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红楼梦同人)贾璋传by惊鸦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6

船行十多天后,终于抵达通州码头。林如海把收拾行李等事交给了前来接他的管家, 自己坐上荣国府送来的马车,直接去了皇城。
递了牌子后, 林如海在外面等着进宫面圣。
只是让林如海万万没想到的事情是, 出来宣读圣上口谕, 带他前往玉熙宫的人竟是贾璋。
贾璋这些年虽然长高了不少,但相貌却和他南下扬州时差别不大。
林如海一眼就把贾璋给认出来了,看到贾璋他风貌甚都, 威严燄然, 比多年前长进许多, 心情也很是愉悦。
两人相携前往玉熙宫,路上林如海才知道为什么是贾璋出来宣读口谕。
原来今天在御前当值的翰林就是贾璋, 绍治帝见到林如海的牌子后就让贾璋去接。
还玩笑着说, 让贾璋在未来岳父面前好好表现。
不过后面这半句贾璋没说, 只说陛下知道我与姑父的关系,这才让我代替宫里的大伴们跑一趟。
这对未来的翁婿在说完官家的事情后就不再说话了,皇宫大内,到处都是耳朵,本就不是正经说事的地方。
若真有什么事情要谈, 有什么私房话要说,完全可能等回家后再说, 现在又着急什么?
贾璋带着林如海走过御道,来到新修建的玉熙宫前。
黄宏见到贾璋和林如海过来, 和贾璋说了两句客套话后就进去向绍治帝通传去了。
在他离开后,贾璋小声对林如海道:“这是御前陆大伴的徒弟黄宏。”
以后姑父有什么事找他就行, 他和我的关系还算亲密。
这话贾璋不用说出口,林如海就能听明白他的意思。
他和贾璋都是聪明人,说话点到即止就行,不用把话挑开了说。
又过了一会儿,黄宏从殿内出来请他们两个进去,绍治帝得了空,要见林如海这个新任京官了。
林如海对黄宏道了声谢,这才与贾璋一起进殿觐见新君。
在盐税案后,周党势力大减,李党也受到了牵连,内阁让渡给绍治帝的权柄也随之变大了。
加之太上皇也有了几分还政的意思,绍治帝自然也就从容起来。
如今,绍治帝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与大臣说话时还要费心铺垫,只需直接步入正题就行了。
这次与林如海的会面,绍治帝也是如此做的。
在林如海向绍治帝请安后,绍治帝笑着对他道:“林卿一路奔波,辛苦了。”
林如海微微低头,不敢直视绍治帝的眼睛:“微臣多谢陛下关怀,臣心里急着觐见陛下,不曾觉得辛苦。”
绍治帝听到他的奉承话后,略略点了点头,然后直接问出了他想问的问题。
“林卿,你在江南多年,应该也见过南安郡王罢。他干得怎么样,东南一线防务还好吗?”
林如海道:“微臣惶恐,臣乃文官,怎么妄议武备兵事?”
绍治帝摆了摆手:“林卿何必惶恐?这件事来就与你无关,只是朕有些好奇罢了。”
“朕已经从父皇那里知悉父皇私下里安排给你的差事了,你的继任者日后也会与陆英交接。所以你只管直抒胸臆就是,即便你说错了,父皇和朕也都不会怪你的。”
林如海这才回答道:“臣愚人之见,陛下只略作参考就是了。依微臣之见,东南一线的防务外松内紧,郡王治兵还是很有一套功夫的。”
“只是郡王三日一胜,五日一捷,却略显虚假。若郡王真是霍、李转世,倭寇之乱又为何屡禁不止呢?南安郡王的战绩并非全然作假,但是其中至少有一小半是假的。”
“至于南安郡王是否与番邦商人交好,臣并不知道。但是江南官场上确实有这样的流言,郡王府上,亦有一位琉球出身的妾室,这件事却不是假的。”
绍治帝听后笑道:“哦,原来是这样,朕知道了。”
若是这样说,南安还比不上冯唐骁勇善战呢。
冯唐这个做武官的,在他面前惯会谦虚,就算说南安郡王的小话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来。
林如海就不一样了,据他所知,南安郡王收受甄家钱财的那些年,也没少让林如海受气……
所以,林如海的话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或许他应该往南面派几位擅长摧坚拔锐的小将去分南安的权了。
这次南安郡王因为隐瞒盐矿规模、贩卖私盐渔利的事情沾了一身泥,正好是他分割东南军权的好机会。
为了达到削藩的目的,太上皇也会同意他的做法的。
“陆英,赐林卿金花十朵,金爵一对,彩缎二十端。让人把赏赐送到……”
绍治帝当然不会记得下臣的家在哪里,林如海既不是内阁阁老,又不是御前近臣,绍治帝哪里知道林如海在京中有没有住处以及住处在哪里的事情?
