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红楼梦同人)贾璋传by惊鸦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6

杨宗祯这样的人,怎么可能默默吃亏?
想想罪臣李汲的下场,再想想张、苏二位阁老在杨宗祯手里吃过的亏,他们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毕竟,与张泰维等人比起来,他们这些人又有几斤几两呢?
所以他们没有反抗,而是直接选择俯首称臣,并按照叶士高的心意,承认了贾璋在实学派内部的地位。
或许这就是叶士高的目的吧!
这些人心想,贾茂行变成实学派领袖,叶士高这个老师与杨宗祯这个师祖在实学派内部的地位,自然就不言而明了。
在这之后,杨门与实学派也能自然而然的融为一体、合二为一。
任是谁都想不到,这件事情的起源,只是叶士高觉得自家徒弟做得太多、分得太少,才兴出了在实学派内部为土地争夺利益的念头。
而杨宗祯也没有反对这件事。
事情的原因就是这样简单,但是没有人会相信。
人只会相信他们自己愿意看到的事。
即便事实是那样的明显,他们也不会愿意相信的。
不过,对贾璋来说,这些人的做法并不重要。
对他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在师父的努力下,他获得了一块从天而降的大馅饼。
他不但摇身一变,一跃变成实学派领袖,自家在仕林中的名望还拔高了一大截。
这样的好事,自然是人人都想要,却又可望不可即的。
但贾璋他有一个好师父,所以他可以直接吃师父给的馅饼,却是不用经历那种“可望不可即”的处境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拥有叶士高这个处处为弟子着想的师父,的确是贾璋这辈子最幸运的几件事之一。
玉簟凝秋、桐叶纷飞,转眼间金秋已至。
在这个秋天里,荣国府有两件喜事发生。
第一件事情是,贾菱在他十六岁这年中了顺天府乡试第三名亚元。
贾兰同样桂榜有名,中了第顺天府乡试四十二名举人。
第二件事情就是贾琏不但任满归京了,还升任户部云南清吏司郎中。
荣国府先举办了庆祝贾菱、贾兰桂榜有名的宴会,邀请了贾菱、贾兰的同年过府做客。
然后又在贾琏归京后,为贾琏举办了一场升任户部郎中的接风宴兼烧尾宴。
贾璋、贾琏兄弟二人自幼感情就不错。
如今,他们兄弟二人分阔别多年再次重逢,心情又怎能不激荡呢?
还没说几句话呢,这两人就都红了眼圈儿,声音也哽咽起来。
在接风宴结束后,兄弟二人辞别长辈妻儿,凑到前院书房里谈天说地。
倒是讲了许多风土人情,叙了许多离情别绪。
他们兄弟二人在前院书房抵足而眠,黛玉与湘霓这对妯娌也凑到了一起。
毕竟,她们两个不但是妯娌,还是极好的手帕交。
姊妹好友,久别重逢,自然要说些私房话,好生亲香一二才好。
菱哥儿和葵姐儿也见到了堂兄贾芝与堂姐贾芙。
黛玉与湘霓两人,不但时常通信,还鼓励自家孩子与家中兄弟姊妹通信。
正因如此,即便菱哥儿与贾芝、贾芙多年未见,葵姐儿也从来都没有见过贾芝、贾芙,但他们之间并不陌生。
毕竟,他们已经是通过信的笔友了。
有笔友通信的基础在,他们很快就熟悉了起来。
对彼此的观感也相当不错。
在这个秋天里,贾赦绝对是荣国府内幸福指数最高的人。
而且没有之一。
任谁三个儿子都出息,膝下孙子孙女一大群,他都会觉得自己很幸福的。
贾赦他很喜欢自己的孙子孙女们,不过要说起他最喜欢的孙辈,还要当属菱哥儿。
毕竟,菱哥儿可是走进他梦境、寄托了他不少期待的孩子。
林如海的设想已然成谶,贾赦他就是个偏心鬼。
他面对儿辈时,是个偏心的爹;面对孙辈时,依旧是个偏心的老祖父。
不过孙子孙女们都很可爱,贾赦都很喜欢。
所以他对孙辈的偏心,并没有像对儿辈的偏心那样,做得那么明显。
就在荣国府的一切都欣欣向荣时,一个噩耗突然发生了。
在北风掠过寒枝、大雁尽数南渡时,贾母她撒手人寰了。
玻璃在荣庆堂暖阁中守夜,半夜起来为贾母换换汤婆子时,发现贾母的脚凉得厉害。
她担心贾母生病,因此提着羊角宫灯去看贾母的脸色。
结果凑近一看,却发现贾母已经没了呼吸!
