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朱佑樘没想到神迹会提起他已故的父皇, 对朱见深朱佑樘是怨恨的,凄惨的童年让他很缺乏安全感。
除了情感之外,朱佑樘也不赞成他爹的政策,崇尚武力,堂堂大国应该以德服人方能太平盛世。
还有他爹晚年求丹问药, 昏君通病。
“太子, 切记, 不可学你皇爷爷修仙练道, 被方士所骗。”明孝宗朱佑樘忽然开始教育朱厚照。
再次老生常谈,朱厚照听的耳朵都长茧。
太傅们没事就拿他家皇爷爷做反面典型, 求仙问药?和他父皇的烧香拜佛有什么区别?
他都不会去做, 他从不信仙佛, 亦不信鬼神。
【接下来咱看看明孝宗朱佑樘给朱厚照留下什么, 要说宪宗实录把京仓的余粮的记录倒是很清楚, 但是关于明孝宗这个明君粮仓的记载倒特别难找。
以下是主播自己推断出的数据,肯定会有偏差, 要是大家有更准确的资料,欢迎纠错。
在《武宗实录》九卷有相关记载。
先说明一下, 九卷记载的是正德元年只事,即明武宗朱厚照刚登基之时,这个时候的粮仓余粮应该可以代表弘治末年的情况。
按九卷所记,这时候京仓余粮大概有六百多石,按照明朝规定,收获粮食的六成要运到京都,其他四成在别的粮仓。
六百余石也就是十分之六,简单算一下,弘治末年的粮食储备也就一千多石,比成化年间足足少了一半。】
“这……”朱佑樘还是第一次听余粮的具体数据,虽有臣子上疏说提过余粮不足,不过又被其他事情盖了过去。
作为君王,他平日太忙,除了早晚朝外,一日还有两次“平台召见”
臣子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每都要论上很久,朱佑樘很喜欢这种氛围,他在努力做一位明君。
绝不像他父皇那边不理朝堂之事,一门心思修仙。
但是事情多了,难免记不住许多,特别是年岁大了,记忆力变的愈发的差。
“败家子实锤了,他干什么了?嚯嚯了一半?”朱高煦知道朱佑樘是败家子,但没想到如此败家。
就剩这么点东西,朱厚照那小子也够倒霉的,明明也没啥可以败家的,败家的大帽子还全扣他头上了。
“文官对朱佑樘是真好,把他爹朱见深的功绩加他身上,把他的败家的帽子扣在他儿子头上,里外里,就他一个明君。”朱高燧也开始吐槽。
顺便他问朱高煦一句,“二哥,你刚还说不能反转,现在反转没?”
朱高煦不服输,“败的少也是败,那也是败家子。”
朱高炽没有说话,但却在一直思考,他没想到后朝文人竟然可以篡改历史到如此程度。
若说朱见深的功绩是被后朝清朝篡改的,那朱佑樘的功绩又是谁加的?
朱厚照身上的黑点又是怎么来的?
那些文人虽然手不能武,但是拿起笔杆子却可颠倒黑白,杀人诛心。
听着文臣颠倒黑白,李世民他们也陷入沉思中,该如何平衡好文武关系。
一国王朝光有武力也不行,同样,光以文治国亦不行。
【接下来,咱们用的弘治时期的文献予以佐证,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也能看出弘治末年是真的穷。
《孝宗实录卷》弘治十四年,记录民困财匮。
《孝宗实录卷》弘治十五年,记录京城的粮仓多年入不敷出。
《孝宗实录卷》弘治十五年,记载修斋设醮耗费千万两银子,国库的银子所剩无几。
从这几条就能看出弘治末年不管是粮食还是银两都是捉襟见肘。】
“倒是朕德行有失,才有天灾人祸,让太仓如此。”朱佑樘叹息,这事情他知道,为了赈灾他还拿出私银。
【朱佑樘】:天灾害民,求佛祖保佑,我愿意诚心向佛。
【别说什么天灾,是汉文帝时候的天灾不多还是唐太宗时候的天灾不多。
□□,而是人祸。
为何粮食收不上来?土地大量兼并,好的良田都在藩王和官员乡绅手里,他们又不用交税,朝堂哪里来的税收?
不说别人,就朱佑樘的小舅子们一万多倾良田,若都分给百姓,能收上多少粮食来?】
朱佑樘被神迹怼的哑口无言,他一直以汉文帝为榜样,自然也知道汉文帝时期多灾多难。
但汉文帝时期却没有像如今的大明,实在穷苦的没银子也没粮食。
“万顷良田。”朱佑樘喃喃道,张家竟然有如此多的田地?
