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红楼梦同人)贾璋传by惊鸦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6

不过表面上,绍治帝还是得老老实实地做太上皇的孝顺儿子。
贾璋也趁机赚了不少钱,他那家花木店里的名种花木被一扫而空,木材店里的木料也全都被订走了。
高杉在省亲的消息传出来后,就带人南下采买了不少名石奇种回来。
东西一运回来,就被正缺东西的吴家去给包圆了。
贾璋赚钱赚得手软,但与藏在幕后的绍治帝相比,他赚这点钱也不过是毛毛雨罢了。
贾璋本人还是很相信道家的承负说的,因此在赚了这笔大钱后,贾璋也没吝啬。
不但在布置了几处粥铺给贫民施粥,还买了一块义田接济族里的穷人。
前者纯粹是为了做一个“兼爱”的好人,后者则是为了看一看族中是否还有没被他发现的人才,也好帮扶一二。

第121章 椒房内眷正式省亲,贾琮县试黛玉生辰
各位椒房内眷的娘家为了筹备省亲一事, 不但忙得席不暇暖,还挥金如土,花了海量的银子出去。
在把园子盖好, 其他各色装饰也都打点妥当后,吴天祐、孙洛等人纷纷题本递到宫中请期。
绍治帝把所有奏本都批复了, 贾璋整理折子的时候瞧见了, 这些娘娘们大多都是在元月省亲, 时间被定在朝廷休沐结束之后。
他心里寻思着可以在他发财后置办的温泉庄子里多种点蔬果,到时候兜售给这些娘娘们家里,又能赚上一笔。面上却不动声色, 按照绍治帝的吩咐代他草拟恩旨。
待到年节时候, 贾璋好生放松了几天。
直到大年初一, 才先后去叶家、杨家、原家拜年,又去一趟蒋凤举家里。
虽然蒋先生如今已经不教贾璋了, 但贾璋对蒋先生依旧执礼甚恭。
他这人有城府, 却也不是精明到没有人情味的小人, 断然不会因为现在的蒋先生对他没用就忘记蒋先生当初对他的用心的。
因此蒋家的三节两礼,贾璋从来都没断过。而且每年春节节假的时候,贾璋都会去蒋家拜年。
荣国府的新年自是过得喜气洋洋,毕竟荣国府今年的喜事不少。
贾璋三元及第,又得了新帝的青眼, 这是天大的喜事;迎春的婚事定下来,亦然令人欣喜。
那些椒房内眷之家能够迎接娘娘省亲, 也是志得意满、喜气洋洋。
只是省亲涉及皇家,这些人家不得不尽力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因此昼夜不闲,这个春节过得一点也不消停。
展眼元宵在迩, 自正月初八起,就有太监出来教导礼仪,巡查关防。又有又有工部官员并五城兵备道打扫街道,撵逐闲人。
待到省亲之日,有官爵者皆按品服大妆迎接贵人。真可谓是说不尽的太平气象,道不尽的富贵风流。
因为省亲的贵人颇多,京中元月时候天天热闹。只可惜在娘娘省亲的时候,四处闲人都被撵走了,倒是没能让京中百姓凑上这一场热闹。
而这些被绍治帝划入诸王臣党之家的文武勋戚在见过自己女儿鸾驾的气派后,也愈发笃信起自家女儿受宠了。
若不是宠妃,又怎能有资格带着这么多的内宦宫娥,坐着这么华丽气派的描金绣凤轿子回家?若不是宠妃,又哪来的金玉绸缎赏赐?
仔细算算娘娘赏下来的东西,又是金的,又是银的,又是御赐贡品,又是江南贡缎,前前后后加起来,至少也得有个七八千两。
这些东西,可全都是陛下赐下来的。
这不是宠爱,又是什么?
