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成化七年,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学士孙贤上疏请立皇太子,明宪宗朱见深没有同意。
同年,以英国公张懋为首的文武群臣集体上疏请立皇太子,明宪宗朱见深又以太子小为借口,等他大大再说。
但是大臣们却没有放弃,第二天继续上疏,道太子虽小,但天子聪颖,明宪宗朱见深不听。
又过了几天,张懋他们第三次上疏,最后连皇太后周氏也下场,一同要求明宪宗朱见深立储君,明宪宗朱见深终于顶不住压力,立了皇次子为太子。
由此可见,全朝上下对皇次子是多么重视,说句不好听的,已经到了逼迫的程度。】
天幕中出现一群卡通大臣,他们摇旗呐喊,头上几个大字,“立太子!”
【除了朝中大臣已经皇太后对皇二子的重视,柏贤妃的家族势力也不能小看,柏贤妃之父可是锦衣卫带俸指挥使,
被宫内宫外如此重视的皇子,万贵妃怎么说杀就杀了?
杀太子之罪,万贵妃就是再得宠,明宪宗朱见深恐怕也是护不住她。】
“不合理,相当不合理。”朱高煦再次被说服了,“明史是瞎写的。”
一旁的朱高燧点点头,的确不合理。
【咱们再说说万贵妃围追堵截要杀皇三子朱佑樘这个事。
她放着对自己威胁大的皇二子不杀,去杀一个没什么威胁的皇三子干嘛?
且,皇二子是成化七年被立太子,皇三子成化六年出生,也就是说成化六年的时候两位皇子都不是太子,为啥先杀老三?】
【朱高煦】:因为好杀?
【路人甲】:关键也没弄死。
【朱高煦】:也是,没弄死……
朱高煦再次想不明白了,最后得出结论,“明史是瞎写的。”
【还有一点,就是皇三子朱佑樘在宫中被秘密养了三年,这可是在皇宫,随随便便就养个皇子?权势滔天的万贵妃还查不出来?那她手上的权势是不是太弱了些。
且,太监张敏告诉朱见深他有个儿子,身为皇帝的朱见深就信了么?事关皇家血脉,未免太过儿戏。
对于这个矛盾点,主播觉的《謇斋琐缀录》里的记录比《明史》更加符合逻辑。
在《謇斋琐缀录》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明宪宗朱见深是知道这个皇子的存在,不过害怕万氏不高兴,因此才秘密的派人养这个儿子。
实际上,他还是想要和万氏生出两人的爱情结晶并册封为太子。
可惜,万氏年岁大了,实在生不出来,迫于压力,明宪宗朱见深正式接回了自己这个“备胎儿子”,并养在了万氏名下。
等到了后期,万氏不可能再怀孕,明宪宗朱见深就放飞自我,使劲生。
所以与其说万氏毒害子嗣,不如说是明宪宗朱见深专宠万氏,不想要其他女人的孩子。】
【路人甲】:像极了背着大老婆在外生了私生子,又不敢告诉大老婆。
【路人甲】:真是又深情又渣。
“像了谁呢?”朱高煦边问边看朱瞻基。
朱瞻基……
【明史还有一个矛盾点,按照明史上说,太监张敏在朱佑樘被认回后就吞金自杀了。
但是实际上他不但没死,还继续司礼大太监,于1485年病逝,比《明史》记载的多活了十年。
再说说《明史》中关于万氏残害皇嗣的根据是《笔山谷尘》,也就是野史。
而《笔山谷尘》的作者还比较严谨的加了一句,说是这些传闻是根据宫中一个老太监说的,可想而知,这传言的准确度有多高。】
【当然,说了这么多,不是洗白万贵妃,只是实事求是,在残害子嗣方面,的确是有夸大的嫌疑。
历史上的万贵妃确实不是什么贤良的嫔妃,在《宪宗实录》上盘点了她四大罪过。
第一罪过,专宠,让后宫形同虚设。
第二罪过,“服用器物穷极僭儗,四方进奉奇技异物皆归之1”,是说万贵妃奢华越了矩。
第三罪过,“一门父兄弟侄皆授以都督都指挥千百户1”,就是说万贵妃凭着自己的宠爱,让自己的亲戚都当上了官。
第四罪过,“佞幸出外镇守内备供奉者,如钱能、覃勤、汪直、梁方,擅作威福戕害善良弄兵构祸1”,就是说万贵妃是这些恶人的后台。
但这里却没说万贵妃残害龙嗣的事,这么大的污点,怎么可能漏呢?】
朱祁钰听神迹细数万氏的罪过,虽然算不上罪大恶极,但绝对不是个贤良之辈。
朱祁钰打定主意,定不能让朱见深迷恋上如此女子,为后世诟病。
【但为何明史要揪着万贵妃不放呢?讲真,她的几条罪过并没有到罪大恶极祸国殃民的地步。
为何非要把万氏塑造成一个罪大恶极的妖妃么?
