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红楼梦同人)贾璋传by惊鸦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6

陆英接收到绍治帝的信号后,立刻走过去,代替绍治帝把叶士高扶了起来,又搬了锦墩过来请叶士高坐。
在叶士高坐下后,绍治帝笑着赞美他道:“叶卿这年在江南成绩斐然,朕心里很满意;你回来接管礼部,朕也放心。”
绍治帝嘴上说的是礼部尚书的位置,实际上说的却是内阁阁员的资格。
叶士高完全能够听明白。
他虽然鲠直,但城府同样很深,头脑更是聪明。
所以在听到绍治帝的赞语后,叶士高恭声道:“多谢陛下盛赞,臣自知臣脑袋愚钝,唯有勤恳谨慎、实心用事,方能上不负陛下之恩,下不负黎庶之望,以此报效国家。臣能倚仗陛下的荣光,造福治下的百姓,就算是死得其所了。”
绍治帝听到他的奉承话后,不禁腹诽起来。
他这位叶卿,果真是科道出身的人,说奉承话的时候,语气不够生动,表情也不丰富。
若论拍马屁的本事,他不但比不上他师父,竟然还比不上他徒弟!
杨阁老和小贾拍起马屁来,那才叫情真意切,感情充沛呢!
绝非叶士高这两句干巴巴的奉承话可以比拟的。
不过叶士高难得说一次奉承话,倒是有些稀奇意味,绍治帝听着还是很顺耳的。
而且,如果拿叶士高和他们家那个跑去做御史的儿子相比,那叶士高就已经很有说话的艺术就了。
绍治帝对叶荆的印象相当深刻。
他记得那个小御史,官不大,话难听,他看叶荆弹劾李汲的折子时都有些叹为观止,足以证明叶荆有多么“会说话”。
在君臣问安的环节结束后,叶士高正式开始述职。
他主要向绍治帝禀告了自己这些年在江南的经历,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地方民政与江南局势。
顺带着讲了讲自己这些年的功绩。
这年头,只会做事不会表功可是不行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叶士高也终于掌握了见缝插针地为自己表功的技能。
绍治帝细细听完了叶士高的讲述,他默默地把叶士高提出的几个关键点记到了心里。
绍治帝心里琢磨着,等叶士高离开后,他就吩咐陆英派东鸾卫去查一查叶士高提过的那几个世家大族。
其实他心里已经有数了,叶士高不会说假话。
那几个世家大族肯定像叶士高说的那样鱼肉百姓,隐田避税了。
这种事情,在任何地方都会发生,区别只是他们做的到底有多过分……
绍治帝摩挲着手里的珠串,如果他们没有太过分的话,那他还能宽限他们一段时间。
只把他们当猪养着。
如果他们太过分的话,那就不要怪他这个皇帝破门抄家,翻脸无情了!
在这场君臣对话即将结束时,绍治帝意味不明地对叶士高道:“有些人的心太大了,朕不喜欢。有些人的心太小了,所以过于懒散。”
“你们师徒这样就很好,心里有朕这个皇帝,还有耕织为生的黎庶,这一颗心,从始至终都是忠诚本分的,而且不大也不小,最是合宜。”
“若是没有你们这些忠臣在,朕又怎能安枕呢?”
“好好跟着你师父学,你们这一支必然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朕心里都有数。”
听到绍治帝的许诺后,叶士高垂下眸子,脸上却挂上了一片欣喜笑意。
思及上皇去世后中枢的种种变迁,再想到师相信件中的叮咛,叶士高心中生起潮水般的巨大波澜。
但他只是按照皇帝所希望的那样俯身叩首,声音在恭敬中夹杂着一丝激动:“臣叶士高谨遵陛下恩旨。”
绍治帝对叶士高这副模样很满意,不论他这副模样是真心的,还是表演出来的。
所以他留叶士高在宫中用了午膳,赐膳结束后,才放叶士高带着赏赐归家。
他还特意赐下一根紫檀龙头拐杖,这东西,很明显是给杨宗祯准备的。
叶士高心里很是感慨,他看重师相,陛下就赐下了这东西让他送给师相。
如果他现在还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的话,恐怕已经生出“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雄心壮志了吧!
