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姨娘从修真界回来了/无上凰权/宅斗?陈姨娘修仙的!/贱妾被贬离府后,侯府上下日日后悔by芽芽学羽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15
“将士们,你们说,他们四人该不该死?”
郑元乃高声喝问。
“该死!”
“该死!”
“该死!”
士兵们纷纷振臂高呼,士气高涨。
这个阵仗,谁都明白了主将的用意。
赵千户等四人平日里不仅贪墨他们的军饷,还时常奴役他们给千户家中做杂役,甚至还强迫他们的家人在农闲时以极其低廉的价格给千户们做工挣钱,完全把他们当成了豢养的私奴。
甚至还有些军户家中妻女或男童长得好些的,也被这些千户捉去淫乐。
可恨的是,千户在卫所一手遮天,又养着一帮膘肥体壮的打手家丁,他们除了苦苦忍受,没有任何办法。
如今,将军要为他们做主除害,以后他们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这样的好事,谁会反对。
“军心所向,尔等四人作恶多端,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
说着,郑元乃便唰地一声抽出了手中的重剑。
观主或许是担心他在作战时受伤,不仅赐予了他十瓶仙露,还再次赐给他为期四十九日的巨力。
此时他提着这二十多斤的长剑毫不费力。
轻而易举就一剑就捅穿了那位千户的胸口。
那人顿时当场丧命。
除赵千户以外的其余两位千户,顿时吓得当场大叫起来。
“将军饶命啊!将军饶命!”
“将军……不要杀我,下官以后再也不敢了!”
一边叫,一边磕头求饶,完全没有当初来质问他征集士兵操练时的嚣张了。
赵千户也是吓得额头直冒冷汗,但他比另外两人更有底气些,外强中干地道:
“郑元乃,你私杀六品千户,指挥使大人不会饶过你的!”
郑元乃丝毫不惧,理直气壮地道:
“战事之中,本将军对淞沪前线有全权主导,便宜行事之权!”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但他这般不留情面,事实上就是得罪了都指挥使。
所以,他也索性在军士们面前把话说开:
“如今形势所迫,先斩杀你们几个会给淞沪后方带来隐患的奸细,都指挥使大人难道还会因为你是他半个岳父,就公报私仇不成?”
底下的大多数士兵和百姓,这才知道,原来这人如此嚣张,竟是因为和更上头的都指挥使大人有这层关系。
可想而知,平日里这赵千户作恶多端,何尝不是仗着都指挥使大人的势。
可以想象,将军斩杀这几个败类千户,顶着多大的压力。
他们又岂能不鼎力支持将军。
军户们纷纷义愤填膺,高呼道:
“将军是为民除害,谁敢公报私仇!”
“对!将军杀的都是该死之人,都指挥使大人若挟私报复,我等就是去敲登闻鼓,也要为将军讨回公道!”
在军户们的呼喊声中,赵千户开始前所未有地恐惧起来。
他知道,郑元乃是铁了心要杀了他。
而那些军户,也是一心要他死。
他今日,真的会死。
眼前着郑元乃毫不犹豫地,一剑又一剑地捅死另外两个千户,马上就要来到他面前,他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身下一阵湿热。
但他依旧没有求饶,因为求饶也没有用。
他恶狠狠地瞪着郑元乃,诅咒般地道:
“郑元乃,你不得好死!你绝不会有好下场的!”
郑元乃丝毫不惧。
这是他早就想做的事,又有观主支持,他又岂会再畏首畏尾。
直接一剑捅进赵千户胸腔,结果了他的性命。
郑元乃提着染血的长剑,看向下首激动的军户们,铿锵有力地高声道:
“从今往后,但凡勾结倭寇,残害士兵者,无论他有多大的后台,都是如此下场!”
“来人,将这四个败类的尸首送回各自的卫所,悬挂百日,以儆效尤!”
以儆效尤,震慑的是什么人自然不言而喻。
底下的士兵们心中激荡不已,充满了对郑元乃这位将军的崇敬,佩服,感恩。
“将军英明!”
“将军英明!”
“誓死效忠将军!”
热血的高呼传遍整个校场。
郑元乃看着饱受压迫的士兵们激动的样子,心中也跟着热血涌动。
他做到了!
