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世纪,法医莫伦把握机会,成为伦敦富豪。
正当她决定过上收租的闲适生活,在阁楼发现一本人.皮旧书《欧美爱情故事》。
第一个故事:《伯爵的追杀令:结婚倒计时三天,未婚妻与侍卫私奔了》
第二个故事:《银行家之死:丧偶银行家与“女友”订婚后死亡,“儿子”却与其“未来继母”被抓奸在床》
第三个……
莫伦:谁会看这种狗血故事。
这天之后,她不定期地在满月夜陷入梦境世界,完成任务才能重回现实。
梦境围绕人.皮故事集展开。
第一次,成为未婚妻。任务:获得伯爵的真心。
第二次,成为女扮男装的“儿子”。任务:找出杀死银行家的凶手。
第三次,……
渐渐,她发现不同梦境中总会遇到同一个灵魂,称其为神秘人M。
麦考夫·福尔摩斯最初的职业规划,做一位平平无奇的公务员。
主动调职大英档案馆的悠闲岗位后,被一本旧书砸到脚。以人.皮制成,书名《欧美爱情故事集》。
麦考夫:谁会看这种狗血故事。
从这天起,他不定期在满月夜陷入梦境世界,需完成任务才能苏醒。
第一次,成了与伯爵未婚妻私奔的侍卫。
第二次,成了银行家的男扮女装“订婚女友”。
第三次,……
渐渐,他发现不同梦境中总有一个熟悉灵魂出没,将其称作神秘人M。
某天,两人相遇在伦敦街头。
莫伦&麦考夫:确认了眼神,是诡异梦境里出现的神秘人。
当梦境与现实的纬度交错,你成为我极度理性世界中的罕见意外。
莫伦&麦考夫:目标——消除意外。
为了完成目标,不小心过了火。
一个成为现代法医学奠基人,另一个变成“行走的大英政府”。
后来,据知情人士爆料,莫伦与麦考夫的情缘始于一场春光明媚的美梦。
夏洛克·福尔摩斯:?!
假消息。作为欧洲唯一的咨询侦探,我怎么可能不了解哥哥麦考夫的事。
【阅读提示:1、架空世界!2、梦境探秘与现实世界双线并进~】
隔壁预收《非典型小说家[福尔摩斯]》,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一下。
卢切蒂·蓝斯,天体物理学家。
穿越19世纪后,她决定挑战自我,弃理从文,试做小说家。
第一篇写美食文:《庞贝人艾伦被火山灰淹没前的最后晚餐》。
很快,她被来自贝克街211B的侦探夏洛克找上门。
夏洛克:怀疑您与最近案件“庞贝遗迹被撑死的探险家艾伦”有关。
卢切蒂:!
成功找出庞贝案真凶后,她换了写作方向。
第二篇写童话故事:《纽约鳄鱼王子》,假如获得鳄鱼王子的吻,你就能拥有纽约宝藏。
夏洛克带着“纽约下水道鳄鱼撕咬人嘴”的新闻来了,疑似与宝藏诅咒相关。
卢切蒂:我真不是大预言家。
她再换写作方向,写科幻小说《大熊星座来客》。
夏洛克又一次登门,带来案件“多人被活体解剖,凶手疑似来自大熊星座的外星人”。
卢切蒂:……
以前,我真的是在研究宇宙,不是炸了宇宙?否则,怎么会获得奇怪写作光环?
