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拥有电脑之后by柚子在跳舞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12
这次比赛分为少年组,青年组和老年组,上至六十下至三岁,只要是识字之人皆可参加。
而这三个组别中也有特别的区分,普通的农人百姓和有些家底的读书人家再比赛时也会被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
而卷子由朝中统一发放,卷子的内容也不会过于困难,若是积极参与,各地的前一百名皆有朝廷出面奖励钱财和匾额。
而此番考试便定在一个月之后,各地分组开口,考试内容不限有数术有科举更有种田的经验,包含着多样内容。
这则考试公告刊登在报纸上之后,便引起了百姓们的议论纷纷,一时间大街小巷都是在讨论是否要参加考试。
缺钱的百姓看重朝廷给出的银子奖励,而稍稍有些身份的人家又看重皇家赏赐。
此番考试不用百姓们兴师动众,只在自己家附近的县城便能开考,而考试所需要的花销也由朝中承担,这是之前百姓们从未想过的事情。
因此即便还不到报纸上说得开考时间,也由不少百姓整日去府衙附近看看,询问到底能不能提前考试。
此番考试从少年组开始,考试时间也要断断续续维持一个月。
最终将全省前一百名的试卷送入京都。
胤礽知道这样的考试极为消耗金钱和人力,但是他确实需要发展各地的人才。
营造司的人手还是太少了,即便宗人府和内务府的年轻一带全都被胤礽安排前去学习新鲜知识,但是这对于胤礽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更多的人学习到新鲜知识,大清才能更快地发展。
朝中大臣为了全民考试这件事情忙昏了头,胤礽也在时刻督促着进度。
因此这时从后宫之中传出说皇帝禁足了安嫔李氏这样的消息时,胤礽根本没有分身多想,只听过便完全遗忘了。
一直到两日后重新去给太皇太后请安,在看到慈宁宫中的另一个小不点六阿哥之后,才有了些真实的感受。
胤礽前去请安时,老六胤祚正和老五胤祺坐在一起,两人手中拿着奶糕,相互比拼到底谁吃得快一些。
“这孩子比老五安静不少,是个讨喜的孩子。”看到胤礽的视线落在两个弟弟身上,太皇太后解释了一句。
胤礽对于老六胤祚并不熟悉,但到底是自己弟弟,看到自己身后跟着一个小尾巴时,还是忍不住将其带回了毓庆宫。
此时的毓庆宫偏殿同之前有了许多变化,胤礽直接将偏殿变成了另外一个营造司,里面有不少正在研究的东西,连胤礽正殿的桌案上都满满当当。
老六胤祚跟在哥哥身后,小心打量着自己这个陌生的时间,看到胤礽拿出一个能够自己来回跑动的玩具之后,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兴奋,跟着那玩具跑来跑去,眼底的不安也消散了许多。
胤礽没有刻意在后宫打听原本抚养胤祚的安嫔李氏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并未特意去打听老六的生母是何种情况。
因为早朝上皇帝发火,当即罢免了山东知府的官职的消息,传遍了前朝后宫。
第72章
胤礽听到前朝传来的消息后,手下的大字也顿时毁了,墨水印染纸张,看不清原本的字迹。
“孤知晓了。”胤礽挥挥手,让身旁的下人退下,并未着急去乾清宫,而是又专门去看了看胤祚。
自从胤祚跟着他回到毓庆宫之后,不论是太皇太后还是皇上,都并未对这件事情说过什么。
之前抚养胤祚的李氏已经完全被圈禁在自己的宫中。
前朝后宫一起动作,虽然胤礽没有让人前去打探,但心中也大体明白想来这次汗阿玛在前朝发火,同李氏的家人脱不了干系。
胤礽坐在毓庆宫内走了两圈,最终还是没有主动出现在乾清宫中,只让人做了些败火的汤,送到乾清宫中。
汗阿玛登基多年,能够让他在早朝便大发雷霆的事情定然不是件小事情。
而自己现如今虽是太子,但最要紧的还是学业上的课程。
况且即便他现在出现在康熙身旁,也只能是无力地安慰,说不定还要拖延汗阿玛查案的进度。
想到此,胤礽彻底心静下来,整个人比以往更加忙碌。
除了学习便是整日泡在营造司之中。
