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这么看, 还是个挺好的官。”朱高煦道。
朱高炽默默的叹了一口气,他这弟弟光长岁数不怎么长脑子。
【接下来咱们唠唠刘大夏颇有争议的一面。
首先是阻止明宪宗朱见深出兵安南,当年宦官汪直劝谏明宪宗朱见深像太祖太宗皇帝学习开拓疆土,收复被明宣宗朱瞻基放弃的安南。】
朱瞻基没想到神迹提后朝大臣之事,还能扯到自己。
朱棣一听被主动放弃的安南,看朱瞻基的眼神又深邃了一分。
原本朱棣觉的自己这个好圣孙是最像自己的,如今看来不是。
“皇爷爷,孙儿知道安南的重要性,定不会再放弃安南。”朱瞻基语气坚决,他是个知错能改的。
【但是刘大夏一等文臣却不同意再次攻打安南,他们觉的劳民伤财。
于是朱见深派人去兵部取关于当年大将张辅南征安南的相关资料时,刘大夏就把资料藏了起来。
他还联合兵部尚书余子俊一起劝谏皇帝朱见深,最终攻打安南不了了之。】
朱祁钰听此皱起眉头,之前他也觉的攻打安南没什么必要,维持太难,可自打听神迹所述关于大明经济的之说。
现在的朱祁钰可是知道安南的重要性,同时心中更加佩服太宗的战略目光。
这个刘大夏看似是忠臣,但所作所为却都是不利大明。
朱祁钰虽不知后朝武力值多强,但听身就说的那几场大的胜利 ,朱见深时期大明的武值该处于上升状态。
【至于刘大夏烧毁了郑和下西洋的所有资料,目前这个是有争议的。
但刘大夏的确是说过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他是反对下西洋之举。
虽然他的家族后代却成了沿海最大的走私集团,当然后代是后代,先人管不到后代的事情。】
“来人,把航海资料立马抽调。”朱祁钰立马下令,大航海计划,救大明经济的关键!
朱祁钰绝对不会让任何人阻拦。
【总体来看,刘大夏是为官清廉,虽任职兵部,但是他一向主和,能不打就不打。
当年明孝宗朱佑樘也想出征,最后被刘大夏劝阻下。
这就是文官任职武职的弊端,以朱程理学的儒家思想执政,以文治国,能不打就不打。
所以说他是奸臣么?可他的确兢兢业业,为官清廉。说他是忠臣么?但所作所为,却让大明固步自封,且没有解决任何实际性问题。
就像明知道士兵的粮饷被克扣,君臣都知,但最后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之法。】
于谦听此,眉头紧锁,他认为刘大夏为庸臣,这等大臣,不该重用。
虽然于谦是文臣,他的手腕子属于鹰派,他一直主张继续攻打边境,绝不能让瓦剌再死灰复燃。
他这种观点并不被文臣集团所接受,可以说于谦在朝堂中算是一个异类。
【又跑题了,咱们言归正传,继续说明孝宗朱佑樘作为明君的优点。
他勤于政事,相比于朱见深不爱上朝,明孝宗朱佑樘真是勤奋的好皇帝。
他开创了“平台召见”,所谓平台召见是指出了早朝和晚朝外,每天还有两次在平台和大臣门商议朝中大事,以免耽误像是灾情那样的大事。
这样的勤劳程度,是明朝皇帝中不曾有的。
虽然朝堂上欣欣向荣,但是大明根本的问题还是没得到解决,不过也没再出什么大的乱子。】
“开这么多会,啥问题没解决?!”朱高煦惊讶,“那他怎么勤奋有什么用。”
“守城之君。”朱高燧道。
“和咱大哥一样的守城之君?”朱高煦这嘴,真是哪个也不放过。
朱高炽被朱高煦怼的无话可说,的确,自己也不是一个好的君王。
“的确是那个没主见的宋仁宗有点像 ,大臣说什么他就听什么,让他不打他就不打,自废武功,这不是第二个大宋么!”赵匡美也不觉的这个明孝宗是好皇帝。
当然,不能说是昏君,应该是庸君。
【第三,他为人特别宽厚,因此被后世很多人夸赞,说明孝宗朱佑樘不仅仅是和好皇帝,更是一个好人。 】
一听到好人这个词,赵匡美他们就起了一身鸡皮,讲真,好人当不了好皇帝。
汉武帝刘彻听神迹夸赞后朝皇帝是个好人,直接笑了。
“什么时候能用好人来夸为君者?”刘彻不以为然,“是个好人就去当好人,当什么皇帝。”
“大臣说不打就不打,这皇帝是官员的傀儡不成。”刘彻是看不起这个被神迹盛赞的明朝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认可明孝宗的所做作为,为君者广开言路是对的,但是得有自己的判断力。
广开言路为了什么,是为了解决民生大计,若什么都没有解决,广开言路有什么用?
