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是朱棣!by春有雨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14
等现实教他做人就知道谦逊了。
私下里议论朱棣的多了,但大家面上却笑笑说,不愧是燕王殿下,就佩服他这股干劲儿。
反正燕王折腾的也是燕山卫的兵,随他去弄。
燕山护卫是听命于朱棣的兵,随他调遣,与镇守北平各处的兵将还是有些不同的。朱棣调动燕山卫不需请皇命,但镇守一地的兵马调动却需要皇命,而镇守大将更需要皇命和藩王两边许可,才能调兵遣将。
这样乍一听是有点麻烦,万一军情紧急,岂不是耽搁事嘛。
所以洪武帝也说过,藩王有先出兵后请命的特权。
当然,朱元璋敢把兵权分给儿子们,肯定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同时也设置了诸多制约条件。
在老朱看来,藩王儿子们就算一时想不开想造反,那也很难成功。
即便有那么个万一.....
就万一嘛,那不还是他老朱的子孙后代嘛,总比落在外人手中好。
虽然老朱打心底觉得,这个万一微乎其微,在他老朱提前做好的盘算下,继承人只要不蠢得无可救药,按着他老朱定好的来,那是一点不用怕皇位被抢走的。
老朱自信,但不自大,所以直到去世前,针对藩王造反的可能性做了不少安排。
至少三代四代内,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可谁知道呢,有句话叫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没有天衣无缝的棋局,也没有完美无缺的计划,总会有一点意外和变故的,那叫......天意?
朱棣还未就藩,燕山三护卫就提前准备好了,朱元璋给他的初始兵卒有三万八,不多不少,对封在要塞的藩王,这点兵马算基本的。
秦王、晋王和楚王,三护卫人数都在三万八,只有周王在开封府,三护卫人数少一点,只有一万多点。
朱棣在燕山卫里选出两千人做试验。
训练了三个多月,徐达就从军中挑出精锐两千,和朱棣训练的两千兵做对抗演习。演习分两轮。
一山林战,二草原战。
朱棣都没下场,由一位名叫朱能的燕山左卫同知负责领兵演习。
演习是在洪武十六年夏,徐达亲自主持,看戏的中高层武将齐聚现场,就等一场好戏开幕。
安慰鼓励燕王的话他们都不知道打了多少遍草稿了。
当然,也不是全部来看好戏的,有的武将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多朱棣少了些偏见,还蛮欣赏他军汉作风的,所以看了徐达派出的小将,内心腹诽,徐达这老丈人做得真不厚道。
难道你不知道这对抗演习要是输了,你女婿还不知怎么被人笑话吗?
啧啧,你让亲儿子徐辉祖出战就不说了,你咋还把平安给安排上了,这两个可是青年小将里的翘楚啊,一个徐达引以为傲的儿子,一个被朱元璋看上收为义子。
你这还不如派两老家伙上场呢,输了还能说年轻经验不足。
不过还好朱棣没傻到亲自下场,输了也不至于太难看,咳,还能找找借口。
第一场山林战,徐达这边由徐辉祖指挥。
规则也简单,歼灭敌军。
三炷香内,杀敌多者胜。
北平府郊外一座林密草茂的山林,天然的作战环境,两方人从不同入口进去,光是在这么大的山林里找到敌军踪迹就不容易了。
徐辉祖行事小心谨慎,不是那种急功近利的,而且,也不容易上当受骗,一进入山林他就派出斥候探路,可能有埋伏的地形更是查了又查。
然而,两炷香过去,敌军踪迹都没寻到。
但他派出去的斥候全都没回来。
于是在徐辉祖提高警惕,正要下令改变路线时,一阵箭雨铺天盖地袭来,徐辉祖早命人戒备,这波箭雨来得突然却不致命。
然而,徐辉祖这个想法刚落地,眼神就狠狠一震,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幕。
树上,草丛,冒出无数穿戴奇怪的人,几个呼吸间,手起刀落,他带来的两千兵就阵亡了一半。
而不等徐辉祖下令,一排排闪着寒光的弓驽就对准他们。
徐辉祖:“!”
这一片算开阔地带,不适合搞埋伏,他带兵在
这转了好几圈,并没发现隐藏踪迹。而且,这些士兵行动太快,出手就是一击致命,他这边根本反应不过来。
就算反应过来了....
徐辉祖看着这些脸上涂着奇怪色彩,穿戴跟周围环境融成一体,动如鬼魅的士兵。
比不了。
杀伤力不是一个级别的。
山林对抗演习,朱棣这边完胜。
看好戏的武将们:“.......”
