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唐中宗李显得知后勃然大怒,下令抓捕了王同皎,并于闹事处死王同皎。】
【阿斗】:为什么,王同皎不是他的女婿么,唐中宗为何宁愿信武三思也不信他女婿!
阿斗不解,大为不解。
【阿斗】:唐中宗李显是个傻子么!
看着神迹对自己的评价,李显忍着心中不快,当真装出自己愚笨的模样。
当下情形,自己越是废物越是安全。
唐太宗,唐
李治对此也大为不解,若这个王同皎当真刺杀武三思成功,于后世子孙李显来说应当是一件好事。
借着别人的手解决了外戚,那皇权不就高度集中了。
“他难道真是个傻子?”李治小声嘀咕。
唐太宗李世民对此李显的所作所为暂不发表任何评论,单看这一举措李显的确昏庸。
但当朝局势不明,不好枉下断论,毕竟大唐被外戚篡夺,神迹所述的大唐已然不是现在的大唐。
【怎么说呢,虽然根据目前史书记载,唐中宗李显的确像是一个废物。
但是若抛开史书对他的定义,咱们来分析分析为何唐中宗李显不信任驸马王同皎。
咱们还是从权利的角度分析,当下朝堂有三股势力,一是以李显为代表的皇权,二是以武三思为代表的外戚,三是以功臣为代表的臣权。
而第三股势力中,除了臣权外还掺杂着唐睿宗李旦的势力,毕竟神龙政变如此顺利,作为掌管禁军的李旦还是起了很大作用。
而外戚之权向来是依附于皇权,这也是为何史上有那么多外戚干政,仍旧有很多帝王重用外戚。】
赵匡美一听神迹开始分析朝廷权利,他忽然有种梦回大明的感觉。
不得不说,神迹就是神迹,总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让人耳目一新。
【对于毫无根基的李显而言,利用外戚自然比利用权臣集团更为稳妥。
毕竟唐睿宗李旦一直未远离长安,朝中有多少势力向着他。
这些大臣们有胆子逼宫武则天,那么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再逼宫自己让位于李旦。】
阿斗听到神迹从这个角度分析,一时间竟对唐中宗李显有些改观,“他竟然能想这么多?”
阿斗一直觉的唐中宗李显是个昏君,万万没想到他竟然能想这么多。
【于唐中宗李显而言,王同皎虽然是自己的女婿,但是他在神龙政变时的确逼迫了自己。
皇家无父子,更何况是老丈人和女婿,王同皎当年的逼迫就等于对李显得不忠。
在对自己不忠的王同皎和为自己所用的武三思面前,唐中宗李显会选谁呢?】
李旦最不想听到的局面还是发生了,他家三哥果真开始提防自己。
李旦在心里叹了一声气,相煎何太急……
【王同皎被处死后,以武三思为首的外戚势力并没有停止对功臣集团的打击。
武三思再次诬告他们伙同王同皎造反,因此张柬之他们被剥夺了爵位,张柬之被贬为新州司马、敬晖为崖州司马、袁恕己为窦州司马、崔玄暐为白州司马、桓彦范为泷州司马。
事情到这还没有结束,武三思继续诬告他们几人造反,最后张柬之等人被流放,朝堂并派出酷吏对其实行了酷刑。
八十多岁的张柬之和六十九岁崔玄暐死在了流放途中,敬晖被凌迟处死,桓彦范被拖刑后打死,袁恕己则被迫喝毒药等毒发后再被杀死。】
天幕中出现张柬之他们的形象,只见他们一个个倒下,而一旁的唐中宗李显则冷淡的看着他们倒下。
当最后一个人倒下之时,唐中宗李显头上浮现出一个大字,“赢”
唐太宗,唐
看着眼前的画面,唐太宗李世民不由的想起明朝末期的权利之争,唐太宗李世民长长叹了一口气。
这场朝堂内斗之下,根本没有一个赢家。
“那武三思呢,他下场如何。”李治忧心忡忡,他担心外戚势力被无限放大,李显迟早引火上身。
李治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三皇子李治】:武三思下场如何?
“也不知这个李显是谁的儿子。”李治心中有些嫌弃李显,觉的他资质平庸,没有作为帝王应有的雄韬伟略,忌惮功臣集团,就任由外戚专权?
