寄宿到学校里学习知识,对于这些大臣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
至少将人圈起来之后,这些人没有时间再去作恶去外城打发时间,也算是给朝中大臣们省事了。
毕竟宗室之人即便做了什么错事,百姓们告到府衙,他们也没什么决策能力,只能送外宗人府,看着案件不了了之。
至于内务府办学堂的事情,同大臣们更是无关。
内务府是皇帝自家的奴仆,只为皇帝自己服务,内务府的人读出来日后也只会在内务府之内任职,同他们这些朝堂之人并无关系。
况且太子建议学堂所教导的知识在朝中读书人看来都是无关紧要之事。
这年头读书科举才是正道,内务府的人学科技学外文,日后就算是想进入朝堂也毫无能力。
朝中众人有着各自的思考,甚至有人联手起来推动此事的落实,因此不过几日的时间,已经选定了上课的老师和上课的地点。
今日是腊月十五,是后宫妃嫔同太皇太后请安的大日子,胤礽今日来得时间有些碰巧,后宫妃嫔尚未从慈宁宫散去。
虽然只有短暂地碰面,但胤礽仍旧察觉到今日后宫妃嫔皆是喜气洋洋的模样,仿佛所有人的容光散发一般,眼角眉梢都是克制不住的笑意。
尤其是坐在首位的佟佳贵妃和钮钴禄妃,两人的笑意最为明显。
不过胤礽也只是稍稍打量,便找了个借口离开慈宁宫的正殿,去偏殿中找了正在喝牛乳的五阿哥打发时间。
因着胤礽一有时间便来慈宁宫中,胤祺同胤礽可谓是无比熟悉。
“太子哥哥。”看到胤礽进来,胤祺的小脸上荡开笑意,将自己的牛乳送到胤礽面前,“太子哥哥喝。”
胤祺虽然说得斩钉截铁,但是脸上的表情还是充满了不舍。
他如今年纪尚小,即便是牛乳这种东西,每日都是定量的,不敢让他多喝。
而胤祺又是一个极爱吃喝的人,因此对每日的牛乳十分宝贝。
若不是记得自己的太子哥哥,他绝对舍不得将自己的牛乳让出来。
“哥哥不喝,小五慢慢喝吧。”胤礽揉了揉胤祺头上的小绒毛,发现手感极好,又忍不住来了两下。
对此胤祺只是微微抬头,随后很快便被牛乳吸引了注意力。
“今年的好事也算一件传一件了。”待胤礽带着胤祺从偏殿回到正殿之中,正巧听到太皇太后的感叹。
“乌库妈妈,我们肯定一年好过一年。”
“我们保成说得对。”
胤礽在慈宁宫停留片刻,最终又带着一个小尾巴回到了毓庆宫。
回宫的路上便看到内务府众人忙忙碌碌拿着各种东西穿梭在宫中各处。
“陛下今日一早下旨,大封后宫。”看出胤礽的疑惑,德柱很快解惑。
三藩平定是皇帝心中的一等大事,如今年关将近,宫中的喜悦也多了起来。
佟佳贵妃晋位佟佳皇贵妃,进宫以来一直享受妃位待遇,但是没有明确册封的钮钴禄妃直接被封为贵妃移居永寿宫正殿,宜嫔荣嫔惠嫔也由嫔位晋封妃位。
因此今日十五去慈宁宫请安时,后宫众人各个都是笑意,心满意足。
对于后宫诸事,胤礽并没有过分关注,只是在临近年关的日子,特意选了温度适宜的一日,在毓庆宫摆宴,让宫中的诸位兄弟姐妹相聚在了一起,又特意去乾清宫找了汗阿玛,一家人在暖阁之中热热闹闹过了一下午。
康熙二十年也算过得圆满。
而日子也如胤礽在腊月十五所说的那般越来越好。
正月刚过,胤礽便收到了太医院传来的消息,太医院的太医们因着胤礽之前的提点和不懈地努力,竟然在几人合作之下,给病人进行了一场小手术。
显微镜的研发成功给太医院带来了别样的生机,许多年轻的太医都爱上了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课题,也因此显微镜在第一次出现之后,便一次次在改革,如今的显微镜比最初研究出来的要实用许多。
而操刀手术,也是因为他们在京城的图书馆内发现了许多有关医学的书籍。
几人在发现书中有关手术的描述之后,心中产生了巨大好奇,甚至特意去往大理寺找尸体和仵作讨论交流了一番。
原本以为这只是他们几个年轻人暂时的书面想法,毕竟仵作虽然熟悉人体构造,但是对活人的额身体动刀,他们不敢。
况且他们也没有趁手的工具,暂时的一切都只能自己摸索,不过还是根据书中插画的模样,做了一把模样差不多的刀具。
本以为就是自己几个年轻人琢磨琢磨,偶尔会专门买几只野兔操刀,就当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但没想到事情有时候就是格外凑巧,几人很快便遇到一个病患。
吃药一直不见好,原本已经想好,实在不行停了药,只过好这为数不多的日子。
却偏偏碰见了这几个聚在一起的年轻太医。
两方人马都跃跃欲试,病人便更加干脆让几位年轻太医随意医治。
胤礽听到这件事的禀告时,有些哭笑不得。
从禀告的内容来看,不论是那几位年轻太医还是这位病人都太过草率了。
但好在最终的结果是好的。
帮人做手术这件事在京城的报纸上刊登了许久,一直到太皇太后过寿,城中讨论热度最高的除了一直在连载的未来小说便是用刀做手术这件事情。
今年太皇太后的寿辰在景山度过,群臣恭贺。
而胤礽也带着自己的几个兄弟姐妹,共同出力给太皇太后做了一个奶油蛋糕出来。
考虑到太皇太后的年纪大了,胤礽并没有做的很甜,不过即便是这样,蛋糕出来的时候还是吸引了不少目光。
太皇太后异常高兴,将胤礽几人叫到身旁,脸上的笑意从未下去。
太皇太后的生辰欢声笑语度过一日,而接下来康熙更是说了一件让胤礽心情激动的事情。
康熙准备亲自东巡了。
“汗阿玛这次带着我去?”听到东巡的消息后,胤礽便迫不及待地找康熙求证。
“带着你去,回盛京祭祖。”康熙言简意赅。
得到肯定回答的胤礽显得更是激动,他这两年虽然经常在康熙默许的情况下出宫,但所活动的范围也不过是北京城,北京之外的地方胤礽从未去过。
此番听到年少的自己能够跟随汗阿玛去那么远的地方,难免有些激动。
康熙的行动很快,大队人马很快便从紫禁城出发,一路向东。
但上路短短半个月,胤礽便从最初的兴致勃勃,变得兴致不高。
第70章
“二哥你怎么了?”胤祉和胤禛围在胤礽身旁,看着胤礽沉默的模样,自己心中也有些焦急。
“无事,只是精神不佳。”胤礽挥挥手,挣脱了两个弟弟的胳膊,自己也坐直了一些。
“你们觉得出了京都之后有何感受?”胤礽看向两个弟弟。
“比宫中有趣多了,只是宫外路途难走,汗阿玛又不允许我们经常骑马。”胤祉说着也忍不住叹了口气,“二哥不高兴,是因为路不好走?”
