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听了这么久,大唐终于出了一个能干的大臣。”阿斗为唐朝松了一口气,神迹接连讲述了一个接着一个的佞臣反臣,听的阿斗心口发闷。
秦始皇嬴政这边也难得拿出唐卷,开始记录唐朝相关政策。
前面神迹全部讲述的唐朝之乱以及唐朝内部的权利纷争与制衡,基本没提什么大唐的政策。
不过秦始皇嬴政也理解,光是内忧外患已经让唐朝皇帝应接不暇。
【第二,改革了盐政。
盐有多重要咱们在这就不重复了,在刘晏之前,唐代宗李豫实行的是盐的贩卖权归于朝堂,设立了很多盐官,并且盐的价格提高了几倍。
虽然此举在短期内增加了朝堂的收入,但是官员增多,腐败也随之而来,最后倒霉的是老百姓。
刘晏则将原来朝堂收盐、朝堂运盐、朝堂卖盐的模式改成朝堂收盐、商户贩盐、商户卖盐。
朝堂便成了中间商,赚钱差价,并在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并在盐铁转运站。
但是若盐商故意抬高价格,朝堂也会出手,把低价收到的盐直接卖给百姓。
如此百姓、商人还有朝堂都获得了利益,只有贪官的收入减少,实现了三赢。
根据《盐铁论》改革了盐政后,大唐的税收增加很多。】
“好。”唐代宗李豫难得眉头舒展开,这正是他需要的人才。
如今大唐经过安史之乱,不但军力匮乏,国库也无余银,唐代宗李豫太需要刘晏这样的人才了!
这已经不是汉武帝第一次听盐政,如今汉朝的盐还是民间自由买卖。
“盐政。”汉武帝刘彻喃喃道。
【第三,知人善用,培养人才
刘晏上任后,大将的认用新人,并让他们到全国各地巡查,及时的掌握各地的物价,不会再出现特别大的价差。
比如哪里的物价低,他便让人收购,哪里的物价高,便把低价收的东西卖出去。
朝堂赚钱的同时,又实行了宏观调控,稳定了物价。
大唐的经济走上了正轨,朝堂的财收入也从四百万增加到千余万。】
天幕中下了钱币雨~~
唐代宗则现在下面哈哈大笑。
【阿斗】:那管宰相元载什么事?
阿斗提问,这不都是刘晏的功劳么?

【总体来说, 刘晏实行这些政策的时候,宰相元载并没有多加干涉。
除了刘晏外,宰相元载还推举了理财能手杨炎。
在宰相元载当政的十五年,虽然他他弄权和贪婪, 但是大唐局势的确在一点一点变好。】
【赵匡美】:当时要重用李泌不是更好?
赵匡美想不明白, 李豫看起来是有政治头脑的, 也不是不会识人, 为何放着李泌这种能臣不用而用元载呢?!
唐代宗,唐殿
看到神迹问自己为何不用李泌, 唐代宗李豫不由叹气,不是他不想用而是李泌不肯为相。
唐代宗李豫本想请李泌为相来制衡元载的权利,但是李泌却辞相,虽没有归隐,但是不肯立于朝堂之上。
唐代宗李豫想不明白为何李泌不愿为相。
【唐代宗李豫】:李泌为何不愿为相。
唐代宗李豫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阿斗】:李泌是谁?
