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我爸爸是朱棣!by春有雨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14

朱高炽:“......”
那你感觉也不算太错。
道衍和尚还真不算一个好人,择一雄主,创一大业,是他毕生所求。
他就像是那种满身技能跟才华却苦于没有个展示机会的千里马,乱世还好,偏偏是大明初建,国家寻求稳定发展的局面,所以一直怀才不遇。
比起治世才能,他更擅长的是搅动风云,俗称搅屎棍,但也是真有才干的,妥妥乱世之谋士
朱棣就是他选好的雄主,为了助他完成大业,也为了一展抱负,道衍和尚不在乎多少人会受到牵连,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中。
梦里朱棣造反那几年,大明陷入内乱,给周遭百姓带来的伤害自是不用提,还把洪武朝积累许久的资本浪费得所剩无几,更给受到重创的草原外敌带来喘息之机,后面朱棣登基,
朝廷需要时间恢复生机,虽然朱棣常常出塞御敌,但彻底打趴草原外敌的机会已经流失,这也给后世出现的土木堡之变埋下祸根。
土木堡之变,朱高炽前世历史书上看到过。
原因肯定不单单是朱棣造反这么简单,后面的阴差阳错也是导致大明国运从盛走衰的因素。
朱高炽觉得,那就是所谓的天意。
想那么多没用,反正朝代兴衰更迭是社会进程的必然性。朱高炽就想这辈子好好过,一家人好好的。
在其位谋其政,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他爹要真走上命运安排的皇帝路了,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最好还是不要通过造反来实现。
如果可以的话....
做个正统的继承人,从皇爷爷手中接过来才好。
朱高炽叹气,这难度跟造反也差不了多少了。
朱棣看着长吁短叹的儿子,低头想看看他眼睛,听听他心里在想些啥表情这般复杂,不等他低头,朱高炽倒是主动抬眼看着他。
【爹啊,你说怎么才能让皇爷爷觉得你靠谱,以后传位于你啊?】
朱棣:“......”
这个他咋说?
他从小就是被老爹揍大的啊。
难不成还能从老爹眼中的皮实熊孩子一朝变成老爹的心头宠啊,那不是说笑嘛。
朱高炽从他爹心虚小眼神中读懂了,他小手往袖子里一揣,心累叹气。
这时,朱棣脑中忽地灵光一闪,看着他白白胖胖的宝贝儿砸,眼睛亮亮地抱起他,四目相对,朱棣真心实意地说:“儿子,爹是努力也晚了,要不你来?你还小,还有机会。”
闻言,朱高炽嘴角猛地抽搐一下。
【爹,你当真?】
朱棣用力点头,越想越觉得可行,“当真,非常可以。”
朱高炽:“.......”
朱棣跟宝贝儿子贴贴脸,毫不在意地说:“儿啊,看来爹爹还是只有靠你了。”
朱高炽:“.......”
从来只听说过靠爹的,哪有靠儿子的,你好意思吗?
朱棣很好意思啊,笑得无比欢快,“谁叫我生了个宝贝儿子嘛哈哈哈哈哈。”
父子两在府门口玩笑一番,又腻腻歪歪半天,朱棣这才抱着朱高炽朝后院走。府上的下人早就习以为常了,他们王爷对世子真是宠得没边儿了,父子感情也是好得令人羡慕。
虽说是开玩笑,但吃过晚饭,稍微有些撑就和他爹在花园散步消食的朱高炽,想了想,感觉他爹说的好像也不是不行。
梦里的永乐帝不还因为一个好圣孙就把皇位传给不受他喜欢的长子‘朱高炽’了嘛。
朱高炽忽然脚步一顿,小拳头握紧,做出一个加油努力的姿势,看来以后可以朝这个方向试试。
看着突然爆发一股拼劲儿的儿子,朱棣摸摸撑圆的肚皮,不明所以地低头看向儿子亮晶晶的眼睛。
这一低头就听到儿子打足了鸡血的心声说。
【看来,还是要靠我带飞亲爹了!】
朱棣:“......”
