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红楼梦同人)贾璋传by惊鸦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6

“你去齐国府抄家,是为了办陛下安排下来的差事。你是陛下信重的臣子,不因私废公是好事,我父亲怎会因为这样的事怪罪于你?”
说到这里,陈也仁又压低声音安慰贾璋道:“而且你也知道的,我们家与那家府上,关系本就没有十分亲密,所以你尽管放心就是。”
“虽然我们家与齐国公府关系日远,但两家好歹流着同样的血。”
“是因为有你劝说,那些当兵的才没欺辱陈家的老幼妇孺。我父亲却是真心与你道谢的。”
贾璋拍了拍陈也仁的背:“我还是那句话,世叔和我说这样的话就太见外了。不过若是你谢我,我可就不推拒了——只请贤伉俪带着我们夫妇好好逛逛你们家的园子,做一回苦力了。”
听到贾璋的玩笑话后,陈也仁整个人都轻松起来了:“好说,好说!我还让人采买了鲈鱼和莼菜,一会儿就让厨房给尊夫人和你做两道好菜。”
贾璋笑吟吟应了。
在两人说完这些正题后,没过多久,陈也仁夫人就带着黛玉过来了。
她们看完了歌舞,现在是过来赏兰的。
在陈也仁夫人的建议下,他们几人打算抽签写词。
陈家的仆役捧了黑漆螺钿签筒与红漆团纹捧盘过来。
捧盘里面,放着一摞印有金星雪浪暗纹的竖纹竹纸。
贾璋他们一起抽签,黛玉抽到了一支《唐多令》,贾璋抽到了一支《西江月》,陈也仁抽到了《青玉案》,陈也仁夫人抽到了一支《浪淘沙》。
贾璋看到《唐多令》这个词牌子后,对黛玉笑道:“我还记得你那句‘一团团逐队成球’,极有意境,极其可爱。”
陈也仁夫妻听到贾璋的话后,忙问黛玉有过什么大作。
黛玉不好意思吟诵自己的诗词。
贾璋也知道她不好意思。
于是,在问过黛玉的意见、得到她的同意后,才替她悠悠吟道:“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2]
陈也仁夫妇听到如此轻灵神秀的小词,皆赞叹不已。
在他们的夸赞下,黛玉的耳朵都有些发烫了。
她不好意思地抿嘴笑道:“这词的底调有些悲凉了,不过我想,那柳絮本就是漂泊无根的东西,这么描写它,倒也贴切。”
又过了一炷香,四人写完小词后,开始互相赏玩、鉴赏起彼此的作品来。
在赏玩完兰花后,在陈也仁夫妇的指引下,贾璋和黛玉又在园子里欣赏了好一番春日胜景。
直到正午时分,众人才回到春波楼里,吃陈也仁特意为客人准备的鲈鱼莼菜。
不过他们都在京城常住,亲人也在京城,所以并不会产生张季鹰那种“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的思乡情感。
用过午膳后,陈也仁夫妇把贾璋和黛玉送到门口,目送他们登上马车远行后才回转园中。
而贾璋和黛玉回到家后,刚坐下喝了盏提前泡好的枫露茶,雪檀就过来了。
他先对贾璋和黛玉行礼,然后向贾璋禀告道:“三爷,南边的人回来了,有要事要禀告。”
南边的人是贾璋和雪檀的暗语,指的是贾璋留在茜香国的细作。
此时他们突然回国,必然查到了机密情报!
贾璋只觉感慨万千,没想到他随手布下的闲棋,居然真的起到了作用。
他希望他能听到好消息。

第206章 细作禀告银矿良种,欲效班超奏报秘闻
与黛玉告别后, 贾璋与雪檀离开鹤鸣苑,来到前院书房。
从茜香归京的细作已经修整过了,但从他们身上, 依旧能看出来风尘仆仆之色。
贾璋挨个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又从雪檀捧着的小叶紫檀托盘上拿出一封封厚重红封, 挨个发到这些细作手中。
贾璋道:“千里迢迢, 奔波离家之苦;异国他乡, 潜伏身死之危,大家因贾某经历的辛苦,我心里都记得清楚, 也万分感谢。”
“这些银钱, 是我请诸位吃酒的。大家奔波这么久, 也该好生犒劳一下自己了。”
听到贾璋感谢他们的话、收到贾璋发给他们的红封后,这些细作心中都很熨帖。
尤其是贾璋送给他们的红封。
光是掂量掂量, 他们就知道这份红封到底有多厚了。
虽说贾璋给他们的银子都是卖命钱, 但若换了旁的东家, 说不定还不会给他们这么丰厚的赏钱。
毕竟,他们这些人全都是贾璋收养、救助过的孤儿。
正所谓,救命之恩大过天;被救助者,又怎能不偿还救助者的恩情?
