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贾璋传by惊鸦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6
但是没外人的时候,贾母还是喜欢自称外祖母。
她总觉得这样要更亲近一些。
黛玉听了,心里一暖:“外祖母,三哥哥待我很好。我会想念父亲,但又怎么好意思麻烦外祖母呢?”
贾母摸了摸她的脊背:“好孩子,写一封信又有什么麻烦的?对了,如果璋哥儿欺负你了,你就过来向我告状,我一定替你收拾他……”
这最后一句话,倒是让黛玉笑了出来。
三哥哥是道德君子,又怎会欺负她呢?
黛玉的笑容活泼灵动,贾母也跟着她一起笑了出来。
几年前,黛玉搬出荣庆堂分院别居时,贾母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后来林如海转任京师,黛玉回家,贾母心里更是极为不舍。
还好黛玉常来看她,这才让她心里安慰了许多。
如今玉儿嫁给了璋哥儿,贾母心里最好的两个孩子成了一对夫妻,她心里欢喜至极,从大婚到现在,贾母一直都很开心。
而眼下,黛玉就在她身边说笑。
贾母竟然产生了一种时光回溯之感。
那个时候,黛玉就住在荣庆堂,她们祖孙二人也是这样说话,这样开怀大笑的……
第154章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湘莲打人薛蟠出京
黛玉在陪贾母用完午饭, 才告辞离开,回转鹤鸣苑。
因为贾璋如今在文渊阁当差,那里一应待遇都是最好的, 全然不像翰林院那般寒苦,所以荣府不用给贾璋送午膳送点心, 黛玉也不用担心贾璋的午饭问题。
在用过午饭、散步午休后, 黛玉前往鹤鸣苑小书房里与贾璋身边的内外管事问话盘账。
直到夕阳西下, 黛玉才彻底弄清楚这些事务。在最后一位外管事离开后,几个粗使丫鬟撤下了屏风,黛玉也松弛下来。
她靠在圈椅上, 接过紫鹃奉上的凤凰单枞慢慢地喝了几口, 又任由春纤给她按摩肩膀解乏。
黛玉她心思灵秀, 生性聪颖,虽然爱慕诗书喜悦风雅, 但绝非不通经纶事务之人。
若非如此, 她也不能以这么快就把这些细碎的事务全都弄得清楚明白。
当然, 这也与她身边亲信的能力有关系。
她带来的陪房全都是林如海优中选优选出来的,个个精明干练;鹤鸣苑的丫鬟嬷嬷,还有荣府新升任的绣房管事红杏也是黛玉的好帮手,不但能帮她管账,还能帮她处理各种繁杂事务。
有她们帮忙, 黛玉是绝对不会被这些事务熬坏了身体的。
只有这样,林如海和贾璋这对翁婿才能放心。
慢慢地喝完半盏茶后, 黛玉觉得自己不那么累了。她放下手中的青瓷茶盏,离开了鹤鸣苑的小书房。
在穿过抄手游廊后, 她走到正房堂屋里打香篆。
这原本是贾璋的爱好,后来黛玉也爱上了这件事。
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这种感觉确实很好。
晚间贾璋回来,就闻到了一股清甜香气。
他笑道:“皎皎今天点香了吗?”
黛玉点了点头,迎上去解开他的披风交予青桃,又摘下他的官帽付与紫鹃,然后摸了摸贾璋微凉的侧脸。
“三哥哥,晚来霜露重重,你现在冷不冷?”