有观主为后盾,他一定会让他手下的兵,以后日子越过越好!
微微抬手,让士兵们安静下来。
郑元乃又道:
“今日要告知大家的第二件事,便是从今往后,本将军麾下所有将士,将施行新的奖惩规矩……”
他将先前观主所改动的奖惩内容说了一遍。
不仅是士兵们,连跟着一起出战的百姓,也都沸腾了。
“天哪,用三成的战利品分给有功的大家,那得是多少钱啊!”
“对啊,倭寇们劫掠多年,积蓄一定不少!”
“快来个算学好的算一算!”
“算出来了!假如倭寇们有十万两,那咱们人均便可分得二十两!”
“二十两!乖乖,那可够全家花销一年还绰绰有余啊!”
“这我要是比其他人杀的倭寇多,岂不是不止二十两,发财了啊!”
“就算是死了,也可以按军功分战利品,还能额外得到七十两抚恤金,那死了也划算啊,咱们这样的,出去卖身也顶多二十多两呢!”
“是啊,有这么多钱,咱们就是死了,也死得放心了!”
跟着出征的被俘百姓,也纷纷觉得无比意外和惊喜。
他们原本只是去报仇或者解救亲人的,竟是也可以跟着分战利品。
虽说只有军户们的一半,可那也很划算了啊。
军户们毕竟是当兵的,必须一辈子听从军令,不得自由,多拿也是应该的。
他们要是多杀几个倭寇,哪怕朝廷奖励的银子不能如数发放,那也少说能整个三四十两,两三年都不愁花销了!
众人纷纷感叹郑元乃是个好将军,对手下如此仁义大方的同时,都是满腔对金钱的向往,对倭寇的杀意。
满场的士兵与百姓,个个都士气高昂,战意十足。
一千六百余人,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了前往玻璃岛的征程。
没多久,一个娇滴滴的小妇人哭哭啼啼地进了主院,正是他的妾室赵姨娘。
“老爷!老爷!您可要给妾身做主啊!”
赵姨娘一进来就哭喊道。
“哦,发生何事了?”
谭崧饶有兴致地道。
他向来喜欢后院女人为他争风吃醋,闲暇时也乐意断一断这样的官司,享受在这些女人们面前犹如天神帝王般的权力。
“老爷!那淞沪参将好不讲理,他突然就给我爹扣了个通倭的帽子,将我爹抓走了!”
南都距离淞沪四五百里,赵千户府上的家丁,今日才将消息送到赵姨娘手中。
“什么!”
谭崧顿时惊得腾地一下站起来。
通倭,这可是牵连三族的大罪。
虽说不会牵连到外嫁女身上,可就怕政敌借题发挥,一个不好,甚至连他都会受连累。
以他对郑元乃的了解,应当不是诬陷。
但郑元乃事前竟是完全没跟他通气,就突然把人给抓了,实在是完全没考虑他这个上官的立场,也不知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
“来人!立刻到淞沪大营传话,令参将郑元乃将疑犯赵千户及其罪证送入南都,本官要亲自调查!”
谁都可以通倭,唯独赵千户不能。
若郑元乃是无心之失也就罢了,但要是敢阻止他善后,他绝不会客气。
然而,去淞沪传话的人才走没多久,淞沪大营那边就送来了郑元乃的牒文。
看完牒文的内容,谭崧顿时脸色铁青,暴怒地一拍书案:
“竖子罪该万死!”
郑元乃这杂种,竟是以“出征在即,须消除淞沪后方危险”为由,先斩后奏,直接当众公布了赵千户的罪行罪证,还把赵千户给杀了!
如此一来,竟是直接将赵千户通倭做成了铁案,还在军中广而告之,让他想遮掩都不可能!
这杂种是完全没将他这个上官放在眼里!
为官多年,他还从未见过如此狂妄的下属。
这一刻,这位都指挥使恨不得将郑元乃千刀万剐。
可恨的是,这小子发完牒文就带兵出海,去剿灭倭寇了,他连将人叫来痛骂或者借故惩罚都不可能。
足足半天,谭崧才冷静下来,重新派人去淞沪大营打听具体情况。
几天后,去淞沪沙东堡的人回来了,谭崧便得知了郑元乃得神尊相助,不费一兵一卒就铲除了所有倭寇,这事在军中人尽皆知。
对此,谭崧却是一个字都不信。
若世间真有神灵,还会评判官员善恶,那他这样的,早该死千百回了。
然而,事实上呢,他凭借家世和从龙之功一路高升,官至二品!
