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叶淇变法的本质就是盐政崩坏的开始,咱们具体说说明孝宗朱佑樘崩坏盐政中起了什么作用。
首先他开了盐引用于皇帝织造的先河。
弘治十年,两万盐引用于织造。
弘治十二年,两万盐引用于织造。
弘治十三年,三万盐引用于织造。
本是收上来给军粮的钱,都让朱佑樘用来做衣服了。
后来,朱佑樘更过分,弘治十六年,朱佑樘直接把十六万的盐引以五分钱卖给了商人朱达,只因为朱达是张皇后弟媳妇的弟弟。
要说朱佑樘真是宠爱外戚到了无原则的地步,这个头一开,弘治十七年,讨要盐引的亲戚大军更多了。
只要拿到盐引,转手就是暴利。
好在没等朱佑樘第二次批准,他死了。】
“这个祸害终于死了!”朱高煦大喝一声,在朱高煦心中这个朱佑樘已然是昏君。
而原本的昏君朱厚照则变成了小可怜,这么大个烂摊子,根本无力回天,不如直接开摆。
朱高煦想要是自己接如此大的烂摊子,说不定他也会放飞自己我,撂挑子不干了!
【朱佑樘一死,盐引的烂摊子就落在了朱厚照的身上,可想而知,一大群人跟在朱厚照身后违规要盐引。
特别还有他舅舅一家人,不知张皇后当时对朱厚照是如何施压,是不是如同她当年对朱佑樘一般的一哭二闹。】
天幕中再次出现动画,一个古装的女子对这一个皇帝打扮的孩子一直不停地说,头上几个大字,“他们都是你舅舅!给!”
光是看画面,朱厚照就皱起眉头,满心烦闷。
【说完了叶淇变法和盐政,咱们继续朱佑樘下一条正常,废除了贪污死罪。
带来的后果咱就不说了,总之倒霉的还是朱厚照。】
天幕中的动画换成一群大臣,只见他们手拉手,蹦蹦跳跳,特别开心的样子。
头上几个大字,“不用死啦!使劲贪!”
“太惨了,朱厚照太惨了,我要是他肯定要疯。”赵匡美越发同情朱厚照,怎么看他后期的叛逆都是有原因的。
此时的李承乾都不敢想朱厚照是多么窒息,这比高强度的劝谏更让人窒息。
起码太傅们的劝谏都是为了自己好,而明太子朱厚照身边劝谏的都是只为自己利益的佞臣。
他们这是把明朝皇帝当傀儡用,当猴子耍啊!
李承乾想不出来,若把他换成朱厚照,他会如何,大概会直接疯了。
【咱们接着说第三个政策,限制土地兼的政策。
明孝宗朱佑樘通过一系列手段,政策之初他是皇亲国戚那收回了一些占田,并归还百姓。
看起来是个正确的决策,朱佑樘自己也以身作则,皇家占地没有增加。
虽然皇家占地不增加,但是赐出去的土地却增加了,明孝宗朱佑樘典型矛盾体,一边让皇亲国戚交出田地,一边安抚。
真是让他们交出芝麻,然后给他们一个西瓜 。
政策刚实行半年,朱佑樘就赏赐出去良田千亩,给他老丈人家多少咱就不再说了。
朱佑樘真是每发布一个政策,张家人就跟在后面狠狠捞上一笔,吸血鬼都没他们这么吸。】
再再次被提到的张家人,这次朱佑樘终于皱起了眉头。
朱厚照观察他爹的脸色,心道,那两个败家子舅舅终于要倒霉了么!天啊,太阳要打西面出来了!
朱厚照特别好奇,这次他爹会不会再次跟他娘妥协。
【咱们看一下数据,明孝宗朱佑樘赏赐给皇亲国戚的田地数量多达25200余顷,而他通过政策收回来的才4700余顷。
可见,政策半点没用,还加剧了土地兼并。
而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后果呢,首先是属于国家的耕地减少,都变贵族和外戚们的。
咱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洪武年耕地有850多万顷,征收税粮2900多万石,而到了弘治年间,耕地就剩下400多万顷,直接少了一半,税收则是2700多万石。
在耕地减半的情况下,税收却基本没怎么变,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的税收高了多少。
然后明朝就进入了恶循环,税多百姓破产,土地被地主兼并,朝堂继续加税。】
“为何会这样。”朱佑樘一直觉的自己是个很称职的皇帝,他兢兢业业的上朝,从不敢耽误国事,为何会变成这样。
他这十几年来的努力,竟然掏空了大明?!