贾璋握住她的手,笑道:“一路上都是坐马车,下车后又有披风手炉,还不算太冷。”
“如此就好,我让苏嬷嬷煮了汤,三哥哥快喝一点。”
她话音刚落,青雀就捧着乌木托盘过来了。
贾璋坐在窗边的小炕上,端起乌木托盘上的粉彩小碗,连着喝了两小碗甜汤。
“这是药膳吗?味道倒是好,吃不出来半点药材味道。”
黛玉托腮看他:“三哥哥喜欢就好,苏嬷嬷做药膳的手艺可是最好的。”
小夫妻两个又亲亲热热地一起吃了饭,黛玉问贾璋公事可顺利,贾璋问黛玉下人可服帖,得到满意的答案后,两人都安心了许多,脸上也多出了许多笑意。
灯火下看美人只会越看越美。
黛玉清艳,贾璋清俊,两人一个如同菩萨座下的龙女,一个宛若传说中的仙君;一个如同皎皎明月,一个宛若濯濯春柳。灯火葳蕤下,两人都软了心肠,醉了神志,夫妻情热,自兹而始。
翌日贾璋离开时动作很是小心,没有惊醒沉睡的黛玉。
他束好银带后,轻轻地为黛玉盖好杏红色的绫缎被子,掩好软烟罗制成的床帐,又往香炉里面添了一银匙安神香饵……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十月中旬时候。
这一日贾璋下衙,正要往自家寻常停车轿的地方那边去,结果却见到柳熠正在宫城城门前等他。
贾璋笑吟吟地问道:“豫才兄不在家里纳福,怎么过来这里等我?”
柳熠笑道:“茂行,我办酒请你,你可不要不赏光!”
听闻此言后,贾璋眼神闪了闪。
他心知有事,便拉着柳熠走到无人处问道:“好端端地,怎么突然想起来请我了?”
柳熠叹了口气:“还不是我那远房堂兄给了薛大傻子一顿好打,那薛蟠说他跟你们家与王家都有关系,以后一定要让我那堂兄不得安生。他心里忧虑,这才找了我头上。”
“我告诉他你们家与薛家无甚关联,可他偏生不信,还说薛家已经与你们家定了亲,关系亲密无比。我只好专门办酒请你一场,好安他的心。”
“其实他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毕竟他与我们家的关系也远了。只是不久前他排了一出新戏,我母亲看了后很是欢喜。我心里感谢他,又怎能不管他的事?所以才过来烦扰兄弟你赴宴。”
贾璋听柳熠如此言说,恍然道:“你那堂兄是叫湘莲的那一个吗?我记得你好像跟我说过他?”
柳熠对贾璋道:“就是他,他爱票戏,和那些三教九流之人都熟悉,又与好几个名班班主交好,还养了一班小戏。若伯母和弟妹喜欢听戏,也可以托请他帮忙。”
“他这人最是热心肠,素来又推崇茂行你这等文武双全的奇才。只要你开口,他必是无有不应的。”
柳熠言辞如此恳切,贾璋又怎能伤了朋友的心?
因此他也没拒绝柳熠的邀请,只吩咐雪檀道:“回家后告诉你们三奶奶,今天不必等我一起用晚膳,柳家五爷请我去……”
贾璋把视线投向柳熠。
柳熠对家长和雪檀道:“如意楼。”
“柳家五爷要请我去如意楼,今天晚上宵禁前我一定到家。”
雪檀连忙点头称是,在贾璋的吩咐下骑马回家通传消息去了。
而贾璋他在柳熠的揶揄眼神中坦然自若地登上了柳家的马车。
心里却在想,我家皎皎温柔似水,你家五奶奶却能拎着棒子追着你满府跑,你还好意思跑来揶揄我?
接收到贾璋暗示的柳熠脸皮登时红了起来,但他嘴巴硬得很:“秋姐儿出生后,你嫂子她已经温柔许多了。”
贾璋觉得柳熠这话纯粹是在说谎,不过他不是东坡居士那等促狭鬼,自然不会戳破柳熠的谎言,甚至写诗说他畏惧河东狮子吼让他名扬千古……
他贾某人还是需要保护一下柳熠的面子的。
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变成柳熠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不是?