儿啊,爹就开个玩笑,你倒也不必当真。
“那个儿子啊,刚才的话你....”
朱高炽抬眸,一双眼睛激情四射,拍拍他爹的手背,郑重其事地点头。
【爹放心,看儿子助你飞升!】
朱棣嘴角一抽:“.....其实不...”
【我要让好圣孙三个字提前出世!】
【爹,咱绝不走造反的路。】
【你别怕,最后不成功,大不了咱一家出海冒险。】
朱棣:“......”
儿砸你出海的念头真的就不能忘掉吗。
沉默半晌,朱棣蹲下来,伸手捧起儿子白嫩小脸,浓眉大眼盈满笑意,忽地呲出一口大白牙,豪横十足道:“想做啥都去做,爹给你做后盾。”
朱高炽看着越长越有土匪气质,又糙又痞的亲爹,嗯嗯点头。
朱棣嘿嘿笑,起身牵着儿子手继续慢悠悠地绕着湖边散步,走了几步,朱高炽又拉拉他爹的手,抬眼用心声道。
【对了爹,道衍和尚还是可以用的。】
朱棣挑眉,等着儿子后续。
【那和尚是个人才,能帮你不少忙,遇事不决可以找他商量,不过道衍和尚确实有颗不安分的心,但爹爹你是谁啊,你可是天底下一等一厉害的爹爹,你肯定能把他驾驭好的。】
朱棣就爽了,爆发的笑声简直比鸡公打鸣还洪亮。
朱高炽也嘻嘻笑,倒不是他吹捧亲爹,梦里道衍和尚也没能在‘朱棣’手下翻出什么风浪。
而对于道衍和尚来说,只想助他选择的雄主实现大业,这个手段也不一定是造反的嘛,所以道衍和尚还是可以放心用的。
朱高炽笑得眉眼弯弯,平日里人畜无害的燕王小世子,这会儿在他爹面前却笑得像一只偷腥的小狐狸。
另一边厢房,盘坐念经的道衍忽地打了个喷嚏,他睁开眼睛,看向半敞开的窗户,早春夜寒,寒风就透过窗户吹进来。
他一身旧僧袍单薄,此刻冷得轻颤。
道衍起身把窗户合上,又把角落里的炭盆拨动两下,火星子亮了亮,比刚才暖和一些。做完这些,道衍又重新走回去盘坐,再次闭上眼睛前,他又不受控制地打了个喷嚏。
看来明日要喝一碗驱寒汤药啊。
房间里很快就响起和尚慢悠悠念经的声音,虽然道衍是个不正经的和尚,但每日和尚该做的敲木鱼念经他还是做的。
不先做个正儿八经的好和尚,怎么能被朱元璋看中送给他的儿子们呢。
....
秦王,晋王等人都收拾好行礼,就等拜见过朱元璋得了旨意返回封地了。这天,燕王府也在收拾行囊,府内到处都是人,一片忙碌景象。
徐妙云让朱棣带带儿子女儿,他难得有空闲,等回了北平又是一头扎入军中,一个月里回府的次数屈指可数。
现在除了大儿子,二儿子,两个小的看见他都觉得陌生。
朱棣自然听话地陪两个小奶娃子玩了,至于朱高煦豆丁,此刻双手抱臂,一脸严肃地坐在门边,看着他臭爹一手一个小团子举高高玩,逗得两小只咯咯直笑。
朱高煦小浓眉一拧:幼稚。
朱棣看着一脸嫌弃的朱高煦,脾气也上来了,伸手就要捞他过来举高高,被朱高煦敏捷地避开。
“好小子,功夫有丢丢长进啊。”朱棣不吝啬夸赞,但听了他的夸,朱高煦只高高一抬下巴,小眼神相当挑衅,仿佛是在说:等着吧,迟早有打败你的一天。
朱棣就看不惯他嚣张样,再次抬手去捞,两人你来我往,过了十几招,朱高煦再次被擒,如一只被抓住命运脖子的小虎崽,四肢徒劳地在半空挣扎,完全没用。
朱高煦发出小小咆哮声。
朱棣乐呵呵一拍他屁股,“跟你爹耍横,你还嫩着呢。”
朱高煦:“嗷嗷嗷嗷——”
坐在地上的两小只看着和爹玩闹的二哥,朱江月吸着手指歪歪脑袋,大眼睛一眨一眨的超萌。
朱高燧就开心地鼓起手掌,一上午都没喊一声爹的他,此刻小模样兴奋得很,“跌跌,棒!”
