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红楼梦同人)贾璋传by惊鸦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6

三来,这件事没有触及勋戚宗亲的利益,不会致使群臣动乱,进而影响到绍治帝皇位的稳定,他做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风险。
至于在这个过程中难免要杀几个贪官污吏,在绍治帝心里也不是什么大事。
若不杀鸡儆猴,又有谁会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赃款呢?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哪个圣君明主不是踩着皑皑尸骨上位的?
绍治帝在自己还在宫中读书时,就已经做好未来要杀人的心理准备。
更别说那些贪官污吏本就该死,他这么做完全是在替天行道嘛!
至于第一笔养廉银子要从哪里来,绍治帝心里也有了主意。
别人不知道,掌管了东鸾卫的绍治帝却是知道的。
太上皇安插在江南的眼线给太上皇送来了密报,疑似是甄家的罪状。
据夏原吉的禀告,太上皇看了密报后就摔了药碗,气得连晚饭都没吃。
再加上太后娘娘与老九时常在太上皇面前上的眼药,绍治帝心知甄家已经是秋后的蚂蚱,再也蹦跶不了两天了。
到时候把从甄家抄出来的钱拿来做第一年的养廉银子就可以了。
等到第一年过去后,绍治帝就不用操心养廉银子的事情了。
他完全可以用省下来的火耗银子来支付养廉银子的花费,还能剩下许多银子留在国库里弥补朝廷每年因为灾情产生的亏空……
贾璋虽然在绍治帝面前侃侃而谈,但他也知道绍治帝不会因为他的三言两句就头脑发热地直接下达旨意的。
朝廷大策,若没有经过内阁大臣们的完善,若没有经过太上皇的点头,又怎么可能成为加盖金印玉玺的明旨了?
贾璋更不会妄自尊大到觉得自己这个刚入仕的翰林官能参与到朝廷大策当中,于是他对绍治帝诚恳地道:“微臣年幼德薄,策论中缺漏甚多。若能为陛下抛砖引玉,就已经是微臣天大的福分了。”
能为陛下效劳,微臣十分荣幸。但是微臣的想法还不成熟,若陛下觉得微臣的主意切实可行的话,那陛下可以去找阁老们商议此事。
具体该怎么做,臣实在是没经验啊!
听到贾璋的陈词后,绍治帝轻笑了一声。
杨阁老的徒孙果然和杨阁老一样,说话都是这样滴水不漏,不肯给自己留下半点把柄的。
不过绍治帝不讨厌贾璋的小心机,若是没有心机,贾璋在朝廷上也走不了多远。
绍治帝心想,他这位小状元还是很忠心的。
荣国府的欠债貌似就是他这位小状元亲自去国库还的,而且他私下还很用功,——条理清晰的计策和详略得当的朝会记录可不是临阵磨枪就能做到的,绍治帝能看出来他这位新点的小状元私底下为轮值做了多少准备。
想到这里,绍治帝对贾璋道:“朕还是那句话,小贾爱卿你太过谦了。”
“朕今天问你关于火耗的事,你不必说出去给你师祖听。朝廷里的事情很多,朕不急着落实这件事。你先帮朕整理朕批完的折子吧。”
听到绍治帝的吩咐后,贾璋连忙应是,然后在小内宦的指引下走到自己的座位,安安静静地做事去了。
在贾璋整理折子的时候,绍治帝就坐在御座上批折子。
在大臣前来议事的时候,贾璋就要暂时放下那些折子,拿出纸笔来记录君臣间的问答。
在忙了一天后,贾璋心满意足地带着绍治帝的赏赐离开了。
或许是因为今天他的回答很让绍治帝满意,所以他得到了翰林院内部人人都想得到的玉如意。
除此之外,他还得到了其他的赏赐。
宫缎四匹,宝砚两方,白银百两。
东西虽不稀奇,却是难得的体面。
这件事瞬间传遍了整个翰林院,成了人尽皆知的新闻,不少翰林都对贾璋羡慕嫉妒起来。
贾璋笑着对围上来向他道喜的翰林们道:“这都是韩学士指导有方的功劳,并不是我有多大的本事,我倒是要好好感谢一下韩学士才是!”
在众翰林的起哄下,贾璋主动提出要做东宴请韩凭,众翰林都欢呼起来,韩凭则笑着赏了贾璋一个脑瓜崩。
贾璋捂着脑袋发誓他今天晚上一定要把韩凭灌醉!
