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姨娘从修真界回来了/无上凰权/宅斗?陈姨娘修仙的!/贱妾被贬离府后,侯府上下日日后悔by芽芽学羽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15
因为就如他们所怀疑的那样,淑懿皇贵妃的确是陈青竹杀的。
第一,她即将离京,却并不希望她离京后,就让靖南伯府再次崛起。
跌入绝境又翻身的经历,让他们体验一次就够了。
少了皇贵妃这个媒介,宫里也没有大皇子了,哪怕靖南伯府能脱罪,却也绝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风光。
第二,淑懿皇贵妃经此一难,定然会对她恨之入骨。
不能对她怎么样,但她在京城终归是留有人手的,还有那些亲近过她的信众,都可能遭到对方的疯狂报复。
她不能给自己人留下这种隐患。
第三,则是淑懿皇贵妃之死,能减缓那邪修魂体的修为增长速度。
以那邪修的修行路数,淑懿皇贵妃死了,她就必须得浪费力量控制新的媒介。
并且这个媒介要重新得到被汲取气运之人的信任,才可能再次为她汲取很多气运之力。
综上所述,淑懿皇贵妃必须死。
该杀人的时候,陈青竹从不手软,也不管功德得失。
昨夜她在设计登闻鼓这一出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杀淑懿皇贵妃来造势。
等那修士魂体离开了可以用神识覆盖到乾清宫的范围后,她便立刻去乾清宫动手了。
那小路子是梁保的人,听她命令办事,她自然不会让他陷入险境,如今早已经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至于今日在人群中帮忙造势,引导舆论的,则是严家人。
昨夜搬空了内帑后,她便去了一趟严家。
如实告知了他们,她即将与永安帝翻脸一事。
不得不说,半夜被叫起来的三个严家主事人都被这消息惊得魂飞天外。
与永安帝翻脸,那这天下就再无立锥之地。
他们这些观主的追随者,又将何去何从。
陈青竹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也没有隐瞒自己的意图。
她坐在主位上,看向三人,神色一如既往的淡漠从容:
“永安皇帝昏庸无道,不配为一国之君。本座如今也是想明白了,救天下百姓于水火,假他人之手终归是有太多变数,倒不如自己亲历亲为。”
严家三人再次色变。
观主这是……这是要自己称帝啊!
“本座即将离京回南都,你们既跟着本座,本座自然也会保你们全家上下安全撤离。”
然而,作为严家主事人的严老太爷却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露出了犹豫之色。
思索片刻后,他请求道:
“观主,可否让属下等商议后再做决定?”
陈青竹也没有让他们为难:
“那便给你们一个时辰商议。”
随后她便离开严家,回到渡厄神宫,为随后的行动做准备去了。
一个时辰后,再度来到严家,听取他们的决定。
有些意外的是,严家竟然选择了不与她一同撤离京城,而是要留下来做内应。
他们的理由是:
除了南都府尹严庆之与慈航观的联系之外,京城严家与慈航观的联系从未对外展露。
而且,观主在京城也需要人手传递朝堂上的消息,关键时刻,说不定能起到作用。
“那若永安帝迁怒于你们……?”
南都与京城相距两千余里,若有变故,她未必能及时顾及。
“观主放心,老夫别的不说,混迹两朝,自保的本事还是有的。不过,到时候肯定少不得要帮陛下办些事,还请观主勿怪才是!”
大理寺卿严老太爷如此道。
陈青竹明白他们是想要一份更大的从龙之功。
她也确实需要京中有人。
难得京城严家有这份忠心,她也不会假惺惺地拒绝。
“你们的忠心,本座记下了。离开前,本座会为你们在府中布置一座离京的传送阵,若遇非常情况,可保你们顷刻撤离到百里之外。”
“另外,再留一些传讯符箓于你们,方便你们有事时及时与本座联络。”
“多谢观主!”
最终,陈青竹便只带了与严庆之关系紧密的严允撤离京城。
没多久,严允,小路子,以及与小路子关系紧密的梁保的眼线,都已经被送到了神宫的传送阵里。
陈青竹最后要接应的,就只剩下袁松伯了。
此时此刻,他带着那几个已经在永安帝面前露脸过的革新党读书人,正在袁府中静静等待。
“袁老,神尊真的会来吗?”