他们哪里知道,这纯粹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绍治帝赚了那么多银钱,自然不会对嫔御抠抠搜搜得不像话。而且这也是麻痹这些臣子的有效手段,绍治帝当然不会吝啬了。
待到省亲一事结束后,时间也到二月份了。
东鸾卫遵照绍治帝的命令暗中搜集的情报,也被东鸾卫指挥使第一时间送到了绍治帝手中。
那些不肯还债却有钱造园子的人家与不肯还债却有钱借给别人家造园子全都上了绍治帝的必杀名单。
此时不曾对外表现出杀意来,也不过是时机未至而已。
今年是县试年,因此二月份时,顺天府大兴、宛平两县会举办县试。
贾璋看贾琮读书也读到火候了,特意安排他去参加考试。
贾琮读书时没有贾璋的灵光,天赋亦不过人。但是他好就好在愿意听贾璋和西席先生的话,自己也足够努力用功。
在贾璋临时补习的作用下,贾琮第一次参加县试就榜上有名。唯一可惜的地方是贾琮的名次不算太高,虽然不是孙山,但也被排到了榜单的后半段的位置上。
但他能一举通过县试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不是谁都是贾璋这种天赋异禀之人,贾琮今年也不过才十六岁,能通过县试已经很好了。
要知道,和他同岁的宝玉迄今为止还没有把四书全都读透呢!
就连贾母都对贾琮这个孙子刮目相看,她以前对贾琮的印象就是那个文静腼腆,跟在贾璋身后不好意思说话的孩子。
没想到如今这个孩子已经长大了,还给自己挣了一个功名。
即便这个功名和他哥哥的功名比起来不值一提,可是除了贾璋,这府上还有谁比贾琮更争气更有潜力?
因此特意赏了贾琮两百两银子交际花用,又赐了贾琮几匹上好的料子做衣服,穿出去和同年应酬也体面。
贾政则是郁闷到借酒消愁的地步,对他来说,贾琮通过县试简直就是一记暴击。
毕竟这些年下来,贾政已经习惯了贾璋的优秀。
随着时间的流逝,贾政已经麻木地接受这件事,甚至能撑起笑脸奉承大哥贾赦两句了。
可贾琮中第是贾政绝对没有想过的事情。
在贾政的印象里,贾琮就是大房那个穿得还没贾环好,胆小得不像公子哥的大房庶子。
他哪里能想到贾琮居然也中了!
看着穿着老太太命人新裁的水蓝色道袍,戴着贾璋送他的玉冠,眉清目秀,温文尔雅的贾琮,贾政只觉皇天不佑。
贾璋对比宝玉,二房输得彻彻底底;贾琮对比贾环,二房貌似也没有半点赢面。
贾政心想,难道老天就真的那么偏袒大哥吗?
或许他真得好好考虑老太太的话,把钱攥在自己手里,再同时培养宝玉、环儿和兰哥儿了。
若不听老太太的话,八成他以后想要好好养老都成问题。
贾政不能接受自己把日子过成六老太爷那副模样……
又过了几日,花朝节快到了,黛玉的生辰也快到了。
黛玉今年过的是十五岁的大生日,贾母早就和史湘霓说了,及笄的生日和平常的生日不一样,得好好地办一场。
林如海在金陵任职,不能给女儿办及笄宴,心里也很遗憾,因此早早地就随着过年的节礼一起,把他准备好的生辰礼物送到了荣国府。
除了色色齐全的生辰礼物,林如海还送了全套的赤金镶蓝宝石缠丝芙蓉头面供黛玉在及笄礼上使用。
林如海送来的这套头面上的蓝宝石个顶个的大,全都是他这些年攒下来的好东西,价值十分昂贵。
他还特意请了江南巧手匠人打磨这些钗环,在银子的催动下,匠人们把自己的手艺发挥到了极致。