见到众粉丝的话题一下到了大臣李泌, 乐瑶就顺着粉丝的话题说一说大唐后期难得的忠臣李泌。
【既然话题讲到到, 咱们就顺便说说历经四朝的白衣宰相李泌。
李泌在唐玄宗时期被任命为翰林待诏, 辅佐东宫太子。
可惜因为杨国忠谗言, 唐玄宗李隆基不再重要,并将李泌遣送湖北。】
“杨国忠, 这个佞臣又是谁?!”李旦听到杨国忠的名字, 情绪一下激动起来。
“杀了一个佞臣又如何。”武则天看向李隆基, “若君主不明辨是非, 只要听自己话的佞臣, 佞臣只会源源不断。”
“孙儿明白。”李隆基道,相比刚听神迹之时, 李隆基变的谦逊不少,看的出他把武则天的教训都听到心里去。
起码当下是听进去了。
唐朝的忧患不在这些佞臣, 而是藩镇割据的节度使。
【等到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李泌再次出山,此次他辅佐太子李亨。
李泌为了平定叛乱殚精竭虑、筹谋划策,为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是李泌保住了日后唐代宗李豫的太子之位。
可惜,李辅国和元载的嫉妒,加上李泌与唐肃宗的政解不和,又无法劝解而选择退隐。
李泌认为在安史之乱后期,唐军已经占有优势,应该集中力量直导叛军的老巢,断了他们的退路,如此才能彻底解决叛乱。
但是唐肃宗李亨却一心要收复两京,最后在收复河北,如此让叛军得以机会长期盘踞于河北,为后面的藩镇割据埋下巨大的隐患。
李泌主动请辞后,离开了李泌的辅佐,唐肃宗开始晚年昏庸,并让李辅国把控了朝政。】
听神迹所述,李豫感叹李泌之才,若当初就信任李泌,大唐江山是不是就不至于如此。
但是世间没有卖后悔药的,如今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
李豫再次叹气,谈到信任二字,何其容易又何其艰难。
想到日后仆固怀恩会联合外族造反,李光弼对自己见死不救,李豫再想如何能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
大唐再禁不起折腾了,可就听其任之,任由藩镇做大么?
李豫不是不知藩镇的弊端,可当下朝堂还有多少实力,别人不清楚,李豫可清楚的很。
一旦让那些节度使知道朝堂羸弱,后果不堪设想。
“来瑱不能动,仆固怀恩不能反。”唐代宗李豫喃喃道。
神迹的出现打乱了唐代宗李豫原本的计划。
对于藩镇割据,刚刚登基的唐代宗李豫还没想姑息,他本打算从来瑱下手,给众藩镇一个下马威。
如今看杀死来瑱造成的后果,不是如今的朝堂可以承受的。
“神策军。”李豫把关注点又放在了禁军上,首先朝堂得有能力自保才行。
【唐代宗李豫登基后,李泌再次被征召入朝,并担任翰林学士一职。
但是因为受到元载等人的排挤,李泌不肯入朝。
当然了,还有这么一个说法,李泌认为唐代宗多疑,因此才不肯留下辅佐。】
听神迹说自己多疑,唐代宗李豫开始反思,作为帝王,他的心胸的确不开阔。
但是大唐处在这个危难时刻,他真的不敢信任何人,谁知重用之人会不会是第二个安禄山。
只能说一场安史之乱,让君王和众臣之间的信任跌到冰点。
“元载,程元振。”唐代宗李豫开始正视这两个人,说白了,这两个佞臣都是唐代宗扶持起的爪牙罢了。
唐代宗李豫本想借用这二人来打击节度使,如今看来倒是他想的太简单了。
根本神迹所述,这两人非但没打击藩镇,反而成为了唐朝的害群之马。
【关于李泌在唐德宗时期的事,等到咱们讲到唐德宗再说,接下来咱们言归正传,继续说宰相元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唐代宗李豫并不知不知宰相元载的所作所为,甚至还劝谏过他。
但是因为宰相元载有些许能力,且又除官宦鱼朝恩有功,唐代宗李豫便一直姑且他。
但为何唐代宗李豫最后还是对元载动手了呢?