玻璃心中一骇,连声叫起了老太太。
可贾母已经在睡梦中离世,连呼吸都没有了,哪里还会回玻璃的话呢?
玻璃见贾母没有回应,凑过去探了探贾母的呼吸。
发现贾母没有呼吸后,她连忙跑出去找自梳做嬷嬷、决计一辈子伺候老太太的琥珀拿主意。
琥珀来到荣庆堂暖阁、见到贾母情形后,鼻头一酸,脸上也挂上了两行清泪。
但她还是强自镇定道:“玻璃,你去把玛瑙他们几个全都叫起来,去各个院子,把老太太的情况禀告给老爷太太们。”
“尤其是大老爷、二老爷和三爷,这是必须通知到的。”
玻璃听了琥珀的吩咐,连忙按照琥珀的吩咐做事去了。
而在玻璃离开后,琥珀眼含热泪,找出了之前贾母生病时,贾赦、贾政两兄弟为了冲喜,给贾母置办的殓服为贾母穿上。
在这之后,她又为贾母擦梳头,为贾母戴上她生前最喜欢的金冠……
听到荣庆堂丫鬟传来的消息后,贾赦、贾政、贾璋、黛玉等人全都心神一震,眼睛瞬间酸楚起来。
他们全都匆匆穿了衣裳,飞奔至荣庆堂,见到贾母身体僵直、眼睛紧闭的模样后,贾赦、贾政、贾璋、黛玉、湘霓他们更是心里憋闷,忍不住哭泣起来。
一时之间,荣庆堂内哭声大作。
至于那些并不想为贾母离世哭泣的人,见到这副场景后,也伪装出难过的样子。拿着帕子擦着他们莫须有的眼泪。
唯一值得庆幸的事情就是,贾母今年已经九十多岁了。
即便去世,也是喜丧。
无论是贾赦、贾政,还是贾璋、黛玉,亦或是其他人,他们早都做好了贾母可能在某一天突然离世的准备。
因此他们虽然悲恸,但还不至于因为这件事情悲伤到大病一场。
除此之外,贾母是在梦中去世的。
离世的时候,也没有经历过任何痛苦。
从这一方面来看,贾母她的的确确是一个福深之人。

贾母在梦中撒手人寰, 享年九十六岁。
在得知贾母离世的消息后,荣国府内响起通传白事丧讯的云板声。
而在这个时候,一个蒙着脸, 穿着黑衣裳,把自己完美掩藏在夜色中的婆子, 悄悄地走进西大院小佛堂。
而这个人, 就是贾母提前安排好的、专门用来处置王夫人的后手。
没错, 贾母她已经老了。
但贾母她不是老糊涂,她的头脑依旧很清醒。
她当然会担心,失去她压制的王氏, 会抬着孝道的大旗, 在二房内外搅风弄雨。
所以, 贾母早就拿定了主意。
在她离世时,王氏也要跟着她一起去见阎王。
否则, 她就算走了, 也难以安心。
既然拿定了主意, 贾母自然要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并且要提前做好准备。
她当然考虑到了自己可能因为疾病等原因突然逝世,来不及带走王氏的情况。
所以,听到云板声后,沈婆子就潜入西大院小佛堂, 预备着要送王夫人上路。
沈婆子年轻时,是贾母的大丫鬟。
不但如此, 她还是贾母身边历任鸳鸯中的一位。
不过,与其他鸳鸯不一样的是, 沈婆子不是荣国府与史侯府的家生子。
她是因洪灾流窜到京师的灾民。
在她即将饿死时,出门施粥的贾母给了她一口饭吃。
在得知她父母离世后, 又花银子买了她,给她丧葬银子,让她发送死去的爹娘。
后来,贾母很喜欢这个机灵的丫鬟,遂把鸳鸯这个名字赐给了她,提拔她做大丫鬟。
在沈婆子年岁到了后,贾母将其嫁给荣国府的铺子管事。
除此之外,还陪送了沈婆子一份体面嫁妆。
因为这些往事,沈婆子一直都对贾母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在贾母叫她来府里,交代她送王氏上路的事情时,沈婆子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就答允了贾母的请求。