在匠人们的努力下,整套头面既显得富丽堂皇,又半点儿都不落俗套。花冠上面还雕刻着黛玉最喜欢的芙蓉花,可谓是费尽了心思,足以彰显林如海的慈父之心。
因为林如海已经准备好了黛玉及笄礼上要用的头面钗环,荣国府这边也就不用准备这些东西了。
除了钗环头面之外,黛玉在办及笄礼时还需要一套精致华美的礼服。
贾母特意请了京城最好的绣娘过府为黛玉裁制礼服。
在那两位绣娘看过林如海送到荣国府的头面后,琥珀把贾母准备的一匣子圆滚滚的珍珠、一匣子珠光金银线与一匣子细碎的蓝宝石交给绣娘。
绣娘可以用这些东西装点黛玉的及笄礼服,一定要做到和林如海送来的头面相互匹配。
至于及笄礼上的宾客,除了贾母、邢夫人与史湘霓的手帕交外,还有林如海故交家的夫人。
请后者来荣国府参加黛玉的及笄礼,还是林如海在信中特意叮嘱贾母,贾母才想到的。
她一看林如海的叮嘱,就明白了她这女婿的意思。
林如海一方面希望故交家里能当黛玉的“娘家人”,给黛玉撑腰;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让荣国府,或者说是她们璋哥儿与其故交建立交际,拓展璋哥儿的人脉。
玉姐儿和璋哥儿都是她的心头肉,林如海的安排很妥当,她再无不满的。
贾母还特意在邢夫人来给她请安时提到了这件事,看到邢夫人眼睛一亮,她就知道邢夫人已经领了林如海的情。
邢夫人领了情,必然会待黛玉好。
如此一来,她和林如海都安心,黛玉过得也开心,她璋哥儿更是能少些烦恼。
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因为黛玉生日那天贾璋还需要当差,所以他前一天晚上就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送给了黛玉。
菁莪馆中,黛玉打开了贾璋带来的七只木匣子,盈盈笑道:“我过生辰,三哥哥怎地送来了这么多礼物?”
她看向贾璋,只见晕黄的灯火为他那双寒星一般的眼睛添了三份温润之色出来。
只听贾璋对他笑道:“我托银楼打造的点翠头面是你十五岁的生辰礼,虽然在及笄礼上,你要用姑父送的头面,但我不能因为姑父送了你这份礼物就不送了。”
“余下的礼物,补给我没见过的小黛玉。”
黛玉听到贾璋的话,心里一暖。
但是想到自己和贾璋的初见,她就忍不住想到母亲。
其实自从父亲送来头面后,她就开始思念母亲。
因为黛玉记得母亲生前说过,要给她打造一副好头面在及笄礼上佩戴,到时候全扬州城的女孩子都会羡慕我们玉儿的。
她微垂眼睑,极力掩饰自己的情绪。三哥哥当差已经很辛苦了,她不想破坏他的好心情,……
黛玉是个很聪慧的姑娘,但她瞒不过在人精里打滚的贾璋。
因此即便她在极力掩饰,贾璋也很快就发现了她的掩饰。
他略略思忖了两人间的对话,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妹妹是想念姑妈来了吗?”
黛玉藏了好些日子的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下来了。
贾璋拿出帕子,轻轻给她擦了去,拍了拍她的肩膀道:“哭出来就好了,女儿思念母亲,这是人之常情。就算妹妹不愿向别人倾诉,也可以跟我说。”
“若是藏在心里忧思成疾,姑妈知道后岂不是要伤心坏了?”