在李治心中,他们李家子孙都是有才干的,毕竟他家父皇可是李世民!
【神龙政变的几位大臣最终以这样的形式落幕,但是朝堂的纷争却没有结束。
至于武三思的下场,咱们从景龙政变中找找他的下场。】
唐高宗,唐殿
听到景龙政变,太子李显第一反应是看一旁的李旦,在他心中已经认定这个景龙政变是李旦发起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取自己的皇位!
李旦则没有搭理李显,他在心中感叹,为何他们大唐的政变如此之多呢?
【阿斗】:大唐的政变真多呀!
阿斗再次精准吐槽,他的这句吐槽可是扎了不少人的心……
第294章
【相比唐朝的玄武门之变、神龙政变还有唐隆政变, 景龙政变是唯一一次失败的政变。】
唐高宗,唐
听到景龙政变失败,太子李显松了一口气,他就说么, 二次登基的自己已经不是第一次登基的自己。
已经失败过一次, 他绝对不会失败第二次!
李显带着蔑视的看向李旦, 以胜利者的姿态, “四弟,不是你的东西终究不是你的。”
李显认定了景龙政变的就是李旦发动的, 但是李旦却觉得自己干不出这个事。
若他真想夺位,何不在神龙政变就夺位。
李旦叹了一口气,一脸无奈,没有搭理视他为仇敌的李显。
他想不明白,为何他家三哥会认定造反的是自己, 若自己真的觊觎皇位, 为何不在神龙政变中篡位夺取呢?
别说什么长幼有序, 他们大唐什么时候在乎过这个。
李旦所要的不过就是在大唐天下安安稳稳的当个王爷罢了, 权利的雷池他并不想跨越一步。
虽然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但是李显的想法都是一样的, 这里的李显也认为是李旦发动的政变。
“四弟, 我对皇位绝无半分觊觎之心, 你何必如此。”李显对李旦道。
好一个茶言茶语, 李旦一个大无语, 还是那句话,相煎何太急。
如今李家的正统血脉就剩下他们两人, 此时他们兄弟二人应该团结起来才是,共同的敌人不该是武氏后人么?
虽然神迹提及他家母后会把江山交给李唐, 但正是神迹的出现才是最大的变数。
如今他家母后已经改变了政策,营州之乱大概率不会发生,那武三思他们的临阵脱逃也不会发生,如此武家后人便不会在朝廷失了威望。
李旦当真猜不透他家母后的心思,到底是要还李唐江山还是要延续武周江山呢?
【接下来咱们先来介绍一下景龙政变的主角,太子李重俊。
他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三子,母妃是一位没有任何身份背景的宫女,按理说太子之位应该轮不到李重俊。
但是唐中宗李显和皇后韦氏只有一个嫡子,且嫡子李重润当年因为说张氏兄弟坏话,在流放途中死的不明不白。
而唐中宗李显的第二子李重福因被吕后怀疑当年是告发太子李重润之人,在唐中宗李显登基后变被流放。
如此皇二子里重润便无继承的可能,这太子之位就落到了李重俊头上。】
“我突然发现一件事,唐朝好像每一代都造过反。”赵匡美惊奇道。
“唐太宗李世民造的唐高祖李渊的反,太子李承乾也造过反,李显也造过反,他的儿子李重俊也造反了。”赵匡美扒拉手指头。
“唐玄宗李隆基也算造反上位,他那个儿子也算吧,当时不是先称帝的么?”赵匡美继续细数。
“当真是武力充沛的大唐。”赵德芳感叹。
【但是这太子之位于李重俊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自古以来太子就是高危职业,更何况还是一位毫无背景的太子。】
【阿斗】:那他为何敢反呢?
