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人下人by吴若离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6

巧善偷笑。
她远远地瞧见过大太太几次,那模样显凶,又听那时的他抱怨过,巧善便觉得这个主子不好伺候。实则不然,她们过来做事,半个时辰一歇,人挤在倒座房里,个个有座。四周有炭盆,桌上有热茶,还能领一张红糖饼填肚子,待在这边又暖和又舒坦。
晚上也是热汤热饭,还有肉菜。散工的时候,大太太叫人送来了梅花锭,一人一对,一枚约莫有五钱。干这一天活,不累,还能挣一两,众人喜气洋洋,千恩万谢,隔日干活更齐心。
新娘子嫁妆丰厚,出手也大方。喜娘派一轮囍钱,礼毕又有大丫鬟出来,代三奶奶再赏一遍。
五太太知道后,又生一场气,躺了两天起不来,连新人认亲都没去。三奶奶亲自过来请安,她仍旧哎哟哎哟。
下人们不知道里边发生了什么,总之没过几日,府里的主子们都要启程往京城去奔丧,只有病体未愈的五太太留下。
府里到处要精简,五太太跟前不留无用之人,大肖婆子过来一趟,问五太太要了名册,回头便叫巧善等人即刻搬离东小院,去杂事房听差候补。
赵旸舍不得巧善和雪梅,跑去求情,五太太以她亲自督学,不必额外再留人为由,拒了。她心里不痛快,又怕儿子长久惦记,决心趁势解决掉这个祸害。
巧善、青杏回屋收拾,刚出来就被等在廊下的陆婆子和碧瑜等人拿下,强押着跪在廊下,罪名是偷盗主子的金簪。
随后还有雪梅和春柳。
四人都喊冤,但没人理会,仍被粗暴对待。
先搜身,只找到些碎银,都是囍字钱和梅花锭,来历清清楚楚。碧瑜厚着脸皮扯一句数目不对,不容分说全拿走。
青杏的箱子没锁,被人当场掀翻,衣裳袜子撒一地,有没有贼赃,一目了然。另外三只箱子带锁,春柳和雪梅的钥匙在身上,先后被打开,翻了个底朝天,找到几样首饰,没收了。陆婆子 没搜到巧善的钥匙,去柴房拿来斧子将箱子劈开。碧瑜急着立功,抢着来扒,可惜一扒到底,只翻到衣物鞋袜,没有金簪,也没有别的首饰或钱财。
扣人的甘婆子本就不忍心,渐渐松了手,巧善爬过去,将衣裳一件件捡起拍打。
事还没完,五太太难得踏出门,站在正房外的台矶上下令:“这几个鬼心思多,阴险狡诈,准是藏起来了。不来点硬的怕是不会说实话,给我狠狠地打,打到招认为止。”
青杏被吓得叫起来,巧善看向五太太身后手足无措的赵旸,她有些失望,但说不出什么。
在书院时,夜里他们一块背书、说话。他承诺会善待她,一辈子相伴。前几日,他夸口要在一年内教她读懂那十八经史。
赵旸像是看明白了,跪下来求母亲。
五太太铁了心要收拾,使了眼色,碧玺半劝半拽,把人弄进去,关上了门窗。
雪梅哭得梨花带雨,努力辩解,反得了几个嘴巴子。
春柳跪着,一言不发。
不要跟不讲理的主子讲理,只会适得其反。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傻傻地指望她大发慈悲。
巧善跪下认错,说是自己无能无礼,不敬主子,惹得太太不开心,自愿认罚。她试图把罪名收拢,将责罚降下来,还想把青杏摘出去,可惜一件都没成。五太太睚眦必报,抬手招呼人上棍棒。
那狠劲,怕是要见血才肯收手。
在这宅子里,被打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一个“急病暴毙”就能遮掩过去,无人过问。
巧善瞧准机会,用力推开碧丝,抱住碧瑜,疾声喊道:“青杏,快跑出去找大太太!”
春柳有样学样,快爬起来缠住碧玺。雪梅拽紧陆婆子的衣襟,丢开脸面,涕泪横流求情。
五太太气得怒骂“造反”,向她效忠的几人全动起来。
青杏知道巧善不会害她,往外快跑,但很快又被堵了回来。
“干什么呢?这么热闹!”
