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姨娘从修真界回来了/无上凰权/宅斗?陈姨娘修仙的!/贱妾被贬离府后,侯府上下日日后悔by芽芽学羽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15
其中走出个犹如天神般的女子,朗声对众人道:
“吾乃渡厄神尊,是护佑大魏百姓的神仙。”
清冷空灵的女声,清晰地传入在场所有人耳中。
所有人都敬畏,震惊地看向高台上的女子。
这是神仙!
是护佑他们大魏百姓的神仙!
虽然他们以前大多没听说过这位神仙的名号,但他们的神仙的确来解救他们了!
“多谢神尊保佑!”
奴隶们纷纷激动地下跪磕头。
紧接着,他们便见许多刀剑凭空浮起到半空中。
神仙飘渺庄严的声音继续响起:
“自助者天助,寨中倭寇已被本座屠戮大半,剩下的余孽,便由你们自行解决吧。”
这些被掳来成为奴隶的大魏百姓们,害怕倭寇,却也同样憎恨倭寇。
如此多的人里,总有那么些有志之士。
没有犹豫太久,便有第一个人目光坚定地走了出来,拿起一把漂浮在空中的大刀。
他面向众人,大声疾呼:
“众位父老乡亲,倭寇毁我们家园,杀我们亲朋,血海深仇,此时不报更待何时!”
话音一落,便又有不少人红着眼眶走了出来,咬牙切齿地拿起了刀剑。
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来,捡起倭寇尸首上的刀剑。
这些人里,有男有女,个个脸上写满了对倭寇的仇恨。
往日里,他们没有武器,也打不过倭寇。
如今,倭寇已经不剩多少人,他们人多势众,手中又有了武器,背后还有神仙做靠山,自然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剩余的倭寇也很快被沦为奴隶的大魏百姓杀了个干净。
在这期间,陈青竹将台上几个女子放了下来,走向满身是伤的那个,将灵气探入她体内。
片刻后,她微微皱眉。
这些倭寇,真是畜生不如。
她着重治疗了那女子下身的伤势,到她能自己恢复的程度,便收回了手。
见其余人已经将倭寇杀了个干净,她一个闪身落在了刚才那位第一个站出来的男子身前。
“神尊!”
那人连忙跪下以示恭敬。
“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薛二郎!”
那人诚惶诚恐地道。
陈青竹让他起来,然后直接用御物之力,将人带着与她一起落在了满是倭寇尸体的高台上,施展扬声术,对众人道:
“本座来时看过这座岛,可耕种土地不少,你们便暂且在此耕种生活吧。这位薛二郎,作为你们的里长暂时统领你们。”
所有人齐声应诺。
陈青竹又道:
“最多一年,本座会派座下士兵来接管这座岛屿,到时候,要回故土的可跟他们一起返回大魏。”
得知还能返回故土,众人都高兴极了,连忙谢过。
薛二郎听出了神尊不会在此处长留,犹豫再三,还是大着胆子道出了心中的顾虑:
“神尊,这些倭寇与那些金毛蛮夷来往甚密,待您走后,那些蛮夷只怕不会放过我们这寨子里的耕地和奴隶。”
说到此,他满脸羞愧,“他们有大炮和火枪,十分厉害,我们打不过……”
陈青竹来之前便已经听手下人汇报过这东番岛的情况,自然也知道这里有不少厉害的蛮夷。
他们的枪炮威力不凡,还有更擅长海战的船只。
不过这对陈青竹来说都不是问题。
“安心,本座离岛之前,定会将所有不安分的武力全部铲除。”
得到她的保证,薛二郎这才放心了不少。
接下来,陈青竹便让人带她去找到这些倭寇的宝库,留下其中半数金银给寨子里的百姓开销,其他的全部装进了纳物符,然后才离开了这座寨子。
时间紧事情多,她在恢复了灵气后,立即带着蓉娘开始寻找并扫荡下一个倭寇的山寨。
当然,并非所有山寨都能遇上倭寇如此集中的情况,少不得要比第一个山寨多费些时间。
连续扫了三个山寨后,前往下一个山寨的途中,蓉娘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娘亲,我觉得有些奇怪。”
“怎么了?”陈青竹耐心询问。
蓉娘道:
“我听说,倭寇们掳掠来的百姓都是吃不饱穿不暖,饱受折磨,个个都瘦弱不堪。”
“可连续走了三个山寨,那些女子其实都还好……至少比我去分田地的时候见过的那些村中女子要胖。”
她主持分田地的那几个村,那些村民不论男女都非常瘦,很多人都是皮包骨头。
“我不明白,她们被抓到倭寇的寨子里,难道还比在自己的家乡过得更好吗?”