就算贾璋不给他们发赏钱,在世俗道德的约束下, 他们也得给贾璋卖命报恩。
在这种情况下,贾璋能看到他们潜伏的风险、愿意给他们丰厚卖命钱的行为, 就显得格外贴心了。
贾璋他这么热心体贴,是为了这些细作的忠诚。
他深知, 说得再好听,也没有真切的行动有用。
旁的都是虚的, 只有真金白银才是真的。
所以,贾璋才准备了这些红封,犒赏这些为他卖命的细作。
在发完红封后,贾璋请这些细作坐下,又叠声让小厮给他们奉茶。
在茶水被端上来后,贾璋请众人喝茶。
雪檀很有眼色地招呼书房里面的轮班小厮退了出去,又体贴地关好了书房大门。
在雪檀等人离开后,贾璋端起茶杯,对众人笑道:“诸位这些时日辛苦了,某以茶代酒,敬众位一杯。”
领到厚重红封后,众人已经觉得很满意了。
谁能想到,东家还会给他们这些卑贱之人敬酒?
这些出身荣国府的细作受宠若惊地端起茶杯,与贾璋同饮了一杯西湖龙井。
在这之后,细作首领拿出了一摞厚厚的、记录了茜香情报的油竹纸册,向贾璋禀告禀告道:“东家,我们按照您的意思探访了茜香国的情报。”
“所有讯息,都记录在纸册上面了,还请东家查看!”
接过油竹纸册后,贾璋翻开纸册,细细查阅起来。
看到茜香国内疑似有大规模银矿与亩产一百六十斤的高产良种后,贾璋拿着油竹纸册的手都有些颤抖。
贾璋把油竹纸册放在书案上,然后转身从架子上拿下来一只半人高的葡萄纹檀木盒子。
他从这只葡萄纹檀木盒子里面,拿出一幅古老的卷轴。
细作首领上前协助贾璋,把这幅半人高的卷轴打开,只见卷轴上面,细细描绘着一幅海陆地图。
他看着地图上面,标注着茜香国的位置。
在前世的时候,这个地方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并没有国家存在,今生这个地方,却有着茜香国这个国家存在。
所以,在茜香国这个未知的地方,发生什么事情都有可能。
“你们查探消息的时候,看见过我吩咐你们观察的人吗?”
细作首领禀告道:“回东家的话,您让我们注意过上面派下来的人。我们留意过,那些人和我们一样,也在茜香境内查探情报。”
“不过,上面派下来的人查探的讯息是军事驻防讯息,并不是我们查探的这些讯息。因此,我们并没有遇到过那些人几次。”
贾璋轻轻点了点头,又问道:“你们可曾看见过那良种是什么模样的?可曾带了种子回朝?”
“茜香人称这种作物为金米,金米种子被人种下去后,会生出细小的、翠绿色的秧苗。”
“这些秧苗最后能长到一人高,上面会结出一到三个金米果实。金米种子由黄、白二色构成,质地比较坚硬,可以研磨成粉。”
“金米粉可以做馍馍、做炊饼、做面条等,虽然吃着比面粉粗糙些,但一亩的金米,就有七百六十余斤的产出!”
“茜香国王廷每年春天,会把良种发放下去;每年秋天,会派亲民官监督百姓把产出的金米磨成面粉。他们并不许茜香百姓私藏种子,因此我们也没有弄到金米良种。”
说到这里,细作首领有些愧疚。
而贾璋听到这里,心里颇有些恍然。
怪不得他们去茜香出使时,他们去哪里游历,都有茜香臣僚跟在他们身边服务。
怪不得在茜香国的宴席上,他们只见到过在大盛境内都极其珍贵的胭脂米。
茜香女王对他们说,这些是他们茜香国对大盛使臣的礼重。
但在那个时候,贾璋心里就觉得有些不对。
听到细作首领的禀告后,贾璋才看明白茜香女王的算盘。
她这是怕他们发现高产良种的事。
他的这些人化整为零后,与寻常民众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说不定,他的这些人还没被茜香王廷发现。
而陛下的细作,虽然本领高超,但一心刺探军事防务情报。
说不定已经被茜香王廷发现了。
若是这样的话,这些本就没有注意到茜香国国库收入的细作,就更难发现茜香国真正想要掩盖起来的秘密了。
不过,这金米种子,确实是一件值得保密的事情。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吴中秋禾,一亩之收,也不过只有区区三石之多。
而这金米,却有六石有余的产出!