他果然来了,巧善不敢看过去,怕泄露心思。
他也没往这边瞧,只调侃了这么一句,给青杏一个眼风,见她躲到了后边,便不再掺和,目不斜视,迳直领穿绸衫的姑娘前去交差:“五太太,门上没人通传,小的有要事在身,不得已硬闯,还请见谅。”
他不等五太太回应,往左侧让一步,接着说:“玉露姑娘,请。”
玉露将手里的匣子打开,露出三把铜钥匙,好叫五太太提早看清楚。她捧着东西上前,交到碧丝手里,回头瞧一眼乱糟糟的院子,客客气气说:“太太,老爷们日中就要出发,催得紧。这些人拖拖拉拉,险些误事,我这就带回去教训。”
她朝五太太福身,不等人答应,转头就走。经过院中时,她冷声说:“早该走了,耽误到这,是要等着老爷亲自来请吗?”
要被打发出去的四人齐声说不敢,手忙脚乱收拾。
玉露叫住雪梅,和和气气问起她姨妈和舅母,两人几问几答,将亲近摆在了门面上。
巧善等人默默地收拾,跟上她们离开。
本该一举废掉五房,大老爷知道实情后,很是痛心,思虑再三,不忍心见侄子受搓受苦,决心只敲打不教训。没有直接挑破阴谋,那三只箱子里装的都是五太太“想要”的旧书,家禾管这个叫求仁得仁。五太太本就是个不仁的人,开了箱子之后,怕是受不住这仁,要发疯。
这都在他预料中,因此这一行人出了东小院,不用等上旸七爷,直接被小厮领走。箱子上了独轮车,姑娘们小跑在后,赶去角门外上马车,即刻出发去河运码头。
那主事的姑娘又年轻又标致,连五太太的面子都敢下,大伙实在好奇,等到上船安顿好,便悄悄地打听。
雪梅得意道:“那是老太太跟前的人,她祖母是老太太从蒋家带过来的,一直贴身跟着。我姨妈在老太太院里伺候花鸟,跟他们家走得近。这玉露姑娘管针线,做得一手好活计,只是不知几时到这来了,多半是遵老太太的令,过来整治整治。”
舱房里还有别人,此前在江清院做活时见过,彼此不见外,七嘴八舌地聊起来。
巧善坐在自己的破箱子上出神。
玉露姑娘,老太太拨给大房使的人,钦差大臣似的,大太太也要让她三分,穿绸衫天经地义。
聪慧能干,跟他一样。有气度,一点都不像奴才,也跟他一样。
那樱草色胳膊,就是她吧?

奔丧要紧,船很快开动。
巧善从前跟过渔船,也凫过水,不害怕,背贴舱壁,再抓牢麻绳,不让身子悬空晃荡,还算好过。有两个年纪小的熬不住,一直抱着桶干呕,难受到痛哭。雪梅怕再惹恼主子,对她们又是哄又是吓,总算镇住了。
外边响起号声,众人齐齐看向雪梅,等着她解惑。
巧善看在眼里,心想:只这两件事,雪梅就成了她们的主心骨。当初筹钱做那件新褂子,雪梅拿出了二十两,她姨妈能去老太太院里伺候,那就是说家人在国公府吃得开。这样有本事的人,五太太怎么舍得丢开?
兴许是霜菘告了状,告了什么呢?巧善想到了被收走的银子和首饰。春柳只有一对丁香和一枚戒指,雪梅有八九件,实心的银镯子就有两对。
五太太闹那么大一出,就为了这些?
幸好她提早把钱和鎏金簪藏了,那只破簪子,砸了才好!
雪梅说这是领头的船在提醒后边:该慢下来了。
下等舱房没有窗,她们进来时里边就燃上了灯,仍旧昏昏暗暗。外边也没人敲锣报时辰,不知道天黑了没有。
青杏被派去了别处,巧善有些担心,想到门口去看看,抓着绳子刚站起,就被雪梅喝止。
是不该乱动,只能等着。
又不知过了多久,晃荡渐渐缓下来,想是靠岸停住了。
又累又饿,大伙都焦虑不安,但仍旧不敢动。
好在很快便听到有动静靠近。
门被推开,有人弓着脖子钻进来。
巧善立马打起精神来,撇开眼,规规矩矩地等着。
“有不晕船的,站起来。”
站起来一大半,雪梅也在其中,可惜不巧船身小晃,她跄了一步,险些跌倒,被他盯上,只得悻悻地坐回去。
他接着说:“会烹炒的,站前头来。”
这回只剩了三个:巧善、红英,还有江清院的芳卉。
他又问:“太太胃气不平,该做什么?”