这倒是陈青竹从未注意过的事情。
她忙着杀人,忙着搜刮倭寇们的藏宝库,的确没太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事。
蓉娘如今提起,她一回想,倒是的确如此。
“蓉娘很细心,竟然发现了我没注意到的事。不过,若下一个山寨依旧如此,我们可以试图探查一下原因。”
到了第四个山寨,竟然还是这样。
男奴很瘦弱,可女奴们虽然神色空洞绝望,却是脸上有肉的。
这的确有些奇怪。
粮食在哪里都很珍贵。
倭寇们并不珍惜女奴的性命,又怎么可能在她们身上耗费更多的粮食。
这一次,陈青竹依旧追剿倭寇,蓉娘却着重调查起了此事。
作为她这神尊身边的仙童,寨子里被掳来的大魏百姓们对蓉娘也十分尊敬,有问必答。
等陈青竹清剿完这一股倭寇势力,便见蓉娘满脸兴奋地拿着一个巴掌大小的块状物跑了过来。
“娘亲!我发现了一个好宝贝!”
陈青竹心中泛起一丝惊讶。
蓉娘入朝以后,在外人面前向来沉静内敛,一直很注重维持自己的少主风范,几乎没见过如此喜形于色的时候。
如今到底是发现了什么东西,竟能叫她情绪起伏如此强烈。
“这是何物?”
蓉娘已经跑到她面前,依旧维持着激动的神色。
只见她拿出随身配戴的匕首,将那沾了很多泥土的块状物切开,露出了其中淡黄色的内芯,满脸期待地道:
“娘亲,您先尝尝。”
陈青竹觉得,这大概是某种果子。
于是她微微低头,咬了一口。
很脆甜的口感,还有一种淡淡的粉质糊了满口。
“好吃吗?”蓉娘双眼亮晶晶的。
作为果子,陈青竹觉得差强人意,不过看蓉娘似乎对这东西评价颇高,只好违心地道:
“还行。”
蓉娘也看出了娘亲并不太喜欢这个味道,于是尴尬地轻咳一声:
“娘亲,我们先别管它够不够好吃,重点是它的亩产量!贫地一千五百斤以上,稍微肥沃一点的地,就能产三千斤以上!”
说到后头她的声音再次亢奋起来。
陈青竹虽然不关注具体的政务,小时候自家却也是种过地的。
她清楚地记得,在她北直隶的老家,肥力还算不错的地种麦子,一亩地能产出三百斤粮食便已经算是大丰收了。
可如今蓉娘却说,眼前这东西,能亩产量三千斤。
她也立即重视起来。
“此话当真?”
蓉娘狠狠点头,继续介绍道:
“当真!听他们说,这东西叫番薯,生的熟的都能吃,饱腹感很强。而且,这东西还有甜味,能从中炼糖。”
“寨子里的奴隶,日常都是吃这些,所以才能长肉。”
“啊,对了,这东西还很耐放,窖藏能放半年以上,磨成粉能放一年!而且它不挑地,什么地都能种,还十分高产!”
自从接触政务以来,蓉娘才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民生多艰。
普通百姓真的太难了,辛苦耕作半年,一亩地也才两三百斤的收成。
这还得是肥力好的田地,若碰上肥力差的,一亩地就一百来斤产出。
要再遇到天灾,那更是少到可怜。
所以,在了解完番薯的种种特性后,她心中就只有一个想法:
“娘亲,我们把这个带回大魏,叫百姓们都种上!”
“哪怕每家只种一两亩地的番薯,也不会再有人饿死了!”