袁松伯老神在在坐在书房里喝茶:
“一定会的。”
他笃定地道。
他并非什么糊涂之人。
时至今日,哪里还不明白观主对他的企图。
从她提议他在朝堂上做赈灾钦差的那一刻,他就注定了不可能再留在京城。
革新党人,能那么快知道两库物资被转移的消息,只怕也是观主有意透露。
说实话,被这样算计,一开始他是对观主有些失望的。
可转念一想,能被观主这般算计,不也证明了他的价值,以及观主对他这个人的认可么?
更何况,观主若要拯救天下百姓,没有一些心机手段哪里驾驭得住那些豺狼虎豹。
他很快释然。
并且开始觉得,跟随观主没什么不好。
首先,观主如此看重他,必然也是认同他的革新理念的。
观主要手段有手段,要力量有力量,在她手下,他定能更顺利地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其次,观主向来厚待信众和手下,跟了观主,以后他和妻子都不用再担心突发疾病或者遇到意外。
于是,等陈青竹忙完了,来到袁家时,袁松伯夫妇都已经收拾好包袱等着了。
行礼参拜后,陈青竹叫他们起身,然后看向袁松伯,道:
“袁松伯,方才我在登闻堂说的话,你应该听到了。你……”
话还没说完,袁松伯便满面笑容,毫不犹豫地道:
“下官愿意!”
这给准备了一肚子腹稿的陈青竹都整不会了。
怔了征这才露出笑意,调侃地道:
“我都还没说要你做什么,你就愿意了?”
包括袁老夫人在内的其余人都善意地笑了起来。
袁松伯却郑重行了一礼,道:
“不管观主要下官做什么,下官都愿意去做!”
“下官愿意追随观主,推翻昏君暴政,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陈青竹见他如此郑重其事,也肃穆了神色,庄重地道:
“好,袁松伯,我向你保证,绝不会辜负你的信任与选择!”
如此,陈青竹让袁家所有人上马车,亲自护送他们去了神宫外头,将人全部带进了传送阵,这才启动传送阵,亲自将他们送到了渤海边上。
这次,她并没有提前准备船只。
不过,有这么多能人在,要准备一艘船是再容易不过了。
“严允,你带人去准备南下的船只。”
陈青竹直接对严允下令。
跑腿这种事,严允这种腿脚轻便的年轻人最合适。
冬日里,海风凛冽。
严允悄悄望了她一眼。
海面灰白,她却和所有衣着厚重的人不一样,只着一身单薄的白色暗纹道袍。
海风凛冽地吹拂着她的衣角,却丝毫无法撼动她的威严。
她精致如画的面容,淡漠如神祗,看向他的目光,俨然也只将他当作最普通的下属。
不过,即使如此,他满心的酸涩之中,依旧带着一丝甜。
他很高兴她没有忘记带着他一起撤离。
高兴自己在她身边是有用的。
“是,观主!”
他恭敬地应诺,然后带着自己从严家带出来的几个关系密切的下仆去办观主交待的事情。
陈青竹对袁松伯道:
“你们先乘船回南都,本座要去一趟直隶各地和晋省。”
袁松伯有些惊讶,又很欣慰:
“事已至此,观主还要再赈济雪灾灾民吗?”
“当然要,只是少了朝廷的支持,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没有那么多可信的人手,赈济肯定没有亲自操办更到位。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尽力而为。
“多谢观主仁心!”
