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我爸爸是朱棣!by春有雨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14

还真是朱高炽。
再一看朱高炽身边的人,啊,是刘松。
朱标想起来了,刘松也是今天前往流放的地方。
第54章 第54章 二宝来了
刘松也没想到, 今日流放居然还有人来送行,这人还是与他有过交集,但交集不多的燕王世子。
但很快,刘松又有点傻眼。
只见面前还不到腿弯高的小团子, 握住他夫人的手, “此去一路辛苦, 夫人还需照顾好自己,别光顾着别人了, 要保重身体啊。”
那个‘别人’刘松:“.......”
他看看小人儿,又看看眼眶湿润的自家夫人。
总觉得,家里人又瞒着他做了什么,不然, 燕王世子怎么和夫人这般熟稔。
朱高炽一番叮嘱念叨完, 小手一抬,捧着一个大包袱的崔膳走上前。
“一点小小心意, 我吃了夫人那么多糕点, 夫人此去路途遥远,这点小零嘴就当解闲了。”
刘松看着那个大——包袱, 眼角一抽, 这是一点小零嘴?
刘夫人看着小团子, 心中感激。她其实就做过几次家乡小吃让媳妇送去燕王府, 她也是为了感谢小团子才做的, 没想到会被他记在心上。
“谢谢世子, 您的恩德, 民妇永远不会忘记。”刘夫人擦擦起了褶皱的眼角,近日来的郁气好似也随风渐渐散去。
她想,不过是去偏远贫苦地方生活, 好在一家人都活着。
而且,此次只有刘松被贬流放,并没有牵连儿子儿媳。
本来刘夫人也是不用跟着去
的,不过她想着路远艰苦,刘松又只会读书,生活各方面都不懂料理,真一个人过去还不知过得多惨。家中又清贫,没法给刘松多点银钱傍身,到了那,真是饿死都有可能。
和儿媳商量过后,刘夫人就收拾行囊决定跟着刘松远赴流放地区。
朱高炽说完话,送完东西,又把位置让给一旁默默啜泣的陈氏,好让婆媳两话别。而他则走向刘松,仰头与这位固执中年老头对视。
虽然没有走上死谏的路,但还是没逃过流放的结局。
听说是皇爷爷要废除丞相一职,刘御史当朝跳得最高,然后皇爷爷一怒之下把他贬官流放了。
朱元璋也是忍刘松久矣。
看着刘松骂别人的时候,他很爽快,但刘松掉转刀口朝向他,那他就很难受了。
这老东西学问还是做得可以,又没有太大的错,就是脾性又臭又硬,杀了可惜。
但继续放在眼前蹦跶,朱元璋觉得自己忍不住要杀了。
那还是远远打发了吧。
上次他乖孙怎么说来着,有的人学问好会读书,那就为国家多培养些读书人才出来,杀了多可惜啊。
一些很贫穷偏僻的地方,百姓们就等着多来两个教书先生呢,要是这先生能免费,那多好啊。
朱元璋挑眉。
确实,顽固不化的愚民也不少,尤其是一些穷凶极恶之地。
这些地方的百姓也最容易受人煽动,即便现在形成不了大股势力,对大明威胁不大,但到底也不能任由其自由发展下去。
之前朱元璋为了底层百姓多认两个字,还搞了个社学,希望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夫平民也能在闲暇之余学习识字,以后能看懂朝堂政令,不至于被官吏蒙骗。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社学没推行多久就废除了,因为百姓们填饱肚子的时间都没有,谁还有余力学认字啊。
更别说,老朱还想着鸡窝里多蹦出一些土凤凰呢。
要是穷苦百姓家也能培养出几个读书人,以后也能出仕做官,他老朱也不用在这些大族豪族里面选人了。
可惜,这个时代能读得起书,培养得起读书人的再差也是一方小地主。
总的来说老朱这个想法目前很难实现。
但是,把一些犯错的官员打发到穷乡僻壤教书育人、开化愚民还是可以的。那些地方,正儿八经的教书先生都少得可怜,根本没啥人才可选。
朱元璋琢磨,以后像刘松这样的,脑子一根筋的读书人,杀了可惜的,还真可以多往这些地方送去。
他乖孙说,那叫发挥余热,为大明继续发光发热。
这种为大明无私奉献和服务的精神,朱元璋很认可。
从不认为自己是‘朱扒皮’的老朱同志,当时看向他身旁小团子的眼神散发一股奇异的光彩。
不愧是他老朱家的种。
朱高炽没注意到他皇爷爷当时‘渗人’的亮亮眼神,他此刻正和刘松大眼瞪小眼,说到底,两人关系没好到依依惜别的程度,但来都来了,总要说两句。
朱高炽酝酿一下,小手背在身后,说:“刘御史保重。”
刘松:“.....草民多谢世子殿下。”
“唉,你也不要太灰心,还有恢复官职的可能性的。”朱高炽想了想,伸出小手拍了拍他手臂。
刘松神色微微动容,他职责所在,当一天御史就要敲一天钟,即便他不是御史了,他依然心系大明。
不过,这次被贬流放,前途一片茫茫。
说实话,刘松对重返官场抱的希望不大,也许他余生都要....
