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红楼梦同人)贾璋传by惊鸦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6

他们家三爷名字在正中间呢!
一看到三爷中了第一名案首,几个小厮就联想到丰厚的赏钱,霎时心头火热。
他们当然知道,给主子报喜这样好差事肯定是几个大管家的,轮不到他们这些小子。
可是管家们也不是抠门的人,得了好处后还能少了他们这几个跑腿的银钱吗?
珠大爷中举人的时候,老太太赏了府里所有人的月钱,还单独赏了看榜的小厮金元宝呢!
哎呦喂,这回可是发大了!
几个小厮乐颠颠地跑回了荣宁街,在门房等候的林之孝和王善保见到他们几个回来,急忙拉住他们的手臂:“我的天爷,你们几个可算是回来了,三爷中了吗?”
那几个小厮七嘴八舌地道:“中了,中了!咱们三爷名字在那大红榜正中间儿呢!”
林之孝双手合十,笑得跟个弥勒佛似的:“佛祖保佑,佛祖保佑,这可是案首啊!”
言罢,又对王善保笑道:“老哥哥,咱们赶紧去给老太太老爷太太报喜去,也好沾沾三爷的喜气。”
王善保笑呵呵应了,十分谦让地让给林之孝去贾母贾赦那儿。
他笑着说,自己去东大院儿给太太报喜就行了。
林之孝看王善保这般沉稳谦和,更是高看王善保一眼。
而且他也看明白了王善保的小心思,王善保嘴里没提三爷,自然是把三爷留着,自己过去讨好卖乖了。
往常他看王善保家的张扬粗浅,没想到她家男人居然是个有心思的人物。
这么一想,林之孝心里就琢磨开了。
以后得让他那婆娘多提点一下王家的女人。
眼看着三爷就要发达起来了,提前给大太太那边儿卖个好,也不费什么。
王善保心里比林之孝高兴得多了。
他婆娘可是太太的陪房,璋三爷又是太太唯一的儿子。
三爷好了,他王善保还能不好吗?
他此时才是两人中更欣喜若狂的那一个。
荣庆堂里,门口的小丫鬟走进屋里,悄悄儿地对鸳鸯说了两句话。
鸳鸯听了,塞给她一把铜钱打发她走了,脸上挂上笑容前去报喜:“老太太大喜,咱们三爷中了县案首,林妈妈在外面等着进来报喜呢!”
林妈妈就是林之孝家的。
贾母听到贾璋中了,也是喜笑颜开,连声让林之孝家的进来。
林之孝家的被丫鬟迎进去后,喜气洋洋地道:“恭喜老太太,咱们家三爷中了案首。我家的那口子一大早儿就在门房等着,刚才看榜的小子们回来说了喜讯,他忙不迭地让我来向老太太报喜呢!”
贾母对贾璋很宠爱。
一来,贾璋聪明可爱又嘴甜,相貌还像老国公,她怎能不喜欢呢?
二来,就是因为贾璋和贾珠一样,有读书的天赋,是振兴荣国府的希望,贾母自然要看重他一些。
如今贾璋中了案首,贾母焉能不喜?
“全府上下都赏一个月的月钱,璋哥儿院子里伺候的和看榜的都赏三个月的月钱。鸳鸯,去库房给你们三爷收拾出来一些摆件,给你们三爷送过去道喜。”
鸳鸯带着几个小丫鬟去库房里找东西去了,林之孝家的和其他的丫鬟婆子们在鸳鸯走后围着贾母说了好些奉承话,把老太太哄得喜笑颜开的。
林之孝家的过来向贾母报喜,林之孝跑去贾赦那里报喜。
王善保找了他媳妇去和邢夫人报喜,而他自己,则是溜到了贾璋的外书房青藤山居。
至于通知荣国府其他主子……
林之孝说这不归他管,让小厮去找赖大管家。
左右赖大和二房的主子们关系好,想来赖大是很愿意走这一趟的。
小厮:……
让赖大管家去二房禀告大房的喜事,林大管家您是认真的吗?
贾赦和邢夫人得知儿子中了后,和贾母一样喜不自胜。
尤其是邢夫人,她竟笑着笑着落下泪来。
待贾璋得了消息,离开书房回东大院儿时,只见贾赦邢氏和贾琏都在正房里。
见他来了,这三人围着他好一顿夸赞,倒是让贾璋有些不好意思。
他一个成人芯子,并不觉得在县试能考出好成绩是什么值得沾沾自喜的事。
但是……
听到父母哥哥这样直白的赞美,贾璋心里暖洋洋的。
前世的时候,很少有人这样直白热切地为他高兴。
贾赦夸到无词可夸后,就冷酷地打断了还意犹未尽的邢夫人与贾琏,拖家带口地跑去荣庆堂请安去了。
他要让老太太看看他的好大儿!!!