喊得太少了,发音还没大哥两个字清楚。
但是朱棣听见了,看小儿子捧场,登时笑声敞亮,只有被逮住挣脱不开的朱高煦快气死了。
徐妙云走过来看见的就是这么一副热闹画面,“.......”
说好叫他陪儿子玩,培养亲子关系,他就是这么玩的?
朱棣一见她,顿时心虚,赶紧把朱高煦放了,谁知这小子是个牛脾气,下来后就朝朱棣咬去,每次一失去理智他就爱咬人。
当然,朱棣一只手就撑住他脑袋,没让他得逞,急得朱高煦发出小兽怒嚎声。
“高煦!”徐妙云呵斥声一出,朱高煦气性上头根本不听,看他不依不饶,朱棣也来了火气,正要教训人,徐妙云就冷冷道:“朱高煦,你哥说什么你忘了。”
一听这话,横冲直撞的小豆丁气势忽
徐妙云眯了眯眼,慢条斯理道:“还是说,许久没和你爹抱抱,你想了?”
朱高煦:“......”
张牙舞爪的小崽子立刻收起手脚,后退几步,与朱棣保持距离立正站好。
看他这么乖,反而心情复杂的朱棣:“......”
老子就这么让你嫌弃的啊。
朱高煦想想大哥的惩罚,头皮就忍不住发麻,他才不要和臭爹相亲相爱,晚上还要一床睡觉,他转头眼巴巴看向徐妙云。
“娘,我错了,别告诉大哥。”
徐妙云就哼哼一声,心里却觉得好笑,这小子,真是什么法子都不好使,只有他大哥好使。
但是徐妙云也知道,这都是因为大宝比朱棣这个亲爹做得都好,平日里花了不少心思在二宝身上,所以二宝才越来越黏他哥,听他哥的话。
就在这时,王安从院外快步进来,跪下行礼道:“王爷,宫里来圣旨了。”
朱棣理了理被弄乱的衣服,和徐妙云一起往外走,夫妻两以为是回北平的旨意,果然,圣旨说让各位藩王三日内离京,朱元璋还给了些赏赐,嘱咐他们在封地照顾好自己。
但是.....
什么叫世子留在京中读书啊?
朱棣傻眼了,徐妙云也愣愣的。
夫妻两默契扭头,对视一眼:所以大宝一早进宫是.....
朱棣想到昨日儿子说的那些话,他:“.......”
臭小子动作还真快!
第84章 第84章 等着瞧吧
好圣孙啥的不一定有用, 但做了总比没做好。
朱高炽也是没啥办法了,如果能走正统的路子,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伤亡,不用冒险走上心惊肉跳的造反路。
而这一切当然是建立在太子大伯没登基就去世的可能下。
如果太子大伯能多活几年, 活到登基, 大明继承人遵循立嫡立长, 皇位多半还是会传到朱允炆头上。
那.....