不过到了席上,贾璋却没有继续开玩笑,而是真心实意地谢了韩凭一通,又殷殷给韩凭敬了几杯酒。
他的度掌握得很好,根本没有半点把韩凭灌醉的意思。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刚刚看到贾璋带回翰林院的赏赐后产生嫉妒之心的翰林们也歇了心思。
瞧瞧人家的怡人风度!听听人家在酒桌上的连珠妙语!
也难怪陛下会喜欢贾茂行,谁不喜欢这么会说话的人呢?
而贾璋,他在回家前打包了一大包酒楼独有的姜香梅子。
他觉得酒楼里蜜饯的味道比家里蜜饯的味道清爽些,倒是可以带回去给芝哥儿尝尝鲜哩。

第119章 研究经典文宗期许,宫中选秀麻痹臣党
在贾璋去御前轮值后没多久, 就轮到王良誉和吴庭生去御前轮值了。
但他们两人只得到了金笔锭的赏赐。
这非常正常,若是人人都能得到玉如意,那玉如意岂不是早就烂大街了?
贾璋心想, 靠着潜规则刺激翰林们自发上进,如此惠而不费的激励手段, 皇帝又怎么会让它废掉呢?
翰林院众人也对此事接受良好。
太上皇在位时, 新翰林们就少有得到玉如意的。
若新帝一登基就给新科三鼎甲批发玉如意, 这些在翰林院里苦熬多年的老翰林们才真是要破防呢。
如今只有贾璋一人得到了玉如意,他们可以安慰自己,不是自己不会说话不会办事, 而是贾璋他考得太好了。
三元及第的功名古今少有, 陛下因此对新状元青眼有加也理所应当。他们得不到玉如意, 才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得到陛下的欣赏。
因为绍治帝的青眼有加,贾璋在翰林院里的日子愈发如鱼得水起来, 就连他在史馆里的差事都变得好办了许多。
以前他在史馆里修实录时, 只能指挥韩凭交给他的那两位小编修。
现在就不一样了, 即便他没叫人,也有编修检讨主动跑来为他做事。
贾璋清楚他们的想法,翰林院里被陛下忘到脑后的状元数不胜数,所以新科状元也没什么好稀奇的。
但是被陛下记住且赐下玉如意的状元就不一样了,得宠的红人自然具备讨好的价值……
还有人马后炮地夸赞起韩凭的慧眼识珠, 贾璋对此嗤之以鼻。
前些日子嘲讽韩凭像老母鸡护崽一样护着他,简直就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傻瓜的人正是现在这些夸赞韩凭的人, 他又怎能不觉得讽刺?
面对绍治帝的青眼有加与翰林院同僚的奉承,贾璋表现得十分谦逊有礼。他心里很是清醒克制, 压根儿就没被这些奉承讨好冲昏头脑。
经过前世风光的贾璋早就清楚一个道理,身处顺境中的人时常会被笑脸迷惑, 即便兵刃戈矛近在眼前,都对危险浑然不知。
那样的下场可不是贾璋想要的,所以他时刻都在提醒自己应该保持冷静。
虽然王良誉没得到绍治帝赏赐下来的玉如意,但在新科三鼎甲顺利入内轮值后,他那位刻薄上官还把他从修复馆里调出来了。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万一王良誉宁可不要官声与圣心,也要在轮值时告他一状就糟了。
他可不想彻底恶了陛下。
而在私下里,王良誉特意请了厨子做了一桌宴席,专门宴请给他出主意的贾璋和吴庭生。
王良誉心里喟叹,还是年轻人脑子活,不过是花钱请人在他那恶毒上官的耳边吹吹风,他的境遇就大为改变了。
因为第一次轮值时得到了绍治帝赐下的玉如意,贾璋后续轮值的频次大为增长。
他每次都把差事办得妥当,有差事的时候就潜心办差,没差事的时候就给自己找事情做。
他眼睛里有活,做事时拿捏的尺度也恰当。既能让绍治帝觉得舒服,又不会抢了御前大太监陆英的风头。
绍治帝很享受贾璋的奉承讨好,不过他可不是浪费人才的皇帝,不会让新状元一直做磨墨端茶的小厮的。
他还是希望贾璋在办差之余多研究研究经典。若贾璋能成为文宗,他这个点他做状元的皇帝也面上有光嘛!