原本住在毓庆宫之中乐不思蜀的胤祚,也被胤礽送到了胤禛身旁。
胤禛身为胤祚的亲哥哥,平日里并不少见,因此胤祚适应良好。
虽然偶尔会追问胤禛一直抚养自己的额娘去了哪里,但是胤禛提早准备了许多从营造司拿回来的玩具,每当胤祚追问起来时,便用这些新颖的玩具吸引胤祚的注意力。
这些玩具都是营造司这些日子为了扩充收益来源做出来的,大清独一份的存在,会跑的木头小车,会发出声音的小鸭子,这些都是胤祚之前从未见过的,每一个玩具都让他充满新奇,自然会被轻易吸引。
况且胤祚虽然年幼,但是孩童本能的直觉让他感受到自己追问额娘时候众人的回避态度。
因此在稍稍闹过两次之后,胤祚便很少提起,只一心跟着胤禛,做足了胤禛的跟屁虫。
胤禛对于自己这个弟弟很是疼爱,说是要星星给月亮也不为过,兄弟两人的感情一日好过一日,倒是让在一旁看着的太皇太后放心不少。
胤禛忙着鸡飞狗跳带弟弟的同时,营造司也终于放了一个短暂的假期。
胤礽不再整日泡在营造司,而是将今日营造司的成果总结写成了折子,拿着满满当当的收获,前去乾清宫。
走到乾清宫外,胤礽突然发现还有另外一个人在门前候着。
“太子殿下。”戴梓看到胤礽前来,恭恭敬敬地行礼。
“戴大人。”胤礽上下打量了一圈戴梓,“戴大人这些日子又有好消息?”
戴梓是个研究狂魔,尤其是胤礽之前交给对方几张图纸之后,更是一心扎根在火器营之中,听闻连休沐日都不出去,恨不得搬张床睡在火器营之中。
“回太子殿下,确实有些小进展。”戴梓虽然口中说着是小进展,可是脸上的表情却并非如此。
戴梓是一个对自我要求极高的人,能够让他急匆匆从火器营出来,脸上带着压制不住的喜意,定然是有了不小的进步。
胤礽暗中婆娑了一下自己带过来的奏折,心中的把握更大。
两日结伴走进了乾清宫,康熙皇帝坐在上首,即便是一言不发,但仍旧能够看到紧皱的眉头。
“戴爱卿可是有好事秉奏?”康熙放下手中的奏折,让胤礽坐到自己身旁,再将自己的视线停在戴梓身上。
“回禀陛下,火器营中确实有些进步。”戴梓深吸一口气,将自己的奏折递给梁九功转交上去,同时自己也开口禀报此番的最终结果。
他们火器营造出了一种威力更大的火炮,只不过如今都只是小范围的实验,今日入宫禀报除了让皇上知道这个好消息之外,也是为了让康熙下令选出一块合适的地方,让他们能够进行最终的实验效果。
火器营虽然面积很大,但到底还在皇城之中,火器的最终效果如果,应该去找深山老林,人烟稀少的地方。
“除了炮火之外,滑膛枪也有了稍微的改动,上膛的方式简单许多,且射程远了许多。”
戴梓不善言辞,但说起这些日夜同自己相伴的火器时,却口若悬河。
康熙在上首听着原本紧皱的眉头已经不自觉松开,戴梓递上来的奏折也一字一句地看着,最终忍不住哈哈大笑。
“此番火器营的人统统有赏。”康熙拿着戴梓的奏折,忍不住站了起来。
大炮的可移动能力增强,拆卸变得更加简单,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不论是哪一点,对于康熙而言都是绝大的好消息。
大清虽然一直都有火炮,但拆卸和运输并不容易,有时在战场上还容易哑火,因此火炮在战场上并不是最受欢迎的武器,但如果戴梓研究出来的新火炮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在战场上,火炮绝对会成为中坚力量。
“想来戴爱卿已经选好了实验火炮威力的最终地点,你只管说朕同意了。”康熙看着戴梓送上来的奏折,思绪逐渐已经飘远,连书案上那些乱七八糟的奏折都顺心了许多。
原本觉得新的一年,事事不顺,如今看来不过是好事还在后面。
戴梓得了皇帝的准话,很快变从乾清宫离开,做实验的地方他已经选出了几处,本来打算让皇帝做最后的定夺,但如今皇帝将这个权力留给了自己,自己也应该回去和同僚们商议一番,不能让皇帝失望。
“汗阿玛。”看到戴梓走后,胤礽才终于开口,“恭贺汗阿玛,好事成双。”
胤礽没有提起让康熙发怒的案件,而是一开口便道喜。
找到了能够增产的粮食,火炮和滑膛枪的威力进一步增大,这完全就是天助汗阿玛平定蒙古。
准噶尔迟早会是大清的,噶尔丹猖狂不了多久。
“确实是好事成双。”康熙将戴梓的奏折放下,视线落在了胤礽手中的奏折上,“你此番有什么好事情要说?”
