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朕对不起列祖列宗。”唐代宗李豫自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他虽然勉强为大唐续命,但是中间几个错误决策差点葬送了大唐。
若不是有大将郭子仪扭转乾坤,他怕早就是亡国之君。
但是直播间前其他帝王对唐代宗李豫的评价都是及格的帝王。
【接下来咱们一起唠唠唐朝第九位皇帝,唐德宗李适。】

李适听神迹开始讲述自己登基之后的事, 整个人忽然紧张起来。
不过方才神迹说过,唐朝后面的皇帝都不错,应该也包括自己吧?
作为嫡长子的李适,看过大唐的繁华, 亦经历过安史之乱。
因此李适一直有一颗光复大唐的心, 他对节度使厌恶至极。
若他登基, 绝不会对节度使听之任之!!
李适特别看不惯他家父皇软弱的政策, 对那些不听朝堂指令的节度使就该杀鸡儆猴,打击到底!
【这次咱们从唐德宗李适重用的大臣, 一起来看看唐德宗李适的政策变化 。
唐德宗李适登基后,先加封大将郭子仪被为中书令,但同时免去了郭子仪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的职务。
还是老套路,明升暗降,夺了郭子仪的军权。】
听到大将郭子仪再次被罢免, 李豫不知该说什么, 好的不学学坏的, 自家儿子倒是把自己的“小心眼”学的淋漓尽致。
“郭子仪是可用之才, 他对咱们大唐忠心不二。”李豫对李适道,“等之后为父和你说说郭子仪之功。”
李豫太怕李适重蹈覆辙, 他想等着神迹消失后和李适仔细讲讲大将郭子仪的功劳。
若是能好好重用郭子仪, 能避免很多麻烦。
【赵匡美】:这是老李家的传统么, 有事大将郭子仪, 没事闲人郭子仪。
赵匡美觉得郭子仪真的太能隐忍了, 若换成其他节度使早就造反了。
这么一想,大唐后期也不是没有能臣只是被帝王猜忌罢了。
【随后唐德宗李适又贬黜了大臣崔祐甫, 把他贬为河南少尹。
咱们一起来看看崔祐甫被罢免的经过,罢免风波的两位主人公分别为宰相常衮和崔祐甫。
宰相常衮是唐代宗一手提拔的寒门宰相, 唐代宗李豫死后,常衮念唐代宗李豫的提拔之恩,想按照礼制进行丧礼。
而唐代宗李豫驾崩前曾留有遗诰,一切从简,只发丧三日即可,因此崔祐甫反对按照礼制发丧。
常衮和崔祐甫二人因此丧礼之事发生冲突 ,身为宰相的常衮直接上书弹劾崔祐甫,要求把崔祐甫贬为潮州刺史。
但是唐德宗李适觉得处罚太重,于是把崔祐甫贬为河南少尹。】
天幕中出现唐德宗李适的卡通形象,只见他指着大臣崔祐甫,头上两个大字,“你走”
【但是宰相常衮此举却犯了个错误,按理说谪崔祐甫的诏令需要所有宰相签字,但是常衮却代替了中书令德郭子仪和朱泚签字走流程。
郭子仪和朱泚觉得为了此事不至于将崔祐甫罢免,于是上书。
唐德宗李适认为宰相常衮欺君罔上,于是将衮贬为潮州刺史,而崔祐甫则被召回,继续当宰相。】
李豫再次看向李适,眼神变的深邃起来。
之前李豫一直觉的李适冲动,方才神迹所述仿佛也是冲动之举,但是细细想来却是暗藏玄机。
“宰相常衮违背朝纲,应罢免。”李适道,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
李豫没有说话,继续听神迹所述。
“唐德宗李适前后的反差真的大。”赵匡美感叹,“前期真是说一不二,眼睛不揉一点沙子的雄主。”
“太子,你如何认为。”赵匡胤问赵德芳。
和秦始皇嬴政一样,赵匡胤也十分注重培养太子赵德芳。
“儿臣倒觉的唐德宗此举不是意气用事的冲动之举。”赵德芳道。
“哪里不冲动了?”赵匡美问。
“李适可是当了这么多年太子,怎会不知朝堂的潜规则,郭子仪不过是挂名的宰相罢了,平日都是由宰相常衮执行指令。”赵德芳找出疑点。
赵匡美眼神一亮,他觉的自家侄子分析的很有道理。
赵匡胤也赞许的点点头,示意赵德芳继续说下去。
“且开始唐德宗也同意罢免崔祐甫,那时候他怎么不说宰相常衮不合规矩。”赵德芳越分析越觉的唐德宗故意为之。
“那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赵匡美有点想不明白。
“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然是为了改朝换代。”
【从罢免任用崔祐甫这件事,咱们便可看出唐德宗李适的“真性情”。
但是唐德宗李适此举真的是冲动么?宰相常衮可是直接被贬潮州,早知道古代的潮州可是想当偏僻,贬官去那里的人多有去无回。
并且郭子仪虽然为宰相,实际上只是挂名罢了,唐德宗李适并没让他掌握实权。
宰相常衮此举虽然不合规矩,但实际上也是约定俗称。
且常衮还是为了先帝唐代宗的丧礼,即便有错,也不至于贬到如此偏远的地方。】
【阿斗】:宰相常衮和唐德宗有仇?