到了荣庆堂,贾母招手让贾璋去她身边:“璋哥儿过来,和祖母说说话。”
贾璋走过去,坐在她身边儿:“祖母,承天庇佑,孙儿科场上有所进益,也算是给我家增添些许光彩了!”
“除了蒋先生的悉心教导,孙儿能考中全赖祖母、父亲母亲和哥哥的悉心关怀。要是没了你们,孙儿怕也是没有读书的劲头儿了。”
邢夫人笑道:“老太太您看,璋哥儿这孩子,一张嘴竟像是抹了蜜似的。”
贾赦哼了一声:“我看邢氏说得就不对,这小子分明偏心的很,在东大院里就记得夸您老人家的慈爱了,真是没良心——竟是随了他哥哥,只记得祖母,不记得父亲,哪里就嘴甜了?”
贾母听贾赦说话讨嫌,白了他一眼,心里却是受用的。
贾琏起身对贾赦作揖,调笑着叫屈:“我的好老爷,在儿子和弟弟心里,您和祖母她老人家一样重要,反倒是儿子们孝敬无门呢!”
贾母搂着贾璋抿嘴儿笑道:“不理你老子,你母亲还没呷醋呢,他倒是学会拈酸了。咱们不和他好,晚上你和你母亲哥哥在祖母这里吃饭,不带你老爷。”
“让他自己回去,一个人和小老婆吃饭去吧。”
贾赦哼哼唧唧地表示不满,却也不敢直接反驳贾母的话。
贾璋笑呵呵地为贾赦讨饶:“好祖母,您可饶了我爹吧。爹爹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去,我和哥哥也心疼。”
贾母这才装作不情愿的模样答应了贾璋。
贾赦也跟着对贾母讨饶,心里感慨万千。
他与母亲,已经不知多久没有这样亲近过了。

第22章 搬石砸脚王氏暗恨,报喜春深神童声明
赖大被林之孝将了一军, 只得苦着脸派人去二房报喜。
他本人却没去二房,而是跑去荣庆堂和贾母报喜去了。
归根结底,他赖大还是贾母的人。
就算是再看好贾珠的前程, 他也不能忘了自己的主子到底是谁。
所以即便赖大很担心贾母问他为什么比林之孝来得慢,他也得忍着头疼, 前往老太太的荣庆堂。
王夫人在得到贾璋中了案首的坏消息后, 心情瞬间糟糕起来。
贾璋那小崽子真是好命, 居然中了案首?
她的珠儿都没有中过案首呢!
王夫人心里嫉妒得要死,坏主意一个又一个往外冒。
但大房的邢氏不是前大嫂张氏那样目下无尘的才女,向来对她严防死守。
贾璋那小崽子又滑不留手的, 对她这个二婶虽然有礼有节, 态度却极其冷淡。
再加上老太太为了给贾璋体面, 特意给了邢氏一点点管家权,从此大房的仆役调动再也不经她的手了……
王夫人就算想暗算贾璋, 一时之间也无从下手。
正在给王夫人站规矩的李纨也看到了婆母阴晴不定的脸色。
但她还是得硬着头皮提醒婆母道:“太太, 咱们是不是得去荣庆堂, 给老太太道喜?”
王夫人回过神来,神色也恢复了她往常的慈悲之态。
她瞥了李纨一眼,没好气地道:“走吧,你和我一起去荣庆堂。”
王夫人什么都没对李纨说,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她分明是在指责李纨, 一个隔房的小叔子,你这么积极做什么?