朱佑樘每次都是百顷百顷的赏赐,加上张家兄弟的强取豪夺,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大地主。
小动画再次出现,之间一群老鼠排队进到粮仓里,把大米一袋一袋,光明正大的“偷”走。
朱厚照眼神闪烁,他真是太喜欢面前的神迹,这说话的方式,有理有据,又带着几分侠义之气。
【话题跑远换来,咱们继续说,大明的国库没银子,那朱佑樘自己的小金库呢?
毕竟有那么多皇家庄园,应该有不少银子吧,这些多少也会留给朱厚照这个当儿子的吧。
《孝宗实录卷》记载,因为国库空虚,朱佑樘还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去赈灾。
大公无私值得表扬,但同时咱们也得出一个结论,不但大明的国库没银子,朱佑樘的私库也没银子。
当然,朱佑樘的私库没银子不光是因为赈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迷恋了烧香拜佛。
咱不是对佛祖不敬,但是过犹不及,到处建寺庙添加香火,劳民伤财,和朱见深后期求丹问药有什么本质区别?】
朱佑樘这下连嘴唇都泛白了,神迹的话宛如刀子插在他心口。
【朱佑樘的私库被掏空,还有一个原因,朱佑樘的私库可有掌事太监随意支取,无需凭证。
咱就说,不贪你的贪谁的,这好比偷东西没有监控,拿多少都查不出来。
明孝宗朱佑樘啊,你是老婆老婆管不好,连自己的钱袋子都管不好,真是“明君”里的败类。】
朱佑樘捂住自己的心口,他想反驳,却发现神迹说的句句属实,他的私库支取的确不需要什么繁杂的手续。
朱佑樘认为宫里的人不会有这么大胆子,没想到他们竟敢贪墨自己的银子。
【朱佑樘】:他们竟然敢贪墨朕的银子。
【路人甲】:为什么不敢,贪墨又不是死罪,花点银子保命就行呗。
粉丝路人甲是讽刺朱佑樘取消了贪污腐化死刑,那些大臣这不得玩命贪墨。
【综上,在经济层面上,明宪宗留给朱佑樘的是富裕的大明,而明孝宗朱佑樘留给朱厚照的则是空虚的国库还有已经空虚的小金库。
总结起来两个字,没线!】
天幕上出现了大大两个字。
这两个字最能刺激朱棣他们的神经,虽然知道大明最后是穷死的,但是听神迹所述后朝历史,朱棣他们的心仍旧跟着揪了起来。
每当这个时候,朱高炽就特别想翻账本。
如今朱高炽压力大的时候已经不想吃东西了,他就想看看账本,眼见国库越来越富足,他心里的压力就会变小。
戒掉了暴饮暴食,朱高炽整个人瘦一一圈,如今他都能迈开腿跑了。
【明武宗朱厚照穷到什么程度呢,他穷到给连给他爹朱佑樘修建陵墓的银子也凑不大齐。
朱佑樘的陵墓前前后后花了有五十多万两,一个王朝连拿出五十多万两都很困难,可想而知这是多大的一个烂摊子。
光是想想,压力就扑面而来,咱们大人都很难承受,况且那时候的朱厚照才十几岁。
这种感觉就像本来一直以为自己是富二代,等着继承家业的时候,发现公司压根没钱,全是贷款。】
金闪闪的大字再次出现在天幕上。
李泰本来还很羡慕朱厚照,作为王朝独子,可以毫无悬念的继承大好江山,成为一国之君。
但听神迹分析大明情况,李泰瞬间不羡慕朱厚照了,甚至还有点可怜他。
这样的烂摊子,当个王爷都比当皇帝好。
而李承乾更能理解朱厚照的后面放飞的行为,讲真,朱厚照的处境比自己更难。
小小年纪就承担了如此大的烂摊子,自己起码还有一个英明无比的父皇。
“我收回我之前的话,我现在有点可怜这个小皇帝了。”赵匡美是发现了,话真的不能说的太早。
之前能神迹说明朝皇帝朱厚照的“恶行”,他觉的朱厚照是个昏君没跑了。
但听神迹详细的分析,赵匡美觉的这种情况下不,爹没了娘不管,还有一大堆外债,疯了挺正常的。
“这倒霉孩子。”朱高煦再次被打脸了,他承认他话说的快了,事情的确发生了反转。
他由开始恨得压根痒痒,到现在觉的那兔崽子有点可怜,这这么一个败家子的爹。
弘治年。
朱佑樘本来还一腔怒火,如今怒火全无,甚至觉的没有脸面看他儿子一眼,大明的经济当真如此的差?
