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自己退到德州,燕王朱棣的攻势不减,这阵子陆陆续续的已经有一万大军直接投靠了燕王朱棣。
李景隆实在是想不明白朱允炆到底要干什么,他这还在前线作战,朱允炆竟然直接派人过来查他。
如何,觉得自己是朱棣那边的人?
就因为自己打了败仗?
他怎么不看看大将耿炳文不是也输了,老将军顾城不是也被生擒了。
还有神迹之前说的战绩,几个月就收复安南,鞑靼见之都闻风丧胆。
这样的战神燕王,谁能打?
他就想问问到底谁能打?凭着自己么??
李景隆倒不是贬低自己,他是心里对自己有数,自己是有那么一点能力,和燕王那样的打仗天才是无法相比的。
“他们爱走就让他们走。”李景隆越想越气。
“将军,这…”副将尴尬的站在原地。
不光李景隆心里难受,他手下的大将同样不怎么舒服,特别是当年跟随过燕王的老部下,比如说大将平安。
直接被停了职的大将平安,今日他就要被压回朝堂。
看着眼前的天幕,大将平安真的后悔了,后悔自己没早一日去投奔燕王朱棣。
大将平安早年跟随朱棣北伐,虽然是朱棣手下,但是他对朝堂决定的忠心不二。
在白沟河一战中,他的表现也相当的出色,虽然最后他还是被朱棣打败,但是不能因为自己败了就抹杀了自己全部的功劳。
仅仅因为自己是朱棣的属下,仅仅因为自己没有最终打败燕王朱棣,就被定为反贼?!
可笑,真是太可笑了。
平安气恼的哈哈大笑,过来押他士兵们心里也不舒服,将领平安是怎样的人军中谁人不知。
若真是燕王朱棣的人,还能在战场上那样厮杀?
大将盛庸过来看望平安,两人一同在战场奋战,差点就赢了燕军。
今日看到昔日的战友到如今的田地,大将盛庸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应该是狐死兔悲之感。
他这次没有遭到弹劾,不是因为他在战场上的奋勇,而是因为他曾经不是燕王朱棣的手下。
“起码让我看完天幕,”平安对朝堂派来的官员道。
官员无奈,“将军,您就别难为下官了,若回去晚了,陛下怪罪下来,您的罪名不就坐实了。”
“我身正不怕影子斜!”平安怒吼,他不怕查,他对大明忠心不二!
来的官员叹气,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出征,明太宗朱棣还带上了自己的好圣孙,朱瞻基!】
好圣孙???
朱元璋看向自家儿子,“如何,世子也死了??”
朱高炽,我死了???
朱高煦,大哥死了!!!
朱允炆…好圣孙?
朱高煦高兴的欢呼雀跃, 但一想到他大哥以后还有个好圣孙,心里又不高兴。
他爹是怎么回事?怎么和他爷爷一个德行,又不是没有儿子,弄什么好圣孙?
想再出一个朱允炆么??
自己这个好大儿他怎么就看不见呢!
朱高煦心底的火苗再次燃起, 他心里想, 他爹朱棣这样做, 是不是让自己效仿反了他的好大侄子?
此时的朱瞻基还未出生, 朱高煦直接把朱允炆的形象代入到了他还未出生的好大侄朱瞻基头上。
“又一个废物。”朱高煦感叹道。
朱高炽…
【李世民】:唉……好圣孙
【赵匡胤】:唉……好圣孙
李世民和赵匡胤进入直播间比较晚,因此不知叫门天下的事, 自然也不知道朱瞻基。
因为有朱允炆这个好圣孙在前,听神迹提朱棣的好圣孙时,李世民他们第一反应便是这好圣孙怕不是真的“好”。
而作为直播间元老粉丝,嬴政展开记录后朝大明的竹简。
想当初神迹第二次出现,上来就讲的大明战神, 叫门天子, 土木堡战神。
即便过去了几个月, 嬴政仍对明朝的这位败家子印象深刻。
只是嬴政没有想到那个败家昏君的先祖竟然如此英勇, 这个明太宗才该是当之无愧的大明战神。
嬴政看着之前的记录,这个好圣孙朱瞻基应该就是那个大明战神朱祁镇的爹。
之前神迹虽然没有详细的说朱瞻基, 但是之前偶尔提过一嘴, 算是个不错的帝王。
可惜生了一个败家子, 以一人之力断送了整个大明王朝, 好在有朱祁钰收拾烂摊子, 最后那昏君竟然发起了夺门之变。
嬴政现在回想起来那个败家的种种作为,不由的为大明惋惜。
随后嬴政又看向公子扶苏, 儿子不行,不知道孙子行不行。
如今自己这个年岁, 也不知能不能等当孙子成人。
若能活的久一点便好了,这个念头再次冒了出来。
洪武年。
听到朱棣最后也立了自己的孙子为皇太孙,朱允炆莫名的恼怒。
可能同为孙子的原因,朱允炆莫名的觉的自己的皇位被朱棣的孙子给抢了。
他诅咒朱棣的好圣孙也是个窝囊玩意!
