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清太子拥有电脑之后by柚子在跳舞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12

那妇人看向胤禔时眼含祈求,但当视线落到胤禔身后那个方才被买下的女子时,竟然还有一丝怨恨。
“爷将你们家女儿买回去当童养媳?”胤禔重复了一句,心情顿时暴躁起来,手中的扇子也摔了出去,只觉得方才那妇人无稽之谈。
他昨日也看过村子的情况了,虽说不甚富裕,但是绝对没有穷到需要卖女儿的地步。
如今竟然好端端地要将女儿卖给旁人,这是胤禔从未接触过的事情。
在他所接受的教育中,父母爱其子女,如今大清又并非兵荒马乱的灾害年代,怎会轻易将女儿卖出去。
“我知道两位爷都是心善之人,我这女儿心灵手巧,也跟着村子里识得几个字,虽然不懂大户人家的规矩,但是她懂事听话绝对不会给两位爷惹麻烦。”
“我知道两位爷都是大户人家,看不上我们这种普通百姓的出身,但我这女儿跟在爷身旁,哪怕只是个妾室,我们一家也知足了。”
“您放心我们绝对不会狮子大开口,只需要八两银子即可。”妇人跪在地上,似乎并未听出胤礽言语中的气愤,只一心说着自己的打算。
有了第一个妇人开口,剩下的几人也都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无非都是一个诉求,将他们的女儿买回去。
胤禔看着跪成一排的几人,恨不得手拿鞭子抽出一条道路来,但好歹他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下意识向胤礽看去。
胤礽看着面前跪着的几人,也在不远处看到了几个男人的脑袋。
看来今日在他们离开的路上卖女,是这几户人家已经商量好的。
而这里距离村长家中并不远,但侍卫却迟迟没有请到村长过来。
加之今日离开时,村长故意找借口并未让家中人送他们,想来是一早便知道今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们若是不准备买呢?”胤礽垂眸看着面前这几人,身上的衣服确实破破烂烂,算不得好,可是这也并不能成为他们卖女儿的借口。
听到胤礽的问话,几个妇人并未开口,只身子一动不动,并不打算为胤礽让开一条道路。
胤礽稍稍抬头,看到不远处有树影晃动,两个男人的脸漏了出来,又及时缩了回去。
气氛变得异常安静,安静地让人憋闷,连胤禔也都闭口不言,只是神情也极为不耐。
“求求两位少爷能够花钱买下我们,我们家中也实在是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沉默的时间太久,几个妇人的神色也变得焦急起来,却不曾想有一位少女抬头插话。
“嫁妆贵,彩礼也贵,家中除了我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我爹娘也是实在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那少女说着眼中已经含泪,身旁的母亲也面露不舍。
少女一句一句说着家中的不容易,说着自己今日来此并非是父母执意要将她卖掉换钱,而是她主动提出的。
她不想父母因为嫁妆的事情变卖家产,更不想日后永不成婚,被人在身后戳父母的脊梁骨,她很感激父母养育她这十年的恩情,是以才会主动提出将自己变卖成童养媳的做法,只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
胤礽坐在马上,抿唇不语,随着少女的诉说,神情也一点点沉了下来。
看来这一带贩卖女儿当童养媳的做法,已经是随处可见,连家中的少女都已经这般被洗脑。
“少爷,村长来了。”方才离去的侍卫骑马而来,身后跟着两人,正是村长和村长夫人。
村长看到地上跪着不起的几人,神色有些逃避,显然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村子里有这么多人想要将女儿发卖,你身为村长不想说些什么吗?”胤礽看向村长,神情十分不悦。
他以为报纸的推广会让人识字明理,开启民智。
但是如今跪在自己面前,求自己将她们买下的这些人,简直就是再用事实同胤礽说,即便有了报纸,开启民智也依旧道路艰难。