若是每亩土地,都能多生产出三石粮食,会有多少贫寒待毙的饥民、多少支离破碎的家庭得到拯救?
光是畅想一下这些事情,贾璋的心情就激荡起来了。
前世时,贾璋与农学大家徐光启生在同一时代。
身为万历皇帝的亲信,贾璋生前也曾看过徐光启的《甘薯疏》。
因此,在拥有足够的实力与财力后,贾璋就组织了一支前往广州贸易的商队与一支进行出海贸易的船队。
但实际上,所谓的贸易只是幌子。
他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甘薯根茎,进行种植。
只可惜,徐光启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发现甘薯的。
因此,无论是徐光启,还是贾璋,都不知道甘薯的原产地。
所以,现在贾璋只能派人在徐光启奏疏中提到的地方寻找甘薯。
但是,闽、广之地,没有甘薯出现。
大盛海疆诸临国与前世大明海疆诸临国,在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上,亦大有不同之处。
于是,贾璋派出去的队伍并没找到甘薯这种高产作物的踪影。
贾璋原本还对这件事情深感遗憾,谁能想到,今日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呢?
虽然没有找到甘薯,可金米这种作物也非常不错。
若茜香国境内既有银矿,又有金米这种高产作物,那茜香女王能养出一支足以打败南安郡王的强军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件事情,他一定要报告给绍治帝。
在此之前,已经缔结盟约的大盛与茜香还没有一定要打仗的理由。
但是现在,这个理由又一次出现了。
无论是银矿,还是金米种子,茜香国都不可能拱手相让给大盛的。
那他们就只能硬抢了!
罗隐曾赞美孔明说“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为了报君黄金台上意,为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即便挑动战火,也未尝不是君子。
从盛朝国民的角度来讲,大盛的百姓总是要比茜香百姓重要的。
想好这件事情后,贾璋提笔写下奏疏道:“臣窃闻国之财货,岁穰者一,金银者二;国之大事,祭祀者一,征伐者二。古往今来,莫过如此。”
“臣遗留茜香之仆,探知茜香之国有银矿开采白银,以之强其兵;有良种耕植金米,以之富其民,盖我国腹心之患也……”
“南安战败和番,乃我朝百年未有之耻辱也。若苍天有灵,宗庙庇佑,我朝必将战无不胜!臣原效班超,修我戈矛,忝列于参军之位,与众鹰扬、游击雪宗庙社稷之耻也!”
贾璋的奏疏,是在绍治帝身边轮值时私下呈递的。
绍治帝很欣赏贾璋,也很喜欢、信任贾璋。
要不然,他也不会让贾璋去文华阁做皇子们的讲经师傅。
没有哪个皇帝,会不喜欢贾璋这样有分寸的臣子的。
因此,绍治帝并不觉得贾璋私下向他呈递奏疏有什么唐突之处。
绍治帝接过贾璋呈递的奏疏,翻阅了起来。
看到贾璋奏疏上记载的银矿与金米产量后,绍治帝瞳孔微缩,眼睛也眯了起来。
贾璋感觉,自己已经从绍治帝眼中看到了兴奋激动的色彩。
不过,不论是在贾璋心里,还是在绍治帝心里,高产良种都比银矿重要多了。
活民百万、青史留名,岂不比区区金银俗物重要千倍、百倍?
绍治帝放下手中的油竹纸册后,对贾璋朗声道:“朕要攻打茜香,以雪我宗庙社稷之耻!”
“他日大军开拔,朕会命你做监军。别的事情,你不用管,只用为我大盛寻那利国益民之良种。”
“若金米真有六石之亩产,足以活万千生民,大庇天下寒士,朕会给你你想要的一切。”
“朕会给你封永不降等的世爵,会许你家累世不降的富贵!”