大概率还是会走上削藩的老路。
梦中‘朱允炆’在登基前还表现得很温厚仁慈呢,在朱元璋跟前一口一个‘以德服人, 多多劝说’,结果呢,朱元璋走了不到一年他就举起削藩的刀了。
当皇帝的,不放心拥兵的叔叔们也能理解。
永乐帝登基后不也一步步瓦解了手握重兵的藩王势力嘛, 听话的就换个封地, 不听话的就棍棒刀子一起上,总能让你乖乖顺从。
嗐, 拥兵自重的又不是只有自家人, 就如老朱同志不放心外人手握重兵一样,人心难测, 人的野心更是无法控制。
老朱同志想得好, 与其让外人造反抢碗, 不如朱家人内部解决消化。
都姓朱, 谁捧着碗不一样。
再说了, 他老朱也管不到四代五代更后面的事儿了。
老朱能保证的就是, 二代三代内, 藩王没一个有实力造反,朱标和孙儿都能稳稳当当地坐在皇位上,为大明开创永世基业, 从此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老朱也相信,以朱标的能力,在他打下的基础上,不会令他失望,也会给后代子孙铺就一条好走的路。
这一切,尽在他老朱未雨绸缪之中。
对于自己倾尽全力培养的长子,也是自己最偏爱的一个儿子,老朱就跟全天下的家长一样,恨不得自己啥都干完,让孩子能走得更顺畅长远。
朱高炽捧着脸,想到这些,再看看他皇爷爷不怒自威的脸,一时感叹连连。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就是很多时候,父母看不明白,他们以为的好,做孩子的并不觉得。
朱元璋夹起一大块肥瘦相间的卤肉片,正要送入口中,耳边就传来小儿叹息,他扭头,见朱高炽捧着脸一眨不眨地盯着他吃饭。
朱元璋:“......”
“你要不再吃点?”
被人盯着吃饭,怪不自在的,就算这人是他乖孙。
朱高炽摇头,“我已经吃两碗饭了,够了,再吃就吃撑了。”
闻言老朱就啧一声,颇有些不满道:“难怪你从北平回来就瘦了,悄悄你这饭量,还没奶娃娃时候能吃,你看看你,脸上都没肉了,小胳膊小腿的,皇爷爷看着都心疼。”
他怎么就没肉了?
朱高炽有些无语地抽抽嘴角,明明他就是正常的十岁小孩该有的身材,不胖不瘦刚刚好。
老一辈就喜欢大胖孙子,还是胖成个圆滚滚那种。
“皇爷爷啊,那是你没看到我身上的肌肉,给你看看。”说着,朱高炽撩起衣袖露出他薄薄的肱二头肌,冲朱元璋展示,“看,我才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瘦子呢。”
朱元璋就眯着眼睛盯了一下,再探头盯了一下,总算从那微微凸起的弧度看出丢丢瘦肉来。
“.......”
“你管这叫肌肉?”
“昂。”朱高炽很自豪地一扬下巴,正儿八经的肱二头肌,“你别看它还小,那也是我花时间练出来的,是因为我现在年纪小,它以后还会成长的。”
朱元璋:“......”
接着老朱随手撩起自己袖子,夹筷子的右手都不用像朱高炽那样用力凹造型,都能看到明显的肱二头肌,虽说比不上年轻力壮的朱棣看起来有爆发力,那也是充满力量的。
朱元璋也不刻意炫耀,就是给他看看什么才叫肌肉。
朱高炽:“......”
看他一脸不服气,朱元璋笑呵呵地放下衣袖,给他夹了几筷子红烧肉,“多吃点肉才能长肉。”
气咻咻的朱高炽夹起红烧肉嗷呜一口吃掉,腮帮子鼓鼓的,看得朱元璋又哈哈笑出声来。
用过午饭,朱高炽肚皮都撑圆了,需要靠人扶着才能起身走动,活像个怀了孕的女子,逗得朱元璋乐不可支。
“你至于吗?”
