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红楼梦同人)贾璋传by惊鸦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6

王熙凤深以为然,其实这也是她要仔细斟酌薛家所求之事是否违背国法,是否违背道德的重要原因。
她年轻时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眼下却全然没有年轻时那般胆大了。
看着一双玉雪可爱的儿女渐渐长大成人,王熙凤她又怎能不害怕阴司报应呢?
她自己倒是什么都不怕,但她会担心她的实哥儿和巧姐儿因为她这个母亲损了福缘,横遭报应!
如今薛蝌求的事情不违背国法道德,她出头不但不会损伤福缘,反而能伸张正义、积攒阴骘,这是好事情,王熙凤当然会答应。
当然,她愿意答应的根本原因还是薛姨妈寄来的那封信。
薛姨妈说薛蝌愿意倾尽家财请王熙凤帮忙,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在收到卫家的来信后,薛姨妈让薛蝌做好上门的准备。
王熙凤三日后就有空,到时候她会带着薛蝌可以去卫家,向王熙凤求助。
时光飞逝,转眼间三天后就到了。
王熙凤见薛姨妈过来后,连忙把薛姨妈迎到上首,又让平儿奉茶给薛姨妈喝。
姑侄二人叙了会儿家常后,才把话说到了正题上。
王熙凤听薛姨妈把种种前因后果说完后,让人布置了屏风,这才让人把薛蝌带到小书房里说明情况。
薛蝌来到卫若梅的小书房后,先是把自己精心准备的贵重礼物交给平儿,然后隔着屏风给卫大奶奶,也就是王熙凤请安行礼。
在这之后,薛蝌才对王熙凤诉苦道:“卫大奶奶,但凡有法子,我也不会到处求人了。其实我也知道梅翰林不怀好意,想过与那梅家退亲的。只是我在信中说齐大非偶时,那梅翰林却回信说我多虑了,坚决不肯与我家退亲。”
“我也晓得他是不想落人话柄,让外人说他们家忘恩负义。打得无非是把我们宝琴的年纪拖大了,逼着我们找旁人家把宝琴嫁了的主意。”
“如此一来,便是我们薛家等不得他们梅家的儿子,梅家公子的清名就保住了。可若如此,我们家宝琴又能找到什么好夫君,又会剩下什么好名声?”
“要知道,眼下我们宝琴还顶着梅家公子未婚妻的身份啊!”
“如今托婶娘一起来求卫大奶奶帮助,也不是非得把宝琴嫁到梅家才行。若婚事不能成行,让他们梅家自己找理由退亲也好。”
“只梅家不可无缘无故退亲,也不能指责我们宝琴身上有毛病。这也是我疼爱妹妹的心肠,我不想让旁人指责我家妹妹,更不想耽误我家妹妹的婚事。若大奶奶能帮忙周全这件事,我便是倾家孝顺,亦然心甘。”
听到薛蝌的话后,王熙凤笑道:“这件事倒也不大,那梅翰林我也打听过,四十多岁才中第,熬了十多年才升了翰林,以后是没什么前程了。”
“这样的人,自然晓得眉眼高低,我家去一封信与他,且见他听不听劝。他若不听劝,我们大爷的朋友就在顺天府任职,那梅家公子也在府学读书,给他穿穿小鞋,也是容易得很。”
薛蝌听到后,整个人喜不自禁:“多谢卫大奶奶周全,我眼下带来的这些礼物只是江南土仪,不堪入目,卫大奶奶留下赏人吧。”
“卫大奶奶愿意伸出援手,雪中送炭,此中恩情,我们兄妹没齿难忘,来日必会结草衔环,以此报答卫大奶奶的恩情!”