“就算你不行了,你还能教几个学生出来,传承你的意志,发扬你的梦想,出仕做官,在大明官场发光发热。”
刘松:“.....”
小团子一脸的鼓励,他再次拍拍刘松,一切尽在他那正经小眼神中: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刘松:“......”
本来有些意志消沉的刘御史大人,忽然一想他说的这话,好像.....也不是不行。
反正此番流放,朱元璋也是让他去那边教化愚民。
送别的时间很快过去,刘松和夫人在官差的陪送下,朝着遥远的方向离去。可能是不想刘松死在半道上,朱元璋还下令给了一辆驴车。
本来朱元璋是准备让刘松自己出钱准备,流放的罪官,他老朱当然不包公费,到时他睁只眼闭只眼当不知道就可以了。
谁知,刘松是真穷啊。
就是老朱都觉得有点那啥了,悄悄吩咐人准备了一辆简单的驴车,不仅能驼东西还能驼人。
刘松和夫人坐在车头,一位官差驾驴车,一位官差坐车尾,沿途激起一片飞扬的尘埃,直到他们的身影缩成一个小黑点,朱高炽才收回视线。
而坐在驴车上的刘夫人,脸上缠着灰布遮挡沙尘,怀中是朱高炽亲手送的大包袱,她怕染了灰,正要转身装进行李小箱子,车轮子滚过一小凹坑,她一个不稳怀里的包袱差点掉下去。
好险,刘夫人护住了包袱,突然她眼神微微一动,低头看着怀里的大包袱。
她察觉不对,掀开包袱一角朝里看了看。
就见一包包小零嘴下面,静静躺着一只钱袋子。
刘夫人一怔,又很快把包袱缠好,默默抱紧。一旁刘松注意到她异样,伸手轻拍她肩膀一下。
以为她是又伤感了。
....
朱标也亲自目送老师一家远去,宋濂的待遇要比刘松好一些,朱标让人准备了马车,虽然一切从简,到底比驴车要好一些。
等到两边人都化作小黑点了,朱标才朝等在路边的小团子走去。
既然看见了总要招呼一声,朱高炽刚喊了一声太子大伯,朱标就伸手牵住他的小胖爪子。
朱高炽眨眨眼,仰头看着身旁青年,青年一双温和内敛的眼眸,泛着慈和光芒,身形清癯,低头对他一笑,君子斯文。
才发现,太子大伯最近瘦了一大圈。
朱标嗓音清越,带着令人安心的独特韵律,“陪大伯走一走。”
朱高炽就任由他牵着,身后马车缓缓行驶,隔着一定距离,一大一小漫步前行,朝着繁华的京城方向。
先不提其他,朱高炽是挺喜欢太子大伯的。
虽然先前因为小堂哥,好几次都有不满一下,但是太子大伯是个极好的人,他也知道。
太子大伯总是斯文大气的,君子谦逊,心有海阔天空。
比起他爹朱棣跟个社会青年一样,豪横霸道,太子大伯更像是世家贵胄出身的公子,温润儒雅。
不像是皇爷爷的儿子。
不过嘛,这也正常。
他也不像爹爹,从小就斯文可爱,更像娘。
朱高炽踢了踢路上的小石子,心情不错的样子,朱标余光瞥见,低头一看,不禁弯起嘴角浅浅一笑。
待朱标重新抬头,目光虚虚落在皇城方向,那一瞬周身的轻松自在荡然无存,又变成内敛稳重的太子殿下。
....