皇帝的小恩小惠总是会让臣子们感激涕零。
就像他,他分明知道皇帝是在邀买人心,但皇帝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他虽然看得一清二楚,但心里依旧是有一丝动容的。
不过这一丝动容不会起到任何效用就是了,叶士高很向来清醒,他晓得圣恩就是一块裹着蜜糖的毒药,没有拔毒吃蜜的本事,就不要上钩,更不要投入太多真情实感……
从宫中离开后,叶士高急切地坐上马车。
他要前往小松径街,探望师相杨宗祯。
到达小松径街后,叶士高顶着拜谒者们的艳羡眼神,被大管家亲自迎到落花水榭。
在那里,杨宗祯正靠在栏杆旁喂鱼为戏。
听到来人的脚步声后,杨宗祯随手把手里的鱼食一把撒了下去,惹得无数流光溢彩的锦鲤争抢。
鱼尾击打水面,激起一阵阵浪花,真真儿是一副生动画卷。
而杨宗祯抬起眼皮,对叶士高招手道:“来,退之,来师父这儿,让师父好好看看你……”
叶士高一瞬之间,潸然泪下!

杨宗祯与叶士高久别重逢, 对他很是想念。
因此,杨宗祯拉着叶士高说了好些话,又与叶士高一起吃了茶点, 这才放他归家。
“荆哥儿和璋哥儿肯定都在家里等你呢,快回去和孩子们聚一聚吧。”
杨宗祯抚摸着叶士高拿来的紫檀龙头拐杖:“皇上赐你的东西很好, 我很喜欢, 你这些年在江南做的不错, 没丢我杨某人的脸。”
“老师很高兴。”
叶士高的眼睛又有些花了。
他忍着眼前的模糊,起身跪倒在杨宗祯身前。
在给杨宗祯磕了三个响头后,叶士高叮嘱杨宗祯一定要早点休息, 不要熬夜处理公务, 又恳求杨宗祯好生保养身体。
杨宗祯见他如此恳切, 没拒绝他的关心,点了点头, 直截了当地答应下来了。
叶士高见杨宗祯答应下来了, 心里有点欢喜;但仔细想一想, 他还是觉得不放心。
因此他把大管家找了过来,把刚才的话又殷殷嘱咐了大管家好些遍,又托大管家好好照看杨宗祯。
杨宗祯不厌其烦地把叶士高撵走了。
瞧着叶士高逃走的背影,杨宗祯哑然失笑。
他轻轻地摇了摇头:“退之这性子样样都好,就是心太软了。”
大管家脸上挂笑, 一边为杨宗祯按肩,一边笑道:“老爷, 二爷这是心疼你呢。二爷对别人可不是这样,前些日子, 沈爷不还说过二爷在江南雷厉风行的事迹吗?”
杨宗祯听到这话后,轻笑道:“你说的也是, 是我多虑了。”
而叶士高在走出杨家大门后,眼泪就止不住地掉了下来。
岁月不饶人,师相他老了。
看到恩师头上的白发,叶士高心如刀绞,恨不得以身相替,这世上最悲壮的事情就是英雄迟暮,更凄凉的事情就是那个英雄是自家长辈……
只可惜叶士高没有那样神鬼莫测的手段,他就算再想,也没有办法以身相替,让杨宗祯返老还童。
他能做的事情只有尽快成长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让杨宗祯放心,才能让杨宗祯少操劳一些事务……
待马车行至叶府门前,叶士高拿出帕子擦去泪水。
在平复好情绪、整理好仪容后,叶士高才踩着轿凳下车。
即便他因为师父的衰老感到心情低落,他也不能把自己的沮丧情绪传递给老妻与孩子们。
久别重逢,一家团聚,荆哥儿和璋哥儿肯定很欢喜。
他没必要把自己的心理负担传递给亲人。
他走进阔别多年的家,大步走进正院,丫鬟们为他掀开帘子,唤他老爷,但他根本没心思回应。
他急匆匆地走进屋里,只见家人都在,他的儿子,他的徒弟。
还有两个灵秀的青年女子,与两个玉雪可爱的孩儿。
这几个不太熟悉的人,大概就是他儿媳妇、他徒弟媳妇和他心心念念的徒孙与孙女了。
他回来的时候,叶夫人也睡醒了,此时正坐在炕上哄两个孩子叫祖母呢。
见叶士高从外面回来了,叶夫人连忙拉着他坐下,让贾璋他们给叶士高磕头奉茶见礼。
叶士高坐下后受了礼,连声叫贾璋他们起来。
在拜见礼仪结束后,叶夫人欣然笑道:“水和衣服都给老爷备好了,老爷快去洗漱,也好松快松快。”
“老爷这身官服上刺绣太多,碧姐儿和菱哥儿年纪小,脸皮嫩,你穿这身衣服抱孩子,孩子恐怕会不舒服。”
叶士高看着老妻的眼神,只觉老妻后面那句话才是重点。
前面那句让他松快松快的关心话语只是捎带着讲的。
但两个小孩子唇红齿白、玉雪可爱,叶士高心里确实欢喜他们,更舍不得扎疼他们柔嫩的面颊。
