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贾璋传by惊鸦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6
在宝钗三朝回门后,薛蟠他又一次离开京城,和张德辉一起做买卖去了。
他笃信自己一定能发大财,又从家里拿走了五千两银子的本钱。
薛姨妈偏疼儿子,心里想着穷家富路,也没拒绝薛蟠的要求。
在薛蟠离开后,薛姨妈又百般用心地给薛蟠找媳妇。
世家勋戚的小姐不敢想,遮奢豪商与寒门小官家里的女孩儿还是敢想想的。
她琢磨着娶妻娶贤,这姑娘长得俊不俊俏倒不要紧,最要紧的还是贤淑能干,能辖制得住她们家蟠儿。
薛蝌自幼丧母,少年丧父,父母亲缘都淡薄,他心里对这件事也隐隐地有些伤感。
此时看到到薛姨妈为堂哥薛蟠的未来百般筹划,薛蝌心里十分羡慕。
不过这话,薛蝌没跟任何人提起。
他不想让旁人把他的真情实感当做奉承讨好,玷污了他的本心。
只是在行为上,薛蝌他主动帮薛姨妈跑了好几次腿,平日里对长房的杂事也颇为经心。
薛蝌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感谢薛姨妈对宝琴的帮助,另一方面也是感念薛姨妈的一片慈母之心……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炎炎夏日。
黛玉怀孕,受不住冰,不过贾璋他早就做好了准备。
在二月份发现黛玉怀孕时,他就命人在陶园背阴靠水的地方盖了一栋小楼。
如今到了夏天,他正好带着黛玉进去避暑。
可能是因为瑞雪兆丰年,今年朝中事情不多,所以杨宗祯和贾璋都不算太忙。
因此,贾璋在闲暇时间里不但能照顾黛玉,还能给几位兄弟侄儿补习。
贾琮上一科院试没考中,但他的名次很靠前,已经进了副榜。
今年院试,他是一定要下场一试的。
同样在上一科进了副榜,且年纪没到二十五岁的年轻族人还有贾芸和贾珞。
贾璋琢磨着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便把他们两个也塞进了贾琮的院试冲刺课堂里面补习。
除此之外,他还安排了识文断字的苏佐、黄柏两个监督几位小爷攻书。
黛玉看到小书房里头悬梁、锥刺股的几人,对贾璋道:“你日后一定是一个好爹爹。”
贾璋把她扶到窗边坐下,笑吟吟地看向她:“皎皎是怎么知道的?”
黛玉一边拿起云母珍珠扇扇风消暑,一边为贾璋解惑道:“亲兄弟,堂兄弟,师兄弟,堂侄师侄……三哥哥教过这么多人学问道理,积攒了好些经验,日后教导起我们的孩儿来,岂不是得心应手?”
贾璋坐在锦墩上,帮黛玉捏了捏她略有些浮肿的小腿:“若孩子能和皎皎一样聪明,我这辈子就都不用操心了。真希望这个孩子能是一只聪明小鹤。”
黛玉听他提起了他们几个月前的玩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们的孩子一定会是一只聪明又健康的小鹤,而他们会教导这只小鹤如何捕食,如何飞翔……
如果孩子不聪明的话,那健健康康的也很不错。
东坡先生曾写诗云:“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黛玉少时不解其意,直到她要为人父母的这一天,她才体会到这句诗的内涵,并且许出了同样的祝愿。
又过了一会儿,贾琮他们三个写完了贾璋出的时文卷子。
贾璋检查过后放贾珞和贾芸去吃饭,贾琮则被贾璋拉住:“来都来了,你还是在我们这儿吃过午饭后再回去吧?”
黛玉笑道:“可不是,听你三哥的。知道你来,我和你三哥让人吩咐厨房炒了枸杞芽儿,还做了荷叶汤,都是你喜欢的。”
贾琮心里十分感动:“多谢三哥,多谢三嫂。只是三嫂怀着孩子,哥哥嫂嫂合该让厨房做三嫂喜爱的菜,又何必这样照顾我?”