于是,在下一次轮值时,贾璋就从陆英手中接过了一大摞孤本。
绍治帝对贾璋道:“朕盼着你成为一代文宗,办差之余多读些书总是好的。”
陆英则笑着道:“陛下说了,小贾大人若是把书读透了,就把这些宝贝孤本送给小贾大人呢。”
贾璋这回倒是真的有些感动了,他谢恩道:“臣必当手不释卷,绝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绍治帝让贾璋不必这般多礼,又对陆英道:“怪不得王妃那般欢喜你,原来你最是会讨巧卖乖,现在你又来新状元面前卖好了!”
贾璋垂下的眼睛闪过一抹讶异之色。
王妃可是潜邸的称呼,绍治帝能如此亲昵地说出对这个称呼,足以证明他与皇后娘娘的深厚情谊。
陆英奉承道:“都是陛下与娘娘宽仁待下,奴婢才敢这么胆大包天的!若陛下不喜欢,奴婢哪敢向小贾大人卖这个巧呢?”
绍治帝听了,又笑骂了陆英两句,这才罢了。
至于绍治帝向贾璋垂询的火耗改革之事则暂时没了下文。
贾璋对此并不失落。
就算绍治帝要落实此事,也和还没做满几个月翰林官的他没关系。
更何况朝廷事务纷乱如麻,眼下也不一定是改革税银火耗的好时机。
绍治帝最近的心情确实很不错。
贾璋这个让绍治帝看了就觉得赏心悦目,又办事得力的新科状元只是让他心情愉悦的一小部分原因。
真正让绍治帝心情好的无以复加的事情是,原朴他通过廷推入阁了。
即便周东野和李汲使了一点绊子,但也不过是纤芥之疾,根本不足挂齿。
原朴入阁,意味着绍治帝在内阁里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心腹,他当然会为此十分欣喜。
杨宗祯第一时间向原朴送上了自己的祝贺。
他对潜邸心腹入局争权一事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而且他很清楚,这件事情是不可逆的。
每一位皇帝在登基的头几年里,都会对潜邸心腹无比信任。
但杨宗祯并不为此焦心,因为这份信任不是绝对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绍治帝的这份信任也会渐渐淡去。
而且比起别人,杨宗祯宁可让原朴得势。
原朴不是小人,更不是佞臣,年纪又没比他小多少。
他巴不得原朴争气点,好把张泰维踩下去。
太上皇要新帝铲除周、李二党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在周东野和李汲致仕后,无论是按资历还是按规矩,他都会升任首辅。
他敢笃定,如果在他之后是原朴上位的话,那么杨门的官员大概是不会受到太大的打压的。
等到原朴致仕后,他们杨门的人就又能顶上来了……
杨宗祯也不盼着杨门再出一位首辅那种大好事,能够再出一位阁臣就已经很好了。
只要有一位阁臣出头,杨家后人与杨门门生就都有靠山了。
可若是张泰维上位,情况就又大大不同。
太上皇让他和张泰维做绍治帝的辅政大臣时就没安好心。
他和张泰维互相制衡斗法,新君才能做裁判官掌握朝廷大局。
太上皇知道张泰维一定会主动和他斗,因为张泰维这人从来都不愿屈居人下。
为了上位,张泰维连自己的恩师李汲都能背叛,更何况是他杨宗祯呢?
所以杨宗祯才第一时间向原朴示好,这件事可不能让张泰维抢了先……
在原朴入阁后,绍治帝才有心思理会选秀的事。
经过礼部忙而不乱的筹办,在绍治元年八月初九的这一天,各家送秀女入宫参选的马车停在了青鸾门前。
宫中有旨意,此次选秀只选京畿五品以上官员家里的女子。
五品以上的官员家里一般都置办得起华服丽饰与上好的马车,就算买不起好马车,也能租得起好马车。
因此这一路行来车马如云,从马车上下来的秀女们亦是环肥燕瘦,尽态极妍。
绍治帝后宫嫔妃不多,膝下皇子寥寥无几,此次选秀,就是为了充盈后宫,绵延皇家子嗣。
京中为之动心的人家数不胜数。
若女儿能得到君王宠爱,自家岂不是也能像甄家一样,借着娘娘的枕头风青云直上?
若女儿能生个儿子那就更好了!谁不想要一个亲王外孙乃至皇帝外孙呢?
虽说绍治帝已经把中宫所出的嫡长子立为太子了,但当年的义忠老千岁不也是太子吗?