阿斗又不明白了,既然毫无根基和背景,李重俊为何要造反,老老实实当太子不就好了么。
只要他不招惹别人,忍辱负重,最后皇位不就是他的么。
【自古造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实力背景想要夺取上位,一种是形式所迫不得不不反,咱们一起来看看太子李重俊属于那种状况。
咱们先简要的说说太子李重俊面临的形势,首先唐中宗李显登基后,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一同要求唐中宗李显立太子,以固国本。
于是唐中宗李显在没和皇后韦氏商量的前提下,直接立李重俊为太子。
因此韦氏对李重俊的太子之位很有意见,但是诰命已下 ,皇后韦氏也没有办法。
除了皇后韦氏之外,太子李重俊的妹妹安乐公主也不满意。】
唐太宗,唐
听到安乐公主不满,李治皱起眉头,“她为何不满?太子之位又不关她的事 。”
因为之前乐瑶讲述李治和武则天那段历史的时候,李世民并不在。
因此李世民他们只知道大唐被外戚篡权,但是并不是知道女帝登基这件事。
“她又不能当太子。”李治嘀咕一句。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三弟。”李承乾对李治道。
“大哥,她可是公主,怎可能当太子呢。”李治觉的荒谬。
后世的荒唐事听的太多,李承乾算是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没什么不可能的,作为君王就要考虑到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
相比七年前,李承乾当真是成长了许多。
【李治】:她有何不满?
李治的心声出现在天幕上。
【因为于安乐公主而言 ,太子李重俊抢夺了她的储君之位。】
【阿斗】:是第二个武则天么!
阿斗有问题直接问,经过神迹所述武周历史,阿斗对女人当皇帝这件事情已然接受。
既然有了这个先例,那安乐公主当太子也不是不可能。
阿斗这一句话,便让唐太宗李世民印证了心中的想法,篡了李唐江山的是他的儿媳武氏。
唐太宗李世民没有惊于女子为帝这件事,他更想知道大唐后世到底发生了什么,必须借由外戚掌权,并一步步的让外戚篡权。
要知道权利的掌控不是一日两日,如同明朝的文官集团也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
弊端定是在自己这一代就埋下了,会是什么呢?关陇集团还是权臣当权?
唐太宗李世民第一反应是自省,而不是怪后代无能。
李治明显感觉到殿内的气氛阴沉下来,因为李治才七岁,因此还不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咱们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安乐公主,她是唐中宗李显和韦氏最小的女儿,亦是两人最疼爱的女儿。
唐中宗李显宠爱安乐公主到什么程度呢,史书上记载为“恣其所欲,奏请无不允许。”
若唐中宗李显在史书上的人设是蠢傻无能,这位安乐公主的形象则是娇纵跋扈,恶毒无能,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
咱们先来看看《资治通鉴》对安乐公主的评价,书中记载安乐公主恃宠骄恣,并且卖官鬻狱,势倾朝野。
她自己写诰命然后盖住内容,让她爹唐中宗李显批准,而唐中宗李显竟然由着安乐公主的性子,竟真的不看直接签署。】
天幕中出现李显和李裹儿的形象,只见李裹儿拿着奏章,李显则一只手蒙住自己的眼睛,另一只手拿着龙印,哐哐的盖章。
【而且安宁公主还自己请求立自己为皇太女,虽然唐中宗李显没有答应,但是也没有谴责。
关于安宁公主想立自己为皇太女之事,在《旧唐书》中也有记载。
咱们看看《旧唐书》中的相关内容,因为李重俊庶子的身份,安乐公主常常欺负李重俊,并且讥讽他为奴才并且要求唐中宗李显废了李重俊,立她为皇太女。
从《旧唐书》这段记载来看,安宁公主和太子李重俊的确是敌对的状态,且因为李重俊没有什么背景,一直处于被欺压的劣势。】
【阿斗】:怪不得他要造反。
阿斗同情起李重俊来,都已经是太子了,竟然还被如此欺负。
“阿斗觉的唐朝太子只是因为被欺负了才造反?没其他原因?”刘备问道,他希望自家儿子能够再深层次的看待问题。
阿斗仔细想了想,“除了被欺负外,也是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他若不反迟早被废。”
刘备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家儿子果真是进步了。
【《新唐书》中也提过安乐公主要做皇太女之事,《新唐书》中的描述是安乐公主想要当皇太女,并称武则天都能为皇帝,自己为什么不能当皇太女,但是被大臣魏元魏元忠否决。
有关唐朝的史书上都提及了安乐公主要当皇太女的野心,可见太子李重俊的处境是多艰难。】
唐高宗,唐殿
听着李显的行为,唐高宗李治大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感。
唐高宗李治对李显彻底失望,本以为二次登基后能有所改变,如今看来他的心中只有皇位权利,并无李唐江山。
若不是李显娇纵安乐,一个公主怎会生出当储君之心!!