贾璋弹了他一个脑瓜崩:“我还能亏待你三嫂,剩下的菜都是你三嫂喜欢的,这下放心了吧,小管家公。”
贾琮这才放心,与贾璋夫妇一起其乐融融地吃了一顿饭。
贾璋吃饭吃到一半儿,突然想起了黛玉刚才的话。
此时此刻,他们三个竟然有些像父亲,母亲和孩子。
他和皎皎,竟然无知无觉地在琮哥儿身上提前演练了一下与孩子相处的日常。
想到这里,贾璋感到有点奇妙,又有点幸福。
最后,他还是勾起唇角笑了起来。
时维八月, 正值中秋团圆佳节。
不过贾琮、贾珞、贾芸等贾族子弟却不能在家里赏月吃月饼,而要收拾好行囊,前往贡院参加院试考试。
连着五天, 共计五场考试考下来,贾琮他们这些人累得连手指头都抬不起来了。
回到家后, 全都沾着枕头就睡着了。
待他们修整好身体后, 才把墨卷一一默写下来, 拿过来给贾璋过目。
贾璋对他们文章的评价是火候到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几个有很大的中榜几率。
但这种事情谁都说不准, 万一批阅墨卷的考官不喜欢他们的文章, 他们几个被黜落也很正常。
若文章写得不错就能榜上有名, 那大盛也不会有那么多怀才不遇的落第书生、衙门里面也不会有那么多捐官出身或是举人出身的官员了。
又过了二三十天,顺天府放榜, 贾琮、贾珞、贾芸三人巍然中了。
荣国府这边早早地备好各式各样的银锞子给贾琮打赏报子, 有贾璋的先例在, 林之孝打理这些事情时很是得心应手。
贾琮和贾珞对自己中榜的事情感到很高兴,但是比起他们两个,还是贾芸更高兴一些。
贾琮和贾珞两人一个是荣国府长房的少爷,另一个是和贾瑶一样家境殷实的小地主。
他们两个生计不愁,考秀才只是为了自己的前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他们这样做,也不过是为了锦上添花。
但贾芸他想考中秀才, 纯粹是为了改善家庭条件。
他家里父亲去得早,只有母亲一个长辈, 偏生母亲身体还不好,家境又贫寒, 要不是街坊邻居倪二与族里多有帮衬,他们家的日子早就过不下去了。
所以贾芸迫切地希望自己能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虽然很穷,但和那些乡野寒门之家还是不一样的。
他终归是贾璋的堂侄,只要他能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价值,贾璋又怎么可能放着他这个未出五服的族人不用,反去用那些外人呢?
只可惜贾芸这些年来多次落第,自然会生出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之心,私下里也不是不难过、不沮丧的。
所幸贾芸时来运转,这回终于考中了秀才。
就算未来没有什么好前程,在族学里面谋一份蒙师的活计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西府几位叔叔和东府蓉大哥每年捐给族学的银钱都十分丰厚,他去族学做蒙师也能赚来不少禄米,日后娶妻生子、奉养高堂就都不用愁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情怎么可能不好?
这个时候。黛玉已经怀孕九个月了。
伴随着秋天的到来,她和贾璋从陶园小楼里面搬了出来,返回鹤鸣苑居住。
夜间小夫妻两人早早洗漱上床,黛玉靠在贾璋身边,静静地欣赏挂在拔步床外的松鹤延年锦绣床帐。
这一幅床帐,既考虑到了吉祥寓意,又照顾到了外在美观,黛玉不禁在心里感慨自己的眼光好。
看了一会儿,黛玉有点想吃杏脯,但贾璋怕她牙酸,并不给她多吃,只让她吃了一块,又让紫鹃拿温水过来给她漱口。
在这之后,小夫妻两个才肩膀挨着肩膀躺下,贾璋给黛玉掖了掖被子。
黛玉接受了他的好意,在他躺下后,笑盈盈地问他道:“三哥哥是打算把岫烟嫁给珞六哥吗?”