来到如意楼后,柳熠带着贾璋直接奔着二楼雅间而去。
还没等他们走到柳湘莲订的包厢,便见到一身穿蓝色直裰,眉清目秀仪态潇洒的年轻人过来迎接他们,这人就是柳湘莲了。
贾璋听过柳熠对柳湘莲的描述,柳熠说他这堂兄素性爽侠,不拘细事,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宿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作无所不为,却是一个性情中人。[1]
此时见柳湘莲仪礼彬彬,贾璋对他的印象也很是不错。
三人走进包厢后没过多久,贾璋就弄清楚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这柳湘莲喜好票戏,他年纪轻,又生得俊俏,总有人因此误以为他是优伶之类。
薛蟠就是其中之一。
不但如此,他还跑去调戏人家好人家男儿,乱嚷什么小柳儿,真把人家当成了小倌儿看待,直把柳湘莲气得恨不得把他一拳打死。
后面薛蟠又纠缠柳湘莲,闹得柳湘莲十分难堪。
柳湘莲为此十分恼怒,因此心生一计,他假意答应薛蟠恳求,实际上却把薛蟠骗至郊外苇塘,好生打了他一顿。
不但动了拳头,还用了马鞭,直把人打得脸上开了颜色铺,这才愤愤甩手离去。
直到回到他位于北城的房子后,柳湘莲才冷静下来,也想到了薛蟠挨揍时威胁他的话。
薛蟠说,他舅舅是九省巡检点王子腾,他妹妹许给了荣国府的宝二爷,如果柳湘莲再不放手,他日后一定会给柳湘莲一个好看!
柳湘莲是认识宝玉的,甚至和宝玉的关系还不错。
但是一想到宝玉的软弱性格,他就知道宝玉靠不住,更不能帮他解决问题。
如果不想和蒋玉菡一样,那就最好不要把希望放到宝玉身上。
正是因为如此,柳湘莲才求到了最近认识的柳熠头上,想请他帮忙说和一二。
如果可以的话,柳湘莲也不想出去逛个三年五载的避风头。
能在京城里过好日子,谁又喜欢背井离乡出去经历风波呢?
柳湘莲会有这样的担心,纯粹是因为他不晓得荣国府内的事情罢了。
荣国府大房和二房之间的矛盾很深,眼下荣国府掌权的人却是大房的少爷少奶奶们。
薛蟠这个二房少爷的未来舅兄又能借上什么光?他满嘴胡说,不过是为了仗势欺人、狐假虎威罢了。
还有王子腾王大人,且不说他老人家在京外任职鞭长莫及,就算他老人家在京里,也不会为了薛蟠这个纨绔子弟欺压柳湘莲这个理国公府的旁系子弟、率先被薛蟠调笑侮辱的良民。
柳熠把这些分析给柳湘莲听,还安慰他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
但柳湘莲还是有些忧虑,他只是无权无势的旁系子弟,而那薛蟠好歹是荣府亲戚。
薛蟠的姨妈是荣府二太太,亲妹妹又即将嫁给贾宝玉,成为荣府二房的二奶奶。
在柳湘莲看来,薛蟠还是很容易就能得到荣国府的帮助的。
所以他才与柳熠一起办酒,专门宴请贾璋这位荣国府掌权的三爷。
目的就是为了告诉贾璋他柳湘莲是自己人。
柳湘莲哪里知道,荣国府的二太太已经犯下了滔天大错,薛蟠这个威胁半点效用也没有呢?
“二叔痛恨南风,他知道这件事情后也不会给薛大撑腰的。”
贾璋只说二叔,言下之意就是大房根本不会管薛蟠的事情。
“王大人最重官声,也不会为了这点子小事兴师动众。”
得到贾璋的准话后,柳湘莲心下一松:“在下多谢茂行兄了。”
“谢什么?都是自家兄弟。”
贾璋碰了碰柳湘莲敬过来的酒杯,然后喝下这盏杨梅酒,轻笑道:“湘莲兄若想谢我,不若好生请人排一出《嫦娥奔月》。我祖母和母亲都爱看这戏,待到她们生辰时,我还要托柳兄帮忙请戏班子去我家唱堂会呢。”
柳湘莲直接拍胸脯把事情应了下来,而贾璋没有说的事情是,黛玉也很喜欢这一出戏。
于此同时,薛家却闹翻了天,薛蟠直嚷着要去烧了柳湘莲的房子,还要跟柳湘莲打官司。
薛姨妈则大骂薛蟠不懂事,又骂柳湘莲不晓理,又是心疼又是发恨,想要遣人寻拿柳湘莲。
宝钗心里觉得苦,但却不得不上前劝道:“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他们一处吃酒,酒后翻脸也是常情。母亲心疼哥哥,我也晓得。可若是这般兴师动众,岂不是显得母亲过于溺爱,纵容着哥哥生事?”