以他的经验判断,这事必定是郑元乃那杂种故弄玄虚,为他自己扬名。
他更在意的是郑元乃此次出海,登岛作战的结果。
若真能取胜,到时候不仅是前所未有的战功,还将获得不菲的战利品。
到时候,他这个上官,必然要拿到最大的一笔才是。
他不管郑元乃给底下的人分多少,他这里,必须要七成。
三成作为上交朝廷的,四成他自留。
这事上,若郑元乃能懂事,他可以对他先前的狂妄既往不咎。
但若依旧犹如顽石,他便要他死无葬身之地。
历经长达半个月的航行,以及三天的艰辛作战,郑元乃与手下士兵百姓们,终于擒获剿灭了玻璃岛上的所有倭寇。
被关在岛上的被俘百姓们,无论男女,全都被放了出来。
这些人多达一千余人。
被抓来时间长的,有两三年了,时间短的,就是钟三郎那批人,也有大半年了。
这漫长的时间里,他们深受倭寇们奴役折磨,目睹了诸多同伴死去,自身也承受了极大的痛苦。
许多人都是人不人鬼不鬼地麻木活着。
得知来的是官军,已经打败了倭寇们,百姓们愣了许久,这才喜极而泣,嚎啕大哭。
他们得救了!
众人无不感谢这位年轻骁勇的郑将军与他手下的淞沪官军。
虽说不少的军户与参战的百姓都受了伤,还有近百人在战斗中牺牲,但所有人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
他们胜利了!
他们成功地解救了被俘的百姓与亲人,他们彻底铲除了这一伙作恶多端的倭寇。
并且,这一战收获极其丰厚!
玻璃岛这一股倭寇势力,非常富裕。
他们藏宝的山洞里,单是金银玉器,就抬出了十几个箱子。
这些里头,有三成全都会分给他们呢!
郑元乃大致估算了一下,在岛上缴获的金银财宝,古玩字画等物,保守估计,至少价值三十万两。
除此之外,还有两艘战船,六艘商船。
郑元乃毫不客气将这些都收走了。
船只如今正好用来运输战利品,俘获的倭寇,以及解救的百姓们,将来还能改造成兵船。
这一趟,不仅打了个大胜仗,更是满载而归。
船队回来的时候是顺风,十天就到了。
浩浩荡荡十来艘大船的船队,直接从入海口逆流而上进入河道,来到淞沪城下的码头,引起了不少百姓的关注。
看到从船上押解下来的倭寇俘虏,以及士兵们手上提着的倭寇首级,人们才知道——
他们淞沪的参将,竟是带着手下士兵出海,打到倭寇老巢去了!
岛上的倭寇,或被抓或被杀,那是一个也没跑掉!
除此之外,还解救了一千余被俘百姓。
沿海地区的百姓们,哪怕没有亲自经历过倭患,却也一直生活在倭寇入侵的恐惧之下。
见到这等盛况,无不夹道欢呼:
“将军威武!”
“将军威武!”
郑元乃骑在马上,笑容明朗,却是振臂高呼道:
“淞沪军威武!”
于是,百姓们也跟着喊:
“淞沪军威武!”
“淞沪军威武!”
听到这样的呼喊,淞沪军户们一个个也是昂首挺胸,走路带风。
这一刻,他们都深刻体会到了身为一名军人,保卫百姓,守护一方安宁的使命与荣耀。
平日里的辛苦操练,流血流汗,竟甘之如饴!
消息传到淞沪城中,整个淞沪的百姓都震动了。
他们淞沪城,出了真正的可战之军,在对抗倭寇一事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胜利。
有这样强悍的军队驻扎在淞沪,他们以后再也不怕倭寇入侵了!
淞沪何其有幸,出了郑将军这般抗倭名将!