想着说点场面话不丢燕王面子的武将们:“......”
但还有一场。
第一场可以是运气,也可以说是大意,第二场草原对抗演习,那可是骑兵的舞台,他们出的都是精锐,不可能输。
信誓旦旦的武将们,就亲眼看着他们的精锐骑兵和对方一交手,高下立现。不是说他们的兵弱,而是朱棣手下的兵更强。
只论骑兵个人能力,朱棣的兵竟然不输这些和草原骑兵厮杀出来的骑兵精锐。而且,他们作战模式也不同,四五个骑兵为一队,小队配合默契,像一只攻受兼备的小刺猬,又很灵活,随时能变通分开。
在双方骑兵数量相差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优势真的很明显,不至于到碾压的程度,但胜利明显在朱棣一方。
武将们收回震惊的下巴,纷纷看向朱棣,眼神复杂。
而朱棣腰背挺直,表情看起来是那么的云淡风轻,仿佛这一切尽在掌握,只有在掩嘴咳嗽的时候,他背过身去,在旁人看不见的角度,朱棣没忍住呲着大白牙嘿嘿嘿。
刚好站在能看见角度的徐辉祖:“.......”
徐达早见过朱棣提出的练兵之法,虽不适合全军,但能训练一批特殊作战的精兵出来,也是为了锻炼朱棣,徐达从头到尾没插手训练事务。
在演习之前,徐达料想会不错,但他也没想到,这些精兵有如此厉害本事。
等到两场演习结束,朱棣被真真假假的恭维贺喜声围起来,他谦虚一摆手,“不是本王自谦,这批兵都没练好,本王还不是看他们太骄傲了,就提前拉出来遛一遛,想让这残酷的现实泼泼冷水啊,能赢两场,嗐,都是运气,运气啊。”
“各位可别夸了,他们又该认不清自己实力了。”
徐达:“......”
武将们:“.......”
这小子就...好欠揍!
演习结束后,朱棣又在燕山卫里选拔了两千人,一起加入特战部队训练。人数总共才四千,但战斗力却是几倍翻长。
开平卫近乎全歼草原骑兵五千数,己方战损可以忽略不计,朱棣带去的两千特训兵功劳也不小,而这些特战兵的厉害还不是被动应敌。
朱棣砸吧砸吧嘴,向他老爹要钱钱。
四千怎么够!
好歹凑个一万吧。
但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特巡精兵,耗费不小,就如他宝贝儿子说的,这一个个的都是钱烧出来的啊。
而且,他儿说了,还要给这批特训精兵配制特战武器,冷兵器的质量也要最好,刀枪剑戟、弓箭弓弩都要有,以后还有专门制造的特战火器呢。
朱棣听着就止不住美好的幻想,呲着一口大大牙,馋得差点流口水。
看着‘没出息’的爹爹,朱高炽:“......”
他爹真是一说起这些兵事,比造反当皇帝激动兴奋多了。
当然美好幻想不是一时半刻能实现的,首先第一步,先把人数搞上去啊。
钱啊,他朱老四没钱啊。
之前训练还靠了他媳妇嫁妆呢。
老爹啊老爹,这话要传出去,咱老朱家的脸都丢尽了,您儿子总不能一直啃媳妇吧,咱老朱家祖坟都脸红了。
看完儿子要钱(不要脸)的信件后,朱元璋:“.......”
大拇指狠狠在腰间鞭子手柄上划过。
老朱一脸黑气,好想直接瞬移到北平,给不孝子狠狠一个大比斗。
老朱也是没想到,朱老四就藩后,隔三差五就朝他伸手要钱,如今还说出这么不要脸的话,像老子亏待了他一样。
之前乖孙要钱就不说,研究改善火器嘛,乖孙既然有兴趣,那就给点铜铁矿让他玩玩。
你朱老四要的还不够多?
之前单独拨给你的军费你这么快就耗没了?败家子都没你能造的。
要不是知道这不孝子确实在搞正事儿,不是拿去鬼混搞事了,朱元璋早就让传旨太监去北平替自己抽儿子了。
但朱元璋还是气不顺,把在应天休养的徐达叫进宫,拉着老哥们的手就开始吐槽。
“这儿子生了有个屁用!”
“还是我乖孙好,又聪明,又孝顺,本来以为他是玩玩,嘿呀,没想到还真让他弄出好东西了。”
徐达:“......”