咱们一起来看看事情的转折点,大历三年,唐朝正苦于与吐蕃的战争中。
此时宰相元载提议迁都河中,并建立五万人的军队护唐代宗李豫安全,避免再发生长安之乱。
同时把大将马璘调泾原节度使,而让原本驻守河中的郭子仪调到西北邠州,冲在对抗吐蕃的前线。
单看这提议似乎都是为了唐代宗李豫好,一切为了保护唐代宗李豫。
元载对自己这个提议特别满意,甚至派人去河中开始修建宫殿。】
唐代宗李豫听到元载这个提议,神情不自觉的凝重起来。
果真,他不该重用元载。
【但是元载没想到唐代宗李豫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并从这开始着手削弱他的势力。
大家觉着唐代宗李豫为何如此?】
秦始皇看向扶苏,父子间已然有了默契,只要一个眼神公子扶苏就知道这是他家父皇在问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虽然元载此举看似对唐代宗李豫有力,但是却有染指兵权的倾向。”公子扶苏道。
若唐代宗李豫一旦迁都,即便有五万大军,但军事权利在谁手上就不好说了。
特别大将郭子仪远离长安,掉到前线,如此让唐代宗李豫失去后援。
作为喜欢猜疑的唐代宗李豫,怎会不忌惮元载。
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在想若是自己面临安史之乱的局面该如何解决。
以安史之乱后的大唐,若要击退外敌,就必须重用武将。
为了制衡武将,便要用文官抗衡。
但一旦重用文官,为了防止他们结党营私,势必要用宦官制衡。
但是又不能让宦官专政,必须制约官宦的权利,那又回到了外戚。
而做这些事情的前提是,朝堂必须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国库必须充盈。
而对于安史之乱后的大唐而言,第一步便做不道。
面对这种局势的大唐,还不如推翻了重新打天下来的容易。
问题是,唐太宗李世民本人有带兵打天下的本事,但是后世帝王却不是人人有这样本事。
【大将郭子仪原本驻守河中,可以兼顾都城长安的防御以及边境防守。
但是一旦调往邠州,则兼顾不了内地事物,且郭子仪驻守河中还能制衡各个藩镇。
因此元载此举,不论他到底有没有觊觎军权,终究是触碰到唐代宗李豫的底线。
除此之外,目前也有这么一种说法元载之死和他站队有关,他是太子一派。】
【好了,今天的时间不早了,咱们明天继续聊唐代宗的削藩之举,休养生息后,唐代宗李豫赢来的最后一次机会!】

第314章
神迹忽然从唐代宗李豫的面前消失, 唐代宗李豫郑重其事的来到神迹方才消失的叩拜神迹。
不想唐代宗李豫这一叩拜,直接打开了直播间的回放,因为唐朝最近看直播的帝王很多,因此唐朝得了不少积分, 可以观看之前的直播。
“天佑大唐, 李豫定当仔细参透。”李豫再次行大礼。
因为李豫是半路才进的直播间, 很多直播内容他是没赶上的。
见到那么多往期的直播, 李豫丝毫没有犹豫的选了和大唐相关直播。
看往期直播,李豫又知晓了很多未来之事, 并受益匪浅。
神迹看问题角度让他开拓了思路,他忽然受到了启发。
“结束安史之乱只是开始。”唐代宗李豫喃喃道。
从神迹所述中,他得知藩镇割据是大唐灭亡的主要原因,而藩镇割据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武将们功高盖主,君主却一事无成。
还有造反的那些武将出尔反尔, 趁着大唐外敌当前, 他们拥兵自重于朝堂于不顾。
总结一下,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没有号召力, 但是偏偏吐蕃外族虎视眈眈,要平定就必须依附于武将, 而用文臣制衡武将, 必定又激发文臣武将的矛盾。
最后矛盾激化, 背锅的就是当朝皇帝, 若重用宦官, 文臣武将则一同不满,但是他们不满的同时, 又不忠心。
怎么看,安史之乱后大唐已经进入到了恶性循环, 若想延长国祚,只能是朝堂和藩镇妥协,藩镇之间再互相制衡,但这并不是长远之计。
唐代宗的思绪定格在神迹的一句话上,“若当政的是李倓。”
是呀,大唐缺的是有武力的君王,而不是自己这样只懂权衡势力的君王。
但是他的皇弟已死,天下哪里去找第二个李倓呢…去哪里找呢?
想到这,唐代宗李豫忽然僵住,既然找不到那自己可不可以成为李倓!
唐代宗李豫忽然想到了破局之法,既然解决不了藩镇,那自己就成为最大的藩镇!
御驾亲征!!!
与其担心武将功高盖主,不如自己成为最有功劳的武将!
倘若自己不幸遇难,那也是为大唐牺牲的帝王!总算为朝堂赢得了面子。
唐代宗继续李豫可不是一时兴起,就在第二天他宣布自己御驾亲征,并让太子监国,大将郭子仪为顾命大臣。
“陛下三思,国不可一日无君。”群臣劝阻,但是李豫去意已决。
“大唐危难之际,朕作为一国之君如何能坐视不理,当年太宗能打下天下,朕如何不能效仿太宗!”李豫把唐太宗李世民都搬了出来。
其实按照历史,此次唐代宗是让太子李适挂名出征,但只是挂名而已,功劳还是仆固怀恩。
此次唐代宗李豫改变了计划,不先收复长安,直捣史朝义老巢。
唐代宗李豫此次的目的就是兼并河北的叛军,自己做最大的藩镇。
面对无解的局面,只能釜底抽薪。
唐代宗李豫清楚,朝堂面临最大的困境是无法安排河北的十多万叛军,只能将投降的将领封为节度使,以恩惠防止内乱再次发生。
但如今看来,再大的恩惠也没用,就得把他们打服!
