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贾璋传by惊鸦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6
这才是贾璋脱颖而出的关键。
对其他讲官来说,文华阁讲官确实是一份好差事,他们做事时同样很用心。
但大家一起给皇子讲经、一起分润功劳又一起领赏赐,什么都是一起,色色都是相同,他们又怎能生出推陈出新、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积极性?
可对贾璋来说,绍治帝单独拔擢他这个有师门的翰林做文华阁讲官,是信任他的表现。
贾璋不想辜负绍治帝的信任,否则下次有重要差事的时候,绍治帝就不会想到他贾某人了。
就算想到他,也会觉得他贾某人不堪大任,这可不是什么好情况。
正是因为有压力在,贾璋才有把文华阁讲官一事做到最好的动力。
如此一来,他做得比别的讲官更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且《史记·留侯世家》里记载过:“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
贾璋他身为文人,也有效法张良为帝王师的意愿。
所以在给诸皇子讲课时,贾璋很用心,也很有激情。
学生们才是对老师用心程度感知得最清楚的人,正因如此,太子与其余几位殿下才不约而同地欣赏贾璋,又在明知贾璋不可能投靠的情况下,向他递出了橄榄枝。
当然,贾璋不会接他们的橄榄枝,也不会站队就是了。
他在意的,从始至终,都是绍治帝的想法与心意。
待到九月时分,柳湘莲姑母相中了一位闺秀,想聘给他做妻子。
因此写信给柳湘莲,请他北上相看。
在收到姑母的信件后,柳湘莲立即收拾行李,带着亲信家丁北上探望姑母去了。
这两年来,柳湘莲帮柳熠、贾璋办事时得不少好处,积攒下不少银钱。
贾璋见他拳脚功夫不错,性情豪爽,还结交过许多江湖兄弟,颇有任侠之气,便建议柳湘莲开一家镖局。
以柳湘莲的功夫本事,在走镖这行当里肯定能吃得开。
有了安身立命的家业,柳湘莲就不用像现在这样,做那漂泊无依的浪子了。
柳湘莲本就崇敬贾璋的才具,听到贾璋的建议后,他翻来覆去地想了几遍,越想越觉得这个行当非常适合自己。
因此没过多久,柳湘莲就办了一家兴隆镖局,贾璋和柳熠也掺了一股进去。
说是参股,实际上还是帮忙。
柳湘莲银钱不丰,本钱不够,所以他们以参股的名义,给柳湘莲投资了一些银钱。
如今兴隆镖局应了它的名字,生意十分兴隆,贾璋和柳熠的本钱不但没蚀本,还赚了不少银钱,倒也算是圆满。
而柳湘莲赚到钱后,不但置办了房产田地,生活也渐渐富裕安定起来。
柳湘莲姑母也知道这些事,若非如此,她也不好意思给侄儿相看大家闺秀为妻。
她也是为人父母的,心里清楚她这侄儿在婚姻市场里并没有什么竞争力。
虽然湘莲生得好,性情也豪爽,可他身无恒产,漂泊不定,让人看着都不放心。
谁家长辈会愿意把自家千娇百宠的女儿,嫁给不能保证女儿未来生活的浪子?
反正柳湘莲姑母绝对不会那样做。
因为这件事,柳湘莲姑母没少为柳湘莲操心。
如今,柳湘莲终于安定下来了。
而且他还开了镖局,有正经的事业经营与稳定的收入来源。
柳湘莲姑母终于敢给柳湘莲相看大家闺秀了,也终于敢畅想柳湘莲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的光景了。
柳湘莲离开家后没过多久,贾敬的生日要到了。
今年贾敬过六十岁整生日,若不是贾珍刚去世一年,贾蓉等人还在孝期,东府这边肯定会大办筵席的。
可是,因为贾蓉等人尚在孝期,这场生日宴不能大办,只能自家人凑几桌家宴热闹热闹了。
贾蓉觉得这很委屈自家祖父。
他打算把这场家宴办得尽善尽美,以此弥补他不能为祖父大办筵席的遗憾。
所以他才找到柳湘莲这个与三教九流都熟稔的行家头上,想请他帮忙,聘请知名的歌舞戏班来东府为祖父贾敬祝寿。
结果来到柳家后,贾蓉才从门房那里得知柳湘莲不在京中,已经北上探望姑母,顺便相看妻子去了。
听闻这个消息后,贾蓉后悔得直拍大腿。
他怎么就没想到柳湘莲还没娶亲呢?