李显感觉出自家父皇看自己的眼神不对,为了自保他立马怒斥自己还没出生的女儿,“如此孽障,竟然觊觎皇位,父皇放心,儿子绝对不会让此事发生。”
“宣朕旨意,废了太子之位。”唐高宗李治闭上眼睛,他下定决心不再给李显机会。
李显!!!
“父皇,您不能轻信神迹之言废了儿臣,您还要把大唐天下让给母后么,您如何面对李唐的列祖列宗!”李显听自己被废,已经急的口不择言。
在李显看来,自己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但是他家父皇却要废了自己,这不明摆着要把天下直接交给他家母后么!
武则天缓步上前,直接给了李显一巴掌让他冷静一下。
虽然李治的确对不起李唐的列祖列宗,但是李显却没有资格说出这样的话。
若不是李显废物,李唐天下也不会改朝换代。
“拉出去。”唐高宗李治不想再听李显的蠢话,神迹已经提点如此,但他仍旧没有一丝长。
李显被拉了出去,内殿再次安静下来,此时此刻,李旦一下子变的深沉起来。
李显被废,李旦自然知道接下来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虽然他对皇位不感兴趣,但是他也不想让大唐改朝换代。
李旦抬头看向他家母后,不知命运的齿轮会怎么运转。
第295章
【接下来咱们再一起唠唠跟着太子李重俊造反的大臣们, 禁军将领李多祚以及兵部尚书魏元忠,他们为何要支持毫无背景的太子李重俊呢?
李多祚是神龙政变中的功臣之一,当年就是他率领羽林军叛变逼宫。
魏元忠则是两朝元老,寒门出身, 在武周时期就担任宰相一职, 《新唐书》中那个反对安乐公主为皇太女的大臣便是魏元忠。
这两人都是忠于李唐的大臣, 其中李多祚还是推李显登基的功臣, 那为何他们要叛变呢?】
李显记住这两人的名字,心道日后若自己登基, 首先要处决了这两人。
此时的李显仍旧觉的自己登基的概率大,就凭他对武家后人的态度。
【咱们还是从朝堂的局势这点当年来分析。
之前说过,唐中宗李显为了稳坐皇帝之位,联合外戚势力武三思一起打压权臣集团。
五王的下场惨不忍睹,作为功臣集团的李多祚自然狐死兔悲, 说不定什么时候外戚集团就会对自己下手。
李多祚不是杞人忧天, 《资治通鉴》中提到过安乐公主卖官鬻狱, 而在《新唐书》中也提到过安乐公主纳訾售官。
至于《旧唐书》中记载的则是唐中宗李显为几个公主府都设置了官属, 安乐公主府的尤其猥滥。
《旧唐书》的说法较《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有所不同,《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安乐公主卖的是朝堂的官, 而在《旧唐书》中卖的则是公主府的官员。
不论哪种, 都能看出当时的朝堂的确是乌烟瘴气。】
“罪魁祸首还是唐中宗李显, 若不是他放纵, 安乐公主岂敢如此。”阿斗没骂安乐公主, 而是骂唐中宗李显。
刘备满意的点了点头,自古以来, 但凡有错世人都会推到女人身上,究根问底, 罪魁祸首还是君王本身。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阿斗感叹,“他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唐朝的皇帝么?”
阿斗觉的唐中宗李显半点没有皇帝的担当,一心只为自家人谋福利。
唐太宗,唐殿
“咱们大唐怎么出了如此昏君!!”李治气的不行,一个朝堂竟然开始卖官!
