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姨娘从修真界回来了/无上凰权/宅斗?陈姨娘修仙的!/贱妾被贬离府后,侯府上下日日后悔by芽芽学羽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15
明明妞妞如今已经满七岁了,却还是跟她离家时一样瘦弱矮小。
远远的便能看到她的小脸小手上,到处是青紫的冻疮。
周三妹的心顿时跟针扎一样疼,她一个箭步越过三弟媳就冲到了院子里,哽咽着喊道:
“妞妞!娘回来了!”
呆若木鸡的妞妞,终于确定那就是自己的母亲,也是立刻就激动地喊着娘,飞奔着扑进了周三妹怀里。
“娘,你没死!太好了!娘!”
母女两人抱头痛哭。
这一番动静,把全家人都引出来了。
周三妹看到,她的丈夫身边,站着个约莫二十出头的妇人,手头还抱着一个看起来足有七八个月大的孩子。
那孩子白白胖胖的,与她的妞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很显然,她的丈夫回去没多久,就娶了这个妇人,所以她不过一年多没回来,两人才有了这么大个孩子。
“她是什么人?”
周三妹故作愤怒地问道。
她的丈夫没有发话,那抱孩子的妇人却是拧着眉尖声道:
“我可是张家明媒正娶来的,还给张二哥生了儿子!你既然失了贞洁,就该老老实实滚出张家!”
看来,她的丈夫早已经把她这前妻的遭遇告诉了新的枕边人。
早在丈夫舍弃她的那一刻,周三妹便没想和他再做夫妻。
如今丈夫另娶,正合她意。
她红着眼眶看向曾经的丈夫,道:
“好!我可以滚出张家,但我要把我的女儿妞妞也带走!”
张家众人万万没想到,往日里连说话都不敢大声的周三妹,竟然变得如此硬气。
不过,他们可不怕她一个女人。
她的公爹张老头率先道:
“妞妞是我们张家的骨血,你想带走,门都没有!”
那抱着孩子的女人也道:
“没错,都七岁的姑娘了,就是卖去当童养媳也能得五六两银子呢!凭什么让你白白带走?”
周三妹把妞妞揽在怀里,紧紧抱住,掩下心中下意识生出的畏惧,颇有气势地看向张家众人:
“凭什么?凭他张二郎停妻另娶,高到衙门就得吃三十大板,徒刑一年!”
“你们若让我带走妞妞,我便与你们签和离书,自然没这些事,否则,别怪我不念多年夫妻情分,叫你大过年娶蹲牢房!”
她气势十足,叫张家众人心中发虚。
张老头犹自不服气:
“官府还能管到别人家的家务事不成?”
“而且,区区妇人竟敢大逆不道状告夫婿,活该被乱棍打死!”
周三妹冷冷地看着与她站在对立面,把她当做公敌一般的张家人,冷着脸道:
“如今统治南都的可是渡厄神尊,那可是一位女神仙,手下还有许多女官。”
“你们若不信,可以只管试试,看看挨板子蹲牢房的到底是我还是他张二郎!”
这话让张家人尤其是张二郎越发心虚。
他可是听人说过,镇上那个开米行的商人,有个女儿便去考了女官,分田地的时候还有女吏来过他们村里。
他们当时就特别奇怪,怎么会有女的做官吏。
现在看来,应当正如周三妹所说,因为渡厄神尊就是女神仙,所以才能力排众议招募那么多女子去做官。
如此一来,他们张家这样的情形,还真不确定衙门会怎么判。
南都,如今可算是渡厄神尊这位“天子”的眼皮子底下。
“大郎,你立刻去找村里的吴秀才问问,到底有没有周三妹说的这回事!”
张老头吩咐道。
吴秀才家离张家不远,张大郎很快就问完了话回来,在张老头子耳边耳语几句。
张老头的脸色变得很不好看。
原来周三妹说得竟然都是真的!