决定了,下一篇写《大侦探不可言说的秘密》,倒要看看夏洛克还能带来什么。
夏洛克:您确定?其实我的秘密与您相关。
华生在秘密日记中写到:
“我最好的朋友是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从某种角度看,他的爱人卢切蒂·蓝斯是比莫里亚蒂更可怕的存在。”
内容标签: 西方名著 强强 天作之合 天之骄子 西方罗曼 悬疑推理
主角视角莫伦·海勒麦考夫·福尔摩斯
一句话简介:法医莫伦X麦考夫·福尔摩斯
立意:无论生在何处,一往无前地生活
1872年10月31日,这座城却持续放晴五天,没有降下一滴雨。
呼啸的寒风似乎也在暗暗腹诽,伦敦的天气好到快要见鬼了。
今天是万圣夜。夜间六点,街上张灯结彩。
灯,是南瓜灯。烛光幽幽,从南瓜被雕凿的眼珠与大嘴中缓缓淌出。
莫伦感觉灵魂仿佛被山呼海啸的力量裹挟,经历了一场高空蹦极后突然停下。
从眩晕中睁眼,发现面朝右侧,躺倒在一条阴冷暗巷中。
戴着羊皮手套,正攥着半旧不新的手提包。
身着典型的19世纪70年代巴斯尔式裙,很大众化的款式,很普通的面料,并不昂贵。
这不是原来的身体,她穿越了。
莫伦记得在解剖室熬夜加班时突发心绞痛。
当时脑中闪过一个念头,过劳真的会猝死,随后眼前一黑。再睁眼,借尸还魂,接受了原主记忆。
自己来到两百年前的维多利亚时代。
与这具身体同名同姓,都叫莫伦海勒。
原主今年21岁,没有兄弟姐妹。母亲三年前因流感去世,父亲是没名气的普通牙医,也在五个月前因胃病去世。
她三年前从北伦敦学院毕业,在父亲的牙科诊所做过一段时间的助手。
父亲去世,她继承了遗产。
不多不少,一套祖传的伦敦小房子与二百英镑现金。这些钱能让人几年不被饿死,但无法让人在家享受躺平。
三个月前,找到一份距家步行半小时的工作。
「查尔斯电报公司」的电报员,每周单休一天,每天上班十小时,第一年的年薪35英镑。
在伦敦几百万人中,原主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因为一场事故,今夜戛然而止。
小巷不见第二人。
百米外的巷尾,南瓜灯在枝头龇牙咧嘴,仅有它见证了刚刚发生的穿越时空与死而复生。
几分钟前,原主走进伦苏格兰场附近的小巷,这是她下班回家常走的一条路。
小巷约二百米长,有零星几盏煤气街灯照亮路面。
尽管天黑后人流稀少,因为这里靠近伦敦警察局,她走了三个月,一直都很安全。
今天,原主照常走路。
巷内没有其他人,走到中段,忽然感到背后起风。
一个陌生男人从后方快跑冲向她,要抢她的手提包。
她下意识紧紧抓着包,脑子一片空白。关于包的拉扯没有持续几秒,左手手腕一疼。
男人不再抢包,改拽手链。
在扯断银手链后,狠推她一把,头也不回地从巷尾逃走。
抢劫来得快去得快,不超过半分钟。
原主吓到忘了呼救,猝不及防地被推,脚一歪,摔在地上。
很不幸,她向右倒地时没来得及用手撑一把,侧脑撞上了地面凸起的石块。顿时头疼欲裂,似听到脑中的血管爆裂,当场死亡。
莫伦打开手提包,先看了怀表,显示“18:12:49”。
原主进入小巷时听到18点整的钟声,从巷口走到倒地位置一般需要2分钟。
现在距离案发堪堪过去十分钟左右,却足以让劫匪逃之夭夭。
莫伦放下怀表,取出折叠镜。
镜中照出与上辈子九成相似的长相,也都是黑发蓝眸。没有细看脸,先侧头观察刚才被重击的部位。
——右脑翼点。
是额骨、顶骨、颞骨与蝶骨的交汇处,也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地方。在这个H形骨缝内侧,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
解剖学的描述可能不太好解,东方惯常称呼此部位“太阳穴”。
此处被重击会引发脑动脉出血破裂,有概率会导致迅速死亡。
莫伦对着镜子反复查看。拨开头发,又拭去脑袋侧面未干涸的血迹,却根本找不到哪里有伤。原先染血的皮肤位置,伤口彻底不见了。
她也没感到脑部有丝毫不适。接受了记忆后,短短几秒眩晕感全部消失。头脑清明,精力充沛。
如果不是崴了一下的右脚脚踝还在发痛,几乎无法证明这具身体刚刚经历了重伤至死。
太奇妙了!
莫伦眼神灼灼,手指抚过右脑翼点。
借尸还魂究竟是什么科学原,居然能瞬间治愈重伤,令人好奇这颗脑袋是否存在非同寻常的构造。
她的指尖微微颤动,似握住一把冰冷的解剖刀就要精准地切向自己的脑袋。
下一秒,若无其事收回手。
过劳猝死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这辈子不会重蹈覆辙,也该过得闲适一些。
最关键,她无法给这具身体来一次尸检。
莫伦收起镜子,弯起右腿。仔细触诊肿起的脚踝,确定是踝关节前脱位。
保持屈膝与足部背伸的状态,双手使出巧劲,面不改色地迅速将脱臼的骨骼关节复位。
环视四周,没有找到木板等固定受伤脚踝的支具。
是撕裙子弄点布条凑合固定?还是大喊出声寻求帮助?