老太太待她恩重如山,她自然要报答老太太的恩情。
只要能解决老太太心中忧虑,即便粉身碎骨,亦然在所不惜。
更何况老太太还答应她,事成之后,就把提前存在汇通钱庄的千两黄金送给她。
汇通钱庄的票据,老太太已经已经提前交给她了。
而去汇通钱庄取钱的信物,则在老太太的心腹大丫鬟琥珀手中。
待到事成后,琥珀就会按照老太太的吩咐,把信物交给她。
沈婆子年纪一大把,早就不怕死了。
所以,她还是很愿意冒着丢掉性命的风险,给儿孙后代换来更好的前程,顺便报答老太太的恩情的。
于是,在王夫人听到云板声,忖度着死了的人是不是老太太时,一双隐藏在暗处的手伸了出来。
沈婆子手中的白绸缚住王夫人的脖颈。
身为管事媳妇,沈婆子的生活条件很不错。
与这些年来顿顿吃素且经常生病的王夫人相比,沈婆子的身体健康得要命,力气更是简直大得不像话。
因为这个原因,刚刚还在幸灾乐祸、暗自庆幸自己即将获得自由的王夫人,根本挣不开沈婆子的手劲。
王夫人死在了沈婆子手里。
在沈婆子来到小佛堂前,王夫人还在畅想贾母去世后的生活。
谁能想到,转瞬之间,形势就已经翻转到了如此地步?
在王夫人断气后,沈婆子把王夫人吊到了房梁上。
她把小佛堂里面的凳子放倒,伪装出王夫人悬梁自尽的场景出来。
在做这些事情时,沈婆子瞥到了王夫人青紫的脸皮。
她心里发毛,只觉瘆得慌,于是连忙加快了清理痕迹的速度,然后匆匆穿上黑色的斗篷,拿着贾母生前给她的牙牌,趁着贾母离世时的混乱离府。
至于钱庄信物的事,沈婆子并不着急。
现在荣庆堂里面全都是荣国府的主子。
她跑过去,岂不是自投罗网?
为了保证安全,她还是等到事情平息后,再去找琥珀拿汇通钱庄的信物罢。
因为大家的心都系在贾母身上,所以根本没有人注意到王夫人的事情。
直到翌日清晨,荣国府布置好灵堂,众子孙媳妇、男女仆役都换上了素白麻布丧服,贾璋等有官职的人了都往衙门递了折子后,王夫人跟老太太一起去了的消息才传到了贾政等人耳中。
得知这个消息后,正在担忧王夫人会在贾母去世后兴风作浪,大摆婆婆威风的李纨和宝钗都松了口气。
与王夫人有仇的赵姨娘母子更是暗自欢欣起来。
但她们脸上还是挂着一副哀愁表情,宝钗这个媳妇兼外甥女更是拿着帕子,擦拭起眼角的泪痕来。
唯有宝玉是真心难过。
他额上沁满了冷汗,脸色瞬间苍白起来,
他是知道的,母亲和老太太一向不睦。
她根本不可能生出为老太太陪葬的想法。
所以,西大院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想法袭上宝玉心头。
他语气艰涩地对宝钗道:“我要过去看看太太怎么了,你记得派人照看在前头守灵的蔚哥儿与荇哥儿。”
宝钗不无不可地点了点头。
她对宝玉道:“我会派李贵过去看着孩子们的。”
宝玉根本没细听宝钗的话。
他连跑带爬地来到西大院小佛堂,却见贾政已经站在小佛堂门口了。
“儿子给父亲请安。”
贾政会在这里,宝玉心中很惊讶。
但想到贾政平日里的严厉,再看看贾政落寞的神色,他还是老老实实地给贾政行礼问安。
“进去看看你母亲吧!”
“虽然她做过很多错事,但她对你的慈爱之心是纯粹的,并没有掺过一星半点儿的虚假。”
但对他这个丈夫,王氏就有许多虚情假意了。
不过贾政并不怪王氏。
因为他们两人之间,早就分不清谁对谁错了。
王氏背着他放高利贷,侵吞荣府产业进自己私房,甚至勾结家仆卖掉祖产。
她做这些事情,全都是大错特错的。
而他这个丈夫,享受她算计来的好处,却对母亲对她处置装聋作哑,难道就一点错都没有吗?
