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我爸爸是朱棣!by春有雨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14

“娘——”
徐妙云:“......”
....
眼看赏花会日子越来越近,朝堂上又出一件事。
有人告蓝玉,仗势欺人、以权谋私。
朱元璋大怒,当朝呵斥蓝玉,蓝玉低头跪在地上,在一件偏硬的东西砸过来时更是不敢躲开,额头被砸破,鲜血直流。
“皇上息怒,臣没做过,还望皇上明鉴,还臣一个清白。”蓝玉不顾流了一脸的血,重重磕在地上。
结果朱元璋又砸过来一件东西,砰,一旁大臣都听到了骨头被砸的声音,脸色比蓝玉本人还痛。
蓝玉咬紧牙根,继续磕头:“皇上息怒。”
朱元璋双目煞气四溢,一言不发地盯了蓝玉半晌,等到那片地都沾满了血,他才冷声下旨。
夺去蓝玉定远侯封号,减俸一年,在家好好反省。
等朱元璋大步离去,金銮殿内的文武大臣也相继离去,他们从蓝玉身侧经过,没一人敢多看多言,也没人愿意和蓝玉交谈。
蓝玉孤零零跪在殿中,低着头,鲜血一滴一滴往下掉,没人看见他那双充血泛红的眼睛。
直到一双脚停在他身前,尽管人还没说话,蓝玉已经知道是谁,眼神禁不住更狰狞了几分。
“啧。”朱棣看着趴在地上,犹如丧家之犬的蓝玉,居高临下地抱着胸,冷笑道:“蓝将军,做人也不能太嚣张了,你说是不是?”
蓝玉忽地攥紧拳头,手背青筋快要炸开似的。
朱棣呵呵一声,转身大步离去。
从老早之前,他和蓝玉就有梁子结下。两人可以说是互看不顺眼,那时候仗着朱标在,蓝玉镇守大宁,几次三番找他麻烦。
朱棣心眼小,都记在小本子上,找机会总要跟他算一算。
只是还没等他动手,蓝玉倒是自己先作死了。
什么叫贼心不死,胆大包天。
蓝玉私下竟然敢与朱允熥联系,朱元璋念在朱标的份上,没把朱允熥弄去守皇陵,还给了个郡王爵位,本来老实本分地过日子,那也能富贵余生。
如今不管朱允熥有没有那个心思,私下与朝廷武将勾结,别说朱元璋,就是朱棣,也会盯着朱允熥,一有机会....
但朱棣想到什么,眼底深意一闪,又摇了摇头。
他想到朱标派心腹给他留下的那句话:照顾好他妻儿。
朱棣刚起的杀意又缓缓平息下去,如果,朱允熥几兄弟识趣,少跟这些图谋不轨的人勾结,那他可以放他们一马。
看在大哥的份上。
但如果不识趣.....
朱棣还这般想着,没想到,蓝玉就那么迫不及待地找死了。
至从被朱元璋当朝狠狠下了脸子,成了满朝文武眼中的笑话,自尊心强烈的蓝玉心中是恨极了。
他知道,自己早得罪了朱棣,哪怕是朱元璋不收拾他,等到朱棣继位也没有他蓝玉的好日子。
预期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
蓝玉从来不是那种等死的孬种。
可他也没想到,朱允熥胆子那么小,不过是被朱元璋下旨呵斥一番就派人过来说要和他断绝关系,以后都别联系了。
朱允熥不敢,蓝玉冷笑,朱标又不是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于是不死心或者说是不甘心就这么死了的蓝玉,眼中闪过疯狂恨意,私下里又和朱允炆两个弟弟联系上了。
朱允炆根本没发现自己两个弟弟被蓝玉三言两语给诱惑了,竟然敢生出那样的心思。至从到了皇陵,朱允炆就两耳不闻窗外事,整个人比出家当和尚的晋王还要清心寡欲。
他在朱标的皇陵外立了个简陋书斋,一心一意闭门读书,闲时就扫扫落叶。他心里已经是一片死水,根本没人能勾动一丝波澜。
当一切都结束后,朱允炆才有空回想往日种种。
刚来皇陵那一个月,他日日跪在朱标陵墓前忏悔痛哭,一直到朱标心腹某天突然到来。
朱标当初离世留下三句话,一句给朱棣,一句带给朱元璋,还有一句,朱标犹豫了犹豫,最终叮嘱心腹,如果出事就带给朱允炆。
朱允炆听到那句遗言,跪在朱标陵前失声痛哭,哭完,他才没那么浑浑噩噩,只是人也变得更平静,仿佛看破红尘的出家人。
但是朱允炆这般,不代表他那两个弟弟也这样,本来就是突遭变故,心智又不如朱允炆成熟,被蓝玉有心一勾搭怂恿,立马就成了人家手里的牌。
