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汉景帝看到他爹的心声出现在神迹,眉头皱起。
就他,也配?
公子扶苏见汉文帝如此迷信,竟因为一梦把国之财交给一个男宠,不由眉头深锁。
扶苏再次陷入沉思中,他抬眼看他家父皇嬴政,那他父皇呢,会不会也如此?
【如此被宠爱的邓通,却有相士算命说他会被饿死。
汉文帝不信,有自己的宠爱,邓通怎么会饿死。
于是汉文帝把蜀郡的铜山赏赐给邓通,准许邓通自己铸钱,这可是相当大的权利,直接让邓通富可敌国。
而他的铸造的“邓通钱”流布全国,可与吴王铸造铜钱匹敌。
但汉文帝算错了一点,邓通有他的宠爱,但是没汉景帝的宠爱。】
乐瑶放出动画,是一个满脸带着嫌弃表情的皇帝,头上几个大字,“我不喜欢他!”
汉景帝一笑,神迹不愧是神迹,即便是帝王心也逃不过。
【为何汉景帝如此讨厌邓通呢,中间发生了这么一件小事。
邓通这人特别明白,他知道自己的荣华富贵都来自于汉文帝,因此对汉文帝当着是百依百顺,无微不至。
有一次,汉文帝身上长了脓疮,邓通半分不嫌弃汉文帝,用嘴给汉文帝吸吮脓水。
汉文帝便顺嘴一问,“天下谁最爱自己。”
邓通当然不能说自己,他回的是太子刘启最爱汉文帝。
于是汉文帝把太子刘启叫来,替自己吸吮脓水,来试探太子的孝心。
讲真,让我是没法吸……太子刘启吸是吸了,但由此记恨上邓通。】
“儿子绝对没有嫌弃父皇。”汉景帝开口道,“只是看不惯以色侍人之辈。”
看着自家儿子眉眼间的凉薄之意,汉文帝知道自己不论如何劝说,也留不住邓通的命。
这么多年的荣华,也不枉他来人间一趟,汉文帝不在提邓通。
【不知大家给凉薄皇帝的典范,汉景帝打多少分。
作为臣子,我肯定给他打0分,但作为百姓,汉景帝却能是打80分的皇帝。】
“扶苏。”嬴政再次点名公子扶苏。
“儿子不知。”公子扶苏坦然回答,汉文帝和汉景帝之事对他冲击太大,比之前神迹所述的昏君之事冲击更大。
之前昏君的操作虽让人恨不得将他们碎尸万段,处之而后快。
但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是明君,但是他们在位之政,特别是汉景帝,于臣凉薄手段之不堪。
在此之前,公子扶苏对昏君和明君一直有很严苛的定义,像是他父皇就算不得明君。
但今日之后,公子扶苏却对他原本划分的界限模糊了,也让他对长久以来的儒学之说产生了怀疑。
【朱允炆】:昏君而已。
【朱允炆退出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说完了文景之治,咱们再回到之前的话题,造反的太宗们。
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咱们说完了,接着说说第二位太宗,Judy!】
看着面前的鬼画符,直播间的几位满脸不解,这是什么名字。
嬴政:Judy????
李世民:Judy????
赵匡胤:Judy????
朱棣:Judy????

“哥!哥!哥!神迹!神迹!神迹!”赵匡美兴奋的官帽都要蹦跶掉了。
不过一年没见神迹, 他连饭都吃不香了,整个人都蔫了吧唧。
今日终于又见到神迹,这种感觉怎么说呢,久旱逢甘霖, 内心的空虚一下就被填的满满的, 生活再次变的美好起来。
“皇弟, 你看咱三叔的眼睛是不是冒光了?”赵德昭问赵德芳。
赵德芳使劲盯着赵匡美的眼睛, “还真是。”
只见赵匡美拿着小板凳,又坐到赵匡胤的身边。
赵匡胤相当无奈, “你瞧瞧你,成何体统。”
赵匡美的脸皮早就练出来了,“皇兄,我这不是一切为了咱大宋,老规矩, 我使劲记神迹之言。”
这次赵匡美不但带了小马扎, 还带了个小桌子, 笔墨纸砚也准备好了。
“皇兄, 那是啥符号?”赵匡美对着神迹字幕记下了Judy这几个符号,“蛮夷?”