看来,他若不想让自家儿子去蹲牢房,又不想放弃已经生了孙子的现任二儿媳妇,就只能让这周三妹把赔钱货孙女带走。
——反正他们家根本没进土地,这孙女也没有任何贡献。
最终,周三妹没有暴露自己在南都城做女官的身份,只说自己在南都找了个大户人家做嬷嬷。
与张家一番讨价还价,以一封和离书,以及三两银子的“全部积蓄”带走了女儿妞妞。
张家人此时还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等三年后,去隔壁县跑商的邻居回来,说周三妹竟然成了邻县的县令,那才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第389章 再不是他可以随意对待的内宅妇人。
而如今,妞妞跟着周三妹赶了两天的路,终于回到了南都。
托神尊的福,南都附近的土匪,拐子都被打得干干净净,母女二人一路都还算平安顺利。
一路上,两人住了两次客栈。
妞妞不长不短的七年人生里,头一次吃到了白米粥,白面馒头,只觉得自己快幸福死了。
等坐着马车来到南都城,更是被一路所见的繁华与热闹迷花了眼睛。
马车一路走到了一个华丽,巍峨又威严的建筑群前,那里甚至还站着许多拿着刀的兵爷。
妞妞吓得紧紧地握住了母亲周三妹的手:
“娘,我们来这里做什么?”
周三妹脸上挂上了温柔又骄傲的笑意:
“当然是回家。如今啊,娘便在这里头做活,以后妞妞便跟着娘一起住在里头的官舍了!”
于是,小妞妞便跟着自己的母亲进入了皇宫里的慈幼堂。
然后才发现,自己的母亲竟然是慈幼堂的堂主,手下管着上千的孤儿与上百个雇工,那可真是威风极了。
在这里,她与慈幼堂的孤儿们一起吃饭,游戏,学习。
每天都有饱饭吃,有暖和的衣服穿,甚至每天还能吃到鸡蛋和肉。
她和娘住在一起,有了自己独立的屋子。
再也不用担心被父亲后娘打骂,也不用被堂弟欺负。
没有任何人因为她是个女孩子而瞧不起她。
她甚至还能像是村里最有钱的那些人家里的男孩子一样,跟着夫子学习读书习字。
听说,等她们将来长大了,还能考取官身,做威风凛凛的大官。
这样截然不同的人生,真是美好极了!
新年过去,休沐假期结束,官吏员们纷纷回到了衙门上值。
一个新年都过得七上八下的严庆之,终于在七天后迎回了自己的夫人。
这些天,他每日都派人去江边码头全天守候,就希望自己能在夫人回来的第一时间知道消息。
收到报信,他立刻就亲自去大门口迎接夫人。
孔淑雅直接递给他一份和离书,道:
“如今府衙已经上值,我们可以去衙门和离了。”
严庆之见她这么久都还没消气,如今更是连和离书都写好了,只等直接去衙门记档,顿时也顾不得什么面子里子了,连忙道:
“夫人!年前为夫就是说说气话,可不是存心要与你难堪,你看,你走了这么久,我可没让任何妾室染指中馈!”
孔淑雅不为所动:
“你以为我只是为这一件事生气吗?”
“不,我只是觉得,做你严庆之的夫人太累,既要在外做好户部郎中,又要与以前一样把家里的中馈打理的井井有条,还要给你照顾妾室庶子。”
“我也与你严庆之一样,只有一条命,一天只得十二个时辰。你扪心自问,你能在外为官的同时又做好这些吗?”
“我是肯定做不到的,而你,也需要一个能把内宅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夫人,所以我们还是一别两宽吧,对谁都好。”
说完,直接把和离书塞在严庆之怀里,道:
“明日巳时,去应天府衙和离记档吧。”
说完,便径直越过严庆之进府,回了自己的院子。
严庆之的脸色一阵红一阵青。
身为二品大员,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自己的夫人扔了和离书,实在是颜面无存。
他很生气,恨不得明日真的去应天府衙登记,然后再迎娶一房年轻貌美,温柔贤惠的继室回府,叫孔淑雅后悔莫及。
可回到自己的院子,被一路的冷风一吹,他发热的头脑又冷静下来。
他知道自己不能和离。
毕竟,他与孔淑雅还有严允这个如今已经成为大理寺实际主官的儿子。
他若和离续娶,允哥儿又是否会与他这父亲离心?
更何况……
神尊明显有意大力扶植女官。
他的夫人孔淑雅,如今也算是女官中位高权重的那一类了。
若让神尊知晓,他因为夫人忙于政务竟与夫人和离,神尊是否会以为他在与她唱反调?