康熙这些日子忙着清查山东豪强,对于旁的事情并未过多关注,只是察觉到最近膳食里出现了清热败火的热汤。
日常传阅大臣时间过久的时候,梁九功也会按时送上清热败火的汤水,原以为是后宫佟佳氏安排人送来的。
结果发现竟然是自己儿子提早安排的。
“恭贺汗阿玛喜上加喜。”胤礽笑着将自己手中的奏折递了出去。
他此番过来是给汗阿玛送钱来的。
营造司之前已经有许多研究都是同步进行的,而现如今不过是厚积薄发,连着好几样东西已经能够彻底投入生产,进入市场为汗阿玛赚钱了。
日用品的纸巾,沐浴露,洗发水,洗面奶和乳液护肤品,香味更加高雅的香水,属于孩子们的精巧玩具,这些都是营造司在忙碌的内容。
而这些新奇的东西一旦投入市场之中,再加上皇家的引导,一定会引发新一轮的潮流。
而这些潮流会变成最直接的钱财流入到国库之中。
如此有了精良的武器,赖以生存的粮食还有比之前计划中更加充足的粮食,出征蒙古便不再是一件计划的事情,而是真正可以排兵布阵没有后顾之忧。
“好好好!”康熙一连三个好字,脸上的阴霾彻底消失不见。
胤礽在一旁看着,脸上也十分兴奋。
能够让汗阿玛开怀,哪怕只是短暂的,对于胤礽而言也是知足的。
接连的好事发生,让康熙一直紧皱多日的眉头终于散开,晚膳比以往多用了许多。
饭后康熙并未让胤礽离开,而是直接将山东豪强案的奏折放到了胤礽面前,让他看完之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豪强们将自己当成一地的霸主,在当地为非作歹,身后又有官场官员护着,更加肆无忌惮。
而如今爆出来的便是山东的豪强,当街随意辱骂殴打百姓,家中下人随意欺凌他人,强占百姓田地,山东官员一味偏袒当地豪强,使得百姓们求助无门。
在风调雨顺的年间,山东竟然也有数百人活活饿死在街头上。
而山东知府为了将这件事情压下来,只是让人在晚上偷偷焚烧这些饿死之人的尸体,将山东豪强的作风死死捂住,不敢透露出一分一毫。
若不是百姓们为了活路,逃离山东,拦路告状,山东的情况不知何时才会传到京都,传到康熙的耳朵中。
而安嫔李氏的父亲正巧便是山东知府,康熙接到快马加鞭的急报时正在李氏的宫中看望胤祚。
胤祚的生母虽然已经不得他的喜欢,但胤祚此人乖巧聪慧,且生下来的时候让他龙心大悦,因此在康熙心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快马加鞭来得急,康熙便没有前去乾清宫,而是在李氏宫中直接让人禀报,看了来人写得奏折。
而李氏在听到有人参自己父亲之后,不管不顾下跪认错,求皇上饶恕自己一命。
因此康熙在李氏的宫中大发雷霆,直接将李氏圈禁,将胤祚带了出来。
但将胤祚带出来之后,康熙根本没有功夫和人选安排胤祚。
胤祚年幼,此时若是便住进阿哥所,下人们难免会有疏漏。
后宫之中没有皇后,若是将胤祚放在皇贵妃那里也并不合适。
思来想去只得将胤祚暂时带到慈宁宫中,由太后和太皇太后暂且养育。
却没想到胤礽再一次主动担起了抚育弟弟的责任。
“土地只有是百姓的土地时,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在康熙用欣赏的眼光看向胤礽时,胤礽已经将奏折中的内容看完了。
胤礽的话语并不长,但这句话却是掷地有声的。
高产的粮食已经找到了,但是想要百姓们真正过上填饱肚子的生活,首先要保证 这些土地是归百姓所使用的,只有这样,土地上长出来的粮食才有可能进入到百姓的肚子中,真正帮百姓们改变生活。
康熙忍不住拍了拍胤礽的肩膀,“你说得对。”
康熙将有关山东豪强案的奏折悉数放到胤礽面前,“只一个山东省便有这么多人想要联起手来蒙蔽朕,那其余的地方呢?”