“大哥,二哥,你们怎么不气。”李治纳闷为何李承乾和李泰二人没啥反应,他家父皇更是淡定,如此混账后人不该大骂特骂么。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后世之世,唐玄宗李隆基在这种局势下还能再创大唐盛世,说明此时的大唐没烂透。
就想神迹所述,《资治通鉴》和《新唐书》的描述和《旧唐书》不符,大概率也是后人采用了春秋笔法。
只是若李显再当政几年,朝堂的局势就不好说了,唐太宗李世民猜想李显大概率活不了几年。
【这也是为何一心向着大唐的魏元忠要支持太子李重俊清君侧的原因。
武氏外戚一族不去,大唐危矣。】
听神迹这样说,李显小心翼翼的观察他家母后的神情,在李显心里他家母后一心向着武氏一族。
那么自己的利益就和他家母后的利益是一致的,起码自己上台后会对武氏一族好。
若之前,武则天或许还向着武氏一族,但是听到武氏后人如此懦弱无能,武则天早已放弃了他们,不然也不会召李显回京。
武则天清楚的知道,首先自己是一国之君,作为一国之君自然要为江山负责。
这天下,不能交给武氏一族,那群没用的东西。
但如今李显的所作所为亦让武则天失望 ,李显刚登基之时,利用武氏一族打击功臣集团,这点武则天还能理解。
但是打击功臣集团过后竟然没扶持别的势力平衡外戚一族,让皇权旁落外戚之手,当真无能。
武则天最厌恶的便是无能之人。
【接下来咱们说说景龙政变的经过,公元707年7月,李重俊带领骑兵直接杀进了武三思的府邸,因为太过突然,武三思都没来得及反抗,一家老小十几口全部被死于李重俊的刀下。
随后太子李重俊又带领禁军冲向玄武门,准备诛杀皇位韦氏和安乐公主。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李重俊和大臣魏元忠此次造反的名号是清君侧,目的就是为了杀死武三思还有皇后韦氏等人,因此并未提前控制唐中宗李显。
于是唐中宗李显便成了最大的变数,他登上城楼对底下的叛军说,你们都是大唐的臣子部下,为什么要造反。
你们肯定是受李多祚的挑拨,若你们杀了李多祚,朕便赏赐给你们荣华富贵。
在唐中宗的悬赏的诱惑喜爱,李多祚等禁军将领被手下的士兵杀死,李太子重俊随后也被杀,政变失败。】
唐高宗,唐
“旦儿,朕问你,你知道为何景龙政变为何败了。”唐高宗李治问跪在地上的李旦。
若是之前,李旦定会装糊涂说不知道,但如今李旦却一改常态的不装了。
他家三哥已经被废,如今自己便成了皇储唯一的的选择。
对于自己母后的心思,李旦如今拿不准,不知他家母后还会夺权还是会支持自己…
但是把大唐江山交给自己三哥那样的人,李旦实属不放心,他是没有当皇帝的心思,但是他也不想让大唐落在外戚手中。
“这次政变和之前的神龙政变不同,那时候神龙政变能成功,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众臣要光复李唐江山,这乃是大义。”李旦开始分析,一改往日懦弱无言的性子。
“二是母后当时病入膏肓,已经没有能力再把控朝政,一个将死的帝王和一个正值壮年的太子,众臣自然知道选谁。”李旦回答完毕。
听李旦的见解,李治点了点头,看来真正扮猪吃老虎的是他这个儿子。
【相比之前的玄武门之变还有神龙政变,景龙政变无疑是失败的,平定的悄无声息,且如此快速的就被平定了。
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为何景龙政变是唐朝唯一失败的政变。
对比一下唐朝之前成功的政变,大家有没有发现其他的玄武门之变有一点极其的相似。
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是杀了太子李建成,但前提是控制住了唐高祖李渊。
神龙政变,李显杀二张兄弟,但同时控制了武皇武则天。
景龙政变虽然杀了武三思极其党羽,但是却未控制唐中宗李显。
早知道所有的政变都是以谋取最高权利也就是皇位为前提的政变,虽然史上都是打着清君侧的名头,但是哪个成功的政变不是以夺皇权为最终目的。】
听此,赵匡美拼命的点头,“对对对,明朝的明太宗朱棣,还有…”
赵匡美看了一下他大哥,赵匡胤。
赵匡胤也点了点头,的确如此,既然已经发动政变,自然是要夺取最高权利,若一旦心软,下场就如同太子李重俊一般。
【显然太子李重俊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确切的说他没有看清朝堂局势。
他一心认为自家父皇是被武三思还有皇后韦氏蛊惑,只要杀死他们,他家父皇就会幡然醒悟,与其说这是一场政变,不如说这是一场仇杀。
但实际上,唐中宗李显之所以重用武三思,是为了接着他们的势力来巩固自己的皇位,他们是一根绳子上蚂蚱。
太子李重俊真正的敌人不该是武三思,而是他的父皇李显。
于是,本末倒置的计划出现,太子李重俊先杀武氏父子,如此惊动了宫中的唐中宗李显。
并且在逼近玄武门之时,因太子李重俊没有当机立断的直接逼宫,导致唐中宗李显有了策反的机会。
太子李重俊不明白,自他造反的那一刻,不管他有没有杀唐中宗李显的想法,这已然是造反而不是什么清君侧。】
【阿斗】:那这不是一毫无意义的造反么?