单这两条,他便不能和离。
而且,若与夫人和离,户部的权势也与严家没有任何关系了。
此时此刻,他终于意识到——
孔淑雅再也不是曾经那个需要以他为天,受他喜怒哀乐主宰,可以随意对待的内宅妇人。
诸多理由,让他开始冷静下来思考孔淑雅方才说的那些话。
第二天一早,他就像是对待那些举足轻重的同僚一般,满怀诚心地郑重去向夫人道歉,
承认自己之前对她太过苛刻,并且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如此。
关于府中内务,他愿意一直由夫人来指定管家人选。
希望夫人能宽宏大量,再给他一次机会。
孔淑雅看着郑重其事向自己道歉,并且做出保证的严庆之,心中泛起苦涩。
她知道,以时下的情形来说,这已经是算是非常有诚意的了。
良久后,她终于深深地叹了口气。
“好,既如此,我便再给你一次机会。”
若以她自己的想法,她是真的想不管不顾,直接与严庆之和离。
那样,她的余生都解脱自在了。
可她不能。
因为这次去安庆府,见到了儿子严允。
他从小聪慧,洞察力非同一般,第一时间就察觉到她去安庆过年,是因为在南都与他父亲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
既然被看穿,孔淑雅也不想瞒着儿子。
她如实说出了自己的困境,并且告知了他和离的打算。
她其实很希望这个惊世骇俗的决定,能得到自己最亲近的儿子支持。
然而,允哥儿无法接受。
他并没有直接说反对,脸上那初见她时的惊喜,却是褪了个一干二净。
好半晌,才黯然地道:
“和离必定会闹得整个严府脸面尽失……身为母亲的儿子,我该如何在严府与满朝文武面前自处呢?”
听到这话,孔淑雅满腔的孤勇便卸去了一半。
是啊,若她铁了心要和离,必定与严庆之闹得很僵。
他是否会迁怒儿子呢?
她是严夫人,儿子便是严家唯一的嫡子。
严家所有的家产,人脉,都是她儿子的。
若和离……严庆之服用了神尊赐予的仙露,身体年轻健壮了不少。
他定会续娶,并且生下新的嫡子。
到时候,允哥儿的地位便会越来越尴尬。
而且,允哥儿早该到娶亲的年纪了。
哪个有头有脸的人家,愿意把自家闺女嫁给一个家中当家主母和离的儿郎。
他们会觉得这样的人家太不着调。
她若执意和离,影响最大的便是允哥儿了。
这个新年,即使在心爱的儿子身边,孔淑雅也过得并不算开心。
严允明显因为她要和离一事情绪低迷,即使是过年期间,也大多数时间在办案。
眼看着休沐时间快结束,她也只能提早回南都。
事到如今,严庆之已经做出了很有诚意的让步,她也没有理由再坚持和离。
她终究无法只顾自己逍遥自在,不顾允哥儿的死活。
严府的这场闹剧,自然没能逃过陈青竹的耳目。
年前,对于严庆之夫妇竟然闹到要和离,她有些诧异。
随即便觉得,孔淑雅和离也不错,可以为治下婚姻不睦的女子做出表率。
年后,却听闻严庆之与孔淑雅再次重归于好,她其实是有一点失望的。
但也只有一点。
毕竟,严家的矛盾远不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每个人都有坚持自己选择的权力,外人只需尊重即可。
要让女子真正与男子站到一样高的位置,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