随着徐达、汤和等大将陆续回京,朝堂上,朱元璋的一系列改革安排也随之发布下去。
争吵声有,但大家最终还是屈服在了朱元璋的威压之下。
就这样,与皇权相互制衡了数千年的相权,朱元璋把它废除了。从此,皇权独大,再没人敢觊觎他手中权势,与他朱元璋叫板。
随着丞相一职被废,中书省也没了存在的必要,然后是掌管军政的大都督府也改成五军都督府。原本的大都督李文忠虽然被放回去了,但朱元璋还没气消,夺了他官职,让他回老家反省。
御史台也正式更名为都察院,之前和刘松并列的‘头铁四人组’其中一位被提拔为右都御史,与左都御史共掌都察院。
徐达镇守北平,常年在外带兵,已有几年没回京师,他这人,从来都是朱元璋说啥,他听啥,没有个人意见。
至于老哥们汤和,那也是朱元璋说了算。
除了徐达、汤和这两位开国功勋代表,
淮西武将的骨感人物,还有名将沐英、冯胜和近年连打胜仗,风光无限的傅友德等人,他们都表示没意见,都听洪武帝的。
这些都是他朱元璋的铁杆‘粉丝’,朝臣们算是看出来,朱元璋哪是找他们回来议政的啊,这是血腥恐吓了他们还不够,还要朝他们亮一亮粗大的膀子啊。
这大明的兵权始终是在朱元璋手里握着的,谁也没能力推翻这么一支强悍的军队力量。
底下那些浑水摸鱼、兴风作浪的小鬼小妖,最好也识相点,不要妄图和他朱元璋掰手腕。
白莲教?
朱元璋眉眼闪过阴厉寒气,不屑冷哼。
敢挑衅他大明,找死!
朱元璋派人秘密调查一番,果然发觉白莲教踪迹,开济猜测的没错,有人在背后搞鬼。
查出线索,朱元璋很快就派人搜寻追杀,那点人还兴不起风浪。
但是大明依旧有不少乱民恶民反民,朱元璋不愿所谓的‘白莲教’再次壮大,威胁大明根基。
他叫来开济,计划走下一步了。
早在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整理全国户帖,统计人口的时候,他就采纳了开济意见,在一个地区试运行一种管理基层的制度——‘里甲制’。
如今,是适合在全国推行了。
这个制度是由开济提出的建议,试运行效果朱元璋还算满意,只是要在全国推行还需要改些细节。
朱元璋和开济、户部尚书等朝臣议论了整整一周,总算把驭大明百姓的‘里甲制’给完善好。
朱元璋计划在洪武十四年年初,就正式颁布政令,在各地推行‘里甲制’。
大致意思就是把各地区划分一下,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选一位里长。每十户再选一位为甲首,甲首和里长都是轮流制,十年一轮。以后有什么事,就有里长和甲首负责安排处理,并通知各户。
不止如此,朱元璋还下令全国各地官吏重新按里甲划分,统计户籍丁口,制造成册。这个小册子也就是后来所谓的黄册了。
终于,朱元璋从建国之初就在打的算盘,到这一年,总算能开始动手了。
一个帝国的稳定和强大,离不开底下百姓的支持。
朱元璋要想大明变得更稳定强大,首要的,就是摸清他手下到底有多少百姓,是个什么情况。如此,国家赋税徭役才有个清楚章程。
那些被地方豪族藏匿的人口,也要给他老朱慢慢吐出一些来。
当然,除了户口人丁的统计,朱元璋还没忘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测量全国田地。
这可是收税的重中之重。
只是这件事就没统计人口户籍那么好办了,朱元璋不急,多少年都等过来了,他没想过一两年时间就把这事儿办妥。
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朱元璋望着沙土所制的大明舆图,他眼眸深邃,胸中沉着。
外忧内患,大明总算初具雏形,这样一个新生的帝国,还需进一步成长、强大。
在内部一切安排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时,朱元璋眼神望向外边,手中小旗子在几个地方落地。
残元始终是个心头大患,不把它灭了,朱元璋都睡不安心。
还有这几个地方....
朱元璋叫来徐达,汤和,傅友德,沐英,和几人商议出征收复云南之事。商讨完,出征云南一事暂时定在明年,领兵元帅也暂定为傅友德,沐英为副。同时被朱元璋考虑划入出征部队的还有一员大将,虽然此时被别人压住了光芒,还不太显眼,但在另一个时空的明朝,他后来也将声名赫赫,此人就是蓝玉。
朝堂诸事先不提。
此时洪武十三年五月初,燕王府这边,朱高炽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他娘快生了!