王熙凤撇了一眼平儿,平儿悄悄儿地伸出了两根手指,意思就是两千两的银子。
这笔钱对嫁妆丰厚的王熙凤来说不算太多,但也是意外的浮财,而且事成之后另有谢礼,她心里已经很满意了。
薛姨妈见到王熙凤的神色后,拉着她的手笑道:“我就知道凤丫头你是最善心的了,我那侄女最是伶俐懂事的一个人,却摊上了这样的飞来横祸!如今你愿意帮忙,真真儿是我们薛家祖上有德,竟遇到凤丫头你这样的菩萨。”
说完恩情与善心后,薛姨妈和薛蝌又奉承王熙凤说梅家这档子事把他们愁白了头,在王熙凤这里却如此轻描淡写云云。
直把王熙凤奉承得十分受用,以至于王熙凤对宝琴的事情都更加上心了。
这么看来,薛姨妈之前的感叹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薛蝌远比薛蟠像薛姨妈的亲生儿子,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是薛姨妈把薛蟠给宠坏了……

第159章 若梅帮忙梅家低头,德修金石雨村毒计
当天晚上, 薛姨妈和薛蝌离开后,王熙凤就跟卫若梅说了这件事。
王熙凤对卫若梅说这梅翰林想赖掉他们家与她远房表妹的婚事,又细细地对卫若梅分析起了梅家的歹毒心肠。
至于薛宝琴与她的关系远得一表八千里, 实质上与她并无血缘关系的事实则被她遮掩了过去。
卫若梅听到这梅家拖着薛氏女的婚事,而薛家还对梅家有恩后, 深觉梅家嘴脸无耻, 加之这薛氏女与妻子有亲, 便答应了妻子的请求。
他按照王熙凤的意思给梅家写了一封信,让人把他的信送去梅家给梅翰林。
在小厮拿着信件离开后,卫若梅道:“希望这位梅大人识趣儿些, 省得我多费心思。不过这梅家这般无情无义, 看起来也并非良配。”
“与其和梅家公子结亲, 还不如让你家那妹妹嫁去旁家,还要来得更好一些。”
王熙凤心想, 她这夫君还是出身太好, 不晓得底下人想往上爬的心。
薛姨妈与薛蝌的意思很明显, 那就是他们能接受梅家退亲,但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还是想把他们家宝琴嫁到梅家去的。
毕竟薛家二房如今只是寻常商户,而那梅家好歹是官宦人家,除去梅家后, 宝琴还能找到条件比梅公子更好的夫君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至于梅家的无耻与薄情……
想要嫁给商户安稳一生,也可能遇到无耻的商户;嫁给贫寒士子孤注一掷地豪赌, 也可能遇到与梅家同样薄情的贫寒士子。
梅翰林既自私无耻又优柔寡断,是个办大事而惜身的种子。
像他这样的人, 大都都是畏惧权势的。
只要薛蝌能攀住薛家长房的几门好亲戚狐假虎威,那梅家就不敢太过为难薛宝琴……
王熙凤早就把这些利弊全都想明白了。
所以她怎么可能劝薛蝌他们放弃与梅家的婚事, 做那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难道要她去给薛宝琴找一个比梅公子还要更好的夫君吗?那简直就是笑话!
“俗话说得好,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他们家欢喜梅家公子的人品,我也不好再多劝哪!”
王熙凤把自己的手搭到了卫若梅身上,卫若梅握住了王熙凤的手,轻笑道:“夫人说的有理,夫人勿怪我多管闲事。”
王熙凤笑吟吟道:“大爷,我怪你做什么?你提起这个,也是为我,为我娘家亲戚思量,我只有欢喜的,又哪里会怪你呢?”
这边厢卫若梅和王熙凤夫妇夫妻夜语,气氛正好;那边厢梅翰林收到卫若梅的信件后,一张脸都涨成了猪肝般的颜色,心情也差到了极点。
其实梅翰林早就知道,薛蝌他已经识破了他拖延宝琴婚事的计谋。
若非如此,金陵薛家也不会屡屡来信催促梅家完婚。
但让他始料未及的事情是,那薛家明明只是普通的商户人家,怎么家里还有这样的关系?
如今薛蝌找到了自家亲戚,求那卫家人为他们薛家主持公道,收到信的梅翰林简直就是一个头两个大,头疼得紧。
是,那卫家是武官,而他是翰林院里的文臣。
但问题在于,这件事他们梅家不占理啊!
而且两家的地位也是一个天,一个地,相差悬殊。
即便文武殊途,可那卫若梅本人就是五品的武官,他那父亲更是从一品的将军,全都身居实职。
他们家或许没法子拿捏实权的文官,也拿捏不了有前途的青年文官,但拿捏他这个既没背景又没有晋升希望的翰林,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更重要的是卫若梅在信里说了,他有亲友在顺天府做官。
这一点直接拿捏住了梅翰林的要害,毕竟他儿子正在府学里读书,正好方便卫家的亲友帮忙穿小鞋。
梅翰林可受不了自家儿子被人指指点点,更受不了自家儿子因为私德有亏而被教授逐出府学……
所以,他接下来应该如何应对此事?
让儿子娶了那薛氏女?