“舅舅秉性刚强,姨父性情清正,断然是不会让母亲仗势欺人的。”
听宝钗如此言说,薛姨妈只得放弃自己原本的想法,又去哄着薛蟠,说柳湘莲只是酒后放肆,如今酒醒,后悔不及,已经惧罪逃走了。[2]
薛蟠这才不再吵嚷,只躲在家里装病,不肯出去见人丢脸。
后头又被家里一个叫张德辉的管事哄着出去做纸扎香料生意,实际上却是为了出去躲羞,顺便游山玩水。
薛姨妈本是不想答应的,但有宝钗相劝,她也渐渐转了心思,同意薛蟠与张德辉一起出去了。
宝钗说得对,她就当抛费个千八百的银子,让蟠儿长长见识、学些乖也是好的。
第155章 姨妈伤怀史家家事,湘云做客新客登门
虽然已经决定答应薛蟠出门走商的请求了, 但是薛姨妈心里还是十分担忧薛蟠。
因此她隔着屏风,谆谆叮嘱了张德辉好些话,嘱托他好好照管薛蟠。
张德辉眼里闪过一道精光, 但嘴巴上却满口应承薛姨妈的托请,又信誓旦旦地与薛姨妈道:“老夫人, 十四日就是黄道吉日。雇好车马后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我一定会照顾好薛世兄的。”
薛姨妈听到张德辉的话后, 才放下了自己悬着的一颗心。
在张德辉离开后,薛姨妈派遣谙事旧仆与薛蟠常使的小厮跟随薛蟠出门,又带着宝钗一起为薛蟠装了满满两大车的行李, 临行前又对着薛蟠连夜劝诫, 谆谆叮咛, 其中种种,暂不细表。
到了十四日当天, 薛姨妈母女殷殷把薛蟠送出仪门, 直到他与张德辉走远了, 母女二人才回转到二门之内。
在桌旁坐定后,薛姨妈的眼圈儿忍不住红了。
薛蟠还没走远,她却已经开始担心上了。
她拉着宝钗的手哭了一通,眼泪如同珍珠一般滚了下来。
宝钗细细地给母亲擦泪,安慰她哥哥过段时间就回来了。薛姨妈见到女儿这样懂事, 心里更是伤怀,若是蟠儿有宝钗一般的懂事, 又哪里会惹祸、哪里用得着出去躲羞?
蟠儿还当她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出去呢!可她又怎么可能看不清自己儿子的心思?
如今蟠儿一走,家里就剩下她和宝钗母女两人相依为命了, 薛姨妈心里既酸楚,又有些惶恐。
她们母女二人在家, 没个男人顶门立户,若是出了什么事可怎么办啊?
而且他们一家三口上京时带来的家人不多,拢共只有四五房仆役。
如今蟠儿出去走商,又带走了家里的老苍头与一批长随小厮。
眼下家里的强健仆役都走了,只剩下了两三个青年男仆,除此之外,全都是丫鬟嬷嬷,这又怎能不让人担心呢?