在大佬云集京师的时候,一回来就忙得脚不沾地的徐达,总算这一天得了空,亲自上燕王府看望大女儿,谁知,刚到燕王府没多久,徐妙云就捂着肚子说好像要生了。
于是稳婆们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产房大小事务,侍女严阵以待,那位女医和府中大夫也守在一旁。
一切妥当。
徐达看着还没他腿高的小外孙,在那一声声吩咐下人,绷着小脸的严肃样子,哪有刚才扑他怀里喊外祖父的甜糯模样。
朱高炽面上淡定,心中其实很紧张不安。
他守在门外,握着小拳头,眼睛始终盯着紧闭的屋门。徐达总觉得自己一个大人显得有点多余,他和小儿子徐增寿对视一眼。
徐增寿就上前一步,手刚抬起来,朱高炽就察觉了,回头笑道:“小舅舅放心,娘亲没事的。”
“.....哦。”徐增寿其实想说,大宝啊,你要不也放松一点,姐姐没事的。
但小团子安慰完又扭头紧盯着屋门。
徐增寿挠挠头,看一眼他爹,徐达瞪他一眼,最终父子两还是选择安静闭嘴。
就在这时,收到消息的朱棣急匆匆赶了回来,“大宝,儿子,你娘怎么样了?”
粗大嗓门一响起,屋内就有人端着盆子出来了,盆子里的水红红的,婢女低头快步换水,朱棣看得心里一慌,就要抓着人问。
朱高炽却拧着眉头,扭头瞪朱棣,“嘘——爹你别吵!”
朱棣:“......”
好吧,他儿子又嫌弃爹了。
屋外的人没等多久,一嘹亮有力的婴儿啼哭声就传出来了。徐达和徐增寿松了一口气,没多会儿,洗好包着小被子的婴儿就被稳婆抱出来。
本来稳婆是要先抱给朱棣看的,结果还没走近,朱棣就问:“是不是女儿?”
稳婆:“.....回王爷,是个大胖小子。”
本来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儿,多子多福,谁家不想多生几个儿子,但没想到,燕王殿下一听,喜悦之色顿住,他啧一声,颇嫌弃道:“怎么就不是女儿,算了,本王先去看看妙云。”
朱棣早瞥见宝贝儿子一溜烟钻进屋内了,在婢女点头说可以进的时候,朱棣也等不及了,大步跟了进去。
抱着婴儿的稳婆:“......”
最后还是徐达上前一步,他低头看一眼襁褓里的婴儿,笑着夸道:“好小子,虎头虎脑的,长得真不错。”
稳婆这才神情自然些,也跟着说些吉祥话,说孩子长得多好多壮,哭声多有劲儿。徐达摸摸身上,没带钱,他看一眼儿子,徐增寿懂,立刻在身上掏出碎银子,给稳婆打赏。
得了赏,稳婆也算完成任务了,正要抱着孩子回去,又听徐达说:“我来抱抱。”
于是稳婆就把人递过去了,徐达虽是武将,但儿子女儿好几个,也是抱过孩子的,姿势还算稳妥,稳婆见状放心一些。
徐达见怀中小子不哭不闹,虎头虎脑的样子还挺可爱,想到刚才朱棣嫌弃的样子,他嘿一声,“你爹不识好歹啊。”
儿子女儿都一样,又不是他辛苦生下来的,他还挑上了。
老丈人不满意,抱着孩子抬脚也进了屋,等一脚刚转出屏风,徐达倏地顿住。
就见大外孙黏糊糊靠在床边,一声声娘,喊得腻人。
小孩子这样就算了,朱棣一高大糙汉也坐在那,抓着媳妇手,喊妙云,夫人,王妃~
徐达:“......”
也不过几年没见,朱棣这小子
怎么变这样了。
脸皮又厚了不少。
他也不嫌害臊!
终于,徐妙云也受不了这对父子了,她一开始的感动没了,耐心告罄,“你两有完没完?”
刚说完,朱高炽就吸了吸鼻子,喊她一声,“娘~”
徐妙云:“.......”
行吧,儿子就是这么粘人。
但是....
“你行了啊,再叫我赶你出去。”她没好气地瞪着朱棣。
朱棣:“.......”
不是,媳妇你怎么差别对待!