等朱允炆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
在府中大醉的蓝玉,再次发挥了他醉酒作大死的风格,居然敢大骂朱元璋,骂朱氏皇族。
还大言不惭说出,要不是他姐夫常遇春,这皇帝,这天下,能不能轮到姓朱的坐都不一定。
此话一字不差地传入了朱元璋耳中,朱元璋也丝毫不拖泥带水地下令锦衣卫上府拿人。
朱元璋是个惜才的人。
在洪武二十五年年底,他的好兄弟,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徐达,还是没能熬过去,在睡梦中离世。
至少不是被旧疾发作折磨死的,也算是一种安慰。
朱元璋当时还在病中,听到丧报就大哭了一场,想秦王几个儿子背叛他都没哭,徐达还写信来安慰,还说要不是不良于行,直接就要来京城陪在他身边的。
朱元璋失去了一生最忠诚的小伙伴,好兄弟,好臣子,他怎么能不哭不难过呢。
也是因为徐达的离世,朱元璋的病又加重了些,太医都惊出一身冷汗,差点没把人抢救过来。
真是在生死线上走了一遭啊。
等朱元璋养好病,人瘦了一圈,精气神也没那么足了。
虽说如今大明不缺优秀武将,但要像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和蓝玉这种还是可遇不可求的。
大明周边外族虎视眈眈,加上朱棣不是朱标那样的执政理念,未来大明也少不了战事。
朱元璋不愿大明再起战火,但他也不希望被外族欺负。
立朱棣有好也有不好,朱元璋也是考虑到还有朱高炽在,这才能放心把大明交给朱棣,至少到时候有人能劝着朱棣,不会走到刚愎自用的地步。
蓝玉,如果能留下,朱元璋还是想留下的。
他都想好,如果蓝玉老实识趣,他就跟乖孙子朱高炽说好,以后留下蓝玉为大明效力。
但蓝玉显然不这么想。
朱元璋眼看锦衣卫领命退去,眼神中泛起阴冷煞气。
蓝玉下狱,受其牵连,还有几个功勋武将也被朱元璋一并清算。这几个都是和蓝玉关系颇近的,朱元璋也没算完全冤枉他们。
朱高炽摇头,蓝玉到底还是因为狂妄自大被朱元璋砍了。不过,好的一点是,皇爷爷并没像梦中碎片那样,担心朱允炆掌控不住,借蓝玉一事,大肆清算武将集团。
为此傅友德、冯胜等立下功劳无数的大将都没逃过。
至于....
朱允炆两个弟弟。
朱高炽眯了眯眼,既然这么不老实,那就吓一吓好了。
朱元璋看在朱标的份上,是不会要了他几个儿子小命的,但留着命不代表不惩罚。朱允炆这才知道,他两个弟弟犯了什么事。
看着被锦衣卫带走,害怕得又哭又喊,求他救命的两个弟弟,朱允炆颤抖着闭了闭眼。
他又能怎么办!
第126章 第126章 殿下,您不能丧心病狂了啊……
经过几年的内部洗牌, 草原上的势力逐渐稳定。
由鞑靼部控制的所谓黄金家族后人在草原上称霸,首领鬼力赤,太师阿鲁台。这两人刚掌控大权,急于向草原各部露一露大膀子, 于是召集兵力, 以近些年最擅长的打游击模式, 齐齐扑向大明边境。
就在鞑靼与大明亮胳膊掰腕子,要让大明看看草原部落的强悍从不因元朝落幕而衰弱时, 另一个草原势力瓦剌正在悄悄观望。瓦剌势力此时由三人分掌,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
与鞑靼嗷嗷叫着与大明打架斗殴不同,他们三选择与大明‘友好’相处,还接受了来自大明洪武帝朱元璋的赦封, 得了个顺宁王、贤义王和安乐王的封号, 口口声声要做大明的小弟。
朱元璋看他们这么识趣,赏赐都难得大方了一把, 好好夸奖一番。在瓦剌衬托下, 这鞑靼可不就太欠打了嘛。
鬼力赤野心勃勃,太师阿鲁台诡计多端, 几次侵扰大明边境都给大明造成不小损失。
这群人干着强盗行当, 主要目的却不是抢东西, 而是‘我没有, 你也别想有’。哪怕是抢不到东西也要给大明边境带来不安动乱, 能毁则毁, 主打一个, 就是要让你不开心。
别说守边将士们要被这群丧心病狂的强盗弄得疲于应付,靠近边塞的百姓们更是不得安宁,大大阻碍了他们筹建美好家园的步伐。
朱元璋也果真被他们这种不要脸的打法给惹毛了。
想想, 他老朱这辈子还没怂过呢,你以为你谁啊?