郑元乃这个淞沪参将的名望,在整个淞沪城空前高涨。
甚至,码头往来客商如云,此事很快还传到了周边的其他州府。
当地百姓商人,无不羡慕淞沪府有郑将军这样的猛将守护。
倭患最严重的金化府,书生与百姓们竟是自发去当地府衙请愿:
希望郑将军能兼领他们金化府的军事,引领大家抗击倭寇。
直把金化府参将气得面目扭曲。
但这还远不是最巅峰。
因为此次抗倭之战,还有很多传奇的细节尚未流传开来。
第218章 丰厚犒赏,美名远扬
回到淞沪大营的第三天,准备完毕的郑元乃,就召集士兵开办了犒赏大会。
在海上行船的十天里,缴获的战利品早已经清点清楚,如今已经可以开始分配。
除开一些不知真假难以估算价值的古董字画,其余财物总计三十九万两。
分配给参战者三成,总计约十一万七千两。
这便意味着,平均每人能分到的银两多达七十一两半。
当然,参战的百姓因为战力不佳,战功较少,本身也只能按照军户们的一半分配,实际所获不到七十一两。
但他们伤残与死亡也会获得十两到三十五两之间的额外补偿。
军户们平均所得则不止七十一两。
总体算来,此战每个人的收获都将前所未有的丰厚。
郑元乃站在高台,身边放着一筐又一筐的银两。
总结了此战的战果,以及经验教训后,他宣布了犒赏规则。
以一个小旗的功劳为单位进行犒赏,所有银两贡献突出者独占一成半,包括小旗长在内的其余十人均分八成半。
谁是贡献最大的人,由小旗长来决定,银两必须当场分到军户们手中。
觉得小旗长分配不公者,可立刻向郑元乃本人进行告发。
若真是小旗长分配不公,则撤销小旗长本人五成的奖励,若是无理取闹,则告发者罚军棍三十。
首先分配的,是所有伤残死亡者的抚恤金。
这部分是由军中出的,不会占用士兵们的战利品。
百姓们伤者得十两,重伤残疾者二十到二十五两,死亡者三十五两。
军户们的抚恤金则是翻倍。
然后便是战利品的分配。
一个又一个的小旗长,在将军亲兵念完了其所在小旗的杀敌人数与功劳后,带着一个帮手一起抬回了自己小旗应得的犒赏。
白花花的银子,很快就分到了各个军户与百姓们手中。
加上抚恤金,在场众百姓,多的拿到了五六十两银子,少的也拿到了二十多两。
多少百姓一家子人攒一辈子也就攒这么多银两,一时间百姓们皆是欢欣不已。
军户们分到的更多。
他们拿得少的,也拿到了六七十两银子,多的则有一百三十四十两。
军户比一般百姓更穷困,乍然拿到这么多奖励,想到今后能拿这些银子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几乎是个个激动得眼眶通红,甚至热泪盈眶。
许多人自发地跪在地上叩谢高台上的将军。
若不是将军来到淞沪,他们永远也不会有这么一天。
将军把他们从狗官的奴役压榨中解救出来,还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操练与拼杀,让家里人也过上好日子。
这在将军没来的时候,他们就连做梦也不敢想这样的好事。
跟着将军,实在是他们毕生的福气与幸运!
至于那些这次没能上岛作战的军户们,则只能看着同袍们的丰厚犒赏流口水。
他们只得到了每人一两银的守城费。
虽说这在以往也是不少钱,可跟同袍们相比,那就太不值一提了。
没去参战的,只恨不得立刻再来一伙倭寇,叫他们抓住拷问,然后再杀上老巢去。
可惜,将军带兵出海剿倭的这二十多天里,淞沪根本没有倭寇来袭。
经此一役,整个淞沪大营的军户们士气空前高涨。
一改往日对倭寇畏之如虎的状况,战意沸腾,操练之时也是格外卖力,每个人都满心期盼着与倭寇再战!