儿女是父母言传身教的产物,如今百姓们都将发卖自己的儿女当做寻常事情,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村长抬头看向坐在高头大马上的小少年,只觉得自己方才准备好的措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甚至连张口都成了困难。
“我们这也是没办法。”最终还是村长夫人看不下去,开口说了这么一句话。
几人又重新回到了村长家中,胤礽和胤禔坐在村长家门口,听着几人一言一语,只觉得愤怒。
按照村子里的人来说,能够将女儿养大,哪怕养到十岁,卖给人当童养媳已经是一桩幸运的事情,是家中父母待她们不薄。
因为还有更多的女婴在刚一生下来便没有了睁眼的权力,父母会因为是个女婴,而选择在第一时间将其溺死,美曰其名减轻家庭负担。
毕竟在他们看来,这女婴长大后并不能像儿子一样减轻家庭负担,反而一直要养到十几岁,最后还要在她们出嫁的时候,花出一笔价格不菲的嫁妆,这是极为不划算的事情。
因此溺死女婴是最直接的做法。
他们村子里因为村长是个正直的人,溺死女婴被村子里明令禁止,因此才未有这种事情发生。
但日后还要准备女儿的嫁妆,即便是他们心中偏疼女儿,也实在是有心无力,因此在女儿十岁左右便会联系合适的人选,将女儿卖给旁人家当做童养媳。
原本他们将女儿卖给旁人做童养媳,也不会卖的太远,毕竟是自己女儿,日后还想要走动,只不过此番胤禔的行为太过阔绰,让不少人动了心思。
胤禔出手阔绰,又心软,即便日后可能见不到自家女儿,但只要女儿跟了他,日子便不会差。
如此一来家中父母也不用太过担忧。
原本盯上胤禔和胤礽的并没有几户人家,毕竟胤禔和胤礽的来历他们并不太清楚,心中还有一定的警惕,但看到胤禔愿意拿出银子买下那个女子之后,心思全都浮动起来。
因此今日一早他们离开的时候,才会有这么多人一起堵住了他们的去路。
胤礽看着面前这几人,一直都在沉默,连胤禔的神情都不知不觉沉下来。
村子里的百姓说起溺女婴一事如此随意,想来溺婴这件事情在他们这一带已经是少见多怪的事情了。
“你们都愿意跟我们走?”沉默良久之后,胤礽终于开口。
“愿意愿意,肯定是愿意的。”几个妇人连忙点头,生怕湖大晚了胤礽下一秒就反悔。
妇人满眼期待看着胤礽,此时他们也早已发现,这一行人当中最能充当主事人的人竟然是年纪最小的少年。
胤礽没有理会那几个慌忙点头的妇人,而是将视线落在她们的女儿身上,“你们真的想要跟我们走,即便不知道我们真实姓名,不知道我们来自哪里,就这么跟我们离开?”
听到胤礽这么说,年纪较小的女孩子虽然没有开口,但身体却不自觉像自己母亲靠去。
母亲感受到女儿的依赖,脸上的表情复杂不舍,但还是推了推女儿,表现出抗拒之意。
“我愿意,我愿意跟随两位少爷离开。”最初插话的女孩子,仍旧第一个开口。
有了第一个带头,接下来便是第二个第三个。
胤礽闭上眼睛,挥挥手,算是答应了将她们几人买下,让身后的侍卫去处理这件事情。
但却及其心累。
“走吧。”胤礽拍拍身上不存在的灰尘,同胤禔顺利离开了村子。
两人抵达县城时,已近正午,随意找了个茶楼歇息。
“多谢两位少爷。”方才那女子仍旧是主动站出来道谢,站在两人身旁迟迟不愿离开。
“你还有什么话想说?”胤礽看向那女子,等着女子的未尽之言。
“我知道两位少爷并不是心甘情愿买下我们,想来我这种人在少爷家中当丫鬟都嫌弃碍眼,又遑论是童养媳,因此小女还有一事想要请求两位少爷。”
“可否将小女的卖身契还给小女,至于少爷出的银子,小女自会打欠条,待小女日后有了钱财定然会第一时间将钱还给少爷。”
“我不想嫁人,更不想给旁人当童养媳,也不想进入旁人家中当丫鬟,我想过我自己的日子,冒昧向两位少爷提出这样的请求,是我的过错,还希望两位不要过于生气。”
看着胤礽和胤禔都默不作声的模样,少女忍不住紧张到不自觉地吞咽口水,额头也冒出细细的汗渍。
“拿了卖身契,自己为自己做主,你觉得这样的世道,你能用什么能力养活自己?”胤礽从村子出来后,便一直兴趣不高,毫无说话的兴致,但此时也打起精神。
“我听说南方有许多地方纺织业发达,需要女子前去纺织,我想去南方闯一闯。”少女的指甲陷入自己的皮肉之中,说出这句话时,整个人甚至都不敢抬头看。
一个女子身向南方求生,路上的困难不止一点半点,且对于南方的情况一无所知,竟然就这般异想天开。
她虽然鼓起胆子说了出来,但对自己并没有多少信任,脸色涨的通红。
“你想为自己做主?”胤礽的视线落在另外几个神色不安的女子身上,“她们几个也是吗?”