【朱允炆】:诅咒你的圣孙也是个窝囊玩意!
朱允炆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到天幕上,一行大大的红字。
看见弹幕的众人全部沉默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我生气起来连我自己都骂么?
“你还知道你自己窝囊。”朱元璋恶狠狠的对朱允炆道,随后又悲上心头。
听到自家四子也早年丧子 ,朱元璋悲呛道,“咱老朱家事造了什么孽。”‘
想起自己那个大胖孙子,怎么就死了。
“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怎么死了。”朱元璋心里难受。
朱允炆???
“皇爷爷…”朱允炆的声音哽咽 ,他家皇爷爷是说自己该死么?
【朱允炆】:死的好,死的大快人心!
一行大字又从朱元璋的眼前飘过,此时的明太祖朱元璋眼里还含着泪花呢。
只见朱元璋走到朱允炆跟前,使劲踹了朱允炆一脚,“又狠又毒的畜生!”
【朱元璋】:我的好皇孙,怎么就死了呢。
朱高炽自己也纳闷,虽然自己胖,但是也不至于死那么早吧。
乐瑶看着弹幕。
这???
【明太宗朱棣之所以带上自己的好圣孙,原因之一,是太子朱高炽身体不怎么好,肥胖不说还跛脚。
但是朱高炽没死,还挺好的活着。】
【朱高炽】:原来我没死。
【朱高煦】:怎么没死?唉…
听神迹如此描述朱高炽,正在神迹跟前的李承乾和李泰互相看了对方一眼。
虽然李承乾如今脚还好好的,但神迹之前说过他未来会跛脚,而李泰更不必说,整个人胖成了一坨。
感觉命运是一个轮回,这朱高炽怎么听着像是李泰还有李承乾的综合体。
【因为朱高炽身体不好,所以朱棣早早就立下了皇太孙,作为大明王朝的下一代继承人,好让明花草后继有人。】
朱高煦??我不是人???
【这个事情大家是不是觉的似曾相识,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不也是把皇位直接传给他的好圣孙朱允炆了么。
唯一不同的是,此时太子朱高炽还没死,而朱元璋立皇太孙时,太子朱标已经死了。
为了防止再出现靖难之役,朱棣决定亲自带自己的好圣孙上战场,让他建功立业,别像明惠帝朱允炆那般一无是处。】
朱允炆……
【这么看,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真的很大。
像是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在前,但是到他自己又极其的偏心李泰。
而明太宗朱棣,有靖难之役在前,到他这继续立自己的好圣孙。】
听到此处,唐太宗李世民又开始自省。
当年他就想着一碗水端平,长子有太子之位,次子自然要疼爱一些,不想…
【补充一点,瓦剌敢如此对明朝叫嚣,除了他的实力比鞑靼强大外,还因为他处于西北部,躲开了明朝的贸易封锁。
对于重护甲方面,瓦剌可比鞑靼要强的多,因此瓦剌有数目庞大的重骑大军。
咱们继续说回明太宗第二次北征,和第一次一样,明太宗朱棣还是稳扎稳打的战略推进,确保军队有充足的补给。】
乐瑶放出紧张的音乐,擂鼓阵阵,让天幕前众将领的心一下提了起来。
而神迹面前的朱允炆听着紧张的鼓声,却让他异常烦躁。
因众臣都闭上眼睛,朱允炆的心理活动便肆无忌惮起来。
【明惠帝朱允炆】:两次出征,劳民伤财堪比隋炀帝。
【明惠帝朱允炆】:老天无眼,为何不让他死在第二次北伐!