直播间会根据时代不同, 把乐瑶说的话都配成字幕, 以防止主播口齿不清, 引发歧义。
鉴于英文无法转换, 因此就直接放上去了。
“不知。”赵匡胤道。
“真是神奇的太宗, 都得位不正,不知这个是昏君还是明君。”赵匡美一整个期待。
“另一位太宗?”李世民看着神迹, 意识到神迹所说应该是后世朝代之事,不知距唐朝有多遥远, 姓氏竟然都让人看不懂。
难不成是千年之后?
因同为造反的太宗,李世民对后世这位太宗很敢兴趣。
怎么说呢,莫名带了一种亲切感。
【相比第一位造反的太宗李世民,太宗Judy的造反可以算的上地狱模式。
唐太宗李世民一手打下了唐朝的大半江山,但是太宗Judy的江山是他爹打下来的,这点和李渊的坐享其成可不一样。】
“什么叫坐享其成,难道儿子不是他辛辛苦苦生的么,再说自己还有晋阳起兵,还有李家声望。”李渊扒拉手指头数数,觉的自己的功劳并不少。
李渊表示他不服,神迹对他就是有偏见,很大的偏见。
【在说说兵权,唐太宗李世民可是天策上将,手中的兵权自不用说。
太宗Judy虽然有兵权,但和唐太宗李世民相比真是少的可怜。
但是两人也有共同点,一是特别能打,二就是不得不反,不反死路一条。】
李世民虽不知后世这位太宗是何人,但听神迹对比他们二人的处境,愈发有心心相惜之感。
燕王朱棣仔细听着神迹,越听似乎越像自己,Judy?朱棣?!
竟是他自己?
【接下来咱就具体分析分析,明太宗Judy为何要反,因为这期唠的是太宗那些事,咱先不管后期明太宗被改成了明成祖这茬。】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乐瑶眼见系统自动识别的字幕把朱棣翻译成了Judy,想来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谁。
【唐太宗李世民当初造反,是因为他不反,李渊还有太子李建成就得弄死他,还有他天策府众臣。
而明太宗朱棣造反,则是因为他要是不反,他的侄子皇帝就要弄死他。】
“历史轮回。”李世民感叹。
【赵匡胤】:侄子皇帝?
【嬴政】:侄子皇帝?
“怎么侄子当皇帝了?大侄子造反?”赵匡美不解,“听过有儿子当皇帝,有弟弟当皇帝,没听过有孙子当的。”
之前神迹讲大宋未来之事,虽也没发生,起码是大宋自己的事,总能猜出一些。
前朝之事更不必说,史书上都写着呢,但这次不一样,是后世朝代,捉摸不透。
乐瑶寻思明惠帝朱允炆的存在感没有那么低吧?不过既然粉丝,那自己就啰嗦两句。
【明惠帝,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嫡孙。
没错,开国皇帝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孙子,而不是儿子,倒不是他没儿子,相反,明太祖有二十多个儿子。
但他一直坚守立嫡长子为帝,可惜的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嫡长子朱标英年早逝,于是皇位就落到了嫡长孙身上。】
“他还真是执着。”李渊感叹,如此注重血脉,难不成也是关陇世家?
等等…怎么感觉明太祖这庙号听起来如此熟悉?
李渊使劲想,他想起来了!!这个明太祖是不是之前那个不把自己当开国皇帝的玩意!!
之前乐瑶讲唐太宗李世民那期提过一嘴,朱元璋是不承认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只承认李世民。
李渊的心情瞬间不美好了。
【明太祖朱元璋进入直播间。】
乐瑶直播间忽然又进来了一个老粉丝。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接受了长子朱标去世的事实,他整个人苍老了一圈,再无往日的意气风发。
今日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为避免几个儿子不服,朱元璋借着家宴的机会敲打敲打他们,不让他们生出旁的心思。
虽然朱允炆是他们的晚辈,但他是日后的皇帝,在皇位面前,不论辈分。
朱元璋让朱允炆坐在自己身边,而他的儿子们则按照岁数分坐左右两边。
见叔叔们来,朱允炆还毕恭毕敬,丝毫没有因此自己皇长孙之位而傲慢。
这点让朱元璋很是满意,不愧是他长子朱标的后代,仁善孝敬。
想到这,朱元璋心里又难受起来。
不过神迹的出现打断了朱元璋的难受。
因为朱元璋是突然加入直播间的,所以乐瑶的大柠檬头是Duang一下落在朱元璋跟前,把一旁的朱允炆吓的打了一个哆嗦,差点叫出声来。
朱棣他们倒是淡定,毕竟之间见过神迹。
【Judy他前面有三位哥哥,大哥是太子,英年早逝。
二哥秦王还有三哥晋王,这两人的命也不长,所以明太宗朱棣虽然为第四子,因为前面三位哥哥都没了,他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长子。】
秦王朱樉???