于是,也不急着离开这座倭寇的寨子了。
她召来新选定的里长,仔细询问了这番薯的栽种时间,方法等。
得知番薯一般在四五月种植,十一月前收获。
种植方式,则是先要以根茎育苗,然后用剪下番薯藤插到地里。
陈青竹一推算,黛眉微蹙:
“如此说来,若想今年能收获,还得抓紧时间种植才是了。”
“回神尊,正是如此。”
那里长恭敬地道。
蓉娘有些着急:
“娘亲,那我们得立即将足够多的番薯种送回南都,然后叫百姓们赶紧种上。”
一想到百姓们能因为番薯而大获丰收,从此不再挨饿,她就完全不想浪费这一年时间。
陈青竹虽然也很高兴能得此高产粮种,但她见过种地,也亲自种植过不少灵植,知道要推广一种新的作物并非易事,因此略抬了抬手,示意蓉娘稍安勿躁。
“娘亲?”
蓉娘不解地看着她。
陈青竹思索片刻,循循善诱道:
“蓉娘,若你没来东番岛,永安帝给你几个你从没见过的果子,说这东西能亩产上千斤,让你拿到治下一个府去,把所有土地都种上它,你愿意吗?”
蓉娘一怔:
“……当然不愿意。”
所以,同样的,贸然让百姓们用家中珍贵的土地去种植这种完全不了解的粮食,百姓们也未必愿意。
陈青竹又道:
“就算你愿意种植,但你之前从未种过,可知这番薯要如何育苗?”
“作为种子的根茎埋多深,是否要浇水,长到何等程度才能开始栽种,栽种密度如何,深度如何,土壤松紧如何,怎样才能保证存活?怎样才能保证结果?你能把控吗?”
这一系列的问题直接把蓉娘给问懵了。
她没种过地,对此一无所知。
即使刚才已经问过栽种的方法,可她此时也依然无法回答娘亲所提的这些问题。
再想想治下那些百姓,他们难道就能通过简单的三言两语,就无师自通地领悟番薯的栽种方式吗?
若随便种下,不能成功让番薯丰收,那下一季百姓们还愿意种植吗?
蓉娘这才明白,娘亲为何会让她别着急。
要想成功推广,她们要准备的可不仅是种子。
她思考半晌,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议:
“娘亲,那能不能先接一些擅长农事的百姓回治下,叫他们逐个村落地指点百姓们种植?”
陈青竹赞许地点头。
“当然可以。”
两人又商议了一番,陈青竹这才用传讯符联络了慧云,让她找郑元乃要人,立即来东番岛北部,先接一批擅长种植番薯的百姓回去。
这需要时间。
以普通人的速度,大概要十天左右才能抵达东番岛。
这期间,陈青竹也没有闲着。
她先回到了已经扫荡过的区域,装走了所有番薯。
又告知百姓们,但凡愿意前往她治下做司农使者,指导其他村民种植番薯,不仅每月可获得七百文月银,供给吃穿住,还有吏员身份。
男女不限,只要能熟练掌握种植番薯的要领即可。
这些被掳来的百姓,大多都是村民出身。
对于能在衙门里任职,还管吃管住,自然是十分向往的。
无论男女,只要种植过番薯的,都在积极踊跃地争取成为司农使者。
陈青竹令里长从中挑选经验丰富的。
在几个寨子里凑齐两千人,便下令所有司农使者集结前往东番岛北部,等待她的军队前来接应。
她自己则又继续向东番岛北部进行扫荡。
短短十天之内,她不仅荡平了所有倭寇势力,缴获了十几张纳物符的财物,还端掉了两个金毛夷人的堡垒。
金毛夷人出乎意料的富有,他们的仓库里,不仅有很多来自东方的财宝,还缴获了五万两的圆形金锞子,十余万两圆形的银锞子。
据说这是金毛夷人国家的钱币。
陈青竹也不管哪国的,反正是金银就行,一律收入纳物符。
除此之外,还缴获了二十多门大炮,四十多艘装载着小炮的战船,近千支新样式的火枪,以及许多弹药。
这些东西又装了十几张纳物符。
与对待倭寇不同的是,对于金毛夷人,她只杀了一半,其他的都任由他们逃走了。
蓉娘下意识就要去追,却被陈青竹拦住了。
“不必再追,让他们离开便是。”
在以往围猎倭寇时,蓉娘总是帮着娘亲在一旁查漏补缺。
但凡有试图从娘亲手下逃走的倭寇,她就负责补刀。
被陈青竹拦住,蓉娘急得跺脚。
“娘亲,他们逃得太分散了就不好追了!”