孔淑雅这样曾经三从四德的贵妇人,能让身居高位的严庆之妥协,便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陈青竹的注意力很快便从严家的家务事上转移。
因为据张六的反复查证,去年下半年,遥远的闽省有多处遭到了倭寇劫掠。
去年陈青竹没有对外扩张。
分田地完成后,她便吩咐内阁兑现军户与老兵退伍的政令,为他们发放退伍银,分田地。
让军中的老弱病残解甲归田后,又进行了新兵的招募与操练。
除此之外,还对治下十二个府的山匪,水匪,市井的拐子,恶霸都进行了清理。
这既锻炼了军队的战斗能力,也让治下百姓能生活得更加安全。
文官武官们都很忙,一直忙到了年底。
张六手下的情报人员,重点主要在治下十二府,以及监督中都凤阳的动向。
其余的精力,也用来精训现有成员,并且进行了小幅度的扩招。
十月的时候,才陆续从一些闽省商人那里得知,闽省从去年五六月开始,一直陆续有城镇遭到倭寇劫掠。
十月倭汛时节,则遭到了更大规模的劫掠。
张六也是犹豫再三,才将这一发现汇报给了陈青竹。
虽然从他市侩的为人处事经验来看,其实他应该粉饰太平。
毕竟神尊都说了已经肃清所有倭寇,如今又有倭寇肆虐,岂不是打神尊的脸。
可跟着陈青竹这么久,他的心态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他活动于民间,对于治下百姓军户们,生活有多大改变是看在眼里的。
他也是穷苦军户出身,他知道这有多可贵。
在他穷困潦倒,饿死了两个兄弟的童年,也曾不止一次期望过,庙里的神佛能来拯救他们。
如今,他小时候的愿望实现了。
他比谁都清楚,这样的改变是怎样实现的。
不仅是有神尊的强力支持,也离不开下面每一个官员吏员以及士兵的努力。
他作为维系着这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的一份子,若是因为私心退缩,就会有无数百姓继续如他小时候一样遭难。
而且,他跟随神尊这几年,也觉得神尊不会是那样狭隘的人。
果然,神尊没有任何介怀的意思,只让他派人去调查证实。
如今两个多月过去,前往闽省的情报人员回来了。
他们分头走遍了闽省各府,详细探访了所有被倭寇袭击过的地方。
“神尊,据下面的人禀报,去年闽省沿海四府均遭到了袭击。但这次被袭的不是村镇,而是县府和繁华些的大镇。”
“那些倭寇并不劫掠粮食,也不掳掠奴隶,只对大户下手,攻破他们的家以后,便用残忍手段逼问钱财藏匿之地,倒是和以往的倭寇行事作风有大不相同。”
以往的倭寇,是见什么抢什么,很爱杀人放火。
如今这些倭寇,却是完全求财,连人口都不要了。
这说明什么?
只能说明他们或许没有固定的居所,不需要种植粮食,也不敢带着过多的人口去暴露自己的行踪。
陈青竹陷入沉思。
难道真是她在剿倭的时候漏掉了一部分势力?
从这些倭寇的袭击的时间来看,漏掉的可不止一股倭寇势力,且从当地百姓的回忆来看,这些人数量不少。
她先前明明在海上来回横竖把所有有人的岛屿都扫了个遍,怎么会漏掉这么多人?
这无疑是对渡厄神尊威名的挑战。
但这同样伴随着机遇。
只要她能解决剩下这些倭寇,好好运作一番,反而能助力她吃下闽省。
打定主意,陈青竹便吩咐道:
“张六,你去郑元乃处调两千兵马,再去海上探访一番,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把这些漏网之鱼给挖出来!”
“是!”