发完了犒赏,郑元乃对每个卫所,都提拔了一位百户,作为代千户,管理卫所事务。
当然,这些百户并非原来赵千户等人手下的百户,都是他自己从更下面的总旗甚至小旗提拔上来的。
除此之外,下令士兵们分为三拨,可轮番去淞沪城进行采买。
(还没轮到休沐的,继续留在营中操练)
所有人采买完毕,则全体返回各自所属的卫所。
回到卫所,依旧可以轮番休沐,每人离营两天与家人团聚。
这一点,是观主特别交待的,说是有利于他将来募兵,他自然照做。
军户们手中突然有了这么多钱,虽说都是过惯了苦日子的,想存下来。
可也同样想在淞沪这样的大城里,给家里人买点好的吃食布料或者玩具回家,让他们尽情享受这次获得战利品的喜悦。
于是,大批穿着军服的士兵们涌入淞沪城,在各行各业“阔绰”了一回。
如此一来,淞沪卫所兵们,在这次抗倭战斗中与遇见的种种奇事,便跟着传播开来。
首先传出的,便是淞沪大营的军户甚至参战百姓们都得到了丰厚犒赏一事。
许多百姓都震惊不已。
大街小巷,茶楼酒肆,街边路边,都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此事。
“都说穷军户,我看淞沪大营的军户们,可不穷啊!”
“何止是不穷,以后简直会富得流油!”
“没错!就打一场仗,不到一个月就挣了一百多两银子,买田置地盖房,啥都齐活了!再来几场仗,他们家里人都能过上地主老爷一样的好日子了!”
“他们跟了一位好将军啊,别的将领,谁舍得这么大方地给士兵分战利品!”
“是啊,就连参战的普通百姓,也都分到好几十两银子呢,都赶上咱们一家子攒好多年了!”
“唉,如今这世道不管是做小买卖还是租种田地,都太难了。若是郑将军肯募集营兵,我都想去参军了!”
懂行的人便知晓,若是得朝廷特许,将领是可以在卫所兵以外募集营兵的。
营兵与卫所兵不同,不会被归为军户,处境比卫所兵好很多。
“我也是!郑将军爱兵如子,跟着他哪怕是死了也不会白死,咱心里踏实放心!”
“对啊,郑将军的人品,那可是得到神灵认可的,追随他准不会错?”
“得到神灵认可,这是怎么回事?”
众人都对此十分好奇。
“看来你们消息没我全啊……”被问话的人兴致高昂地道,“我是亲口听那些军户说的……”
这人将第一次倭寇来袭时,沙东堡前线神尊降临的场面事迹,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
众人听得聚精会神。
那人见状,又道:
“还有呢,郑将军率领大军去玻璃岛剿倭的路上,有一次遇到很大的风浪,那浪打得,少说有几层楼那么高,要搁一般的战船商船,早就船翻人亡了!”
“可你们知道,当时有多不可思议吗?”
“那么高的浪,竟是一点水花都没溅到船上,那么大的风,船上的帆也没被吹断!最后所有人就齐心协力,平平安安地将船给划出了风浪区了!”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满脸难以置信。
讲述者对此很不服气:
“什么说书,这些事都是淞沪大营的军户与那些参战百姓们亲眼见证的!我说的句句属实,你们随便找个人问问就知道了!”
见其言之凿凿,不少人都信了。
还有人出于猎奇心,真的去问了淞沪大营的军户以及参战百姓,都再次证实了此战中神灵的存在。
渡厄神尊这个名号,也开始在淞沪百姓中间流传开来。
人们对于神迹的向往和兴趣,甚至高于倭寇。
茶余饭后,邻里邻居,亲戚聚会,总会有人兴致勃勃地向不知晓此事的人闲谈卖弄,引得一众人惊叹不已。
如此一来,渡厄神尊的事迹竟是越传越广。
甚至有那当地从事渔业的大户,还主动向淞沪大营的军户们询问渡厄神尊形貌。
出资制造了一尊身披七彩霞衣的泥塑金身神像,放在了海神庙中,出海之前与海神一起拜。
祈求渡厄神尊也能保佑他出海遇到风浪和海盗倭寇时,化险为夷。
百姓们听闻,也纷纷前往参拜,感谢渡厄神尊对淞沪的庇佑,祈求祂继续保佑淞沪不受倭寇侵犯。
每每谈及渡厄神尊,也少不了对郑元乃这个淞沪参将的赞誉——
这可是打动了神尊,让神尊主动现身相助的好官!