朝堂众臣的眼睛是闭上的,看不见天幕上的弹幕,但是军营中,众将领和士兵的眼睛可没蒙上。
虽然朱允炆下令,但是皇令下发总需要时间,又不和现代似的,一个电话能通知众人。
此时的朱允炆估计是刺激过头,竟是忘了这点。
见他们陛下如此恶毒的诅咒,众将领和士兵错愕不已。
都说内战无英雄,外站无贼子。
就算他们陛下再如何巴不得燕王死,但此时的燕王朱棣面对得是外族瓦剌啊,希望燕王死?那他们陛下是不是大明亡?!
【瓦剌采用了和鞑靼相同的战术,先诱敌深入。
马哈木首先派出一小队兵马,先让明太宗朱棣打赢一小仗,随后那些被生擒的“俘虏”向明太宗朱棣交代出马哈木大军的所在地。
这样情形不能说相似,只能说是一模一样,同样是刚到蒙古的明军,同样的抓到俘虏,同样俘虏领路。】
“这外族首领觉的大明皇帝是个傻子,看不出他布局?”赵匡美大为不解。
“若换做明惠帝朱允炆,未必不中招。”赵匡胤道,招数不怕老好用就行。
赵匡美寻思,也是。
“哥,若是你,会如何?”赵匡美。
“将计就计。”赵匡胤没丝毫犹豫道。
“可前方就是陷阱,这不是去送死么?”赵匡美又大为不解。
“你去是送死,我去不是。”赵匡胤出口道,他不是在讽刺赵匡美,他在说事实。
论打仗,赵匡胤绝对能上最能打仗帝王的排行榜。
【咱们再说说马哈木那里的布局,他选忽兰忽失温作为瓦剌于明朝大军决战地点。
此战,马哈木可是带上了瓦剌的全部家底,包括瓦剌的三万重骑兵。
他决心定要大败中原大军,取大明皇帝首级!】
朱允炆听瓦剌竟然有三万重骑兵,如此还能败了?
【明惠帝朱允炆】:瓦剌如此还能败?
“这个昏君!”大将平安直接开口骂,他没想到自己忠心效忠的帝王竟然是如此昏君。
这一刻大将平安真的后悔了,他拼命保卫的究竟为了什么。
如今回想起来,燕王朱棣为何要反,若不是那个昏君下死手削藩,燕王怎会反。
大明的江山是谁在守护,那个昏君又在做什么,除了关起门来打自己人,他还会什么。
若上位之后,他能把削藩这股狠劲用在对付外敌上,还有谁敢反他?!
“将军,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下官可什么都没听见。”奉命押大将平安回都城的下官恨不得捂住大将平安的嘴。
“我就骂了,我平安就骂那个昏君!”大将平安不改口,他才不苟活!
【马哈木一切都布置好,只等着大明皇帝入他的陷阱。
忽兰忽失温是典型的山丘地带,四面隆起、中间平坦,特别适合突击作战。
只要大明部队一来,他便立马让重骑大军四面而下,正面出击,利用重骑兵的强大的破阵能力,直接把明朝的大军冲散。
将明朝主力大军冲击成几路,然后一一击破,最终全部歼灭,多么完美的计划!】
完美的计划!
一行大字出现在天幕上。
按照行军战术来说,马哈木这个计策的确不错,虽然没什么新意,但是稳妥。
特别选的主战场还对他十分有利,若明朝大军一旦入局,怕是难以脱身。
“哥,重骑不是怕轻骑么?”赵匡美记得神迹之前分析过。
“三万重骑,势如破竹。”赵匡胤道,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机动性的优势就没了。
“那步兵么?之前不说轻骑怕步兵么?”赵匡美使劲回想神迹所述,“不对不对,神迹说了,步兵怕重骑…”
啊,这…
【但是明太宗朱棣再次预判了马哈木的预判,他见瓦剌兵分三路,于是先派出先锋部队,同样诱敌而出。
瓦剌大军已经明朝大军中计,随着四面而下,正在此时,轰隆的战火声响彻忽兰忽失温!】
【明太宗的神兵营出击!神兵营的火炮对准瓦剌的重骑大军。
瓦剌大军何曾见过此等架势, 瓦剌的重骑大军纷纷中弹落马。
其他没有被击中的,也因为这隆隆的炮火声导致马儿惊慌,被纷纷的甩下战马,死于惊慌马儿的乱踏之下。】
乐瑶配合般的放出连连的炮鸣声。
听的秦始皇嬴政直接站了起来, 眼神都亮了起来, 看出来嬴政是真的很眼馋后朝的火器。
后朝王朝竟然有如此强悍的军队, 火器时代, 到底是怎么样的英勇!