若是她们这个时候还住在荣国府就好了,那她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如果”,也没有什么“若是”,现实就是她们母女二人现在住在薛家的宅子里面。
薛姨妈想了想,连忙吩咐下人把门户关紧,让那几个青年男仆和强健的婆子守在大门、二门和后街月亮门附近。
然后又叫宝钗搬到正院来和她一起住,只有这样,薛姨妈才能安心。
宝钗想了想道:“妈想的对,等一会儿我就和莺儿一起带着铺盖来妈这边儿。”[1]
薛姨妈心想,宝钗身边得用的丫鬟只莺儿一个,家里的家生子又都不中用,她合该好生打听一二,也好买几个忠厚能干的丫鬟给宝钗使唤……
得知薛蟠离开京都外出走商后,柳湘莲心里松了一口气。
不论是薛家不愿意追究,还是贾家、王家不愿意帮忙,他都不用离京外出漂泊了,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而且本家堂弟柳熠说得没错,他年纪渐大,也该娶妻生子,定下来好好过日子了。
却不该这样继续浪荡下去,让早已作古的父母都难以安心。
薛蟠离京后,他与柳湘莲的这桩事算是彻底翻篇儿了。
贾璋与柳熠都不是贫嘴婆舌之人,不会去宣扬,也没有时间去宣扬薛蟠的丑事。
柳湘莲恶心薛蟠把他视作小倌,将此事视为耻辱,更也不会把这件事情说出去,惹得旁人说笑。
因此这件事情并不为人所知。
对宝钗来说,这已然是最好的结果。
她承受不起薛蟠的拖累,更不想因为薛蟠受旁人的白眼……
又过了两日,保龄侯外任,贾母舍不得湘云,便把湘云接到荣府暂住。
对湘云来说,来荣国府做客是她难得松散的时候。
史家家底本就没有荣府厚,后代子嗣又多。在分家过后,本家剩下的财产也要比荣府少上许多。
等到忠靖侯与保龄侯这一代,他们两个谋官花了不少钱。
后面兄弟两个又壮士断腕,还了欠国库的债务,家里的钱财更是捉襟见肘起来。
雪上加霜的是,两府还有四个男孩子要娶妻要读书要习武要谋官,五个女孩子需要好首饰好衣裳出门交际、需要一笔说得过去的嫁妆。
还有亡兄留下的孤女湘云,他们也要把她风风光光地嫁出去。
没错,忠靖侯和保龄侯——尤其是继承了史家爵位的保龄侯,是绝不能让人指责他们这些叔叔在继承了长兄的人脉资源爵位后刻薄侄女的。
只要他们想保护自己的官声,就得给湘云这个侄女置办一份风光体面的嫁妆,省得别人对他们两个指指点点。
花钱的地方这么多,不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怎么行?
因此这些年来,史家主子的衣服都是由女眷与丫鬟婆子们一起做的,府内使唤的人也被发卖了许多……
与保龄侯府相比,荣国府的生活就要好上许多。
虽说荣国府也还了国库欠债,但是因为贾赦抄了赖家、周家、吴家等贪污奴婢的家,赚了不少金银,王子腾又给了荣国府不少赔偿,因此荣府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贾母心疼湘云小小年纪没了父母,因此湘云过来做客时,一应待遇都是最好的。
这里的日子自然比保龄侯府好过了。
更何况荣国府的姐妹们喜欢湘云爽朗,待她很是亲近;长辈们看在贾母的面子上,待湘云也很和善,湘云当然会觉得荣国府的生活更轻松。
湘云很清楚,婶娘不喜欢她,堂妹们也不愿意和她玩笑,在保龄侯府,她就像一个不该存在的外人。
若非如此,湘云也不会不喜欢自己家,反倒更喜欢姑祖母家里。
她在保龄侯府里,几乎没得到过多少关爱。
世事凉如秋水,人心总是思变。
在最开始的时候,保龄侯夫妇还觉得他们合该疼爱兄长的遗孤。
他们继承了兄长的爵位,就应该承担起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保龄侯夫妇渐渐忘了他们想要照顾好湘云的初心。
尤其是保龄侯夫人,在她心里,大伯大嫂无福早早去了,他们继承爵位本就是理所应当之事。
二哥在战场上挣到了爵位,因此他不要爵位,只要史家的资源与财产;他们家里没有爵位,所以要了爵位,这是皇帝老爷都准允了的事情。
所以,凭什么自家女儿要削减嫁妆,自家儿子要吃尽苦头,他们夫妇却要从牙缝儿里省钱,只为了让湘云风光出嫁?