陈青竹微微颔首,然后道:
“好了,你们先在此等严允,本座要去忙了。”
说着,一个隐身术消失在了众人眼前。
要赈灾,最急需的不是钱财,而是物资。
否则,到了雪灾区域,就算有再多的钱财,也未必能买到足够的东西。
所以,陈青竹接下来要做的最要紧的事,就是取粮食等赈灾物资。
但如今天还没黑,并不适合做这件事。于是,她便先去了一趟严府,在他们选好的地方布置传送阵。
这一次,传送阵的传送地点虽然依旧在渤海边,却和神宫那个传送阵相距了大约四十里。
等她布置完传送阵,严允也在附近的港口找到了出海的大船,带着人手和船只回来了。
这次是逆风航行,直到众人上船,那船主还在喋喋不休说此次出海风险太大。
不过,船上所有人都面带微笑毫不在意。
因为他们都相信,有神尊(观主)在,近海航行的风浪并不足以奈何他们。
实际上也是,陈青竹给他们在船上布置了防护阵,当遇到很大的风浪时,就可以启动防护阵来保护船体。
送走这些人,陈青竹又在海边选了个地方打坐了一个时辰恢复体内几乎已经消耗一空的灵气。
等到体内灵气完全充裕,这才动身回京城。
此时,京城内府,供用库附近的一间屋子附近,雪地里隐藏埋伏着许多禁军。
这些人,强忍着寒冷,一部分控制着仓库内紧急布置出来的钢铁牢笼陷阱,一部分则负责警惕周围,保卫陛下的安全。
没错,永安帝也来了供用库,他待在仓库外的一间屋子里。
为了不让那渡厄神尊发现异常,他连个火炉都没生,忍受着夜里刺骨的寒冷,全神贯注地等待着。
那“仙尊”似乎是渡厄神尊的老相识。
它说渡厄神尊不可能放弃这些能赈济雪灾的粮食,今夜必定会来取,所以这是他们设伏杀死渡厄神尊的最好时机。
只要禁军的陷阱能困住渡厄神尊五分之一刻,它就能杀死她。
永安帝一开始有些怀疑:
“那渡厄邪魔诡计多端,难道不会想到我们会在供用库设伏?”
【她当然能想到。但按常理,我们能想到她会怀疑我们设伏,所以不来,是不是会放弃设伏?如此,今夜的供用库,反而是最安全的。】
【她向来胆子大,为了那些灾区的百姓,肯定会来的。】
如此,永安帝便同意了“仙尊”的计划,立刻让禁军紧急在供用库最外围的一间放了大半粮食的仓库里,布置了钢铁做的牢笼,并且在屋顶和四周的墙壁都铺设了可以拉起来合成一间更大牢笼的铁栅栏。
除此之外,屋内那些粮食下面,还有糯米,猪皮胶熬制成的粘胶,干扰视线的石灰等。
只要渡厄神尊进入这间仓库,就必定会落入陷阱。
然而,包括永安帝在内的所有人,冻得瑟瑟发抖,等了一整夜,也根本没等到渡厄神尊现身。
永安帝正准备起驾回宫,就见一个禁军小将骑马从远处赶来。
一来就下马跪地,惊慌地道:
“陛下,大事不好了!禁军的米粮库被盗了!”
“一夕之间,四十万石用来发饷的粮食,以及各种肉类,棉服等全部不翼而飞!”
禁军有十五万人,是大魏最核心的战力,属于招募来的营兵,一应待遇也是所有军种里最好的。
他们每月的军饷,除了铜钱,还有每人至少七十斤的米粮,春夏冬三季还各有一件衣裳。
年节还有肉类,棉花,白糖等物资发放。
以往,这些规定好了的东西,没多少能真正落到底层的禁军士兵手里。
可自从英国公世子萧广瑜成为禁军统领后,不管对内还是对外,都不怕得罪人,态度异常强势。
因此禁军士兵们的军饷份例,全都是足额发放的,战力也提高了不少。
永安帝对此还是很满意的,倒也明里暗里支持他的强硬行为。
再过五天便是禁军每月的发饷日,再加上临近年关,禁军还有额外奖励的年礼。
因此禁军的粮仓里已经放满了用来发饷的粮食和物资。
粮食方面,除了给禁军们发饷的,还有接下来一个月的口粮,以及禁军里那五万匹军马食用的精粮,足有四十万石。
昨夜原本一切正常,快要天亮的时候,巡逻的士兵进行换防前最后一趟巡视时,却发现粮仓外那些守卫的士兵全部晕倒在雪地里。
再一看仓库,所有库房大门全部被打开,里头的四十万石粮食与年礼物资,全都一样不剩。
永安帝闻言,只觉得在这里苦等了一夜,都快冻僵了的自己像个笑话。
他气得脖子上都青筋暴起。
若不是刚吃了“仙尊”给的丹药,他几乎又要被气得晕倒。
毫无疑问,那些军饷全都被渡厄神尊搬走了!