他心里很清楚,王氏根本不是自杀。
王氏她分明是被母亲给带走了。
但为了前程名声,为了家宅安宁,他只能选择沉默。
看吧,他就是这样一个虚伪的丈夫,就是这样一个虚伪的儿子!
所以他眼睁睁地看着王氏去死,所以他任由母亲替他双手染血、动手操刀。
怪不得王氏生前有那么多算计,有他这样的枕边人在,王氏又怎能不为自己的将来多筹谋一点呢?
而在宝玉红着眼睛出来后,贾政已经整理好了自己的情绪。
他冷声对宝玉道:“你母亲自缢而亡,这是不争的事实。”
“你切记这件事情,好生为你祖母、为你母亲守灵。至于别的事情,就不用你管了。”
宝玉难以置信地看向贾政,他争辩道:“可是母亲她根本就不是……”
“你媳妇当初也劝过你,叫你为你母亲努力科举,好获得救你母亲出来的话语权。”
“可是你是怎么做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和戏子优伶混在一起!现在又何必这样惺惺作态,哭你母亲?还在这里胡思乱想,编造虚假的故事!”
最后,他压低声音对宝玉道:“不想变成疯子就老实一点,我们二房不能再传出任何丑闻了。”
看着贾政前往前院灵堂的背影,宝玉浑身上下都在发抖。
可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贾政的那句“何必惺惺作态,哭你母亲”彻底击垮了他。
而那句“不想变成疯子就老实一点”更是让他心惊胆战。
对王夫人离世的原因,大房、二房的主仆们都在心里产生了不少猜测。
不过对外,宁荣二府口径一致,对这件事,只有同一个说法。
王夫人是因为婆母去世哀毁过度,这才跟着贾母一起去了的。
在他们口中,王夫人就是引人哀悯的纯孝典范,根本不是那个犯了弥天大错、被贾母软禁在西大院小佛堂里的罪人。
在贾母和王夫人都被装殓好后,荣国府正式开丧。
转瞬间,宁荣街整条街都变成了雪一般的世界。
因为贾璋这个孙儿身列台阁,贾母的身后事亦是极尽哀荣。
除了按循例应当给予超品国公夫人的恩典外,绍治帝还给贾母追赠了慈敬二字为谥号,又赐下顶格的奠仪至荣国府,给贾母的陪葬品。
见到绍治帝的举动后,京中文武勋戚,哪有不来亲自祭奠的?
从贾璋这边说,贾璋身列台阁,自然要奉承讨好,不能得罪,所以他们必须得来。
从皇帝那边说,皇帝已经给了老国公夫人哀荣,他们又哪敢不捧场呢?
京中人做事总是要面面俱到,却是不能有半点马虎敷衍的。
贾璋这一辈的姊妹也全都归家帮忙治丧。
因为大家都是在老太太身边长大的,所以做事时都尽心尽力。
只是时不时的,她们就会想到老太太的音容笑貌,然后眼泪就止不住了。
黛玉原本就十分悲戚,见到这副场景,更是哭倒在灵堂前。
她自幼在外祖母膝下长大,与外祖母的感情远比众姊妹深厚。
迎春、探春她们都这样难过了,她自然只会更伤心,更悲痛,更断肠……
同样感到悲戚的贾璋拿帕子给妻子揩了泪水。
但他并没有注意到,此时此刻,他脸上同样布满了泪痕。
七七过后,贾赦、贾政、贾琏、贾璋、贾琮、宝玉、贾环及年长的重孙们为贾母送葬。
众人或是抬幡,或是摔丧,或是驾灵,皆哀苦至极。
而在送殡路上,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皆是各家路祭[1]。
王公勋戚、文武大臣,尽数为贾母设了祭棚路奠。
而在这些祭棚中,还有忠顺亲王与杨宗祯、叶士高派自家儿子过来设的路奠。
贾璋见到后,亲自过去向世子与叶荆、杨叔玉两位师兄致谢。
不过眼下,贾璋并没有什么寒暄的心情。
所以,短短叙过话后,就重新返回送殡队伍当中了。
待到贾母被葬至贾族祖茔,诸事收尾时,已是年关时分了。
而在腊月二十这日,朝廷封笔之前,贾璋再次向绍治帝递折子,恳请绍治帝允许他为祖母丁忧守孝。
他在奏折中道:“臣璋言:祖母慈爱,自幼关怀微臣;情谊深厚,譬如天高海深……今祖母辞世,臣安能不结庐守丧?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2],允臣为祖母尽孝。臣必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3]!”