众臣看着唐代宗李豫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不知该如何劝解。
实事求是,若皇帝真御驾亲征,的确会鼓舞士气,但是风险太大,朝堂又不是无将臣可用。
“父皇,孩儿愿意带兵出征!”太子李适听自家父皇要出征,风风火火的来劝。
国不能一日无君,他愿意替父出征。
“你好好监国。”唐代宗李豫拉着李适的手,一副交代后世的模样。
不知道为何,自打看了神迹后,唐代宗李豫仿佛过完了一辈子,上天既然给了他机会,他定要放手一搏。
“郭子仪是可信之臣,若朕回不来,你定要仰仗他。”李豫开始交代后事。
“还有李泌也是有大才之臣,你日后当重用。”李豫脑中思索着神迹提及的忠义之臣。
“父皇,您不能去,国不可一日无君。”李适被他家父皇这副视死如归的模样给吓着了,他觉的他家父皇好似一心求死。
“若朕回不了,藩镇将是朝堂最大的隐患,但是外敌当前,你不可轻举妄动。”李豫继续道,努力的交代后事。
“还有宦官,虽可为皇权所用,但终是靠不住,为父任用李辅国还有程元振等人,乃是因为忌惮众臣,无奈之举。”
“郭子仪和李泌可用,大臣刘晏亦是能臣。”李豫再三强调。
“还有务必加强中央禁军,且禁军之权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抗衡藩镇的关键。”李豫一脸严肃的看向太子李适。
“恢复朝堂经济,没银子什么都干不了,但不可釜底抽薪,若百姓怨声哀悼,全部投奔藩镇,朝堂更无威信可言。”李豫道。
李适急的眼眶都红了,他不明白他家父皇好端端的怎么交代后事。
“你的性子急,但是作为帝王可急不得,记住,你下的每个决定都关乎大唐的存亡。”李豫继续叮嘱。
李豫不知李适继位后表现如何,因此对太子李适越发担忧。
李豫了解李适的性子,年少易冲动,但是好在知错能改。
“若大唐还无力削藩,你便养精蓄锐,为后世皇帝做好铺垫。”李豫说的嗓子都哑了。
“父皇,你为何非要出征。”李适问。
“为了大唐。”李豫干脆利落道。
李豫见过最繁华的大唐,也见过最落魄的大唐。
没人比李豫更加心痛,没见过光明的人不知黑暗有多痛苦。
如今上天给他预示,他如何也要放手一搏!
“听为父的话。”李豫紧紧握住太子李适的手,“朕若回不来,你好好守住大唐江山!”
“父皇!”李适再也忍不住,直接哭了出来,有种生离死别之感。
而唐代宗李豫也红了眼眶,父子二人抱成一团。
【大家好,咱们又准时见面了,今天继续昨天的话题,咱们一起来看看唐代宗李豫平定藩镇之乱的最后机会】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进入直播间】
【汉武帝刘彻进入直播间】
【武周武则天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唐代宗李豫进入直播间】
【季汉刘禅进入直播间】
乐瑶又准时的出现了,她的大柠檬特效正好落在太子李适跟前,直接打破了生离死别的场面。
李豫见到神迹亦激动起来,他没想到自己临出征之前还能再见神迹。
李豫拉着太子李适一起,“快,和为父一起叩拜神迹。”
李适!!!神迹!!!

第315章
李适倒也听话, 李豫让他跪下他便马上跪下,他之前在书简中看过神迹之说,不想竟是真的。
难道自家父皇是得神迹指点才非要御驾亲征?