原因无他,只因为明宪宗朱见深对万氏的宠爱。
万氏越是恶毒就显得明宪宗朱见深越是昏庸无道。
而且明宪宗朱见深和万氏这场年龄差极其大的姐弟恋,着实抓眼球,让吃瓜的大家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两人的爱恋上。
谁还在乎明宪宗朱见深有没有什么功绩?】
“可恶。”朱祁钰握紧拳头,后世这帮狗屁文人,真不是东西。
朱祁钰现在后悔了,他的手腕应该更强硬一些。
【这点,明史的确成功了,至少现在只要提起明宪宗朱见深,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他喜欢一个比自己大十七岁的老女人。
而这个老女人还恶毒无比,不让后宫有一个儿子,唯一的皇子还是被后宫众人护着才得以活下来。
没人会知道其实明宪宗朱见深还有那么多孩子,更不用说他的功绩。
在大家眼中,朱见深就是一个昏庸无能,且心里有些变态的奇葩皇帝。】
神迹前其他帝王都沉默了,神迹说的不错,如今他们对朱见深的印象的确如此,心里已经认定了他是一个昏君。
【说了万氏,接下来咱们继续说明宪宗被光为诟病的第二个原因,他建立了西厂,并重用了官宦汪直。
大家一听官宦汪直,第一反应是不是明宪宗朱见深太昏庸无道,明知道他爹当年就是因为重用太监王振才得如此下场。
如今他又重用太监汪直,这不是重蹈覆辙么?】
【还有一点,之前咱们也说了,这个汪直和万贵妃还有与众不同的关系,二人情同母子。
汪直能够被重用,完全是因为明宪宗朱见深看在万贵妃的面上才爱屋及乌。
如此是不是更显的明宪宗朱见深昏庸无道,宠爱妖妃还任用她身边的死太监。】
朱高煦点点头,“怎么又重用官宦,咱们大明是没人了?”
听到这,朱祁钰也不由黑了脸,由于官宦王振的原因,他对官宦都没什么好印象,这个“汪直”他记下了。
【接下来咱们就一同唠唠明朝四大太监之一的汪直,到底是不是真如《明史》所述,是个佞臣。】
【在讲西厂汪直之前, 咱先了解一下大明的情报体系,相信大家都很耳熟。
首先是锦衣卫,明朝第一特务机构,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 由皇帝亲信任职, 由皇帝直接掌管。
地位等同六部, 且可以逮捕任何人, 并不公开用刑审问,权利之大让明朝官员忌惮。
到洪武二十年, 因为锦衣卫滥用职权,朱元璋废除了锦衣卫制度。
但是到了明太宗朱棣时期又恢复了锦衣卫。
说白了,锦衣卫的存在是帝王对臣子们的不信任,从而赋予了锦衣卫监察之权。】
汉武帝刘彻听此,不由点点头, 他也有这个想法设立这个的机构。
虽不知后朝皇帝朱棣未何人, 但汉武帝刘彻颇有种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其实不光明朝有特务机构, 其他王朝也有。
比如汉朝的绣衣使者, 宋朝的皇城司,清朝的粘杆处。
但哪个王朝也没和明朝一样, 有如此多的特务机构, 果然是特立独行的大明朝。】
“绣衣使者, 这名字不错。”汉武帝刘彻点点头, 他决定日后的情报机构就叫这个名字, 颇有雅致。
“哥,神迹说的皇城司是不是现在的武德司?”赵匡美问, 赵匡胤点点头。
如此多的特务机构?特立独行的大明?
听神迹评论,朱棣寻思也不是很多吧, 严苛的监督才能督促官员们更好的为大明效力。
【因为明太宗朱棣得位不正,他对手下的官员进一步的不信任,于是明太宗朱棣又建立了东厂,由亲近的官宦任职,权利在锦衣卫之上。】
【等到了明宪宗朱见深,由于儿时的经历,加上有个道士李子龙竟然蛊惑内廷进入宫中,最后被锦衣卫发现。
虽不知他要干什么,大概率是要行刺。
明宪宗朱见深本来就没安全感,这下更没了,在这个机缘巧合之下,以太监汪直为首的西厂建立。
西厂的权利又高于东厂和锦衣卫。 】
“又多了一个,咱明还真是特务机构最多的王朝!比其他王朝都厉害!”朱高煦还一脸骄傲。
朱棣瞪了朱高煦一眼,朱高煦还满脸无辜,他说错了么?这不说明他们王朝对官员加强监督?