莫伦选择先取出包里的笔记本与复写纸。
原主因为电报员的工作性质,习惯性在包里放几张复写纸。眼下,它起到了一个书写之外的作用,可以提取鞋印。
莫伦双手借力撑地,往左侧平移半米。
那里有一个7.5英码的胶鞋鞋印,是劫匪留下的。朝前与向后看去,能依稀看出劫匪足迹的走向。
利用复写纸表面的油墨能粘附灰尘,采用按压法去提取鞋印。
熟能生巧地操作,先把复写纸覆在鞋印上,再撕一大张笔记本内页白纸,把它盖在复写纸上。一手固定,另一手数次按压白纸,把足迹顺利地印到复写纸上。
再将复写纸平铺夹入笔记本,与磕破原主脑袋的染血石块一起放入手提包。
莫伦不了解这个时代的苏格兰场如何调查,对案发现场的痕迹检测程序又完善到了哪一步,只能先自行取证一份。
这时,一道脚步声进入巷尾。
青年男人走进巷子三四十米后,不确定地问:“海勒小姐?是您吗?”
莫伦听出来,这是原主认识的声音。
昏黄光线照出男人的大致身形,来者是萨米沃尔先生。
从记忆看,原主与沃尔先生不仅是认识。相识近一个月,互相萌生出好感。
沃尔,今年28岁,「杰克国际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
往年他常在海外出差,一个半月前从西非回到伦敦。即将迈入三十岁,不想再四处奔波。他在伦敦有房产,往后就在这里定居生活。
两人就职的公司分别位于同一条街的两端,午休时在咖啡店遇到了几次,慢慢熟悉起来。
沃尔文质彬彬,与原主相处越久,对她越体贴。
从赠送她喜欢的鲜花到相约公园散步,两人从未冷场,总能愉悦地聊天。
“是我,您没看错。”
莫伦回答沃尔,似乎满腔欣喜。“上帝保佑我,沃尔先生,竟是您来了!”
沃尔立刻快跑过来,“您怎么了?”
莫伦:“我的右脚扭伤了。”
“上帝啊!发生了什么?”
沃尔看向坐在地上的莫伦,与她的眼神对了正着。
今夜,莫伦似乎多了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让她本就妍丽的容颜更添迷人气息。
一双矢车菊蓝的眼眸隐隐泛着水光,眼角还微微泛红。
莫伦的目光无声,却似涓涓细流淌出悦耳声音。
仿佛低语询问,当一束柔美的矢车菊被狂风侵扰,遇上最信赖的赏花人时,可不可以获得他的庇护?
沃尔心中一喜,不假思索地弯腰伸手就要将人抱起来。
没有哪一刻像这一刻,恨不得倾尽所有去怜惜眼前人,把她拥入怀中,不忍她受到一点伤害。
莫伦却轻巧侧身避过那双手,语气宛如发自内心的欢喜。
“见到您,真的太好了,可我不便直接站起来。沃尔先生,您能帮我去「玛利亚诊所」借一辆轮椅吗?您知道这家诊所在哪里吗?”
沃尔的双手落了空,后知后觉发现这个动作冒失了。显然,比起被他抱着,使用轮椅更符合两人现在的关系。
“我知道「玛利亚诊所」,出了巷尾左转走一百米,斜对角就是诊所。这家小诊所营业到很晚,现在应该还开着。我这就去借轮椅。”
沃尔转身欲走,又回头问:“您一个人留在这里没问题?您怎么会扭伤脚的,没别的伤吧?”
莫伦似乎惊魂未定,却又要体贴地不引起对方的焦虑。
“不用担心,我没别的伤。只是在十分钟前被人抢走了一条手链,又被推了一把才会摔倒。抢劫犯早就跑远了。”
沃尔瞪大眼睛,惊呼:“什么!您被抢劫了?!居然会发生这种事。这里距离苏格兰场不超半英里,伦敦的这些臭虫们太猖狂了!”