贾璋笑道:“皎皎猜得没错,我看重芸哥儿处事机变,想要让他帮我做事,管他的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但我和珞六哥本就没什么关系,若不是想把表妹嫁给珞六哥,我怎么会突然管他的事?”
“如果芸哥儿和岫烟表妹没差辈分的话,我根本不会想到珞六哥身上。芸哥儿家里是穷,但这也不算什么?他日后跟着我做事,难道还挣不出几百亩地吗?”
黛玉道:“虽说有些遗憾,但珞六哥文质彬彬,家境也算富裕。岫烟嫁给他,母亲她老人家也能安心。”
不管怎么说,对邢岫烟来说,贾珞绝对算是一个好夫婿的人选了。
黛玉为邢岫烟感到很高兴,她心里很喜欢这位聪慧贞静、安贫乐道又风骨傲然的表妹。
而且邢岫烟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姑娘,黛玉不过送了她衣服银子,和她说了几回诗书,并没有把这份帮助当做什么恩情。
但岫烟却把这份情谊记在了心里,不但亲手绣了针脚细密的虎头帽与虎头鞋送给黛玉未出生的孩儿,还抄了厚厚的一摞《金刚经》为黛玉祈福。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份用心的。
所以黛玉真心希望岫烟有个好前程,嫁一个好夫君。
其实在看到贾璋提拔贾珞时,黛玉心里就已经有了这种猜测;在贾珞考中秀才后,黛玉更是笃定贾璋一定会把岫烟嫁给贾珞了……
邢岫烟没有嫁妆,父母又只是平民,除了贾璋这个表哥之外,邢岫烟拿得出手的只剩下她自己端雅稳重、知书达礼的好人品。
与其把岫烟嫁给高门庶子,还不如把邢岫烟嫁给后街贾家的儿郎。
这样三哥哥能拉拢族人,邢岫烟也不用因为自己家境贫寒,就嫁给高门出身的歪瓜裂枣,可谓是一举双得。
至于黛玉刚刚说邢岫烟嫁得好,邢夫人这个姑母就能放心了云云,就纯粹是她在胡说了。
邢忠只是邢夫人的堂兄,又不是邢夫人的亲哥哥。
所以邢夫人根本不关心,也没有义务关心邢忠一家过得好不好。
因为生了贾璋这么一个出息的儿子,邢夫人手头很阔绰,也不用担心将来的养老问题,所以她并不介意给邢忠一家三瓜两枣糊口。
但若是打着让她为邢岫烟操心的主意,那就是邢忠夫妇在做梦了!
邢夫人她一点儿都不想管邢岫烟的婚事。
而贾璋会经办邢岫烟的事,一方面是为了拉拢族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周全邢夫人的面子、照顾黛玉的心情。
贾璋知道,母亲不在意世人的看法,但帮邢岫烟一把对他、对荣国府都没什么害处,甚至还有不少隐形的好处。
比如说拉拢族人,比如说表明荣府长房对族中亲友的看重等等。
既如此,贾璋自然愿意帮助母亲周全面子,拿一笔银子把邢岫烟嫁出去,省得邢夫人被人议论。
而且,贾璋很清楚,黛玉是很喜欢邢岫烟的。
贾璋珍爱黛玉,又怎会舍得让黛玉为邢岫烟的事情伤怀?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贾璋才选中贾珞来做邢岫烟的夫婿。
不过眼下这个时候,不论是贾琮和白小姐的婚事,还是贾珞和邢岫烟的婚事,都被邢夫人和贾璋母子二人搁置了。
黛玉临盆在即,他们母子二人担心黛玉还担心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操心旁人的婚事?
