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而直播间那头, 乐瑶的老粉丝情况好像没有那么好。
内殿中弥漫着一股药汤子味。
龙榻之上的杨坚面无血色, 老眼浑浊, 气息已愈发沉重。
隋文帝杨坚没想到自己大寿将尽之时还会再见神迹, 遥想当年, 那年神迹说他儿子杨广的昏庸无道还历历在目。
但是杨坚没狠下心来,毕竟他那几个儿子当中, 只有杨广拿的出手,他不可能仅仅因为神迹所言就杀了太子。
杨坚把杨广流放, 并派人观察。
“求问,神迹,我大隋国,国运 。”杨坚问,他想知自己的选择对不对。,他没杀杨广对不对。
可惜此时的杨坚气息太弱,他的话都没法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直播间屏幕。
“文治,到唐太宗的文治了!皇兄!”赵匡美干脆搬着小板凳在赵匡胤脚边坐下。
这小板凳是赵匡美特意带的。
虽然每次神迹出现,赵匡胤都会给赵匡美赐座,但是座总在一侧,看神迹要使劲伸头,好不方便。
于是赵匡美就为自己定制了这个小板凳,矮是矮了一些,但架不住视角好啊。
看着坐在自己脚边的赵匡美,赵匡胤的眼角抽了抽,“如何,那么多座不够你坐的?”
“弟弟只想守着哥哥。”赵匡美语气真挚,“难道哥哥嫌弃弟弟,不想让弟弟守着您么!”
赵匡胤皱起眉头,怎么觉的那么恶心……
【咱们先来说说隋炀帝留下的烂摊子,又是长城又是运河,又是三征高句丽。
基本把杨坚留下的人口都祸祸没了,这点咱们之前就说过。】
听神迹再次提起那个败家子杨广,躺在龙榻上的杨坚心头一紧。
【除了接了隋朝的烂摊子,再有的就是天灾,要说贞观之年既是盛世,又是大灾大难之年。
首先是水灾,三大天灾之一,历朝历代都抗击过水灾,但贞观年间的水灾不得不说,真的太频繁了。
咱们来细数一下,李世民在位期间到底发生了多少次水灾。
贞观元年(627年),发生了第一次水灾,大灾降于关中,几乎淹了所有庄稼,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贞观三年,再次发生水灾,这次比关中之灾还要严重,累计受灾高达九州。
贞观四年,发生水灾,受灾三州。
贞观六年,再次发生水灾,受灾两州。
贞观七年,大灾,累计受灾达三十多州。】
听到这,李世民握紧了拳头,连年灾祸,都是他这个为君者不贤,却让百姓遭殃。
李渊一听,好家伙,除了贞观五年,年年发生灾害,这这这…
李渊心中感叹,幸好他退位退的早,不然面对如此烂摊子,他该怎么收拾。
难不成是天要亡了他们大唐?
幸好我不是亡国之君,李渊再次感叹。
听到如此多的天灾,赵匡美不由感叹,“太宗真是太不容易,若换成一般皇帝,怕不是要亡国。”
赵匡胤跟着叹了一口气,“有人说贞观之灾乃是太宗得位不正的天谴。”
赵匡美点头,“那咱们大宋的报应就得生了一串败家子,好不容易有两个不败家的,还短命。”
赵匡胤……
李世民得位是不正,但是赵匡胤也没好到哪里去。
赵匡胤看着他弟的小马扎,特别想一脚踹倒,亲弟弟,绝对的亲弟弟。
“太宗是天灾,咱们就纯纯的人祸了。”赵匡美摸着下巴,“皇兄,你说天灾和人祸,哪个更好?”
这让赵匡胤怎么选,他哪个都不想选!!