张六领命而去。
两个月后,前往海上调查的人还没回来,京城的严家却给陈青竹送了一份情报。
严戎在传讯符中说,永安帝找到了大魏先祖留下的藏宝,一下子就从捉襟见肘变得阔绰起来。
不仅给了后宫妃嫔诸多赏赐,还借给国库一百万两银子。
陈青竹原本也没有多想这件事。
毕竟,开国皇帝或那些开创盛世的皇帝,给后代留下一笔不菲的银钱,让他们在危难时救济,倒也很正常。
她并没打算打这笔钱的主意,毕竟人不会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
她上次搬空内帑,必然会让永安帝对内帑严防死守。
甚至,如果是她,还会故意放出消息设下陷阱。
她如今也不缺钱,完全没必要为此涉险。
时间进入五月,很快又要到倭寇们登陆的时间了。
海上探查的人已经回来,却依旧没有找到倭寇的踪迹。
这让陈青竹有些头疼。
看来是没有一招鲜吃遍天下的好事了。
她上次属于突然出手,这才能让倭寇们毫无防备地在短时间内被她找到老巢,全部剿灭。
如今剩下这些倭寇,肯定都已经知道她做的事情了。
如此,要找到他们的行踪,在他们登陆前对他们进行剿灭,就变得极其困难。
陈青竹也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此事,毕竟她有一帮能干的手下,也可以适当把事情交给他们来解决。
于是,她举行小朝会让心腹下属们前来商议对策。
经过众人的集思广益,最终定下了“守株待兔”的对策——
只要这些倭寇没打算金盆洗手,那他们迟早会再来大魏沿海劫掠。
她的治下,他们应该没胆子来。
那么,便只剩下齐鲁沿海,闽省和两广。
这范围实在太大,她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手去顾及。
就算是她本人,也无法在如此宽广的地界里及时抓住倭寇。
所以还是得优先顾及一些地方,舍弃另外一些地方。
两广相对前两者来说比较贫瘠,而且距离南都太远了,她暂时鞭长莫及。
齐鲁临近北直隶,也自有大魏朝廷去操心。
所以一番排除下来,重点依然要放在闽省。
不过,这次要重点注意的,是闽省未遭到劫掠的县与镇。
她不可能派出大量兵马去尚未占领的闽省,便只能暗度陈仓。
这一次,张六亲自出马,带着手下情报人员联络每个县的大户,让大户们出人出钱成联防军,随时巡逻警戒。
如此,一旦遭到倭寇袭击,他们也能互帮互助,绊住倭寇的脚步。
大户们比普通百姓消息更灵通,大多都听过渡厄神尊的名声。
对于渡厄神尊,他们是又恨又怕。
可相比之下,倭寇更可怕。
以往,倭寇大多只能威胁到村子或镇上,他们这些有钱人只要躲进县城,有围墙和守军护着,倭寇大多都进不来。
可如今,倭寇竟然放弃了村镇,直接朝县城下手,还手段残忍地抢走那些大户所有的财物。
渡厄神尊尚且只要田地,倭寇却是要他们所有的财物,甚至要他们的命!
神出鬼没的倭寇去年没抢到他们这里,今年他们的处境便变得岌岌可危。
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于是,权衡利弊后,这些大户纷纷选择听从渡厄神尊手下人的建议,出钱出力组建联防军。
当然,此事是秘密进行的。
毕竟渡厄神尊属于反贼,公然与其下属私下联络,很容易被扣上叛党的罪名。
这事要瞒着朝廷。
另外也怕走漏风声,叫倭寇有了防备,不来他们所在的地方,以后便要继续常年担惊受怕。
第391章 不费一兵一卒,将闽省收入囊中。
陈青竹他们这一次没有赌错,倭寇果然依旧来了闽省。
大约是强龙难压地头蛇,在当地大户们的通力合作下,竟然真的成功绊住了那些倭寇们的脚步。
他们第一时间向渡厄神尊的手下人报信。
陈青竹在每个县都留下了人手,让他们人手一枚传讯定位符。
如此,一旦得知倭寇现身,已经来到闽省坐镇的陈青竹便可以第一时间前去援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月刚过十天,她就抓到了第一批劫掠的倭寇。
这次倭寇们是在晚上劫掠的。
陈青竹到达两方交战的地方,也同样是在晚上。
倭寇们的战力很强,当地大户组成的联防军已经濒临溃败。
不管是大户还是他们的家丁,都满心绝望,以为自己今天要落入倭寇的手里。
他们也杀了倭寇不少人,如今只怕不是交出财物就能了结的了。
他们恐怕会被倭寇变本加厉地折磨而死。
正在此时,一个夺目的光团在黑夜中降临,就如同天上的满月坠落人间。
陈青竹的出场无疑震慑了所有人。
“吾乃渡厄神尊!”
