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陈姨娘从修真界回来了/无上凰权/宅斗?陈姨娘修仙的!/贱妾被贬离府后,侯府上下日日后悔by芽芽学羽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15

好事者觉得好没意思,只能纷纷岔开话题。
一些懂道理的人家,也都觉得曹氏是个心肠柔软的好人,将来必定是个和善的好婆婆。
那右都御史家的孙小姐,虽说低嫁,却是极有福气的。

第105章 若能治好靖南伯府的嫡少爷,定能叫张大人另眼相看。
新婚的这天,满心忐忑的茉娘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夫婿。
温文儒雅,器宇轩昂,掀开盖头便对她温柔一笑。
出去招待宾客前,担心她肚子饿,还特意让人给她准备了饭菜,还嘱咐她先换装,免得累着。
体贴周到,叫人如沐春风。
更可贵的是,茉娘与他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很有共同语言。
新婚两日,两人一起读书下棋,谈诗论画,宛若知己。
茉娘渐渐觉得,外祖母说得对,成亲似乎真没那么可怕。
三朝回门,袁老夫人见她满脸甜蜜羞涩,外孙女婿也十分体贴,心中的大石总算落地。
与此同时,三年一度的乡试也正式拉开帷幕。
九天考完,绝大多数考生都跟去了半条命一般。
乔师友在家休息了五天,终于渐渐缓过劲儿来。
自觉考得不错,中举有望,便再次向秦珍娘询问起了岳家帮他准备厚礼之事。
“你上次回来说,岳家那边要等我考完再筹备重礼,如今我也考完了,你去提醒他们一下。”
秦珍娘一脸为难。
上次回家,她怕影响相公科考,没敢跟他说实话,只能拿话搪塞,能拖一天是一天。
如今,却到了不得不说实话的时候了。
“相公,以我们的家世,想让张大人另眼相看太难了。那等官宦世家其实并不缺钱。我看要不还是不去碰这个软钉子,直接在国子监弄个捐生的名额也一样能得到名师教导。”
乔师友听出话音不对:
“南都国子监的老师怎能跟张大人相提并论!你什么意思?莫非岳父他们上次根本没答应?”
珍娘低着头十分惭愧。
乔师友顿时冷笑连连。
“真叫人心寒啊!还是嫡亲的岳父岳母呢,在家世上无所助益便罢了,关键时刻,竟连些许银钱都不肯帮衬!”
珍娘心中很难受。
相公早在娶她之前就该知道,他们家就是低贱的商户,无法在家世上帮到他啊。
为什么此时还要拿这种事来戳她心窝子呢。
有时候她也越来越觉得,跟丈夫的感情,不如新婚时那般好了。
心中委屈埋怨,却还是很怕他生气,拉住乔师友的袖子劝道:
“爹娘他们也是想着,张大人那边的门槛实在太高,一般人攀不上,所以才不想做无用功的。”
乔师友冷哼一声,甩开她的衣袖。
“罢了,既然你们靠不住,我便自己想办法!”
这一次,他真是下了血本,足足花了一百两银子,收买了张经宏身边一个小厮,向对方打探张经宏的喜好。
并且言明,如果自己能得到张大人青眼,还将送他一百两银子作为报酬。
那小厮见他“诚意”足,便又给他说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消息。
“若想得到张大人青眼,你送什么东西都没用。倒不如从另一件事上着手。”
“还请小哥赐教。”
“去寻个能治靖南伯府那嫡少爷怪病的大夫。”
“这是为何?”乔师友不解。
在他这个层面,自然打听不到张家与靖南伯府的姻亲关系。
那小厮便耐心地他解释了一番,又道张家人对那位靖南伯府嫡长子有多疼爱。
还描述了靖南伯府那嫡长子的病情到底怎么回事。
“你若有了消息,直接来告诉我,我领你去见大人。”若真能治好瑾少爷的病,他也将得到重赏。
乔师友突然想起妻子脸上的斑,心下一动。
他记得当初珍娘就出去了一天,晚上回来,脸上的斑就消得一干二净,什么痕迹都没有。
后来岳母脸上的斑也不见了,人还年轻了许多。
他们一家,似乎都对那慈航观极为推崇,每月大把的送银子过去。如此想来,那慈航观倒是极其有能耐的。
“多谢小哥!若事成,必有重谢!”