嬴政听到有如此频繁的天灾降于大唐,心疼李世民的同时,又再次感叹唐朝小儿的能力。
如此天灾的情况下,唐朝小儿还能让四夷称臣,不简单。
于是同时,嬴政又在思考,若天降大灾于秦朝,他该如何应对。
嬴政在竹简上又刻了一个“灾”字。
【贞观八年,大灾,累计受灾三洲。
贞观二十二年,又发生大的水灾。
咱们算算,这二十三年来,只有贞观四年没有发生水灾,灾难发生之频繁令人发指。】
乐瑶之前只知道唐朝多灾多难,但查完资料后,乐瑶自己都震惊了。
【一方降水一方必定大旱,除了水灾之外,唐朝还饱受旱灾摧残。
像贞观九年,就有二十多州大旱,贞观十二年,也有二十多州大旱。】
【除了水灾和旱灾,最让大唐困扰的还是蝗灾。】
隋文帝杨坚听此,不由感叹,没想到后朝竟然比隋朝还多灾多难。
隋朝的灾难也不少,当然不如唐朝那么多,水灾发生了十多次,旱灾也有九次,瘟疫较少。
别的不说,隋文帝对自己整治灾害的手段还是很自信的。
自己还设置了义仓,囤积的粮食足够后世子孙吃一辈子!
想到这,隋文帝杨坚忽然心口发闷,他留下的家底再多有何用,架不住有个败家子…
“陛下,您不可动怒。” 一旁太医道。
“朕知道。”杨坚让自己尽量不去想那个败家子,不过,神迹所述也不一定会发生,杨广也不一定是败家子,杨坚又在安慰自己。
【贞观二年(628)年,就出现了很大蝗灾,吃掉了长安的大片庄稼。
蝗灾难治,多少百姓因为蝗灾,眼睁睁的看着庄稼被糟蹋,却又无能为力。
且蝗灾总会和水灾和旱灾交替发生,并称古代三大灾,看贞观年的水灾旱灾有多少,就知道唐朝的蝗灾有多少。】
乐瑶放出一个小动画,屏幕上一群蝗虫跳了过去。
殿中大臣和四夷各部族的酋长和首领看到蝗灾中,都不由的皱起眉头来。
天灾可不分朝代不分名族,四夷之地都遭受过天灾,对于天灾,他们唯一应对的方法就是争抢别人的资源…
赵匡美看着面前的蝗虫,忍不住抬起鞋底子就要打,自然打不着。
“死虫子,你们不要落在我手上。”赵匡美咬牙切齿。
“如何,你还能吃了它们不成?”赵匡胤难得怼了赵匡美,心情一下好了很多。
【咱们来看看,面对如此天灾,唐太宗李世民到底该如何应对,成就了贞观之治呢?
在这先讲一则小故事,贞观二年,长安蝗灾,李世民在宫阙中看到蝗虫。
看着糟蹋百姓粮食的蝗虫,李世民心痛不已,他道,你们这些害虫,吃了百姓的庄稼不给百姓活路,百姓若是有错,那就是朕的错。
你们若是听的懂,就冲着朕来,吃了朕的心,不要祸害百姓。
说罢,李世民就把捉到的蝗虫吞了下去。】
听到李世民生吞蝗虫这一段,赵匡美真心佩服,不由感叹,“太宗果真一心为民,兄长!咱们也去捉个蝗虫吃吧!”
赵匡胤…
听天可汗竟然为了天下百姓生吃蝗虫,四夷各部族的酋长和首领心中佩服。
并要以李世民为榜样,等着回去,他们也生吃一个蝗虫!
【如此可见,唐太宗李世民当真是心里有百姓的好皇帝。
且还是个办实事的好皇帝,李世民登基之后,首先就减免了百姓的赋税。
大唐的赋税到底有多轻 ,举个例子,若收获了四十斤粮食,只需要上交给朝堂一斤粮食。
这么说大家可能还是没概念,那咱们就用别的朝代来对比一下。
咱就不和隋朝比了,毕竟隋炀帝后期都不拿百姓当人,最后哪里是收赋税,基本和强差不多。
咱们还是用同样经济发达的大宋类比。
大宋的赋税可是唐朝的七倍。】
再次被做对比组的宋朝。
还有不配对比的隋朝…
“没有办法,俺们大宋得付岁银,需要钱,哎呀。”赵匡美长长叹了一口气。
同时,赵匡胤也吐了一口气,不是叹气,是被赵匡美怼的有点心口发闷…
【除了减轻百姓的赋税外, 李世民还重点整顿官吏。
李世民认为严苛的法律并不能让百姓安乐,民间治安为何不好,农民为何起义,若百姓安居乐业, 吃穿不愁, 他们怎么会做偷奸犯科之事。
说白了, 还是繁重的赋税已经那些不干实事, 贪赃枉法的官员导致。
什么叫做官逼民反,官不逼民为何要反?】
一句话, 正中李世民心窝。
他心中的太平盛世不是官家的太平盛世,而是百姓的太平盛世!