朱元璋一发火,那就要组织大军对鞑靼动手。一听朱元璋有意出兵‘剿匪’,给鞑靼一个血的教训,朱棣再也坐不住了,主动请令要做主帅,领兵出征。
朱元璋老早就看出这糟心儿子坐不住了,一听朱棣请命,脾气就上来了,先把朱棣揍了一顿,朱棣被揍,还是不死心,顶着一张五彩斑斓的脸继续纠缠朱元璋。
“老爹,让儿子去吧,儿子肯定替您狠狠教训回去。”
“老爹~”
“我肯定打得对方哭爷爷叫奶奶。”
“父皇~”
在朱元璋‘冷酷无情’的‘不听不听王八念经’下,朱棣终于使出了绝招,他不顾自己一国太子的威严与气度,就这么,当着殿内所有人的面躺下下。
躺下....了...了...了.......
王太监倒抽一口凉气,以平生最快的速度扭过身去,面对墙壁,露出自己那张差点扭曲的老脸。
好在其他几人也都机灵,快速学王太监背过身去。
朱棣不在乎脸面,只要能离京,他真是再待下去要憋死了。
太子这鳖玩意就不是好做的。
朱棣躺下就开始滚,也不在乎高位上的亲爹朱元璋一张脸越来越黑,最后都被黑气给笼罩了。
“父皇,求求您嘞~”
“父皇~”
“让儿臣去吧~”
“滚!”
朱元璋忍无可忍,直接一个砚台砸了下去。
朱棣麻溜地躲开,又快速起身,老老实实行礼告退:“那儿臣等会儿再来,父皇您考虑考虑。”
也就是等您心气顺了,儿子再次纠缠的意思。
朱元璋:“......”
随手就捞起旁边的东西要砸,只是这手刚举起,朱棣就大步流星地跑了。朱元璋气得牙痒痒。
“老子怎么就生了个这么不要脸的东西!”
朱棣以前也没干过撒泼打滚这种事儿,小时候也就晋王干过,之前看儿子因为婚事问题在那撒泼打滚,朱棣就学到了。
脸什么的算个屁,有用就行。
但朱棣也不想想,有的人能打滚,有的人能吗?
他这一滚,朱元璋更不想如他的意了。
最后还是朱高炽去求情,朱棣又纠缠不休,闹得朱元璋烦了,这才大手一挥把他放出去了。
得了皇令的朱棣那是高兴得三步一跳,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北平,立刻出塞杀敌。点好兵将就快速出京了。
跟随一起的还有朱高煦,实战才是最考验人的。
朱高煦离京那日,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灼灼地看着朱高炽,意气风发少年郎,自信又张扬。
“大哥,你等我把军功带回来送给你。”
一旁的朱棣:“.......”
朱高煦斜了某个不爽的臭爹一眼,在得到大哥一个鼓励和信任的眼神后,他昂着下巴打马回了队列。
朱棣轻咳一声,笑笑:“等爹爹凯旋而归。”
这次大军出征是朱元璋要给目中无人的鞑靼一个严厉警告,双方肯定要纠缠一段时间。
草原部落最擅长打不过就兜圈子跑,仗着地形和大明军队纠缠。
朱棣对付草原骑兵的经验丰富,对手也讨不到好。
朱高炽抿着唇角,两手揣在袖笼里,目送军队奔向远方。
光靠武力是解决不了两边矛盾的,而且动不动就大军北征,对大明来说也是很大一个财政负担。
不过和平不是靠温和和仁慈就能求来的,和平是靠斗争出来的。
朝堂上不少人反对这次大军北征,认为残元主力已灭,鞑靼不过是咬人的苍蝇,一边加强边塞防御,一边派使臣说和,这才是目前最有利的解决手段。
不过朱元璋不支持,他给的脸已经不少了,是对方不要啊,一而再再而三地来挑衅他老朱的威严。
朱元璋一拍板,太子朱棣又积极应和,还是出征的主帅,文臣们能说什么?能干什么?