当然,贾璋更担心的是黛玉的安危,而邢夫人更担心的是黛玉怀着的孩子……
这种事情,本也是人之常情。
这世上本就少有把媳妇当做亲女儿疼爱的婆婆,邢夫人能在贾璋的劝哄下不为难黛玉、不往鹤鸣苑塞人,就已经超越了十分之八的勋贵夫人了。
或者也可以说,贾璋他超越了大多数丈夫。
他心疼妻子,知道怎么哄母亲开心,更清楚怎样缓和家庭关系,调解家庭矛盾。
正是因为这样,他们这个小家才一直都和和睦睦的。
在怀孕八个月后,黛玉行事也比往常小心许多,生怕磕着碰着的。
老话讲得好,七活八不活。
几个月下来,黛玉已经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
她不想让孩子受到波折,更不想让孩子出事,行事自然就小心翼翼起来了。
而在搬回鹤鸣苑后,黛玉他更是除了在院子里散步外几乎不出门。
若不是害怕胎儿太大生产艰难,黛玉她只怕连散步这项活动都会取缔……
至于衔蝉和鹩哥,也被黛玉送到贾母处养着了。
王太医说了,孕妇最好不要接触这些猫儿鸟儿,这对身体不好,黛玉当然会谨遵医嘱了。
而在九月初九这一天,贾璋离开家门上衙两个时辰后,黛玉的肚子突然疼了起来。
她放下手中的筷子,额头沁出了不少汗。
这几日是黛玉的预产期,黛玉偶尔会有阵痛的情况发生,但前几次都只是虚惊一场。
但这次,黛玉冥冥中有一种预感,这次阵痛八成是真的要生产了。
她抓住为她布菜的紫鹃的手臂,吩咐紫鹃送她去产房。
紫鹃看到黛玉的模样后,心里颇为焦急,但脸上还是维持住了镇定的神情。
她连忙叫人抬着绑了厚垫子的抬舆进来,好抬黛玉去产房,又让雪雁和田、严二嬷嬷召集稳婆、准备好黛玉生产要用到的东西。
小红、春纤等丫鬟在紫鹃的吩咐下兵分两路,一路出门去通知贾母、邢夫人等主子黛玉即将生产的消息,另一路去外院找看家的黄柏和苏佐,让他们拿帖子去请王太医,骑快马去宫城通知贾璋,让贾璋快些回家。
这些事情,贾璋早就让他们预演了无数次。
所以事到临头,鹤鸣苑上上下下也不慌乱,紫鹃更是挑起了大梁,把所有的事情都布置得清楚明白。
而在安排好所有事情后,紫鹃追进产房,握住黛玉的手安慰她道:“没事的,姑娘一定会母子平安的。”
稳婆早就搬进了鹤鸣苑偏房待命,不过盏茶时间,稳婆们就赶到产房里为黛玉接生。
田嬷嬷捧着清爽可口的鸡汤云丝面过来给黛玉吃。
刚刚黛玉还没吃完饭,田嬷嬷和两位接生嬷嬷都担心黛玉生到一半儿没力气,因此都劝着黛玉多吃两口补充气力。
黛玉只觉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酸痛感一阵阵袭来,下半身都好像痛得没了知觉一般。
黛玉忽然想到了贾敏。
母亲生她的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痛苦吗?
都这样了,那两个稳婆还说孩子不折腾三奶奶,三奶奶可真是好福气云云。
那么,被孩子折腾的母亲会痛到什么程度呢?
她心想,母亲真是伟大。
能满怀期待地生下孩子,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
黛玉身上浸满了汗水,就在她感到疲惫时,她突然听到贾璋的声音。
“皎皎,我回来了!”