义忠亲王得势的时候,谁能想到当今陛下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想到这些有的没的,不少勋戚门阀与文武大臣家里都打算送女儿进宫选秀。
不过到底谁能选上,还要看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的意思。
是的,绍治帝本人不会亲自主持选秀。
而他私下里定下必须入选的名单,已经早早地交到了太后与皇后手中。
因为选秀之事,京城里老字号的脂粉铺子、绸缎铺子和银楼的生意都好得吓人。
贾璋名下没有这些铺子,他也没开一家新店铺强凑这个热闹。
人家家里的姑娘入宫参选,穿的戴的都得用最好的。就算要采买东西也会去老字号采买,不为别的,就为了一个用的安心。
所以,就算他开新店,他也是抢不到多少生意的。
与其做那些无谓之功,不如想办法做脂粉铺子的供货商。
不管是口脂还是香粉都需要用鲜花做原材料,卖花虽然赚不了太多钱,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贾璋对此并不挑。
宝钗和探春也因选秀一事平生感叹。
宝钗心里叹息的事情是,她家里是商户,她根本参加不了大选。
就算她心有青云之志,亦无计可施。
妈妈总不能变出来一个官家小姐的身份给她。
探春和宝钗一样,也觉得选秀未尝不是一条好出路。
可是她年纪不够,即便贾政满足了此次选秀的最低要求,她也没办法参加选秀。
绍治帝又不是变态,他明面上的选秀理由是绵延子嗣,又怎么可能会选十三岁的小姑娘进宫?
其实探春会为此感到遗憾,也不过是在叶公好龙。她也幻想过嫁给英俊温柔的男儿,与他夫妻恩爱白头到老,又怎会愿意进宫伺候四十岁的绍治帝?
要知道,二老爷贾政的年纪也不过四十三岁啊!
若真有参加选秀的资格,探春又怎么可能一点都不胆怯呢?
不过就算探春不胆怯,一心一意盼着入宫挣前程,贾母也不会答应她这么做。
荣国府都要转换门庭了,贾母怎么可能同意让家里的女孩子入宫邀宠,挡了贾璋的清流文臣之路?
倒是王夫人听到薛姨妈提起此事时,对探春无法进宫博宠感到遗憾。
她好歹是探春的嫡母,若是探春做了娘娘,她亦能借此做做文章。
就算不能被放出去,改善一下自己的禁足待遇也是好的。
而在八月初九选秀当天,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一共选了九位娘娘小主出来。
贾璋觉得这些秀女的身份格外耐人寻味。
治国公家的嫡三女,瑞王侧妃孙氏的娘家妹妹,西平郡王妃娘家的侄女……
绍治帝选这些人进宫,是在安抚诸王臣党,还是在麻痹他们的神经?
对绍治帝已经颇有一些了解的贾璋觉得,后者的可能性远比前者的可能性大,而且还要大上许多。

第120章 宫中嫔御桂花飘香,省亲别墅大赚利是
宫里封赏才人、美人等小主, 只需内监过府宣旨。
嫔主娘娘则不同,虽然不需要多么盛大的册封礼,但也需要翰林官过府宣旨, 赐下娘娘的册宝与宫中的赏赐。
因为贾璋最近很得绍治帝心意,所以他也得到了这项美差。
与贾璋一起去孙家宣旨的内监黄宏说, 这一趟过去, 少说也能收到几百两的孝敬。
对于贾璋来说, 这笔钱并不算多,但是白来的银子总比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来的容易,他也乐得赚上一笔红封。
而且绍治帝愿意让贾璋发财, 也是贾璋得绍治帝青眼的有力证明。
这对贾璋来说绝对是好事, 不但能让他在翰林院里过得舒坦, 还能提高他在杨门内部的地位。
孙家家主孙洛是兵部右侍郎,在朝廷里也算是一位有实权的大佬了。
若非如此, 他也不能把自己的长女嫁给瑞王作侧妃, 又把次女嫁到甄家作当家主母。
如今更是了不得, 他膝下的小女儿要进宫做娘娘了。
有甄贵妃和瑞王得宠的先例在,孙洛也难免会生出来一些野心。
对待宫里的圣旨,孙家亦是郑重以待。
在贾璋他们抵达孙府前,孙家就已经早早地备好了香案,孙洛也带着一家老小, 齐候在正厅里,静待使者的到来。
待到贾璋他们到来后, 孙洛又是落下自己正三品大员的脸面,亲自招待了贾璋和黄宏这两个小年轻。
不过他的折节下交并不会让贾璋和黄宏受宠若惊, 前者的师祖是内阁阁臣杨宗祯,后者的干爹是御前大太监陆英, 这两人都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孙洛这点卖好的手段在他们眼里都不算什么。
当然,贾璋和黄宏都对孙洛表现出了恰到好处的热情。好歹孙洛也是新娘娘的生父,总不能让人家热脸贴冷屁股。
在应酬过后,贾璋这个翰林官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尔孙氏,聪慧敏捷,柔嘉淑顺,性资敏慧,率礼不越,克令内柔,安贞叶吉,静容柔婉,雍和粹纯。特封为嫔,于九月初一日进内。钦哉!”