朱元璋:“朕给改了名字,什么改良版佛郎机大炮,我大明的东西,取一个海外蛮夷的名字,多难听。”
“就叫洪武大炮。”
“三弟啊,你说这名儿是不是好听多了?”
瞧着朱元璋那一脸荡漾的表情。
徐达:“......”
你炫耀个啥。
你乖孙不也是俺外孙嘛。
就在上个月,朱高炽让工匠改造的佛郎机大炮和三个小可爱一起送入京城,工匠也都送来了。
徐达之前见识过,在通信中也了解了一些。
朱元璋也只是从信件上了解过,去年开平卫一战让他来了兴趣,好不容易见到真容,试过后,简直不要太满意。
这绝对是国之利器啊。
海外蛮夷还能造出这么厉害的火器?
听乖孙说那个怪人在元朝末年出过海。
朱元璋眯了眯眼,笑容很快又浮现在他脸上,拍拍徐达,“三弟,你生了个好女儿啊,咱乖孙要不是像了娘,怎会如此聪慧。”
徐达:“......”
这话中听吗?中听,但又觉得不对劲啊。
当初你老朱劝我嫁女儿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
你不是夸你家老四以后是个出息的吗?
不提两个老兄弟‘眉来眼去’的聊闲,朱元璋也从徐达这里了解了关于朱棣训练的特战精兵的事儿,这钱还是要给的。
朱元璋就是气不顺他要钱还说话那么难听,他老朱这钱就容易得了,每次一说军费,朝上那些人就跟他老朱哭穷。
不过最近他手头是有点闲钱了。
于是朱元璋难得‘大方’了一回,给朱老四拨了一笔军费下去。收到老爹钱钱支持的朱老四咧开嘴笑了,当着送钱的锦衣卫面,朝南方一跪。
“老爹啊,儿子的夫颜您可算给儿子保住了啊。”
锦衣卫:“......”
后来听到此话的朱元璋:“......”
老子果然不该一下子给太多!
总之,朱棣手头有钱了,于是特战营的筹备可以上日程了,最近北平都司上下都在狂飙汗水,就为了能被燕王挑中选入特战营训练。
第70章 第70章 朱老四怎么能如此不要脸……
目前对朱棣来说特战营只养得起一万余人, 而他还会在这一万人里再选出三千训练成‘鬼兵’,也就是特战精锐中的精锐,动如雷霆,静如鬼魅, 所以朱棣取了个鬼兵代号。
比起雷霆, 他觉得鬼兵更适合。
仿佛来自地狱的勾魂使者。
朱棣在筹备特战营的过程中, 朱高炽也在背后参与了不少,不过这件事只有燕王府三人知道, 就是除了父子两就徐妙云知道。
人可以聪明,毕竟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天才小神童,但不能聪明得不像话,显得妖异可怕, 这样的人是为皇权所忌惮的。
朱棣和徐妙云就把这个度控制在‘我儿是个小神童’的线上, 超常的就由朱棣来背负。
什么,我朱老四连书都不爱看, 有这么聪明机智?
朱棣肯定会冷笑一声, 俯视对方,来一句:你见识短, 不怪你。
谁规定喜欢读书的才是聪明人了, 那些书呆子读书够多了吧, 怎么不知道前头要撞墙了还不懂得拐弯呢?
总之一切质疑在我天生机智朱老四面前都是嫉妒!
但朱棣很鸡贼的是, 在给兄弟和周围人炫耀‘我特么怎么就能聪明成这般’的时候, 他时不时地会带上朱高炽的名字, 这就......很像一个‘自家孩子天下第一聪明厉害’的夸张亲爹了。
在朱棣紧锣密鼓筹备特战营的事时, 这消息随风快速飞到就藩的几个兄弟耳中,尤其是离得近的晋王,和附近边塞的镇守大将最先得知朱老四要搞什么特战营。
去年开平卫一战, 事后大家都听闻了,也派了人去探情况,不过开平卫上下嘴巴严得很。
只说燕王凶猛,带领骑兵冲锋陷阵,至于那啥火炮,嗐,就是三个铁疙瘩,那草原骑兵没见识,以为多厉害的玩意儿呢。
“......”
真的?你们没骗大明人?
开平卫上下就痛心疾首地看着同僚眼线们:过分了啊,人家这么真诚你还怀疑人家。
被派来友好交流的眼线们:“.......”大大恶寒了一把。
谁能忍受几个满脸胡子一身肌肉的壮汉对你用幽怨的小眼神,太吓人了,开平卫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正常了。
回去就告诉各自上峰,可能是开平卫妖魔化了。
上峰们:“......”