徐妙云瞪眼,朱棣也跟儿子一样吸了吸鼻子,徐妙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哼一声威胁他,如果敢继续腻歪,以后都睡书房。
朱棣读懂了,朱棣一秒收起自己做作的表情。
这时,徐妙云才有空抬头看一眼徐达和徐增寿,她也看到了自己襁褓的儿子,“爹,你抱过来我看看。”
这次生产相当顺利。
徐妙云受的苦不多,这孩子在肚子里老实安静,真要出来了又急得不行,自己就在努力往外钻。
徐达抱着小孙孙靠近,放在徐妙云手边。
此时朱高炽和朱棣也看见了小婴儿正脸。
徐妙云有点惊讶,看看小儿子,又看看朱棣。
即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能看出和朱棣的五官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徐妙云更惊讶的是,和她心目中老实安静的小儿子长相不一样啊。
可能是和朱棣太像,她内心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
而朱高炽看着小小一只,奶腥奶腥的弟弟,他有点愣,这时,视线都还不清晰的小婴儿转动一下脸,好像在看着他。
朱高炽更愣了。
见大儿子傻傻的,徐妙云忽然把他的小胖手一拉,手指就这么被一只软乎乎的小婴儿手拽住了。
小婴儿拽住就不放,还嘴角一扬,像是在笑。
朱高炽那一瞬间,像是被一软绵绵的小拳头在心口锤了一下,他看着弟弟,心想,原来弟弟是这样小的一个小东西。
然后,在小婴儿闹着要喝奶的时候,朱高炽看着刚才被拽住的小胖手指,心道:给弟弟减少一本....嗯,两本吧,减少两本启蒙书也不是不行。
虽然要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园弟弟,但也要劳逸结合。
这头朱棣也有些没回神,他觉得好神奇。
老二居然和他那次做梦梦到的一模一样!
这么巧???
朱棣恍恍惚惚,朱高炽也懵懵的,徐妙云看着奶娘准备喂奶,她刚生产完,此刻也累了,就赶人出去。
结果父子俩还在神游天外。
徐达嘴角一抽,和徐增寿一人拉一个,把傻乎乎的父子两拽了出去。
燕王府添了新丁,皇宫里朱元璋和马皇后也很开心,赏赐接连送到燕王府,朱元璋还抽空亲自前来看了眼新鲜出炉的小孙子。
他来的时候,朱二宝正吃了奶睡得香。
朱元璋只看了一眼,然后就摇摇头说:“虎头虎脑,看着是个壮实的,大宝小时候更白嫩可爱。”
怎么就跟老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啧啧啧——
这脾性,不会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吧。
朱棣:“......”
不是,老爹你瞥来这一眼啥意思?
别以为你不说话,我就看不懂了。
看你孙子得了,嫌弃我干啥?
就在燕王府老二出生一个月后,朱元璋终于正式下达旨意,燕王朱棣就藩北平。时间嘛,朱元璋也是有些犹豫。
他想留乖孙大宝在京中过年的。
最后,朱元璋大手一挥,让朱棣先跟着徐达回北平,正好徐妙云刚生产完,多养养身子比较好,婴儿也年幼体弱,不适合长途跋涉。
所以,徐妙云母子三人就等过完年,开春再去北平。
接到旨意的朱棣:“......”
第55章 第55章 离京,要保重啊
洪武十四年初, 春暖花开之际,朱高炽跟着娘亲徐妙云,带上已经会满地爬的二弟,即将踏上北行的路。
去年朱棣一个人先去北平, 可能也觉得自己此举不大厚道, 朱元璋大方一挥手, 给朱棣的八百亲兵直接涨到三千。
家里老爹说了算,朱棣就算抗议也没用, 只能留下两千亲兵,自己带上一千亲兵和王府官署一步三回头地去了北平。
徐妙云也派了大婢女和后院管家先过去打理王府杂事。
天气渐渐暖和了,北行的日程也不能再推了。
从年初就特忙的朱元璋没法亲自出宫来送行,不过昨日朱高炽母子三人进宫聚了一下, 朱高炽跟众人一一辞别过。
而且以后也还会回应天看看的, 又不是不回了,平时也能写信, 朱高炽倒觉得还好。
就是皇爷爷夸张了点。
昨日朱高炽一进宫就被朱元璋叫去, 熬了几个大夜,每天只睡短短两个时辰的老朱同志, 抱着乖孙就在那哭。
当然了, 是没有眼泪的假哭。
朱高炽觉得他皇爷爷戏挺多, 又只能配合。
朱元璋可是知道这小东西常常给老四写信的, 就在那假哭道:“大宝啊, 这一年到头你也见不到皇爷爷几面, 去了外边儿, 想随时进宫玩玩都不方便了,皇爷爷这要是想你了该怎么办啊。”
“.....那我给皇爷爷写信。”朱高炽小眼神略麻木地说,只希望皇爷爷能收起假哭的嗷嗷声。
闹耳朵。
朱元璋:“真的?”