说到这,乐瑶给李世民配上了如雷贯耳的掌声特效,要不说李世民是千古一帝,真处处为百姓着想。
这样的皇帝真的是太难得了, 乐瑶其实挺不理解的, 二凤都这样了, 怎么还有黑呢, 难道功绩还能是假的么。
见神迹鼓掌,众臣也跟着鼓掌。
【插播一个小话题, 主播想到之前网上的掀起一阵话题, 问大家若能穿越要穿越到哪个朝代。
大家的选择五花八门, 有人想穿越到秦朝去一睹秦始皇嬴政的风采。
有人想穿到乱世三国, 成就一番伟业。
有人则想穿越到宋朝, 发家致富。
有人想到大清,来一场至死不渝的爱情。
更有甚者, 要穿越到南北晋,什么魏晋风流。】
杨坚听着神迹评判, 没有听到隋朝。
“没有隋…”杨坚叹气,竟然有秦?还有南北晋?就很离谱。
杨坚想不明白,作为大统一王朝的隋,为何存在感会如此之低,秦朝也是二世而亡,为何就再隋之上?
其实隋朝还好,起码史上挂名,就是亡的太快。
【不知大家选了什么,反正我选了唐。
说白了,大家本来就是平头百姓,若能穿越,大概率也是平头百姓。】
乐瑶是站在普通人角度认真选的答案。
【秦始皇嬴政固然千古一帝,开天辟地,值得尊重,但是秦法之严苛,百姓劳役修长城,大家穿过去大概率搬砖。】
嬴政听到神迹对秦朝的评价,像是被什么重重击打了一锤。
乐瑶这话算不上批评秦朝,实事求是而已。
秦朝一直以来都是强硬手腕,没有如此强硬的政策,秦朝也没法统一六国。
但是统一之后,还是不变强硬的秦法,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嬴政认真的听着,作为第一个大统一名族,没有任何借鉴,完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殿下众臣看向嬴政,他们以为嬴政会不悦,却没想到他们君主脸上没半点不悦,反而很认真的记下神迹之言。
【穿越到大宋似乎是一个好的选择,不说宋的军事,但是宋的经济的确发达,特别是商贸业。
但是方才也说过,宋的赋税是唐的七倍,看似繁华的大宋,也只是中上层人们安居乐业。
底层的百姓被压榨的很苦,之前咱们也说过大宋的大地主制度,若是穿越过去,多半也是被压榨的到死的农民工。】
赵匡美听到,“咱们的冗官冗兵,最后压榨的都是百姓,取之于民,没有用之于民,虚假繁荣,虚假繁荣呀!”
“匡美。”赵匡胤叫赵匡美。
“皇兄?”赵匡美一转头,赵匡胤终于干了件他一直想干的事,堵住了赵匡美的嘴。
“你好生听着神迹所述,明日给朕提出一份折子,如何改变大宋民生。”赵匡胤道。
赵匡美???
赵匡胤不能让赵匡美光嘴炮,嘴炮完了 ,得干实事。
眼见自家弟弟的脸拉跨下去,赵匡胤心里高兴了。
塑料兄弟情!
【跑题了,又跑题了,咱们继续说唐太宗李世民如何整顿官场。
首先是冗官问题,没错,和大宋一样,大唐也存在冗官问题。】
赵匡胤一看神迹提到冗官问题,眼神马上一亮,“匡美,记下来,好好记下来,看看人家怎么解决的。”
赵匡美手里捧着纸笔,感觉从嘴炮瞬间变成了小可怜。
要不说你哥永远是你哥呢。
“三叔,你就当自己是监察官,行驶督促之责,日后的手稿可出一本书,千古流传。”赵德芳道。
论画大饼,赵德芳可是专业的。
果真,赵匡美一听,收起了脸上苦哈哈的表情。
“哥,我记下来,你可得改。”赵匡美道,“我说的不好听,哥你不许打我。”
“你还知你说的不好听,要打,方才就已经把你打死。”赵匡胤佯装生气 。
虽然赵匡美的嘴炮扎心,但不得不承认,说的都是事实。
【咱们先说说唐朝为何会冗官呢?明明唐朝建立也没有多久,不像大宋冗官是一步一积累的。
这就要从唐高祖李渊说起。
当年李渊晋阳起兵,自然需要众人支持,如何激发起他们的热情,当然是封官嘉赏。
后定都长安后,李渊为了收买人心,继续封官嘉赏,反正只要跟着李渊,就能当官,也不管你有没有什么能力。
开国之初,这政策不算昏庸,毕竟打天下的时候,总得给人好处才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李渊】:神迹他夸我了,哈哈哈哈!!