相貌秀雅的孙氏亲自接了圣旨,贾璋守礼地垂下眼睛,在孙氏接过圣旨后立刻退到后面,让黄宏赐下礼物,奉承新娘娘。
孙氏一家自是欢天喜地,在送贾璋和黄宏离开时,又奉上两份红封。
贾璋装在袖子里面离开了,回家后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放了四张五十两的簇新银票。
真是够大方的了,只是若这么打点下去,孙家便是有一座银山也填不饱宫中内宦的胃口。
他上一世就是内宦,清楚那些贪财的内宦有多欲壑难填。这位孙嫔娘娘得宠还好,若是孙嫔娘娘不得宠,孙洛还不肯放下的野心的话,只怕孙家就逃离不了被内宦无度索取的命运了。
不过这事和贾璋没关系,反正他们贾家也没有娘娘,因此完全不用担心内宦索取的事情。
他心里很是庆幸,当初怂恿贾赦阻止元春进宫绝对是他做出的最英明的决定之一。
若是元春成功上位瑞王侧妃的话,说不定今年的状元就不是他了。
若是元春没能成功上位,被迫留在宫里做宫女,他也能想象到二房夫妇会在选秀时产生什么离谱的想法。
反正不论如何,都会给他拖后腿就是了。
所以还是如今这样好,元春嫁到石家,孝顺公婆,生儿育女,成为贤妻典范。不但不会给他拖后腿,还能给家里三个妹妹抬抬身价。
赵夫人能信得过迎春的教养,除了老太太外,未尝没有元春的作用。在外人看来,元春和迎春都是老国公夫人抚养的孙女,迎春就算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晚上下衙回家,贾璋在回鹤鸣苑的路上见到紫鹃和雪雁提着满篮桂花往菁莪馆走,贾璋问道:“你们姑娘是要制桂花香,还是要酿桂花酒?”
紫鹃笑道:“是要制桂花香,姑娘不爱这款香,但老太太喜欢,姑娘是要制来孝敬老太太的。”
贾璋点了点头,回鹤鸣苑换下官服后,请迎春一起去黛玉那里凑热闹。
研磨、炮制、蒸馏……在经过几道最基本的工艺过后,黛玉把制好的半成品装到了青瓷瓮中,然后吩咐青雀带着小丫鬟,把这封好的青瓷瓮埋到院子里面的梨树下头。
忙完这一通后,三人一起在菁莪馆用了晚饭,青雀、红杏和司棋带人去厨房提了晚饭来。
贾璋尤其喜欢今天厨房做的鲮鱼滑与桂花蟹粉银芽,待到吃完饭漱过口后,贾璋懒怠地倚在软榻上,笑意盈盈地看黛玉与迎春说话。
黛玉注意到了他的视线,回望过去轻轻一笑。
两人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却已经觉得很好很好了。
就像这菁莪馆里氤氲着的桂花香气,就像贾璋手边温度合宜的枫露茶,这里的一切都是让贾璋感到无比舒适的。
下衙回来的贾璋只觉自己既放松又安心,就连手里读过的游记都变得有趣起来了。
在经过两个多月的争奇斗艳后,几位新娘娘都借着太后娘娘千秋节的秋风得到了晋封。
最得宠的就是西平太妃的娘家侄女吴氏与孙洛的女儿孙氏,吴氏已经晋升为吴贤妃了,孙氏也被封为孙昭仪。
治国公府出身的马氏也因为家世被晋封为马德妃。
这些娘娘家里都得到了宫中的赏赐,那些诸王臣党与勋贵为此感到欢欣鼓舞。
他们本来因为自家在乾元朝夺嫡时得罪新帝的事感到忧心忡忡,为了保证自家不被新帝处理掉,不得不与其他诸王臣党报团取暖。
如今自家女儿在宫中得宠,他们总算是能松口气了。
而在千秋节过后没多久,被太上皇赐下新名字守忠的六宫都总管夏原吉尊奉绍治帝之命,前往各位娘娘家里,召请娘娘们的娘家人入宫陛见。
夏守忠这名字也换了好几次了,当初太上皇把还叫夏原的他安排到绍治帝身边伺候时,绍治帝为了表示自己对太上皇的尊敬,特意给他的名字加了一个吉祥的吉字,以表自己对太上皇的尊崇之心。
而太上皇在对绍治帝与夏原吉制定的收债计划点头后,特意在绍治帝面前给夏原吉改名为夏守忠。
太上皇还对绍治帝和夏守忠道:“既然小夏子以后就是六宫都总管了,那他就只能忠于皇帝你一个人。朕赐他一个新名字,就叫守忠。守着这一颗忠心,以后皇帝会给你一个好前程的。”
换了新名字的夏守忠连忙磕头谢恩,绍治帝心里也很高兴。
他倒不在意夏守忠的忠心与否,只要他是皇帝,夏守忠就不可能对他不忠心。
但他在意夏守忠能不能取代戴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六宫都太监。
太上皇的话让绍治帝放下心来,有太上皇的点头,夏守忠就算不能取代戴权,也不会变成明面上的傀儡。
夏守忠带着一大群内宦溜溜达达地宣完了旨意,腰包里也存住了几千两白银。
他要钱可比贾璋和黄宏要得狠多了,不过他也不亏心。毕竟他是奉旨贪污,又有什么好怕的?