“是。”将自己所有的想法都说了出来,也没什么好顾及的,女子也放松了许多,“我们有手有脚,只要有一线生机,日后总归能养活我们自己。”
“我知晓了。”胤礽并未给女子准确地回复,而是继续问道,“你们这里溺婴十分常见?”
“少爷想要亲眼看看吗?”少女看出胤礽的想法,主动询问。
胤礽纠结片刻,却还是摇了摇头,他时间紧迫还要抓紧时间同汗阿玛汇合,不能耽误过久。
“不用等太久,或者少爷现在便能看到。”女子说起这件事情时,语气并无多少波动,想来她已经见过不少这样的事情。
“正午炎热,大家都不愿出门,但总有人愿意去树林之中。”
“走。”胤礽没再纠结,很快便让这少女带路,来到县城之外的一片树林之中。
“溺死的女婴是没有资格有名有姓有坟的,大都是随意在这种地方抛弃。”进入树林之中没走多远,前面探路的侍卫便回来对胤礽点了点。
这林中有许多小土包,虽然不明显,但能够确定都是那些一生下来便没了性命的小女孩,越往里走,这种小土包便越多。
“够了,回去吧。”胤礽没有强行让自己再次深入,而是及时喊停,重新回到了县城之中。
“你们两人将这些女子带回县城的慈善堂,在慈善堂中为他们找份差事。”胤礽将侍卫招过来,安排一番。
“不用去南方,在这里有手有脚也能够求生。”临走前,胤礽又对那女子说了一句话,翻身上马,不再回头。
胤礽和胤禔一路上快马加鞭,即便两人有一箩筐的话想说,但还是抓紧时间赶路,及时回到了驿站之中。
“回来了?”康熙正坐在驿馆之中批阅加急送过来的奏折,看到两个儿子回来,只稍稍一抬眼,便重新去忙碌。
胤礽和胤禔分坐在两旁,两人的心情都算不上好。
一盏茶后,康熙重新抬头,“遇见了什么?”
胤禔早就攒了一肚子话和气,听到康熙的询问后,再也不克制自己,将自己在村子里的见闻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最初听到胤禔的抱怨时,康熙的眉梢还能看出来笑意,毕竟他觉得两天的时间,两个儿子不会遇到什么问题,但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况。
“朕会派人前去清查,你们刚回来,先回去休息。”康熙挥挥手,让梁九功亲自将胤禔送走。
“保成,过来。”康熙放柔语调,将胤礽叫到自己身旁。
“汗阿玛,我没事。”胤礽抬头看向康熙,虽然神情不算高兴,但也并没有多消沉。
“只有真正见到不好的东西,才能真正看出来百姓们的生活,才能知道到底应该怎么改善。”
“你能想通便好。”康熙拍了拍胤礽的肩膀,将原本安慰的话悉数咽下,不过仍旧陪着胤礽小憩了片刻。
之后队伍的速度比之前加快了一些,比计划中提前抵达了盛京。
祭祖之前需要沐浴更衣,皇家祭祖更是声势浩大,需要耗费许多时间,胤礽身为储君,虽然不用事事跟随,但也有许多地方需要他露面。
不过胤礽还是趁着在盛京的空闲时间,同身旁从营造司带来的人一起根据小娜的配方来研究水泥。
皇家下定决心想要做一件事情,有时候是很容易成功的,尤其是胤礽身上有准确地配方数据。
几乎是没花几天的时间,胤礽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而在水泥出现的第一时间,胤礽便将康熙拉到了现场,请现场的匠人为康熙展示水泥的神奇。
水泥的造价比青石板低廉许多,如果真的打算全国推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保成。”看过水泥之后,康熙惊喜的神情之中还夹杂着一丝严肃,“你那里是不是还要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知识无穷无尽,儿子也只是才学习了九牛一毛。”
小娜的空间之中有许多他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即便他日夜苦读,所看到的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虽说他建立了京都图书馆,一直在图书馆之中填充大清没有的书籍,但这些书籍也不能随意填充,而是要一步一步来,不能出现大清从没有出现过的东西。