不光嬴政激动了,唐太宗李世民也跟着激动起来, 此时是唐朝初年,因此唐朝也没有火药。
赵匡胤倒不激动,他们大宋也有火炮,但是后朝大明的火炮好似和他们大宋的不一样。
【马哈木的策略被明太宗朱棣打垮,瓦剌的先锋部队被冲夸, 明朝大军乘胜追击。
不过准备了这么多年的瓦剌战斗力还是有的, 瓦剌大军快速整装, 继续对明朝大军进行反击对抗。
明朝大军左右开弓, 对准了瓦剌左右部两路大军,随后神迹火炮营再次出击。
当然, 如此冲击下, 明军损失也不少, 像是大将满都则在激战中战亡。
明太宗朱棣看准时机, 他带领几千精锐骑兵从山顶冲锋而下!
帝王冲锋!马背上的帝王!】
天幕的画面中, 为首的身穿铠甲的帝王冲锋而下。
“末将愿誓死效忠必陛下!”燕军大营齐声大喊,将领和战士们个个慷慨激昂!
仿佛他们正跟随朱棣迎战沙场。
听到如此恢宏的场面, 李景隆手下的将领和士兵们也都激动起来,果真是燕王朱棣!战神朱棣!!
特别是大将平安和大将盛庸, 他们两人甚至激动的热泪盈眶。
他们二人是效忠朝堂,他们更效忠的是大明,显然朱允炆手下的大明不是他们想效忠的大明。
对内强行,对外软弱,只对南方文绅优待,北方的百姓于不顾。
只因燕王朱棣驻守北方,连带百姓也不是人,凭什么,没有北方的坚守,何来南方的太平!!
明惠帝朱允炆握紧拳头,他满脸不屑,为帝者逞什么英雄?
【明惠帝朱允炆】:匹夫之勇,他怎么不死!!!
“你怎么不死!”平安破口大骂,从京都来的官员都来不及捂住他的嘴。
实际上,从京都来的官员也打心底瞧不起朱允炆。
如此的帝王和当年南宋的赵构有什么区别,明明燕王在为大明打天下,而他们陛下却想让燕王陛下死……
虽然是不同的平行世界,但人的本性却没变,此刻庶人朱允炆也是如此想的,匹夫之勇,朱棣怎么不死。
【朱允炆】:匹夫之勇,若是我为帝,必然不会这般。
朱元璋再次见朱允炆的心声,气的哐哐又是两脚,“你他娘的知道勇字怎么写?!”
朱元璋实在忍不了,“把这孽障扔出皇宫,不,直接流放边境!”
朱允炆慌了,贬为庶人他能接受,他知道他家皇爷爷心软,等着火气消了定会想起自己。
可若发配到边境之地,他会死…他真的会死!
“皇爷爷,我不能去蛮荒之地。”朱允炆过来抱住朱元璋的大腿。
蛮荒之地几个字说的相当讽刺。
朱柏他们几位藩王冷笑,“好圣孙,怎么如此怕死。”
“蛮荒之地怎么了,那也有百姓。”朱橚最有发言权,毕竟他在云南待过,那里的百姓是真的苦。
“皇爷爷,您不能这么对我,不能因为神迹一面之词就如此对我!”朱允炆痛哭流涕,“爹在天之灵…”
朱允炆竟然把死去的朱标搬了出来,希望朱元璋能念在他死去爷爷的份上可以放自己一马。
朱允炆不提朱标还好,一提,朱元璋更是爆怒,这个孽障有什么资格提他的太子,他有什么资格!!
朱元璋觉得朱标生有这么孽障都是他的污点。
朱元璋气的整个人都抖了,太子朱标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真的是太重太重,他最信任了儿子,跟着自己经历了穷苦到辉煌的儿子,没有任何缺点的儿子。
如今却被这个孽障侮辱!!