李纨看得明白, 但她却不得不提醒王夫人。
这种事情都发生好几回了,李纨也学会了如何应对。
李纨深知, 她提醒婆母,婆母最多只会不高兴地瞪她两眼泄愤。
可若她不提醒婆母, 等到婆母被老太太指责时,婆母就会恨她没眼力见儿了。
到时候老太太给了婆母多少排揎,她就会在婆母这里吃到多少苦头……
二房婆媳带着丫鬟婆子,面和心不和地往荣庆堂贺喜去了。
到了荣庆堂,还没进屋儿,婆媳二人就听到了屋里的欢声笑语。
王夫人的脸色又黑了几分。
可是当她们婆媳二人进屋给贾母请安的时候,她的脸色就又和蔼可亲起来了。
邢夫人母子三人见王夫人婆媳二人来了,也起身与之互相厮见。
贾赦这个大老爷倒是不用起身,只与王夫人互相点头示意一下,再等着李纨见礼即可。
不过他一见到王夫人,脸上的笑容就淡下来了,倒是惹得李纨心中惴惴。
贾赦向来不喜老二夫妇,这两年又发现了王夫人对他两个儿子的一些小动作,因此愈发厌恶王夫人这个弟媳。
所以他直接把王夫人当空气。
贾母看贾赦如此无赖,心里有些生气。
就算是再不喜欢老二媳妇,也要做好表面上的功夫啊。
老二什么时候对邢氏这个大嫂这般无礼过?
贾母张了张嘴,想了想后,还是没说什么。
王氏只是政儿媳妇,又不是政儿本人。
她还不至于为了给王氏出头,就去训斥自己亲生的儿子。
王夫人对贾璋的态度倒是亲切,说了一堆什么以后和珠哥儿互相提携,日后介绍王家舅舅给你之类的鬼话。
贾璋乐呵呵地应了,好像是真信了王夫人是个慈祥的婶婶似的。
实际上,他心里对王夫人的话术颇有些腻味。
就王夫人这点子话术,根本无法和司礼监太监们的挑拨话术和刺心言语相提并论。
他这好婶娘啰嗦这么多,无非是在暗示他,就算他中了案首,也比不过她的儿子贾珠。
毕竟贾珠的舅舅是位高权重的王子腾,而贾璋的舅舅不过是老纨绔邢德全。
他舅舅邢德全不但不是助力,还是个拖累。
但那又如何呢?
父亲和二叔的父亲还是执掌京营、威名赫赫的国公爷呢,最后不还是没什么出息?
王子腾本人起家,靠得也不是他那早逝的生父吧?
贾母是从重孙媳妇做到老封君、在内宅摸爬滚打一辈子的宅斗高手,哪里听不出王夫人话里的意思?
不过她看贾璋表情一派天真,好像没听出来,也就没当面指责王夫人。
家和万事兴,她不希望自己喜欢的小孙子讨厌二房。
讨厌王夫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像贾赦一样讨厌他二叔。
至于邢夫人不好看的脸色,贾母只当没看到。
事后她会给邢夫人补偿的。
而且……
贾母眯眼想着,既然王氏今儿许诺了璋哥儿会介绍王子腾给他认识,那她老婆子可就当真了。
明儿她就压着王氏把这事儿给办了。
先夫代善愿意把京营的一些人脉交给王子腾使用,不就是为了王子腾飞黄腾达后能庇护贾家后代吗?
璋哥儿是大房的孩子,不是王子腾的外甥,可他同样是先夫代善的嫡孙。
王子腾照顾一下璋哥儿,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贾璋本来也没想过要撕破王夫人的假面。
但当他看到母亲失去笑容的脸,就改了主意。
于是,在王夫人说完那一段明褒暗贬的话之后,贾璋便像没听出来王夫人话里的深意一般,张口就是赞叹王子腾的英武,闭口就是提及自己对王家舅舅的仰慕。
最后他笑呵呵地对王夫人道:“二婶,我和珠大哥情比同胞,想来王家舅舅像疼爱亲外甥一样疼我吧?”
“我听说,珠大哥跟着王家舅舅见过好几位京营总兵,那些大人们个个渊渟岳峙,气势如虹——侄儿素来喜爱武事,对这些总兵心向往之。婶婶,您会帮我求一求王家舅舅,让他带我去涨涨见识吗?”
王夫人一下子就被贾璋架起来了,偏贾璋还诚恳地对王夫人道:“侄儿以前就听说过,二婶疼二哥比疼爱珠大哥还要更甚呢。”
“那时我还不信,如今听了二婶的话,我才发现这世上居然还有您这样慈爱的长辈。”
他趋步上前给王夫人作揖:“侄儿这厢给婶婶道谢了,多谢婶婶疼我。”
贾赦看儿子唱念做打地把王氏架了起来,心里暗爽。
不过他可是贾璋的亲爹,可不能只光顾着看笑话。
在贾璋唱完这出戏码后,贾赦连忙给儿子搭台阶,厉声训斥道:“璋哥儿,你这个滑头!你二婶疼你,你也不能这么不庄重!还不快回来?”