【咱们继续说说军事上,明宪宗朱见深留给朱佑樘的家底,和明孝宗朱佑樘留给朱厚照的家底有什么不一样。】

第169章
【明宪宗朱见深之前的战役咱就不再重复, 威宁海大捷、成化犁庭女真被打的安安分分,咱们重点说说明孝宗朱佑樘时期的战役。
看看他给明武宗朱厚照留下什么可以震慑边境的大战!】
恢宏的音乐再次响起,明孝宗朱佑樘的心竟然澎湃起来!
而其他正在观看直播间的帝王立马就皱起眉头,只要这个音乐一响, 肯定没什么好事。
神迹又要开始讽刺了。
“不会又要来一个大明战神吧?明真的盛产战神。”赵匡美开口就是老阴阳了。
赵匡胤早就习惯, 心里的承受能力相当可以, 任赵匡美怎么说, 他仍旧岿然不动。
听到恢宏的音乐响起,朱高煦直接垮了脸, “这怂蛋玩意能打出什么大捷?我不信。”
朱高燧应和,他也不信。
朱瞻基默默叹气,他这些不争气的后代们。
此时的明孝宗朱佑樘当真以为神迹要称赞功绩。
关于如何稳固边境,他经常和臣子们朝堂论事,并实行了一系列明政, 这么多年的军政改革是有效的,
【明孝宗朱佑樘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贺兰山大捷。】
听到贺兰山大捷, 明孝宗朱佑樘的眼神一亮, 对此他记忆犹新。
听到战役之事,朱厚照的眼神也亮了, 他对行军作战特有兴趣, 私下没少看兵法, 经常在脑中想对战之策。
朱厚照特别崇拜太宗爷爷朱棣, 他就是朱厚照心中的大明战神!
【经过明孝宗朱佑樘时期的休养生息, 鞑靼一族不断壮大,单弘治九年就侵扰边境高达二十多次, 眼见边境如此,明孝宗朱佑樘想起了大将王越。
大将王越咱们之前说过, 大家应该还有印象,他和汪直一起大败蒙古大军,顺便还收拾了鞑靼一族。
可惜后期汪直被贬,他因与汪直交好也一同被贬。
但是明孝宗朱佑樘这一旨意却引起了朝堂轩然大波,大多数文臣是反对的,甚至有人说明孝宗朱佑樘是受人挑拨才重用大将王越,提议要将大将王越就地正法。
可见明孝宗朱佑樘时期,文臣是多么厌恶武将,即便边境连吃败仗,他们仍旧排挤武将。
当然,不能说全是文臣的错,关键是明孝宗朱佑樘他也听。】
广开言路,何错之有?
明孝宗朱佑樘有点委屈,臣子说的有理,他自然是要听的。
明孝宗朱佑樘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
看到何错之有这四个字,朱棣当真想踹人。
作为帝王,没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何错之有?若是没错,怎么到末年能穷成那般?
【明太宗朱棣】:无能之辈,糊涂至极!
朱棣的心声直接飘到明孝宗朱佑樘眼前,且明太宗朱棣这几个字金光闪闪。
“父皇,看,是太宗爷爷显灵!”朱厚照激动不已,“太宗爷爷也能看见神迹!”
“后辈子孙朱厚照拜见太宗爷爷!”朱厚照直接行了大礼,看出他很崇拜朱棣。
朱厚照的脑子转的特别快,虽然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神迹,但是他立马做了一个推论假设,他可以看到神迹,是不是永乐年的太祖爷爷也能看到神迹。
没想到神迹马上印证了他的想法!
相比朱厚照的兴奋,朱佑樘整个人紧绷起来,身后出了一身汗。
“后辈朱佑樘拜见先祖。”朱佑樘也跟着朱厚照行礼。
可惜朱棣那边看不到,也没接受到二人心声。
弹幕什么时候出现,完全不受控制,比如悲催的朱高煦,随便想点啥就能飘成弹幕。
但是朱高燧心里怎么蹦跶,弹幕就是不显示他心中所想。
【弘治九年,因文臣反对,软弱无能的朱佑樘只能收回成命。
鞑靼愈发肆无忌惮,在边境杀抢掠夺,眼看边境破防,朱佑樘让不中用的边境巡抚回京,下令兵部重新设三边总制。
然后兵部尚书马文升提王越为三边总制,这次朱佑樘终于硬气了一回,排除万难启用王越。
老将虽老,亦能征战沙场!王越虽以七十高龄,但他仍冲在前线,布兵排阵带着明军大战直捣贺兰山!明军大捷!久违的大捷!