继母尤氏言辞恳切地请他帮忙,给二姨和三姨找个合适的婆家。
可这婆家可不好找。
尤氏姊妹没有父兄,嫁妆又简薄,很多条件不错的人都因为这两点,不愿意娶尤氏姊妹为妻。
柳湘莲这人生性任侠,又极爱美人,前两年还嚷嚷着要娶绝色的妻子,还说家世财富都不重要。
而他这两位姨母,全都生得花容月貌,完美契合柳湘莲的要求。
继母尤氏与尤老娘也不会觉得柳湘莲不合适,毕竟这两年柳湘莲也赚了不少钱,日子很过得去。
他配尤家,还是绰绰有余的。
想到这里,贾蓉越发觉得这桩婚事是天作之合,偏生月缺难圆,柳湘莲已经去相看妻子了。
贾蓉就算后悔也晚了。
因此,贾蓉回家后向妻子胡氏抱怨:“也是我之前没想到,若我想到了,又怎会错过这样的好姻缘?”
“可惜柳家叔叔业已北上,说不定还会在北边完婚。我现在就算后悔,也没别的法子了。”
胡氏听到贾蓉的抱怨后,心想那二姐性子轻浮,三姐性子刁钻,虽然生得美貌,但不见得会是良缘。
尤其是二姐,她来东府里做客时,还跟儒老太爷家的瑞叔眉来眼去过。
这哪里是好人家姑娘的做派?
可尤老娘也不管束她女孩儿,只一味地纵容隐忍。
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尤家母女上梁不正下梁歪了。
要胡氏说,柳家的列祖列宗八成显灵了,这才没让她们家大爷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若她们家大爷真为柳大镖头与尤家姊妹拉纤保媒,促成了一段姻缘,日后小两口出了什么差错,岂不会损伤她们家大爷这个媒人的福缘?
“太太她也是老糊涂了,要不然她也不会请你帮这种忙!哼,这世上哪有让没血缘关系的外甥为姨妈婚事操心的道理?”
“太太她年纪大,又有威望,不比大爷会挑人?要我说,还是太太瞧不起继妹,又怕不管妹妹,对自己名声不好,这才把事情推脱给大爷。”
“太太不心疼大爷,我还心疼大爷呢。这些天,大爷操心给太爷过生日的事,忙得脚不沾地,半点儿也不着闲。偏太太会支使大爷这个儿子,给大爷找了这么一个好差事。”
胡氏说尤氏有威望,会挑人,却绝口不提尤氏这个没后代依靠的继室夫人在勋贵夫人圈子里面混不开的事实。
她言之凿凿地说自己心疼贾蓉,把贾蓉的心肠都哄软了。
在看到胡氏眼里蒙着水光后,贾蓉整个人都慌了神。
他连忙凑到她身边,发誓赌咒地哄她:“我的好奶奶,你可别哭。我听你的,什么二姨、三姨,全都交给太太去管!我只管自己的老婆儿子,再也不管那些与我不相干的事情了……”
“太太若问我,我随口应付过去也就是了。”
听他这样说,胡氏转悲为喜:“大爷能这么想,我也就放心了。”
在轻霜未雪时节,贾敬六旬生辰家宴将在宁国府饮绿堂举办。
因东府贾蓉夫妇尚在孝中,贾璋和黛玉夫妇前往东府赴宴时, 并未着红紫之色。
黛玉穿了一身蜜合色银罗云锦长衣,发髻上斜簪了垂着小股珍珠坠儿的累丝双鸾衔寿果步摇。