贾璋听了,对王夫人告罪一声,悄默声地回到了贾赦身边。
贾琏在一旁笑嘻嘻地看他,偷偷对他扮鬼脸。
贾璋回他一个苦脸。贾琏见了,笑意更欢了。
直到贾珠回来,王夫人才从刚才被噎住了的感觉中缓过神来。
贾珠是和林之孝一起过来的。
这两人在路上遇到了,便一起过来了。
贾珠也从林之孝那里得知贾璋中了,遂对贾璋道了喜,贾璋自是向他道谢不提。
林之孝则是向贾母禀告,说是宛平县衙的报喜人来了,请三爷去前院儿给报喜人发赏钱。
贾母听了,喜笑盈腮地道:“璋哥儿,快去和你林大叔一起去前院儿吧。”
贾璋连声应是,和长辈们行礼告别后才离开,贾琏看他走了,琢磨了一下,也对贾母等人行礼告别,追着贾璋出去了。
贾珠看到贾璋和贾琏联袂离开,心里有些羡慕——曾几何时,他和贾琏的关系也是极亲密的。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他们的关系就渐渐疏远了。
要是琏哥儿是他亲弟弟,想来琏哥儿也会对自己这般掏心掏肺吧?
贾琏却是不清楚贾珠幽微复杂的心思。
他脚步轻快地跟上了贾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贾璋一回头,就见到了贾琏。兄弟两人会和后,跟着林之孝一起来到大门口。
到了地方,只见王善保正在与报喜人说话,见到贾璋兄弟二人过来,忙回身行礼道:“给二爷,三爷请安了。”
贾琏作为哥哥,主动开口叫了王善保起来,又问准备给报喜人打赏的喜钱准备好了吗,发没发下去。
林之孝回道:“哎呦,我的好二爷,赏钱咱们早就准备好了。您和三爷这小文曲星不来,咱们这些奴才怎敢私自放赏?而且这几位老哥哥还等着三爷出来沾沾三爷的喜气儿呢!”
领头的报喜人听了林之孝的话后笑道:“正如这位老哥所说,咱们哥几个也想沾沾贾案首的喜气,拿了贵府三爷发的赏钱回家给儿子压兜呢!”
贾璋连忙说他们实是过誉,又问林之孝赏钱在哪儿。
林之孝招了招手,一个穿着青色衣裳的小厮就端这赏钱过来了。
林之孝接过那托盘道:“三爷,赏钱早就提前备好拿到前头来了。”
贾璋看了一眼,只见一排排新打的银锞子,有笔锭如意样式的,还有及第登科样式的。
色色齐全,很是妥帖。
贾璋他从那托盘里拿了银锞子,挨个给几个报喜人派发了下去。
因为这些报喜人都想沾喜气,所以这些银锞子全都是贾璋亲手发下去的。
虽说贾璋觉得喜气之说只是一个心理安慰罢了,但是人家想要他就给吗。
反正报喜人也不多,他也发得过来。
勋贵公候人家打赏时向来大方,贾璋散出去的银子的数目十分可观。
这些报喜人拿到了丰厚的赏钱——还是案首亲自送到手里的,心里十分欣喜。一个劲儿地夸赞贾璋文采出众,他日必然会蟾宫折桂云云,直把贾璋夸耀得宛若文曲下凡一般。
贾璋芯子里是个成年人,本就觉得自己能考中只是因为自己的自制力比寻常无知孩童高的缘故,并不觉得自己多有天赋。
眼下听了报喜人一连串儿的夸耀,倒是颇觉耳热。
派发完赏钱后,林之孝又请那些报喜人们进府吃茶。
但那几个报喜人拒绝道:“老哥极力邀请,原不该辞。只是县衙里老爷们还等着我们几个回去回话,因此实不能留,真是得罪。”
林之孝只得作罢。
忙活了一天,贾璋总算是把这些乱七八糟的迎来往送之事忙活完了。
他躺在床上,终于有了一点考上案首的真实感。
虽然贾璋一直都在让自己保持冷静,警示自己,能一举夺魁是因为自己本就是成人,自制力比同龄人强……
但他也不是一点自豪之情都没有的。
县试的难度虽然不高,但也不是没有考一辈子都考不上的考生呀。
而且贾璋前世虽然在内书房读过几年书,但是内书房教导得都是制诰判表的写作方式与忠君爱国的典故,这些内容都是在培训他们这些太监为皇帝服务的能力,和科举考试并不相关。
所以他也是从头开始。
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很不错的结果,这当然是一件令他感到愉悦与骄傲的事情。
贾璋他虽然是再世之人,灵魂无比成熟,但也为此欢欣鼓舞。
况且蒋先生说过,国朝自有惯例,县试案首的文章只要过得去,府试的时候都是必定会中的。
就连在院试的时候,案首被录取的几率也会比其他的普通考生高很多。
诚然,这纯粹是官场的潜规则——府台和学台们会给下面的县令面子,不会让他们看重的案首连个孙山都取不中,跌了对方的面子。
但不论如何,贾璋他得了案首,功名已经稳了。
至少,他会得到一个童生的功名。
因为稚龄中了案首,贾璋确实得了一些好名声。
毕竟,他不过垂髫年纪,就能够高案首,这不是神童是什么?