晋王朱棢???
神迹这是作甚,怎么刚出现他俩就没了。
“我好好的怎么就没了。”朱樉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爹,我怎么没了。”
朱樉看向朱元璋,朱樉对自己的身体向来自信,他可谓是吃嘛嘛香,怎么可能早早就死了!
刚刚才经历了丧子之痛的朱元璋没想到自己又忽然没了两个儿子。
他不想知道朱樉是怎么没的,他比较关心晋王朱棢是如何没的。
朱樉见朱元璋不看自己,甚是尴尬,只能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Judy什么鬼?”
朱樉把话题转移到燕王朱棣身上。
“老四,你给自己起了个啥鬼名字?”朱樉一脸嫌弃。
朱棣……
【但是即便成了长子,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好皇孙朱允炆。
其实朱允炆也不是嫡长子,他上面还有一个大哥,可惜年纪轻轻也去了。
虽然不是最佳候选人,但朱元璋对这个孙子还是很满意的,就凭着他的孝敬听话,想朱标死的时候朱允炆日夜守灵,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如此孝心,当真是入了朱元璋的心。】
“好孩子。”朱元璋拍拍朱允炆的肩膀,只要提到太子朱标,朱元璋就忍不住,一旁的太监赶紧拿来绢帕给他家皇上擦 眼泪。
“都是允炆应该做的。”朱允炆见朱元璋哭,他也跟着难受起来。
【除了听话外,朱允炆治国方面虽算不上突出,但也算的上合格。
像之前朱元璋就问过朱允炆,如何面对藩王,就是他的那几位叔叔燕王朱棣他们。
当时朱允炆的回答十分漂亮,他说,要是叔叔们真有异心,他定会用德行去感化,用礼法去约束他们。
若于礼于法都没用,他万不得已,才在对叔叔们动手。
他的回答让朱元璋很满意,觉的他教导出来的孙子可担的起大明江山!】
这个问题答案,朱允炆早就熟记于心,不想神迹忽然把自己背过的答案给说了出来。
朱元璋看向朱樉朱棣他们,“咱不希望看到动手的那一天,你们牢记,咱们都是一家人,允炆不会亏待你们,你们做叔叔的亦要护住大明江山。”
“儿臣谨记。”朱棣他们行道。
朱元璋甚是欣慰,但欣慰的同时又不免难过,若是他的太子还在,何必由他这个老头子来敲打…唉…
朱元璋不担心朱棣朱樉他们会造反,他更为担心长孙面子幼,怕是压不住手下大将。
看来他得好好为朱允炆的将来谋划谋划。
【如此仁义善待自家叔叔的朱允炆,为何Judy还要反呢?接下咱们详细说说朱允炆是怎么一手打破朱元璋给他铺好的路。】
朱元璋:四子造反!?
朱樉:老四造反!!
朱棢:老四造反!
朱允炆:叔叔造反!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朱棣身上,朱棣转头,不知该看谁。
“谁是Judy?!”朱棣问,不一定是自己吧?
明惠帝,朱允炆。
自打那日神迹所述汉景帝削藩之事,明惠帝愈发坚定了削藩的念头,虽然他之前答应过皇爷爷要好好善待叔叔们。
如今他为了大明江山要违反当年的誓言,希望皇爷爷不要怪罪他。
要建立更加繁盛的大明,削藩是第一步!
朱允炆的目标是最差也是个汉武帝。
对于这次削藩,朱允炆十分有自信,毕竟汉景帝都能成功,何况自己呢。
他手握如此大的兵力,都不用上战场,直接把兵马派出去,便能把他那几位叔叔直接给削了。
之前皇爷爷不削藩是挂念父子情义,如今这薄情寡义之名就由他朱允炆承担!