听了贾璋的话后,黛玉才渐渐止了泪水。
贾璋瞧她眼角红痕,忙让紫鹃打水来让黛玉洗脸。
在黛玉洗脸时,贾璋又给他讲了几个笑林里的笑话,这才把人逗得欢喜起来。
又在菁莪馆里说了一会儿话后,贾璋就主动提出自己要离开了。
虽然黛玉院子里嬷嬷丫鬟们也有一大堆,但是这次他来没请迎春一起过来顽,还是早些回鹤鸣苑吧。
这样对黛玉和自己都好。
黛玉也清楚贾璋的意思,因此也不留他,只带着青雀一起送他离开。
待到看不到他的背影后,才和青雀一起回去拆礼物。
贾璋送的礼物种类很多,除了一整套点翠头面外,还有白玉平安锁,璎珞项圈,青瓷茶宠,碧玺手串,以及黛玉最喜爱的陶渊明集……
但这些礼物都不是最得黛玉心意的,黛玉最喜欢的是她拆出来的第一份礼物。
那是一只木雕小羊,不但憨态可掬,还是贾璋亲手雕刻的。
黛玉喜欢贾璋的这份心意。

翌日正午时分, 荣国府大花厅里聚满了客人。
北静太妃与翰林院掌院学士宋榆的夫人是这场生日宴会的正宾。
前者是贾母极亲密的手帕交,后者是林如海同年的夫人。
因为这两位夫人的到来,黛玉及笄礼的规格要比迎春及笄礼的规格高上不少。
不过迎春也不嫉妒。
她能得到一桩好婚事, 全是因为三哥还记挂着她。
就算她这些年与黛玉相处的不好,她也不会嫉妒黛玉这个未来三嫂。
更别说她本就和黛玉关系好, 是众姐妹中最亲密的手帕交了。
迎春、探春、惜春和在贾家做客的宝钗都早早地来到了菁莪馆, 见到梳妆打扮后的黛玉, 全都眼前一亮。
巧手绣娘织造的织金妆花过肩芙蓉云雁礼服华美秀雅,衣服上面用金银珠光线缀住的宝石与珍珠熠熠生辉,真个是黼黻锦绣, 金玉琳琅。
黛玉往日里的打扮都以清雅舒适为主, 众姐妹少见她打扮得这般华丽的时候。
不过美人穿什么都好看, 黛玉穿着这一身也能压得住,惜春更是拍手笑道:“怪不得三哥哥求我帮林姐姐作画, 原来他是怕错过月里的嫦娥仙子呀!”
迎春她们听了, 都发出了善意的笑声。
黛玉她也笑了, 这一笑,眼中秋水波动,更显得她俏丽灵动。
不过她只戴了项圈、手镯、耳珰等首饰,头发只松松地盘了上去,乌压压的头发上没有半点首饰。
贾母请来了全福太太给黛玉梳头, 所以黛玉在见客前只用把头发梳好即可,不用佩戴簪钗冠冕。
待到众位女宾到来后, 史湘霓带着黛玉与其他姐妹来到花厅,接待参加黛玉及笄礼的女眷。
宋夫人待黛玉极其亲切, 拉着黛玉的手为她介绍林如海朋友家的女眷。
因为宋夫人的身份高,林如海的品级也不低, 所以这些夫人们都很给黛玉面子,对着贾母和宋夫人百般夸奖黛玉。
贾母听了,很是欢喜,脸上的笑一直都没停下来。
贾母请来的全福太太是她的侄媳妇忠靖侯夫人,也是史湘霓与史湘云的堂婶。
她夫君有爵位,前不久又升了外任。膝下有儿有女,娘家父母也都在世。若说四角俱全的福气,京中少有人比得上她的。
这位夫人也会做人,见到黛玉后,就拉着黛玉夸赞贾母养了好标致的一个孩子,又拉着史湘霓亲亲热热地叙旧,竟是谁都没被她冷落。
待到及笄礼开始后,忠靖侯夫人解开了黛玉的头发,给她梳了一个漂漂亮亮的飞仙髻。
贾母和邢夫人婆媳二人为黛玉戴上林如海为女儿准备的簪钗冠冕,待到打理好仪容后,黛玉真真儿是恍若芙蓉仙子,品貌不俗,引得众位女宾连连夸赞。
清远伯府的孟夫人对邢夫人道:“三哥儿中状元时,不少夫人想与你家结亲,你全都婉拒了。如今见了这位林姑娘,才知道你为什么那么果决。原来你们家里藏了这么一个标致媳妇,怪不得看不上别家的闺秀呢。”
因为贾林两家业已交换信物,邢夫人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遂笑着回道:“我们老太太早就念着亲上加亲了,我心里也是极爱重林大姑娘的。不过,若我们哥儿没中进士,我们老爷也不好意思跟姑老爷提这件事呢。”
“毕竟姑老爷膝下就这么一个女儿,挑女婿时再仔细也是不为过的。”
邢夫人这是把贾母的话听进去了,今天看到宋夫人到来更是感到惊喜,因此才主动给黛玉抬轿做脸。
反正别人也不知道两家是什么时候交换信物的,她这么说也没什么不对。别人听了她的话,反倒会觉得这桩婚事是一桩佳话呢。
孟夫人更是拍着邢夫人的手笑道:“你就是太谦虚了,三哥儿中的明明是状元,还是三元及第的文魁,偏生到了你口中就成了平平无奇的进士了?”