新生的、纯粹的、稚嫩的小生命冲淡了叶士高心里的悲意,落红并非无情,化泥亦能护花,看着他们这些小孩子像嫩芽一样长大,他这个老人家心里竟也有蓬勃之意。
或许,师父心里也是这样想的罢。
“我这就去,多谢夫人为我操劳了。”
叶夫人点了点头,在叶士高离开后,她握住两个小宝宝的手:“祖父是一个很好的老人家,宝宝们一定要喜欢祖父哦。”
“当然,如果你们更喜欢祖母的话,祖母就更高兴了。”
听到叶夫人哄孩子的话,贾璋他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叶夫人离京多年,还是这样喜欢小孩子,还是这样孩子气……
叶士高沐浴过后,和叶夫人一起沉浸于哄孩子的大业中。
贾璋与叶荆静静地看他们玩笑,唇边漾起了无声的笑意。
夕阳的光辉从窗外照射进来,为青色的大理石地板镀上了金色的光辉。
此时此刻,贾璋只觉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他心里静若平湖,又窜出几尾斑斓锦鲤,在湖水中四处游走。
黛玉在这个时候握住贾璋的手,叶大奶奶也挽上了叶荆的手臂。
他们相视一笑。
眼前这温馨美好的一切与他们心中所期盼的别无二致。
他们心里柔软极了,竟有些浅淡的愉悦。
晚上吃饭时,乳母把碧姐儿和菱哥儿抱了下去,大家离开正院,前往叶家的花厅吃饭。
为了减轻暑意,花厅里面早就放好了冰盆儿,地板上也洒过水。
一进花厅,竟感觉身上的暑意都减轻了许多。
这里十分舒适。
除此之外,花厅内定窑陶瓶儿里供着荷花,红的、白的、粉的、单枝儿的、并蒂的,全都美不胜收,还散发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众人闻到这股清香后,只觉心旷神怡,心情也变得更加愉悦起来。
在洗手落座后,丫鬟们鱼贯而入,端上来一盘盘新鲜别致的菜肴。
这些食材的食材都是贾璋和叶荆费尽心思采买回来,为叶士高夫妇接风洗尘的新鲜菜肴和奇珍美馔。
叶士高夫妇听着叶荆笑嘻嘻表功的声音,只觉心中温暖。
人生一世,能生下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能收到这样一个孝顺的弟子,夫复何求呢?
想到这里,叶士高举杯笑道:“李太白有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今日大家难得团圆,还是与我共饮一杯吧?”
听到他这话后,众人纷纷举起金爵玉盏,与他共饮一杯杜康,共敬这团圆明月。
因为久别重逢,心中情感难以自抑,席间也没人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师徒父子三人七嘴八舌地说了这些年的经历,讲到动情处,更是抱头痛哭起来。
待到夜半时分,贾璋和黛玉被叶士高夫妇挽留下来,在叶家留宿了一晚。
翌日一早用过早膳后,叶士高拉着儿子、徒弟一起招待纷至沓来的宾客。
昨天晚上,叶士高入京且先后拜谒陛下、阁老的事情就已经传出去了。
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这条消息。
所有人都看得明白,有杨宗祯这个老师在,叶士高这个弟子注定会步步高升。
所以,眼下京官里面就没人不想烧叶士高这个热灶的。
只可惜叶士高的门槛高,平凡人等根本迈不进叶家的门槛;迈进到叶家的门槛后,他们也很难心想事成,成功攀附。
贾修撰太难缠了,小叶御史说话又十分犀利,有这两个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地唱大戏,他们就算有八百个心眼儿,也摸不到正在跟杨门师兄弟叙旧的叶士高的边儿。
而且这两人还十分谨慎,根本没留下半丝儿话柄,真让人不禁感叹一声呜呼哀哉。
待到午后用过饭,送走众位宾客后,叶士高带贾璋去水榭边钓鱼。
师徒二人说了整整一下午的话,只觉心中块垒尽数出去,化作无数锦云翻卷而来。
他们果然还是这样投契,光是说说话就足以开心。
而这种投契并不会因为时空的距离而消散,就像叶士高对杨宗祯的濡慕,也不会因为时空的距离而消散一般。