听到前面那句“朕会给你你想要的一切”时,贾璋并没有把绍治帝画的大饼放在心里。
上位者惯爱给下位者画饼,贾璋对绍治帝画的大饼一点儿也不意外。
不过,即便绍治帝不给贾璋画饼,他也会办好这件事。
因为这件事关系着天下黎庶生民。
孟子说,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贾璋前世今生,读了这么久的仁义道德文章,又怎能忘记这句话呢?
但是,听到后面那句“朕会给你封永不降等的世爵”后,贾璋才意识到,他这位主君并没有给他画饼。
爵位分世爵与流爵,流爵不能世袭,世爵则可以世袭,得封世爵的人家,就是与国同休的勋贵了。
荣国府就是这样的勋贵人家。
但世爵也会降等,比如说荣国府现在,爵位就已经降到一等将军了。
而所谓的永不降等,就是像北静郡王他们那样,世代传递爵位,却不用降等。
这样,就能在最大的程度上保证待机传承、避免家族败落了。
陛下他,居然愿意给他封赏永不降等的爵位。
陛下他,果真很在意高产良种这件事。
在贾璋心里,后面这件事与前面这件事一样重要,甚至还要更重要一些。
他伏惟叩首,对绍治帝恭声道:“陛下英明神武,仁爱民生,真可谓恩泽天下之圣明天子,励精图治之中兴之君也。”
“臣必然谨遵陛下之命,为国为民,搜寻那足以造福天下生民的金米良种!”

第207章 决定征伐任命监军,大军开拔威临茜香
绍治帝想攻打茜香, 自然要先掀起雪宗庙社稷之耻的舆论。
在绍治帝的授意下,原朴麾下的科道言官纷纷进言,劝说绍治帝攻打茜香, 雪南安战败和番之耻。
在他们的挑动下,主战派臣子的折子如同雪花一般飞进了玉熙宫的案头。
就算没有绍治帝的授意, 这些主战派臣子也愿意呈递请战奏疏。
更别说, 现在还有绍治帝站在他们身后、给予他们支持了。
至于他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一开始上疏的那些言官都说给他们听了, 他们突然上疏,是因为原阁老;而原阁老会突然向他们下发这些的命令,则是因为陛下。
在这种情况下, 即便有人说他们是妄挑边衅, 是天字一号的罪人, 他们也不会害怕的!
有陛下撑腰,他们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地方?
而这些主战派臣子, 对反对者会怎样诋毁他们的猜测, 也完全是正确的。
的确有不少人指责、反对他们的观点。
还有不少人指责他们是挑动战火、引发兵燹的罪人。
而在这些指责他们的大臣中, 有些臣子觉得攻打茜香这等贫瘠小国,既浪费了将士性命,又浪费了民脂民膏。
这种做法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他们才反对主战派臣子的建议。
还有人觉得,在南安郡王入赘茜香后, 大盛与茜香已经缔结了永世之约。
眼下,距离缔结盟约的时间还没到一年呢!
大盛身为天朝上国, 又怎能出尔反尔,与那茜香国主彻底撕破脸面呢?
这样做, 岂不是有损大国体面?
这些批驳主战派官员的人,并不是令人唾弃的投降派。
在不知道茜香国内拥有富饶银矿与高产良种的前提下, 他们会反对大盛攻打茜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大费周章地攻打茜香国,看起来真的会血本无归。
难道他们造船练兵,就是为了茜香国的那点子既不能吃,也不当用的茜香罗吗?
能产生这样想法的人,并不是奸佞。
他们都是良臣,因为这些人心里都在为大盛考虑。
但科道言官的队伍向来良莠不齐。
这个良莠不齐,指的不是为人处世的良莠不齐,也不是听差办事的良莠不齐。
而是道德水平的高低。
正所谓白沙之内,藏有涅土;桑麻之中,亦生春蓬。
在科道言官的队伍中,既有清正耿介的忠臣,又有阴谋鬼蜮的小人。
所以,才会有人捕风捉影搬弄是非,才会有人整日里为了反对而反对。
现在,在这些反对主战派请战奏疏的臣子中,亦然隐藏着不少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小人!