绍治帝看向了贾璋。
这是你姑父兼未来岳丈,你总该知道他住在哪里吧?
正在一旁记录君臣对话,在起居注上写满了墨字的贾璋放下笔,起身对绍治帝道:“回陛下的话,林大人家里的房子还没收拾完,家中祖母已经给林大人收拾好了暂住的院子。”
听到了这话后,绍治帝对陆英道:“送到荣国府去,让林家姑娘替她父亲领赏。”
林如海和贾璋听到绍治帝的话后,全都露出了感激涕零的眼神。
虽然这眼神里有做戏的成分,但是那份感激却绝不是假的。
陆英在取东西的时候心想,很多时候赏赐的多少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与赏赐相伴而行的体面到底落到了谁手里。
陛下一句让林姑娘代替父亲领赏,就得了林侍郎和小贾修撰两个人的感激,他老人家邀买人心的手段愈发举重若轻了……
绍治帝在赐下赏赐后就让林如海去吏部文选司报到去了。
林如海有眼疾,身体也不好,这件事情大家都清楚。
绍治帝也知道,这些年林如海在江南给太上皇做耳目,也不过是在强撑罢了。
通过林如海的请安折子,绍治帝能看出来,林如海这人已经没什么往上爬的斗志了。
既如此,就让林如海在礼部养老吧,也算林如海没有白为太上皇效忠一场。
这件事情太上皇也是默许的,所以绍治帝没有和林如海谈心的意思。
毕竟在绍治帝未来的政治布局中,林如海已经被边缘化了。
林如海离开了,贾璋起身对林如海拱了拱手,就继续坐下来办差了。
贾璋今天正好当值,没有绍治帝的吩咐,他是不能离开玉熙宫一步的。
荣国府里,黛玉正带着青雀等丫鬟,在贾母给林如海准备的院子里打点房间内部的装饰。
香炉、盆栽、古董摆件……这些东西,样样都要布置得雅致舒适才。
虽说等到家里房子收拾好了后,父亲就要带着她离开了。
这间屋子,父亲他也不会长住。但她这个做女儿的,还是要让父亲在这段时间里住得舒心。
就在黛玉吩咐小丫鬟把紫苏饮子放到冰水里湃一湃时,春纤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她拍了拍自己的胸口顺气,然后对黛玉禀告道:“黄柏刚才过来传信,收受宫中有给林老爷的赏赐,让姑娘过去领赏呢。”
黛玉听了,连忙带着青雀、紫鹃等人回菁莪馆换了见客的大衣裳。
因为此时黛玉尚无诰命,穿这一身衣裳已经很庄重了。
待到黛玉换好衣裳来到荣庆堂后,只见厅堂内已经摆好了香案,而外祖母她老人家正在和内监说话。
那内监见到她来,起身走到香案前宣旨道:“有口谕,朕因侍郎林海尽忠国事,特赐金花十朵,金爵一对,彩缎二十端,由其女林氏领赏,钦此。”
黛玉等人都跪下听旨,待到黄宏宣读完绍治帝的口谕后,黛玉上前代替父亲领赏谢恩。
紫鹃等人从黄宏身后的小黄门手中接过御前赐下的赏赐,黛玉从青雀手中接过荷包奉与黄宏,只说是请他喝茶的。
黄宏没拒绝黛玉的荷包,他对贾母和黛玉说话时的态度很客气,并不像去别的地方那般颐指气使。
在师傅的嘱咐下,他和贾璋的交情还不坏,也愿意给贾茂行家里内眷一个面子。
在赐下绍治帝给林如海的赏赐,接过黛玉给他的荷包后,黄宏就带人离开了。
荣庆堂内,众人在黄宏等人离开后纷纷上前来恭贺黛玉。
一是恭喜她和林如海父女团圆,二是恭喜林如海得了赏赐,如此体面之事,当然是要贺喜的。
黛玉一一谢过嫂子姐妹们的恭喜,让青雀带人把东西抬到林如海暂住的院子里,自己则留在荣庆堂里陪贾母说话。
这些日子里,黛玉时常找机会陪伴贾母说话玩乐。
在荣国府里,黛玉最舍不得的两个人就是外祖母和三哥哥。在回家前,她总想着多和外祖母待一会儿。
林如海在吏部文选司办理好各种文书手续后,离开皇城,坐上外面等着的马车前往荣国府。
与绍治帝会面后,他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
此时他心里只急着见女儿,恨不得胁下生出双翼来,直接飞到荣国府去。
却说马车辘辘行至荣宁街,在林如海踩着轿凳下车后,门口等待的小厮就跑进去给贾母她们报信去了。
贾琮、宝玉、贾环等几个还在家里上学的侄儿都在门口等着林如海,见到他来后,皆口称姑父,对他行礼问安。
林如海让他们几个不必拘礼,又拉着那个眉眼里有些像贾璋的孩子问道:“你是茂行的兄弟琮哥儿吗?”