郑元乃这位将领爱兵如子的名声,也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淞沪剿灭倭寇一战,人人都欢欣鼓舞。
除了被剿灭的倭寇以及南都城的都指挥使。
毕竟,倭寇们被抄了老巢,不是斩首就是二三十年的牢狱刑期,确实高兴不起来。
而那南都城的都指挥使谭崧,在收到郑元乃的牒文时,也是气得破口大骂:
“不知好歹的竖子!他是真的没将本官放在眼里!”
郑元乃打完仗,根本没来南都城与他商量,便直接写了牒文:
本战所获战利品,上交朝廷三成,参战百姓与军户分配三成,留下四成用作军需。
虽说上交的也有十一二万两的财物,算是一笔巨财。
可淞沪一战的战利品数额广为流传,连许多外地客商都知道了,这次剿灭倭寇,剿到了三十九万两的战利品。
此事极有可能传入那些政敌耳中,甚至传入陛下的耳目那里。
他但凡敢截留这些战获,就可能被政敌扣上一个贪墨战利品的罪名。
也就是说。
郑元乃这狗杂种,自己在这一战中名利双收,赚得盆满钵满,却是连个渣都没给他这个上官留下!
谭崧恨得咬牙切齿,正构思着如何给郑元乃一个惨痛教训,府上的大管家又带给他一个噩耗。
“老爷,大事不好了!”
“城中竟是到处都在流传那通倭的奸细赵千户,有个女儿是您的爱妾,还说那赵千户每年都要来府上给您送礼!”
谭崧顿时大惊失色。
“到处都在传?”
“对,许多茶楼酒肆都在说此事,恐怕要不了多久,就大街小巷的人都知道了!”
谭崧顿时眼前一黑,好不容易才稳住心神,问道:
“那些人具体怎么说的?”
管家给他具体描述了外头的情形。
那些人不仅传了赵千户与他的关系,还传了赵千户死前放的那些狠话。
什么“都指挥使大人绝不会放过你”
“郑元乃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那是传得绘声绘色。
不少百姓义愤填膺,觉得他肯定早就与赵千户勾结,如今必然会公报私仇陷害忠良!
谭崧简直气得要吐血。
他娘的!
他还什么都没来得及做,就成了百姓口中贪赃枉法,陷害忠良的佞臣贼子了!
一帮小民,怎么议论其实都掀不起大浪。
他担心的是政敌以此为借口,参他通倭,那罪名就大了!
“啊啊啊!可恨至极!”
谭崧气到疯狂喊叫,抽出腰间佩刀在书房乱砍一通。
这种消息,岂会无缘无故在南都城传播开来。
肯定是有人在背后使坏!
除了郑元乃或者他身后的郑总兵,不做他想!
他先前完全没想到,郑元乃这狗贼,竟是会先下手为强。
如今这局面下,他竟是根本不敢动郑元乃一根手指头!
不仅不能以郑元乃无令斩杀千户做筏子治他的罪,
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他还得立刻上题本,一五一十为郑元乃表功,甚至夸他当机立断斩杀奸细,稳定后方。
也就是说——
为了挽回自己的名声,挽回自己在陛下心中的印象,他必须表现得无比大公无私才行!
但这也同时意味着,他在郑元乃立下的泼天大功里,钱权名利,什么也捞不着!
还得为他郑元乃做嫁衣!
此等情形,真是平生从未有过的憋屈!
更可恨的是,再憋屈,他也只能憋着。
在此事的影响淡去之前,绝对不能对郑元乃下手!
其实,谭都指挥使在这事上还真是冤枉了郑元乃。
郑元乃心性纯良,其实做不出这种事。
安排此事的人是心黑手狠陈观主。
如今已经是五月中旬,倭寇们很快就会陆续返航。
郑元乃率兵大胜归来,淞沪不再兵力空虚,那基本上此地便不必她再操心了。
于是,给郑元乃留了一封告知已经离去的信,她便带着蓉娘乘船返回了南都。
回到南都后,她并没有立即回慈航观,而是先去找了张六,让他带人去城中散播消息。
毕竟,下令让郑元乃强硬行事的是她。
斩杀四位千户,尤其是那首恶赵千户,必然会给郑元乃带来不小的麻烦,不利于他继续升迁。
她自然要负责善后。
几日过去,陈青竹坐在城中酒楼里,听着楼下食客对那谭都指挥使的议论,不由唇角微扬,看向张六的目光里透着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