贾璋又给黛玉挑了一对与她妆容很是合宜的双蝶恋花明珠耳铛佩戴。
在黛玉梳妆时, 贾璋换了一件与黛玉长衣同样颜色的云雁衔苇纹云锦夹袍, 又用玉簪固定发髻, 并没有佩戴巾帽冠带等物,看起来很是轻松闲适。
在乳母抱着菱哥儿过来时,黛玉也梳妆完了。
她把菱哥儿佩戴的金项圈换成了匣子里轻巧的五福璎珞:“今儿给敬大伯庆祝生辰, 还是戴这个更合景儿些。”
贾璋笑着点头称是, 又从黛玉手里接过菱哥儿抱着:“咱们菱哥儿愈发沉了, 还是我抱着吧,省得累到你。”
夫妻两个这才带着丫鬟乳母, 一起前往荣庆堂, 又与贾母一起前往东府做客。
宁国府门口, 管事一大早就带领小厮长随等家人,静待荣国府主子们的到来。
贾母等女眷的轿子直接被抬进了二门,贾璋、贾琏、贾赦、贾政他们这些人则是被宁府下人引至贾敬的居所说话谈天,席间所谈,不过风月而已, 又有贾蓉、贾蔷二人陪侍。
待到吉时到来,众人皆前往饮绿堂做客。
只见此地屏开鸾凤、褥设芙蓉, 笙箫鼓乐,萦绕双耳;兰桂芬芳, 氤氲鼻翼,一杯一盏, 都能看到贾蓉这个孙儿孝顺的心意。
贾敬请贾母坐了上首,他坐在上首次席。
因席上贾族中人亲昵无比,故官客堂客并未分席而坐,只一起按序齿列席落座,拢共坐满了三张圆桌。
身为宁府的管家奶奶,胡氏不但安排了尽善尽美的席面,还安排了手脚麻利的丫鬟在饮绿堂布菜斟酒、预备呼唤。
她还给这些丫鬟发了清一色的淡青色新比甲与杨妃色新衫裙,衣裙上面有八仙庆寿纹,瞧着十分喜庆,也很赏心悦目。
贾母在众人分长幼坐好后,提议大家一同举杯庆祝贾敬六旬生辰大庆。
在这之后,贾赦、贾政先后向堂兄敬酒,贾璋、贾琏他们这些玉字辈的子侄与贾蓉、贾蔷他们这些草字辈的孙辈分别执银壶玉盏,上前为贾敬敬酒祝寿。
只菱哥儿与胡氏膝下的哥儿年纪极其幼小,所以不在饮绿堂参加宴会,此时正在胡氏的院子里,由乳母嬷嬷们照料。
胡氏见众人祝寿完毕,便捧了戏单送至上席,请贾母等人点戏。
贾母谦让了一回,让贾敬这个寿星先点,贾敬推辞不受,只请贾母这个长辈先点。
贾母这才点了一出经典的《麻姑献寿》。
贾敬见贾母点好了戏,这才接过胡氏送过来的戏单,点了一出《西华山陈抟高卧》。
众人听见后,并不觉得奇怪。
虽然东府敬大老爷已经下定决心归家养老,但他在玄真观玄修多年,估计心里还有出世之念。
他会点《西华山陈抟高卧》这出神仙道化剧,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在贾敬后面,贾赦等人又分别点了几出自己感兴趣的戏曲。
若还有余份的时间,便由戏班自己选好的唱两出,也就罢了。
在众位长辈点完戏后,贾蓉站出来道:“蔷哥儿还找来了百戏班子,会滚地葫芦、水上点灯、纸蝴蝶飞、玉女传书等戏法,一会儿孙儿就让他们过来表演。若能逗得老太太和祖父一笑,那也算孙儿们的孝心了。”
贾母听着贾蓉的禀告,对贾敬笑道:“你也是个有后福的,瞧瞧,咱们蓉哥儿多孝顺你啊!”