贾琮点了点头,恭敬地道:“回姑父的话,侄儿正是三哥的兄弟。”
林如海笑道:“你哥哥在书信里提过你,说你很是上进呢。”
贾琮脸上立刻露出欢欣之色,林如海笑了笑,又和宝玉、贾环两个说话,却是一个都没冷落的。
待到林如海和兄弟几人叙完话后,贾琮道:“姑父,父亲已经在前院书房里等候姑父多时了。”
林如海听到贾琮的话后,跟着他去贾赦的外书房拜见贾赦这个舅兄。
今天不是大朝会的日子,贾赦这个身上没有实职的当然可以待在家里悠游度日了。
贾赦和林如海也没说多久的话,在问完林如海是否一路平安后,贾赦就放他去见老太太了。
贾赦心想,林如海多年未见黛玉,只怕想黛玉想得厉害。
与其强留着林如海和他说话,还不如放林如海去见外甥女呢。
听到贾赦让他去见贾母,林如海的心情十分雀跃。
与贾赦告别后,林如海跟着带路的小厮来到了荣庆堂。
甫一进门,他就看见了坐在岳母身边的女儿。
她穿着兰色的衣裙,梳着飞仙髻,头上带着芙蓉花簪,已经长成一个大姑娘了。
只是眼圈儿红红的,玉儿她还和小时候一样爱哭吗?
林如海欣慰地笑了,但眼泪却止不住地滑落到胡子里面。
他的玉儿啊……

第129章 温情脉脉父女谈心,接风洗尘爱女之心
在林如海给贾母请安后, 黛玉上前给林如海行礼。
在林如海叫了一声玉儿后,黛玉如乳燕投林一般扑到了林如海怀中。
“爹爹……”
她没有多说别的话,但思念之情已经溢于言表。
林如海摸了摸女儿的发顶:“爹爹的玉儿已经长成大姑娘了, 爹爹心里很是欢喜。”
他拿出帕子,细细地擦掉黛玉眼角的泪水, 又对贾母行礼道:“多谢岳母多年操持, 把玉儿抚养得这么好。如此大恩, 如海没齿难忘。”
贾母道:“玉儿是我嫡亲的外孙女,我不疼她谁疼她呢?如海说这些话,可是有些外道了。”
她看着林如海和黛玉站在一起, 父女两人眉眼间很是相似, 都文质彬彬、风度翩翩, 心中既欣慰又难过。
欣慰是欣慰玉儿能够和父亲团聚,难过是难过她的敏儿无福, 早早地撒手人寰了。
若敏儿能够活到今时今日, 与林如海一起携女上京, 与她这个母亲团聚,又该是多么和乐的光景啊!
思及此处,贾母也生出了几分泪意,却又舍不得让刚哭完的黛玉过来哄她。
于是贾母便对林如海道:“如海一路奔波北上,想来也乏了。就让玉儿带你去住处休息吧, 也好和玉儿说说话。”
“等到晚上政儿、琏哥儿、璋哥儿他们下衙回来后,再让他们好好地陪你喝一杯。”
林如海听闻此言, 亦然觉得贾母的建议切合自己的心意,遂带着黛玉向贾母告辞了。
而在林如海和黛玉离开荣庆堂后, 贾母强忍着的眼泪才滑落下来。
她可怜的敏儿啊!