“你小说中所说的火车轮船汽车飞机这些也都是以后真实存在的?”康熙沉默片刻,突然将奏折之下胤礽的小说拿了出来。
胤礽的小说一直在连载中,出京之前还特意存稿,只要在报纸上的固定日期刊登便好。
不过在看到汗阿玛突然拿出自己写得小说之后,心中还是莫名有一种羞耻感。
“在未来的世界中,全都有实物。”胤礽准备了一下措辞,准备同汗阿玛再一次提起让学生学习数理化,发展科技的好处。
小农经济固然能够自给自足,但人总归是需要进步的,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安稳。
“这些物品的出现,全都是人们科技发展之后的产物。”
胤礽说着亲自将茶水递到康熙手边,又让梁九功将随性的御医叫来候在门外,自己也打开小娜的检查模式,确认康熙的身体健康无比,并没有隐藏的疾病,才终于放下心来。
“有话直说。”康熙按着胤礽紧张的模样,有些想笑,不过还是依照胤礽所言,深呼吸了几次。
胤礽也攥紧了自己的拳头,准备趁此机会,将日后大清的结局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大清固步自封,西方列强的工业革命,到最后用工业革命的成功,强大的热武器生生轰开了大清的国门。
大清被迫接受外界的信息,却在心理上仍旧洋洋自得,认为只有他们□□上国,洋人根本不足为惧,到后来列强的行为越来越过分,大清彻底灭亡,百姓们生灵涂炭又变法图强。
胤礽学习这段历史时,是屈辱的,是气愤的。
但此时同康熙讲起来时心情却平静了许多。
未来是可以被改变的,如果小娜空间中所展现的结果真的是大清的未来,但既然小娜因为意外来到了现在的大清,那便是大清的一线生机。
只要抓住着一线生机,大清的未来便不会如小娜所说一般,而将会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和未来。
康熙的情绪确实比胤礽想象中要平静许多,除了最初听到外国洋人用武力生生打开了大清的国门时,摔碎了手边的茶杯,其余之后都是一片平静的模样。
历史很长,历史又很短。
胤礽花了整整两个时辰同康熙描述自己在小娜空间中所见到的大清的未来,天色已经不知不觉中昏暗下来。
房间中没有点灯,父子两人的脸都隐没在黑暗之中,让人看不清楚。
房间之中只有呼吸声清晰可闻。
守在门外的梁九功,从最开始的冷静,如老曾入定一般守在门口,到后来的焦躁不安,时不时张望,却又不敢轻易打扰,将所有来访的大臣都挡在了门外,不许旁人接近一步。
就在梁九功在门外着急转圈圈的时候,房间内的烛光终于亮了起来。
“传膳。”
短短的两个字对于梁九功来说仿佛是什么神仙丹药,整个人重新平静下来,一举一动间充满了太监总管的冷静和胸襟。
胤礽坐在康熙对面,看着康熙面色如常的用膳,一直提着的心才终于放松了一些。
自从讲完大清的未来之后,康熙便一直很平静,没有一丝一毫的情绪表露。
但这种平静在胤礽看来并不算是什么好事,因此一直提心吊胆,再次让小娜检查康熙的身体来确保健康。
“朕无事。”对上胤礽担忧的目光,康熙微微一笑,亲手给胤礽夹菜。
胤礽知道自己从汗阿玛身上看不出什么,只好专心自己面前的膳食,心中却想着这几日让盛京行宫的膳房多做一些败火的事物给汗阿玛,太医也要日日不离身才行。
晚膳过后,胤礽仍旧是不放心的。
只是康熙的神色太过正常,他实在看不出什么。
“夜色晚了,去睡吧。”康熙想要胤礽离开,但此时的胤礽却十分倔强,并没有听从康熙的旨意,仍旧守在康熙身旁,哪怕自己已经开始感到疲惫。
“朕无事,既然不放心,不妨跟朕一起休息。”康熙没有强求胤礽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而是让胤礽在自己身旁躺下。
一炷香后,康熙听着耳边悠长的呼吸声,悄悄睁开眼睛,走了出去。
“陛下。”一直守在外面的梁九功,看到康熙出来后,第一时间站到了康熙身后。