绍治帝能摸清楚这些小人的小九九,所以他对这些小人很不客气。
在是否攻打茜香的议题甚嚣尘上时,绍治帝才把贾璋奉上的奏疏拿出来。
“贾学士奏报过,茜香国内既有白银强兵,又有良种富民,乃我朝腹心大患,朕对此深以为然。”
“因此,朕不得不兴起兵燹,除此腹心大患!”
“除此之外,那金米的产量是我朝稻麦谷物的两倍!若能得此良种,四海之内,必将再无饥寒待毙之黎庶!如此利国益民之良种,朕必得之!”
他语气里洋溢着志在必得四个大字。
此时此刻,若有谁想要阻拦绍治帝,那他一定会非常惨。
所以,在听清绍治帝的语气后,底下几个想出列劝谏绍治帝通过贸易购买良种的蠢货,都默默地把收回了自己的脚。
不过,这些蠢货并没有因为及时收脚,就顺利地逃过一劫。
因为,这些觉得茜香国会愿意出售良种的蠢货,与那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小人是同一拨人。
所以绍治帝在宣布高产良种的事情后,直接朗声道:“来人呐,都察院监察御史肖良臣,刑科给事中袁清……户科给事中赵云善,贪生怕死,重利轻国,无人臣之相,辱大国事体!拖下去,廷杖二十,罢官闲住,子孙三代不许科举!”
贾璋站在队列当中,眼睛垂下,默默地看他官袍上的绣纹。
心里却在想,陛下他一口气念了八九个名字出来,这个场面,竟有些像《木兰辞》里面的那句“可汗大点兵”。
旁人却没有贾璋这个闲心。
他们对绍治帝给出来的惩罚,还是颇为胆战心惊的。
不得不说,绍治帝的确拿捏住了臣子们的七寸。
他知道,在某些以直邀名的言官眼中,廷杖这种惩罚根本就不算什么。
只要没被打死,过段时间,被打的人就能闻名仕林,摇身一变,变成众人眼中的清贞谏臣了。
就算被打死了也没关系。
只要在去世前高喊一声“因言获罪”,就能搏一搏青史流芳的机会了。
说不定子孙后代也会跟着受益。
但绍治帝偏偏不让他们如意。
他不会把他们打死,只会堵上他们家世代富贵的通天路。
就比如说,不许他们的子孙后代科举。
对于大多数士绅之家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在听到绍治帝的话后,杨宗祯的心境很平和。
他那小徒孙早就把茜香国良种与银矿的事情告诉他了。
知晓这些事情的杨宗祯,自然早就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于是,在肖良友等人被金吾卫拉出去后,杨宗祯手执笏板道:“陛下所言甚是!那茜香国主隐瞒金米讯息,必然心藏异志、胸有四海之谋。此等大患,焉能不除?”
“金米之物,更是上天有灵,宗庙庇佑,才让我大盛君臣知悉的奇物,我等更是不能不去。”
“正如《说苑》中说的那样,‘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若我大盛不去取那金米,大庇天下寒士,岂不会辜负了上天的好意?”
“臣赞同陛下挥师南下,我大盛楼船所至之处,必将无往不胜!”
听到杨宗祯的话后,绍治帝心情大好。
他不止一次地感叹,父皇留给他的辅臣可真好用!
这世上,就没有比杨阁老更懂他的人了!
而庭上的朝臣,在看到绍治帝脸上的表情后,也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除了出谋划策、举荐人才与附和赞美外,他们哪敢再说半句旁的话?
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出征茜香的主将、副将与监军都被选出来了。
主将是在绍治帝登基后受封世爵的严敬,副将是姚云起等绍治帝亲信小将,监军则是主动请缨、欲效法班仲升的贾璋。
在听到绍治帝的任命后,被点到名字的几人全都出列应命,慷慨激昂地保证他们必将大败茜香,携带金米良种而归!
而在当天晚上,任命监军的旨意就被送到了荣国府。
前来宣旨的太监,依旧是贾璋的老熟人,司礼少监黄宏。
因为这次的旨意是出征的旨意,因此旨意开头是正式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并不是平时赐金赐东西时简单的一句“有旨意”。
至于圣旨的内容,包括任命贾璋为大军监军,还有在攻陷茜香后、寻找金米良种时,赐予贾璋先斩后奏、指挥兵卒之权。
在黄宏宣读完旨意后,贾璋立即面北叩拜,领旨谢恩,又接过黄宏手中的圣旨供到香案上。
在这之后,才拉住黄宏,要请他喝茶。
黄宏笑着摇了摇头:“茂行贤兄,我接下来还要去别家宣旨呢!”