一句话,清晰地传入所有人耳中,顿时就让当地大户这方人马士气大振。
渡厄神尊亲临,他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在陈青竹的助力下,当地大户这方很快就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陈青竹也用藤蔓捆绑了大约十几个倭寇。
如今和先前去海上剿倭不一样。
那时候是直接杀到倭寇老巢,有被掳的大魏百姓们帮她,很容易就能找到倭寇们的藏宝处,根本不需要要活口。
眼下,她不知道这些倭寇的老巢,自然要留下活口进行审问的。
然而,她没想到的是,这些被俘的倭寇竟是直接咬破藏在嘴里的毒药,全部自尽了。
这让陈青竹立刻感觉到了非同寻常。
倭寇大都是一帮乌合之众。
哪怕悍勇,对内也算讲义气,但绝不会有如此强的纪律性与忠心。
“想死,没那么容易。”
她冷声道,同时操纵藤蔓,将其中那个像是头领的倭寇抓了过来。
为防止这人过于嘴硬,她又另外抓了三人备用。
她以最快的速度,用水灵气将四人已经吞下肚的毒药涤荡干净。
四人原本以为,他们只要咬破毒药,就必定会在半刻之内立即死去。
完全没想到,渡厄神尊竟是有起死回生之力,直接将已经一只脚踏进阎王殿的他们拉回了人间。
陈青竹将四人交给当地的下属,吩咐道:
“无论用什么方法,定要审问出他们的老巢。”
当地大户也参与了刑讯。
他们对这些倭寇恨之入骨,自然是想尽了酷刑对他们进行折磨。
半天后,其中一人招架不住了,愿意招供。
却是供出了一个叫在场众人无比震惊的答案:
他们虽然作倭寇打扮,却根本不是倭寇,而是禁军精锐!
他们是被单独借调到锦衣卫,完成特殊机密任务的。
这个机密任务,便是扮作倭寇,在闽省,齐鲁沿海,两广沿海等地四处劫掠。
他们抢到的钱财,会留下一成均分,其他的全部送给海上巡逻的水师予以处置。
当地大户们听到这个答案,顿时怒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些倭寇竟然是官军假扮的。
而且还是官军中的精锐,京中禁军!
难怪这些人能如此轻易混入县城,他们的身份只怕功不可没!
“你们到底受谁指使,竟敢做下如此伤天害理之事!”
四个被折磨到奄奄一息的人,谁也不敢说出那个名字。
一个清冷神圣的女声却是突然响彻在众人耳边。
“难怪本座收到情报,说永安帝那昏君,最近找到了祖宗留下的宝藏,直接就阔绰地借给国库一百万两。”
“原来这所谓的祖宗宝藏,是这般来历!”
所以,事到如今,真相已经十分明显了。
所谓的倭寇,只怕全都是皇帝指使禁军精锐假扮的。
其目的就是为了收割他们这些大户。
在场的大户们都恨意滔天。
永安皇帝简直比渡厄神尊还要狠!
这是把他们全部当成了肥羊啊,不仅要放他们的血,还要他们的命,甚至敲骨吸髓!
若不是渡厄神尊,他们只怕全都不明不白地成了这些所谓“倭寇”的刀下亡魂,祖祖辈辈积累的财产,也都成了那暴君的“祖宗宝藏”!
泥人尚有三分土性,更何况这些大户们本就不是善茬。
在找到这些倭寇们停在海上的船,并看到能证明这些人身份的禁军令牌后,当地所有大户立即就坚定地表示:
他们愿意归顺渡厄神尊,从今往后唯神尊马首是瞻!
陈青竹自然是接受了他们的归顺,并且交给他们一个任务:
让他们将自己所在县的发现,告知邻县甚至府城的亲朋好友。
他们的亲朋同样是大户人家。
得知永安帝的行径后,自然也是毫不犹豫决定投靠渡厄神尊。
为了在神尊跟前立功,也为了拉更多人下水,以免将来朝廷反扑,
他们都不需要人吩咐,便不遗余力地向外传播自己听到的消息。
于是,去年劫掠闽省的倭寇,是永安帝指派禁军所假扮的消息,很快便在整个闽省流传开来。
闽省大部分沿海。
以往上百年深受倭寇荼毒,对倭寇可以说恨之入骨。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有家产的大户人家,无不对永安帝的行径唾弃又愤怒。
在陈青竹的运作下,不到两个月,整个闽省全反了。
不费一兵一卒,她便将整个闽省收入囊中。
更妙的是,有永安帝这神来一笔在前,整个闽省的大户们,几乎都对她的分田地政策并不抗拒。
十分自觉地就把名下田地交了出来。
于是,虽然闽省并非她的龙兴之地,其分田地政令竟是比南都执行得还要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