【咱们举例来说说明孝宗朱佑樘是怎样的好人。
怼家人的好咱们就不说了,之前也说过他如何对张皇后的家人好。
咱们重点说说他对臣子怎么好,比如有大臣因为滑走路有失仪态,对于臣子失礼他完全不计较,都是小事。
奏章中有错别字他也不在乎,只要能看的懂就好,不必在意细节。
对于晚朝后加班的官员,他不论官职高低,都会贴心的派人执灯送他们回府。
这种大大臣贴心的皇帝的确是难得。】
“他这是在讨好文臣?”朱高煦听着不怎么顺耳,君是君,臣是臣,这样成何体统。
“真是一个好人。”汉武帝刘彻的语气带着讽刺,“这样的好人怎么当皇帝了,应该去当普度众生的神仙才对。”
嬴政的眉头就没展开过,目前为止,嬴政没看出这个后朝皇帝哪里配的上“中兴”二字。
对臣子好,难道不是对臣子的纵容,君王没有君王的样子。
“傀儡罢了。”嬴政道,他把朱佑樘的竹简上刻了一个“庸字。
【而且他颁布了《问刑条例》,废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关于贪官污吏处死的发令。
要知道朱元璋时期对贪官污吏真是丝毫不手软,但是仁慈的明孝宗朱佑樘觉得刑法太重。
除了十恶之之罪外,其他的的罪都可以花钱保释,向贪污之类的罪,都不至死。】
朱棣听到这直接握紧了拳头,他算知道这孽障为何被文臣推崇为“中兴之主”
又是一个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东西!
【路人甲】:要是我是大明的文官,我也喜欢这样的老板,他要是死了我都得给他哭坟去。
【路人甲】:能贪污的官员还差那点钱么,他们差的是命呀,他们钱多的可以买祖宗十八代的命。
粉丝路人甲上线吐槽,大明的皇帝真厉害,真是集齐各种类型的皇帝。
这个明孝宗朱佑樘简直是第二个宋仁宗,不对,不能这么说,他还不如宋仁宗,其他大宋不穷。
【而且明孝宗朱佑樘还特别的节俭。
咱们举个例子,身为帝王,他的衣服应该都用细绒织成,但是朱佑樘觉得这样不节俭。
于是他下令,把自己的衣服改成普通锦锻衣服就好。】
【路人甲】:省小钱,花大钱,真是节俭的好皇帝呀。
【但是目前有一种言论,说是明孝宗朱佑樘是被过誉的“明君”。
咱们接下来分析分析,明孝宗朱佑樘到底是真明君,还是过誉的明君。】
第164章
【首先, 是明孝宗朱佑樘对他挚爱张皇后一家人的纵容,对自己节俭,但是对老婆一家是绝对的大方。
可以说放眼整个明朝,外戚被宠到这个地步, 张家绝对是第一。
和张家相比, 万贵妃娘家真是小巫见大巫。】
“还能怎么宠, 不是把前夫都封了官了?”朱高煦想不出来这个庸君还能做出什么事来。
【汉武帝刘彻】:难道他想提拔外戚, 稳固政权?
一听到外戚这个词,汉武帝刘彻不由多想。
【这倒没有, 明孝宗朱佑樘对张皇后的家人是不带任何功利心的纵容。
咱具体说说纵容倒什么地步,张鹤龄被封为寿宁侯,而张延龄因为可以继承他爹的爵位,因此没有封侯。
除了给张皇后全家封侯之外,还赐给他们土地千顷, 但是他们还不知足, 仗着皇权他们竟然强占民田, 疯狂的兼并土地, 弄的百姓民不聊生。
朝堂官员弹劾张家兄弟,别的意见朱佑樘都听, 但是事关他的小舅子, 朱佑樘的态度十分强硬, 他对众臣子说, 自己就这么几个亲戚不准再说他们。
没办法, 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这个混账东西!”朱祁钰气恼,这样人竟然还被封为一代明君?