“陛下派我随行大军,做那督军太监!我也得好好认认人才行。”
贾璋笑道:“既如此,那我就不强留你了!来日军中,我们再互相照顾。”
黄宏知道贾璋身边家丁的本事,因此并没有拒绝他的好意:“那就有劳贤兄了。”
贾璋说了两句“好说”,又亲自送黄宏离开荣国府,这才归家打点行囊。
因为茜香位处南方,气候炎热,他此行又是去作战的,所以贾璋只带官服与行动方便的纱制曳撒即可。
除此之外,还要带上荣国府世代传承的各种丸药与伤药,以及他那未曾谋面的祖父留下来的贴身护心甲。
贾璋平日练习骑射时使用的弯弓宝剑,也要带到战船上。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即便贾璋他只是文臣监军,也不一定能够保证自己不会上战场的。
得知贾璋即将去做监军的消息后,贾母、邢氏和黛玉都忧心忡忡起来。
贾璋只得一一安慰她们道:“茜香地小民贫,抵御不了大盛的兵锋,我们很快就会战胜得归的!”
“我只是监军,会被人保护在后方军营里,并不用上战场,我的安全很有保障,所以不必这么担心。”
而在回到鹤鸣苑后,贾璋温柔拭去黛玉眼角的泪水,抱着她安慰道:“皎皎所在之处,即我心安之乡,我怎会舍得不回来呢?”
黛玉听到贾璋的话后,连忙呸了一句。
她伸手捂住了他的口,念了好几声无量天尊。
“哪有出征前说这样不吉利的话的?我只盼着你平平安安……”
但在菱哥儿面前,黛玉就会变成那个温柔而坚韧的母亲。
她对菱哥儿道:“去亲亲爹爹好不好,爹爹要去战场了,他是个大英雄!菱哥儿还记得娘给你讲的班超吗?”
菱哥儿点了点头。
他还记得那个叫做投笔……投笔从戎的故事!
娘亲说了,班超是一个大英雄,爹爹也是一个大英雄,爹爹好棒。
他跑到贾璋身边,给了爹爹一个充满爱意的亲吻。
贾璋幸福地看向黛玉,又把菱哥儿抱到了怀里。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子瞻诚不欺我。
待到大军开拔之日,贾璋与亲信家丁一起,带着圣旨、行李与武器登上了战船。
同行之人,则包括主将严敬、副将姚云起等、督军中官黄宏还有神机营、五军营的官兵。
与上次出使一样,内阁阁员、六部尚书都前来相送。
只是上一次,大盛的船只带去的是南安郡王的嫁妆。
这一次,大盛的船只带去的,却是尖锐的兵锋。
对于这件事情,贾璋并不觉得亏心。
若是大盛战胜,最后受伤的人,也只会是茜香国的王公贵族。
茜香百姓每年需要缴纳赋税的数额,是盛朝百姓需要缴纳赋税数额的两倍。
即便是在金米没有出现在茜香国土前,茜香国的税制同样也是如此。
所以,对茜香的百姓来说,大盛胜利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而在临行前,贾璋他们所有人都喝了一杯撒了家乡黄土的酒水。
在这之后,战船的风帆高高扬起,大盛的龙旗飘荡在风中。
他们即将扬帆起航,抵达那遥远的国度。
他们要战胜曾经击溃过南安郡王、劫掠过东南海域军民的茜香,找到利国益民的金米良种!

第208章 大军临境激烈战斗,茜香惨败捷报归京
夜深人静之时, 月黑风高之刻,陌刀闪烁出一片寒芒。
茜香巡逻兵卒的头颅瞬间飞了出去,落在地上后滴溜溜地打了个滚儿, 淌出一汪殷红的鲜血。
在这个大雾弥漫的夜晚,驻扎在南海海域无人海岛上的大盛军队化整为零, 乘小船从茜香主岛防务薄弱处登陆。
他们的第一步, 就是暗杀此处防线所有驻军人员, 以防走漏大盛偷袭茜香的信息。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我在乙游专心  都是你by奚里  笨蛋小美人进  救世主她只想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