他在焦急之下竟叫出了黛玉的小字。
而他整个人趴在产房门口,额头上沁满了汗水,眼睛亦有些红肿:“我就在外面等着你,你一定不要害怕。”
黛玉忽然觉得自己很安心,身上也凭空多出一些力量来,她按照稳婆的叮嘱使劲,心里却很安稳。
从七岁到如今,贾璋陪伴了她大半个生命。
对黛玉来说,有他在,她就觉得安心,觉得脚底有根,觉得自己不是浮萍,永远都不会四野无踪迹。
就在这时,产房外的天空上,乌云缓缓退散,阳光普照四野,仿佛是在昭示着什么。
而产房内的稳婆惊喜地道贺:“三奶奶大喜,是个哥儿,孩子很康健!”
在稳婆的巴掌声和儿子清脆的哭声中,黛玉任由自己昏睡过去。
她实在是太累了,已经没力气看孩子了,等到她醒来后,一定会好好看看她的宝贝菱儿的。
夜半时分, 黛玉终于从昏睡当中苏醒了过来。
灯火葳蕤,贾璋的眉眼显得格外温柔,黛玉见他也在, 疑惑地问道:“三哥哥怎么进来了?”
贾璋打开食盒,端出温热的红枣雪梨银耳汤, 拿银匙舀了一勺, 吹凉后喂给黛玉喝:“所谓阴阳冲撞, 不过是怪力乱神之语,皎皎怎么信起这样的胡话了?”
他忖度着,难道是有人胆大包天, 竟敢趁着他不注意对黛玉嚼舌根子?
黛玉与贾璋心意相通, 一眼就能看出贾璋想多了。
她正了正抹额, 喝了一勺贾璋喂到她唇边的温热甜汤,在缓解嗓子里的干涩后, 黛玉解释道:“这事儿是我在蓉儿媳妇怀鸿哥儿时听说的, 哥哥莫要错怪了好人。”
贾璋听黛玉这样说, 才止住了自己的联想。
在黛玉喝完汤后,他放下了白玉小碗和银匙,问黛玉道:“王太医刚刚为你诊过脉,说你身体没什么问题,只是有些亏空, 需要好好地补一补才行。”
“你现在觉得难不难受?如果不舒服一定要告诉,我好让人去请大夫过来给你诊脉。”
黛玉只是有些累, 生孩子时的酸痛感觉已经过去了,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因此摇了摇头道:“你放心, 我还好,没什么不舒服的, 我们的菱哥儿呢,把他抱来给我看看。”
贾璋说了声好,然后让紫鹃去把孩子抱过来给黛玉看。
紫鹃点了点头,很快就走了出去,没过多久,两个乳母跟在紫鹃身后,抱着孩子走了进来。
紫鹃做事细心,她知道黛玉会担心小少爷,也会担心乳母不够老实,更会担心小少爷不喜欢这两个乳母。
因此她把两个乳母全都叫了过来,好方便黛玉施恩训话,避免这两个乳母做事不尽心,亦或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出来……
贾菱的两个乳母年纪都不算大,全都三十岁左右,平日里行事稳当,性情也颇为忠厚。
最要紧的是,这两人都是荣府家生子出身,是绝对不敢吃里扒外的。从某程度上来讲,这两个人还算可靠。
事实上,黛玉已经观察这两人观察三四个月了,按理来说,他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可是事关自己的亲生孩儿,就算这两个乳母再好再稳妥,黛玉这个做母亲的也很难做到全然放心。
所以,对黛玉来说,紫鹃的做法非常贴心,也非常合乎她的心意。
听完两位乳母的回话后,贾璋和黛玉都点头表示满意。
夫妻二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敲打完这两个乳母后,又吩咐紫鹃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赏赐给她们。
他们赏赐这两个乳母每人两匹青色缎子、二十两银子、一对银手镯并一对金耳环,这些东西看着不打眼,但全都是这两位乳母能用得到的东西。
直接喜得这两位乳母眉飞色舞,连忙行礼谢恩道:“多谢三爷、三奶奶的赏赐!”