不对啊,开平卫的卫指挥使他们见过不止一面了,以前还是一起喝酒的朋友呢,那家伙最烦婆婆妈妈那一套的,带兵风格也相当凶残,真汉子中的汉子,你现在跟我说他娘们兮兮的,这话听起来就像无中生有啊。
于是不信邪的几个上峰,抽空去了趟开平卫,也没啥大事,就是问问前段时间吓得草原骑兵屁滚尿流的火器是啥,还有开平卫的指挥使真的......
是真的!!!
快一米九的大汉朝你投来幽怨控诉小眼神,你能忍?
有个武将大喝一声拔出随身腰刀:“妖孽,快快还我兄弟。”
两个大汉你砍我挡,最后武器丢了,抱在一起满地打滚,誓要决出一个胜负,打到精疲力尽才停手。
总之这些传入朱棣耳中的时候,朱棣嘴角就抽搐了好几下。
开平卫上下的那点小心思,他懂。
虽说在开平卫没打听到什么有用的,但没多久燕王搞了个特战精锐队的事还是传出来了,倒是那火器怎么也没打听出来。
尤其一听是洪武帝命工匠们改造的火器,还没见到完成品属于保密阶段时,大家就不敢多问了。
武将们不敢多问,不代表晋王也不敢啊。
晋王就好奇朱老四在折腾什么鬼名堂,他对火器不感兴趣,倒是对朱老四说的什么特战训练很好奇。
自从朱老四第一封炫耀儿子的信送到晋王手中后,第二封、第三封、第四封......陆陆续续地也送来了。
晋王就这么‘被动’地开始了和自己兄弟书信交流。
晋王一早就问了关于特战训练的事,但朱老四是那么好说话的吗,不是。但晋王也没想到,朱老四这臭不要脸的跟他哭穷,说想了解一二就拿钱换,毕竟那是他智慧的结晶。
晋王:“!”
拿着信转头直奔晋王妃,晋王一边跳脚一边骂骂咧咧:“你看,你老说本王厚颜无耻,你看看什么才叫厚颜无耻,他朱老四的脸皮比城墙还牢固!”
晋王妃谢氏有些好奇地拿起信件看起来。
晋王:“看见了吧,你看见了吧。”
谢氏:“......”
“他是怎么好意思开口朝我要钱的。”晋王双手叉腰,两脚分开,朝着门外吼吼,“还智慧的结晶,他朱老四从站着撒尿开始就上天入地的惹是生非,书没读多少,全干坏事了,他还智慧呢。”
晋王打死都不承认朱老四聪明,那只会让不要脸的朱老四更得意。
“给钱还只能了解一二,谁稀罕啊,就他朱老四会练兵?肯定是徐达背地里偷偷帮他弄的,也就朱老四不要脸,说是自己功劳。”
晋王一气之下脱口而出:“怪他朱老四运气好,找了个好丈人。”
话音刚落,身后一道刺人的目光袭来,晋王忽然皮子一紧,脑子反应过来,赶紧喝道:“老子的老丈人也是个厉害的,他得意个屁!”
补救完,感觉危险解除,晋王偷偷小口吐气,吓死,差点就骂脱了。
晋王不相信这什么特战练兵之法是朱棣一个人想出来,当然朱棣信里也说了,他占主要功劳,老丈人徐达也提供了宝贵意见,但最最重要的是他家天才小神童乖巧贴心善良的大儿子。
他家朱大宝也提供了非常多宝贵的建议,他家大宝简直就是天兵天将投胎转世,怎么就能聪明成这样呢。
晋王现在一看朱老四炫耀儿子的话就选择性无视,虽然每次无视过后还会掉头回去看一遍,看完就很不舒服。
朱老四炫耀儿子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什么都能扯上他儿聪明,他儿孝顺,他儿简直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小宝贝。
晋王就觉得,他宁愿相信那是朱老四的智慧结晶,也不愿相信朱老四炫耀儿子那些话。
毕竟朱老四是一个儿子第一天靠自己骑上小马都能炫耀两大页纸张的人。
以前被老师戒尺打了又打都写不出一千字文章的朱老四啊,字迹更是比狗爬还丑的朱老四啊。
就为了在他们兄弟跟前炫耀儿子,字虽一如既往地丑但能让人看懂了,还每次都能洋洋洒洒写下好几千字。
他儿哪天打个喷嚏,他都能夸声音可真好听!