不过和之前的战绩是无法相比的,《明孝宗实录》记载互相矛盾,有斩首42首级和100多首级,最后《明史》采用了40多首级的说法。】
“我啐,不要脸的《明史》。”朱高煦狠狠啐了一口,身边的朱高燧遭殃,全啐他脸上了。
朱高燧抹了一把脸,颇为无奈,他往后垮了一步朱高煦跟着往后一步。
朱高燧???
“你说明史要不要脸,三弟!”朱高煦和朱高燧搭话,他看神迹的时候就想找人拉呱,最佳人选,他三弟。
【但是获得如此攻绩的王越并没有得到文臣的认可,反而诬告他和宦官李广是同党,并弹劾王越。】
【朱高煦】:这个李广和汪直一样,是个大将太监?
因为汪直,朱高煦对宦官的印象好了不少,讲真,若汪直不是宦官,定是一名名留千史的大将。
乐瑶一看粉丝竟然把李广和汪直相提并论,她得科普一下,这个李广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咱们跑个题,介绍一下宦官李广,李广因为擅长法术和祈祷祭祀而深受明孝宗朱佑樘宠信,之前说过明孝宗朱佑樘后期特别痴迷于烧香拜佛,作法祭祀。
这个李广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作为传奉官 ,他竟然敢假圣旨擅自封官,以此来收取大量贿赂,还仗着手中权力强夺百姓田地。
后来他又蛊惑明孝宗朱佑樘在万岁山修建毓秀亭,没想到毓秀亭修好了,大明就屡屡出事,先是小公主夭折,然后宫中起火,全朝上下怀疑是李广修毓秀亭惹怒了上天。
李广听闻,害怕的畏罪自杀。
随后被忽悠傻的明孝宗朱佑樘去李广家找天书,没想到天书没找到,倒是找到了一个大臣给李广贿赂的账本,这就是著名的白米黄米。】
提到李广,明孝宗朱佑樘脸上有些挂不住,他的确是信错了人……
【所谓黄米就是黄金,白米就是白银,明孝宗朱佑樘没想到有这么多大臣行贿,其中有很多高风亮节的文臣。
这些大臣知道事情败露,赶紧请朱佑樘的小舅子出来求情,都知道明孝宗朱佑樘听他老丈人一家人的话。
同时大臣上疏劝谏,这次涉及面太广,既有六部之首又有通政司寇,若一网打尽,不说朝堂大失颜面,还会引发动荡。
朝堂无人,怎么治国,不如低调处理,最后明孝宗朱佑樘就低调处理了。】
【朱棣】:昏君畜生!
明孝宗朱佑樘的脸又白了一分,如今听神迹所述,他也觉得自己办的不妥……
【而一生为国的大将王越竟然别诬陷和这样的官宦奸臣同流合污,虽然明孝宗朱佑樘没信。
但王越还是被谣言活活气死。
讲真,明后期文臣集团的脸皮是真厚,自己干出行贿的腌臜事,竟然还敢弹劾有功绩的将臣。
可见此时的文官集团被明孝宗朱佑樘宠的多无法无天。】
明孝宗朱佑樘一句话不说,他使劲低着头,无脸对祖宗。
【咱们言归正传,继续说明孝宗朱佑樘的功绩,除了贺兰山大捷外,另外被吹嘘的就是弘治十四年的延绥大捷。
这场战役被吹嘘的鞑靼再也不敢踏入延绥一步,但是翻来史书《孝宗实录》,上面记载的却是鞑靼提前知道明军计划,直接北上,明军十万大军扑空,就斩了三个人。
但是鞑靼同年八月又回来了,这次又大抢特抢,《孝宗实录》记录,诸镇的众兵根本抵御不了。
然后大军又过去了,因此杀的多,杀了十二个人。
这样的“大捷”如果让明太宗朱棣知道了,会不会气死。】
朱棣的确要被气死了,只见朱棣脸色阴沉,紧握拳头。
【别的战役咱就不提了,更不值一提,弘治末年边防拉跨到什么程度,之前咱们说过的忠臣刘大夏大家应该还记得,但最后他都死活不愿接手这烂摊子。】
朱厚照觉得脑仁有点疼,他知道大明军事拉跨,但是没想到会如此拉跨。
【接着说说之前咱们也提过的京营占役,到明孝宗朱佑樘这愣是把朱见深留下的精兵部队给糟蹋成了施工大队。
对,京营占役是从朱见深开始的,但是成化年间好歹还是修基建项目,比如长城什么的,但是明孝宗朱佑樘用军队来修什么?