“你们家老太太的眼光不俗,这林大姑娘德容言三样样样都好,配得上咱们家状元郎。就是林学士,也是挑不出三哥儿的短处的。”
邢夫人没跟孟夫人一起夸贾璋,省得孟夫人觉得她在炫耀,所以她只补充道:“林大姑娘的女红也不错,你瞧我这抹额,就是她送我的生辰礼。这白鹤绣得栩栩如生,若不是她今儿及笄,我都舍不得戴呢。”
孟夫人笑称邢夫人这是得了一个贤惠儿媳,邢夫人听了,亦觉得十分欢喜。
当天及笄礼结束之后,宋夫人等翰林清流之内眷与黛玉建立了初步的联系。
以后黛玉又多了几样事情要做,比如说参加宋夫人等人举办的小宴,比如说给宋夫人等长辈送节礼等等。
而惜春在黛玉的及笄礼结束后,就回到自己的院子里开始作画了。
贾璋的请求在惜春心里地位很高。
别人要她帮忙作画,她或许还会不情愿。
但是贾璋这个哥哥却不同的,惜春很愿意给他帮忙。
虽然贾璋向来对黛玉和迎春更上心,但对探春和惜春也不错。
尤其是惜春,因为有贾敬的请托,贾璋对她也是很照顾的。
惜春这里的全套画具就是贾璋给她置办的,她平时用的颜料也是贾璋的小厮黄柏帮她跑腿买的,她当然会对贾璋的请求上心了。
宴会结束后,黛玉就换掉了那套华美衣裳,穿了一身水绿色的家常衣裳。
贾璋来探望她的时候,只见黛玉怀抱琵琶,正在弹奏《阳春》,乐音潺湲,不绝如缕。
听到贾璋的脚步声后,黛玉停下了这一曲,看向贾璋道:“三哥哥要来试试吗?”
贾璋接过琵琶,坐到青雀搬来的凳子上,伸手拨弦,房内陡生飞仙之曲。
黛玉阖眼欣赏这出尘之音,待到一曲结束,她拊掌笑道:“三哥哥好情致,弹得好曲子,竟有冯虚御风之意境。”
贾璋随手把琵琶交给等在一旁的紫鹃:“妹妹何时学的琵琶?”