由着外戚胡闹, 他知不知自己还是个皇帝,不光是那两个畜生的姐夫?!
朱祁下定决心, 定不能让这样的人为大明皇帝,神迹说过太子有十多个儿子,什么立长不立幼,择优而录。
要不直接蝴蝶了这个不争气的孙子。
其实历史的轨迹已然改变,如今的朱见深稳坐太子之位,朱祁钰全心全意的培养朱见深。
如此环境下长大的朱见深十分自信,也很有安全感,自然也不会迷恋上比他大十几岁的万氏。
确切的说,万氏也没有机会接触到朱见深。
而且,为了安全起见,朱祁钰已经把宫中所有姓万的宫女遣散出宫,让她们可以自由婚配。
这是对她们莫大的恩惠,也算对万氏的补偿,毕竟她在痛苦的岁月陪伴着朱见深。
【后来户部官员李梦阳不畏强权,弹劾张家,大胆揭发了张家的罪行,夺百姓土地,强抢民女,打着皇家名号胡作非为。
作为扶弟魔的张皇后自然向着弟弟,于是在明孝宗朱佑樘面前哭闹,要明明宪宗朱佑樘杀了李梦阳。
爱妻如命的朱佑樘下旨把李梦阳打入大牢 ,但是他心里也是知道自己老丈人家做的不对。
但是为了维护只能出此下策,后来他还是把人给放了。】
“咱们老朱家,是不是就喜欢这种恶毒无脑的女人?”朱高煦看向朱瞻基。
朱瞻基……
【张家兄弟的恶行不止以上所述,除了占田兼并土地,他们还涉足商业。
明孝宗赏赐他们二人上百间铺子,但是他们压根不好好经营,根本不讲究诚信,不但强买强卖,还欺诈银两,甚至闹出人命。
除了土地和商业外,他们还插手了盐业,众所周知盐业为皇家垄断,虽然明朝的盐税收不上来。
但是最为垄断行业,盐是很重要的,他们仗着自己的身份,倒卖皇盐,谋取暴利,如此行径直接让大明的盐政体系崩溃。】
“混账!”朱棣上次生气还是在听朱叫门时,如此放任外戚,那个畜生怎配“明君”之名!
是不是后朝大清故意恶心他们大明,把昏君写成明君,明君反倒成了昏君。
“我今个算是长见识了,这样的帝王都能撑上中兴之主,还不如那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败家子。”赵匡美是发现了,不能比烂啊。
“正常,对那些文臣如此好,还不得往死里夸。”赵德芳道。
他过几天就要去出征了,没想到出征之前还有神迹可以看。
并且又赶上了昏君,他最喜欢骂昏君。
“真是手上一直笔,颠倒黑白不是事。”赵匡美觉的给文人的权利真是太大了,单凭着他们个人喜好就可以颠倒是非。
什么弘治中兴,应该是成化中兴才是 ,这是儿子抢了老子的功绩啊!
【张家兄弟如此胡作非为,把皇家的土地税收还有盐税全部归到自己的口袋,张家是富了,但是国库却空了。
还造成了百姓流离失所,大量的百姓无家可归,成为流民 。
不但张家兄弟如此,其他的皇亲国戚也好不到哪去,像是朱佑樘的奶奶周太后的弟弟和张皇后的弟弟因为强京城的地盘,从而大大出手。
而手心手背都是肉,朱佑樘又把大事化小,当然最后还是偏向了丈母娘家。】
【路人甲】:明孝宗朱佑樘就差把自己的皇位给自己的小舅子了。
【说起皇位,咱们再插一则故事,从这故事里也能看出明孝宗朱佑樘对他两个小舅子是多纵容。
这两个小畜生趁着朱佑樘如厕的时候,偷带皇冠,太监何鼎看见后呵斥二人。
这本就是张皇后两个弟弟的错,但是张皇后却不依不饶,说是太监欺负到他们头上,没有办法,自己的老婆自己宠,朱佑樘只是把太监何鼎打入大牢,处死。
只要没有人看见,他的小舅子们就算没做过越矩之事。】
“干脆直接把皇位让给他小舅子吧,也让他老丈人家做做皇位,把好女婿当到底呀。”赵匡美讽刺。
真离了大谱了。
“哥,后世对明君的标准就这么低么?”赵匡美气的。
赵匡胤不语,他也纳闷,这样也能算的上明君?