朱允炆挺直腰杆,在奏章写了一个大大的削!
对不起了叔叔们!

朱樉朱棢他们会抓重点,难不成他们的死……
他们二人又齐刷刷的看向一脸无辜的好大侄朱允炆。
不是吧,最终的猎人以兔子的形式出现?
朱樉的就差把是不是你弄死俺的写在脸上,朱允炆张了张嘴, 不知怎么解释。
有一点他是非常确认, 他是不可能杀叔叔们, 他自小师从儒家, 向来是以礼待人,更何况是自己的叔叔。
实话实说, 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他几个儿子就没服的,一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连战场都没上过,能治国平天下?
但有朱元璋压着, 不服也得服。
其实朱樉挺纳闷, 老四他怎么就敢反了?!
于是朱樉又看朱棣, 想看出他稳重下那颗狂野的心。
朱棣被朱樉盯的难受, 于是他反盯过去。
【赵匡胤】:后朝分封制?
【嬴政】:分封制?
赵匡胤他们的重点可不在明朝藩王多惨,他们感兴趣的是分封制。
【没错, 明朝也实行分封制, 要不说历史是个轮回呢, 秦朝时期秦始皇看因周朝的分封制导致的诸侯混战, 因此他坚决废除了分封制。
但汉朝却认为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是因为没有同姓诸侯相帮。
于是刘邦又实行分封异姓诸侯王, 后来分封异姓诸侯王灭了,又分封了刘氏藩, 当然,从汉文帝开始削藩已经提上日程, 最终在汉武帝时期才完成削藩。
唐朝虽然没有分封制,我怀疑是李渊生的儿子太少,等他生儿子多的时候已经不是皇帝了,不然,他多半也会实行分封制。】
“神迹怎么会误会吾到如此地步。”李渊不承认,他才不会实行分封制,只有刘邦那个垃圾还有后世大明朝明太祖这个垃圾才会历史倒退。
之前李渊是讨厌刘邦,现在他讨厌名单上又加了一个人,朱元璋。
【朱元璋】:李渊算什么东西。
听神迹提到把刘邦和李渊相提并论,朱元璋都觉得刘邦受到了侮辱。
与李渊瞧不起刘邦相反,朱元璋对刘邦的评价非常高,他曾经道,刘邦乃是君天下之德,安万世之功者。
而李渊…
朱元璋根本不承认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的弹幕直接飘到了李渊的眼前,李渊的当场被气的暴跳如雷。
“你是个什么东西!!”李渊指着神迹,仿佛指着朱元璋的鼻子骂。
神迹出现了这么多次,李世民大胆猜测,除了大唐外,应该也有别的王朝观看神迹。
虽不知神迹是如何办到的,但看天幕中时不时的回出现以庙号为开头的话语,李世民更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甚至有时候他心中所想都会出现在天幕中,但心声什么时候会出现在天幕却不受他们控制。
在神迹诉说汉文帝之事时,李世民尝试几次,但他的心声却没有被放到天幕上。
“他凭什么瞧不起吾,他凭什么瞧不起吾,他有吾这样的儿子么?!”李渊的气吐沫狂飞,“吾儿是天可汗,汝儿什么东西!”
此时的李渊就像现代家长,既然自己比不过,那就拼儿子呀!
李渊不信谁还能有比他厉害的儿子!
李渊骂朱元璋的话却没有出现在天幕,如此李渊就更加郁闷。
怎么,是他不配么??!!
既然自己不配,那他儿子来!
李渊眼巴巴的看向李世民,那委屈的老眼睛似乎在说,“儿呀,他欺负你的老父亲。”
然而李世民无视,他同意神迹的观点,若自己多一些兄弟,唐朝必走汉朝老路。
【唐朝虽然没有分封制,但是后期的节度使其实也和异姓诸侯王差不多,导致大唐走下坡路。】
节度使?
李世民表情严肃起来,他的确设有节度使一职,不过并没有什么实权。
说白了如今的节度使不过是李世民的传话工具罢了,属于朝堂上一个很尴尬的存在。
日后如何会成为危害大唐的“异姓诸侯”?