晋王就觉得,世事无常,朱老四凶残程度也与日俱增,人怎么就能变得这么讨人厌的呢。
一开始晋王还较劲儿,不就是炫耀儿子嘛,朱老四能,他也能。
晋王也开始恶心朱老四,但慢慢地,晋王还是认输了。
敢写信给老爹炫耀儿子,甚至跑到秦王面前扬尾巴,气得秦王差点杀到北平,他晋王谁都不服,就服朱老四惹是生非的本事。
他是真的打算一辈子不回应天府了吗?
仗着天高皇帝远,可劲儿蹦跶是吗?
晋王一边暗暗搓手手等着以后回京看好戏,一边被朱老四气得牙痒痒。
朱棣不知道自己惹了众兄弟的怒火,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善良了,只是夸一夸自家儿子的好,没有搞拉踩,也就是看不惯秦王嘚瑟的样子,稍微小小拉踩了一下他家朱尚炳。
至于老爹朱元璋....
嘿,不是老爹亲口夸我儿大宝聪慧伶俐的嘛。
我朱老四大大的认同,终于,活这么久长这么大,老爹第一次和我朱老四有了‘英雄所见略同’的父子默契。
朱元璋看完信:“......”
老子果然给钱给太快了。
这嘚瑟的小语气....
朱元璋忽然抬头,看一眼垂首坐在左边喝茶的朱标,“太子,你觉得今年年末叫你几个兄弟回京过年如何?”
朱标刚喝下一口浓茶,闻言放在茶盏道:“儿臣觉得可行。”
话音落下,殿内就突然安静下来,朱标再次端起茶盅垂下眼皮,吹开浮在水面的茶叶,喝了一口茶。
朱元璋看着他眼下青色,皱了下眉,“平时还是要多注意休息。”
听到朱元璋劝他多休息,朱标觉得有些好笑,“儿臣知道。”说完,他又顿了顿,敛下眼皮淡淡道:“父皇也该多保重身体,少熬夜处理政务。”
从朱标嘴里流出的关切之言让朱元璋脸色好看一些,最近因为‘郭桓贪污一案’父子关系前所未有的僵硬,朱元璋不想和儿子因为这些事心生隔阂,父子可以吵架闹矛盾,但一家人没有隔夜仇。
他不喜欢朱标一副冷冷淡淡的模样。
朱元璋知道,朱标这是用态度来让他妥协,但有些事既然已经开始就断没有半途而废的说法。
他不早早做了,以后留给朱标的问题更多,以朱标的性子是没办法抽筋拔骨地铲除那些毒瘤的。
怀柔安抚....朱元璋眯了眯眼,一抹凶残深色迅速划过,那是
留给他儿朱标以后做的,如今就要抓住机会快刀斩乱麻,为了大明将来,为了子孙后代,他老朱做个坏人又如何。
暴君,呵呵。
朱元璋没再看冷淡抗议的朱标,儿子能理解他的苦心最好,不能理解.....他老朱还是会把一个拔掉满身荆棘的大明交给他。
到时候如何与民休养生息、安抚百官那就不关他老朱的事了。
朱标咽下喉间苦涩,只觉这杯浓茶实在太过涩口了。
大殿内原本该是休息喝杯茶的时间,父子两却因为某些各自坚持的东西而没有多余交流,以前宛如普通父子一般的温情平淡似乎在逐渐远去,父子两没有发现,或者说他们都无法妥协,所以注定是越走越远,回不去的。
这个时候如果有个中间人两头缓和一下.....