康熙的声音不大,更像是自言自语。
地方豪强一向因为深耕此地多年,身后有士大夫做靠山而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种情况康熙不是不知道,但他没有想到这些人竟然会大胆到一手遮天。
数百条人命,只想焚尸草草了之,山东知府不仅没有做到父母官应该做的,反而帮着刽子手草芥人命。
山东的豪强可以做到此种地步,想来旁的地方也不遑多让。
正是因为想到这一点。康熙才会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
但此时山东的豪强已经在清查之中,戴梓和胤礽共同送来的好消息,已经让康熙原本的怒意消散大半,如今只有畅快。
而第二日一早康熙便赵六部官员入宫,商议重新丈量土地之事,将天下豪强再次清查,将天下无主之地重新登记,重新分到百姓的手中。
而胤礽在同康熙商议之后,用另外一件事情吸引了豪强们的目光,让康熙清查豪强的步伐再一次加快。
营造司现如今所有在京都开店铺的东西,现如今为了让这些东西尽早卖到各地,广招天下商人来京都竞拍。
这竞拍的规则由皇家内务府决定,但唯有一点想要参加竞拍的人家必须当家家主在京城之中住够两个月。
待竞拍成功之后,会特别授予皇商的头衔。
这样的做法虽然有不足的地方,但是皇商的威力已经足够让一些商户人家动心,侧面帮助汗阿玛减轻一些压力。
两方一起动作,内务府用招揽皇商的名头吸引一些人的注意,康熙则秘密派出各地钦差去各地探查情况。
又以日后护送各地前一百名学子入京的名头,向各地增添了一支护卫队,与秘密钦差差不多一起出发,只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查清各地豪强的情况。
第73章
竞选皇商的事情在京都闹得很大,但胤礽并未具体参与进去,只让户部和内务府相互合作,而自己则继续扎进营造司之中忙碌。
如今的营造司同最初开始设立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变化,里面的分类也越来越多。
不仅各种日用品的研究归营造司,连蒸汽机和内燃机的研究也都归属于营造司之中。
营造司分担了大清大部分的科研压力,胤礽也越来越觉得人手不够用但培养人手并非一时之事,胤礽只能让自己暂且放缓脚步。
不过此时的小娜却给了胤礽另外一条道路。
清朝虽然在科举考试上有些僵化,仿佛所有读书人的最终目的都只是为了考中进士,旁的都不管不顾。
但不论哪个朝代,总是会有不一样的人出现。
比如现在的黄履庄。
胤礽第一次从小娜口中听到这个名字时有些陌生,不过还是提起了很大的兴趣。
毕竟营造司却人手并非是一日两日,但是小娜之前从未主动推荐过人选。
如今能够让小娜主动向胤礽推荐此人定然是有不一样的本事。
“此人现在在哪里,我这就让人将其找来。”出于对小娜的信任,哪怕还没有具体搜查有关黄履庄的信息,胤礽已经有了将人请来的想法。
“在广陵。”小娜回的很快,但再具体的信息并不知晓,只能让胤礽派人前去寻找。
“孤这就让人前去寻找。”胤礽的动作很快,从小娜这里得到消息之后便立刻安排人前去广陵,并下令无论怎样都一定要劝说黄履庄入京。
找人不可能一日两日便传来消息,胤礽将事情吩咐下去之后,便开始往返于毓庆宫和翰林院之中。
各地考试由当地政府官员主管,但一百名入京的学生在入京后,还要进行一次集中的大考试,考试的试卷由翰林院和胤礽牵头。
如今距离学子们入京虽然还有一些时日,但试卷还是要提早准备好。
且此番频繁来往翰林院不仅是为了出试卷,更是为了选拔翰林院的官员们。