不成,不成……
他已经老了,在官场上也没有什么进取的机会了。
在这种情况下,梅翰林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到了儿子身上,花费了无数精力才把儿子培养成廪生,又送他进府学读书。
梅翰林怎么可能愿意让自家儿子娶商户出身的薛宝琴?
不娶那薛氏女,直接退婚?
那就更不行了,按照卫若梅信里的意思,他们家不能无故退婚。
无故二字,正正好好地打到了梅翰林的七寸上。
既不能无故退婚,又不能找薛氏女的毛病。
除此之外,薛家还对他们梅家有恩……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梅家想要退婚,就只能承认他们家忘恩负义拜高踩低,要不然就是胡诌他儿子有问题。
梅翰林愁眉苦脸地想,若担上这样的名声,还能娶到什么好媳妇?
两害相权取其轻,他还不如直接让儿子把那薛家姑娘给娶回来,好歹还能搏一个知恩图报的美名。
至于把薛宝琴娶回来,然后把她磋磨死,这种事情梅翰林还是没想过的。
他是自私自利,但还没有坏到那种程度。
瞧不上商户出身的恩人之女是一回事,想出坏主意把恩人之女害死是另一回事。
而且继室的身份一般都还不如原配呢,若是娶了宝琴又把她弄死,梅翰林的儿子也很难再娶到出身高贵的妻子。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梅翰林胆子小,他根本就不敢想,更不敢做这样的事情。
权衡了几天后,梅翰林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心想,这全都是他的错。
如果不是他喝了两杯黄汤就把儿子的婚事给许出去了,他们梅家也不会遇到眼下的这些事情!
卫家那边的威胁不容小觑,他不能因为一桩婚事害了梅家的名声与前途。
好歹那薛氏出身富裕,能给梅家带来一笔丰厚嫁妆,他家孩儿也不吃亏太过……
梅家这边松了口,薛家那边也有意应承,两家很快就定下了婚书。
只待明年秋天梅家公子参加完乡试后,小夫妻两个就可以完婚了。
而王熙凤也收到了薛蝌送与她的礼物与尾款。
薛蝌打点她花费的银票和礼物,杂七杂八地加起来也得有五千多两了。
这样丰厚的飞财人人都喜欢,王熙凤自然不是例外。
她满心欢喜地把东西交给平儿,让平儿把东西收好,然后又让人给薛家和梅家都送了帖子。
过些日子,她婆母卫夫人要举办赏花宴。
她这么做,表面上看是她想念姊妹们了,想与她们亲近一二。
实际上,她却是在给薛宝琴撑腰。
她给梅家送了帖子,总不会是要邀请薛宝琴的未来婆婆梅夫人过府相看媳妇的。
还不是为了让梅夫人看看她与薛家姊妹有多亲近,好让对方多生出几分忌惮之心出来?
不得不说,王熙凤她收钱后是真办事。
在这方面,她的信誉确实很好。
而薛蝌私下里给佛祖进香时,则在心里默默诅咒梅家公子明年一定不要中举。
为了达成心愿,他还专门给佛祖点了五十斤香油的大海灯,可以说是非常虔诚了。
至于薛蝌为什么会许下这样的愿望,而不是祝福梅公子中举……
笑话,梅公子没中举的时候,梅家都能整出来这么多幺蛾子了;若是梅公子明年中举了,梅家岂不是要更加瞧不上他们宝琴了?
薛蝌可不希望那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梅公子明年还是不要中举才好,这样宝琴嫁过去时才能轻松一点。
宝琴在收到哥哥带给她的好消息后,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她虽然性情疏阔,不把梅家的事事情放在心上整日忧愁。
但看到哥哥为此焦心,她也未尝没有感到烦扰。
薛姨妈与宝钗母女二人也为宝琴的事情感到高兴。
只是梅家之前的做法太恶心,如今也不过是拨乱反正而已。
所以她们母女二人也不好大肆为宝琴庆祝,省得戳到薛蝌和宝琴兄妹的伤心事,因此也只借着赏雪的由头办了一桌小宴罢了。
薛梅两家的事情有了结果,如今也算告一段落了。
贾璋对这件事并不知情,毕竟薛家也没求到他头上。
他最近比较关心的人物是贾雨村。
因为他本人对贾雨村的警觉以及黛玉的提醒,贾璋派竹石、竹月两个小厮悄悄儿地盯着贾雨村。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贾雨村居然这样大胆。
这人刚在山东清吏司的位置上坐稳,就为虎作伥,协助恩主的儿子把人害得破家纾难,最后落得流离失所的下场。
那被贾雨村谋害的人姓朱,原是个爱金石的藏家,他家里藏了好些甲片、古鼎、帛书和碑文,也有好些爱金石的同好。
张泰维的三子张德修听说了这位朱藏家的名头后,特意托人借了对方的藏品来看,他也是个极爱金石的,因此一看到朱藏家的东西后,他一下子就舍不得撒手了。
在那之后,张德修就总觉得自己的收藏不好,心里不畅意,日夜惦念着朱藏家的珍宝。
他们张家是晋西的大财主,家里富裕至极,只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张德修花再多的钱都舍得。
于是他请了中人,说自己要买那朱藏家手里的东西,花再多的钱都在所不惜。
怎奈何那朱藏家家里有良田千亩,虽称不上富裕至极,但日子也很过得去,人家只爱自己的宝贝,根本不稀罕张德修的银钱。
而且他心里认定了,这张德修拿钱诱惑他出让心头宝,是在侮辱他对金石的热爱,因此宁肯死也不肯卖掉手里的东西。
张德修为此悒悒不乐,但他也想不出别的法子。
他总不能跑到人家家里,大喊我是阁老的儿子,快点把东西让给我吧?