“还不是皇爷爷你让我吃太多了,都说了吃不了了还不停给我夹肉。”
“行行行,都是皇爷爷的错,等明天你的小肌肉长大一点你就要感谢我了。”
朱高炽:“.....哼哼。”
怪他,刚才被激将法激了。
从谨身殿暖阁离开,朱高炽就一步一挪,慢吞吞朝宫门口走去,等到了宫门口也没那么撑了。
今日进宫就是为了留京读书的事,事情倒也顺利,京城本就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又能培养老朱家亲亲之情,而且,每年跟随就藩外地的孙儿们还有时间进京陪陪‘孤寡老人’老朱同志。
朱元璋自然乐意了,这还是孙儿主动提的,老朱乐呵得很,觉得孙儿是舍不得他。
以后每年,春夏两季,各府世子都能来京城皇家子弟念书的大本堂读书,到了秋初就回封地,等到过完年开了春再到京城读书。
就跟那些去外地求学的学子一样的。
当然除了世子,各府适龄的小郡王有意愿的也能进京读书。
不过如今各府适龄的孩子不多,八岁往上数的,秦王府就两个,世子朱尚炳和次子,两人都是侧妃邓氏所出,晋王府也是世子朱济喜和次子符合年龄,燕王府就朱高炽一人了,至于周王和楚王这两个成婚好几年的,儿子年纪都还小。
接到朱元璋旨意,另外几家也有些懵,都在思索朱元璋用意,圣旨上倒是说了,他想孙儿陪伴膝下,也为了孙儿学业着想,所以每年入京读书几个月。
秦王略一思索,觉得此举也没啥不好的,甚至还有些好处,于是吩咐人去把朱尚炳叫来。
到了书房一听要留京念书,朱尚炳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不喜念书。
在秦王的高压下才有个勉强拿得出手的成绩。
秦王自觉自己文武双全,生的儿子也不能太差,何况朱尚炳是他长子,是秦王世子,所以虽然宠朱尚炳,平时在学业方面却没放纵他。
朱尚炳比自家父王肯定是比不了的,不过之前在自个府上,没个对比衬托的对象,王府纪善也时有夸赞
,偶尔秦王来考校学业也能勉强过关,本来小日子还算不错,结果.............
自从他父王接到燕王吹嘘儿子的信,他的日子就难过起来了。
按秦王的脑回路来说就是,朱老四一个不学无术的混子能生出什么‘学霸’儿子,不过是吹嘘,但是,他秦王可是文武全才,儿子当然也要文武都拿得出手,必须比朱老四的儿子优秀。
从那之后,原本还能混混日子的朱尚炳就被繁重学业压得夜不能寐,要不是还能练武喘口气,他真是要难受死了。
加上他和朱高炽孩童时代就恩怨不少,这一来二去,朱尚炳能不恨他嘛。
所以除夕夜家宴,他父王一个指令,朱尚炳是半点犹豫也没有,直冲冲地上去找朱高炽麻烦。
就是父王不说,朱尚炳在京城这段日子也要趁机找朱高炽不痛快的。
但是现在嘛.....
看着秦王郑重其事地交代他如何如何,决不能丢了他秦王府脸面的时候,朱尚炳都想哭了。
大本堂那么多小王叔,还有得了皇恩的皇亲贵族子弟,里面读书厉害的肯定不少,要在这里面表现优秀,不丢秦王府脸面.....
朱尚炳觉得,未来等待他的可能是父王的鞭打。
皇祖父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啊!
秦王看朱尚炳哭丧一张脸,啪,怒拍桌面,朱尚炳吓得一抖,抬头就见他父王满脸阴沉。
秦王阴恻恻地问:“没信心?”
“......”朱尚炳还不想现在就挨一顿鞭打,硬着头皮点头,“有信心,父王你放心,儿子一定会努力的。”
秦王脸色稍霁。
考虑到大本堂也有不少会读书的兄弟,秦王就说:“也不是要你一去就拿个第一,但,老大老三老四家那三个,你绝不能比他们差,知道吗?”
听到这话,朱尚炳才微微松口气,他立马挺直腰背,眼中有狠色闪过,信誓旦旦道:“父王你放心吧,我绝不会输给他们的。”
朱高炽,呵呵,等着瞧吧!