【宰相常衮和唐德宗李适并没有太多交集,咱们不妨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
唐代宗李豫对藩镇的政策是制衡安抚,而唐德宗李适对藩镇的政策则是强硬打击。
那作为前朝宰相,常衮会支持怎样的政策呢?】
乐瑶觉的唐德宗李适并不像史书上记载的那么冲动无知,一个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太子能单纯到哪里呢。
李豫早知道李适对藩镇的态度,但是没想自己一死,李适就要实现他的抱负。
李豫长叹一声气,“可是觉的父皇窝囊。”
李适犹豫了一下,最后点点头。
“儿臣不明白,父皇为何对藩镇姑养生息,听之任之。”李适显然不赞同李豫的政策。
之前李豫的想法一直是休养生息,因此才采取怀柔制衡的政策。
但如此他发现自己此举虽然为大唐续命,同时也埋下隐患。
【唐德宗李适任命崔佑甫为新任宰相后,又重新重要了大臣杨炎。
提起杨炎大家应该不陌生,两税法的推行人,在经济方面,杨炎的成就和刘晏不相上下么,但是同为能人的二人却不怎么对付。
杨炎成为宰相后,立马上书弹劾刘晏,说刘晏在唐代宗李豫在位时参与过谋反之案。
因此唐德宗李适罢免了刘晏,将其贬为忠州刺史,收回了他手中的财政大权。
随后司农卿庾又跟着上书弹劾刘晏,说他对朝唐不满,因此唐德宗李适便赐死了刘晏】
听到能臣刘晏被赐死,李豫大为震惊,若赐死常衮是为了实施自己的政策,但是赐死刘晏又是为了什么?!
【阿斗】:竟然赐死刘晏,唐德宗李适是个昏君!!
阿斗气的不行,如此有才能的大臣说赐死就赐死,这样的皇帝不是昏君是什么。
唐太宗,唐殿
唐太宗李世民却没急着发表言论,方才神迹也说过,后世李适合他父皇的执政理念不同,先是对掌握权利的宰相动手,随后又是对掌握财政的臣子动手。
唐太宗李世民想看看李适到底做何打算。
【目前根据史书记载,刘晏全因为杨炎对其打击报复。
但是刘晏对大唐的功劳众人皆知,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李适难不成一点不知,他就昏庸到如此地步么?
既然昏庸,那么唐德宗李适为何还大力支持杨炎日后的“两税法”呢?不知大家有何看法。】
乐瑶分析史料,总觉的刘晏之死太过突兀,甚至史书上都没提审讯之事。
好似唐德宗李适特别着急让刘晏死一样。
“三郎,你如何看。”武则天问李隆基。
如今离着神迹出现过去三年,李隆基已经十岁,武则天立李隆基为皇太孙。
虽然李隆基晚年昏庸,但是从目前的子孙后代来看,李隆基的确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选。
这三年,武则天完全按照培养帝王的标准来培养李隆基。
武则天最担心的就是李隆基飘,因此除了培养李隆基外,武则天同时加封太平为镇国公主。
有权利制衡李隆基,才不会让他发飘。
【李隆基】:什么两税法?