回到家中,他便主动去寻了冷落了好几天的秦珍娘。
“珍娘,为夫跟你打听个事,你可要跟我说实话。”
见他和颜悦色,秦珍娘很高兴,心想那件事应该算过去了,连忙娇声道:
“我怎么可能不跟你说实话,你问就是啦。”
乔师友这才道:
“我记得先前给你把斑治好的那个慈航观,号称可治百病百伤,可是真的?”
珍娘肯定地点点头。
他们家,连最精明的父亲都对观主推崇备至,而且她也是亲自体会过观主神力的,当然是真的了。
乔师友眼前一亮:
“那可能治痿症?”
说着详细解释了什么是痿症。
珍娘想起母亲和祖母都曾再三叮嘱,慈航观之事不可轻易外传,听相公这话头,怎么像是要带人去治病呢。
犹豫了一下,问道:
“你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
乔师友没说实话:
“有个同窗好友家的弟弟,年纪轻轻便得了痿症,十分可怜,正到处求医,所以我帮着问问。”
在来的路上他就已经反复思量过了。
此事若是运作得当,他就算不能拜入张大人门下,也能成为张家和靖南伯府的恩人。
到时候,前途和普通读书人可就大不一样了。
凭借这层关系,他若是能再娶个大家族的官家小姐,那考中进士之后,又会更上一层楼。
有了这层盘算,他自然就不想让秦家知道靖南伯府一事了。
不然,他那岳父向来精明善于钻营,说不定会抢在他前头,拿此事去攀附靖南伯府与张家。
“你就说能不能治吧?”
珍娘想起年轻了十来岁的母亲,据母亲所说,那可是在短短一炷香之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祖母的牙齿也是完全违背了年龄规律凭空生长起来的。
仅仅是肌肉萎缩的痿症,在观主手中显然也不会是难事。
于是肯定地道:
“自然是能的。”
见丈夫满脸兴奋,立刻就起身要走,珍娘连忙叫住了他:
“相公,你是要让那好友的弟弟去慈航观治病吗?”
乔师友没有否认。
珍娘连忙提醒道:
“你们不知道慈航观的规矩,这样贸然前去,肯定是见不到观主的。而且,一个不好还可能得罪了慈航观,从此永远得不到救治机会。”
她想着,好歹是丈夫好友的弟弟,能帮还是帮一把,是以想给他们提点一下规矩,免得他们白跑一趟。
而且,也得让相公交待那位好友一家,此事不可轻易外传。

乔师友倒是不在意慈航观所谓的规矩。
但他要带张大人和靖南伯府嫡少爷这些贵人前去,最好顺顺当当的,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节外生枝。
他顿住了脚步,拱手作揖,做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来:
“还请娘子赐教!”
珍娘被哄得眉开眼笑:
“那我便好好跟你说一说。”
“要请观主出手,一方面是要准备上品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供品。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受治者必须是虔诚信众或亲属。若非如此,便要请虔诚信众代为引荐。”
乔师友没把供品的规矩当回事,只问道:
“找个信众引荐就行了?”
心道,他去慈航观烧香的人里,随意拉一个和自己同行,应该就行了吧。
珍娘娇嗔着跺脚:
“相公,是虔诚信众!那可不是一般的香客和信众,要成为虔诚信众是很难的!”
六月回娘家那次,她可是听她娘说了,刘首富还有杜会长他们家,都去了好几个月了,连观主的面都没见着呢。
也就他们秦家比较幸运,没人引荐也合了观主眼缘,这才能很快面见观主。
乔师友眼珠子转了转:
“那你们家时常去慈航观烧香供奉,应该已经是虔诚信众了吧?”
珍娘有些骄傲地道:
“我们家当然是了。”
而且在观主面前还相当得宠呢。
但娘说过,即使如此,还是不能轻易去麻烦观主,免得情分耗光了,自家人需要的时候就没得用了。
乔师友试探着道:
“那让岳父派个人去给那观主知会一声,说我要带个秦家的朋友去看病,应该没问题吧?”