听到贾母对贾蓉的赞誉,贾敬心里也十分畅意。
他捻须微笑道:“老太太说得是,蓉哥儿虽然不擅长文武之道,但却是个极孝顺的好孩子。”
“前些日子,蓉哥儿还去家庙那边为我跪经祈福了呢。”
因为贾蓉的纯孝,贾敬因贾珍谋害他而产生的悒郁之情也消散了不少。
蓉哥儿不像他父亲,这一点就很好。
对于年迈的贾敬来说,这已经算是一个很大的安慰了。
饮绿堂戏台上已经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贾蔷寻来的戏班小生、小旦的扮相不是最漂亮的,但他们嗓子好,身段好,编的戏词也好,倒也博了个满堂彩,就连贾赦这个爱玩的行家都觉得这戏班子还算不错。
贾蓉和贾蔷已经很尽心尽力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菜已四献,汤始一道,众人业已酒足饭饱,纷纷贾离席前往客居更衣漱口。
而在主子们离开时,随侍各位主子的贴身丫鬟纷纷带着常备的礼物前往戏班后台给班主和角儿们放赏。
倒是引来了好一阵儿千恩万谢。
待贾母等人更衣漱口、回转饮绿堂后,宁府的丫鬟媳妇们已经撤去了狼藉杯盏,往桌子上摆好了香果点心、名茶小食任人取用。
戏台上的主角也从戏班的生旦净丑换成了耍百戏的伶人。
贾兰、贾芝他们这些年纪小的孩子见到水上点灯、玉女传书等戏法,都有些惊讶,也都很喜欢。
不过贾兰腼腆,只眼睛亮了一些;贾芝活泼,此时已经跑到湘霓身边,拉着母亲的袖子笑道:“娘,您看这多有意思,等到你过生辰时,我也学蓉大哥哥给你请一班百戏!”
湘霓哑然失笑。
芝哥儿这小家伙,还说什么为她请百戏班子呢!
实际上,还不是他自己爱看?
不过,湘霓并没有拆穿贾芝的想法。
她只拍了拍他的手臂,柔声道:“那我们芝儿还怪孝顺的呢。”
贾芝不好意思地补充道:“到时候,我也像蓉大哥哥一样去家庙给娘跪经。在佛祖面前祈祷,请他保佑娘长命百岁,安乐无忧。”
他这话说得极干脆,黛玉和白蔷听到后,皆会心一笑,又夸贾芝是个孝顺体贴的好孩子。
贾芝的耳朵都被夸红了,他忙作揖道谢,顺便告辞道:“多谢婶婶们的夸奖,娘,你们看百戏,我找兰堂哥有话说。”
湘霓笑吟吟地挥手让他离开了。
她还能不知道她儿子的小九九吗?
要找兰儿说话,不过是芝哥儿随便想出来的借口罢了。
芝哥儿这是年纪小、脸皮嫩,被两位婶婶夸得不好意思了。
所以他才寻了借口借机遁走的。
而在贾芝离开后,湘霓重新加入到妯娌们谈天的队伍当中。
此时,黛玉她们正在夸赞起胡氏的能干。
这个话题最开始是李纨挑起来的。
她对坐在她身边的宝钗道:“珍大嫂子真是好福气,得了一个这么能干的儿媳妇。瞧瞧这场宴会,蓉儿媳妇办得井井有条,竟然半点儿疏漏都没有,这一点是最难得的。”
宝钗正在剥松子,听到李纨的话后,她接话道:“嫂子这是羡慕珍大嫂子了?等兰哥儿大了,你也给兰儿寻个这么好的媳妇。到时候,就是我们这些弟妹羡慕你了。”
听闻此言,李纨轻轻地叹了口气:“哪是那么好找的?蓉儿媳妇这么好的模样,这么好的性情,只怕打着灯笼都难找呢!”
黛玉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尤氏。
她与胡氏关系亲昵,知道尤氏与胡氏婆媳二人面和心不和的关系。
正因如此,黛玉才有些心惊。
尤氏在听见妯娌们盛赞胡氏的话语后,居然还能面色如常地微笑,甚至笑得更开心了。
看起来,她好像真的在为胡氏感到高兴。
但黛玉知道,尤氏心里绝对不可能产生与有荣焉的想法。
黛玉思忖了一瞬,还是为胡氏扯了虎皮大旗。
她先是安慰李纨道:“珠大嫂子很是不必这样忧心,咱们兰儿人品学问样样都好,找个四角俱全的好媳妇还不容易?”