那也太掉价了,而且他爹知道后会打死他的。
就在张德修悒悒不乐时,贾雨村找到了进步的机会。
他出主意给张德修,先讹诈那朱藏主拖欠了官银,然后把那朱藏主拿到了衙门,对朱家人说所欠官银,都要变卖家产赔补才行。
这才把朱家的金石藏品全都抄检到了张家,自此以后,张德修与贾雨村相处得如同兄弟一般,张泰维也在儿子的举荐下,愈发看重贾雨村了。
可怜那朱藏主一家,竟因为这点小事,就闹得破家败业,真真儿是遭了一场无妄之灾。
贾璋心想,岳父大人对贾雨村的评价还真没错。
这人确确实实就是一个丧尽良心、泯灭天理的虎狼之人。
不过对杨门来说,贾雨村这个虎狼之人却是很有价值的。
瞧瞧,这贾雨村才上京多久,就给张泰维一派留下了这么大的一个把柄!
即便拿儿子的事弹劾老子并不致命,但这件事若是用好了,也能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贾璋敲了敲桌子,对雪檀交代任务道:“拿着条子,去账上支钱,把那朱家人接走,送到金陵去;告诉竹月继续盯着贾雨村,竹石可以回来了,让他去与顺天府经办此事的通判家里的小厮交交朋友……”
雪檀点了点头,拿着贾璋给的条子支钱办事去了。
在雪檀离开后,青桃拿出贾璋那件鸦青绫缎面、墨狐狐皮里的鹤氅给他。
然后提醒他道:“三爷,时辰到了。您说等到申时就去落英巷和林老爷吃饭,接三奶奶回家的,还特意让我时辰到了之后提醒您的。”
贾璋接过鹤氅,披上后道:“好,我知道了。提前备好热汤热茶,我和你们三奶奶回来后是要喝的。”
青桃点头称是,而贾璋已经穿好大毛衣裳,出门前往落英巷林府。
他哪里知道,如果没有他的存在,那因贾雨村而遭遇无妄之灾的人就不会是朱藏主,而是收藏扇子的石呆子。
被贾雨村撺掇着做恶事的人也将不是张德修,而是他的亲爹贾赦贾恩侯。
不过这件事,贾璋却是不知道的。
他若是知道了,只怕也会觉得自家十分幸运。
而那石呆子,也因为贾赦没遇到贾雨村又要为了儿子学好,进而逃过一劫,这倒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第160章 弈棋放水幼稚翁婿,西窗剪烛夜话家事
冬日期间, 京城天色暗沉的时辰要比夏天时早上许多。
贾璋前往林家时,天色已经有些黑了,地上也有一层薄薄的积雪, 车轱辘压过去,会发出轻微细碎的声音, 听起来倒也不恼人, 反倒有些悦耳。
待到马车行至落英巷林府, 贾璋踩着轿凳下车后熟门熟路地走进了林府主院。
而此时此刻,在林府主院里,林如海与黛玉二人正在小书房里下棋。
因此当贾璋走进主院堂屋时, 并没有看见妻子和岳父大人, 只见到正在烤栗子、剥松子的紫鹃等丫鬟。
紫鹃等黛玉的贴身丫鬟见棉帘被小丫鬟从外面掀开, 就猜到是贾璋到了。
三爷今早出门跟她们吩咐过,要她们一定要照顾好回家省亲的三奶奶。
又对他们姑娘说, 他晚上会来接她。
这件事她们出门时就已经晓得了, 所以此时此刻未经通报就能直入林府的只能是她们家三爷。
在贾璋走进来后, 紫鹃等人互相看了一眼,好像是在说我猜得果然没错一般。