【背景咱都知道了,接下来重点说说被明宪宗朱见深重用的汪直,明史中的奸臣汪值。
汪直是大藤峡叛乱中的瑶民后代,叛乱平定后被押往京城,净身入宫。
首先,汪直的确是万贵妃身边的信任的小太监,的确是沾了万贵妃的光才得以重用,这点不可否认。
不过也不能否认汪直的能力,毕竟成化三年他已经做到地位相当于兵部尚书的御马监太监。
大家不要认为御马监太监是放马的,除了执掌御马外,御马监还统领京城四卫营的禁兵,且与兵部共掌兵权。】
“明朝这宦官权利可够厉害的?日后不会宦官专权,酿成祸端吧?”赵匡美有点担心。
他感觉大明的走向越来越不对,明君还好,要是后面出现个昏君,特别明朝的奇葩皇帝还很多。
【咱们来看看明史中的汪直和大家普遍认知里的汪直是怎样的人。
第一,因为西厂权利凌驾于百官之上,汪直便肆无忌惮的陷害忠臣,比如大臣杨哗,他是明朝名声赫赫“三杨”中杨荣的子孙。
第二,西厂汪直心中狭隘,排除异己,对恭维他的拼命打击,例如官员兵部侍郎马文升,正是得罪了汪直,才被汪直疯狂的打压,被发配到了边境。
第三,奸臣汪直好大喜功,却又胆小怕事,并且欺上瞒下,比如他为了建立功绩,故意杀害了进贡的使臣四十余人,并禀报明宪宗朱见深大捷,明宪宗大喜,不知被骗。
如此恶贯满盈的太监佞臣最终被众臣合力弹劾,昏庸的明宪宗朱见深终于知道自己用错了人。
最后太监佞臣汪直被罢免,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大家听完明史对太监汪直的描述,有何感想?】
“要是只看字面意思话,这个太监是个大奸大恶之徒,小人当道,祸乱朝纲。”赵匡美认认真真的做阅读分析,“这个明皇帝也是个没主意的昏君。”
“但是吧…”赵匡美不确定,因为之前通过神迹的分析,发现由清朝修订的明史真的挺离谱的。
像是把万氏塑造成了打胎大队长,说的绘声绘色,仿佛写书的史官趴在床底下写书一般,这史官要是改行去做说书先生,绝对能火。
“哥,你说这清朝是什么来历,怎么总觉得和明朝有大仇,历史哪能这么写,他就不怕之后的王朝也瞎写?”赵匡美不由吐槽。
虽然神迹没说什么,但他就能感觉出后世清朝对明朝的不满,尤其对朱见深这个皇帝特别不满。
“咱也不知道,不过听神迹所述,清朝也不是啥有度量的王朝。”赵德芳道。
赵匡美的眼睛一亮,“你怎么知道的??”
“三叔,你没有认真听讲呀,你那笔记是白抄了么?”赵德芳扫了一眼赵匡美认认真真记的笔记。
“快别卖关子,你叔我年纪大了,哪有你们才思敏捷。”赵匡美一副求知欲渴的模样。
赵德芳也就不卖关子,“神迹之前不是说了,清朝后期也闭关锁国么,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小家小户,度量能大到哪里去。”
赵匡美点点头,“不知道怂不怂,咱大宋倒是贸易昌盛,不也没啥用么。”
赵匡胤……
“这个汪直是个大奸臣,那个小混蛋是个大昏君。”朱高煦抢先一步回答,这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么,神迹问什么问。
【大家是不是觉得汪直是个罪无可恕的大奸臣,而明宪宗朱见深是个昏庸无道,别奸臣瞒骗的昏君。
而大明的臣子们刚正不阿,一直被奸臣和昏庸的皇帝迫害,好在老天有眼,恶人有恶报。
最后奸臣的行径被公众于世,终于恶人有恶报,大块人心。】
朱高煦点点头,他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不愧是神迹呀,同样的话总结出来就是比自己的好。
但是朱棣他们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他们一致觉得这个《明史》似乎不怎么靠谱。
【咱不说明宪宗朱见深有多么英明吧,毕竟晚年也昏庸过,但是成化早年绝对不是如此一无是处。
而官宦汪直,作为难得善终的官宦,竟然被黑成了这样,被黑的程度感觉和始皇帝秦始皇差不多了】
秦始皇嬴政???