“无事,朕自己走走。”康熙的语气仍旧像往常一样波澜不惊,但是量就用却敏锐察觉到康熙的心情不佳。
只是陛下发令,他不得不从,只能不远不近地跟在康熙身后。
今日父子之间的谈话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康熙虽然知道胤礽身上有独特的秘密,但是具体是如何教导胤礽的,康熙在确保胤礽的安全之后,便不再让胤礽同自己每天汇报,只让胤礽独自学习。
以往的谈话间,康熙能够听出来胤礽对身上神秘东西所教导内容的吹捧,但是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胤礽还小,即便再离开,对于储君的职责还是理解的不够到位,因此会随意将自己的喜好表现出来。
因此康熙一直觉得胤礽身上的东西虽然对于胤礽的成长有帮助,能够让胤礽学习到许多不一样的东西,但是从未想过在胤礽的学习中直接见过大清的未来。
没有一个朝代是长远的,即便自傲于康熙也不觉得自己的大清朝能够一直延续,只是没想到他大清最后的结局竟然会这般惨烈。
他知道胤礽今日这般兴师动众是担心他的身体。
胤礽越是如此,他越是要压制住的自己情绪,至少他身为皇父,不能让胤礽太过担忧。
康熙独自在院中散心半个时辰后,才回到房间之中。
他将胤礽之前在路上交给他的奏折重新拿了出来,在烛火的照耀下看了许久。
盛京祭祖之后,康熙便将水泥一事安排下去。
同时传唤了好几个钦差快马加鞭去各地查看溺婴和童养媳的情况。
而在盛京短暂休息过后,康熙一行人准备启程回京。
回京的路上,有一大半的时间胤礽都是同康熙一起度过的。
胤礽将自己每日从小娜空间中学习到的知识,转述给康熙,父子两人共同学习。
康熙虽然之前觉得胤礽学的这些东西无法真正利民,但是真正学习起来,进度一点都不慢于胤礽,父子两人相互比拼,似乎想要用尽全部心思将小娜空间中知识全部吸收。
回京之后,胤礽和康熙便更加忙碌起来。
胤礽一头扎进了营造司之中,陪着营造司的人一同研究新鲜东西,试图更快更好地改善百姓们的生活。
而康熙也在一点点改变着自己的态度。
回京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重新颁布律令,仔细规定了女子出嫁和男子娶亲时所需要的嫁妆和彩礼,不能过分浪费和奢华。
不能随意买卖自家女儿,更不得溺婴,否则便会有牢狱之灾。
朝中的律令利用加急的方式在第一时间传送到各家各户。
甚至在各地尚未准备的时候,重新开始排查各地的人口。
新的律令一出,朝中的官员们虽然没有什么表示,一切一如往常,但是在民间却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一时间议论纷纷,颇有些人心惶惶的意思。
尤其是伴随律令而来的各种做法,在各地设专门的女子管理处,每家每户一旦有新的女子出生便要立刻抱到管理处之间来。
朝廷甚至专门拨出一批银子,用来教导女幼童。
日后五岁到十岁的女童便不再和村子里一样只农闲和晚间的时候去村子里读书,而是有专门教导他们的地方。
有关女子的一系列变动,自然有许多人看不惯,有人甚至写了文章刊登在报纸上,义正严词批判这个制度的不合理。
如此种种,康熙在皇宫之中额一清二楚,但是他并未动怒。
只是不久后,报纸上便出现了另外一则内容。
溺婴杀女,导致许多人连成婚都困哪,一些村子中的单身男子也越来越多。
而成家立业被看做最为重要的事情,如今因为女子的减少,结婚生子的人也大大减少,这简直是不敬天地,不敬祖宗父母。
康熙用自己的口吻发布了这则内容,民间的争端少了许多,不过仍旧显得有些人心惶惶。
朝中拿出钱养自己的闺女固然是好的,但是这律令能维持多长时间,准备将自家闺女养成什么样子,这都是不确定因素。
况且大清范围广阔,即便是康熙的律令也不可能第一时间便达到各地,民间百姓之中不信任的人还有很多。
即便女子管理处已经开课,还有不少人家故意将自己的女儿藏起来,就是为了不让她们出门上课。