今天派八千人给他丈母娘修修房子,明天派五千人去修神乐观,再派三大营给他老丈人建个坟,甚至为他老丈人张家修建崇真宫,延续他们老丈人家香火。
三大营的士兵不够明孝宗朱佑樘折腾,他还从别的军队调人,兵部尚书马文升请求明孝宗朱佑樘住手,可这时候明孝宗朱佑樘偏偏就不听了,他让军队抓紧干,提前干完在回去防守。
就这么个劳役法,等到弘治十三年,京师的士兵都逃了一半,与其给皇家当建筑队,还不如回家种田,虽然家里也没啥田可种。】
明孝宗朱佑樘没想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中做了这么多荒唐事,本来他还觉的自家太子是个败家子,如今看来,自己才是败家子……
【等到朱厚照接手的时候,十多万精锐,能用的不足六万人。
而且朱厚照还没登基时,就下令废除京营占役,以皇太子的身份,可见朱厚照对京营占役是多深恶痛绝。
而他爹明孝宗朱佑樘在军事上送给他儿子第一份大礼是什么呢?
弘治十八年,朱厚照刚刚登基一个月,明朝迎来自土木堡以来最大的战败,“虞台岭之败”】
悲凉的音乐响起,天幕上出现了战后一片苍凉的画面。
【此役明军损伤惨重,鞑靼直接断了明军水源和粮道,就如同当年的土木堡之战。
只是这次明军坚守下来,白玉营的将领下令,让士兵们挖野菜充饥,没水就打井。
可是野菜吃完了,打了十几米深的井也没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没等来援军。
这样的情况下,士兵们没一个临阵脱逃,与阵地共存亡!
好在老天有眼,天降大雨,鞑靼最后退军,明朝士兵以行动坚守了江山社稷!
但此战损伤惨重,大将张雄、穆荣阵亡,明军死伤七八千人。
而此时,文官集团在干嘛?他们再次手无缚鸡之力,解决无方,却责怪将臣们没有本事,抵御不了外敌。】
“怎么没人造反!反了这个傀儡!”朱高煦大吼一声,能看的出来朱高煦是真气极了,声音在颤抖。
“二哥,你生错朝代了,你应该去弘治年造反!”朱高燧情绪也很激动。
【说完了军事,咱们继续说说在国内政策上,明孝宗朱佑樘给朱厚照留下了什么。】

【咱们就从弘治时期最著名的变法叶淇变法说起, 它变的是什么法呢?
简单来说,叶淇变法就是把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开中法给废了,取而代之。】
听到开中法被废,明殿的气氛又凝固。
朱棣还有朱高煦以及朱瞻基的表情都变的特别严肃。
反而一向活跃的朱高煦的反应不大, 眼神有那么一点迷茫。
朱高煦对国家法令啥的完全不敢兴趣, 他就爱行军打仗。
“三弟, 咱爹和咱大哥表情为何如此严肃, 废了这个开中法,很严重?”朱高煦压低声音悄悄的问朱高燧。
朱高燧虽然比朱高煦强点, 但也没强到哪去,无法回答……
朱高炽叹了一口气,“多看看书。”
“大哥,你耳朵真好使。”朱高煦立马转移话题,看书是不可能看书的。
【朱高煦】:开中法是啥?