然后才步入正题道:“而且嫂子给兰哥儿找媳妇,最要紧的还是看媳妇孝不孝顺,知不知礼。”
“老太太就说过,咱们这些孙媳妇、重孙媳妇里面,顶数蓉儿媳妇最孝顺知礼。依我看,这才是蓉儿媳妇身上最难得的地方呢。”
听到孝顺知礼这四个字,尤氏暗自咬了咬牙。
她不过是想帮二姐、三姐找个合适的夫家,省得外人议论她这个姐姐对妹妹们不慈,可她在勋戚圈子里吃不开,所以这件事只能托请胡氏帮忙。
可胡氏性子古怪,她不但不愿意帮忙,还从中作梗,哄得蓉儿也在这件事上敷衍她。
这样的媳妇,也配得上孝顺知礼四个字吗?
可这句话是西府老太太说的,她这个晚辈,哪里有资格去批驳西府老太太的评语?
尤氏很清楚,黛玉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老太太私下里夸赞胡氏的话,就是为了给胡氏扯老太太虎皮做大旗。
老太太都说胡氏孝顺知礼了,她这个婆婆哪还敢以不孝顺不知礼的名义给胡氏穿小鞋?
尤氏只觉自己心里憋屈得很,可她也没有什么办法发泄心里的怒气。
其实,她心里很不喜欢黛玉这个与胡氏交好的弟妹,可她根本不敢得罪黛玉。
谁让贾璋位高权重、给她养老的贾蓉又把贾璋当成半个亲爹尊敬呢?
若她想好好地安度晚年,就不能得罪贾璋,更不能得罪黛玉……
毕竟,东西二府的人都知道,得罪黛玉就等于得罪了贾璋。
而且,得罪黛玉的后果比得罪贾璋本人的后果要严重很多。
所以,即便尤氏心里很不爽,她也只能勉强自己露出一抹笑出来。
“是啊,老太太真是慧眼识珠!我们蓉儿媳妇就是最孝顺知礼的,她呀,最得我的心意了。”
在众人说话间,百戏表演也结束了。
贾敬建议大家一起去花厅那边抹牌行令,贾母听了觉得有趣,便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众人又离开饮绿堂,去了宁府花厅。
因他们人多,一下子就凑了好几桌牌局,又是好一番热闹。
而贾敬这个主动提议玩牌的寿星,玩了几把牌后就下了牌桌。
他跟贾璋一起去窗边矮榻那边儿喝茶吃茶点去了。
贾璋执壶为贾敬倒茶,又把桌上的枣泥酥推到贾敬手边。
在这之后,他才往自己的茶杯里注入茶水:“伯父家里的白毫味道清醇甘美,很是不错,不知道是在哪家茶庄买的?”
贾敬问他道:“你是想买他们家的秋茶吗?”
贾璋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贾敬猜得没错。
贾敬笑道:“那你买不到了,你现在喝的是明前茶,他们家茶庄今年夏秋两季都没开门。”
贾璋奇道:“伯父怎么这样说,这家茶庄是出了什么问题吗?”
贾敬回答道:“没什么问题,只是茶庄的主人出了问题——这茶庄位于南安郡王的驻地。”
听贾敬这么一说,贾璋只觉恍然大悟。
前些日子,他们一收缴欠债,东南就有了战事。
这里面怎么可能没猫腻呢?
南王心里也清楚,他养寇自重的小把戏很难瞒得住绍治帝的眼睛。
但不管怎么说,该伪装的地方,还是要伪装的。
至少在前线“打仗”时,位于驻地的茶庄总不能还正常生产,不受任何影响吧?