直到月牙儿西升,天色微暗时候,叶士高夫妇才舍得放贾璋一家三口离开。
若不是不是顾忌着今天是休沐日的最后一天,贾璋明天还要照常上衙,只怕叶士高他还想留贾璋再多住两天,他心里很舍不得徒儿归家。
唉,如果璋哥儿也是他儿子就好了。
可惜,师父跟他说过,人生在世,不应该太过贪心……
绍治帝看到折子上的几个名字后,心里非常满意。
原朴没有被顾长春他们那些人蛊惑,更没有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现在的原阁老与潜邸的原师傅并无差别,原朴依旧是那个老实忠心的臣子。
这样就很好
他提起朱砂笔,圈了原朴折子上的一个名字,然后才合上折子,递给陆英:“拿去给原阁老,告诉他,折子朕已经批了,新阁员的人选朕也圈出来了,他正常组织廷推即可。”
陆英接过折子,称了一声是。
在这之后,他连忙带着折子前往文渊阁。
抵达文渊阁后,陆英直奔原朴的值房而去。
跟原朴这个老熟人寒暄过后,陆英才以皇帝使者的身份道:“有口谕。”
原朴跪下接旨,却听陆英宣旨道:“原师傅,你递上来的折子朕已经批复了,按照正常流程廷推朕圈中之人为新阁臣即可,钦哉。”
原朴接过陆英递过来的折子,恭声道:“臣遵旨。”
陆英见原朴收下折子后,脸上瞬间挂上了笑意,不复刚才的严肃姿态。
他走上前去,亲手把原朴扶了起来,又向原朴告辞道:“陛下的心意,阁老都是知道的,咱家这就走了,陛下那边还要咱家伺候。”
原朴知道绍治帝离不开陆英,因此也没多留他,只亲自把人送到了值房门口。
待陆英离开后,原朴才回转到书桌前,打开折子定睛一看,只见刑部尚书苏褚的名字已经被朱笔圈了起来。
原朴松了口气,苏褚也是潜邸的老人了,和他无恩无仇,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
有陛下的支持与潜邸的情谊在,他们两个还是有互相信任的基础的。
而且苏褚有脑子,前段时间潜邸旧臣纷纷来信求他推荐,还有顾长春那些蠢货作乱,简直让他不厌其烦。
苏褚却能做到不动如山,既没有露出什么谄媚姿态,也没有挑动他作乱的意思,只给他送来了一本他自己写的书,里面有他想要实行的政策与政治目标。
原朴看见后就觉得很满意。
所以他把苏褚的名字写到了折子里面,而且还写在了最前面。
如今陛下慧眼识珠,选中了苏褚,他这颗心也算安定下来了。
不论如何,他都不想和顾长春那等既没城府,又有野心的人结为同党,那种人太容易冲动,也太危险了……
在绍治帝与原朴的全力推动下,苏褚的廷推毫无波澜地通过了。
而在苏褚上任后,叶士高的假期也结束了。
他走马上任,掌印握玺,摇身一变,从外地巡抚,转任为新任大宗伯。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过渡。
叶士高这礼部尚书做不长,真正为他虚位以待的位置,是那内阁里的最后一个阁员之位。

叶士高履新后, 并没有遇到什么波折。
礼部的两个侍郎,一个是叶士高的师弟沈四象,另一个是弟子贾璋的岳父林如海, 这两人都是叶士高这位新任大宗伯的自己人,自然不会有人使坏。
在周东野致仕、苏褚入阁、叶士高入职后, 太上皇去世前的政治生态正式被打破, 内阁党派也开始洗牌。
杨宗祯没抢周党遗产, 那是陛下看上眼的东西,他没必要过去讨嫌。
而且,烈火烹油后面经常跟着盛极必衰。
杨宗祯是眼见着周李二党权势滔天, 又眼见着周李二党分崩离析的, 对这个道理感悟得非常深刻。
所以, 他根本不想做权相。
绍治帝一看就是独断的明君,朝廷也颇有中兴的气象。
在这种情况下, 做那既招惹皇帝忌惮, 又招惹天下毁谤的权相, 就不是什么好选择了。
自古道无欲则刚,杨宗祯不想做权相,所以他一点儿都不急。
他不着急争抢周党遗产,也不着急把叶士高抬进文渊阁,壮大杨门声势。
好饭不怕晚, 他身体康健,还有好些年首揆可当, 完全没有必要急于一时……
杨宗祯越稳重,越淡然, 绍治帝对他就越满意。
绍治帝心里很清楚,庙堂之上, 阁部之中,就没有人淡泊名利。
若真的淡泊名利,恐怕早就上书请辞,归隐田园了,又怎会留在朝廷里经纶世务呢?