【接下来,咱们比对历史,客观的了解一下官宦汪直还有重用他的明宪宗朱见深。】
【咱们一起看看滥杀无辜, 残害忠良,一手遮天的西厂汪直到底是不是佞臣。
咱就拿是《明史》中杨晔一案来详细说说,按照明史所述,杨晔是明朝骨干忠臣杨荣的曾孙, 这就给人一种感觉, 忠臣的子孙也是铮铮铁骨。
汪直针对忠臣的子孙就陷害忠良, 但实际上事情是如何呢?
根据《明实录》记载, 杨晔和他的爹杨泰仗着自己是大臣杨荣的子嗣,祸害乡里百姓, 无视王法,他们把活人埋进棺材里活活闷死,最后乡里忍无可忍,只好向上级告发。
随后朝堂派出刑部和锦衣卫同时调查杨家一案,可见朝堂重视。】
朱高煦抿着唇, 事情又来了一个大的反转。
“这明史也太瞎写了吧!”朱高煦大为震惊, 完全颠倒黑白。
虽然朱高煦对宦官没啥好感, 但是汪直处置杨晔也没错啊。
嬴政仔细听着汪直之事, 落笔一个“黑”字,被后世所黑?
这点嬴政没有想过, 即便自己的功绩不足以千秋万代, 何以被黑。
【杨晔和他的爹杨泰得知消息后, 立马赶往京城投靠杨晔的叔父兵部主事杨仕伟, 还有他的姐夫礼部主事董序。
杨晔可是带足了银两, 打算贿赂下京城的官员,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他通过官员韦瑛去疏通西场汪直,虽然此次是刑部和锦衣卫出面, 不管西场的事,但谁让汪直是皇帝眼前的红人,打点总没错。
不想杨晔这一贿赂,直接把路给走窄了,汪直把杨晔压入大牢,他的姐夫和叔父也没跑的了。
所以,杨晔一案是罪有应得,而不是汪直陷害忠良。】
朱祁钰听汪直的所做所为,虽然鲁莽不计情面,但的确是皇家利刃。
如今锦衣卫和东厂愈发造次,朱祁钰在在想如何制衡这两股势力。
再加一个西厂?
朱祁钰揉着自己的太阳穴,他当真如神迹所述,他们大明全成了特务机构。
朱祁钰想着明日不如和他的心腹大臣于谦商量商量。
【再说说明史里说的好大喜功,当真只杀了进贡的使臣就说自己大捷,挑起边境战乱后又当缩头乌龟么?
具体来看看宦臣汪直的战功,从宦臣汪直的战功中咱们也顺便了解一下明宪宗朱见深的军事手腕。
首先是建州之役,也就是咱们熟知的成化犁庭,在成化二年的时候,明宪宗朱见深就下令建州作战,这个咱就不多说了,反正是所到之处,片甲不留。
这战大捷后,女真部落十年不敢再犯边境。】
这???
听此,不但朱高煦大为震惊,连朱棣他们也大为震惊。
本以为朱见深这个小兔崽子算不上昏君吧,也是个庸君,竟然还有这样的铁血手腕?
“看看人家,那么个怂爹竟然有这样的儿子!”赵匡美拍大腿,他一听大捷二字就羡慕,虽然现在他们大宋也不缺什么大捷。
但毕竟是他哥这一代,不知道后面的子子孙孙会如何,毕竟赵家的基因刻着怂字。
赵匡胤眼中也带着羡慕,不说有李世民那样的儿子,要是有朱棣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德芳。”赵匡胤点名正专注看神迹的赵德芳。
“父皇。”赵德芳到跟前,不知他家父皇为何叫他。
“明个你就带兵去攻打一下辽军。”赵匡胤道。
赵德芳???
【但是十年后,女真部落再次崛起,这次他们联合海西女真侵扰辽东边境。
这次是汪直第一次出征,明宪宗朱见深认命汪直为监督军务,抚宁侯朱永为总兵。
根据《宪宗实录》记载,这场战役大捷,擒斩六百余人,俘获四百余人。
但很可惜,这场战役的细节如今找不到任何资料记载,这场战役后,女真部落安分了一百多年。】
【路人甲】:这次战役才是明宪宗和汪直被黑的根本原因吧,毕竟差点打死后朝大清的老祖宗。
“我冤枉这小兔崽子了,可比他爹他爷爷厉害!”朱高煦一听到打仗就兴奋,特别是如此大捷。
朱祁钰听此大捷,激动了不知该作何,真是他的好儿子!好儿子!