这头秦王父子两在书房训话表决心,另一头晋王和儿子来了一场父子间的交流。
“儿子。”晋王趴在桌面上,眼巴巴地注视他儿子青涩侧脸,“父王不放心你一个人在京中啊。”
朱济喜:“......父王放心,儿会照顾好自己,而且,皇祖父说了,读书期间可以在宫中皇子殿居住,有宫人照料,儿子只需专心读书就是了。”
“.......”晋王叹气,“父王就怕你读书太用功了,没人在旁边督促,你都不知道休息。”
朱济喜:“.......”
没了你在一旁干扰,我耳根子清静多了好嘛!
就没见过哪家当爹的,儿子认真读书,他在一边没事找事,成天撺掇儿子去外面浪。
每次一看了四叔写的信,又不服输地让他努力读书刻苦习武。
一会儿一个花样,全是在折腾他。
能留在京中安安静静的读书习武,朱济喜觉得还挺好的。
但朱济喜不能这么说,不然他父王就没完没了了。
“父王,我都这么大了,会照顾好自己的,你和母妃不用担心我,而且,我只在京中读几个月,入秋就回家了。”朱济喜说。
晋王也知道啊。
但看着儿子脸上没有流露出一点不舍,甚至还有些不耐烦,晋王就想到了朱老四和他儿子腻腻歪歪的样子。
晋王抽了抽鼻子,眼睛里满是控诉,“儿子,你好无情好冷酷。”控诉着控诉着,晋王越发委屈了。
“你就是讨厌为父是不是?嘤——爱妃,济儿太过分了——”
愤怒委屈的晋王夺门而出,哐,跑走了还不忘搞出个摔门的大动静。
“......”朱济喜深吸一口气,放下书,抬手扶额。
哎,也就母妃受得了父王爱闹的性子。
两日后。
秦王和晋王相继离京,燕王的车队也准备就绪。
府门口,朱棣和两个儿子话别,当然,话都是和朱高炽在说,上马之前,朱棣又看向安静乖巧站在朱高炽身边的朱高煦。
朱棣:“....臭小子,记得听你哥的话,别给你哥找麻烦,知道吗?”
这小子一听朱高炽要留在京中念书,过几个月才回北平,于是也撒泼耍赖地不走了,就要留在陪大哥。
虽然很不爽,但朱高煦还是点点头,对臭爹说:“我才不会给大哥找麻烦呢。”
臭爹你就是羡慕我能陪在大哥身边,哼!
臭小子的表情让朱棣看得牙痒痒,用力揉了一把他的头,把头顶扎的小揪揪都揉散了。
父子两你瞪我我瞪你,谁都不服气谁。
看着仿佛上辈子有仇的两人,朱高炽站出来挡了挡,“好了爹你快走吧,再晚一点就误了吉时了。”
闻言朱棣这才不舍地摸摸儿子脑袋,转身上了马,一抖缰绳,最后看了两个儿子一眼,扬声道:“出发!”