这父子两有一个是能听进旁人话的吗?
而且,一国储君不顾自身安危,亲征北伐,说实话不少文臣是不支持的。在经历过上一任储君英年早亡一事后,要是朱棣再有个什么意外,怕是王朝真要动荡了。
大臣们该劝的都劝了,嘴皮子都磨出泡了,没用啊。
洪武帝就不说了,他们习惯了,根本左右不了他的决定。
再看看未来的皇帝朱棣,他们就想哭了。
担心的事还是来了。
那就是朱棣尚武,登基后怕是少不了发动战事。而且看样子,怕是御驾亲征的次数不会少啊。
一国之主怎么能把自己置于危险当中呢。
想想,文臣们就禁不住忧心起来了。
不管怎么说,穷兵黩武都不是好事,大明看似稳定不少,实则内里还不够稳固。与民修养生息,慢慢发展,才是大明接下来应该要走的路。
打来打去,耗的都是民力。
民不安,则生事端。
大臣们知道与朱元璋,朱棣是说不通了,朱元璋不是不支持与民修养生息,但他脾气上来说干就要干,而朱棣....大臣们放弃与他沟通。
于是大臣们就一起把目光放在了他们的希望之星——世子朱高炽身上。
朱棣成为太子入主东宫后,朱元璋就为他置办了东宫官署,除了原本的王府官署成员,朱元璋还往里面添了不少文武大臣。
这里面,朱高炽比较熟悉的就有杨士奇、杨溥,解缙几人。不过他们目前只是官职低微的小人物,属于话都插不上的。
当时朱元璋还跟他提到过一个很有名的人,也就是方孝孺,就是那个被‘永乐帝’一气之下诛十族的名儒。
诛十族是传言,反正在他梦里碎片没有诛十族。
朱高炽听到这个名字就忍不住发散了一下思维,尤其在朱元璋跟他提起另一个人物‘齐泰’的时候,朱高炽差点就没能绷住表情。
我滴老天爷啊。
建文‘三傻’之一啊,虽说比黄子澄好一点,但也就是相比之好一点。
什么叫书生误国,纸上谈兵,这三位那是身体力行地给大家表演了一下。
但朱高炽也就在心里吐槽了一下,这两人要真被皇爷爷塞过来,也不是不能用,其他不说,他们学问还是做得不错,可以往教育方向发展嘛,
至于其它....
算了算了,怕不吉利。
结果朱高炽刚一抬头就见他皇爷爷表情那叫一个‘一言难尽’,就像......憋了几天结果还是拉不出来的便秘样子。
朱高炽:“?”
朱元璋:“......”
建文帝?
三傻????
朱元璋很想细问,但又直觉这东西不能细问,可能会给他的世界观带来颠覆性的认知。
只能默默猜测....
后面朱元璋才从一次偶尔的心声窥听中得知,建文原来指的是朱允炆!
朱元璋心中波澜起伏,久久平息不下来,面上却分毫不显。
如果.....
难道........
事情还有另外一种发展,也就是他把位置传给了朱允炆,或者是朱标登基后没能坐多久就把位置传给了朱允炆,然后.....朱允炆没守住!
朱元璋心中跳动如擂鼓,却在后面把这两个他看好的良臣人选默默移了出去。
不明所以就受到冷待的齐泰:“?”
还有这辈子注定得不到恩典,只能当个教书先生的方孝孺:“???”