【随着唐代宗李豫休养生息,加上朝堂几次大败了吐蕃, 朝堂的威信逐渐回笼。
正因如此, 节度使手下的亲兵们心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他们既不想与朝堂为敌也不想回归朝堂。
但凡节度使怠慢他们, 他们便开始不安分的造反,大的藩镇节度使还能镇压, 小的节度使就比较头疼,所以说土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公元765年,淄青内乱,节度使侯希逸逃到了长安。
公元765年,李忠臣的侄子李希烈发动政变, 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被赶出淮西, 投奔朝堂。
公元768年, 因为发动西川叛乱而上位的西川节度使崔旰入朝, 但是因为杨子琳发动政变袭占了成都,崔旰再次入蜀, 而他的弟弟入京, 因巴结宰相元载, 官至尚书左仆射。】
“这些可恶的节度使!”李适听着火气直升, 内斗的时候想起朝堂了, 平日却不听朝堂之令。
“父皇,这些都是逆臣, 一个不能放过!”李适握紧拳头,他早就看不惯这些胡作非为的节度使。
等他登基, 必定要正朝纲!
“他们手中有兵权,而朝堂无兵权。”李豫缓缓道,“他们打击吐蕃有功,而朝堂无功。”
“那他们也是大唐的官员!”李适情绪依然激动。
“若他们真当自己是大唐的官员,岂会拥兵自重。”李豫摇头,“咱们有大义又如何,得有强硬的手腕才行。”
“儿臣知道父皇为何要御驾亲征。”李适一点就通,“儿臣也跟着您去,定要把这些节度使全杀死!!”
“你我父子二人都去,朝中谁来坐镇?”李豫问。
李适沉默,“要不儿臣去御驾亲征?”
李豫摇头,“必须朕亲自去。”语气十分坚定。
李豫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倘若李适出征大胜而归,就如同当年的太宗一般,功高盖主后,朝堂会再次动荡。
李豫倒不是舍不得自己的皇位,而是朝堂再禁不住一次玄武门之变。
【公元768年,卢龙节度使李怀仙被属下朱希彩发动兵变杀害。
公元772年,朱希彩被属下发动兵变杀害,朱泚夺得卢龙节度使的职位,随后朱泚又让他的弟弟朱滔去泾州防守吐蕃,也算向朝堂投诚。
公元774年,朱泚又上到朝堂任职,其弟朱滔接任卢龙节度使。
咱们总结一下大唐目前节度使的情况,安史之乱后大唐共有九个藩镇。
其中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造反,后病死,朔方完全被朝堂掌控。
西川、淮西、卢龙这三方节度使算是归顺于朝堂,听朝堂指挥,但是并不完全被朝堂掌控。
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昭义的薛嵩、魏博的田承嗣、成德的李宝臣仍旧割据一方。】
“所以咱们大宋才杯酒释兵权,提拔文官,就是为了避免唐朝的藩镇割据。”赵匡美忽然觉的他家大哥不愧是明君。
只是后朝的帝王都是些废物,让文官把握朝政,彻底费了大宋的武力。
“当皇帝真的太难了。”赵匡美感叹,打死他他也不当皇帝。
【虽然大唐的藩镇割据还很严重,但是前面咱们说过,唐代宗李豫当政期间,吐蕃发动了三十多场战役。
在如此外患的情况下,唐代宗李豫能把内政治理到如此地步,已经算很不错了。】
【路人甲】:其实唐朝后期的皇帝都不错,不知为何大家都觉的唐朝后期是昏君。
粉丝路人甲发言,他都很少看到历史区的讲后唐的事情,好像大家都默认唐朝后期的皇帝都是昏君。
【公元773年,昭义军节度使薛嵩突然病逝,随后由他的弟弟薛崿担任了新的昭义军节度使。
同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又大张旗鼓地给反贼安禄山、史思明建立祠堂。
如此行径,等同于直接挑衅唐代宗李豫的威信。】
“岂有此理!!”李适又被气道了,“这个田承嗣竟敢公然挑衅!父皇!杀了这个逆贼!!”
【面对田承嗣如此行径,唐代宗李豫虽然气恼,但最后还是忍了。】
“父皇,你如何忍的了?!”李适都破了嗓,他知道他家父皇仁厚,但忍到这种程度已然不是仁厚而是怂吧!