红英欣喜,抢着答道:“陈皮山楂粥。”
芳卉轻咳,缓缓提醒:“太太闻不惯陈皮的味,可以煎些枣姜茶。”
他点头认可,和和气气说:“很好,你们两个随我来,把东西带上。到了太太那边,要用心伺候。”
两人齐声应是。
他转头看一眼巧善,指派她跟着家安去,回头再交代留下的众人安分待着。
他们先走,家安和巧善落在最后。等人走远,家安把箱子抢了,扛在肩上,领她下船再上另一艘,安置在一个带床的小隔间里。
家安放下东西,背过身往外走,同时提醒她先换衣裳再去上工,不着急。
到了地方,青杏早在那等着了,两人都咬着嘴偷偷地笑,仍旧不敢说话,洗手干活。
舱内不怎么透风,做饭的炉子被人拎到了船尾,这里除了做饭的家伙事和她俩,再没别的。有三膛炉火抵御江风带来的寒,这活不算难。
青杏不会做菜,心甘情愿打下手,生怕做得不好,拿筷子比着切豆腐,把菌柄全丢了,白菜掰出菜心,只撕叶子,将菜帮子扔到一旁。
巧善想起往日光景,拦着不让,“老爷是有大智慧的人,在这些小事上,不必刻意工整,以免浪费人力物力。”
身后传来一声“说得好”,把两人惊了一跳。
那人接着说:“好姑娘,你叫什么名,多大了?”
昏天暗地,看不清楚,听声能确定来人并不是大老爷。青杏多瞧了两眼,认了出来,转回来悄悄地提醒:“昽少爷。”
巧善大感不安,这位早前关着门守孝,她没见过,也很少听人提起,不清楚他是什么样的人,但只听这一句就知道不好——这会老国公刚去,他这个曾孙该大悲大痛才是,哪来的兴致打听伯父跟前伺候的人。
她不想搭理,可对方是主子,不能轰赶。人越走越近,还将灯笼往上提,拿来照她们。
她赶忙用膝盖顶青杏,先打样:用舌头顶起右边的腮帮子,口齿不清答:“奴婢好夏,十五了。”
光散在她的“肿脸”上,看着怪吓人的。昽少爷果然没了兴致,转头去看青杏。
青杏扮的是地包天,下巴像要跑了似的往前突,看着又丑又呆。
按说该把人吓跑了,谁知他没有要走的意思,假借欣赏江中月,围着她们绕了一圈,还对着江水吟了一首诗。
是不是疯了?
连青杏都觉察出了不对,悄悄地问:怎么办?
巧善一直留意着四周,见不远处有人影晃动,赶忙站起来喊:“禾爷,稠粥热散得慢,还是早些盛出来吧?”
昽少爷听到这声,反手将灯笼藏在身后,伸着脖子往那边张望。
来人真的是他,走近两步就答:“盛吧!”
巧善心中大安,从木桶里拿出碗,舀点清水涮一遍再递给青杏,扭头一看,身后的灯笼和人都不见了。
家禾走到了油灯旁,没过来看饭菜,只问:“方才是谁在这?”
青杏抢着答:“昽少爷。”
他点头,没再说话,等到饭菜都进了食盒,便叫上巧善跟他去送,留青杏收拾。
大老爷看着很不好,悲痛、疲倦,还有痛心失望,一齐发力,击垮了他,勉强吃了几口就摆手叫撤下,也没有说话的兴致。
家禾和她一齐退出来,把食盒交给家安去收拾,领她回了那个小间。
“你还没吃饭呢,粥菜都还有,我去给你盛。”
“不用!”
他抓住她胳膊,只拉这一下又放开,迳直走到床边,坐下,再无所顾忌地躺下去,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提醒她:“有饭有菜,在木箱子里。”
她掀开盖,差点叫出声来。
里边除了水晶八宝饭,还有肘子和烧鸡。
老国公死了,这是眼下能吃的?
他重新坐起,满不在乎说:“快吃,往后可不定能吃上。这一路会很辛苦,就你这二两肉,还没下船就熬干了。”
“这……这……这不好吧?”
大海碗下边有铜炭炉,此刻饭菜都还是热的。他手糙不怕烫,全给拿出来,用筷子从肘子上绞出一大块肉,喂到她嘴边。
形势所迫,她张嘴吃了。
他将筷子塞到她手里,拿起另一双,大口吃起来,还不忘提醒她:“早些吃完,毁尸灭迹。”
啊,这……
她畏畏缩缩,吃得痛苦。
他便随口说起了闲话:“鸡鸣(一两点)起身做安排,一直到这会才落个座。”
多累啊!