嬴政和李世民已经不想发表任何评论,特别是嬴政,作为直播间的老粉丝,听了那么多昏君。
只能说,每个昏君何其相似,又是何其不同。
【说完了明孝宗朱佑樘放纵外戚的事,咱们接着说他对藩王、贵勋的态度。
之前说过,从明宪宗朱见深起,皇家开了个不好的头。
到了明孝宗这,虽然他个人节俭,不肯再扩大皇家庄园,但是对藩王们、贵勋却很大方,
咱们列举几个例子。
弘治三年,赐瑞安伯王源土地二百余顷。
弘治四年,赐给太监陆凯兴县土地一百余顷。
弘治五年,赐顺义郡主土地二十多顷。
弘治七年,赐衡王土地一百五十余顷。
弘治十三年,赐岐王土地六百多顷。
大家注意了,计量单位是顷而不是公顷,
这只是举了几个例子,反正从明孝宗朱佑樘登基以来,赐给皇亲国戚,有功之臣不少的土地。
谁到他面前哭哭穷,朱佑樘就会心软,赐他们点什么。
所以皇家私有的土地的确没有增加,但是权贵外戚的土地兼并却愈发严重。】
天幕上出现这两个大字,之前讲宋仁宗的时候,这两个大字就出现过。
没错,乐瑶用的是同一个字体。
这俩都是好人。
【路人甲】:再穷只能穷自己,绝对不能穷亲戚,我也想有这样的亲戚。
明殿集体沉默,已经不知该说什么好,朱见深开了个坏头,朱佑樘发扬光大。
这么个赐土地发,老百姓还有什么活路?大明王朝还有什么活路?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这句话竟然变成了一句话笑话,哪还有什么皇土,都分出去了。
“这朱佑樘和宋仁宗那小子什么关系?不会有什么血脉关系吧?”赵匡美越对比他们两人越像。
为了好名声,不管王朝的死活。
【接下来咱们继续下一个明孝宗朱佑樘被后世诟病的举措。
京营占役,什么事京营占役呢,是指皇抽调京师三大营和十二团营的兵力来从事基建项目,比如宫殿、陵墓等。
京师三大营和十二团营在明太宗时期可是精锐的主力部队,如今却让士兵当劳力,可想而知明朝兵力会如何下降。
这个弊端还是从朱见深开始的,但是又是朱佑樘发扬光大,从这里咱们还是能看出他们是父子俩。】
朱祁钰叹了一口气,他得好好的教育太子才行,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起初勤于政务的明孝宗朱佑樘是知道京营占役的弊端。
因此他一登基就废除了这个政策,所以说前期,明孝宗朱佑樘是有明君风范的。
可惜他后期迷上了佛道斋醮,大兴寺庙,因此被废除的京营占役再次被启用。
加上明孝宗朱佑樘又宠爱张皇后,给老丈人修建陵墓、给张家人建立祠堂、给丈母娘建造寝宫,都需要人。
朱佑樘又舍不得让百姓服役,就让军营中的人来干活。
因此此事,兵部尚书马文升多次觐见,其他大臣也纷纷觐见,但朱佑樘就是的不听。
等到了弘治十七年,该建完的建完了朱佑樘终于觉出不对来,可是为时已晚,烂摊子已经留下了。
此时的京营哪是军队,是施工大队。】
“真是好的不学,坏的一学就来,他怎么不学他爹去打仗?”朱高煦气的,这父子二人,朱见深不是东西,朱佑樘更不是东西。
【刚刚说的令一个弊端就是后期的朱佑樘喜欢上了佛道,有点像宋真宗当年的架势,不过一个信道一个信佛。
朱佑樘这个爱好可是把国库和自己的小金库祸祸的不轻,而且他还给太监权利,可以随意支取自己金库,最后私房钱被人贪墨了都不知。
只能说,朱佑樘真是一个糊涂的好人。】
这两个大字又出现在天幕上。
【以上就是明孝宗朱佑樘做的糊涂事,不知大家认为这样的皇帝到底是明君还是被过于盛赞的明君?】
【明孝宗朱佑樘的话题咱们就聊到这里,接下来,有请下一位皇帝登场,威武大将军,朱厚照上场!】
乐瑶放出体育开幕式的音乐~
“怎么是大将军?咦?”赵匡美一头雾水,然后又豁然开朗,明白了!他明白了!
赵匡美猛然转头看向赵匡胤,“哥,这个大将军是不是和你一样,黄袍加身上位的!”