阿斗有些心疼太子李重俊,白白赔上了自己的性命,明明是有血性的太子。
公子扶苏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场造反于大唐来说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若没有这场政变,日后的唐玄宗李隆基恐怕也不会如此顺利的上位。
景龙政变最终还是给日后的唐隆政变做了嫁衣。
唐太宗,唐殿
“这政变也不能说没有意义,起码削弱了外戚势力。”李治不觉得这场政变没有意义。
唐太宗李世民点点头,这的确不是一场没意义的政变。
【虽然这是一场失败的政变,但并不是一场没意义的政变,咱们一起唠唠这场政变的积极作用。】
第296章
【第一, 景龙政变剿灭了武三思一党,大大削弱了外戚集团的实力,武家势力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可以说武周时代完全结束。
若是唐中宗李显能抓住这个机会, 显然是能收回皇权, 巩固自己的地位。
第二, 李重俊的死让唐中宗李显彻底失去了可以继承大业的儿子, 让朝中不少大臣开始重新站队,为后面的唐隆政变打下了基础。】
听着神迹所述, 李显有一点不解,什么叫做自己彻底失去了可以继承大业的儿子?
不过是一个造反的逆子而已,留着才是祸害,他根本看不清朝堂局势,他的死乃是自作自受。
“这孽障竟然害了他的表叔, 死的活该。”李显为了自己的利益, 开始怒斥李重俊。
李显自认为看透了他家母后的心思, 只要自己向着武家人, 那自家母后定不会对自己下手。
李旦看他家三哥为了皇位如此谄媚他家母后,一时不知心里什么滋味。
虽然李旦知道自己也没什么资格去谴责李显, 毕竟自己把皇位禅让给他母后。
但是他自始至终都牢记自己是李家血脉, 绝不和武家为伍, 他的子女没有一人和武家结亲。
听李显对自己表忠心, 武则天也无动于衷, 只让她更加厌恶李显,当真是又蠢又没有骨气的东西。
【阿斗】:唐中宗李显绝后了?
很认真听讲的阿斗发出疑问, 他之前好像听神迹说过唐中宗李显还有一个儿子。
【倒不是唐中宗李显绝后,只是李重俊死后, 唐中宗李显只剩下两个儿子。
次子李重福早在李显登基后就被流放贬黜到外地,最小的儿子李重茂年纪则太小,这两人显然不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最重要的原因,唐中宗李显驾崩的太为突然,景龙四年六月,唐中宗李显驾崩。】
李显!!!
李显听到自己驾崩一脸震惊,扒拉手指头头算算自己第二次登基也就五年,正直壮年的自己怎么就死了?!
李显不敢相信,第一反应是有人害他,并且转头看向了李旦。
【李显】:是不是李旦害我?!
李显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并且从李旦的眼前飘了过去。
李旦……
【赵匡美】:到底是不是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下的手?
作为后世的赵匡美很想求证这件事。
看到神迹上飘过皇后韦氏害自己的发言,李显第一个不信,皇后韦氏是与他同甘共苦之人,两人夫妻一体,一荣共荣一损惧损,她不可能背叛自己!
【对于唐中宗李显的死因,咱们来看看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在《旧唐书·唐中宗传》记载,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上书告发皇后韦氏干预国政,安乐公主和她的相公武延秀以及大臣宗楚客危害社稷,唐中宗李显听了很生气,于是把燕钦融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