尤其是稍微有些家财,家中出了秀才或者是举人的门第,很少让家中女子出来露面,康熙的律令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因此各地争执不休,在报纸上吵来吵去。
但皇帝铁了心想要做一件事情,即便争执不休,女子管理处还是办了起来。
管理处由各地的八旗女子牵头,同各地府衙联手,女子学堂也算勉强开了起来。
不过康熙并未彻底放心,一个律令想要彻底实施,这其中免不了有些牺牲,因此康熙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溺婴这一行为实在是太过残忍,溺婴成性时间久了甚至会危及整个大清,这种不正之风必须尽早清除。
就在康熙准备用铁血手段,镇压那些吵嚷不休的人时,一则好消息传来出来,顿时转移了朝臣和百姓们的目光,女子管理处的推行也越来越顺利。
玉米和红薯两种作物,在从地方献上来之后,在京郊皇庄上又培育了一整年,终于将各种培育的结果报了上来。
“亩产真的能有这么高?”康熙看着奏折上的数据有些不可思议。
若是真的这么高,这两种东西传入大清多年,竟然从未有人禀报过,实属不寻常。
好在培育的农官仔细解释了里面的现状。
这两种东西虽然早已传入大清,但是最初的口感并非如此,亩产量也并未像奏折中那么高,因此在一些偏远地带百姓们只会在墙角或者院子里种上一些,青黄不接的时候用来充饥,从未有过大面积的种植,因此并未有地方官报上来。
是太子在报纸上刊登让各地进献新鲜物种,红薯和玉米的种子才会流入到皇庄之中。
而皇庄的众人经过一整年的细心培育,仔细记录了这两种粮食的种植步骤和亩产量,终于将这两个东西送到了皇帝面前。
在尝过红薯的味道之后,康熙当即决定宴请群臣。
而宴会的主角便是这红薯和玉米。
君臣们对着红薯和玉米高谈阔论,将其成为利国利民之好物。
宴请群臣之后,报纸上便多了许多夸赞这两个东西的文章。
康熙也顺势将玉米和红薯的亩产量公布出来,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粮食永远是百姓们最关心的话题,因此许多目光都被吸引过去,前些日子一直成为争论焦点的溺婴和女子管理处瞬间成了大海中一朵不起眼的浪花,再也得不到人的半点关注。
红薯和玉米的高产,一直到年尾仍旧是百姓们津津乐道的事情,康熙也将红薯分给了不同的州府,督促州府开垦荒田,将这些红薯种下去。
等到两种足够多的时候,便可以在全国都展开种植。
让百姓们能够温饱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因此各地开垦荒地的行为都十分迅速。
各地官府重新成立了有关农业种植的小组,开垦荒地和种植的时候不敢有丝毫的粗心大意,将红薯和玉米每一阶段地成长都记录了下来,费劲了心思。
每个月当地的官府便会将玉米和红薯的生长情况在当地的报纸上进行公示,让百姓们亲眼见证着这些粮食的成长。
因此今年百姓们虽然没有得到新的粮种,但是每个人都笑呵呵的,觉得之后的日子很有盼头,每个人都期待着新一年的到来。
而在新一年的脚步到来之际,京中的贵族突然对一种名为留香珠的东西疯狂起来。
只要在洗衣服时加入留香珠,香味便可保持七天不散,且味道多种多样,比平常所用的香包更为好用。
因此一出现便成为了京都贵族们追捧的热点。
营造司下的店铺也因为留香珠的出现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这些钱并未在胤礽的私库中停留太长时间,新年一过,报纸上悄无声息又出现了一则内容。
报纸的出现已经有两年的时间,百姓们也依据报纸认识了不少字,因此朝中准备举办一个全民大赛,来检测大清的百姓们的识字结果。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继母的养娃系  宠冠六宫(清  春枝压襟by陆  (综漫同人)  晨昏界限by时  在惊悚副本长  万人嫌走崩虐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