莫伦暗道确实猖狂,猖狂到古怪。
距离伦敦警察厅不满800米的小巷,三个月来无事发生。
今夜,有人抢劫一位衣着普通的女性,而且只抢走一条价值不超1英镑的手链。
沃尔语气焦急,再次弯下腰。
“这里发生了劫案,您不能一个人待着,我抱您去路口人多的地方吧。”
莫伦似羞涩地低下头,再次拒绝。
“万一扯到脚伤就不好了,还是坐轮椅稳妥一些。你不放心的话,不如去路口找人帮忙到诊所跑一趟?”
沃尔抿了抿唇,还是点头了。“好吧,我去找人。”
沃尔转身快跑向巷尾。
莫伦一脸依赖对方的表情,眼中却古井无波,认真观察着沃尔奔跑的背影。
不一样。
萨米沃尔与劫匪的跑步姿势不同,两者的身高体型也不同。
莫伦逐帧复盘原主的记忆。
原主站立时遭遇劫匪,劫匪比她稍稍矮一点,是1.73m高。沃尔比她略高,是1.78m。
再说体型,沃伦不胖不瘦,而劫匪体型消瘦。
如果身高与体重能通过迅速变装作假,但人体散发的气味很难在十分钟内彻底变化。
劫匪身上混杂着汗臭与烟酒味,沃夫没有丝毫相似气息,反而散发淡淡的古龙水香气。
莫伦飞速对比两者差异。
不怪她多疑,经验告诉她“凶手喜欢回到案发现场”。
另外,谁让萨米沃尔好巧不巧这个时间点出现。
比起相信英雄救美的邂逅,她本能地质疑巧合的背后是否存在不可告人的秘密。
话说回来,原主家世普通,算不上富裕。没有感情史,生活或工作中不曾与谁发生过剧烈矛盾冲突。
被抢走的手链也是商铺的大众款式。唯一的特别点,那是已逝母亲送的礼物,很有纪念意义。
莫伦思索着,是否存在某些原主没注意到的细节导致劫案发生?
或者,今夜的抢劫只是一起随机事件?劫匪冲动作案,不在意具体金额,看见好对付的年轻女人就动手,抢到多少都不亏?
沃尔很快跑了回来,气喘吁吁地说:“我在路口找了报童,很快就能借来轮椅。”
他弯下腰,关心地问:“具体发生了什么?劫匪一共有几人?”
莫伦:“只有一个劫匪,不知道为什么会盯上我。突然从背后跑来想抢我的包,我紧抓包,他马上改扯我的手链,扯断抢走后就飞奔逃了。”
沃尔:“是您一直戴着的银手链?”
莫伦点头。
沃尔:“我记得您以前说过,那是您母亲赠送的礼物。这个劫匪太可恶了,竟然把如此重要的东西从您身上盗走。”
沃尔又问:“对了,您求救了吗?刚才巷子里只有您?是不是有谁去追劫匪了?”
“没有其他人。”
莫伦看向沃尔,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抱歉,我吓傻了,没有大声呼救。”
沃尔立刻说:“好姑娘,这完全不是您的错,您不必自责。您还记得劫匪长成什么样子吗?我设法去找一找。”
莫伦:“他戴了鸭舌帽,遮住了上半张脸。下半张脸被红棕色的络腮胡盖住,也看不清楚。”
沃尔安慰:“胡子也是一条线索。”
说着,他索性也坐到地上。
“别怕,今天的事只是个例。如果您需要,之后我每天接您下班。”
莫伦感谢地笑了笑,但没给出肯定回应。
先不谈她怀疑沃尔,退一万步真到了要人护送的地步,她会出钱雇人,而不是延续原主与沃尔先生的感情。
沃尔没听到明确回应,也没表露失落。
转而说:“我经手过一些伦敦劫匪与小偷的官司,这些人往往会拉帮结派。如果打劫您的盗贼不是独来独往,给我一点时间,有可能寻回手链,但……”
莫伦明白后半句。蟹有蟹路,虾有虾道。
盗窃行当的潜规则,也许可以让人出价赎回手链,却不一定能让抢劫者认罪。
“沃尔先生,太劳您费心了。如果能找回母亲留给我的礼物,我已经很满足了。”
莫伦嘴上不求更多,却已经暗下决心。
不论这辈子是否重操旧业,至少要为原主讨回公道。
世上只有她知道真相,今夜在小巷里不是失去了一条手链,而是断送了一条人命。
一笔血债,岂能轻飘飘揭过。
两人谈话间,报童借来了轮椅。
莫伦明显感觉到脚痛在一点点消退,但继续将行动不便演得逼真,被推到了诊所。
医生没查出她的右脚踝经历脱臼,只查出了有些扭伤。
保险起见打了石膏。讲了一些注意事项,提供轮椅与拐杖的租赁服务,表示一周后来拆石膏。
沃尔刚想问莫伦,是直接送她回家,还是先绕道餐厅?