说完胤祉又自己摇头否认,他二哥虽然是太子,但绝非如此挑剔之人。
“京城之外确实同京城之中有诸多不同。”胤禛也跟着说了一句。
出宫这半个月,胤禛积攒了许多新奇的故事素材,因着他年纪更小,虽然同意他出宫,但整日都坐在马车上,很少有时间能够出去放风,因此情绪也稍微有些不佳。
但他这种情绪不佳,同胤礽的情绪不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胤礽会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同胤禔一起跑马,相当于有固定的放风时间,不会像他这般。
“确实不同。”胤礽端起茶杯润喉,看了一眼围在自己身边的两个弟弟,到底没说什么,打起精神为两个弟弟讲解了数学课业,便暂且让两人回到自己的马车上休息。
而在两人走后,胤礽再次来到了小娜的空间。
因着年岁渐涨,胤礽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每日来小娜空间学习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很少有像今日这般。
而进入空间之后,胤礽也并未像往常一般直接开始学习,而是坐在一旁闭眼休息,仿佛累极。
而小娜也并未主动出声打扰,只等着胤礽一个人主动排遣心中情绪,等待胤礽主动开口。
“离京都越远,孤越能感觉到差距。”胤礽说完这句话又重新沉默起来,他低头看着自己有些短的手指,嘴角绷直,最后又无奈开口,“孤还是太小了。”
因为太小了,所以有许多事情做不到。
他原以为自己建立了图书馆,研究出了新鲜的药物,有了基础的报纸让百姓们能够更方便接触外界的消息,寻找高产量的种子,这些事情能够让百姓的生活有很多不同。
胤礽一直觉得自己这两年从未停下脚步,京都百姓的生活也确实越来越好了,连孩童脸上的笑容都变多了。
胤礽曾经还想过,等到自己回京,便可以着手在京都整合现有的行商资源,在京都设立综合性的大超市,让朝廷出面,也相当于将大清的商人都整合起来,日后也更容易管理。
但这些事情他尚未腾出手去做,离开京都后,这个想法便被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小娜虽然已经不再对胤礽使用幼儿的安抚模式,但每日同胤礽朝夕相处,很清楚胤礽到底是何种性格。
“我知道。”胤礽点点头,“我只是丧气那么一小会儿。”胤礽说着露出一个笑容,在屏幕前重新学习起来。
此番出京,若说让胤礽触动最大的定然是京外的官路。
京都之中的路都是用大青石铺设而成的,道路平坦开阔,马车走上去十分适宜,再加上车夫的技术高超,胤礽每次坐马车进出宫,从未有什么不适感。
但出京之后却并非如此,尤其是距离京都越远,官道便越不好走。
胤礽最初的想法便是现在的马车技术需要改良了,最好能够将橡胶成功运用到马车上,做到最基础的防震,否则每次出京做马车时间长了,真的会让人难受。
尤其是如今太皇太后年纪大了,他曾经听过汗阿玛提起,想要陪同太皇太后一起回一趟蒙古。
可是蒙古路途遥远,太皇太后的身体虽然瞧着没有什么疾病,但长时间的赶路身为一个老年人,太皇太后一定是受不住的。
胤礽也侧面打听过太皇太后的想法,年纪越长对家乡的思念便越重,因此他曾悄悄让小娜帮助太皇太后检查过身体、
太皇太后身上并没有什么隐疾,但年纪大了,身上器官的老化却是不能阻止的。
不过检查过后的胤礽还是抱有乐观心态。
若是太皇太后回蒙古,身旁必定有太医日夜侍候,自己也带着小娜日日陪在身旁,因此虽然可能路上精神会不好,但身体不会有多大损伤。
这些都是她询问过小娜得出的结论。
长途跋涉固然对身体不好,但精细的伺候也能弥补一些。
但这些想法,胤礽此时完全已经没有了。
他知晓北京城身为都城定然会比旁的地方强上许多,可是从未想过仅仅半个月的路程,两地之间便能有如此差别。
巨大的落差让胤礽一时间难以接受,甚至有一种自己这两年的努力似乎对大清并未有什么改善的感觉,因此一时间才会抑郁,觉得烦闷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