按捺不住兴奋,朱祁钰决定立马去见朱见深。
别看此时夜深了,但是太子朱见深却没有睡着,他还在想白天的事,他家父皇那么正直的人才会给大臣们行贿。
定是有人抹黑,是不是他那个怂爹的余孽?
朱见深知道自己不是朱祁钰的亲生儿子,也知道自己有个天子叫门的爹。
有这样的爹可真是他人生中的一大奇辱,朱见深之间看宋史靖康之难时愤恨不平,受到奇耻大辱,为君者竟然还有脸苟活?!
但是万万没想到,他爹,亲爹,不但苟活了,还有脸叫门。
朱见深一点也不恨他皇叔朱祁钰,若换成自己也绝不会开门,宁与社稷死,不做亡国奴!
有朝一日,等他登基,定要把周边那些外族打的服服帖帖!让朝内那些只会动嘴劝和的大臣们看看什么是雄君!
正在朱见深雄心壮志的时候,朱祁钰到门口,身后还跟着一个闪着光的黄头大妖怪。
朱祁钰刚出宫门的时候可把殿外伺候的宫人们吓了一跳,特别殿外月黑飞高的,有胆小小的直接被吓晕了过去。
特别屏幕的光,加上朱祁钰脸色喜悦的笑容,怎么看怎么诡异。
“见深,还没睡?”朱祁钰没进殿,而是在门外问。
“父皇怎么来了。”朱祁钰连外衫都没披,赶紧出来迎。
虽然只有半日没有见到自家太子,但是朱祁钰却有恍如隔世之感。
心中除了对朱见深的愧疚之外,还有自豪。
自己虽然成功打赢了北平保卫战,却止步于此,虽然对加强边境防范,却没有再听从于谦的建议,主动出击,自己终究还是少了些魄力。
但是他的太子就不一样了,捣其巢,两战大捷。
朱祁钰激动的拍拍朱见深的肩膀,“既然睡不着,和父皇一起看神迹可好。”
只见朱见深的眼神一亮,他没想到父皇会半夜找自己看神迹!看来父皇对自己真是毫无保留的分享。
“走,进殿。”朱祁钰拉着朱见深的手走,为了防止太子之后缺爱恋母,朱祁钰决定好好给予他父爱,足够的安全感!
【1480年,成化十六年,边疆告急,鞑靼大军进入河套。
明宪宗朱见深再次认命汪直为监军,兵部尚书王越为提督军务,朱永为总兵率大军平定战乱。】
听到神迹提到自己的名字,朱见深眼神都亮了,“父皇!”
“没错,神迹正在说你为帝的事。”朱祁钰也跟着激动起来,“你比父皇强多了,你就是咱们大明的希望。”
朱祁钰现在是越看朱见深越好,哪里都好,仿佛他家太子就是第二个汉武帝。
“儿子怎比得上父皇。”朱见深被朱祁钰如此直白的夸奖夸的不好意思。
【这场战役相当精彩,明军兵分两路,朱永一路南下,而王越和汪直则沿西而行,后大将王越还打探到鞑靼的将帅中心在咸宁海,王越和汪直不顾风雪,率领五千精骑直击鞑靼老窝,好一个大纵横。
此时的鞑靼全然没有防备,被王越和汪直杀了个措手不及,鞑靼的统帅全被歼灭,只有达延可汗自己逃生,这可是大明自宣德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大捷,深入杀敌啊。
且咸宁海还是当年朱叫门被瓦剌挟持的地方,对于明朝来说,此战,一雪前耻!】
“好!”朱祁钰激动的大喝一声好,声音都在颤抖。
朱祁钰高兴的直接把朱见深抱了起来,“好儿子,朕的好儿子。”
朱高煦也大喝一声好,他没有想到这个被明史黑的一无是处的宦官如此厉害,一下刷新了他对宦官的固有印象。
朱瞻基心中也暗自叫好,虽然他儿子不行,但是孙子可以。
【朱瞻基】:这孩子随我。
“随你啥,随你恋爱脑?”朱高炽丝毫不给朱瞻基面子,他得好好的骂,把他这个混账儿子骂醒。
此刻,朱棣不作声,他心中再纠结杀不杀孙氏,若是杀了,自然就没有朱见深。
但是明朝绝对不能出朱祁镇那样的败家子。
去父留子?