李渊的心声发到弹幕上,他也不觉尴尬,反正他都太上皇帝了。
【但是开国之后,李渊这个政策的弊端和矛盾就显示出来了。】
李渊扶着额头,他想回宫,他不想听了,他都当太上皇了,为什么还得听这些,心情瞬间不美好。
【放一组数据,隋朝的时候人口有八百多万户,但由于隋炀帝的折腾,到了大唐这剩下不过二百万户。
在人口锐减的情况下,唐朝的官员却比隋朝多。
一个夸张的说法,大唐十个人里,就有九个人当官。
而李渊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应对冗官呢?李渊把官分虚实,都是功臣,谁的官是虚谁的官是实呢,此策没有解决唐朝的冗官,反而带来更大的矛盾。】
李渊叹气,他就是想一碗水端平,可总是端不平,大臣大臣这样,儿子儿子也如此。
他真的是太难了。
【其二,李渊的性格大家也都知道,对亲近之人无原则的好,比如裴寂。
这点在封官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有的没啥功劳却封大官,有的功劳甚大却给了个虚职。
其三,因为李渊出身关陇世家,因此在上层官位关陇世家占了大头,手下平民出身的却官至地位。
更过分的是不重用就算了,李渊他还打压,例如为开辟大唐江山立下功劳的刘文静,早早就被杀了…】
“这点和咱们大宋倒是很像。”赵匡美越记越觉得似曾相识。
“皇兄,要不是唐太宗接手,大唐怕不就是第二个大宋。”赵匡美越对比越相似,他拿着他的笔记给赵匡胤看。
李渊李建成迁都,大宋也迁都。
李渊冗官,大宋也冗官。
“李渊运气怎么就那么好,生个了好儿子!”赵匡美感叹,“不像咱大宋,出了事就知道自杀,另一个也不知反反,让那畜生夺位!”
赵德昭和赵德芳面面相觑,他家三叔这个嘴,真是无差别的攻击。
【看看,李渊给李世民留下了多大一个烂摊子,若不是二凤接手,大唐怕不就成了第二个大宋。
咱们再看看李世民如何应对冗官。
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官不在多而在于精,若不为百姓干实事,即便不贪赃枉法,而是无所作为空吃朝堂俸禄,这样的庸官于百姓也是祸害。
于是唐太宗下令让谋臣房玄龄制定全新的官职,原本光在长安任职的官员就有2000多,经过精简变成了600多,可谓是大型的裁员。】
唐朝众臣听李世民竟然如此大刀阔斧,忠臣心里自然高兴,觉得遇到了明君。
自古忠奸臣不两立,忠臣最看不惯的就是不干事的奸臣。
而朝堂上的庸臣奸臣们一听立马白了脸,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如今这般算不算卸磨杀驴,李世民不怕他们造反么?
奸臣们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在屏幕上。
【奸臣庸臣】:皇帝卸磨杀驴,不怕吾等造反么?
奸臣庸臣没想到自己的心声会让神迹知道,且神迹还放着李世民的面给放了出来。
【或许李渊会怕,唐太宗李世民还真不怕奸臣庸臣造反。
大唐的江山谁打下来的,李世民和他手下的将军,奸臣庸臣造反,打的过李世民手下的精兵强将?
就算有幸逃脱,如今大唐统一中原,奸臣庸臣们又能去投靠谁?投靠周边的四夷么?】
还有造反要得民心吧,百姓可能会造反一个为他们好的皇帝?反而跟着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
听此,四夷各部族的酋长们赶紧摇头,他们推举大唐皇帝李世民为天可汗,就想仰仗唐朝可以过上好日子,可不想回收唐朝的垃圾们。
【四夷各部族的酋长】:我们不要垃圾贪官!
新这下,朝堂上贪官和庸官的脸就更白了,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他们不是不想反,而且没能力造反。
还不如老老实实的被裁员,起码还留有体面,李世民也不会苛待他们。】
“咱们大宋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底气,唉。”赵匡美叹气,只见他在自己的笔记上写道,“士大夫和天子共治天下,不是百姓的天下!”