在琥珀的劝解下,贾母止了泪意, 接过玻璃递过来的巾帕,擦干了脸上的痕迹。
在心情平复下来后,贾母对琥珀吩咐道:“你们姑老爷出身书香门第,脸皮薄,切记别让外人冲撞了。”
琥珀接过贾母递过来的帕子,又把帕子递给小丫头让她拿出去洗干净:“奴婢记住了,会把老太太的意思传达下去的。”
在这座荣国府里,只有薛家三口是外人。
姑老爷住在前院,遇不见薛家母女。
那么,可能会冲撞姑老爷的人就只剩下薛家的小爷了。
想要把薛家小爷和姑老爷分隔开来也容易。把这事情告诉林之孝,林之孝会把老太太吩咐下去的事情办好的。
却说林如海和黛玉一起坐轿前往林如海暂居的院子。
因为黛玉也在,轿子是被抬进院子后才落轿的。
待到抬轿子的小厮都离开后,青雀才为两位主子掀开了帘子,林如海和黛玉父女二人一起从软轿上面走了下来。
走进院子的正房,林如海只见屋子里面布置得极其雅致。
无论是白玉的香炉、青瓷的笔洗,还是苏绣的帐幔、竹根挖的笔筒都切合他的心意。
他很是欢喜地问道:“这是玉儿给爹爹收拾的房子吗?玉儿真孝顺。”
黛玉因为林如海直白的夸赞感到雀跃,又有点不好意思。
青雀却直接为黛玉表功道:“回老爷的话,姑娘特意找了琏二奶奶,把布置这屋子的差事揽到了自己身上。装点屋子时无不细致无不用心,只为老爷住得舒心些。”
“这却是姑娘的一片孝心呢!”
林如海听了更加欢喜,黛玉却对林如海道:“青雀她最会夸大其词了,爹爹不要信她的话。”
林如海随手扯下玉佩,赏给了青雀:“我不信你们姑娘的话,她这人最不会表功了。青雀这丫头老实,断然不会说谎的。”
“这玉佩赏你了,多谢你这些年来用心照顾姑娘。”
看到黛玉点头后,青雀才收下林如海的赏赐。
她把玉佩放进荷包后对林如海道:“多谢老爷恩典,在姑娘身边做事是奴婢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却是当不得老爷道谢的。”
黛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好了,别谢来谢去的。这样下去,什么时候能结束呢?青雀,你去看看温水准备好了没。若准备好了,爹爹也好沐浴更衣,洗洗路上的风尘。”
青雀听到黛玉的话后,立刻出去做事了。
紫鹃也很有眼色地带着其他丫鬟离开,并且帮林如海和黛玉关上了门。
闲杂人等都退下去了,林如海和黛玉也终于能够说些贴心话了。
“爹爹这些年在金陵可好,身体可康健,路上可平安?”
在紫鹃等人全都离开后,黛玉坐在林如海身边,扯着他袖子问他道。
“爹爹一切都好,路上也很平安。玉儿这些年在荣国府可有受过委屈?”
“以往你来信,从来都报喜不报忧。爹爹每每见了你的信后,都挂念你挂念得厉害!”
虽然从理智上推演,有他这个官位不低的爹在,岳母家里应该是不会亏待的黛玉的。
但是他这个做父亲的远在天边,不能亲自抚养女儿,又怎会不关心则乱?
“女儿一切都好,或许是王太医医术高明,这两年来女儿也不怎么吃药了。”
“爹爹不用担心,外祖母、大舅母和琏二嫂子她们都待女儿很好。”
事实上,常年住在别人家里,又怎能没有一二磕绊呢?
不过那些事情都发生在很久很久之前,那个时候二舅母还是当家太太,没有避居佛堂……
黛玉觉得自己没必要把那些事告诉林如海。
在她吃亏前,外祖母和三哥哥就已经把那些妄图欺主的仆役给打压下去了。
她根本就没有吃过什么亏,所以没必要向父亲告状,惹得父亲生出愧疚之情出来。
“那就好,那就好……”
看着女儿莹润的面颊与活泼的眼神,林如海彻底把自己的一颗心给放下了。
他心知自己和女儿黛玉多年未见,共同话题并不多。
为了和黛玉尽快熟稔起来,林如海向黛玉细细描述了他北上期间遇到的趣事。黛玉听得很认真,偶尔还会对林如海发问。在这个过程中,林如海也渐渐摸清了女儿的喜好……
直到青雀过来向黛玉禀告水已经备好了,林如海才在黛玉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去沐浴了。
而在林如海离开后,黛玉轻声呢喃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爹爹或许不是大英雄,但爹爹确确实实是一位风流名士呢。
除去三哥哥外,她还没遇见过比爹爹还博学有趣的人……
林如海洗漱出来后,换了一身石青色常服,又拿毛巾绞了头发。
就在一旁的丫鬟想要上前伺候林如海梳头时,黛玉走到林如海身后,对那丫鬟道:“我来吧。”
梳头丫鬟把玳瑁梳子交给了黛玉,黛玉接过后,轻轻地为林如海梳头。
林如海此时只觉心中涨涨的,有这么一个可爱且孝顺的女儿,他这一辈子也算是没有白活了!