杨宗祯虽不像李汲一样急功近利,也不像周东野一样自污求权,但他绝非淡泊名利的高士。
他这位新首揆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也喜欢被人前呼后拥的权力。
但与周、李二人不同的是,杨宗祯有底线,师门里培养的也是以政绩、君父和百姓为先的实学臣子,而不是那些袖手谈心性的废物。
而且杨宗祯不喜欢党争。
从他对原朴的友善态度,就能看出来他想降低党争烈度的愿望。
这些做法,真的很符合绍治帝的心意。
谁让绍治帝和先皇一样,都想做出一番伟业出来呢?
像他这样以圣君贤主为目标的君上,自然不会喜欢底下人斗得天翻地覆,乱了江山社稷。
原朴的感知完全没错,有杨门做对比,皇帝确实冷淡了潜邸出身的旧臣。
想想也是,一边儿是听话的、有本事有眼色的杨门臣子,一边儿是日益骄矜的潜邸旧臣,皇帝会喜欢谁,简直不言而喻。
更何况,除了杨门臣子之外,还有张泰维的人,还有那些只忠于皇帝的孤臣……
原夫人向他提的建议堪称高屋建瓴,现在不把潜邸旧臣里的精粹扒拉到自己碗里,只怕日后连吃饭都吃不上热乎的了。
思及此处,原朴立刻展开了行动。
苏褚紧随其后,做出了与原朴一样的举动。
潜邸势力瞬间分崩离析,又在两位阁老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来。
玉熙宫里,绍治帝执笔写下几个名字,交给陆英道:“去查吧。”
陆英躬身接过绍治帝递过来的素笺,只见开头就是一个顾字。
他心里一动,顾长春他们这些人,这次怕是要完了。
但他和这些人,本也没什么情分。
所以陆英只恭声对绍治帝称是,在这之后,就带着那张素笺退了下去。
而他的目的地,俨然是东鸾卫的衙房。
杨宗祯升任首辅后,贾璋的工作内容倍增,给他送钱的人也倍增。
不过他还是按照自己之前的规矩来,除了杨宗祯默许的、还有本身很有投资潜力的人外,他谁都不帮。
他根本就不缺钱,完全没必要为那几百两银子行差踏错。
这一日贾璋休沐在家,郭子守登门访友,贾璋听到下人禀告后,连忙出门迎接好友。
走进前院书房后,贾璋瞧郭子守鬓角濡湿,知他生性怯热,连忙让人奉茶,又让人端水上来,好让郭子守洗脸净面。
郭子守拿用荷花蕊熏过的绿豆面洗完脸后,用帕子擦干了脸,喝了半盖碗君山银针后对贾璋道:“茂行,我有要事和你商量。”
贾璋问道:“有什么事,郭兄直言即可。”
郭子守轻声道:“我有意上疏,直言天下大弊。”
贾璋听到他的话后,眼神瞬间锐利了起来:“你是想奏请圣上纳官绅的税?若陛下没露出来这个心思,你断然不许冒这个险。”
“我知道你爱惜黎庶,可若陛下不想办这件事,你上疏也只是无谓的牺牲。甚至可能有人污蔑你以直邀名,那又有什么意思?”
郭子守见到他这副关切神情,心里很是感动,他拍了拍贾璋的背:“贤弟,我怎会做出那等莽撞之事?陛下当国,圣心独断,我怎会拿自己冒险?”
“倒是贤弟你,你脱口而出的就是这天下第一大弊,这让我很是忧心。你实话告诉我,你是不是经常琢磨这件事?”