为脚伤折腾好一会,已是晚上七点半,到了晚餐时间。
此时,莫伦似自然而然地转头说:“我想去先去苏格兰场。尽早报案,说不定能更快找回手链。”
沃尔猛地脚步一顿。
莫伦扫了一眼在推轮椅的那双手。
捕捉到沃尔的瞬间动作变化,十指死死地握住轮椅手柄,也看清他黄金袖扣上的精致浮雕图案——「忍冬花」。
不等气氛凝固,沃尔迅速放松。
仿佛不存在一瞬紧绷,他柔声建议:“不如送您回家后,我替您去报案。您受了惊吓,何必亲自再走一趟苏格兰场去看警员的脸色。”
“没关系,只有七八分钟的路程。”
莫伦仿佛很感谢沃尔的照顾,又不好意思地说:“总不能什么事都麻烦您,反正顺路,我可以自己去做笔录。”
沃尔没再劝,“好,那就先去警局。但我要说明,您不必觉得是给我添麻烦。”
沃尔情真意切地说:
“能帮到您,我感到很幸运。今天,我很庆幸为取周末的歌剧门票路过了斧头巷,否则一定会责怪自己没能第一时间照顾您。”
多么动人的说辞,多么自然的解释。这个男人很顺成章地解释他为什么会出现在劫案发生地。
莫伦回以浅浅一笑,但在心底打上重重的问号。
幸运吗?沃尔的幸运,是否建立在原主的不幸上?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很快到了苏格兰场。
莫伦看向这栋陌生的建筑。
1872年的苏格兰场显然与两百年后不同。后来历经迁址,伦敦警察局已不在这个位置。
上辈子第一次去苏格兰场,是受邀参加协助破案。当时她提前到了,听到接待员们的闲谈。
警员A:“这次特聘的海勒教授,听说挺年轻的,她正常吗?是不是电视剧里那种嗜血法医,或有常人招架不住的古怪嗜好?”
警员B:“你想象力太丰富了,可以去做编剧了。”
警员A:“嘿!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那些不正经的法医太酷了!”
往事一闪而逝。
莫伦垂眸,掩去一霎的眼神波动。
谁能想到会穿越时空,更想不到来到十九世纪的第一晚是去警局。
——还别说,这有点意思。
两个年长警员直接看向年轻的,对他说:“雷斯垂德,你接待一下。”
雷斯垂德面无表情地站起来。
入职半年,清晰感受职场新人的不易。哪里有活哪里有他,哪里有福利却没他的那一份。
“我有什么能帮到两位的?”
雷斯垂德拿着记录本与钢笔走来,说话的语气让人想起泰晤士码头上的咸鱼。
莫伦:“报案。今夜18点左右,我独自走入斧头街。突然从背后跑来一个陌生人,抢走了我的手链。”
雷斯垂德:“请问怎么称呼。”
莫伦:“莫伦海勒。”
雷斯垂德点头,却看向同来的男士。“这位先生,您呢?”
沃尔:“萨米沃尔。”
雷斯垂德:“沃尔先生,请您说一下具体经过。”
莫伦面色如常,心里嗤笑。
两百年的时差也改不了苏格兰场的一些滑稽属性,不是这里滑稽,就是那里滑稽。
这位警员放着被抢的当事人不问,反而去问不在现场的人,就是这样查案的?
莫伦没有立刻出言打断,倒要看看这场问询怎么继续。
雷斯垂德不认为做法有问题。
以他看来,前来报案的女性多数情绪不稳,还不如听同行男人的描述。
他听着沃尔的讲述,将案发过程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
“好的,情况我了解了。请留下联络方式,有进展会通知两位。”
沃尔正要伸手取笔去写地址。
忽然,莫伦开口:“斧头街距离苏格兰场只有0.49英里,难以置信,这么近的距离居然还会发生劫案!”