所以贾璋是买不到他想要的茶叶了。
而贾敬再一次在心中感叹,叔父代善提出的转换门庭之策,真真儿是高屋建瓴、目光深远。
看看四王八公里面有多少虫豸吧,和他们搅在一起,家里怎么可能有好下场?
只可惜他们这一辈无能,没能实现叔父他老人家的愿景。
还好璋哥儿出息,琏哥儿和蓉哥儿也有守成的本事,贾珍那个孽障也被他机缘巧合地除掉了。
要不然,贾敬真不敢想象,百年之后,他们贾家会是怎样的光景。
第191章 湘莲娶亲赏梅宴会,元宵佳节稚子可爱
在贾敬生辰过后没多久, 柳湘莲就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杜氏回京了。
杜氏相貌十分美丽、谈吐也很大方。
柳湘莲与杜氏见面后,只觉杜氏就是他梦寐以求的良缘与知己。
他想娶她为妻,于是, 从庙里回到姑母家后,柳湘莲立即跪地恳求姑母一定要帮他促成这桩婚事。
杜氏同样很喜欢柳湘莲。
毕竟湘莲人物性情无一不好, 她情愿嫁与湘莲为妻, 也是什么奇怪的事。
杜氏夫妇并不反对这桩婚事。
在他们看来, 柳湘莲人品、家私都不错,相貌也生得好看。
而且他父母都去世了,自家女孩儿嫁到柳家, 过门后就能当家做主, 不用受公婆的气。
这么一看, 把女儿嫁到柳家,并没有什么不好之处。
可问题是, 柳湘莲的家在京城。
若把女儿嫁到柳家, 他们以后岂不是三年五载都见不到女儿一次了?
见杜家愿意促成婚事, 只担心日后见不到女儿,这才犹豫不决的情况后,柳湘莲姑母主动给杜氏夫妇喂了一颗定心丸。
她对杜氏夫妇道:“我那侄儿每年都会来探望我这个姑妈的。若婚事能成,日后让他们小夫妻回来探望你们老两口,也不是什么难事。”
“你们都知道, 我们湘莲是开镖局的。想来北边,可以和镖局的人一起过来。”
“如此一来, 既能保证安全,又能减少花费, 便宜得很,贤伉俪根本就不用担心骨肉分离, 不能见面的问题。”
在柳湘莲姑母的百般撮合下,这桩婚事终于被促成了。
因为柳湘莲在京中没有直系血亲,所以他并没有选择回京办婚事。
他选择直接在北边跟杜氏完婚,毕竟姑母和岳父岳母都在这里。
在新婚后,柳湘莲与新婚妻子又分别在岳父岳母家里和姑母家里住了一段时间。
夫妻亲昵,亲长和善,着实乐业无比。
待到寒霜覆地、草木枯萎时候,柳湘莲才采买了皮毛物产,吩咐家人收拾行囊,又与姑母一家、与岳父岳母一家饯行。
在这之后,他带着妻子与兴隆镖局押镖的队伍一同南下归京。
至于柳湘莲家祖传的那把龙吞夔护、珠宝晶莹[1]的鸳鸯剑,也被柳湘莲送与杜氏作为定情信物。
在收到柳湘莲送她的鸳鸯剑后,杜氏曾把宝剑拔出来欣赏。
柳家的鸳鸯剑剑鞘里面并非只有一把剑,而是有两把冷飕飕、明亮亮、宛若秋水一般的宝剑。
这两把宝剑,一把上面錾着“鸳”字,另一把上面錾着“鸯”字,寓意极佳。
怪不得柳湘莲把这东西当做定情信物送给杜氏。
杜氏看完剑后,连忙命人订制了檀木剑匣,又亲自做了锦绣垫子装进剑匣。
在这之后,她才把鸳鸯剑放进剑匣内保存。
杜氏这般小心翼翼地保管宝剑,并不是因为这两把剑是足以媲美紫电青霜的奇珍异宝。
只是因为这两把剑是她与柳湘莲的定情信物。
若非如此,杜氏才不会如此珍视它。
柳湘莲与她心意相通,看到杜氏定制的剑匣后,他就猜到了她的想法。
他心里愈发柔软,也愈发爱重杜氏了。
为了让妻子融入进城社交圈,柳湘莲回京特意花了大价钱,买了好几盆名种梅花。
他打算办一场赏花宴,邀请宾客过府做客,好让妻子交到几个要好手帕交。
与柳湘莲关系不错的贾蓉自然收到了柳家送来的帖子。
看完帖子上的内容,贾蓉心里产生了一丝淡淡的遗憾。
就像他之前猜测的那样,柳湘莲直接在北边完婚了。
他想保的媒彻底没戏了。
不过,一想到妻子胡氏的话,贾蓉就不怎么遗憾了。
夫人说的对,太太她自己都不在乎她那两个继妹,他这个外八路的外甥又何必对二姨、三姨的婚事操心呢?