在这之后,她们又上前给贾璋行礼,又要去小书房向林如海和黛玉通传贾璋到了的消息。
但贾璋却摆了摆手道:“我自己过去,不用你们通传。”
他把暖手炉交给紫鹃, 又脱下了身上的鹤氅交给雪雁,这才往小书房走去。
林如海和黛玉听到他的脚步声后一起抬头望过去, 便见贾璋今日穿了一件蓝白相间的衣袍,颇有些雅致仙君的气概。
黛玉见到他这身打扮后眼前一亮, 只觉自己被暖炉熏得有些昏昏欲睡的大脑也清亮了许多。
她拿起手边的小茶壶给贾璋倒了一盏茶,端给贾璋笑道:“三哥哥刚从外面来, 且喝些茶暖暖身子罢。”
心里却在想,三哥哥他今天这一身还蛮好看的,就是有些不像他往日里的风格。
贾璋先是给林如海行了礼,然后接过茶盏,对黛玉笑道:“多谢夫人了。”
当着长辈的面,贾璋不是叫黛玉玉儿,就是叫黛玉夫人,要不就是叫黛玉三奶奶,却是不唤他为黛玉取的小字的。
他们两个把这当做他们两人的秘密,黛玉也觉得这样挺好的。
但是她不得不提一点反对意见,不论是玉儿还是三奶奶都比夫人这个称呼要好很多。
听着三哥哥叫夫人,她总是会觉得有些羞窘之意。
于是她拉着贾璋坐到她身边,转移话题道:“三哥哥谢我什么?若想谢我,喝完茶后就帮我下棋吧。”
“你瞧瞧这棋局,我都快要输了,只好求你救场。”
她闭口不提夫人这个让她觉得羞窘的称呼。
林如海见他们小夫妻这样要好,心情却很愉悦。
他轻声笑道:“你们两个如此要好,就和孟光接了梁鸿案一般,我见了也欢喜。只是你们可不能夫妻齐心,一起欺负我这个老人家!”
黛玉听了后对林如海打趣道:“爹爹您智珠在握,哪里怕我们两个联手?就算我和三哥哥一起与爹爹弈棋,想来也敌不过爹爹。”
贾璋也放下茶盏,赞同地点了点头。
跟着妻子一起吹捧泰山大人可能是所有女婿的基本技能,贾璋他也不例外……
林如海被黛玉哄得唇角都翘了起来,眼睛也笑成了月牙,他心里想,我们家玉儿真是又贴心又俏皮又可爱!
真真儿是便宜贾茂行这小子了,居然娶到了他们玉儿这么好的夫人。
等一会儿下棋时,他一定要好好杀杀他这女婿的威风,让他见识一下泰山大人的威严!
而贾璋他在喝完茶之后,就和黛玉换了位置,准备和林如海下完这场残局。
他一只手拈起黑棋,另一只手悄悄地握住了黛玉的手,大脑则在飞速运转。
不过他想的事情是他要怎样放水,才能不被老泰山发现?
他前世就擅长下棋,这一世进入文渊阁后,棋艺更是突飞猛进。
谁让杨宗祯本人就是棋国高手,平常在文渊阁也喜欢下棋,贾璋这个徒孙兼机要中书自然要被师祖捉去对弈。
因为这个,贾璋的下棋水平提高得很快,至少不是林如海这个业余爱好者能够战胜的。
若不是这样,黛玉也不会一看到贾璋过来,就让他去救场了……
如何输得漂亮,不但关乎着妻子的心情,还关乎着泰山大人的颜面,这可不是可以马虎的问题。
贾璋他不由自主地严阵以待起来。
黛玉她一头雾水地看着贾璋和林如海。
这翁婿二人拈起棋子后就莫名其妙地严肃起来了,黛玉对此感到十分奇怪。
三哥哥和爹爹怎么都这样严肃认真?
难道眼下这场棋局还有特殊意义吗?
如果有的话,那刚刚还执棋的她怎么不清楚?