因为思念女儿,想要和女儿多说一会儿话,林如海在头发干了后也不肯休息,只和黛玉一起说话吃茶。
直到到了晚膳的时间,林如海才放黛玉回后院吃饭。
自己则在黛玉离开后,跟随等候他赴宴的小厮走到了荣国府前院的宴会厅。
此时已经到了朝廷下衙的时间,贾政、贾琏、贾璋都下衙回家了。
换过家常衣服后,贾璋等人都来到宴会厅为林如海接风洗尘。
因为有贾琏、贾璋兄弟二人在,宴会的气氛十分热烈,从头到尾都没冷过场。贾琮和贾环也都说了几句好听的奉承话,哄得贾赦和林如海都眉开眼笑的。
唯有宝玉的表现让贾政心中不满。
林如海这个姑父来家中做客,宝玉却搭不上半句话茬儿,整个人竟还不如环哥儿与大房的琮儿大方!
贾政心想,也不知道这孽障平日里跟丫鬟嬉皮笑脸的本事去哪里了!
但他面上还不能表露出来,只言笑晏晏地和林如海说话喝酒。
自从荣国府分家后,贾政就知道母亲靠不住了。
在贾璋三元及第后,贾政更加深切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因为失去了退路,失去了贾母的托举,贾政他也不得不学习那些他曾经嗤之以鼻的本领了。
虚以为蛇,强颜欢笑……这些本就是当官的应该掌握的技能。
但是贾母和王夫人把贾政保护得太好了,竟让他步入中年后才接触这些事情,也不知道这到底是贾政的幸运,还是贾政的不幸。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都生出了几分醉意。在宴席结束后,贾琏和贾琮主动护送贾赦这个亲爹回东大院休息,从而给贾璋营造一个在未来岳父面前表现的机会。
而照顾贾政的任务,则落到了宝玉和贾环两人的身上。
郎舅三人互相告别后,贾璋扶着些微有些醉意的林如海回他暂住的院子。
走到人少处,林如海拍了拍贾璋的胳膊:“姑父谢谢你,谢谢你这些年对你妹妹的照顾。”
贾璋稳稳地扶着林如海:“这都是侄儿应该做的,姑父何必对我言谢呢?”
林如海笑道:“这是姑父发自肺腑之言,不是客套话。玉儿被荣府抚养的很好,姑父看了心里很欢喜。姑父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
而在贾璋向林如海告辞离开后,林如海问林管家道:“我让你打听到的消息,你打听到了吗?”
“回老爷的话,荣国府近年来治家颇严,少有背地里说主人家的闲话。不过老爷让我询问的事情都不是什么阴私事,在收了银子后,也有人向我透露消息。”
“姑娘这些年在荣国府确实没受过什么委屈,这府上的老太太、大太太和二奶奶都很喜欢咱们姑娘。”
“姑爷对姑娘更是关爱有加,前两年有人传咱们姑娘的闲话,还没等她们说上几句呢,就被姑爷撵出去了。”
“姑爷院子里没有妾室通房。在和咱们姑娘定亲前,姑爷就拒了老太太给的通房。据说是因为姑爷他不想要庶子,具体是因为什么,属下就不清楚了。”
听到管家的话后,林如海松了口气。
若一切都如管家所说,那女儿手里的牌面将会很好看,林如海的心里也安稳了许多。
凭心而论,林如海对贾璋这个未来女婿是很满意的。
毕竟贾璋还未加冠他就三元及第了,这样的功名,便是翻遍史册也难得一见。
林如海本人就是探花出身,又怎会不赏识贾璋这样的才子?
无论是相貌、风度、官衔、功名,贾璋都是无可指摘的。林如海也曾不止一次得意自己眼光好,提前为黛玉选好了潜力股。
但是理智与情感总是相悖的,贾璋的确很好,可林如海还是会担心,会忧虑。
因为贾璋他不仅仅是林如海的妻侄,还是女儿黛玉未来的夫婿啊!