陈青竹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解释道:
“听说这些金毛夷人来自于海那边的另一个国家,在大魏南海以及更远的地方,还有别的势力和堡垒。”
“目前,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再去扫荡更宽广的海域,不如网开一面,放走一部分让他们回去杀鸡儆猴。”
蓉娘这才恍然大悟。
若将这些金毛夷人全部杀死,等其他地域的金毛夷人察觉到东番岛的情况不对,定会纠集大量人马前来复仇。
那时娘亲未必还在岛上,更别提及时救援。
如此,必然便只能让岛上的百姓来面对金毛夷人的怒火。
与其这样,不如给金毛夷人留下足够的活口,让他们知道渡厄神尊的可怕,从而不敢再来东番岛。
事实也正如陈青竹所设想的这般。
今后十数年,这些金毛夷人都再不敢踏足东番岛。
又过了十天,陈青竹已经将琉璃群岛扫荡大半。
这些零星小岛上,同样有不少的倭寇盘踞。
算着时间,她再次催动了传讯符联络了慧云。
确定郑元乃派出的军队已经带着东番岛那些会栽种番薯的百姓抵达淞沪,由张六手下的人开始教导,陈青竹也暂时停止了对倭寇的扫荡,与蓉娘一起赶回了南都。
此行主要是把作为种子的番薯先运回南都。
当然,其他缴获来的财物也同样要一并送回。
诸多空置的仓库早已经准备完毕。
得知神尊即将归来,第一站便是仓库,朝中的文武大臣自发前往仓库处迎接。
“恭迎神尊!”
“恭迎少主!”
文武大臣齐齐俯身参拜。
陈青竹见众人都在,微笑着道:
“大家近日来辛苦了。既然诸部官员都在,那便将正好将各部的东西都领回去。”
“最前面这二十多个仓库,由户部与内务府分配。”
话落,众人便见他们神尊的身影化作一道残影,迅速地在二十余间仓库门口掠过。
众人的眼睛完全捕捉不到她的身影。
只见一道道金光闪过,原本空荡荡的仓库全部被填满,里面已经堆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箱子。
户部侍郎秦大富走上前去,随便打开了几个箱子,便见里头全是黄澄澄的金子。
“神尊,这……这……这些屋子里全是财物吗?”
他难以置信地问道。
陈青竹点了点头:
“没错,你们好好清点入库吧。”
秦大富顿时倒抽了一口冷气。
秦家做生意几十上百年,他也从未见过如此多的钱财!
其余心腹大臣同样面露震撼与狂喜。
神尊不愧是神尊,随便一挥手就是二十多间仓库的金银财宝。
照这么下去,他们国库的钱根本不愁有花完的一天。
如此,那各部的诸多计划,可就不愁没钱了。
大家完全可以尽情地大展身手!
(明天再补一章。)
给完了户部的,陈青竹又将从金毛夷人处缴获的大炮,火枪,战船一一放了出来。
众人只见自家神尊在空地上一挥手,一艘艘大船便凭空出现。转瞬之间,原本空旷的仓库外,已经被各种战船火炮包围。
大家一开始还很震惊,后来便震惊到麻木了。
陈青竹道:
“本座在东番岛剿倭途中遇到两伙金毛夷人,他们与倭寇勾结颇深,便一并剿了。”
“这些都是夷人城中所缴获,据说比大魏的火炮战船更好用,工部拿一部分去找工匠研究,争取早日量产,其余的便由水军分了吧。”
除了慧云之外的众人再次被震惊。
这次神尊二十来天没举行朝会,一切都让内阁决断,次辅慧云说,神尊是在闭关,大家也都信以为真了。
毕竟他们之中大多数都是慈航观信众,早就知道观主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修炼。
那么如今突然闭关个十天半个月也很正常。
至于少主蓉娘,众人也都以为她还在外面分田地呢。
谁能想到,两人竟是不声不响去了海上剿倭。
“所以……刚才那些财宝都是从倭寇与夷人处缴获的?”有人忍不住发问道。
他们一开始还以为是凭空变出来的呢。
陈青竹道:
“没错。”
众人再次倒吸一口冷气。
那么多财宝,神尊到底是剿灭了多少倭寇!