雷斯垂德猛地胃部一抽。
他痛恨自己接触不良的第六感,这一秒怎么会有被诡异怪物盯上的感觉?僵硬地不敢妄动,唯恐稍有不慎就会被怪物咬断脖子。
是错觉吗?从一句感叹,他竟然听出了威胁与嘲讽。
抢劫案发生在距离伦敦警察局不足千米的小巷,如果不能迅速破案,足见警员的无能。
到时候报纸上一定会大肆嘲讽,而今年苏格兰场的办案经费又要遭到缩减,那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雷斯垂德脑补出一大串恶劣影响。
直觉告诉他,再忽视眼前的年轻小姐,脑补的糟心事会一一应验。
这让他第一次认真打量起海勒小姐。
只见莫伦眉头轻蹙,脸上找不到一丝攻击性表情。愁绪萦绕在她的眉间,似在忧心要怎么找回手链。
再看沃尔先生,他对这句话也没表现出惊愕或诧异,只是听到了一句正常的感叹。
雷斯垂德默默丧气。果然,所谓警探的第六感都是胡扯。
却没再向沃尔接递出联络簿,转问莫伦:“海勒小姐,您有其他细节要补充吗?”
雷斯垂德:让我再试一次直觉。赌一把,对方一定会回答不用补充。
莫伦看懂了年轻警员眼中的莫名期待。
既然对方诚心诚意地发问了,她怎么能给出虚假的回答。“沃尔先生描述得很详细了。”
雷斯垂德:噢耶!判断正……
还不等他高兴完,就听到转折词。
莫伦仿佛就事论事地继续说:“但他没有说劫匪的身形体征。是我之前忘了提,现在回想,目测劫匪的身高约68.11英寸,体重约100磅,身上有较重的烟酒味与汗味。”
雷斯垂德身体一僵。
没有任何证据,但直觉告诉他,这种回答方式是在故意捉弄他。
不对!逻辑有点乱了。
自己的警探直觉,这玩意到底是失灵了,还是灵验了?
第一次,雷斯垂德发现思维被报案者扰乱了。
不是因为发生了复杂的案情,而是自己的智力似乎受到了挑战。
算了,这应该不重要。
雷斯垂德转移注意力,把莫伦描述的抢劫犯身高重仔细记录下来。
从比值判断,劫匪的身形很瘦。至于烟酒味与汗味,他认为算不上一条线索。疏于打个人卫生又嗜好烟酒的帮派分子多了去了。
莫伦又说:“我看到斧头巷有劫匪留下的鞋印,也许能对寻人有帮助。”
雷斯垂德把这点也记下了,但仍旧不抱抓获劫匪的希望。
如果是高档皮鞋能查到来自哪家商店,但批量或无证贩卖的廉价胶鞋要怎么查?
他问:“还有吗?”
莫伦摇头,“暂时没了,如果想起别的,我会来补充的。”
雷斯垂德递出了联络簿。
没给沃尔,直接给了莫伦。“海勒小姐,请留一个联络地址,有消息会告知您。”
莫伦自然而然接了过来,写下家庭地址「罗伯特街44号」。
至于所谓的警方通知,她不报多少希望。苏格兰场寻找失物的能力,懂的都懂。
莫伦从一开始就清楚,但不妨碍走这一遭。是为验证一些事,也确实有了猜测。
笔录后,沃尔推着莫伦离开苏格兰场。
两人没去餐厅。
莫伦请沃尔直接送她回家。沃尔知道路线,他在上周末登门接原主一起去公园散步。
沃尔没多逗留,细心建议莫伦暂时搬到一楼。腿脚不便时,走楼梯不是一个好选择。
如有任何需要,可以随时让女佣去他家或律所喊人,他会在第一时间赶来。
莫伦不用翻阅地址簿,原主将沃尔的联络方式牢牢记住,既知道律所在哪里,也向沃尔家寄过回礼。
说了再见,关上大门。
莫伦不着急用晚餐,先拄着拐杖观察起这栋小楼。
罗伯特街44号,这套房子不大,是原主曾祖父买下的。上次翻修在二十五年前,家居装潢已经略显陈旧。
共有三层。
一楼是厨房、洗衣房与佣人间;
二楼与三楼各有一间不到30平的套房;
外加15平的地窖,存放杂物与需要避光保存的食材。
从前,原主住二楼,父母住三楼。
双亲相继去世后,三楼的房间一直空关着。
伦敦大,居不易。
依照这座城的住房现状,房东与租客共处一个屋檐下是常态。出租同一栋房里的一间或几间空屋,以租金补贴生活。
原主却没出租三楼的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