李隆基没有急于回答武则天提出的问题而是求问神迹什么是两税法。
【唐朝之前一直实行的是租庸调制。
所谓租庸调制度,是以人头为基准收税。
但是随着土地兼并,大量的百姓失去了土地,交不起税的他们只能逃亡成流民。
两税法则是户为户为单位收税,且以贫富分等征税,土地越多交税越多,一年收两次税。
并且交税必须要交银子,不能以粮食布匹代替。
两税法的实施充盈了唐朝的国库,但同时也触及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可以说要没有唐德宗李适的支持,两税法很难实施。】
阿斗没有想到这个杨炎也是个有本事的大臣,但是再有本事也不该陷害同僚。
【李隆基】:刘晏可否支持两税法?
李隆基再次提问,没想到他的心声又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这个史书上并没有提及,但是掌管赋税官吏却是集体反对。
这些官吏很多都是刘晏的门生,若是按照这个逻辑推断,刘晏应该也是反对的。】
【路人甲】:所以刘晏之死是唐德宗李适为了实行新的经济政策。
路人甲还第一次听到这种观点,其实之前他也很纳闷,贤臣刘晏怎就因为一两人的诬告就被赐死。
若是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刘晏之死好似成了必然。
唐代宗,唐殿
“为了新政便杀能臣。”李豫看向李适,“作为皇帝果断并没错,但是半分退路不给自己留……”李豫再次叹气。
“你当真觉得你做的决定不会错?”李豫问李适。
李适没说话,起码就目前而言,他做的决策都没错,想要实行新政就必然有杀戮。
【从这几个官员的任用,咱们可以看出唐德宗李适的果断和狠厉。
一旦被他厌恶的臣子,下场就是死。
接下来咱们一起看看他对节度使的态度。】

第317章
【丞相杨炎上任后, 随即提出要在派泾原兵去塞在修原州长城,此提议造到了泾原节度使反对。
但是朝堂铁了心的要修长城,于是把反对的修长城的泾原节度使段秀实调回朝堂,让邠宁节度使李怀光兼任泾原节度使, 并负责修筑原州之事。
而泾原士兵听朝堂要把他们派到边境修长城, 直接造反, 带头造反的是一个叫做刘光喜的人。
他直接霸占泾州城, 拒绝李怀光赴任节度使
于此同时上书唐德宗李适,要求把原来的节度使段秀实派回来, 或者让朱泚担任节度使。】
李适冷笑,在他看来这个刘光喜是自己想做节度使罢了,李适握紧了拳头。
“太子可否会妥协。”李豫问。
“对于造反之贼怎能妥协。”李适道,语气特别强硬。
【但是刘光喜此次造反的目的是自己当节度使,他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吐蕃做人质, 企图让吐蕃给自己做后盾。
唐德宗李适大怒, 于是派朱泚、李怀光率军前去平定叛乱。
但是朝堂大军打了两个月竟然没有攻破泾州城, 更倒霉的是关中地区还遭遇了旱灾。】
李适听朝堂军攻打了两个月, 竟然打不下一个小小的泾州,整个人大为错愕。
在李适的印象里朝堂军不应该羸弱如此。
【朝堂众臣开始打退堂鼓, 但是唐德宗李适绝对不妥协, 他道, “微孽不除, 何以令天下!”
由此可见刚登基的唐德宗李适对节度使的态度和他爹唐代宗李豫截然不同。
唐德宗直接将自己的伙食费用减半, 省下的银子全部给前线的士兵。
并且唐德宗李适还放话,若泾州城反叛的士兵投降, 朝堂不严惩。
前面说过,节度使手下这些牙兵其实并不想和朝堂作对, 他们只想维护自己的利益罢了。
唐德宗李适此令一下,泾州的士兵又背叛了带头的刘光喜,把他的首级破灭到京城。
唐德宗李适大喜,他甚至把刘光喜的人头拿来展览。】
听自己大胜,唐德宗李适眉头舒展开,对叛贼就应该使出强硬的手腕!
“太子可觉得此战赢了?”李豫问李适。
李适不知自家父皇为何这般问,这不是明显的赢了么。
李豫摇头,“为父倒觉得未必。”
“父皇,为何?反贼已死,已然是朝堂胜利。”李适不明白这样不算赢那怎样算赢?!