宛平知县王畿为了他屁股底下那把椅子的安稳,素来做事谨慎。
每年有高官贵胄出身的学子来宛平参加考试时,王畿都很“公平”。
要么就铁面无私谁都不帮,要么就“平等”地给“每个”贵胄子弟都加分。
无论王畿今年选择了哪一种方式应对这场考试,贾璋的成绩里都没有太多水分。
毕竟除了贾璋,今年也不是没有别家的高官子弟参加宛平县试——对方的爹可比贾赦强,在朝里还担着实职呢,不也没有成为案首?
而且县衙外还张贴了前十名的卷子副本,众考生中有亲自去看榜的,看了贾璋第二场的四书文后全都心服口服了。
人家还是垂髫小儿,文章就写得提纲挈领,比你一个二十多的人强多了。
你还好意思去质疑人家?
若真那般做了,可真是羞煞人也。
一时之间,贾璋颇得了一些神童名声。
这也是正是蒋凤举和贾璋两人想要的东西。
文官素来注重清名和文名,提前攒些好名声,只会是好事。
而且在科举考试中,考官也会把士子名声作为最后排榜的参考依据——如果你才名满天下的话,考官也要考虑不录取你会带来的反噬。
京中勋贵人家也颇有些羡慕荣国府。
先出了一个十四岁进学、弱冠中举的贾珠,后又出了一个中了案首的贾璋。
后辈如此出色,便是他们家文字辈的男丁没用也没事了。
未来的荣国府,靠着这两个孩子总是有希望重振门楣家声的。

第23章 横生压力焚膏继晷,主仆二人浅论偏心
荣国府大房的人对贾璋考中案首一事感到万分欢畅。
二房的态度则截然相反——就像大房的人很难因为贾珠中举而喜笑颜开一样, 二房的人也不会因为贾璋中了案首而感到欢喜。
王夫人很不高兴,贾政虽然没多说什么,却也重新盯上了原本已经被他放弃了的宝玉。
王夫人心疼得厉害——珠哥儿出息就行了, 何必非得为难她的宝玉?
宝玉是被神仙眷顾的人,未来必有前程, 哪里用得着苦哈哈地去考试?
贾珠也因此产生了一些心理压力。
王夫人在荣庆堂见到大房一家四口和老太太其乐融融的场景后, 心里产生了危机感。
她开始对贾珠耳提面命, 着重提及了大房对二房地位的威胁——好鼓励贾珠努力上进,讨好老太太。
贾珠听得头都快大了。
但是王夫人的话,也未尝不对。
从小祖母就抱怨大伯贾赦不中用, 母亲更是说琏二弟不爱读书, 挑不起荣国府的大梁。
整个荣国府里, 就他聪明懂事,所以贾家的未来只能指望他。
贾珠信了这些话, 所以他打小儿读书就用功。
他向来都是这府里头最优秀的那一个, 老太太、老爷和太太全都围着他转。
大房的伯父伯母也羡慕父亲母亲有他这样出色的儿子。
可现在府里却突然蹦出来一个比他更小、比他更有天资的贾璋。
他记得他初次参加县试的时候是在八岁, 而且还没考上。
一直考到十四岁,他才进了学。
可贾璋却能一举中榜,甚至独占鳌头。
偏生贾璋还是大房的嫡出哥儿。
贾珠他心里也清楚,父亲贾政作为次子,手里的资源多得不正常。
母亲管家, 也名不正言不顺。
他们二房现在的风光,是祖母压着大伯让给他爹娘的。
诚然, 这一切的根源是因为大伯他做过义忠亲王的跟班,这才不得不退居东大院的。
但是, 眼下废太子的风头已经过去了。
皇上他都封了义忠亲王的长子为郡王爷了,过去的事情自然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可是大伯仍旧住在东大院, 母亲王夫人也仍旧在荣禧堂的耳房里掌家理事……
只要老太太不提,母亲就绝不会主动离开荣禧堂。
即便西大院的房屋更轩阔,即便在荣禧堂里,母亲只能待在耳房。
这其中又怎么可能没有猫腻呢?