见到这封情意真挚的折子,绍治帝知道,贾璋是铁定心思要守孝了。
即便他继续夺情挽留,贾璋也会给他呈递丁忧折子。
既如此,还不如放他归去。
左右不过一年时间,根本算不得什么。
更何况,孝顺是好事。
不孝顺长辈的人,又怎么可能忠君爱国?
贾璋是个孝子贤孙,证明绍治帝他没看错人。
对此,绍治帝心里也是满意的。

第226章 居安思危回首思退,贾家分府更换匾额
贾母的儿子都在世, 贾璋又不是荣国府长子长孙。
按理来说,他只用给贾母守孝即可,并不用丁忧。
但贾璋依旧递上折子恳请绍治帝允他丁忧, 而且递了不止一次。
贾璋选择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贾母疼爱他, 他与贾母的感情很深厚。
如今贾母辞世, 贾璋很是伤怀, 因此愿意结庐守孝,为老祖母尽上最后一份心意。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生出了思退之心。
眼下杨门之内, 有两位阁臣、两位尚书, 地方督抚更是不计其数。
虽说杨门门人没有执掌朝廷最要紧的吏部与户部, 诸如苏、浙、湖、广等赋税大省也不在杨门手中。
但杨宗祯是首辅。
除此之外,杨门还正式合并了实学一派。
光是这两件事, 就足以让贾璋心里生出树大招风的忧虑。
虽说截至目前为止, 陛下他老人家对杨门上下还算信任, 但再圣明的君主,也不会喜欢权臣的。
贾璋不想考验他们师徒三代在绍治帝心里分量。
贾璋才不会做那么愚蠢的事。
与其指望着绍治帝的心情,还不如自己居安思危,提前做好准备。
恩重易生害,快意时, 自可早回头。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现在, 也到了杨门为水缸凿洞的时候了。
不论是贾璋,还是杨宗祯、叶士高, 都不希望杨门太过风光。
登高易跌重,不论是义忠亲王, 还是前首辅周东野,都是在最得意时跌下去的。
由此可见,过于得意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杨宗祯和叶士高也是赞同贾璋离任的打算的。
反正贾璋年轻,即便耽误了一年,也不会对贾璋的前程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
而且,贾璋离任丁忧会有很多好处。
一来,贾璋离任,可以让杨门看起来没有那么风光,从而降低绍治帝对杨门的戒心。
二来,为祖母守孝是孝顺之举,这件事情对贾璋的名声也有好处。
所以,在收到贾璋派人送过来的信件时,他们立即派人回了一封答允他请求的信件。
这师徒二人不约而同地劝贾璋节哀,又嘱咐贾璋尽管放心丁忧。
待到他出孝后,他们这些做长辈的,自会安排好他的前程。
而贾璋在接到绍治帝允许他守孝的圣旨时,心想,只有慎终如始,才能永无败事。
他在眼下这个时机后退一步,绝对利大于弊。
他笃信朝廷上下,绝对没有几个比他能干、比他更懂绍治帝心意的臣子。
所以,在他离去后,不论谁接任了冬官之位,绍治帝都会有一点点不习惯的。
对于这件事,贾璋还是很自信的。
说不定,陛下他老人家还会思念他这个好用的下属呢!
不论如何,在他丁忧时,杨门都会痛失一位尚书。
在大家对他这个年轻的尚书辞官守孝,从庙堂之上返还轩冕之中感到遗憾时,杨门的光焰自然就随之消弱了。
绍治帝对杨门的戒心也会随之降低。
后面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贾璋所料。
在贾璋丁忧的消息传出来后,众人都为贾璋感到遗憾。
绍治帝同样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至于那些可能会出现的怀疑与猜忌也伴随着这份遗憾,在冥冥之中消散了。
这一切,正是贾璋想要看到的事。
而在贾赦、贾政、贾琏、贾璋的丁忧折子都被批复下来后,荣国府也正式分家了。
早在王氏事发时,贾母就主持了两房把家产和下人分完了。
两房早就各自修建了各自的库房,倒是不用去东府请贾敬、贾蓉过来帮忙分家产了。
因此,这次荣府分家,只用分贾母留下的私房即可。
在此之前,琥珀就悄悄地把去汇通钱庄取钱的信物交给了沈婆子。
解决了一桩心事后,琥珀的心情轻松了些。
听闻大房和二房要分家后,她连忙把贾母留下的遗嘱交给了两房的当家人。
在遗嘱中,贾母把自己的私产分得很细。
房子、商铺、庄子、田地被她平均分成三份,一份给贾政,一份给贾璋,还有一份给家里其余人平分。
贾赦见贾璋分到了一大份,而且分到的东西比贾政分到的东西好,也就不腹诽老太太偏心了。
虽然政老二有,他没有,但他儿子有就行了。
他还有心情在心里想,老太太这么分遗产,也不无道理。
谁家老太太不偏心呢!