若是其他仓库的粮食被盗也就罢了,如今战乱四起,他还得靠禁军拱卫皇城,军饷是万万不能短缺的。
事到如今,他不但再没有机会抓到渡厄神尊,拿回自己内帑的财物,还得想办法填上禁军这些军饷和年礼的窟窿。
这对大魏如今的财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混账!朕定要将那渡厄邪魔千刀万剐!”永安帝已经被气得失去理智,直接下令道:
“来人,传令晋省与直隶各府,谁若能抓到渡厄邪魔那逆贼,赏一等侯,世袭罔替!”
哪怕那些地方官员抓不住那邪魔,也一定不会配合她赈灾。
如此,她想借此扬名的打算也只能落空。
这是他如今唯一能报复她的办法。
一旁的孟宾本想劝说永安帝,反正粮食都丢了,倒不如下令灾区的官员,配合渡厄神尊进行赈灾。
这样,好歹灾区的百姓们能念朝廷的恩情。
可看永安帝暴跳如雷的样子,他完全不敢多嘴。
被永安帝恨之入骨的陈青竹,在搬空了禁军的粮饷后,自然早已经离开京城。
她早料到那邪修魂体可能会对她设伏,因此根本没想过再去取供用库的粮食。
选择对禁军的粮仓下手,也是她经过再三考虑的。
若是拿其他粮仓中的粮食,可能会影响到京城百姓的日常供给,抬高粮食价格。
以永安帝那丝毫不关心百姓疾苦的做派,很可能不会补粮,反而会乐见其成并且大肆宣扬,是因为她盗取了粮仓,才会导致这一切。
但禁军不一样。
如今战火四起,永安帝必须依靠禁军保护他的安全,他不敢让禁军缺粮缺饷。
无论如何,都会调取原本用来赈灾的那部分粮食填上这个空缺。
因此,她拿禁军仓库的粮食物资,拿得毫无顾虑。
冒着漫天风雪,陈青竹带着装满了粮食和物资的纳物符,急速朝着直隶最北边的宣州府奔驰而去。
这是如今整个大魏版图的最北部,气候最冷,因此她将这里作为赈灾的第一站。
宣州府离京城大约三百七十余里,在不使用灵气的情况下,对陈青竹来说大概半个时辰。
昨晚为了搬走更多的粮食,她直接施展了隐身术,又回到了渡厄神宫的续灵阵里,赶制了大半个晚上的纳物符。
直到此时赶路,她才能分出心神思索,以她一人之力,到底该如何把这么多物资发到灾民手中。
(宝宝们,今晚有事,暂时只更一章,明天会补上的!)
(接下来是补的。)
橘黄色的朝阳,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升起,并没有给这冰天雪地的人间带来多少温度,却照亮了整个世界。
宣州府的府城映入陈青竹眼帘。
作为军事重镇,这里的城墙尤其高大厚重,因为时常会有战乱的缘故,整个宣州府的人口也不算太多,据户部的记载,大约只有四十余万人,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军眷。
不过,这里却是大魏版图最北边,气候也是最冷的。
在风雪中疾驰了一路的陈青竹,已经成了个雪人。
考虑到神尊的形象,她决定浪费灵气施展一个清洁术。
然后才施展隐身术飞檐走壁跨越城墙,直奔城中而去。
经过路上的思索,她已经想到了发放赈灾物资的办法——
那便是依靠当地官府的力量。
虽说这些人大多并不可靠,但若只是发放一次救灾物资,也是可堪一用的。
在城中逡巡了一圈,她很快便找到了总兵府的位置。
宣州府作为边陲重镇之一,并没有知府那等行政长官,而是设置了总兵统领整个重镇辖区的一切事务。
陈青竹一开始并没有抱希望能在总兵府找到宣州总兵。
毕竟这是掌管一地军政的高官,时常要去各地巡视,未必在府中。
然而,她一去总兵府主院,就在其中找到了人。
宣州总兵姓庞,跟兵部的庞尚书是同族。
虽说此时已经辰时过半,早应该是上值的时间,他却正在主院的卧房中,左拥右抱睡得正香,显然昨晚是寻欢作乐去了。
陈青竹不想浪费太多时间,直接一脚踹开了主屋的大门,走了进去。
床上的三人瞬间被这巨大的动静惊醒。
两个小妾尖叫着往被子里钻,膀大腰圆的庞总兵倒还算有一点武将的素养,直接便夺步下床,抽出床边的佩刀做出了防卫的姿势。
然而,看清眼前人,他整个人都呆住了。
竟然是个天仙般的美人!