在他看来,以秦家供奉的大方程度,去哪个寺庙道观不是座上宾。
那观主即使有几分本事,可毕竟毫无名气,岂能拂了秦家这大财主的面子。
珍娘顿时明白,他是想借自家的名头让他好友的弟弟治病,连忙摆手道:
“不行的相公!父亲他们很珍惜引荐的机会,没经过他同意,我不敢轻易允诺你。”
“而且,就算引荐,观主也要看被引荐的是什么人。并不是虔诚信众引荐了,她就一定会召见。”
说着,她便举例道:
“就比如说上次严同知家的夫人,带着袁御史家的老夫人去,就被拒绝了。”
“等等!”乔师友突然意识到,事情好像有些不不对劲。
“你说严同知的夫人是那观主的信众?”
“对啊。”珍娘愣愣地点头。
乔师友又问道:“那袁御史家的老夫人……?”
之所以会如此关注这位袁御史家,主要是因为,他在私塾读蒙学时的同窗孙鹤荣,便是娶了袁御史的外孙女。
得知两家定亲后,他心里真是跟猫抓了似的,一想起来就愤恨不已。
明明他的相貌学识都不比那孙鹤荣差,偏偏孙鹤荣娶了前任首辅现任二品大员的外孙女,而他……
却只能娶一个商户的女儿!
那一刻,他心中真是无比后悔早早就成了亲。
然而,心中再愤恨嫉妒,他还是得咬牙备下一份厚礼,叫父母去参加孙鹤荣的婚礼,并且一定要转达他因为即将参加乡试而不能前去的歉意。
珍娘根本不知道他此时在想什么,闻言老实答道:
“袁老夫人自然也是观主的虔诚信众。”
她如此一五一十地告知他这些事也存了些私心。
往日里相公反感她去慈航观,她也不好在他面前提。
如今,可算有机会让他知道慈航观有多厉害了。
这样,她以后跟娘一起去慈航观烧香供奉,他应该也不会再反对了。
乔师友听后大为震撼。
他倒是低估慈航观了,没想到它竟是将两位如此显赫的官家夫人都收为了信众。
他连忙问要怎样才能成为虔诚信众。
却听珍娘说,那些和秦家同等级的富商夫人,连着烧香供奉了好几个月,连观主的面都没见着。
乔师友原本以为,一次性多献些钱财,说不定此事就成了,没想到竟这么难。
张大人在张榜后不久应该就会离开南都城,他可没那么多时间和慈航观慢慢磨。
“相公,你还没说到底是哪位同窗好友呢!说了他的身世来历,我也好回去问问父亲母亲。”
听到珍娘的话,乔师友心知,此事是不可能绕开岳父一家了,只能咬牙说了实话。
并且描补道:
“我原本打算,悄悄做了此事,等我和张大人那边有了交情或者拜入他名下,再告诉你和岳父岳母这个好消息。唉,谁知道,竟还是得再次劳烦你们!”
他拉着珍娘的手,恳切道,“娘子,此事对我的前程至关重要,你可千万要让岳父岳母他们放在心上。”
他以为,这般叮嘱了珍娘,秦家看在珍娘的面子上,就必然不会单独把他撇开,自去讨好张家。
完全没想到,珍娘竟是满脸为难:
“相公,父亲他们不会答应的。”
先前她并不知道靖南伯府与张家的这层姻亲关系,如今听相公说了,顿时才明白,前阵子她回娘家的时候,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毫不留情地拒绝了自己。
“为什么?”
乔师友咬牙,险些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
秦珍娘道:
“因为靖南伯府曾派人火烧慈航观,观主讨厌靖南伯府。”
“不单是我们秦家,观主的其他所有信众,都不会为靖南伯府引荐,更不会告知他们这个消息。”
乔师友没想到,那慈航观的观主气性竟然这么大。
不过是被靖南伯府放了火,就敢如此记恨伯府。
而且,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如严夫人与袁老夫人这样身份贵重的人,竟然也对那观主的话言听计从。
如此一来,以他的能力,肯定无法强行让慈航观妥协。
即使他告诉张大人这个消息,张大人带着外甥去了,只怕也会碰一鼻子灰,到时候万一迁怒他就麻烦了。
他觉得还是只能从秦家这边下手:
“珍娘,事关我的前途,你就不能去劝一劝你父亲吗?让他出面做个中间人,叫那观主与靖南伯府握手言和?”