毕竟如今的翰林院都是由科举上来的官员们,于四书五经的学识上肯定是不错的,但胤礽无法保证他们对于农学数术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面。
且翰林院之中定然也有不少人对于这些偏门学科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胤礽在翰林院之中忙碌,也是想要将这些人找出来,省得在日后当搅屎棍。
胤礽编写此番试卷的考试大体内容,再由翰林院之中的众人各自出考题,胤礽连同康熙一起将编纂考题优秀的几人选出来。
再将其专门隔离在皇宫之中出试卷。
这样的流程对于翰林院的众人已经算得上熟悉,因此胤礽只最初忙碌了几日,便将事情彻底交给了翰林院之中。
这些日子一直教导他的老师汤斌身体不适,虽然还没有到请辞胤礽老师的地步,但胤礽已经很明显发现汤斌的脸色不好。
因此在完成当日的课业之后,胤礽没有惊动任何人,悄悄登门汤斌的府邸。
汤斌府邸的人认出来人是太子殿下后,震惊到瞪大眼睛,迟迟没有反应。
自家主子身体不适的事情,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但为了不让皇帝和太子担心并未声张。
没想到今日太子竟然会亲自登门。
“孤听闻老师身体不适,不知今日情况如何?”胤礽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和担心。
让出来迎客的汤夫人眼眶发热。
汤夫人稳了稳情绪,想起汤斌这些日子的叮嘱,嘴唇动了动,还是准备客套地搪塞。
“师娘您尽管说,老师的脸色我们几个学生都看在眼里,您若是听老师的,什么都不告诉我们这些当学生的,反而更让我们担心。”看出汤夫人表情中的隐瞒,胤礽及时开口劝说。
“太子殿下说得对。”汤夫人低头用袖子遮挡住方才落下的泪,告诫自己不能再太子面前失态,沉默片刻后,终于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开口。
“他年轻时受累,身体底子不比旁人,如今年纪渐涨,身体愈发不行。”汤夫人擦擦眼泪,“他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行,但是太子的课业尚未结束,只让人瞒着,不想让太子殿下多心。”
胤礽的喉结动了动,“请问学生现在能否见一见老师?”
胤礽问出这句话时心情有些复杂,他身为太子,身为汤斌的学生,登门拜访后,汤斌却一直不曾露面。
胤礽不敢深想汤斌此时的情况,他闭了闭眼,让小娜准备好检查身体,跟着汤夫人向府邸内宅之处走去。
“大人他刚刚睡下,还望太子殿下的动作能够小心一些。”汤夫人的面色有些纠结,但是想到汤斌此时的身体情况,还是将这句话说了出来。
汤斌在家不止一次夸赞过胤礽,况且能够听闻老师身体不适,便立刻前来拜访的学生,不会因为一两句便被冒犯。
“多谢师娘告诫。”胤礽应承下来,小心翼翼走进了汤斌的卧房。
胤礽坐在床边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老师这些日子已经消瘦到如此地步,花白的头发,粗重的呼吸声无一不是再向胤礽说明躺在床上之人的年老。
“小娜,情况怎么样,老师的身体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胤礽同小娜轻声低语,但得到的答案并不是胤礽想要听到的。
“汤大人的身体是经年积累的下来的病症,如今年纪大了,年少时身体不曾注意的地方都多多少少有了毛病,积少成多,才会在短时间内变成如此情况。”
“如今再用药物控制也只能控制,不能根治。”
小娜说完自己的诊断结果,胤礽沉默了良久,最终还是问了出来,“老师的寿命还有多久?”