是的,贾珠也很清楚,他们二房就是在鸠占鹊巢……
但是贾珠是这件事的既得利益者,他自然会选择装聋作哑。
舅舅王子腾与岳父李守中肯对他投资,不就是因为祖母她偏心二房,大房伯父与琏哥儿又都不成器,他因此成了荣国府隐形继承人(非爵位,指的是爵产与资源)的缘故吗?
如今璋哥儿这般出类拔萃,大伯会不会生出别的心思?
贾琏会不会恨他占用了他的资源?
祖母还会一如既往地偏心吗?
舅舅和岳父还会像以前一样看重他吗?
只有到了这种感受到威胁的时候,贾珠才认清了自己的心意。
以前他一直都在安慰自己,是贾琏自己不上进,他只是在帮助贾琏承担贾琏本来应当承担的责任罢了。
可是当大房出现一个六岁的县试案首时,他才发现他的想法居然如此丑陋。
是啊,贾璋是长房嫡孙。
若真从宗法上论,对方远比他这个二房长子更有资格振兴荣国府的门楣。
大伯贾赦他一定会这样想的。
就连贾琏这个长房的嫡长子,对他同父异母的兄弟都十分亲近……
思及此处,贾珠都觉得有些诧异了。
贾璋他是怎么做到的,居然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祖母和琏哥儿的好感,又这样轻而易举地考中了县试的案首。
贾珠真的不想去忌惮一个小孩子。
可是他的直觉告诉他,贾璋这个人就算小,也值得他严阵以待。
他此科一定要中。
只要中了进士,以上的这些思虑就都不重要了。
比起会读书的孩子,荣国府更缺的是朝中的官员。
只要他选了官,这些苦恼都将迎刃而解。
贾珠因此读书愈发刻苦了,贾政对此非常满意。
或许这对父子怀有同样的心思。
他们都占据了太多不属于他们的东西,所以大房一有出头的迹象,他们就焦心不已。
王夫人深恨贾璋,她既恨贾璋在贾母那里得宠,又恨贾璋在荣庆堂里老太太当前让自己下不来台,更嫉恨贾璋中了县试案首。
但是还是那句话,贾璋那里防她防得紧,王夫人根本就无从下手。
王夫人实在是难以相信,邢夫人那个小门小户出身的女人,居然有这样的手段!
她分明记得,邢氏在刚嫁进荣国府时也没这么聪明谨慎过啊?
王夫人当然不知道,她的很多算计都是因为贾璋本人才夭折的。
作为能从内宫倾轧里脱颖而出,最后还能善始善终的前司礼监掌印,贾璋当然能够发现谁是王夫人安插到他那儿的眼线。
他直接把这些人全都撵走了。
作为贾母疼爱的孙儿,大房夫妻心爱的儿子,想弄走几个奴才非常容易。
他甚至都不用找理由,问就是不喜欢。
他看到他们的脸就头痛,大概是命里犯冲吧。
至于把人留着给王氏传递假消息?
那根本没必要。
王氏的手段粗浅,和底下的人相处几天,贾璋就能分辨出来谁是王氏的人,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漏网之鱼。
既如此,他又何必把人留下给自己添堵呢?
至于他前世在东厂里见过的、听过的那些手段,王夫人她根本就不会——她终归只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不读书的妇人,就算再恶毒,见识也有限。
她想不出什么新鲜的害人法子。
贾璋对付她的这些小手段,简直就是绰绰有余。
更何况他还有母亲邢夫人保驾护航。
很多时候,王夫人的算计还没走到贾璋跟前儿呢,就已经被邢夫人给消弭于无形之中了。
贾赦发现贾珠好像又瘦了,但他选择当做没看见。
他又不是圣人,上次他劝贾珠保养身体,结果却被政老二告到了老太太那里,害他差点挨了教训。
他才不会在一件事上跌两次跟头呢!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我在乙游专心  都是你by奚里  笨蛋小美人进  救世主她只想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