珍娘虽说担心丈夫生气,却也明白秦家有多重视与慈航观的关系,她不能这么自私,为了夫婿的前途就强迫父母。
“对不起相公,真的不能。”
乔师友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怒气,眯眼看着她:
“好!很好!看来你丝毫不在意我的前途,也不想让元哥儿成为官家少爷!”
元哥儿便是两人唯一的孩子。
珍娘虽说被他这般责备心中很难过,却还是没打算改主意。
“对不起。”
乔师友拂袖而去。
在外头喝了一顿花酒,心中的怒气这才慢慢平息,头脑也前所未有的清楚起来。
他之前竟是忽略了珍娘说的一个很关键的信息。
慈航观所有信众因为那观主的态度,都对靖南伯府隐瞒了消息。
那么,除了他,就无人会将慈航观观主能治愈裴家嫡少爷的事告知张大人。
这不正是他的优势么?
他将消息告诉张大人,至于怎么成事,他们自己肯定会去想办法。
他也可以利用从珍娘这里得来的讯息,为张大人出谋划策。
虽说没有直接引荐功劳大,可秦家不肯答应,也只有如此才算对他利益最大化了。
张大人如今还在主持阅卷,要等到张了榜,才会从贡院出来。
乡试后新科举人们参加的鹿鸣宴,就是直接面陈张大人的绝好机会。

南都城的百姓们尚且安居乐业。
可这段时日,对居住在南直隶吕家村的吕三翁一家人来说,却是十分惶恐动荡。
三日前,知县老爷突然召集里长入城,里长们回来便说,根据朝廷的消息,十日后即将发生特大洪灾,要求所有人在三日后迁徙,前往南都附近避难。
这三天,便是给大家收拾家什的时间。
这样的命令,对于吕三翁这般祖祖辈辈生活在吕家村的村民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据村里最博学的人说,他们是要迁徙的这几个县里,离南都城最远的受灾地,足有三百里。
许多人问能不能去近一些的地方,得到的回答是,附近周线都会受到洪灾影响,要迁徙的这几个县将是灾情最严重的。
只有南都城能容纳这么多灾民,朝廷已经下旨在南都城集中救济。
他们必须去南都!
许多人当场就哭天嚎地起来。
他们又没有车,单凭人力能带多少东西啊。
其他的财物,难道都只能任由洪水冲走吗?
那他们以后又该怎么办?
他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许多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没去过,突然就要让他们抛下好不容易修起来的房子,以及赖以生存的土地去遥远的南都城,他们简直不敢想未来的生活将变得多么可怕。
他们以前也见过那些因为洪灾旱灾雪灾失去家园的流民,那简直与街边的乞丐无异。
而如今,他们也要成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流民了。
“哭什么哭!有那哭的功夫,还不如赶紧回去收拾东西!不早点走,等着洪水来把我们淹死吗?”
里长呵斥怒骂道。
显见心情也十分不好。
在这吕家村,他尚且是里长,家里有个二三十亩地能作威作福。
以后去逃难,他和其他普通村民又有多大区别。
可他敢不逃吗?那可是洪灾,就算玉帝老儿来了,也照样给冲走淹死。
出发那一日,全村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身上都挂满了东西。
刚刚晒好了的稻谷,那是未来一年全家的口粮,用独轮车推着,便是丢了命也不能丢弃。
过冬的衣服棉被也是家中数得上号的珍贵财产,还有各种牲畜,也是辛苦养来绝不能舍弃的。
除此之外,还有家中的铁器,日常的衣物等,路上喝的水,吃的干粮,也都要带上。
至于碗瓢盆桌椅板凳床铺,房屋,这些好不容易置办起来的家什,通通只能留给洪水。
许多人都是边走边抹眼泪。
身上沉重的东西压弯了他们的腰,再加上道路湿滑,走路变得格外吃力。
一天不停的走,也才走四十多里路,许多人都累得要瘫倒。
可他们连县城都还没到,怎么可能停下。
好在第二天下午终于到了县城,接下来走的都是官道。
可即使如此,吕三翁与家中的小孙子的脚步还是越来越慢。
赶了两天的路,又背着那么多东西,对他这等五十多岁的老汉来说,已经筋疲力尽了。
更糟糕的是,昨日下了雨,哪怕尽力遮蔽,体弱的小孙子还是受了寒开始发起烧来。
而目的地南都城还有二百二十多里,这快马一天多就能抵达的距离,对他们来说真是远如天堑。
吕三翁从怀里拿出全家好不容易攒下来的三两碎银子与两串多铜钱,塞进大儿子吕大牛怀里。
“大牛,以后咱们家就由你来当家。”
“我实在走不动了,大牛二牛,你们快跟上官府的队伍,别耽误了行程!”