当初祖母不就只给老二他们分了点零碎东西,剩下的大头都留给他了吗?
现在母亲这样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贾赦能产生这样的想法,纯粹是因为他自己有钱,他心爱的儿子又占到了便宜。
否则,他是一定要闹起来争家产的。
除了这些不动产外,贾母私库里还有十大箱金锞银两、二十多匣珠宝首饰,以及许多古董名玩、原石奇物、绸缎皮毛。
而在分这些东西时,贾母遗嘱里的意思是按人头分。
从贾赦、贾政两兄弟到底下的重孙重孙女,大家人人有份,谁都没被落下。
至于那些字画孤本,则被她指名留给了黛玉。
贾母生前思考遗产分配问题时就想过,璋哥儿经营有道,林家又给玉姐儿陪送了十里红妆,玉姐儿她根本不缺钱。
所以她要把自己的字画孤本留给黛玉。
这些东西看着不打眼,实际上随便一本都价值千金,全都是能传家的好东西。
而且玉姐儿也喜欢这些东西。
除此之外,她还把琥珀的卖身契发还给琥珀,又在汇通钱庄给琥珀存了一笔银钱傍身。
人家年轻小姑娘愿意为她自梳做嬷嬷,一直伺候她,她总不能让人家日后没有指望呀!
所以这笔钱,是必须要存的,而且一定要在遗嘱里说明。
要不然旁人怀疑琥珀偷窃主家家财就糟了。
贾母可不想好心办坏事。
当初在写好遗嘱,交给琥珀收好时,贾母就在心里想,她这份安排,确实有点偏心了。
但她不怕别人说她偏心。
她的东西,她喜欢怎么分就怎么分,哪里容得下他人置喙!
和早已离世的太夫人相比,她的这点小小偏心,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又算得了什么呢?
她就是偏心贾政、贾璋和黛玉,所以即便是在遗嘱里,她也要给贾政他们三个最后一点关怀与偏爱……
虽然琥珀得到了自己的卖身契,还得到了贾母预留给她的养老钱。
但和紫鹃一样,她不想嫁人生子。
又担心回家后,父兄吞了她的钱财,甚至黑心到将她卖掉。
所以,琥珀并没有离开荣国府,过自由民生活的意思。
在玻璃、翡翠、鹦哥等丫鬟被安排了新差事后,琥珀来到鹤鸣苑,询问黛玉身边需不需要人伺候。
问清楚琥珀的想法后,黛玉把她留了下来。
她温声对琥珀道:“你是看着我和三哥哥长大的,在我心里,你就是我们的姐姐。”
“来我们这儿,姐姐你不用做活计。只要在我管家时帮我搭把手,再监督一下两个孩子身边的奶娘丫头就可以了。”
“平日里和紫鹃说说话也是好的,月银我还按照老太太院子里的标准给你,好吗?”
琥珀伺候了老太太一场,对老太太忠心耿耿,是有功劳的。
黛玉不想让琥珀这样的忠仆没了下场。
所以她愿意留下琥珀,再给琥珀安排一份轻松差事。
而琥珀看着黛玉和贾母略有相似的眉眼,亦是连连点头。
她对黛玉道:“多谢三奶奶收留琥珀,您的安排就很好,琥珀再没有不满的地方。”
琥珀就这样留在了鹤鸣苑,而在琥珀把自己东西搬到鹤鸣苑后不久,二房就搬走了。
贾母分给贾政的私产里,包括一间距荣国府不远的五进宅邸。
贾政打算带着儿子儿媳还有孙子们搬过去住。
李纨母子与宝玉一家对此都没有任何异议。
宝玉没有异议,是因为他有异议没有任何用处。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我在乙游专心  都是你by奚里  笨蛋小美人进  救世主她只想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