就是气质实在太冷,让人看着特别有压迫感,哪怕是向来色欲熏心的庞总兵,此时也不敢上去调戏几句。
“吾乃渡厄尊者。”
陈青竹直接自报名号。
庞总兵愣了愣。
混沌的脑子很快反应过来:
渡厄尊者……就是渡厄神尊,这可是太上国师!
族兄庞尚书给他的信中提过此事,与她相关的,可以说是京中最近这几个月来最大的事了。
他也顾不得自己此时仪容不整,赶紧跪地行礼:
“拜见太上国师!国师福寿无极,仙福永享!”
陈青竹没有纠正也没有解释,因为没必要。
即使京城的消息应该很快就会传到宣州府。
但只要这些地方官员惜命,就不会有人敢当面违背她的命令。
她也并不过问如今宣府军民的情况,或者地方上的粮食储量等。
因为知道根本听不到实话,那索性也不浪费时间来听这些精心编织的谎言,而是直接下令道:
“今冬暴雪成灾,本座欲给缺衣少粮的百姓们发放一些粮食衣物,你立即传令宣州城所有百姓,明日巳时来城中心的空地领粮。”
“另,传令宣州七卫,所有家中缺粮的军户分别于明日午时后集结,本座同样会给他们发赈济粮。”
她在来的路上,就已经反复计划过了这次赈灾的路线,以及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粮食发到百姓手中。
由都司下令通知到卫所,由州府下令通知到县城,效率是最高的。
只要当地官府把人聚集起来,她再当着所有百姓的面宣布每个人能领到的赈灾物资,便可以避免官员们从中贪墨。
以她的速度,她一天之内便可以走遍直隶北部中部与晋省北部的所有府城,让他们先把发粮的命令传递到下一级。
第二天,第三天,她再分别去这些府城与县城发粮。
直隶南部与晋省中部,则依次如法炮制便是。
庞总兵心里有许多疑惑,忍不住问道:
“国师,要给这么多人发粮,可不是个小数目,咱们宣州城只怕没这么多粮食啊……”
他最担心的是太上国师叫他开仓放粮。
没粮食?
陈青竹看看眼前这肚大腰圆的总兵,再看这温暖如春,陈设奢华的屋子,目光极冷。
堂堂宣州府,大魏几大边陲重镇之一,怎么可能会没粮食。
只不过,这些粮食都进了将领们的口袋而已。
不过,此时早一点将粮食发到灾民手中,就可能多救好多人命,陈青竹并不打算与他掰扯这些。
她白皙修长的手指一动,一块尖锐至极的冰棱便凭空顶在了庞总兵右眼前一尺处,似乎下一刻就要戳破他的眼睛。
“啊!”
庞总兵被这突来的变故吓得仰倒在地,“国师……您这是做什么,下官……”
陈青竹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粮食来源本座自会想办法,无需你操心。”
“但若办不好本座吩咐的事,明日本座直接取你狗命,听明白了吗?”
她的声音与那冰棱一样冷,杀意昭然若揭。
“是是是,听明白了!下官遵命!”
庞总兵忙不迭答道。
不要他出粮食,只是传达命令,他倒是没那么抵触。
只是没想到传闻中神秘又强大的太上国师,竟是如此暴虐,动则要人性命。
一抬头,发现刚刚还在屋内的渡厄神尊,竟是不见了踪影。
哪怕庞总兵早就在信中听说过渡厄神尊来去无踪的本事,此时也十分难以置信。
“太上国师呢?”
他问那些听到动静冲进来的家丁护卫。
这些人是亲眼看到那被自家老爷参拜的国师,突然就消失不见的。
此时听到问话,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老爷,国师不见了!我们明明不错眼看着,她却突然就消失了!”