黛玉道:“三妹妹最近正在学琵琶,我也觉得有趣,就求外祖母给我找了一把烧槽琵琶来玩。”
贾璋点头道:“原来是这样。”
黛玉听他嗓子好像有点哑,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但还是吩咐雪雁端茶过来给贾璋润喉。
没过多久,雪雁便托了一杯新湃好的茶过来给贾璋。
贾璋喝了两口,稍解嗓中干涩之意后,对黛玉笑道:“宋学士安排我去庶常馆给庶吉士们讲经,嗓子有些不舒服。”
“我本是不想告诉你,惹得你担心的,过来前还喝了秋梨膏,没想到妹妹耳朵这么灵。”
黛玉道:“秋梨膏当得什么?还是喝些清火润喉的药茶才管用,我这里有之前用过的方子,三哥哥拿回去用上才好。”
“虽说是药三分毒,但我这药茶和药膳方子区别不大。三哥哥喝着也不碍什么,我也能放心些。”
贾璋听了,也觉有理,走之前特意带上了黛玉现临的药茶方子。
晚上两人又相携去贾母的荣庆堂吃了晚饭,饭后又陪贾母说话吃茶点,直到贾母感到疲惫,要去休息后,两人才先后离开了荣庆堂。
因为黛玉已经及笄,贾林两家便决定早些行纳采之礼。
即便黛玉年纪还小,没到结亲的年龄,但是把婚事定下来也是好的。
在黛玉的及笄礼之前,贾母和林如海就已经对此达成了一致。
通过书信往来与清虚观张道士的帮助,荣国府与林家已经完成了纳采、问名、纳吉等几道礼仪。
待到纳征这一步,贾赦特意向朝廷请了假,预备带着荣国府准备好的聘礼前往金陵下聘。
绍治帝见到了贾赦请假的折子后道:“贾恩侯那个人,年轻时被老荣国公纵得不像样子,受不了半点苦头。没想到年纪大了,反倒有点担当了。”
他随手在折子上面写了一个准字,然后道:“贾恩侯要给儿子聘娶林如海的女儿,他这回请假,是要去金陵给林家下聘的。”
贾恩侯他竟然愿意坐船往江南颠簸,绍治帝真没想到这老纨绔为了儿子能做到这一步。
他依稀记得老荣国公年轻时,贾恩侯这个纨绔公子哥儿最是娇纵。
别说坐船赶路了,贾恩侯他是连上朝站着都嫌辛苦的。
陆英笑道:“这就是贾将军的慈父之心了,况且小贾大人聪慧颖达,贾将军多爱他一些也是有的。”
绍治帝道:“朕对贾茂行的火耗改革之策还是很感兴趣的,只是时机不对,不得施行罢了。他也乖觉,朕不说,他就不问。朕对他还是很满意的,之前给他的赏赐给少了。”
陆英听到绍治帝的话后,试探着问道:“荣府还债用了不少银子,家底儿也虚了。不知贾将军给林家准备的聘礼够不够体面?依奴婢想,这世上最大的体面莫过于皇恩。陛下不若赏赐小贾大人一二,也好让荣府的聘礼体面些?”
绍治帝点了点头:“去朕的私库里取些东西出来赐下去吧,也让他们家下聘时体面些。”
陆英称是后,亲自去绍治帝的私库里准备出一份赏赐来。
给绍治帝过目后,陆英才点选了自己的徒弟黄宏,让他去荣国府赐下绍治帝的赏赐。
荣国府已经多年没收到过御前的赏赐了,不过贾母年轻时什么场面没见过,因此也没有什么好慌乱的。
布置好香案后,贾母带着家中女眷跪听黄宏宣读绍治帝的口谕。
口谕里的内容非常简单,无非是贾璋在御前实心用事,克勤克俭,皇帝陛下因此很欣赏他。
听闻贾璋今日要聘娶妻子,便特意赐下宝珠两串,如意两柄,兼贡缎十二匹给贾璋做聘礼,万望他日后再接再厉云云。
贾母和邢夫人听得满心欢喜,为此跪得称心如意。
在口谕宣读完毕后,黄宏亲自把贾母扶了起来。
别说贾璋现在在御前备受重视,荣国府眼见着就要起来了。就算荣国府依旧是之前那副半死不活的模样,贾母也依旧是超品的国公夫人。
黄宏依旧得待贾母客客气气的。
黄宏客气,贾母只会比他还客气。
不但盛情挽留黄宏吃茶,还在黄宏离开前塞了好大一个红包过去。
黄宏推拒道:“我与贾翰林一起给孙娘娘宣过旨意,说话时很是投缘。老夫人给我这个,岂不是折煞我了?”