可是为了丈夫的官声,保龄侯夫人只得咬牙接受这一切。
她不会克扣湘云的嫁妆,更不会克扣湘云的分例,她甚至还会好好地教导湘云算账管家与礼仪规矩。
九十九步都走了,难道还要差这最后一步,被人说嘴一辈子吗?
但指望她对湘云态度亲热,那就是在做梦了。
因为母亲的态度,湘云的堂妹们也都与湘云不亲近,这也是湘云与宝钗、黛玉她们更玩得来的原因……
黛玉待湘云很亲密,没有宝玉隔在中间,黛玉和湘云的关系反倒更好了。
虽然湘云更喜欢的人是已经家去了的宝钗,黛玉更喜欢的人是二嫂子湘霓与二姐姐迎春,但这并不代表着黛玉和湘云关系就不好了。
几年前,黛玉还在菁莪馆里居住时,湘云每每来荣国府做客,都是与黛玉一起住的。
如今黛玉已经嫁给贾璋,搬到了鹤鸣苑住,湘云自然是不能和黛玉一起住了。
黛玉心知探春正在绣嫁妆不能被人打扰,惜春年纪小,湘云与她谈不来,因此主动向贾母提议,让湘云住她之前住过的菁莪馆,也便宜姐妹们相互往来。
贾母欣然同意此事,所以湘云来荣府后,直接就住进了菁莪馆里。
她整日里与姐妹们说话游戏,心情愉悦,日子也快活许多。
只是湘云心里也清楚,这样快活的日子也没有多少了。
叔父和婶娘都在张罗着要给她找夫婿,或许再过一段时间,她就要像林姐姐一样嫁出去了。
也不知道她以后的夫婿会是什么样的人。
其实宝玉就很体贴真诚……若非如此,她也不会留下那只金麒麟。
可是嬷嬷劝她最好离宝玉远点,还说宝玉不值得托付终身,荣府次子配不上侯府的大姑娘,老爷和夫人绝对不会同意的。
湘云知道嬷嬷说的是对的,在那次谈心后,湘云就把自己捡到的金麒麟与自己的少女心事全都压到了箱子底下。
嬷嬷是她的乳母,与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可能对她有坏心。
叔叔和婶婶的意思,湘云更是十分清楚明白。
她已经不是天真的小女孩儿了,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了……
于是,在袭人请求她帮忙给宝玉做鞋时,她笑吟吟地拒绝袭人道:“姐姐的手艺不比我好?而且我最近在给老太太绣抹额,没时间给宝二哥帮忙了。”
又不软不硬地刺道:“以前没有我,宝二哥不也是照样穿鞋?怎么我一来了,宝二哥就不喜欢针线上婆子们的手艺了?”
袭人被她刺得面皮发烧,湘云脸上却依旧挂着微笑。
“云姑娘莫介意,是我唐突了。”
袭人撑着笑意向湘云道歉,湘云笑道:“袭人姐姐这话严重了,以前我事情不多,帮帮忙也好。如今我事情多了,忙不过来也是有的。”
如果宝玉是贾母最喜欢的孩子,还拥有一位做贤德妃的姐姐,那保龄侯夫妇或许还会考虑把湘云嫁给宝玉。
毕竟两人身份也相当,贾母又是史家的姑奶奶,湘云的亲姑祖母。
在外人眼里,他们把湘云嫁给宝玉是为了湘云婚后轻松,是他们疼爱侄女的表现。
可如今,湘云虽是孤女,却是侯府的大姑娘,金尊玉贵。
而宝玉除了五品文官之子的身份外,什么都没有。
若把湘云嫁给宝玉,外人岂不会说他们夫妇作践侄女?