赵匡胤……
“不对啊,三叔,你没听他也性朱么?”赵德芳比较仔细 。
“说不定是巧了,要不就是哪个藩王,之前神迹不也说了,老朱家养猪,后面封了一大堆神武将军么!”
赵德芳竟然被赵匡美说服了,好似有这么一回事。
“这是学咱爹,造反了?”朱高煦眼神一亮,反正一听造反,他就会莫名的兴奋。
“反,反的好呀!赶紧换换基因,朱佑樘那小王八犊子是真不行。”朱高煦一副支持的模样。
然后就赢来了他爹许久不见的眼刀。
朱高炽又叹了一口气……
“哎呦,这是造反了?”李渊第一反应也是造反,“儿子,为父可不是说你,你可不是造反,我是主动让位。”
李世民……
朱祁钰的心里则咯噔一声,他第一反应是朱佑樘是不是绝嗣了。
也不对,要是绝嗣了,何来造反之说??
在众帝王的疑惑猜测中, 乐瑶又干脆利落的下了直播,天幕再次消失。
不过众帝王们倒是习惯了来无影去无踪的神迹。
趁着神迹消失,秦始皇嬴政赶紧处理朝堂政务,神迹在秦出现的频率太高, 嬴政只能加班加点。
公子扶苏亦熬夜学习, 神迹的出现给他带来很大的刺激, 特别是宋朝和明朝。
之前公子扶苏不理解他家父皇的“暴政”, 在治国思想上,他多主张“仁”。
现在这个主张亦然没变, 只是对百姓仁,而不是对那些士大夫们。
公子扶苏开始思考文臣武将还有官宦的三方的关系,秦朝的官宦和后朝还不一样,他们还不是阉人。
公子扶苏听神迹说的越多,越觉得自己父皇的确有宏图伟略的帝王, 到底是自己目光短浅, 没思考那么多。
如今公子扶苏对嬴政是真心佩服, 不管是以臣子还是以儿子的身份。
此时, 嬴政的版图已经多了一片海域,神迹的那句话点醒了他, 海上的国土也是国土。
不过要完成这些雄韬伟略, 首先要有人。
于是秦始皇嬴政开始与民休息, 如此转变, 让六国余孽想要造反都没法煽动民愤。
如此忙忙碌碌了一个月, 神迹再次出现,这是自神迹出现以来, 间隔最长的一次时间。
在这期间嬴政也干了不少事,统一了文字, 统一货币,顺便把度量衡也给统一了。
而朱棣那边也没有闲着,此时的明朝可是有钱有人口,自然继续扩张海上之路,朱棣又盯上了白银,并且计划海外驻军,给弱小国家保护,但是要交保护费。
宋朝那边也没闲着,被神迹和他弟那张破嘴刺激的,赵匡胤终于完成了统一,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后还不算,他继续北上。
劳什子的兄弟国!他大宋要做辽国的爹!
【大家好,咱们又准时见面了,今天继续昨天的话题,说说大明的下一任奇葩皇帝,威武大将军朱厚照!】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明太宗朱棣进入直播间】
【明武宗朱厚照进入直播间】
乐瑶一看本期的主角朱厚照也来了,不由笑了笑,要说自己的粉丝真是戏精,也太配合自己的话题吧。
不知道又是哪个调皮的粉丝改的网名,难道是上次“朱祁钰”的粉丝么。
乐瑶没丝毫怀疑,在她看来,粉丝们改个网名整活是很是平常事。
弘治十五年
朱佑樘拜完佛回来,顺便回殿看看太子,作为自己唯一的儿子,朱佑樘特别看中朱厚照。
特别朱厚照天资聪颖,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只是贪玩了些。
朱佑樘不怎么在意,自己的童年不怎么美好,他想给自家儿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如今大明的后宫只有皇后一人,当真如平常百姓家一般。
如今国泰民安,朱佑樘觉得一切真好,佛祖保佑大明。
到了太子内殿。
朱厚照正在殿外玩,朱佑樘也不说,而是慈爱的看向朱厚照,小孩子嘛,天性爱玩。
蹴鞠的球踢到了朱佑樘脚边,朱佑樘把球捡了起来,正在这时,神迹出现!