大殿的气压低沉,李世民如临大敌。
今日神迹过后,李世民准备上晚朝,和众臣详谈节度使一事。
此刻的秦始皇嬴政也是从未有过的严肃,事关秦之国祚。
之前他一直主张中央集权,就是不想重蹈覆辙,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鲜少叹气嬴政竟然轻叹一口气
集权,若有叛乱,孤立无援,容易被推翻。
分封,则诸侯割据混战,好不容易统一的王朝将再次分裂。
进难,退亦难。
秦始皇选择了前者,大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但嬴政没想到,秦二世而亡,他再次看向扶苏。
这次扶苏没有像之前那般跪下认错,若认错有用,秦就能不亡么?改错才能破局。
扶苏用笔刀刻下了郡县和分封,此刻他终于体会到自家父皇的难处。
胡亥在一旁幸灾乐祸,等着扶苏被骂,可这次没如他所愿,嬴政和扶苏只是对视一眼,并没有说什么。
【到了宋朝,倒是吸取了唐朝和汉朝的教训,没有什么异姓王爷,赵氏子孙没有加封的,还撤了将军的兵权。
内患是没了,但大宋的脊梁也没了,处处受外族打压,只能送银子。】
赵匡美叹气,“怎么又有咱们。”
他算发现了,不论是表扬盛世还是骂昏君,他们宋朝都有份。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宋。”赵匡美不但说,他还写下来了。
赵匡胤……
而唐太宗李世民听再次被提起的大宋,有些好奇,这个自断臂膀的王朝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以,到了明朝,吸取了前朝所有的经验,朱元璋还是采用了分封制。
但是明朝的分封制有其特殊性,和其他朝代的又不一样。
首先,朱元璋的出身就和其他皇帝不同,明太祖朱元璋真是开局一个碗,他的开局难度可比刘邦高的多。
要是刘邦算小康人家,朱元璋真是一清二白的百姓底层。
当过和尚,要过饭,再到投义军、称王,灭元朝、开辟大明王朝。
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
乐瑶放出一个动画,一个小和尚从画面走出起来,笑呵呵的端着碗。
然后成为了将军,最后小和尚成为了皇帝!
他头上几个大字,“咱把蛮夷赶走啦!”
明明是如此可爱的画面,却戳中朱元璋的心窝,让他眼眶一酸。
“咱爹得来的江山多么不易,Judy你怎敢造反。”晋王朱棢质问朱棣,直接打断了他爹朱元璋的感动。
反正朱棣不承认,这个Judy就不能是他爹认的干儿子么?
朱元璋看向朱棣和朱棢,指着殿外,“你俩出去站着!”
朱棣……
朱棢……
朱樉:嘿嘿嘿!
“老二,你也出去。”朱元璋一并把三人给赶出去了。
朱棣三只能抻着头往殿里看,耳朵竖起来,生怕错过了神迹。
朱欆埋怨,“你俩吵就吵,管我啥事。”
“二哥,你不说话没人拿你当哑巴。”朱棢语气嫌弃。
“三弟,你胳膊肘往哪拐,咱俩两个死人,不该同仇敌忾么!”朱欆往后一退,朝朱棣那一撇嘴。
还在空气里画了一条线。
朱棣……
“你爱死死,别拉着我。”朱棢用鞋底蹭地,蹭的地方正是朱欆刚刚画的线。
“你不死就不死么,阎王让你三更死你还能活到五更!”朱欆在空气中接着画线。
朱棣叹气。
朱欆和朱棢异口同声,“Judy!你叹什么气!”
接着殿内一声大吼,“闭嘴!”
来自老父亲的震慑,殿外瞬间安静了……
听到明朝皇帝如此出身,李世民不由佩服。
如同朱元璋一样,李世民对汉高祖刘邦评价很高,英雄不问出处,能在逆境中得天下乃是王者。
“这样的人还得天下?”李渊大惊,刘邦那样的人得天下已经够不可思议了,乞丐还能当皇帝?带着百姓一起要饭?
朱元璋瞬间代替刘邦成了李渊第一个瞧不起的帝王。
【李渊】:乞丐都能当皇帝?
【朱元璋】:李渊那怂鳖都能,乞丐咋就不能!
朱元璋不惯李渊毛病,开口直接骂。
李渊捂着心口,“吾儿,他骂你是王八蛋。”
李世民眉头微皱,“父皇,时候不早了。”
“吾不困。”李渊瞪大眼睛,他不走,今个他要和那个乞丐一战到底!