黛玉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想到贾璋告诉她不要纠结琐事,保持心境开阔的养生之道后,她就不再继续思考那些乱七八糟的问题了。
紫鹃刚刚说要给她烤栗子、剥松子儿吃,她现在正好过去看看紫鹃她们弄好了没。
如果紫鹃她们弄好了,她可以把东西端到小书房,和爹爹、三哥哥一起分享。
爹爹和三哥哥都喜欢吃烤栗子,不过她不一样,比起栗子,她还是更喜欢吃松子。
在黛玉从紫鹃那边儿折返回来时,小书房里的棋局还没有结束,她又在旁边旁观了一会儿,这场棋局才落下了帷幕。
到最后还是林如海赢了棋局。
看着收拾棋子的女儿女婿,林如海整个人都心满意足起来。
贾璋心里亦然得意,可不是谁都能把岳父大人哄得眉开眼笑的!
他很会伪装自己的情绪,脸上依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不过他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黛玉这个枕边人。
看穿了林如海和贾璋内心活动的黛玉笑吟吟地捏了一颗松瓤吃,又招呼林如海和贾璋这对在某些时候格外幼稚的翁婿趁热吃栗子。
栗子这种东西和松子可不一样,一旦凉了就不好吃了。
若非如此,她才不会催着父亲和三哥哥快点剥栗子吃。
她发誓,她绝对不是因为自己忍不住想笑,才故意转移话题的!
在棋局结束后,三人吃了一顿热腾腾的铜锅涮肉。
冬天吃这种热腾腾的东西是最合宜,贾璋、黛玉和林如海都觉得饭后身上暖洋洋的,很是舒服,竟有些昏昏欲睡起来。
不过他们三个人都没去睡觉休息,而是又围炉说了好一会儿话。
话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贾雨村。
贾璋捧着茶,向林如海和黛玉讲述了贾雨村对朱藏主的所作所为,父女二人都对贾雨村的无耻行径十分不齿,都说贾雨村是一个阴险小人。
而在听到贾璋给朱家人提供帮助的事情后,黛玉眼神明亮地夸赞贾璋的善良,林如海则对贾璋眨了眨眼。
好小子,你这下手够快的。
贾璋对林如海点了点头,然后轻笑道:“看到贾雨村这样性急,我就放心了。”
黛玉听贾璋说过,赵老尚书最喜欢脚踏实地的人,不喜欢急功近利之人,所以贾雨村他很难得到赵树生的青眼。
这也就意味着,他也很难蛊惑赵树生针对贾璋的师叔孔云孔大人。
这也是贾璋说他放心了的原因。
黛玉听到贾璋的话后也为贾璋感到高兴,而且她本人也觉得赵老尚书不喜欢贾雨村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如果贾雨村这样的虎狼之人都能事事如意,那老天也是无眼,乾坤亦然有私,这世间又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呢?
又过了一会儿,宵禁的时间快到了,贾璋和黛玉也向林如海告辞家去了。
这次离开林府时,黛玉的情绪很稳定,并不像之前那样,心怀太多悲伤离别之思。
林如海他亦然如此。
父女两人情绪转变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因为贾璋做到了婚前的承诺,经常找借口带她回娘家探望爹爹,又能哄得贾赦邢夫人欢喜,不对黛玉回家省亲一事产生太多意见。
如此一来,黛玉自然轻松起来。
二是因为林如海在被贾母邀请过府做客后,就发现了另外一个和女儿团聚的好办法。
他可以主动去荣国府探望岳母啊!
这样外人只会说他这个做女婿的忠厚孝顺,他又能经常看到女儿,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因为父女二人经常相见,两人分别时自然就没了那么多的离愁别绪了。
贾璋见到林如海和黛玉的变化后,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他既舍不得黛玉难过,又觉得林如海把女儿嫁出去后,孤零零一个人过日子,颇有些心酸之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比如找到足以说服邢夫人的借口带着黛玉回娘家,省得黛玉被邢夫人指责;比如说带黛玉出去玩,路上“顺便”去了一趟林府……
而林如海也在用他的方式与黛玉团聚。
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这个问题被妥善地解决了。
这样就很好,看着黛玉的笑靥,贾璋的心情也渐渐地愉悦起来。
一路上行车换轿,一直走到二门处,贾璋和黛玉才开始步行回鹤鸣苑。
小丫鬟们在前头提着灯笼照明,贾璋握着黛玉的手,两人一起回了鹤鸣苑。
他们两人一人穿着鸦青绫缎面的鹤氅,一人穿着大红羽纱面的鹤氅,从背后望过去,颜色倒是很相配。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我在乙游专心  都是你by奚里  笨蛋小美人进  救世主她只想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