在收到宫中的旨意后,各家勋戚换好朝服后忧心忡忡地进宫了,直到两三个时辰后才出来。
他们进宫前,全都忧心忡忡疑神疑鬼。从宫中出来后,却全都喜气洋洋地庆祝起来。
原来绍治帝请他们入宫,是让他们与后妃团聚的。不但如此,绍治帝还专门在体元殿举办了一场小宴。
在宴会开到一半的时候,太上皇的圣旨来了,他格外开恩恩赏后宫妃妾省亲,以尽天伦之乐。
据前来宣旨的戴权说,这件事是太后娘娘先提起来的。
太后娘娘对太上皇说,椒房眷属入宫,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父母的道理?不若允那些有重宇别院的人家启请内廷鸾舆归家省亲,也好略尽骨肉私情。
太上皇听了,十分感动,这才直接下旨送往体元殿的。
听到这件事后,新帝拊掌大笑起来,直说父皇母后仁爱。
底下的臣子听了,个个都十分踊跃,莫不对此感恩戴德,连声说自己不敢辜负太上皇与太后娘娘的慈心,必会请娘娘们回家看看的。
在这些人眼里,修建省亲别院既能讨好太上皇,也能讨好新帝,还能接女儿回家看看,真是难得的好事。
因此全都向宫里递了请娘娘省亲折子,家中女眷也纷纷进宫向太后娘娘谢恩,家里也开始筹备金银,盖造省亲别院去了。
面对着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富贵,又有几个人能够冷静下来,看清楚绍治帝藏在迷雾后的真正意图呢?
治国公马魁,吴贤妃的父亲吴天祐,孙昭仪的父亲孙洛……
这些人全都东拼西凑凑够了银钱,然后争先恐后地请园林大家画园子图样,请风水先生堪舆看风水。
在定下省亲别墅的地址后,又是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戏,又是采买花木灯烛帘栊帐幔,又是采买金银铜锡土木砖瓦。真个是好不喧阗热闹。
凭是世上所有的,全都堆山塞海地往省亲别墅里面塞,竟然将银子视作了土泥!
绍治帝一边因为自家心腹替他置办的铺子大发利是感到欢欣,一边又对这些诸王臣党与赖账勋戚极为痛恨。
去年的时候,这些人还递折子给太上皇哭穷呢!
真不知道赤贫如洗的他们是从什么地方淘换出来造园子的银子的!
绍治帝愤愤不平地想,八成这些人之前从宫中借出去的钱八成还没花完呢。
如今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又有什么好心疼的!
还有那些借钱给先太子与诸王花用的人家,也都借着主子的势力得了肥差,全都没少搂钱,这些人全都有钱的紧呢!
想到那些园子的奢侈靡丽,再看看自己特意建造的古朴疏简的玉熙宫,绍治帝在心里为诸王臣党与欠债勋戚去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叉,对太上皇也产生了几分怨气。
如果不是太上皇要行宽仁之政,放开了大臣借债的口子,今天哪会有这么多事情?
虽说太上皇后来把这个口子给堵上了,但这个烂摊子他没收拾!
如今这个烂摊子祸从天降,落到了绍治帝手里。他就算清楚自己应该做太上皇的孝顺儿子,也难免会产生一点子怨气。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我在乙游专心  都是你by奚里  笨蛋小美人进  救世主她只想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