但是重孙子朱祁钰会愿意把皇位让给侄子?
朱棣从未有过的纠结,土木堡之变对大明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目前看朱见深还没到力挽狂澜的地步,再等等,看他接下来的表现。
【接下来是大同守卫战,鞑靼死心不改,再次进军。
王越和汪直率军追至黑石崖,斩首一百三十余人,再次大捷。】
朱见深心里记下汪直的名字,等日后定会重用。
【听完这些战功,大家还觉的汪直是罪不可赦的宦官么?还觉的明宪宗朱见深无能呢?
对了,多说一句,被后世诟病的西厂,其实存在了不到八年,咱们熟知的祸害大明的“厂卫”是东厂和锦衣卫。
而且,汪直最后并不凄惨,反而得以善终,甚至在明孝宗时期被再次请入朝堂,不过没有后续的史料记载。
说完了打胎队长万贵妃,还有被黑出翔的宦官汪直,接下来咱们言归正传,从正面来了解一下同样被黑出翔的明英宗朱见深。】
“翔是什么?”朱高煦第一次见到这个词,甚是不解。
同样,在神迹前的秦始皇嬴政同样不知翔是什么,但不难猜,定不是什么好词。
听汪直如此功绩还被后世所黑,秦始皇嬴政倒豁然开朗。
历史总会给出最公平的答案,总有一日会平反。
【咱先看看垃圾朱叫门给明宪宗朱见深留下什么烂摊子。】
第160章
【咱们继续说回大明国运的斩断者, 罪恶之源,二次登基的朱祁镇给明宪宗朱见深留下怎样的烂摊子。】
一提到朱祁镇,乐瑶就会不自觉的血压高,他怎么有脸二次登基!让明宪宗好好的接明代宗的班不好么?!
非得让两代人给他擦屁股, 脸怎么就那么大?!怎么就那么大?!
因为神迹前面都没有说过朱祁镇二次登基干了什么事, 直播间其他帝王还挺好奇的。
俗话说的好, 狗改不了吃屎, 这样昏君二次登基,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朱见深没想到神迹会再次提起自己半点不想提的爹, 怎么还会二次登基?
朱见深的脸色立马变的难看起来,他怎么有脸二次登基,竟然还有人支持他二次登基?!
“怎么又开始说这个畜生,他怎么不死,他怎么不麻溜的去死!”朱高煦一听朱叫门就来气。
“祸害千年, 倒霉了朱见深了。”朱高燧叹气, 觉的朱见深真的倒霉。
朱瞻基叹气, 迎来的是他爹的一记眼刀, 朱高炽从未如此凶过。
此时的朱瞻基就像因为恋爱导致成绩从班里第一变成了倒数第一的学生。
【第一条咱之前说过,朱祁镇上位后, 把北平保卫战的功臣杀的杀, 贬官的贬官, 为的就是打压朱祁钰培养出来的治国班底。
当年土木堡一战, 朱祁镇一通神操作把骨干之臣都送去了黄泉, 剩下有骨气的大臣参与了北平保卫战。
结果朱祁镇一上台,又把这些刚正不阿的大臣们给弄死了, 咱就说他能给明宪宗朱见深剩下什么大臣?
这种情况下,明宪宗朱见深重用汪直也无可厚非, 没人呀。】
天幕上出现了卡通朱祁镇,只见他对着头上标有“忠臣”的臣子大喊,“杀!杀!杀!”
“这王八蛋!应该诛九族!!”朱高煦气的不行。
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朱高燧拉着朱高煦的袖口,“二哥,咱可在九族之内。”
“忘了,忘了。”朱高煦打了自己嘴一巴掌,他一生气就更没脑子。
听神迹说他那个混账爹二次登基后竟然斩杀了大臣,气的朱见深小脸通红,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无情无义的人,而自己还是他儿子!
【杀了忠臣还不算,二次登基后,朱叫门看谁都有二人,于是重用锦衣卫,监察百官。
弄成了很多冤假错案,朝堂上下人心惶惶,也就是说朱见深登基后,接受的就是一个混乱的朝堂。】
听朱祁镇二次登基后还如此昏庸,朱祁钰觉的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直接把他贬为庶人,让他再无翻身可能。
直播间其他帝王虽然没有发话,但是众帝王心里想法是一样的,果真是狗改不了吃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