困扰了大魏朝廷百年的倭寇,竟是如此轻易就被剿灭了。
这说明,神尊一个人,便胜过了凡人千军万马。
有神尊在,就算是大魏朝廷倾力来攻打,他们南都的政权也固若金汤。
想到此处,众人对自家政权越发信心高涨,对陈青竹这神尊,也越发崇拜,敬仰,不敢生出任何一丝异心。
他们所追随的,是真正的神,无法战胜,无法蒙蔽,只能虔诚地效忠!
陈青竹将众人的神情收入眼中,满意一笑。
她原本是可以直接把这些东西送入各部仓库的。
凭她的本事,完全可以做到悄无声息,不惊动任何人。
但她还是让慧云专门准备了足够大的仓库,当着所有属下的面做了这件事。
人心如镜,需要常常擦拭打磨才能光洁如新。
虽说眼前的大多是值得信赖的下属和臣子,也依旧需要时不时地在他们面前展示一些手段,让他们保持对她的忠心与敬畏的。
眼下这一手的效果,显然就很好。
展示完自己的实力,陈青竹这才拿出今日的重头戏——番薯。
她一挥手,在众人面前放出一堆小山似的番薯:
“这便是在东番岛发现的新作物,当地称作番薯,眼前的便是一亩沙地的产量。”
番薯很适合在沙地生长,因此一亩地有两千多斤产量。
众人早已经听说神尊要在治下推广一种名为番薯的高产作物,也已经早早地向各县发出文书,让他们配合。
但番薯的实物,所有人却都是第一次见到。
看到眼前这一大堆根茎状的食物,众人皆是目露赞叹:
“沙地那不是最贫瘠的地吗?连沙地都能产这么多,这可真是让人惊叹!”
“对啊,简直将沙地变废为宝了!”
“真是了不得的粮种!”
袁松伯对农事了解颇深,也向来关注民生,心中对这番薯期待已久。
他急切地走上前去,不顾那番薯上的泥污,立刻就捧起来一个,放在手上掂了掂:
“这一个的分量好扎实!”
说着,又拿袖子略擦了擦那番薯上的泥污,就直接咬了一口。
他服了观主给的仙露,牙口不输年轻人,很轻易就连皮带肉咬了一大块下来。
把这块番薯嚼碎吞下,他目露赞叹:
“这番薯有甜味,有粉感,可见不仅能吃饱肚子,还能补身体,果真是好东西!”
他出身农家,作为地方官时也常下乡野去,对农作物很有见地,因此一下子就精准地说出了这番薯的好处。
“能找到这样好的粮种,真是天下百姓之福啊!”
陈青竹露出赞赏的笑容对众人道:
“番薯是蓉娘发现的。”
“这孩子一心挂念着百姓疾苦,观察也细致,剿倭期间,见那些被倭寇掳走的女子竟然比村中百姓更丰腴,一番追查之下,才知道倭寇们一直让他们以番薯为食。”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一直安静立在神尊身边的少主身上。
对于蓉娘的身份,陈青竹一直没曾避讳过。
因此,大家也逐渐知道,这女孩是神尊作为凡人时所生的子嗣。
虽说对于一些古板的士大夫来说,要让一个女孩来继承神尊打下的江山,将来做他们头顶的君王,心头十分别扭。
可神尊只有这样一个子嗣,而且态度很明确,立她为少主,让她观政参政,他们也不敢反对。
毕竟神尊春秋鼎盛,且不是凡人之躯,能坐镇江山的时间还很长,他们大可不必如今就跟神尊唱反调。
第380章 番薯与神迹。
对于陈青竹的话,他们大多都觉得,这是神尊在给少主身上贴金,并不完全相信。
但面上也都恭维起少主明察秋毫,心系百姓,是天下百姓之福。
陈青竹也不管他们信不信。
这是事实,自然要让大家知道。
至于对蓉娘不信不服,她有充足的时间让蓉娘成长为一个让人信服的主君,然后再把江山交给她。
“本座打算今春便在治下全面种植这番薯,时间紧迫,需要大家积极献策献力,商讨出一个可行的章程来。”
“目前,可以指导番薯种植的东番岛百姓已经送达淞沪。”
袁松伯沉思片刻,便直指此事的关键:
“神尊,百姓们向来守旧,这番薯虽好,他们只怕没那么容易听话地种上。”
从没种过地也没下过村的秦大富很不理解:
“如此高产的作物,种上一亩就能让全家都不挨饿,他们怎么会不愿意种呢?”