“朕问你,此次平乱,可是朝堂军打下来的?”李豫问李适。
李适摇头,根据神迹所述应该是叛军内部造反才破的局。
“此次造反你饶恕了牙兵,和为父饶恕了节度使有什么区别?”唐代宗李豫问李适。
通过神迹唐代宗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打就打的彻底,把他们打服而不是“感化”他们。
如此只是“感化”叛贼,他们只会觉得造反也没什么大不了,朝堂也不会对他们怎样。
李豫的提问让李适陷入沉思,李适是年少冲动做事果敢,但同时也善于反思。
【除了直接打击节度使叛乱外,唐德宗李适还杖打收受藩镇贿赂的宦官,严禁宦官干政。
并且唐德宗李适还禁止藩镇上贡,像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向朝堂献三十万贯钱。
唐德宗虽接受了这笔银子,但是转手就上次给了平卢镇的士兵,花节度使李正己的银子给朝堂收买人心,可见唐德宗李适登基后对藩镇的态度相当强硬。】
“没想到唐德宗竟是雄君。”阿斗感叹,虽然他知道唐代宗对节度使的妥协是迫于无奈,但是他还是欣赏唐德宗。
“虽然他前期冲动了些,但还是个好皇帝。”阿斗道。
“为君者最忌讳的便是不顾后果的冲动。”刘备感叹,若单看唐德宗李适目前的所作所为勉强算明君,但是做事不顾后果却是犯了大忌讳。
听自家父皇所言,阿斗赶紧记下,他有专门记录心德的书简。
第二十八条,为君者不能冲动。
【建中二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重,他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李惟继承自己的节度使,斩杀了数位属下军官。
等着李宝臣病逝后,李惟岳隐丧不发,还以李宝臣的名义上书要求血亲继承。】
【李适】:血亲继承,他以为自己是藩王?!
李适听到李惟岳的无理要求,再次被激怒。
【在唐代宗李豫还在位的时候,田悦可是继承了他伯父田节度使之位,算是开了节度使可继承的先河。
因此李惟岳继承李宝臣的节度使之位可无可厚非。
但是唐德宗李适可不是唐代宗,他对藩镇的态度可是相当强硬,直接拒绝了李惟岳的请求。
这对河北藩镇来说无疑是惊天雷,一下子便掀起了惊涛骇浪。】
“父皇,您真是…”李适不知该怎么说李豫,竟然同意节度使血脉继承,那么节度使和藩王又有何区别!
“父皇,您还是别御驾亲征,我怕您还没到藩镇就投降。”李适着实气糊涂了,竟对李豫说出大逆不道之言。
倒是李豫脾气好,竟然忍了。
唐太宗,唐
“倒是个有骨气的,可惜太冲动。”李治评价李适。
他欣赏李适不向节度使妥协的精神,但作为帝王光有骨气是没有用的,需要根据朝堂形式来实行不同的策略。
显然,大唐朝唐军连刘光喜那种程度的造反都打不赢,何况这种盘踞已久的大藩镇。
李治换位思考,若是他,在打不赢的情况下大概率会韬光养晦。
一旁的李承乾轻叹一声气,为后世大唐而他叹气。
而李泰则完全没了当皇帝的想法,他觉的大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在所难免,大唐国土拓展之大,雇佣兵是大势所趋。
而招募雇佣兵是需要银子和粮草的,指着从中央往地方运输根本不现实,倒时候不还是会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要不就向大宋和明朝那般重用文臣,但重用文臣的后果就是自费武功,到时候面对外族的威胁则束手无策。
李泰真心觉的当皇帝太难了,不如当不理朝政的王爷好。
最近李泰开始对经商感兴趣,他特别想出海贸易。
【781年5月,魏博节度使田悦因为朝堂不同意李惟岳继承节度使一职,率先起兵造反。
与此同时,唐德宗李适又下令要求山南东道梁崇义交出军权,立即入朝。
梁崇义自然不同意,于是梁崇义也反了。
同年七月,平卢李正己病逝,他的儿子李纳请求继承平卢节度使,唐德宗李适不答应李惟岳的要求,同样也不会答应李纳的要求。
于是平卢也向朝堂开战!】
“真是四处点火,不愧是冲动之君。”赵匡美吐槽。
赵德芳叹了一声气,不知为何他替唐德宗李适感到悲哀,明明有一颗想做明君的心,奈何却没有自知之明
刚刚登基,他怎么敢。
天幕上再次出现动画。
只见天幕上忽然硝烟四起,唐德宗李适站在中央,四周全被战火点燃。
而唐德宗李适岿然不动,头上一个大字,“打!!”