“日后会是百姓的天下。”赵匡胤道。
“皇兄,你等等,这话我重点记下来,你画个押,日后当做祖训!”
赵匡胤……
论煞风景,他这个弟弟是有一手的。
【不仅仅是中央裁员,地方上也大量的裁员,这次整顿之后,不但坚决了朝堂财政问题,朝堂上也清明了,百姓自然也安居乐业。】
【说完李世民整顿官场,明天咱们再说说李世民为民生做了什么!】
今天乐瑶有点事情, 所以提前下了直播,直播间那头的天幕消失。
四夷各部族的酋长和首领集体跪拜,恭送神迹,今日在大唐见到神迹降临, 让他们更加确信尊大唐皇帝为天可汗没错。
他就是天选之子!
而李世民却没有在神迹的肯定中迷失自我, 他脑中不断回想神迹方才所说的天灾, 接连不断的天灾。
到底是自己德行有失, 老天才如此惩罚,惩罚他一人便是, 为何灾至百姓?
如今623年,离神迹所说的第一次出现灾害的627年还有四年,还有准备时间,若天灾不能避免,那就做好完全的准备抵御天灾!
他李世民从不是坐以待毙之人!
【大家晚上好, 昨天有点事情所以提前下播了, 抱歉抱歉, 今天咱们继续昨天的话题, 关于李世民如何重视民生问题。】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隋文帝杨坚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汉文帝刘恒进入直播间】
【汉景帝刘启进入直播间】
直播间突突的进人。
乐瑶没想到这次怎么有这么多人进入了自己直播间,还有点小激动。
怎么还有文景之治的两位粉丝, 看到这两位粉丝, 乐瑶脑袋里忽然又冒出很多话题来。
未央宫, 汉文帝。
面对眼前的黄团, 汉文帝刘恒不但没被吓到, 反而亲自走下殿堂。
如此异象,定是老天给的启示。
汉文帝一脸虔诚的看向神迹, “求神仙赐教,若我德行有失, 惩罚我一人即可,不要连累大汉百姓。”
未央宫,汉景帝。
汉景帝见眼前妖魔之物,直接抓起身边之物砸之,幸好直播间不通乐瑶的现实生活,不然…
“又是哪里来的骗子。”汉景帝大喝一声。
赵匡胤一见神迹来了,赶紧让赵匡美来,专门的书桌都给他准备好了。
赵匡美从嘴炮王爷一下沦落成记书小童……
嬴政最为淡定,谁让他是乐瑶直播间的铁杆粉底呢 。
【之前说完唐太宗李世民整顿官吏,今天咱们接着唠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
不愧是六边形战士!要文能文!要武能武!能成帝,能成相,能成将!无所不能,没有任何短板!】
乐瑶上来就把唐太宗李世民一顿猛夸,真是越了解历史,越觉的唐太宗李二凤的厉害。
此时的李世民为三年后的大灾做准备,听神迹如此夸赞自己,李世民觉的自己不配,若自己真如神迹所述的如此厉害,唐朝怎会如此多灾多难。
站在一旁的年仅六岁的皇长子李承乾略带惧怕的眼神看向神迹,而后又看向他家父皇。
见他家父皇没注意他,方才安心。
李世民对李承乾教育十分严苛,作为皇长子,自然要承担起皇长子的责任。
“这个怪物就是神迹?”李承乾壮着胆子又多看了几眼,他不明白为何他家父皇半点不害怕,那张大嘴好似要把他吃了一样。
【汉文帝刘恒】:唐太宗李世民。
殿上的刘恒听面前黄团诉说着他不曾听过的皇帝名号。
一向淡定内敛的汉文帝刘恒激动起来。
看着粉丝汉文帝,乐瑶不由的想多说两句。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的偶像是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低调每敛 ,谦恭谨慎,乃是古代明君的典范。
李世民用汉文帝的德行来督促自己。
就这么说吧,汉文帝的庙号为汉太宗,谥号文帝。
唐太宗李世民的庙号也为唐太宗,谥号也是文帝,当然了,最后被改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听到自己以后的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握笔的手顿住。
未央宫,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听到神迹如此夸赞自己,“我刘恒何德何能,我怎配。”