“根据史料记载汤斌于康熙二十六年逝于工部尚书的任上。”
“汤大人的疾病并非一日造成的,因此小娜也没有把握能够延长汤大人的寿命。”
“孤知晓了。”胤礽坐在床边,沉默地看着闭眼休息的汤斌,若小娜说得是真的,距离汤斌去世也不过两年的时间。
他觉得他应该离开,不应该继续坐在这里,但身下却仿若有钉子定住了自己。
面前苍老的汤斌也仿若成了往日相处的一次次画面,是两人第一次相见时的自我介绍,是汤斌夸赞自己时爽朗的笑声,也是汤斌在策论上对自己严格要求时板正的表情。
“太子殿下,您来了。”不知何时,床上的汤斌已经醒来,看到胤礽坐在自己床边,并未有过多的惊讶。
太子殿下不仅聪慧,也善于发现周围一切微笑的变化,因此汤斌不觉得自己生病的事情,能够隐瞒胤礽,只不过也确实没想到胤礽能够动作这么快。
汤斌慢慢坐起来,“今日微臣衣衫不整面见储君,还望太子殿下海涵。”
“老师您别那么说,是我贸然上门,打扰了您休息。”胤礽深吸一口气,将方才消息带给自己的恍惚感悉数抹去。
“劳烦太子殿下费心,微臣的身体微臣自己心中有数,前两日因着看文章睡得晚了些,这两日才会如此。”汤斌说着接过胤礽递过来的茶水,将自己嗓中的咳意压下。
胤礽抿唇,到底没有反驳汤斌的话,“看着老师身体恢复,学生也能安心一些。”
“殿下稍等,我们前去书房。”卧房到底不是接见客人的地方,汤斌已经醒来,继续在卧房只觉得失礼。
“老师……”
胤礽的话还未出口,汤斌便摆了摆手,“微臣的身子微臣心中有数,况且微臣还有事情想要同殿下商议。”
“学生扶您过去。”胤礽没再辩驳,随着汤斌的步伐走到书房。
“不知不觉间,太子殿下已经如此大了。”十一岁的胤礽站在汤斌身边,只规规矩矩站在汤斌身旁,身上的气质也是无法掩盖的。
“太子殿下聪慧,跟随臣学习不过几年,臣已经没什么东西能够交给太子殿下了。”汤斌长出一口气,仔细打量着胤礽。
能够将太子教导成如此模样,不得不说汤斌是骄傲的。
但同时心中也有着失落,太子的成长速度过快,虽然让太子尽早出现在朝野之中,是他们这些儒臣一直以来的想法,但事到临头,汤斌还是会不舍,他虽然相信太子又绝对的能力能够应对朝野之中的风暴,但仍旧担心,这个由他一手养出来的少年会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
儒臣和大清贵族之间的矛盾从大清建国便一直存在,而太子胤礽是他们儒臣一手教导出来的,太子出现在朝野之上,也是众人对用儒学所熏陶出来的太子进行最后的检验。
汤斌心中的思绪很多,但到底是没说什么,只重新安排了几篇策论,让胤礽回去之后记得完成。
不过胤礽却明白汤斌的未尽之言,再加上小娜说得那些话,胤礽回到宫中之后,便前往乾清宫。
父子两人在乾清宫中谈话了半个时辰。
而从第二天开始,胤礽便彻底放下了翰林院的卷子还有营造司的各种事情。
每日都埋首书籍之中,将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而日子就这么平淡如水地过着,很快便来到了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五日。
这一日群臣于皇太子身前行两跪六叩的大礼,皇太子胤礽正式出阁,接受朝臣们的检阅。
在朝堂之上胤礽有理有条,不论群臣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够给出完美的答案。
气质卓越,进退有度,让朝臣们十分佩服。
而在最初的检验过后,胤礽也率领身后翰林院詹事府的群臣,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大礼结束,群臣们脸上也都带上了笑容,也代表着自今日起皇太子胤礽正式结束以往的课业,站在了朝堂之上,大清的储君终于要正儿八经开始着手政事。
“我们保成,长大了。”典礼过后,胤礽随着康熙前去慈宁宫请安,太皇太后依旧亲热招手让胤礽坐在自己身侧。
太皇太后的目光在胤礽身上留恋多时,感叹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保成确实成长了许多。”康熙坐在另外一旁,视线也重新落在了胤礽身上。
两年前,胤礽去乾清宫说了自己的想法。
汤斌的身体日渐衰弱,身为汤斌一手教导出来的弟子,胤礽想要让老师亲眼见证自己成长的模样,不想让老师留有遗憾。
因此在同康熙谈话过后,胤礽便放下了手中一切事物,将自己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书本上。
连每日陪伴在自己身旁的小娜,都很少能够分散自己的心思。
而两年的努力,成果是不菲的,今日出阁大典,皇太子的英姿让许多大臣都深深记在了心中,大清有新的明珠缓缓升起,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我们保成自小就听话懂事,如今长大定然会不输以往。”太皇太后脸上笑眯眯的,一心为胤礽高兴,但胤礽却发现太皇太后连说话的语速都比以往慢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