“吃完你早些歇着,我给你守夜。”
他苦笑道:“两位水火不容,又吵起来了,没得半刻清静。你看老爷难受成那样,夜里还有得磨,怕是睡不成。你睡在这,一会我走了,你上闩,谁来敲都不要管,安心睡你的觉。左右对面都没住人,放的是箱笼,锁起来了。”
“谁吵架了?”她问完就明白了,忙说,“能劝劝吗?老爷是好人,太太也是好人,能做好夫妻的吧?我常听老人说:夫妻要齐心,才能把日子过好。”
又来了。
他没好气道:“这也好,那也好,怎么你眼里全是好人?”
她摇头,认真解释:“不全是,五太太就不是好人,碧玺……也不算。家禾,大太太真是好人,我们去那边干活,她待我们很好,又赏吃食又赏钱。”
他就不爱听她夸别人,嗤道:“那不过是一点子施恩的手段,博个名声,好踩五房那婆娘一头。”
她急道:“不是那样的!你听我细说,那些门窗柱子,我摸过,干干净净,本不需要再擦。我想她是重视儿媳,才会叫人反反覆覆打磨,生怕出一点岔子。她是主子,我们是奴才,要做面子,赏点钱就够了吧?”
她嘴角含笑,欢欢喜喜把那日的情形全描了出来。她口中的大太太,疼爱新妇,体贴下人,哪哪都好。
这丫头有多死脑筋,他见识过,只好打起精神来,把老爷和太太为明少爷争吵的事也说了,为了点醒她,特意指出:“主妇之责,不仅仅是做好这些小事,最要紧的是相夫教子,远见博识,才能持家兴旺。”
“可是她说的话没错啊,明少爷身子不好,强行去守夜,扛不住,病倒了怎么办?”
“外人都看着呢,为祖父守孝还想躲懒,他的名声全完了。太太只看重眼前这点事,妇人之仁……”
她本想好好说话,劝服他,一听到这个词就急了,气冲冲地强行打断:“你说话,我都好好听着。我说话时,你能不能仔细听!”
他先是错愕,很快化作了欣喜,收敛脾气,点头。
她抓抓额头,换到他对面坐好,双手互掐,一鼓作气说:“先是有人得了好处,才有了好人,这话是你跟我说的。五太太嘴上那些好,是为了拿我的命去换她的利,这都是虚的,假的,我没得一点好处。大太太用不上我们,无需讨好,没必要做到细致入微。可她做了,不图回报,所以她的好,是本真的好!你听进去了没有?”
不认同,但为了鼓励,他再点头。
她用力吸气,将背挺直,接着说:“明少爷是她的孩子,是她的命根子,身为父母,固然盼着儿女出息,成龙成凤。可有些事,不是想要就能得的。我记得我刚来那会,明少爷身子就不好,时常连饭都吃不进去。无论如何,对一个母亲来说,孩子能好好活着,才是最要紧的。灵姐儿呛奶,夜里咳嗽,高热不退,每一回都能把我吓个半死。那时候,除了祈求老天保佑她平安,再也想不到别的。”
她摇头,嘴里喃喃:“老爷他……他没照看过孩子吧?”