唐太宗,唐殿
“竟然忍了。”李泰感叹道,“大唐到底是羸弱到什么地步。”
李泰并没有责怪李豫怂,而是感叹后朝大唐羸弱。
“二哥 ,若你面临的是安史之乱后的大唐,你会如何?”李治好奇的问。
李泰仔细想了想,随后叹了一声气,“反正不当皇帝便是。”
李泰的答案是无解,他认为李豫做的已经不错了,若换成自己不一定比他做的好。
殿下众臣听到后世大唐竟然如此屈辱,一个个痛心疾首。
众臣开始从神迹所述中分析大唐落败的原因,他们既为大唐臣子就要为大唐逆天改命。
【唐代宗李豫如此也是无可奈何,此时吐蕃突袭大唐,郭子仪等人正率兵对抗吐蕃。
朝堂再无多余的力量去应付藩镇,唐代宗李豫只能忍了。
唐代宗李豫不想动武,只能派人劝说田承嗣拆了祠堂。
节度使田承嗣得寸进尺,拆祠堂可以,但是必须让朝堂加封自己为宰相。】
“这佞臣!!!”李适气的浑身颤抖,虽然他体谅自家父皇的苦衷,但是对方着实欺人太甚。
不是还有那么多节度使听朝堂调遣么,打!怎么不打他!!
【唐代宗李豫没有办法,只能加封田承嗣为同平章事,并册封他为封雁门郡王。
不但如此,唐代宗还把公主下嫁给田承嗣的儿子,和田承嗣结亲。】
李适已经不知该怎么说他家父皇,竟然忍气吞声到如此地步。
“父皇,儿臣不明白,您为何如此怂!”李适直接质问李豫,若还成他自己,倾尽国力也要打死他。
李豫不语,他之前一直认为只要隐忍就能维持平衡,等着朝堂有了实力后,后代子孙再除藩镇之患。
如今李豫却觉的自己错了,大错特错,这些隐患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反而会成为大患。
“是朕错了。”李豫道。
李适听他家父皇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一时间倒不知该说什么。
【但是唐代宗李豫如此优待田承嗣并没有换回他的感恩戴德。
公元775年,昭义又发生兵变,昭义节度使薛崿被赶下台,从而投靠朝堂。
田承嗣则趁着昭义兵占领昭义四州,唐代宗李豫发兵准备镇压田承嗣。
与此同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则主动要求一起攻打田承嗣。
倒不是李宝臣他们突然转性为朝堂效力,而是节度使之间本是竞争关系,一方做大作强必定会威胁到周边的节度使。
更不用说田承嗣还得罪过李宝臣和李政己。
对于唐代宗李豫来说这是天大机会,于是他下令让成德、卢龙、淄青、河东、淮西、永平等九路节度使共同出兵讨伐田承嗣!】
“用藩镇讨伐藩镇。”公子扶苏摇了摇头,他不认为唐代宗李豫此次讨伐能成功,神迹之前说过没有没有背叛阶级阶级。
退一万步,就算成功了,朝堂真的能收回田承嗣的藩镇么?
【面对来势汹汹的九路大军,田承嗣自然不是对手,他想要保全自己只能曲线救国。
他开始向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服软,说自己年事已高,儿子侄子软弱无能,自己的地盘迟早是李正己的。
同时田承嗣又派使者劝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使者说就算李宝臣攻打下魏博,那也是为朝堂打天下。
但是如何能和田承嗣合作,那田承嗣不但会把沧州拱手相让还会和李宝臣一起攻打幽州!】
“这哪是什么藩镇,明明是一个个小的王朝。”阿斗觉得唐朝后期的局势比他们三国时期还要乱。
【如此李宝臣和李政己便撤了大军,而田承嗣赶紧和朝求和。
而此时的朝堂已经收复磁州和邢州,且藩镇昭义也构不成威胁。
唐代宗李豫本着见好就收的选择竟然撤兵了。】
“父皇,你如何撤兵了?!”李适再次被他家父皇的举动气到,这时候不该一鼓作气么!
唐代宗李豫自己也不原谅自己,若之前他在休养生息,之后的这些举措当真是养虎为患。
【正因为朝堂的退让,让其他藩镇觉得造反也不会怎么样。
公元776年,汴宋节度使田神病逝,汴宋都虞候李灵便田承嗣发起兵变,夺取了汴宋八州。
唐代宗李豫赶紧派出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去平叛乱。
叛乱虽然平息了,但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却瓜分了五州。
唐代宗李豫的努力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公元779年5月21日,唐太宗李豫病重。
他任命大将郭子仪为顾命大臣后便驾崩,在位一共十七年。
以上就是唐代宗李豫的一生,不知大家觉得新旧唐书对他的评价到底中肯不中肯。】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