刘恒向来自省,作为帝王,他总觉的自己做的不够好。
刘恒身边的臣子早就习惯了他家陛下如此自谦,不管刘恒做的多好,他总觉的自己做的还不够,还不好。
“后世皇帝,唐太宗。”刘恒自省后,再次注意到神迹方才一直说的唐太宗李世民。
朝堂更替,历史宛如车轮滚滚前进,谁也阻挡不了,刘恒只希望大汉能够长久一些,如此他才对得起列祖列宗。
刘恒不是没有雄心壮志,但想让大汉长久下去,休养生息是必然的。
先祖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他要守好才是。
昨日才出现的神迹,今日又出现,杨坚强打着精神看向神迹。
听神迹说后世小儿的偶像是汉文帝刘恒,杨坚心里有一丝失落。
他记得神迹之前说过,自己的谥号也是隋文帝,都有一个文字。
杨坚自认为自己的功绩比汉文帝要大一些,当然,杨坚也认为汉文帝是千古明君。
正因为如此,他也想如同汉文帝一样被后世追捧。
后世小儿虽以汉文帝为榜样,
【方才说了题外话,咱们言归正传,看看唐太宗李世民在文治上的功劳。
首先,唐太宗深知民以食为天,百姓们最基本也是最淳朴的愿望就是吃饱,只有吃饱了才有能力去干别的事情。
唐太宗李世民制定了以粮食为民生之基,为治国之基,
真是刻在咱们祖祖辈辈骨子的种田。】
乐瑶放出小动画来,这次是农民伯伯的小卡通,只见农民伯伯拿着锄头,一下一下的锄地。
俗话说得好,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虽然乐瑶体会不了古人对粮食的渴望,但乐瑶知道饿的滋味真不好受。
【虽然唐太宗李世民特别注重农业,但是他也重视商业,两碗水端平不偏科,和大宋重商轻农的政策不一样,唐朝的商业咱们后面再说,先说农业。】
乐瑶在自己笔记本上写了个商,然后画圈,放在后面再说。
“神迹又提咱们大宋,果真咱们就是各朝各代的反面例子。”赵匡美边说边写,丝毫不耽误。
被赵匡美连续怼了这么多天,赵匡胤觉的自己心里素质好了很多,瞧,他心口都不闷了。
【为了发展农业,李世民鼓励开荒,并给开荒的农民们奖励,减免他们的赋税,如此增加百姓种地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提倡科学种植,合适的季节种植合适的作物。
要知道古代可没有塑料大棚,都是看节气种田,在不合适的季节种粮食,不但无所收获,还会浪费人力物力。
皇帝开始带头,从官员到百姓都十分重视春耕时节。】
卡通的农民伯伯又出现了,方才是刨土,这次是浇水。
【在这举个例子看看唐太宗李世民对春耕时节是多么重视,多以身作则。
太子李承乾的成年冠礼,按算的日子应该在二月份举行,最为吉利。
但是二月份正是春耕时节,李世民怎么会为了太子的加冠礼而耽误农忙。
李世民到加冠礼什么时候都可以举起,但是民生却耽误不得,于是李承乾的加冠礼被推迟。】
听到自己的加冠礼因为民生被推迟了,李承乾心里仿佛被堵住了似的。
他还小,没有他阿耶的度量,李承乾觉的自己的加冠礼只有一次,春耕则年年有,为何自己就得让着。
李承乾低头,不敢让他家阿耶看到他如此模样,否则又要教导他为君者要造福百姓,什么百姓是水,君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承乾真是听了太多次了…
“唐太宗真是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哎呀呀,太子李承乾,皇兄,李承乾是不是那个废太子?”赵匡美问赵匡胤,他忽然有点想不起来了,赵匡胤点头。
“看看人家大唐,废就废没用的太子,咱大宋那么多没用的昏君,怎么就没一个人废了他们。”赵匡美叹气。
虽然他三叔没点名说谁,但是赵德昭总觉得心口有点闷。
【唐朝沿用了前面朝代的均田制,并加以改进,如此之前被忽略的弱势群体。
虽然之前也有朝代给他们分田,但是他们根本无力耕种,一方面耕田荒废,一方面弱势群体仍旧弱势,没得半点改善。
对于这些弱势群体,李世民下令,地方上的官员必须帮助他们来完成耕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