“把这个孽障踢出咱们老朱家的家谱,你这个孽障,不准再喊太子一声爹!!!”朱元璋大吼。
朱允炆不知自己做了什么竟让他家皇爷爷愤怒如此,朱标本来就是他的爹,亲爹。
“皇爷爷,你如此无情,爹泉下有知…”不等朱允炆说完,朱元璋的大嘴巴子直接拍在朱允炆脸上,直接打的他说不出话来。
“把这孽障拖出去!!!!”朱元璋的愤怒响彻整个大殿,吼完后,朱元璋因为情绪激动剧烈的咳嗽起来。
不知是因为咳嗽还是情绪若至,朱元璋老泪纵横。
直播间那头的乐瑶感知不到激动朱元璋的情绪,她继续唠嗑。
【朱棣冲击而下,对着瓦剌的中央大军发起最后一击,溃败的瓦剌大军哪里能经受的住朱棣的铁拳。
明太宗朱棣的英勇不减当年,还是战场上那个意气风发的他!
若没有当年朱允炆不顾情面的削藩,明太宗朱棣该是大明最厉害的将军,永留史册!】
恢宏的音乐再次响起!
听得李世民他们热血沸腾,大喝一声好!
【瓦剌的中心大军别被明太宗朱棣打散,他们开始后退逃命。
可明太宗朱棣怎会让他们跑,在明太宗朱棣的带领下,全军士气大增!宛如开挂。
连步兵都往上冲,这样的大战,人生能遇到几何!
马哈木抱头逃窜,他怎么想到自己策划已久的大战会以这样的结局结束。
明明他拿出了全部家底,明明主战场在他精心选的地方,明明大明军团已经中了他的陷阱,对方怎么就赢了?
原本的优势全在瓦剌,对方怎么就赢了呢?马哈木他想不明白,他想不明白呀…】
优势没了!
天幕中四个大字赫然出现。
又是熟悉的优势没了,这个字眼再次刺痛了朱允炆的心。
【明惠帝朱允炆】:军中定是有细作,毁我大明江山!
【明惠帝朱允炆】:难不成瓦剌那也有朱棣派出去的细作,历史是何其的相似!
路人甲又忍不住朱允炆脑残粉的发言,合着明太宗朱棣能胜利都是因为细作。
【路人甲】:你怎么不说全天下都是明太宗朱棣的细作?
【路人甲】:承认别人优秀就这么难么?你行你怎么不上,是不想还是不敢?
粉丝路人甲亲自下场,再次把明惠帝朱允炆怼的无话可说。
朱允炆这一句细作,再次让大明军中的将领和士兵们的心彻底凉了……
白沟河之站,几万大军全军覆没,他们都是细作?以自己血肉之躯保护朝堂的细作!!
【不过这次明太宗朱棣却没有把马哈木赶尽杀绝,而是留了马哈木一命,他率领大军追到土剌河畔,便停止追击。
一路上,大明军团把瓦剌的兵力打的溃不成军,让瓦剌无力在于大明对抗。】
听到这,朱允炆整个人定住,什么意思?都打到这个份上,反贼燕王竟然把马哈木给放了?竟然给放了??
【明惠帝朱允炆】:那个贼人为何把马哈木放了,养虎为患,愚蠢至极!
【明惠帝朱允炆】:果真,只会自己人打自己人。
【明惠帝朱允炆】:若是朕,肯定不会放过他们,定会斩草除根!
【明太宗朱棣之所以把马哈木放了,是不想再出现当年鞑靼的情况。
不能把瓦剌打死,要留着瓦剌制衡鞑靼,不能在让鞑靼一家独大,这是帝王的权衡之术,有时候赶尽杀绝并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要是制衡玩脱了,也会造成大祸患,主要还得看帝王行不行,显然,明太宗朱棣很行。】
【明惠帝朱允炆】:他凭什么行!
【路人甲】:凭他把你家明惠帝打的看破红尘,直接出家!!!
盛庸看天幕中明惠帝朱允炆一句接着一句脑残发言,最终是忍不住了。
他问大将太平,“我要造反,投奔燕王,你要不要一起?”
“好,一起!”大将太平没有丝毫犹豫,这样的昏君他要是再愚忠,自己就是个傻子!
朝堂派来的官员大惊,“两位将军!”
“你要不要一起?”盛庸问朝堂派来的官员,“你打不过我俩,我俩跑了你也跑不了,说不定会把你也认定为奸细。”
官员一听沉默了,他知道盛庸不是危言耸听,如今的陛下已经昏庸至此,善恶不分了……
“下官给将军松绑,日后多靠二位将军恩泽。”朝堂派来的官员决定跟着平安他们一同投奔燕王。
“将军,不好了!反了!他们都反了!”副将来报,只见李景隆在收拾东西。
副将,将军???
李景隆,“一起走?”