而黛玉此时也把孩子接了过来。
裹在五福如意暖缎襁褓里面的小孩子脸上红彤彤的,柔软得让人不敢触碰,黛玉觉得她的宝宝好像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抱孩子的时候颇有些小心翼翼。
刚出生的孩子还没长开,其实并不太好看,但黛玉却觉得他十分可爱:“三哥哥,瞧我们的菱哥儿,他的额头和嘴巴长得都像你,以后他一定很俊俏。”
她声音很低,生怕自己吵醒了孩子。
贾璋也压低了声音,对黛玉笑道:“他的眉眼长得和皎皎极为相似,等他醒了,皎皎就知道了。”
不过贾璋只让黛玉抱了一会儿孩子,然后就把孩子接到自己怀里,不肯过多劳累她。
“皎皎产后身子虚弱,等过两天养好了再抱。若是皎皎累坏了,我们菱儿也会感到难过的。”
黛玉听到贾璋的话后,唇角漾起了笑容,眼睛还是望着贾璋怀里的菱哥儿不放。
初为人母的喜悦涌到黛玉心头,看着柔软稚嫩的菱哥儿,想到怀胎十月的艰辛,黛玉想,她以后就是母亲了。
三哥哥抱着的小宝宝,就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流淌他们两人血脉的孩子。
她一颗心柔软得不行,语调也温柔轻盈起来:“那我就不抱了,省得我们菱哥儿难过,也省得三哥哥你担心。”
贾璋看着床上的黛玉,又看了看襁褓里的贾菱,只觉自己永远都看不够他们母子二人一般。
他心里有千言万语,但最后只汇成了一句话。
他对黛玉道:“皎皎,我很感谢你。”
感谢你为我生下菱儿,感谢你喜爱我,感谢你用你的水墨丹青,晕染了我枯黄干涸的情感画卷……
黛玉只看着贾璋充满感情的双眼,就能体会到他的未尽之语。
他们是恩爱夫妻,亦是伯牙子期一样的灵魂伴侣,她当然能够体会他的心情。
所以她什么也没有说,只对贾璋轻轻的笑,直把贾璋的心浸泡进温柔的春水里。
或许命运长河早就为他们写好了注脚,在玉宸公正的注视下,他们就合该是一对长乐无央的俗世夫妻。
何成比目成双对,只羡鸳鸯不羡仙,这句话说得也不是没有半点道理。
夜色深沉,贾璋让乳母把孩子抱下去好让黛玉休息。
在看着黛玉睡着后,贾璋去外间软榻上休息。
紫鹃早就在这里铺好了锦被,放好了软枕,又让人摆好了香炉和屏风,睡起来也不比卧房拔步床差什么。
安神香的浅淡香气萦绕在鼻边,长信宫灯的微弱烛火散发着柔光,小夫妻两个都缓缓地入睡了。
而在夜半时分,正空弦月高悬,四野星辰光芒大作,但钦天监的人并没有看出什么不同出来。
因为命书上从未记载过这样的情景,所以他们只是按照旧例,写下今夜星象太平,光芒明亮,或与国家有益的记载。
谁办差不求万事太平呢?有些时候无过就是功,他们还是能敷衍旧敷衍,得过且过吧。
荣国府和鹤鸣苑的仆役又一次感受到了贾璋考中功名时的喜悦。
小少爷出生了,老太太、老爷、太太、琏二爷琏二奶奶,还有三爷,都给他们发下了大笔的赏赐。
府里的仆役还只是沾光得点儿油水,鹤鸣苑的小厮长随和丫鬟婆子们才是发财的大户。
尤其是贾璋,他这次散出去的赏钱可比他自己考中功名时散出去的赏钱丰厚多了。
黛玉母子平安,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
他心里产生了无尽的欢欣,出手自然阔绰无比,而这些仆役也得到了让他们无比满足的赏钱。
也算他们这一年没白忙活。