陪着朱厚照玩耍的太监们吓的直接瘫坐在地上,而十二岁的朱厚照却办法不害怕。
不但不害怕,他还凑到跟前仔细的观察神迹,甚至还直接上手。
只见朱厚照的手直接从乐瑶的大嘴里穿了过去,毫发无损。
“太子!”朱佑樘急了,竟亲自跑到朱厚照身边,要保护他唯一的儿子。
“竟跟着我动,好玩。”朱厚照往左,屏幕跟着往左,朱厚照后退,神迹跟着后退。
“护驾!护驾!”朱佑樘吓的脸色煞白。
“父皇,这是神迹,你找人护驾作甚,把神迹吓跑了怎么办。”朱厚照道。
“什么神迹?”朱佑樘看向眼前的黄脸大妖怪。
“隋史不是有记载,有眼无鼻,有嘴无耳的黄团,这不就是。”朱厚照的记忆力特别好,可谓过目不忘。
“是神迹!”被自家儿子这么一提醒,朱佑樘也想起来了。
难道是神迹看在自己虔诚求佛,所以才降临他们大明的么!
朱佑樘直接跪下,他还让朱厚照跪下,可朱厚照不跪,反而转头就跑,神迹也跟着他跑。
没有办法,朱佑樘也只能跟着他儿子跑。
【和明太宗朱棣被后世戏称征北大将军不同,朱厚照的大将军是他自己给自己加封的。】
“大将军,不错,真不错。”朱厚照挺起胸脯,觉得大将军很符合他的气质。
“你这孩子,怎对神迹如此无礼。”朱佑樘上气不接下气。
“父皇,神迹讲话呢,你别打断。”朱厚照道。
朱佑樘还真闭嘴了,随后毕恭毕敬的听神迹之言。
“拿笔墨纸砚来,朕要全部记下来。”朱佑樘激动的,“传所有大臣进宫,朕要与…”
“父皇,天机不可泄露,你不怕那些臣子看了天机,然后一个个的都死于非命?”朱厚照一脸严肃的问。
果然,朱佑樘又把人叫回来了。
朱厚照压住嘴角的笑意,计谋得逞。
【明朝的臣子对明孝宗朱佑樘有多么推崇,他们对明武宗朱厚照就多无奈。
明孝宗朱佑樘是他们眼中的明君,明武宗朱厚照则是一个荒唐的帝王。
咱们看看《明史》中是如何评价朱厚照的。】
朱高煦他们明天就要回自己的封地,没想到临走前神迹又出现了,本以为还得和上次一样一等好几年
这可把朱高煦高兴的不得了,上次神迹说话说了半截,弄的朱高煦挠心挠肺。
“怎么又是明史。”朱高煦对明史完全失去了信任,把有功绩的朱见深写成个恋母的昏君,把无作为的朱佑樘夸成一个“中兴之主”。
要不说文人可恶,偏偏还掌握了话语权。
朱棣他们听到明史,感官也不是很好。
且听后世臣子对朱厚照贬低,让朱棣他们反而觉的朱厚照说不定还不错。
【朱高煦】:瞎编乱造的明史。
【明史中有关明武宗朱厚照的记载多数还是基于明朝史臣的记载,应该没有像明宪宗朱见深那么离谱,毕竟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没对女真族做什么。
接下来咱们说说明史中具体怎么评价明武宗朱厚照。
自继位来,国势持续衰弱,想要以武力来治国,但是却贪玩乐,近小人远忠臣,且自贬身份为大将军,君不君臣不臣。
明武宗朱厚照让宦官把控朝政,好在有众大臣的及时补救,朝纲才没有乱。
要是明武宗朱厚照能继承明孝宗朱佑樘的衣钵,大明定会兴盛,国泰民安,他自己也能得好名声,怎会被后人非议。】
听到神迹如此评价自己唯一的儿子,明孝宗朱佑樘的脸都白了。
他聪慧活泼的太子怎会这般,明孝宗朱佑樘一时接受不了,朱厚照倒不以为然,他是什么人干嘛由外人评判。
【从明史这段评价大家能感觉出什么,是不是能觉出大臣们的痛心疾首。
好不容易大明复苏,一片昌盛,偏偏明武宗朱厚照他不听劝,非要近小人,那好好的大明中兴给葬送了,好在朝中的大臣们拼劲进谏,加上明孝宗朱佑樘留的家底丰厚。
如此,在明武宗朱厚照统治下的大明江山才没有断送,功劳都是大臣和先帝的,而明武宗朱厚照则是一个无比叛逆又不听话的孩子 。
字里行间的辛酸,大家体会到了吗?】
经典小动画再次出现,直接一群大一边哭一边写书,头上几个大字,“不听话的皇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