【这样的开局,要想别人给自己卖命,自然要不吝赏赐,不然人家凭啥跟着?
俗话说,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明太祖朱元璋对功臣予以封赏赐,不过他并没有给他们封王,而是公侯伯。
为了压制这些功臣,朱元璋又封自己儿子为王。
明太祖朱元璋对儿子们家教很是严格,都是经过战场锤炼的,没一个养尊处优,当然,皇太孙除外。
对自家儿子封王,除了战略决策当然也有私心,毕竟都是亲儿子,怎么闹,这天下还是他们老朱家的。】
听神迹把自己的心理分析的一清二楚,朱元璋感叹,“不愧是老天爷,啥都知道,人在做,天在看。”
这也是为何听朱棣造反,朱元璋没立马暴怒的原因,在怎么反还是老朱家的天下。
当然,造反是不对的。
老四这个兔崽子,知道没脸,把自己的名都改了,Judy???什么玩意!
【明太祖朱元璋给自家儿子封王,除了压制功臣和私心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蒙古还未灭亡,随时可能南下,边境局势动荡,需要信的过的将臣去守。
谁能信的过?自家亲儿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守的是自家江山。】
乐瑶放出一张地图来,地图上标注着镇守藩王的位置和名字。
【咱们来看看明太祖朱元璋的战略部署。
从东到西,驻守的藩王依次为,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这九王被称为九大塞王。
九大藩王建立起了坚固的关内的屏障。
因燕王和宁王驻守要塞,因此他们手中的兵马比其他几位要多。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给了九大藩王兵权,但是对他们的制约也很多。】
乐瑶讲,李世民、秦始皇、赵匡胤三人在认真的记。
李渊不屑,他不信这是乞丐能想出来的,往自己脸上贴金!
还有他儿子记什么,有啥可记的!后朝有何能借鉴的?浪费笔墨罢了。
【第一,朱元璋限定了藩王的领地范围,并规定没有中央的命令,藩王不得随意离开自己的领地。
第二,限定他们的兵权,藩王不可以招募新兵,护卫军的数量也不能超出中央要求的数量,也就是最多不准超过6万,虽可调动兵力但用兵之前必须上报兵部。
如此主动权仍旧在中央,就算有藩王心存不轨,区区几万人也闹不出什么事来。
第三,经济上控制,藩王只拥有兵权,封地里其他权利如税收、民生、刑法等还由中央掌控。
最后,藩王的藩地也不是固定的,所以经营藩地也没用,说不定就不是自己的藩地了。
这些条条框框把藩王的权力限制的很死,名义上是王,实际上就是待遇好的将领罢了。】
听神迹把九大藩王的权利制约说的如此直白,特别最后一句……直戳众藩王的心口窝。
“有谁不想当,和咱说说。”朱元璋看向众皇子,但看不清殿外三人的反应。
“你三,滚回来。”朱元璋道。
朱棣三人又老老实实的进来了,看出这家朱元璋说了算。
【这么看,藩王的权利好似也没那么大。
相比汉景帝时期,那时候的吴王刘濞不但有自己的军队,还能自己铸造钱,而朱棣他们
就只有个兵权罢了,还得听中央指挥。】
【李渊】:削藩有什么难度?
李渊的心声发到了神迹上,削藩不是分分钟的事么?
【没错,明惠帝朱允炆也是这样想的。】
李渊…怎么觉得自己被骂孙子了?
明殿,明惠帝。
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一并站开,今日他们被朱允炆叫来商量大事。
自打上次听神迹说汉景帝削藩之事,朱允炆心底削藩的火苗就越烧越旺。
他昨天一晚上没睡好,分析了当下局面,得出的答案是他那些当藩王的叔叔要什么没什么,优势全在他这边。
不过,问题来了,到底先从那个叔叔下手,朱允炆有点拿不定主意,于是他让自己的心腹大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一同来商量。
有如此智囊团,朱允炆觉得自己就是第二个唐太宗,而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则是房玄龄和杜如晦。
“优势在咱们,先削哪个藩王。”朱允炆开门见山的问。

第109章
“臣以为陛下应从燕王朱棣开始。”兵部尚书齐泰立马道, 早在他提议他们陛下削藩时便想好这个问题。
擒贼先擒王,燕王朱棣作为顺位的长子,且又是手中兵权最大的,自然要先抓他。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