他既担心贾璋贪花好色,和女儿感情不好,养了一堆小老婆,让女儿难过受委屈。
又担心贾璋和女儿的感情太好了,戳了婆母妯娌的眼睛,让女儿变成下一个唐婉。
虽然他也知道,他的这些想法纯粹是杞人忧天,还包含着一丝既要又要的苛刻。
可是,哪个父亲在面对独生女的婚事时能做到全然理智呢?
或许有些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他林如海做不到。
在儿子和妻子相继去世后,黛玉就是林如海的精神支柱。在面对女儿的事情时,林如海永远都做不到理智。

第130章 削藩南安饯别宴会,梁上新燕衬托芙蓉
在荣国府安顿下来后, 林家的下仆按照林如海的意思把他准备的礼物送到荣府各处。
给贾母、贾赦夫妇、贾政夫妇的礼物都是按照贾敏生前的规格置办的,给贾璋他们这些小辈们的礼物倒是比寻常的节礼还要厚上三层。
他这个做姑父第一次给妻侄们发见面礼,总不能太过小气。
而且玉儿她日后还要嫁回这府上, 能用这点子东西替女儿邀买些许人心,也是好事一桩。
菁莪馆里面伺候黛玉的嬷嬷丫鬟也全都收到了林如海的赏赐。
她们不但得了半年月例的赏钱, 还得了林如海赏赐下来的金首饰。
嬷嬷和大丫鬟们得了金钗, 余下的丫鬟也得了金耳环。
给她们送赏的嬷嬷说了, 这是姑老爷赏给对林姑娘悉心照顾的忠仆的。
以后把林姑娘照顾好了,林老爷那边还有更厚的赏赐呢。
黛玉看到丫鬟们欢天喜地的模样,也忍不住露出了笑意。
有爹爹为自己打算的感觉, 就像是柳絮落地、生根发芽了一般。
黛玉只觉自己的脚踏到了地面上, 而不是飘荡在半空中, 心里安稳极了。
杜工部曾说自己“漫卷诗书喜欲狂”,此时黛玉虽然没有到达“喜欲狂”的地步, 但也会因为父亲的贴心而会心一笑, 心生暖意。
林如海心里也舍不得离开女儿, 但是在正式前往礼部当差前的几天假期里,他还是不得不出门拜访客人、处理林家的房子、铺子等事务。
不过每天办完事情、回到荣国府后,他都会陪黛玉看书下棋、谈天说地,好像要把这些年分别的时光全都补回来似的。
直到假期结束后,林如海才惋惜地换上孔雀补子的官服, 大清早起床前往礼部当差去了。
礼部尚书和礼部左侍郎在礼部经营多年,根基深厚, 并不是新来的林如海可以撼动的。
不过林如海他一心养老,与同僚们没有什么利益冲突, 因此双方倒也能做到相安无事。
他很快就是适应了自己的新职位,晚上还有闲去酒楼打包各色小吃呢。
璋哥儿说了, 玉姐儿最爱吃如意斋的藕粉桂花糖糕和太白楼的饮子,他要打包一些带回去,和玉姐儿一起品尝……
林如海的生活过得十分轻松自在,绍治帝那边却加快了自己的削藩的进程。
因为林如海的禀告,绍治帝对南安郡王养寇自重的恶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也坚定了绍治帝削藩的决心。
因此,他不但按照太上皇的旧例调走了南安郡王帐下兵卒,还往东南防线派去了好几位年轻的小将分权。
目的就是架空南安郡王安排在浙东守备的下属。
南安郡王也知晓绍治帝发出的几道调令,目的都是为了削弱他这个藩王的实权。
他心中很是不满,但他根本没有反抗京中旨意的胆子。
隐瞒盐矿规模是大罪,就连甄贵太妃的娘家都因此倒了,还有人因此下狱,南安郡王他又怎能不怕呢?
他倒不怕别人说他贪污受贿,对于拥有王爵的他来说,这点罪名根本就无关痛痒。
他担心的是有人诬陷他有谋反之心,若是那样,他们府上可就完了!
毕竟他没有造反的实力……
南安郡王甚至都没有像往常一样,写信向西宁郡王等人抱怨。
他生怕西宁郡王他们这些勋爵出卖他,拿着他的信件向绍治帝卖好,让他身上又多背上几条新把柄,那可不是南安郡王所期待的结果。
见到南安郡王的下场后,驻守平安州的西宁郡王心中生出唇亡齿寒之意。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我在乙游专心  都是你by奚里  笨蛋小美人进  救世主她只想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