李豫看着天幕上的画面,不禁皱起眉头,他看向一旁慷慨激昂的太子李适,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说他。
千言万语,最后化作一声叹息…
与此同时,伴随着天幕上的画面,慷慨激昂的音乐响了起来。
李适的情绪跟着着音乐澎湃起来,“逆臣都该死,节度使都该杀!”
李适激动的呐喊起来,仿佛胜利就在他的眼前!
李适一直觉的大唐是有实力的,只是他爹不行,太过软弱。

第318章
“大义必胜!“李适在心中呐喊, 他真的是恨透了节度使,若没有这些盘踞一方的佞臣,盛世大唐怎会戛然而止。
【三个藩镇集体造反,唐德宗李适派出三路大军来镇压此次造反。
第一路大军, 由河东节度使马燧、神策军李晟以及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领兵八万唐军, 平定魏博节度使田悦。
第二路大军, 由卢龙节度使朱滔率兵攻打成德李惟岳。
第三路大军,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率兵攻打梁崇义。
可以看出,除了第一路大军直属朝堂, 其他两路大军皆是归顺朝堂的节度使。
由此可见,此时唐德宗李适手下兵力不足,并不能完全以中央之力讨伐节度使。】
李适听到兵力不足几个字,方才激动的情绪一下降了下来。
他想到神迹所述自家父皇讨伐田承嗣时候的状况,他开始担忧李希烈他们会不会忽然反叛。
【咱们一起看看唐朝此次平定的节度使的战绩。
第一路大军, 大将马燧击败田悦, 斩杀叛军万人。
第二路大军, 成德军将张孝忠直接投诚节度使朱滔, 李惟岳被他妹夫的爹王武俊若杀,首级送到长安,
第三路大军, 节度使李希烈攻破襄阳, 梁崇义被迫自杀。
到此为止, 造反的三个藩镇全部被镇压住, 成德李氏成为了第一个被灭的河北藩镇!!】
此时恢宏的音乐再次响起,天幕中出现河北藩镇的地标图。
【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被李希烈灭了, 襄汉七州重新回到了中央。】
天幕上的襄汉七州被打上了对勾,代表为朝堂所有。
【成德节度使李惟岳被王武俊所杀, 成德六州全部归顺了唐朝。
魏博节度使田悦则被被马燧、李晟、李抱真等人打的只剩下魏州城。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突然病死,他的儿子李纳被唐军打的只剩下郓州城。】
天幕上被节度使们长期盘踞的州城一个个的被打上了对勾。
李适直接热泪盈眶,赢了!真的赢了!
“父皇您听见没有,赢了!咱们大唐赢了!对付这些节度使就该用最强硬的方式,绝不姑息!”
李豫愣住,说实在他没有想到唐军会赢,且派出去的节度使们还没反抗。
难不成真是自己想太多,如此才一次次的错过了灭节度使的机会。
此时,不但李适激动,李豫也跟着激动起来,唐朝离彻底平复藩镇只差一步。
李适满脸自豪的看向神迹,他就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对的!