朱高炽:“真的。”
好不容易等到太子大伯带着朝臣过来议政, 朱高炽才从皇爷爷那逃脱。小团子出来时,一张小脸红通通的。
全是被朱元璋胡子扎的!
朱高炽小手背在身后,莫名沧桑地长叹一声,感觉进一趟宫就跟历劫一样,皇爷爷就是故意用胡子扎他。
京师燕王府大门前。
队伍排了好长一溜,亲兵护卫也肃装整齐,就等待一声令下出发。
朱高炽站在马车边,与朱雄英小手拉小手,依依惜别,半天舍不得松手,抱着二儿子坐上马车,等了半天的徐妙云,再次掀开车帘子看一眼。
就见两小豆丁执手相看泪眼的画面。
徐妙云:“.....”
不是,从半个月前你两就开始告别了,告到现在差不多也可以了吧。
昨晚你们两不还盖一张小被子,睡一张小床,她听下人说一直聊到下半夜才撑不住睡了过去。
今儿早徐妙云叫人起床,两小只还睡得跟小猪似的。
没办法,她等了会儿就让大队伍推迟出发时辰,反正找人看的适宜出行的好时辰提前选了两个。
就这样,徐妙云满腹耐心温柔地等啊,等啊,等啊......等到二宝都喝完第三顿奶了,此刻哈欠连天了,头顶太阳都有点晒人了,那两小东西还在手拉手不想走。
徐妙云深吸一口气。
当娘的脾气也不能太暴躁。
最终还是怀里的二宝,也就是朱高煦突然不依了,哼哼唧唧开始闹。还不到一周岁,朱二宝却比大多孩子长得壮实,跟一头小老虎似的,力气大得不行。
他挣扎乱动,徐妙云都还有些制不住。
马车里传来二宝哼唧唧的声音,朱高炽叹口气,转身撩起车帘子,垫着脚尖努力露出一双眼睛,对闹脾气的朱二宝说:“二宝乖,等一会儿大哥就来了。”
也没怎么哄,偏偏怀里乱动的朱二宝,在他哥声音落下后竟然也听话了,老实待在她娘怀里,啊啊两声,像是在回应他哥,然后又打了个大大哈欠,揉揉眼睛,想睡了。
徐妙云:“.......”
感觉自己刚才哄半天就像个笑话。
这孩子,跟徐妙云想象的安静乖巧一点不搭边儿。虽然孕期相当省事儿,但从生下来之后就完全变了一个样。
小脾气特暴躁,一点不满意就急眼,嚎起来怎么哄都不听,就要
他说干啥就干啥。有次徐妙云让奶娘别管,哭一哭就好了,结果朱二宝直接哭哑了嗓子,后来还因此发了低烧,府上大夫一看就说是哭太凶了。
徐妙云真是....想到以后就觉得头疼。
这么小就倔成这样,大了还得了。
都说好的预感不一定成真,坏的十有八九是要变真的。
在看到二宝跟他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一瞬间,徐妙云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后来进宫看马皇后,从马皇后那听说,朱棣小时候脾气也特别大,特急躁,他要干啥你就得顺着他。后来大一点了,更是整天上房揭瓦,惹是生非,就没个消停的时候。
也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那会儿都忙,没空管他,不然朱棣一天三顿揍肯定跑不了,还是爹揍完娘继续那种。
徐妙云还记得少年时的朱棣,她当时就低头看看睡着了也虎头虎脑,憨乖憨乖的二儿子。
捏了捏他的小脸,小声威胁道:“你要敢学你爹,为娘肯定揍你。”
朱二宝当然听不见他娘的低语威胁了。
徐妙云本来也觉得愁啊,家里有个朱棣那样的就够了,还来一个?折磨谁呢?就在这时,徐妙云灰扑扑的眼前出现了一道光。
也是奇了怪了,明明孩子是她怀胎十月生下来的,但这孩子娘的话不听,喂他喝奶的奶娘说话也不管用,偏偏,这小子就听他哥的话。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19世纪小女仆  还璧—— by  聆听/雨濯by  嘘,他还不知  咬项圈——   派出所鸡飞狗  清太子拥有电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