两个儿子自然不肯走。
如今还在受灾区域内,谁也不知道洪水来时会是什么情形。
能让朝廷如此重视的洪灾,肯定会水势很大,他爹如今已经走不动了,万一在他们走后倒下,说不定就会被洪水冲走或淹死。
他们要是走了,一家人有极大可能阴阳永隔。
吕三翁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可若迁就他的速度,一家人可能都会折在这场洪灾里。
强行忍下泪水,他暴喝一声:
“走!带着小虎走!找个地方好好给他看病!谁要是不走,让全家人都折在这里,就是不孝!”
吕大牛吕二牛深深地看了自家老爹一眼,红着眼眶,扔下一袋干粮给老父,把孩子放在已经堆得满满当当的独轮车上勉力推着,转身离去。
如同吕三翁这样自愿或非自愿落在后头的老弱妇孺还有很多。
没有人想死,众人都在拼尽全力往南都的方向走。
每天都在不断下大雨,路上的雨水模糊了他们的视线,打湿了他们的衣物,让行路变得越发艰难。
也随时在提醒他们,洪灾绝不是危言耸听。
即使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他们每天能走的路程,还是从原本的四十多里变成了二十多里。
一些体弱的甚至倒在了路上。
距离官府通知的洪灾来临的日子越来越近,许多人已经累到极致,还有不少人生了病。
可南都城依旧还有一百多里远。
一看界标,他们甚至还在别的迁徙县范围内。
也就是说,洪灾一旦来临,他们可能直接被淹死!
绝望在整个老弱病残的队伍里弥漫。
正当众人已经完全筋疲力尽,准备坐下来等死的时候,突然听到前方传来许多马蹄声。
众人赶忙往官道两边避让。
百姓们虽说是也可以使用官道,可毕竟没交税钱,这些车马却都是交了税的。
他们必须避让。
若是军队或者官家的车马,不避让那便是死伤自负,甚至有可能要挨板子或者下狱。
前方来的是一队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马车队伍。
以吕三翁有限的数数能力,竟是根本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辆车。
这些马车越走越近,却越走越慢,到了逃灾的老弱妇孺们中间时,便完全停下了。
最前头的马车上走出来一个很年轻,大约只有二十出头,瘦得跟竹竿一样的华服公子哥,站在车辕上,高声道:
“各位父老乡亲,我是扬州总兵郑百战之子郑元乃,特率领扬州商人组织的车马队,从南都城赶来接应大家!接下来,大家听我安排,有序上车!”
满心绝望的老弱妇孺们纷纷难以置信地抬起了头。
看向那些用油布封得好好的马车,这样好的车,竟来是来接他们的!
有了马车,他们及时离开危险区域,不用死了!
“真……真的吗?来接我们去南都的?”
那瘦猴一样的官家少爷笑着道:
“这还有假?我都已经接了好些趟了,你们是最后一拨!”
众人大喜过望。
瘦猴少爷在众人眼中,也顿时变得如下凡的天神一样充满光辉。
只觉得他虽然瘦,整个人却很有精神,五官也生得挺有英气。
紧接着,众人便在这位郑少爷的安排下,生病的人和正常人分开,上了马车。
赶了接近两个白天的路,众人终于来到了南都城西郊,那足以容纳数十万人的灾民营地。
南都城这边也下着大雨,营地里到处都拉着油布却为灾民们遮住了绝大多数的雨水。
一条条排水沟将倾泻下来的雨水排到远方。
一处一处的灶头冒着炊烟,传来饭菜的香气,瞬间唤起了饥饿感。
看到这一切,吕三翁惶恐不安的心,莫名便安定下来。
他拄着棍子下了马车,立刻被带到一处棚子面前排队,没多久,他就领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
“快喝,喝了免得着风寒!灾民里生病的太多了,病人营里,扬州与南都城来的大夫们都快忙不过来了!”