这是保龄侯夫妇无法容忍的事情,而且湘云是保龄侯府的大姑娘,若她嫁得不好,后面的几个女孩子又能找到什么好亲事?
这才是湘云的乳母过来劝诫她的原因。
乳母虽然忠心,但若没有保龄侯夫人指点,她一个大字不识的嬷嬷哪里有这般见识?
就在湘云一边解九连环,一边陪黛玉看账,一边出神时,春纤掀开帘子走了进来。
她通禀道:“奶奶,云姑娘,家里来亲戚了。珠大奶奶的寡婶和堂妹,太太娘家的兄嫂与侄女都来了,现在人都在琏二奶奶那儿呢。”
“二奶奶身边的小桃过来请奶奶和云姑娘过去见亲戚,二奶奶说一会儿大家再一起去老太太那儿请安。”
湘云笑道:“又有新姊妹来了,总不用一直陪着林姐姐看账了。”
黛玉放下账本,轻轻敲她额头道:“一旬就看两天账,余下的时间都陪你游园作诗。就这,我们云姑娘还要挑我的理儿呢!”
“只怕新姊妹见了你,也要跑得远远儿的,省得被安上这么多的罪名……”
众丫鬟听了,全都笑了起来。
而黛玉和湘云在理过衣服妆容后,就一起去史湘霓那边见客去了。
第156章 后续安排李家往事,薛梅往事王仁瘫痪
黛玉和湘云两个来到湘霓这里时, 只见屋子里面乌压压地坐满了人,史湘霓和李纨两个正在招待客人。
原来是邢夫人的堂兄堂嫂带着女儿岫烟来投靠亲戚,行至半路泊船时, 遇见李纨的寡婶,对方带着两个女儿李纹、李绮上京, 也是来投亲的。
两家厮见后知道双方有亲, 这才同行, 因此才一同抵达荣国府。
大家见礼叙过后,史湘霓和李纨又带着人去给贾母请安,贾母因笑道:“怪道昨晚灯花爆了又爆, 结了又结, 原来应到了今日。”[1]
众人叙过家常, 用过酒饭后才散去,湘霓、李纨、黛玉三人要打点酒席, 互相帮衬下倒也无甚忙乱之处。
待到傍晚时分, 众人才各自散去。
史湘霓按照邢夫人的意思给邢忠夫妇安排了后街的住处, 李纨的婶母姊妹自然是跟着她住。
黛玉知道湘云喜欢热闹,便在征求过她的意见后,把邢岫烟安排进菁莪馆住。
湘云见到有人陪她,心里十分欣悦;邢岫烟见湘云性子豪爽,也觉得自己轻松许多。
史湘霓觉得黛玉的安排很不错。
不论婆母喜不喜欢邢岫烟这个堂侄女, 她们这些做媳妇的都不能慢待表姑娘,怎么着都要把邢岫烟照顾好。
黛玉的安排就很妥当, 无论湘云、岫烟,还是贾母、邢夫人, 都挑不出来什么错儿出来。
宝玉更是欢喜,只赞叹老天精华灵秀, 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又感叹自己的井底之蛙,竟是自笑自叹起来。
只可惜袭人前不久被湘云呛声,心里很不畅意,因此也没心思管宝玉的魔意,更没心思安慰宝玉的惆怅。
香兰、秋纹几个见袭人最近情绪不佳,纷纷凑到宝玉跟前儿讨好。
只是这些人里,又有谁能比袭人对宝玉更真心实意?
贾璋下衙回家后,与黛玉一起用膳时听她说家里来了亲戚。
得知来人身份后,贾璋对黛玉轻笑道:“你权当认识了几个新朋友,不用太过小心翼翼的。”
“只是不要与李家的两个姑娘走得太近,大嫂子她大抵是不喜欢她那两个堂妹的。”
回想起李纨对寡婶堂妹的态度,黛玉发现贾璋说得完全没错,她不禁纳罕道:“大嫂好像真的不太喜欢李家婶娘,你白天在衙门里,又怎么知道这事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