扶苏听到唐军大胜,实话实说他很是意外,他本以为唐军此次出击也是虎头蛇尾,但万万没想到竟是这种结果。
扶苏开始反思自己的惯性思维,同时也对唐德宗李适改观。
但是秦始皇嬴政却不怎么认为,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之前神迹也说过,此次平定的藩镇的还是藩镇,那么唐德宗李适如何在战后封赏便成了大问题。
秦始皇嬴政认为以唐德宗李适的性子,怕不会对节度使大肆封赏,隐患便在其中。
唐太宗,唐殿
唐太宗李世民的观点和秦始皇嬴政一致,这次平乱的战功是听朝堂令的节度使,在战后如何安抚封赏,且不会形成新一轮的藩镇才是最难的事情。
用藩镇去镇压藩镇,这是一个死循环。
“三郎,你觉的朝堂能否顺利收回藩镇手中的权利。”武则天问李隆基。
“不会。”李隆基干脆利落的回答,“这群人眼中只有利益,立下如此大的功劳,他们自然是有所求。”
藩镇割据成为李隆基心里的一桩心事,他一直在想该如何解决藩镇问题。
“太子,你呢。”武则天问一直沉默的李旦。
“儿臣觉的三郎说的对。”李旦道,论政治素养,李隆基始终高于李旦。
太平亦坐在一旁静听神迹所述,只是武则天并没有问太平。
【收复了成德后,唐德宗李适开始分割成德六州,避免成德再成为割据一方的大藩镇。
率兵投降的张孝忠分得了易州、定州、沧州这三个州,并被加封为节度使。
同样归顺朝堂的康日知则分得了深州和赵州,加封为团练观察使。
而手刃了李惟岳王武俊则分得了恒州、冀州两个州,加封为团练观察使。
原本的成德被一分为三,形成了最稳固的三角,三方可以相互牵制。
除此之外,对于立下功劳的朱滔,唐德宗李适也赏赐了他淄青的两个州。】
“阿斗,你觉的唐德此举如何?”刘备提问阿斗。
方才听唐德宗平定了藩镇,阿斗激动的鼓掌呐喊,此时他的情绪才刚刚平定下来。
“神迹说过,三角关系是最稳固的关系,但是…”阿斗总觉的哪里不对。
“但是什么。”刘备问。
“儿子觉的手刃了李惟岳王武俊有点吃亏,毕竟是他杀了反贼,到头来他就得了两个州,且还不是节度使。”阿斗觉的唐德宗李适分的不大公平。
【但是唐德宗李适此觉却招来王武俊和卢龙节度使朱滔的不满。
王武俊自认为自己立下的功劳比张孝忠大的多,凭什么他就得两个州,且还不是节度使。
而朱滔则想要深州,而不是那两个偏远不好掌控的州。
但是唐德宗李适不同意将深周赐给朱滔,既然唐德宗不肯,节度使朱滔则直接屯兵于深州,这深州他要定了!】
天幕中出现节度使朱滔的形象,他头上几个大字,“我要定了!”
他的对面站着的是唐德宗李适,他头上几个大字,“不给!”
唐代宗,唐
李适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他明明已经做出妥协安抚了朱滔,他竟然还得寸进尺!
李适握紧了拳头,方才心中的喜悦被愤怒代替。
相比于李适的愤怒,唐代宗李豫则非常淡定,他早就看透了这些节度使的嘴脸,他们根本不是为大唐而战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公子扶苏看向自家父皇,见秦始皇嬴政面上波澜不惊,看样子是早就预料道。
公子扶苏心中感叹,自己还是思虑不周,还得跟着神迹好好学学帝王心术。
唐太宗,唐
一切和唐太宗李世民预想的一模一样,李世民微微皱起眉头,许久不犯的头疾似乎又开始了。
李承乾很快注意到自家父皇的不适,立马担忧,但碍于众臣,李承乾没法唤太医。
和前世不同,如今李承乾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父子关系很融洽。
【成德内乱,让苟延残喘的节度使田悦看到了机会,大唐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起来。】

第319章
【节度使田悦找使者前去深州游说朱滔, 他说讨伐成德本就是朱滔一个人的功劳,成德六州本来就该归朱滔所有。
而朝堂却把六州分割,显而易见太子是想扫平咱们节度使,唇寒齿亡, 若魏博别朝堂所灭, 下一个就是您的幽州呀!希望您为了子孙后代出手相助魏博!】
天幕中出现田悦的卡通形象, 只见他趴在地上声泪俱下的诉说, 头上几个大字,“救救我!”
【朱滔本就想造反, 于是同意出兵救田悦且还策反了王武俊。
唐德宗李适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般,于是赶紧封朱滔为通义郡王,希望以此安抚朱滔,让他重新归于朝堂。
但是朱滔是铁了心的要造反,于是他挥军南下, 前往驰援田悦。
河北藩镇形式大变, 唐德宗李适赶紧派出李怀光去支援马燧。
但是李怀光立功心切, 并没有休整便攻打朱滔, 最后被王武俊钻了空子,唐军大败。】
李适惨白一张脸, 再无方才的意气风发。
他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般…为何, 到底为何?!
【随后朱滔又派兵援助李纳, 唐军又败。
782年11月, 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四人竟然称王。
朱滔自封冀王, 田悦自封魏王,王武俊自封赵王, 李纳自封齐王。
大唐好似一下子退回到了战国时期,藩镇终于变成了国。】
四王!!!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