马车车窗,徐妙云探出头,直到看不到府门口的身影了,她才停下挥手,重新坐回车内。
本来徐妙云是想留在京城陪儿子的,但朱高炽还是让她先回北平,看着点朱棣,北平事务多,朱棣性情急躁,有他娘在,朱高炽也放心不少。
等到车队看不见了,朱高炽这才牵着朱高煦的手,“走吧,咱们也是时候进宫了。”
宫中、王府都能住,朱高炽觉得住宫中更方便上下学,住的不习惯再回王府也成。
第85章 第85章 一大早哪来的犬吠声
大本堂是洪武年间皇子们读书的地方, 位于皇城的东边区域,距离太子东宫不远。以前朱高炽进宫玩,时常去大本堂附近闲逛,找十二叔玩耍。
皇子们在十五岁前都要在大本堂学习文化知识, 十五岁后就要开始接触实务, 出宫建府, 为成婚和就藩做准备了,所以无需再来大本堂报道。
朱高炽奶团子时期玩得好的八叔和十二叔如今都到了出宫建府的年纪, 八叔潭王年底前就要到封国就藩了。
除了未成年的皇子们,东宫小皇孙,还有一些得了皇恩的皇亲贵族子弟也在大本堂读书,除此之外, 还有些国子监生、大臣家的子弟有幸被选上, 以皇子们的伴读名义在大本堂蹭课。
总之,对一般官员子弟和普通学子来说, 进入大本堂读书就是一种无上荣耀, 哪怕是个伴读去蹭课的,那也是蹭了一身的金光环, 比在国子监读书更能光宗耀祖, 前途光明。
大明自建国以来就缺人才, 朱元璋又是从饭都吃不起的贫农一步步走上来, 早些年吃过不少没文化的亏, 在教育这块, 朱元璋可说是相当重视了。
虽然老朱嘴上爱骂文官, 觉得他们虚伪,动不动就要文官们掉脑袋,但老朱对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还是欣赏的, 对读书人他也是有一层滤镜在的,像那种读书好、内心纯粹、忠于大明的人才,老朱还是非常喜欢的。
哪个儿子读书好,老朱听了都要高兴一下,得空去大本堂考校功课,谁表现优秀也能得到老朱大方的赏赐。
对于洪武年间出生的皇子来说,要想让他们父皇多看一眼,那就要读书好,或者文武都表现优秀。
反正念书念得好的就能多得老朱的喜爱。
和大哥朱标是没得比了,但其余兄弟里,努努力也不是不能比个高低。谁还不是洪武帝的儿子了,谁比谁差了。
哎,所以说兄弟多了也恼火。
光是争夺父亲的注意力就够麻烦的。
要不是有个朱标稳稳立在那儿,还有秦王、晋王、燕王这样彪悍的兄长拦在前边儿,不然,大明光在夺嫡这事儿上就能掰扯好久。
当然,他们不敢,最主要的还是怕朱元璋。
连朱棣都不敢在他老爹眼皮子底下搞太多小动作,一开始听到造反两个字都要腿脚发软,恨不得捂住朱高炽眼睛,不敢多听他心声,就更别提后面这些兄弟了。
大本堂一共有三个大殿,正中的主殿是先生授课的地方,空间宽敞,两侧几扇大门,夏季炎热时全部打开,通风采光都极好。
整个主殿学习区域也分前中后三个座区排序。
年纪大点,表现又好的就坐前区,后区就是刚入学
年纪小的,或平时表现不好,考试成绩较差的。
中区坐的人最多,多是年纪到了该‘升班’了,表现也尚可的皇子们,还有就是入大本堂伴读的学子们。
这就跟现代按成绩排座位一样,谁学霸谁学渣,只看座位区次就一目了然。
宫里的皇子们大多六七岁左右就进入大本堂读书了,六七岁之前的启蒙阶段就由各自母妃找人负责。当然,大本堂也有负责幼童启蒙的先生,不过不在主殿上课,而是在主殿旁边供学子们休息的偏殿,找了其中一间书房用来启蒙教育。
大本堂的老师都是朱元璋特意搜罗的名师,启蒙的先生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先生,多是从国子监毕业的。
所以宫里娘娘们都是把儿子送到大本堂来启蒙的。
后宫不可有外男进入,不去大本堂找老师启蒙,那就只能娘娘们自己上,或身边的宫人上,启蒙不难,读过书的都能做,但娘娘们还是觉得大本堂先生更靠谱,术业有专攻嘛。
小皇子们大多四岁启蒙,正好也能适应一下大本堂学习氛围,等到启蒙结束,直接转到大本堂主殿读书。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19世纪小女仆  还璧—— by  聆听/雨濯by  嘘,他还不知  咬项圈——   派出所鸡飞狗  清太子拥有电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