这些事情,还是交给太太她自己犯愁去吧!
而在荣府这边,贾璋和黛玉也收到了柳湘莲的请柬。
贾璋拿着帖子对黛玉道:“柳湘莲家要办赏花宴,那天我休沐,正巧有闲暇辰光。不过到底去不去参宴,还要看夫人的意思。”
“其实他主要还是想宴请夫人,他对夫人有所求,想托请夫人给他妻子杜氏引荐些朋友。”
黛玉戴好耳珰后,轻轻地合上妆奁。
她回头对贾璋道:“前些日子,柳家的家人送了极好的皮子和野山参过来。我原来还在纳闷他们家为什么给咱们家送了这么厚的礼物呢。”
“现在听你提起柳相公的请求,才晓得他送厚礼的原因。咱们还是走一趟吧,总不能辜负柳相公待他夫人的一片心意。”
贾璋接过紫鹃端过来的热茶,然后对黛玉道:“那咱们就过去一趟,不过到底要不要帮忙,还要看杜氏的人品怎么样。”
“若和对方相处不来,那皎皎你也不必委屈自己和她相处。不过是一点礼物,咱们换些等价的东西还礼就是了。”
黛玉走到他身边坐下,也要了一盏茶吃,又对贾璋道:“瞧你说的,好像我是个小孩子似的。这些道理我都明白,怎会委屈自己呢?”
就在两人说话时,琥珀送了一对雨过天青的汝窑瓶儿过来。
“老太太说三爷、三奶奶都喜欢梅花,这对瓶儿插梅花是最好看的,让我给三爷、三奶奶送来。”
贾璋让紫鹃把贾母送来的花瓶放好,黛玉随手抓了一把钱赏给琥珀。
又吩咐雪雁道:“雪雁,你带人跟着琥珀姐姐去一趟荣庆堂,把咱们鹤鸣苑孝敬给老太太的例菜送过去。”
雪雁点头应是,跟琥珀一起提起提盒,把鹤鸣苑的例菜送到荣庆堂贾母处,用完贾母指给她吃的细点后,雪雁才捧着贾母给的赏钱回转鹤鸣苑。
待贾璋休沐时,贾璋和黛玉夫妇二人坐车前往柳家参加赏花宴。
除了贾璋和黛玉外,柳湘莲还请了很多客人——他真的有很多朋友。
柳熠夫妇与贾蓉夫妇也来了。
贾璋见他们来了,心情很好。
黛玉与柳熠的妻子,还有蓉儿媳妇的关系都很不错。
有她们在,黛玉总不会觉得无聊。
光是聊天就很有意思了。
如此一来,他就放心了。
不得不说,柳湘莲为今天的这场赏花宴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
别的暂且不提,只说这些名种梅花,就足以愉悦黛玉与贾璋他们这等爱花之人的眼睛了。
黛玉和贾璋在二门处告别后,与胡氏、柳五奶奶一起走进柳家后院,鉴赏名种梅花。
黛玉尤喜白梅,看到柳家的名种白梅后,她轻笑道:“这就是‘高情已逐晓云空’了!”
柳五奶奶和胡氏皆拊掌称妙,三人一起品鉴梅花,说些逸闻家事,只觉时间飞逝,心情甚是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