贾母却笑道:“这都是老规矩了,总不能让公公白跑一趟。公公若真和哥儿好,就别拒绝我的心意,权当是我给公公的见面礼了。”
黄宏这才收下贾母给的红包,笑吟吟地去了。
贾母把御前赐下的东西加到了给林家的聘礼里,她有些欣慰,有些伤感。
欣慰是欣慰贾璋的得宠,伤感则是在伤感代善的离世。
这些东西是独一份的体面,可是在老国公去世前,荣国府时常能得到与之类似的赏赐。
如今却物是人非事事休了。

第123章 来南下聘礼重林家,盐矿秘事如海谋算
贾赦带着人亲自去江南下聘, 八十八抬沉甸甸的聘礼从船上抬到了林如海的学士府,惹得不少人上前围观打探。
荣国府聘礼厚重,是荣国府礼重林家, 又有什么好隐瞒的?
看热闹的人很快就打听出来了,这支队伍是荣国府贾家的。他们家大老爷亲下江南, 为他们家新状元下聘来了。
女方是南京翰林院掌院林学士家里的千金, 与京中荣国府是姑表亲。如今两家联姻, 可谓是亲上加亲,天作之合……
林如海见贾赦亲自来南,聘礼里又有绍治帝的赏赐, 只觉荣国府看重女儿, 心里愈发满意。
因此林如海很是热情地招待了贾赦等人, 又殷殷留贾赦在江南游玩,还把吴仁甫派去做贾赦的陪客。
在贾赦离开前, 林如海特意问了贾赦一件事, 那就是能否把婚期定在黛玉十七岁生辰后。
他与女儿分离多年, 除了寥寥几次入京述职外,少有与女儿团聚的机会。
如今提出这件事,也是他的一片慈父之心。
若他操作得当,能够顺利转任京官,他就能把女儿接回家住两年;若是他不能转任京官, 明年接黛玉回南待嫁也是好的。
等到黛玉出嫁后,他与黛玉团聚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 林如海不得不思量这件事。
贾赦听到林如海的话后,直接答应了他的恳求。
京中十五六岁出嫁的姑娘不在少数, 但是疼爱女孩子的人家多会把女孩儿留到十七八岁再出嫁,这种事情本来也不稀奇。
更重要的事情是他儿子不着急。京中男子结亲, 十六岁不算早,二十三四也不算晚。
贾璋今年才十八岁,再等两年也不算什么。
贾赦还算理解林如海的心情,要是他像林如海一样,膝下就一根独苗,他也会舍不得,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偏心贾璋一个。
儿女多了就不值钱,贾赦这种身上有偏心眼基因的人当然会更偏心他喜爱的孩子。
待纳征之礼结束后,贾林两家的婚事彻底定下来了,黛玉也加入到了迎春绣嫁妆的队伍当中。
说是绣嫁妆,但她们的生活与往日里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除了那些规矩极其严苛的人家,其他人家是不会把家里的小姐当做绣娘使唤,把人扣在屋子里天天绣嫁妆的。
嫁衣和喜被等物品主要还是由巧手绣娘缝制,至于黛玉和迎春两个,也不过是隔两天绣几针意思意思罢了。
林如海自巡盐御史的职位上平安落地后,并没有和扬州那边彻底断了联系,反而借着为上皇打探消息的由头在扬州那边埋下了不少暗线。
在有心算无心下,林如海掌握了“预提盐引”时间后几任盐政的犯罪证据。
这些证据,就是林如海转任京师的依仗。
林如海与贾璋时常通信,因此对绍治帝的性格与京中的局势还是很了解的。
甄家没几天好日子可过了,周、李二党也是没办法平安落地的。
或许两位阁老可以平安落地,但浊流和清流二党势必是不能平安落地,并且一定会被绍治帝打散重组的。
明白绍治帝的目标后,林如海愈发清楚手中证据的价值。
甄家和周、李二党的人都靠着“预提盐引”的政策和国库分润过好处,这件事情本不算什么,毕竟太上皇当年急着补亏空,对这件事也是默许的。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我在乙游专心  都是你by奚里  笨蛋小美人进  救世主她只想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