“将军??”副将一副惊恐模样。
李景隆倒是淡定的很, 他问,“如此看本将军做甚,你是觉得本将军原就是燕王朱棣的细作?”
李景隆问的如此直接,倒让副将不知如何作答。
“你看, 你都如此觉得, 那陛下更是认定了我是细作, 即便本将豁出命奋勇杀敌又有什么用。”李景隆叹气, “与其被当做乱臣贼子,还不如投靠燕王朱棣, 死也死在北伐的战场上。”
此时此刻,他竟然理解燕王朱棣为什么造反,不得不反,不反就是死。
“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可走了。”李景隆该说的话都说完了。
副将错愕的张着嘴, 无力反驳, 毕竟他们皇帝陛下的心声他也看过了, 打败仗就等同于叛徒。
当下局势, 不败也难,毕竟对面可是战神燕王啊, 把鞑靼和瓦剌都打的落花流水的燕王, 不是自己太弱, 而是对方太强的燕王啊。
“将军, 你等等我, 我,我也走。”副将想了想, 要不他也跟着走吧,留下来也打不过燕王, 到时候败了还得被当做叛徒。
将军说的对,与其在大明朝内耗,不如跟着燕王朱棣打外族去!
此刻,已经被关押的徐辉祖还在纠结,到底反还是不反。
徐辉祖和朱棣的关系不一般,徐辉祖的父亲是开国功臣徐达,而徐达则是朱棣的老丈人,这么算起来,徐辉祖是朱棣的大舅子。
但徐辉祖可没因为自己是朱棣的大舅子而对朱棣心软,在他的心中只有朝堂!
在这次白沟河之战中,正是徐辉祖掩护李景隆撤退,若不是徐辉祖,明军可以要全军覆没。
可如此功劳的徐辉祖却因他和朱棣的关系,被朝堂重查,甚至比大将平安更为严重。
徐辉祖自认为对朝堂一片忠心,不想却换来如此结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其实,朱允炆只是下令严查,但是命令传到下面就变了质,成了只要和燕王朱棣有关系之人便捕之……
所以大将平安和徐辉祖成了首要目标,明明二人没做什么,却已然成了燕王朱棣的细作,大明的罪人。
甚至已经有文官上书弹劾二人,并列举出两人的罪状。
正在徐辉祖纠结的时候,外面的大锁被平安和盛庸一起砸开了。
光线照进屋子,徐辉祖抬头看向二人。
“徐将军,你要不要一起走。”大将平安开门见山问道。
“我……”徐辉祖还在纠结,“你们都要去投靠燕王朱棣?”
“如何都是大明江山,不如拥护明主,不让大明成为第二个大宋。”盛庸道。
“徐将军,你想想当年的岳飞岳将军。”平安道。
如神迹所述,目前明惠帝朱允炆的操作和当年大宋如出一辙,如此帝王即便手下有再多强兵强也无用。
当年的岳飞,当年的文天祥不都如此么。
“大明江山。”徐辉祖喃喃道。
明朝的情况与宋朝不同,要说接近则更接近于唐朝。
“自己人打自己人,何必呢。”盛庸道,“若咱们齐心合力,定能踏平漠北!”
想到神迹所述的未来,盛庸不自觉的激动起来。
为将者,谁不想抵御外敌,如同当年的霍去病!
“徐将军,你走不走?”大将平安问,“你可是燕王的大舅子,定跑不了。”
平安知徐辉祖的实力,这样的将才不跟着明君太可惜了。
“好。”徐辉祖最终下定决心,他反了!
“等我一会,我想去找找铁铉。”徐辉祖还想拉一个人。
“铁将军已经在收拾粮草。”
盛庸和平安二人来徐辉祖这之前先去了铁铉那。
到此为止,李景隆麾下的几位副将都已决定要造反,投奔燕王朱棣。
在大营门口,他们几人遇到了李景隆。
气氛有那么一丝丝诡异的尴尬。
除了几位大将外,士兵们全部带着粮草投奔燕王朱棣。
“粮草就不要带了。”李景隆先打破了尴尬的气氛,总归君臣一场,彼此留点情面。
其实带不带的都无所谓,反正无人镇守,燕君迟早要来拿的。
“大王,李景隆率大军投诚。”副将张玉来报。
正在看地图的朱棣一愣,显然没想到李景隆会投降,按照神迹所述虽然李景隆最后为燕军开了城门,但是在此之前还是坚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