既然粉丝问, 乐瑶当然要科普一下。
【咱们先说说什么是“开中法”, 其实和咱们之前说的宋朝的“折中法”差不多。
简单说就是用粮食换取盐引的制度, 盐在古代是绝对的垄断商品, 就和咱们现代的烟草、石油一样,只能由国家掌控。
想得到盐, 就必须有朝堂下发的盐引。
明朝初期为了解决边境军粮的问题, 制定了“开中法”, 根据边境需要的粮食多少, 然后让民间的商人运输到边境, 给予他们的报酬便是盐引。】
“这个原来就是开中法啊。”朱高煦惊奇的不行,仿佛第一次听说。
作为大将军, 开中法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边境的粮食是由商人运来的,然后再给他们盐引作为报酬。
【明初的开中法一下解决了边境粮草问题, 同时商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还雇人在边境开垦荒地种地,这就是明朝的令一政策军屯制度。
二者结合,稳定边境,且由商人运粮,还节约了运输成本,节省了朝堂开支。】
嬴政听此立马记下,之前神迹说宋朝时提过,嬴政想着此策虽然解决了粮草,但是有个弊端。
【但是开中法的弊端就是怕朝堂调控不当,比如发出超过产盐量的盐引,就和大量发行大明宝钞一样。
商人辛辛苦苦的运粮到边境,得了盐引后却无法得到盐。
后期明朝就出现了这种弊端,朝堂不但超发盐引,有些权贵通过特殊途径获得盐引,并优先兑换。】
明孝宗朱佑樘不住点头,他和大臣们早就看出“中开法”的弊端,所以才有了叶淇变法。
朱厚照还是觉的他太祖爷爷的中开法好,虽然后期有弊端,但改之便可。
【朱厚照】:中开法好。
【朱佑樘】:叶淇变法早该替代中开法。
朱厚照和朱佑樘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同时发到了天幕中。
父子二人的想法完全不同。
【于是朱佑樘便听从大臣叶淇的提议,废除了中开法,而启用了叶淇变法。
所谓的叶淇变法是废除了以粮食换盐引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以银子直接换盐引。
这做法一下让明朝当年国库的收入增加了整整一百万两!】
一百万!
三个大字出现在天幕中。
朱佑樘眉头终于舒展开,叶淇变法是目前为止唯一被先祖肯定的。
朱佑樘慈爱的看向朱厚照,“你还小,为父会好好教你治国之道。”
【以当前的利益摧毁后代的利益,明孝宗朱佑樘真是不管朱厚照死活。】
朱佑樘???
乐瑶这话锋转的特别快,让朱佑樘猝不及防。
【明孝宗朱佑樘是收到银子了,可边防军营的粮食怎么办?本来开中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军粮问题。
如今朱佑樘满脑子都是钱,不对,确切的说是文官集团满脑子都是钱。
叶淇变法下,户部高兴了,商人也高兴,边境的将士们可是苦了,但是文官集团还有明孝宗朱佑樘根本不管边境将领的死活。】
【朱佑樘】:朕怎会如此,银子还是会给前钱,一分不少。
朱佑樘百口莫辩,他同意叶淇变法不过想解决开中法的的弊端,一切都为了大明好。
【一分不少?不见得吧,咱们一块分析分析,直接发银子和直接发粮,真的一样么?
首先钱要从户部拨出,然后一层层的到军队,就大明官场那个贪污腐败的环境,这一层层下来,一千两银子能剩下五百两就不错了。
这绝不夸张,大明贪污又不用死,此时不贪更待何时,就之前的黄米白米案,贪污官员之多,在皇帝眼皮底下就敢这般,何况天高皇帝远呢。
等着五百两银子到了军队,要派人去采买粮食吧,采购得吃回扣吧 ,运输要花银子吧,最后五百两就买回来三百两银子的粮食。】
【而且叶淇变法还间接破坏了和开中法相互依存的军屯制度,原本驻扎在边境种田的商户立马搬走,因为无利可图,他们转而去了盐场附近定居。】
【路人甲】:那个提变法的叶淇是淮安人,淮安是产盐的地方,叶淇的家族和淮安的商人集团还有联姻。
【路人甲】:多明显的官商勾结。
【路人甲】:朱佑樘这个没脑子的,被人耍了都不知道。
【路人甲】:他是不是真如传言所说,是个弱智?
粉丝路人甲一突突的发了很多弹幕,还都是干货,知识储备量不比乐瑶少。
而路人甲每说一句话,朱佑樘的脸色就苍白一分。
【的确如此,叶淇被靠淮安的徽商集团,通过叶淇变法后,徽商集团一下击败了晋商集团,成了龙头老大。
要说其中没有利害关系,反正我是不信。】
“爹,要不要叫太医?”朱厚照眼见他爹脸苍白如纸,心中不由担心。
朱厚照虽然喜欢玩乐爱自由,但还是个很孝顺的孩子。
朱佑樘摇摇头,他不是难受而且羞愧,神迹说的这些都是他不曾想过,朝堂大臣也不曾提过的。
“他们怎可能提,我就是个傻子。“朱佑樘嘴中发苦,声音发抖。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