虽说没有赏钱,他们这些做奴才的也得尽心尽力。
可若是得了赏钱,他们心里会觉得自己没白干,行动上也会不自觉地更加用心一些。
这也是人之常情,贾璋心里还是很理解的。
他虽然规矩严苛,但只要底下人没有玩忽职守,还在尽职尽责的当差,他就不会在乎这些小心思。
荀况的性恶说与孟轲的性善说都很有道理,不过贾璋心里还是更加推崇,也更加相信前者就是了。
在黛玉苏醒后,各处的礼物纷至沓来。
贾母、贾赦夫妇、贾琏夫妇一大早就派人送了好些玉器、玩器、补品、药材过来给黛玉,庆祝她平安生下贾菱。
除此之外,他们还送了一大堆小孩子用的饰品玩具、衣物鞋子过来,这些东西是给菱哥儿的,样样精致可爱,价格昂贵。
黛玉能看出来,这些礼物需要很用心才能准备好送过来,因此她在吩咐紫鹃把礼物入库时,特意留下了几样东西。
贾母送的和田玉长命锁、贾赦和邢夫人送的璎珞项圈,以及贾琏夫妇送的那只憨态可掬的布老虎。
“把这几样东西收好,这是长辈们对菱哥儿的心意,比别的东西更好更有意义,等到哥儿再长大些就给拿他用。”
紫鹃听了,连忙把东西收到了拔步床最外层柜子的夔纹抽屉里。
就在这时,二房和东府的礼物也前后脚地送过来了。
李纨、宝钗、探春、惜春等人都有礼物送她,黛玉让雪雁给这些跑腿的丫鬟一人抓了一大把钱作为打赏,换来了这些丫鬟的连声感谢。
黛玉点了点头,放她们回去复命去了。
紫鹃带人收好礼物后,对黛玉笑道:“宝二奶奶送了姑娘好大一块翡翠原石,够姑娘打一整套头面的了。”
黛玉笑道:“还是宝姐姐疼我!等我出了月子,咱们也去库房里找些好东西出来。等宝姐姐的孩子出生,我也送她一件好东西,省得旁人说我小气。”
心里却叹了口气,她怎会不明白宝钗送她这般厚礼的理由?
还不是宝玉靠不住,宝钗她除了给自己找旁的出路外,根本没有别的好办法……
待到午后,林如海送了足足两大车的礼物过来给黛玉,充分地向荣国府展示了他对黛玉和外孙的重视之情。
黛玉心里很感动,只可惜现在她还在坐月子,根本没办法与父亲见面。
就算想向爹爹表示自己的感谢和欣喜,也只能等到她出月子之后了。
不过菱哥儿出生的时间很好,这个时候天气不冷不热的,她坐月子舒服,还不用担心菱哥儿因为气候生病。
贾璋殷殷照顾了黛玉母子两天后,师祖为他特批的假期就结束了。
贾璋只得不舍地与黛玉母子告别,前往吏部销假,然后转路翰林院点卯,再去文渊阁当差。
他初为人父,心里的欢欣之情不比黛玉少。
为了分享这份喜悦,通知大家他贾茂行有儿子了,他还专门带了一大堆红鸡蛋上衙。
他这红鸡蛋从翰林院发到了文渊阁,杨宗祯看到他这副模样,在值房里面笑了好久。
贾璋拎着包袱到处派发红鸡蛋的事情还是很好笑的。
但杨宗祯也从这件事里面看到贾璋的优点。
他这个徒孙是一个很重情的人。
对杨宗祯这样的上位者来说,还是重情的人更值得他信赖。
李汲就是前车之鉴,但凡长脑子的人,就不会想像李汲一样,被亲学生背刺一刀,现在还没缓过劲儿来。
而且杨宗祯和老妻的感情不错,所以他也很乐意看到贾璋夫妻和睦,举案齐眉。
只有做到修身齐家,才能证明你有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若是连修身齐家都做不到,又提什么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