他反驳不了,只能接着点头。
她重新抬起头,直视他,坚定地说:“家禾,大太太真是好人,我在八珍房做活那会,从来没见她那边额外提过为难人的要求,我也没听里边的人说过她一句不好。她在宅子里管家时,我们每季都有新衣新布,她跟老爷走后,什么都没了。你说她为了侄子的事吃醋,这也说不通呀,六小姐一直跟着大房,吃穿用度和七小姐是一样的。还有,我觉得为我改八字的人就是她。”
她也是最近才想明白这些事。
有些人做一分事,恨不能夸成一千一万,有些人做了很多,只字不提,因为她觉得该去做,能去做,要去做。这种好,才是真正的善。
他扬眉,忍不住问一句:“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她松开手,胳膊肘搭在桌上,双手支起脑袋,把在江清院见到想到的事告诉他。
她见到肖婆子就想起了旧事,这个人说契书上多一笔少一笔都不要紧。造一个假八字去应付,以免老姨奶奶真的做成那借寿的阴损事。叫她名字加个善,是为了讨炎半仙的好,为的是将来在老姨奶奶面前照看她。原以为这是肖婆子的善意,可第一回 见,肖婆子要了银子,第二回见,别说关照了,人家压根没打算认她。
他恍然大悟,他听多了老爷的怨言,从没把大太太纳入考虑之中,这便是偏听偏信的后果。大老爷是老实人,是好人,但他也是个执拗的人,看法未必完全正确。
不过,他还得提醒她:“她做这些事,也不见得全是为了行善,说不定是盼着老货早死。她和老爷早就离了心,碰面就吵,主要是因为那个人的作为。”
“不不不!不是那样的。”她神情严肃,郑重地纠正他,“家禾,我没做过儿媳,但我看过很多不如意的人家。婆媳之间本就难处,大太太是正经人家出来的姑娘,夹在一正一偏两个婆婆中间,那是难上加难。”
别人家的庶子媳妇不也要应付两层婆婆……不,不一样,这家有个糊涂太爷,宠妾又怕妻,两头糊弄,把府里搞得一团糟。其他大户嫡庶有别,庶母不敢这么放肆。
他倒吸了一口凉气,龇着牙说:“你等等,让我想想。”
他没做过妇人,光看光听,不能真正体会其中滋味。老太爷宠妾无度,没规没矩,叫外人看笑话。大老爷夹在亲人和礼法中,两头为难,郁郁半生。那成日在后院里住着,要时时和两个婆婆打交道的太太,心里未必比老爷好受。
他想不到,她想到了。
他失笑,虚心请教:“那你见没见过好的婆媳,她们如何相处?”
她点头,仔细回想:“难啊!光一头好还不行,要两好碰到一块才能和睦。我们乡下人家没有妾室,可是各家也有各家的烦难。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家也容不下两个主事的人,总要为些事争争吵吵。我家……王家是因为上一辈死得早,还算清静。有一户值得拿来说一说,阿保的奶奶很刻薄,附近的小孩都不敢上他家玩,摊上这样的婆婆,阿保娘过得却不错。她们说那是阿保的爹会说话,常夸阿保娘。老母亲一生事,他先阻拦,再到老婆跟前认错,说全是他不好,委屈了她。阿保娘有人疼,才会爱屋及乌,忍让他的糊涂娘,看在他面上,不跟老人计较。以前我误会大太太板着脸是冷酷无情,如今再想想,那兴许是心灰意冷。你常跟我说他们吵,他们气,我想啊,老姨奶奶时常任性,太太想管又管不了,老爷不懂她的难,只和她吵。她心里憋着许多委屈,无处诉说,还要操心生病的儿子,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说句心里话,大老爷是好人,可这个家,不算好家。”
所以大老爷不是好丈夫!
他无声大笑,搓搓脸,站起来说:“好巧善,你要立大功了。你在这安心歇着,我办大事去。”
“这些话,你听进去了没有?”她着急,跟上去追问。
他回头,抬手轻捏她左腮,笑着哄:“听进去了,字字如珠玑,句句是箴言,全记在心里。”
像糊弄孩子。
他说完就要走,她双手合力抓住他胳膊,焦急地补充:“那昽少爷怪里怪气,说话轻佻,不算好侄子。太太为他的事跟老爷吵,不是小气,必定有个缘故。”
他又无奈又好笑,乖乖地认错:“是,我们太太是个大方体贴的好人,是老爷冤枉了她,是我误会了她。我这就去当说客,好将功赎罪!”