当然这些在外人眼里根本引不起注意,毕竟朱元璋看中谁,宠信谁,那是说不准的,帝王的心思本就捉摸不透。
文官们也没心思关注这点微末小事,如今更紧要的是让他们的‘希望之星’以后坚定站在他们这一边。
于是东宫官署的几位代表,肩负着同僚们的期望和希冀,平日里见缝插针地给朱高炽灌输些圣贤仁君思想,论政的时候不忘时时用他们的理念影响朱高炽。
他们希望再见到一位像朱标的太子出现。
只是....事情似乎没他们幻想的那般美好。
朱高炽不是一个十几岁的青年人,这些年又被朱元璋带在身边教了不少东西,尤其是最近两年,朱元璋与其说是在教朱棣,不如说他的重点更多是放在朱高炽身上。
而让朱元璋惊喜的是,朱高炽与朱标看似相似,但本质是不同的。
要说朱标满心仁义,自小就被儒家圣贤思想给影响,又因本性柔软,手段仁慈的话,那朱高炽就是看似温厚,实则骨子里是与朱老四一样的狠角色。
朱元璋就不免想到,这臭小子还是奶团子的时候就满口胡说:喜欢和平,不爱打架。
可事实是,这臭小子才两岁就能抄着鞋底子打架。
满朝文臣明显还不能看透这臭小子的本质,在他看似温厚又满嘴‘爱好和平’的斯文表皮哄骗下,以为朱高炽是他们文臣的希望,是他们能影响的。
一些人还没反应过来,一些人也觉得有些不对了。
尤其是目前还没话语权,但又能在一边观察朱高炽的文臣,比如杨士奇等人。
他们发现,世子朱高炽虽然每次都看似在附和赞同文臣们所说所想,但其实细品就会发现这很像
如果朱高炽真赞同他们所说,所思,那怎么什么都没做?只是坐那与他们读书论政,落到实处的就是另一回事。
转头给文臣们的一个态度就是:孤也很努力了,但孤力量太小,左右不了皇爷爷和父王这两座大山啊。
杨士奇私下就与杨溥说起心中疑惑,两人是背着谈的,没想到会被解缙听到,解缙就指着两人大骂。
“尔等居然在此污蔑世子,岂有此理。”
“世子何等光明磊落,风光霁月一人,在尔等嘴里竟成了阴险狡诈的小人了。”
杨士奇:“.....解兄慎言,我们没你嘴上那个意思。”
解缙不听不听,面红耳赤怒骂:“小人还敢狡辩,我都亲耳听见了!”
杨溥:“....你听见什么了?”
“你们说世子根本不同意大家所言,只是应付大家,也许世子不是看起来这般好说话。”解缙怒喷道。
“这还不是污蔑,这还不是抹黑,这还不是骂世子心口不一,阴险狡诈?”
杨士奇:“.......”
杨溥:“.......”
很不巧从这个角落路过的朱高炽:“.......”
他扣扣鼻子。
讲真,二杨只是在交流,交流内容还不算偏离事实太多,不过落在解缙耳中再被他一解读,就.....好像也没说错。
眼看三人开始唇枪舌战,各自为自己辩论,三人都是满腹经纶的人,文采出众,不过解缙不愧是解缙,大明有名的强辩手,靠着一套不讲逻辑的辩论风格把二杨压制下去。
最后骂得对面两人面色通红(气的),解缙以为对方终于懂了羞愧,这才雄赳赳气昂昂地扬长而去。
看完一场辩论赛,朱高炽砸吧砸吧嘴,在二杨惊悚瞪大的眼神中,他故作不好意思地摆摆手。
“路过,纯属路过。”
“那啥,两位口才不错,就是解侍读战斗力太强了。”
“下次努力。”
朱高炽还冲两人做个了加油的手势,然后翩然离去,如解缙所说,背影看起来是那么的芝兰玉树、风光霁月。
如果不是他走之前冲两人眨了眨眼,那一抹有些恶趣味儿的‘调皮’就被他们错过了。
杨士奇僵硬地扭头,杨溥也机械地转动眼珠。
对视半晌,两人齐刷刷叹一口气。
本来他们以为从此之后前途无望,运气好不过是沦为角落里的‘吉祥物’,运气差说不定就是贬谪支教。
两人都有些后悔,怪自己年轻不够稳重,怎么就能躲在角落说这些话呢。
就在两人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属于他们的惩罚时,突然就被朱高炽提拔了一下官位,能在大家论政时搬个小板凳就近坐在第二排。这可是初入官场的小嫩苗想都不敢想的大好事啊。
解缙比两人更得上司青睐,他也是好不容易才混了个‘书记’的职位,有幸坐在议政的殿内做记录员,这还是他文采出众,又写得一手好字才被上司提拔。
结果....
这两个背后蛐蛐世子的伪君子怎么也来了,听说还是世子亲口提拔的。
解缙一双眼睛嫉妒得通红,时不时就要用犹如实质的眼神刺向两人后背。其实,杨士奇两人都知道解缙在瞪他们,但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理解缙。
因为,坐在这里,他们更清楚地看到世子是怎么‘敷衍’大家的。
就在一位二品大臣说起太子出征两月有余,鞑靼被驱赶远离大明边境,教训给的足够了,太子应该及时带大军回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才是。
世子朱高炽就听得连连颔首,很真诚地道:“胡大人所言有理。”
“还请世子在皇上跟前多言两句,此番作法实在不利国利民。”
朱高炽点头:“嗯,孤知道。”
眼看朱高炽这么配合,座下大臣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来劲儿,越说越激动。
朱高炽就命太监给说的口干舌燥的众人上茶。
这一举动,差点换来几个大臣感动落泪。
朱高炽还温声问:“可是茶水太烫?”