可惜,以往担任这个角色的马皇后不在了。
到底是老朱家的人,朱标表面温和好说话,实际上骨子里的固执不比他爹和兄弟们少。
朱元璋选择无视他的劝说,那朱标就也能坚持自己的态度。
东宫气氛也因此受到影响。
应该说在朱雄英早逝后,东宫就再也回不去从前的氛围了。
朱标偶尔会在繁忙政务结束后,突然就坐在书桌后发呆,如今东宫关于朱雄英的东西关都封藏起来。
他不愿看到。
“父亲?”耳边迟疑的叫声让朱标回过神来,他垂眸看着身边的朱允炆,灯火下,小少年秀气的脸庞与吕氏有八分相似,眉目天然有股慈软之态。
“父亲可是累了?都是允炆不好,明明父亲操劳了一天,还让父亲为我功课烦忧。”朱允炆眉头蹙起,神情很是自责。
“父亲早点回去休息吧。”
朱标其实是夜间没睡意,在东宫散步时发现朱允炆书房的灯还亮着,看时辰早该入睡了才是。
“你也不要因为学业累着自己,我听吕先生说了,你进步很大。”朱标看着懂事上进的儿子,眼神柔和下来,语气却严厉了些,“白天读书也不迟,晚上看久了伤眼睛,下次不可再这般了。”
朱允炆低头,手指攥紧衣角,“我.....我想,要是学业做得好,父亲是不是会更开心,所以...我....我下次不敢了。”
朱标闻言一怔,眼神深处泛出丝丝苦涩,忽然把朱允炆一把提起来抱坐在腿上,摸摸他的头,却是不知该说什么,父子两只是相互靠着坐在一起,直到朱允炆偷偷打了个哈欠,很快睡着了,朱标才起身把他抱去卧房睡觉。
吕氏已经被抬正,成了东宫名正言顺的太子妃,朱允炆也从庶子变成嫡子。有个聪明的东宫嫡长子在前头竖下榜样,朱允炆要是太差,丢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脸。
因此吕氏在朱允炆学业上的要求更严格了,好在朱允炆不笨,又刻苦,去年进了宫中供皇子皇孙教学的大本堂,朱允炆表现还不错,得到了大本堂先生的夸奖。
偶然会关注大本堂学习情况的朱元璋也有所听闻,某天心血来潮还去了一趟,皇子们见他来是既开心又畏惧,唯一入学的皇孙朱允炆跪坐在最后面一个位置,遥遥与朱元璋对视上。
朱元璋印象里,这小子是个胆小的,说是印象其实都很模糊,对于老朱来说,儿子孙子多了,没怎么放在心上的真的印象不多。
就在朱元璋想这小子长得秀秀气气,文文弱弱,下一秒就要哭出来了,正要挪开目光,谁想到这小子畏畏朝他一笑。
嘴型动了动,像在叫皇祖父。
说是笑,那笑也比哭好不到哪儿去,但朱元璋挑了挑眉,对朱允炆改了点观,虽然胆子小了点,但也不是太没用。
朱元璋是不承认自己凶神恶煞,比恶鬼还吓人的,但朝堂上那些文武大臣和他对视几秒就要抖手抖脚,小儿子们也少有敢直视他眼睛的。
所以朱允炆这小子,有可取之处。
后面先生考校功课,朱元璋就在边上旁听,皇子们的表现有好有坏,朱允炆在这里面不算最优秀,但能排在前面。
朱元璋就又多看了他一眼。
倒是比看起来聪明些。
也就那一次,朱元璋闲着去大本堂逛了一下,后面就没去了,但朱允炆比以前更认真读书了,哪怕是吕氏都觉得他是不是太用功了,在送补汤的时候,难得劝朱允炆也要劳逸结合。
可朱允炆只是点点头,眼睛都没从书上挪开。
吕氏拧了拧眉,虽然大儿子性格从小内向软弱,但对她还是依赖的,入学后,性子改变一些,倒是慢慢地有些像他父亲朱标,斯文温厚,吕氏自然是满意的,不过却也觉得大儿子与她愈发不亲近了。
吕氏送完补汤,叮嘱朱允炆早点休息,上次太子还碰到他熬夜看书,回去跟她说了多关心一下长子。
吕氏叮嘱完,朱允炆嗯嗯应了,很快就低头看书,仿佛外界都抵不上书中精彩,要不是看他拿的是孟子节选,吕氏都要以为他看的是无用的小人书。
最终吕氏摇摇头带着下人出去了。
听到脚步声远去,朱允炆看书的目光一顿,眼神茫茫,半天才重新聚焦落在书上圣人道德之言上。
北平府。
朱棣的特战营人数已经招满了。
要在北平都司上下挑出一万兵不难,但朱棣有些头疼的是,从这里面再选出满意的三千人就不太顺利了。
一万人已经是士兵里的好苗子了,但北平府守兵不少,挑挑拣拣还是能选出一万人的。就是有些武将不愿意把手中好苗子都给朱棣,选送过来的能入特战营,但要加入鬼兵就差点意思了。
特战营本就是精锐部队,训练出的士兵单拎出来就是六边形战士的1.0版本,那么精锐中的精锐,鬼兵就是进化的2.0版本,不仅要是各方面都拿得出手的六边形战士,还要有特别突出的优点。
朱棣选来选去,开始拍脑袋,莫非是他想象太美好了吗,选个三千人有这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