她回过味来了,腼腆一笑,赶紧松手。

第32章 见风就长
她一回头,瞧见小桌上的饭菜,又拉住他,把碗拿过来,接连喂了两口饭才让走。
他一直在憋笑,她有些不好意思,强装镇定说:“别笑了,有哪不对,你说。这糯米饭一凉就发硬,得趁热吃。”
越不让笑,越想笑。他不憋了,笑道:“不对的是我,我不是在笑话你,是高兴。巧善,你是能做大事的人了,周详,沉稳……好处太多,一时半会夸不完。”
“是你教得好。每回遇上事,我都这样想:倘若家禾在,他会怎么说,怎么做。那小册子编得实在是妙,我要学一辈子。”
她说得没错,她能长成这样,全是他的功劳。他心里得意,抬手,戳一戳她的小发髻,小声道:“擦把脸就睡,别讲究这些那些,一切从简,先把身子养好了。夜潮不知是几时,趁这会风平浪静赶紧睡。墙上有透风,不用担心炭气,多添几块,别舍不得,小炉和铜盆都留着火。不能大意,船上潮气重,越睡越冷。”
“这是你的屋子……我等你回来。”
他抹了抹脸,轻笑道:“赶紧睡,大舱房已关门,你去不了,老老实实睡在这。”
她也是个强的,“你回来了敲门,我给你开。”
“行吧,我给门上个锁,你踏踏实实睡,我开锁进门,你不要干坐着等。”
“好,回来了你叫醒我,我趴着也能睡。”
只一张床呢,小得可怜。
“夜壶多半在床下,你仔细找找。”
她抿着嘴笑,丝毫不见姑娘家的羞涩。
他暗自叹气,想起方才那些话,又倍感欣慰——行吧,至少有一处长大了。
他和大老爷秉烛夜谈,过了三更才退出来,临走故意当着大老爷的面连打两个哈欠,第一个没藏,第二个及时掩嘴,但没捂住声。
大老爷是个疼人的,立刻抛开心事关怀:“为家里的事,你劳心劳力,辛苦了。快回去歇一歇,明早那些杂务,你都不要管,多睡会,正好让他们几个练练手。”
家禾没推辞,出来交代守夜的家岁几句,再回小舱房。
还算听话,两炉火都在烧。
值夜房,床板小,她人更小,合衣躺在那,只占一小角。他走到床边,轻轻坐下,见她睡得脸蛋红红,没舍得叫。他伸手探她额头,还好。再是手,身上没盖被子,手也是暖的,不像别人,一到冬天就是冰坨子。
她这性子,也不像那个别人。
怎么会有这样菩萨心肠的人?这个人很好,那个也好,还真是早年她说的那样:记人只记好。
这府里上下都觉得大太太冷淡,只有她觉得大太太好得不得了。
他给的好,比大太太多,他和她来往多,够她一辈子死心塌地了吧?
他再也不想经历一次背叛,那就牢牢地抓住她好了。只有这样傻的人,这样善的人,才能保证绝不会伤害他!
天黑靠岸停船,天亮赶紧走,人得跟着来:平旦
起身,日入
下午五六点
回房歇着。
女眷在别的船上,大老爷不好过去打扰,暂且只叫人送了两回信。
巧善牵挂着几时上岸,好早点见到老爷太太和好,和睦。
家禾见她把心思全安在这闲事上,揶揄道:“先照看好自个吧。”
“有你在呀,我不操心。”
这几日非但没人来责问,就连五老爷撞见也没话说。
这条船上还有别的婢女婆子,青杏和她们住一块。仆从的伙食,由船家预备,众人分食一大锅。他看不上那样的饭菜,从第二日起,叮嘱她们多做一些,给几位主子爷送完,锅里剩下的留给他们几个吃,理直气壮:伺候主子要紧,赶不上吃大锅饭。
不沾荤腥,但不能光吃萝卜白菜,上船前,从家里带足了料。草八珍就带了三四箱,顿顿有,再怎么俭省,也不能吃不上饭。
俭省是场面上的话,他悄悄地告诉她:他帮老爷跟赵家的生意搭上线,赚了不少。老爷原本清高,觉得这是占了好友的便宜,不乐意分钱,回来看过账目,为了填亏空买回祖业,才肯动用。
船上活少,清闲,吃得好睡得好,心里安好,七八天就看得到肉长起来了。她睡床板,他躺长凳,说是要练功。屋子小,两样离得近,他有时回来得早,两人还能说会话。他将当年在廖家的见识教给她,以免她进了国公府两眼一抹黑,茫然失措。
下船前一晚,她终于问出了口:“你要在这家待一辈子吗?”
他和她不同,他的一辈子就这样了:在家时不记事,记忆从被卖这里起,惶恐不安。而后是学着伺候人,踏实认命。再是学好学精,图谋将来。他有他的志向,自认天分和勤奋都能胜过那些公子哥。可这个世道,王侯将相,先看出身,光凭野心和能力可做不成什么,再努力挣扎,也只能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他必须依附这些贵人才能往上攀,但这不是她想听的话。
他没回答,垂眸沉默一会,才扭头看她,反问道:“你知道外边的人想要吃饱穿暖有多难吗?就说说黄肚里吧,既能靠山,也能靠水,离城不远,贩卖山货水产便利,比上虽有不足,比下绰绰有余,可那龙卫桥和崦嵫庙,破败了几十年都修不起。你家经一点小事,就到了卖……这地步。你命不算差,到了这里,还算好过。那些生得整齐标致的孩子,不论男女,都往那下三滥的地方去了……呵,返乡能做什么?一辈子窝窝囊囊,连累儿女也吃尽苦头,我可不想过那样的日子。”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我在乙游专心  都是你by奚里  笨蛋小美人进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