庞总兵顿时背后一阵发寒,此等来无影去无踪的本事,那般动辄杀人的暴虐性情,还真是可怕啊。
看来,最近他得收敛些,千万别让她抓到什么错处才行。
这般想着,庞总兵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即跑去书房写牒文,让人快马加鞭送到各地卫所去。
(前章补了昨天的两千字。)
离开宣州府,陈青竹很快又奔赴临近的大同府,永平府,保定府,真定府如法炮制了在宣州府所做的事。
一个白天的时间很快过去。
晚上,她又去了几个州府的粮仓,对其真实的粮食储量进行了探查,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如此,若她从禁军仓库里搬来的粮食不够分,那也可以从这些地方再取些粮食。
这是又一个滴水成冰的寒冷夜晚,四处奔走的陈青竹没有浪费灵气开启防护罩,身上也结满了冰霜。
对普通人来说,这样的寒夜却是更加难熬。
宣州府龙门卫云来所独石堡。
军户聚居的村落里,一处昏暗破旧的石屋内。
丁丰年一家五口人瑟缩地挤在屋里唯一一处炕床上,身上搭着一床打满了补丁的被子。
即使如此,也难以抵御那刺骨的寒冷。
两个大人,三个孩子,没有谁睡得踏实。
他们不仅冷,肚子还饿,胃里跟要烧起来一般。
丁丰年本是龙门卫的军户。
可如今,天寒地冻不用守城,千户便只留了值守的人,叫大家回来自己吃自己的。
今年夏天干旱,龙门卫的土地本也贫瘠,交了千户老爷们要的税,根本不剩多少粮食。
他们一家人哪怕极度省吃俭用,每天只和着干菜树皮吃一顿,也仅仅只坚持到了五天前。
这五天,他们只能靠着屋外的冰水果腹,一天比一天饿得叫人发疯。
屋里没有人动,也没有人喊,都不想吵醒别人,也没有多余的力气做这些无用的事。
丁丰年睁着眼睛熬了一夜,眼里满是红血丝。
看着石头缝隙里逐渐透出来的天光,他动作轻微地掀开被子爬了起来。
咬着牙,抱起了睡在他这一侧的已经五岁的小女儿。
怀里的孩子轻飘飘的,人也昏昏沉沉。脱离了被窝的那些许温暖,下意识便往他怀里钻,声音也微弱得跟小猫崽一样:
“爹爹,冷。”
丁丰年心中一揪。
这是他的孩子,他怎么可能不心疼。
可全家已经彻底断粮五天了,再不进食,全家所有人都要一起死。
他知道,村子里一些人家比他们家情况更糟糕,已经有人易子而食。
妞妞是年纪最小,身体最弱,活下来的希望最小的。
牺牲了她,他和媳妇还有两个儿子才可能熬到来年春天,到时候野菜长出来了,大家才有希望继续活下去。
丁丰年双眼泛红,抱紧了怀中的孩子,踉跄着朝门外走去。
妞妞,别怪爹,要怪就怪这个世道!
嘎吱——
木门打开的声音吵醒了床上那个同样瘦得只剩下一包骨头的妇人。
这是丁丰年的妻子陈三娘。
就着门口透进来的天光,她看到丈夫怀里露出来的那一双小脚,整个人一激灵,因为饥饿而昏沉的头脑也清明了不少。
一看床上少了的孩子,立刻就扑下炕床,跌跌撞撞地朝丁丰年扑去抓住他破烂的衣裳:
“你要带妞妞去哪里!啊!你要带她去哪里?”
她的嗓子激动到破音。
“我……屋里太闷了,带她出去散散步!”
“不行,你们哪也不许去!我不许你带我的妞妞去任何地方!”陈三娘扑过去抢丈夫怀里的女儿。
丁丰年知道,妻子已经看出了他的意图。
事到如今,那也没必要继续瞒着她了。
他死死地抱住女儿不松手,嗓音沙哑,带着绝望的祈求:
“三娘,你别这样,妞妞她太小了,她活不下去的……与其让她白白饿死,不如换一个我们全家人活下去的希望!”
陈三娘也同样执拗地不肯松手,她不断地捶打丈夫的手臂:
“你这个畜生!你怎么说得出这种没人性的话!这是我们的女儿啊!”
“你放开她,放开我的女儿!如果非得要有个人去,让我去啊!我去能换回更多的肉!”
炕床上的两个孩子也听到了父母的对话,努力从床上爬起来,哭着走过来抱住了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