他的语气严肃了起来:“如果陛下没这个心思的话,你千万不要热血上头上疏自误;就算陛下有那个心思,你也不许头一个冲锋陷阵,做陛下试探世家土豪的刀。”
“宋朝的先例尚且在史书里面摆着呢,若谁一头扎进了圣君良臣的美梦,只怕会痛心断肠。你有经国之才,切莫辜负了元辅和叶尚书对你的心意。”
后面这句话,郭子守说得很重。
若不是真正的好朋友,谁会和你说这些掏心窝子的话?
贾璋心里很感动。
而且他很清楚,郭子守说得没有任何错处。
短于谋身的人一定会被皇帝伤害得凄凄惨惨戚戚,这是贾璋亲眼目睹过的。
前世张叔大为国为民呕心沥血,最后却被开棺鞭尸尸骨无存,这何其荒凉,何其可笑?
这就是皇帝,这就是皇家。
虽说绍治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王,但这并不意味着绍治帝会爱护臣子,会拥有改革的意愿与决心。
对于这些事情,贾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在听到郭子守的话后,贾璋连声安慰郭子守道:“我知道,我都知道。做官做人,既要谋国,又要谋身。师祖时常嘱咐我和我师父,我早就记在心里了。”
“我今天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郭兄你居然想得这样明白!嫂子有孕在身,裕哥儿又小,我真怕你惹出天大的豁子,害得你们家妻离子散。如今知道你没捅破天的心思,我这颗心就算是放下了。”
“既然你没有直言天下第一大弊的想法,那你想上疏启奏给陛下的国之大弊是什么?告诉我吧,也让我帮你好生参详参详?”
郭子守道:“你还记得国库的欠款吗?”
“我记得当初还是六皇子的陛下收债时,遇到了很多困难,而贤弟家里破家还债,让愚兄很是敬佩。”
他冷冷一笑:“如今上皇已逝,不知有多少人想过还钱的事情?”
当然是没有几个人还钱,甚至还有不少人为了盖省亲别墅,又去借了钱。
法不责众,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陛下不提,他们当然要把账拖下去。
毕竟,他们借的钱里面,有一部分给皇帝花了,他们觉得皇帝不会跟他们要账。
还有不少人家已经入不敷出了。
宫里大太监的勒索,家里青黄不接后继无力导致的人情耗费,还有主子奴才上下一心的贪墨……
若要还债,只怕要把家里的宅子庄子铺子田地全都卖了,才能凑够这笔钱。
贾家还债时,只是装模作样的破家还债。
但是,现在那些没还债的人家若想要还债,恐怕只能真正地破家纾难了。
如果没有贾璋,如今的荣国府也会是这样,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生机勃勃,沉疴尽去。
贾璋听到他想要上疏启奏的事情后,眼睛一亮。
陛下在潜邸时收债并不十分顺利,恐怕心里积怨颇深。
之前陛下只是用省亲别墅这种迂回的手段设计欠债的勋贵世家,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京中生乱,一方面也是为了照顾太上皇的心意。
如今太上皇业已驾鹤,陛下也牢牢地掌控了京营与绣衣使者。
内阁也稳定下来了,杨宗祯和张泰维是先皇指定的辅政大臣,原朴、苏褚都是绍治帝的亲信,赵树生是只忠诚于皇帝的纯臣。
这些人都对绍治帝忠心耿耿,而且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大干一场,青史留名。
他们都是希望国库能进账的。
陛下和内阁都同意的事情,涉事勋贵就算再不满,那也翻不了天。
毕竟,现在执掌京营的人是军户出身的严敬,而不是勋贵出身的将军。
他们就算不满,又能怎么样呢?
难道它们还想造反不成?
瑞王的前车之鉴还摆在那里,李汲的尸体还历历在目,如今时间才过去不到半年,又怎会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这件事大有可为,只是……”
只是这件事,不能让郭子守一人来做。
郭子守力小势微,只怕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而且,若郭子守没得到皇帝的青眼,只怕勋戚门庭会立即对他施展报复。
“若只世兄一人上疏,只怕不妥。”
郭子守笑道:“这才是我过来的原因,茂行,你聪明,所以我过来求你想个好主意出来。”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而且欠债不还、损公肥私的行径也太可恨了。”
“先皇还在时,吴太妃的家人就曾宣称过,他说他们家的钱都是陛下白送给他们花的。我原以为那是先皇私库里的财富,咱们这些外朝臣子与这些事情无关。谁知道他们家是从国库里面借的,到现在也没还。”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我在乙游专心  都是你by奚里  笨蛋小美人进  救世主她只想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