“病人营?病人营在哪里?”
吕三翁想起自己发烧的小孙子,连忙问道。

“我哪里知道,等你分配到住处,自己出去打听吧。”
闻言,吕三翁只得老老实实被领着去喝了一碗粥,又分配了住的帐篷。
这才准备出去打听自家儿孙的去向。
没想到,正要出帐篷,便和自己的大儿子吕大牛撞个正着。
“爹!我终于找到您了!您没事儿真是太好了!”
父子两个抱头痛哭。
哭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互相打听彼此的情况。
原来,吕大牛带着弟弟和儿子走了一天多,便在路上遇到了郑少爷领着的车队,提前把小虎那样的老弱妇孺与病人送到了南都城。
等他们赶到南都城,便顺利地在病人营那边找到了小虎,病都已经快好了。
据说小虎说,他们一去就有大夫看病,还有专人熬药,不会被风吹雨淋,吃得又暖又饱,被照顾得很好。
而他们自己,带来的粮食则被营地外的富商们以市价统一收购了,全都换成了钱。
虽说因为被雨水打湿折了一点价钱,却算是十分公道的价格。
吕三翁有些吃惊:
“那些粮商平日里最是奸猾,这被雨水打湿了的粮食,没多久就要发芽发霉,他们竟然肯收?”
吕大牛开心地点点头:
“收!爹,您不知道,这次来的可都是义商,他们收购去的粮食,直接就给灾民们煮来吃了。据说那些商人捐了几百万斤粮食给灾民们呢!”
“还有咱们二伯家那两头大鹅,也被义商们以公道的价钱收去了呢,总算是不用愁怎么养了!”
“小虎他们用的药材,也是义商捐献的。请大夫的钱,还是义商捐献的!”
吕三翁活了一辈子,不知听过见过多少逃荒的灾民,多少人不是家破人亡。
竟是从没听过灾民能得到如此好的安置,闻言不由满心感激地道:
“我们这次可真是走运,遇到了这么多好人!”
“对啊!”
吕大牛点头。
“听说这次有这么多商人积极响应,主要是因为有南都城的严大人号召,这几十万人的营地能如此井井有条,也多亏了严大人率领众衙役主持安排!”
正说着,便听到外头传来喧哗,有人欢呼道:
“严大人来了!”
“严青天来了!”
父子两个钻出帐篷一看,果然见一个穿着官袍的中年男子正打着伞,身后跟着几个衙役,显然是在冒雨巡视营地情况。
吕三翁感动极了。
“严大人可真是爱民如子,简直是这世上最好的官老爷!”
想起自己之所以能活下来,他又补充道:
“那扬州的郑大人也是最好的官老爷!没有那郑少爷亲自带领车队来接,你爹我这条命恐怕就交代在路上了!咱们以后有条件了,定要给他们供奉长生牌位!”
吕大牛重重点头。
如同吕三翁一家一样的灾民还有很多。
众人无不对此次救灾的官员,商人们充满感激。
而被叨念着要给立长生牌位的郑元乃,则依旧在营地里奔忙着。
跟着来的小厮不由得提醒:
“少爷,您可歇会儿吧,您这都连续忙了好多天了,可别把身子累坏了!”
郑元乃随便用袖子一抹脸上的雨水,毫不在意地道:
“没事儿,我如今身子骨好着呢!”
其实他在率领扬州商队的人回到南都城就病倒了。
毕竟他的身子不比常人康健,在扬州号召商人们出钱出力就花费了不少心血,等组织好了人手物资,又赶着回南都。
一番奔忙之下,直接在路上就生了病,到家时便病得很严重。
原以为这次必然凶险。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听说我男朋友  神尊她知道得  我爸爸是朱棣  白眼狼的亲妈  19世纪小女仆  还璧—— by  聆听/雨濯by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