眼泪盈眶的大臣用力摇头,感动又克制道:“微臣......微臣能侍奉世子,是微臣前世修来的福分,微臣.....微臣以后必定为世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位在洪武朝当了十年的官,品尝过洪武帝的恐怖威压,体验过朱棣的眼神恐吓,怀念温慈柔和的前太子朱标,再被朱高炽这么一看,忍不住心酸,就想嗷嗷大哭。
但文臣掉泪不掉风骨,哭可以,不能嗷嗷哭。
看着两排泪刷刷流的大臣,朱高炽嘴角隐隐抽搐一下,抬手让他起来,又安慰道:“齐大人为国为民,孤都明白。”
这下子一屋子人都感动地看向朱高炽,情不自禁呼喊道:“殿下!”
朱高炽眼角抽了一下,笑着温言道:“孤都明白。”
在一片‘君臣相得’的感动汪洋里,朱高炽端起茶杯正要喝一口,余光却扫见坐在后面一排神情僵硬,犹如石化的杨士奇两人,他嘴角闪过一丝有趣的弧度。
比起梦里碎片闪过的样子,这两人如今就像是刚入职场的愣头青,还挺好玩儿。
朱高炽刚挽起笑意,没想到那两人会突然朝他看来,朱高炽就朝两人眨眨眼。
杨士奇两人:“.......”
默默把脑袋垂得很深。
实在是怕自己绷不住表情,被上司看见不好。
世子他,哪是什么谦谦君子斯文人啊,这....哎.....
....
先不提朱高炽在这宫里和大臣们周旋,调剂生活。另一边朱棣北征虽说取得一定成效,但算不上大胜。
鞑靼比朱棣想的要狡猾难对付,朱棣没能让鞑靼受到重创,心里很是不爽。回到北平更是上书朱元璋,准备留在北平继续和鞑靼较量,短时间不回京城。
朱元璋收到朱棣上书,一点不意外地啧了一声。
混账玩意儿,这是一出去就不想回来了。
朱元璋看着坐在一旁锤脖子的朱高炽,把朱棣的折子丢给他,挑了挑眼神道:“你自己看。”
朱高炽捡起来一看,眼神都麻了。
他就知道,爹一跑就不想回来了!
说好打完就回京的,看来就是糊弄人的。
“皇爷爷,您可别惯着我爹,京城还这么多事务等着他处理呢!”朱高炽想到梦里碎片也是如此。
永乐帝几次北征在外浪,留下儿子朱高炽在那打工,处理国政,筹备军饷,愁得头发都要白了。
朱高炽可不想还没当太子,已经提前累死累活。
如今还有皇爷爷帮,累是累,还能应付,到时候他爹当了皇帝,难不成又要撂挑子不干活?
朱高炽咬牙,感觉未来一片黑暗。
那至少趁现在能偷懒一刻是一刻。
本来他就不想当皇帝的。
朱元璋欣赏了一下臭小子精彩的表情,这才老神在在地说:“行啊,你什么时候给朕把孙媳妇定下来,朕什么时候叫你爹回来。”
“!!!”朱高炽两眼瞪如铜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能听到如此‘丧心病狂’的威胁。
“皇爷爷,您不疼我了吗?我不是您乖孙了吗?”
朱元璋就:“呵呵!”
朱高炽捂着心口,悲痛道:“皇爷爷,您真的要这么对我吗?”
“......”朱元璋很不客气地翻了个大白眼,“少跟朕来这一套,去年就让你蒙混过去了,朕可跟你说好了,要不你赶紧把这事儿定下来,要不,你等着朕死了你爹回来奔丧继位吧。”
朱高炽:“!”
眼看老朱同志是要来真的了,朱高炽就立刻换上可怜兮兮的表情:“皇爷爷,再等一年行不行?”
“你前年,去年都是这么说的。”朱元璋无情揭穿他的小伎俩,没好气道:“朕也不直接下旨逼你,你今年不定,可以,朕老了,没精力处理国政,你爹有不在京中,那这些事都交给你了。”
“.....皇爷爷,我才十八!”朱高炽发出了绝望
的呐喊,捧着脑袋道:“我还是个孩子呢,我担不起这重担的啊。”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19世纪小女仆  还璧—— by  聆听/雨濯by  嘘,他还不知  咬项圈——   派出所鸡飞狗  清太子拥有电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