袁松伯满脸无奈,解释道:
“秦侍郎有所不知,百姓之中,愚昧固执者颇多,对于新东西一直很难接受。”
“譬如当年老夫在平凉府做知县,当地土地贫瘠,亩产量极低,老夫在农书上看了不少肥地的办法,自己也试验过两年,这才向全县推广,但一开始时依旧是困难重重。”
“大多百姓都是阳奉阴违,更有甚者,自己不按照老夫的办法去沤肥,还纠集人手把村里率先沤肥的人户打了一顿,说他们这样做会坏了村里风水。”
“还有担心不敬土地神,会遭到神灵报应的,还有说老夫屁都不懂瞎胡闹,会把土地弄坏的……”
众人十分震惊且不解。
“那……那后来呢?”
“后来过了两三年,大家发现邻居家沤肥的确能提高粮食产量,这才普遍接受的。”
众人这才明白,为何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神尊会说时间紧迫,还要大家献策献力讨论章程。
这事实际上并不简单。
张六身为民宣部尚书,司农使全都归他管,心中早就有些想法,因此立即站出来建议道:
“神尊,若百姓难以接受,倒不如说这番薯是神尊从仙界带来的仙株,或许能叫他们更愿意种植?”
他都已经想好让手下人去各村渲染吹嘘的台本了。
慧云否决了他的提议:
“不妥。此物来自东番岛,那些从东番岛回来的司农使人尽皆知,若是说漏嘴了,反倒影响神尊威名。”
“而且,百姓们一开始定会对这番薯是否能吃,长期食用是否会损伤身体等定会有诸多疑虑,东番岛那些司农使便是最好的人证。”
“让他们说实话比说谎话更容易,有他们在传授番薯种植方法时,告知百姓在东番岛的经历,宣扬神尊威名的同时,也能打消百姓们对番薯的顾虑。”
陈青竹赞赏地看了慧云一眼:
“苏次辅说得有理。”
严庆之深思片刻,也站出来提议道:
“神尊,属下以为,要保证百姓都种上番薯,可以软硬兼施。”
“一则用官府政令约束,不种植番薯者,所有田地赋税加一成。”
“二则每家拿出一亩地种番薯,这一亩地便可免税,如此,再加上多多宣扬番薯的好处,便能叫百姓更愿意尝试。”
这话遭到了袁松伯的否决。
“严大人这话,其余都没问题,唯独加税万万不可。”
“神尊说过,永不加税,那便绝不能开这闸口。否则,下面很快就会乱套。”
“到时候,难保不会有官员衙役或者下面的里长,直接给百姓安个没种番薯的罪名就肆意加税。长此以往,又会如大魏一般,随意巧立名目私下收取苛捐杂税。”
严庆之闻言,露出羞愧之色:
“倒是下官考虑不周。”
工部侍郎卓玉秀提议道:
“神尊,不如将加税改成当众杖责户主十棍?”
“此举不至于伤筋动骨,却极有羞辱性,一家之主自然受不了,哪怕为了不挨打,也得老老实实把番薯种上。”
陈青竹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便采纳了。
蓉娘建议道:
“母亲,没分完田地的各府各县,是不是也可以直接将每户种植一亩番薯,作为分得田地的条件?”
“可以。”
众人又商议了一些其他细节,总算拟好了章程。
东番岛上,倭寇们让奴隶种植番薯,除了用来喂养奴隶,也用来喂牲畜,因此数量上倒是足够给十二个府做种子。
但如此多的番薯,要快速运到各府,还不在路途中颠坏,也是个极大的考验。
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保证番薯不因为被颠坏而无法出芽,陈青竹决定再花几天时间,亲自给各地送去番薯粮种。
于是,短短六七天之间,治下每个县府的诸多百姓都亲眼见证了神迹。
先是县衙或者府衙外头鸣冤的鼓,鼓槌自动飞起来击打半刻,等衙门前聚集了足够多的人时,一堆堆小山一样的番薯,便凭空出现在了县衙府衙前头的院子里,将整个院落堆满不说,还堆到了府衙外头的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