【随着土地兼并还有之前说的京营占役,又连锁反应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大量的流民。
没有土地可种,无家可归的流民。】
朱高炽连气都叹不出来了,此时此刻,他想骂人。
【好了,咱们总结一下朱佑樘留给朱厚照的家底。
第一,空虚的国库;
第二,支离破碎的边防;
第三,分崩离析的盐政;
第四,贪污腐化的官场;
第五,惨不忍睹的国有土地和税收;
第六,一百多万的流民。
对了,还有一个强大的文官集团,这样的开局,换成大家,大家如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直接撂挑子不干了!”朱高煦看着这么大一个烂摊子,太阳穴一突突的跳。
朱高炽…
朱瞻基…
朱高燧…虽然他二哥这样说不对,但的确没有办法啊。
赵匡美眉头紧皱,一副思索模样,“真奇怪,这么大的烂摊子,朱厚照这小子也没灭国,他怎么做到的?”
【今天的话题咱们纠结说到这,明天咱们继续说说面对自家老爹留下的如此“大“的家底,明武宗朱厚照是如何应对的。
为何他那么作,大明还没亡?
为何朝堂大臣都如此讨厌他?
朱厚照和他爹朱佑樘到底差在哪里呢?】
乐瑶连续三问,然后下直播……

第171章
“为父对不起你, 是为父对不起你啊!”朱佑樘抱着朱厚照嚎啕大哭,情绪彻底崩溃,今日的事情给他的打击太大了。
本来朱佑樘觉得自己是一代明君,他上任以来立马罢免了前朝佞臣, 启用了道德高尚的儒家官员。
自己又勤勤恳恳, 不但早晚朝, 还增加了两次平台会议, 对政事他从来都是亲力亲为,即便病了, 自己也会强忍着上朝。
而且自己还不近女色,只有皇后一人,所有大臣都说自己是儒家君主的典范,堪比汉文帝和宋仁宗。
在朝堂上,自己每每和臣子们高谈阔论, 大臣们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 而自己下旨后很快就回收到反馈 , 全是正面的反馈。
在反馈的文书中, 百姓安居乐业,边境固若金汤, 大明国力冉冉上升, 天下一片太平祥和!
朱佑樘觉的等自己到了九泉之下, 能满怀自信的拜见列祖列宗, 他想对他父皇说, 你的烂摊子我收拾的很好!
可如今…
自己错了,大错特错, 假的!全部都是假的!
自己就是被文官集团忽悠的傻子,是他们的傀儡皇帝, 是张家的钱袋子,是百姓的罪人!
朱佑樘哭的嗓子都哑了,朱厚照小小的肩膀被他爹的眼泪浸湿。
这是朱厚照头一次见他爹情绪如此崩溃,他可能不是一个好皇帝,但的确是一个好爹。
朱佑樘把全部的心血全投在朱厚照身上,虽然对他严格,但是又不乏父亲的宠爱。
知道他喜欢看兵法,虽然不赞成,但是还会给他找来。
不管下朝回来多累,他都会过来看自己一眼,问问自己今天的功课如何。
这些朱厚照都记在心里,不然也不会如神迹说的那样,等朱佑樘驾崩后他亲自扶棺走了一百多里地。
也不会惹众臣之怒,不惜承担骂名也要给他父亲收拾烂摊子,朱厚照知道他爹的愿望是太平盛世,他想做一个流芳百世的君主。
事实证明,朱厚照做的不错,朱佑樘成了历史上的“中兴之主”,成为了大明唯一没有污点的皇帝。
而朱厚照自己则成了荒唐无比,吃自家爹老本的荒唐皇帝。
朱厚照也不知怎么安慰他爹,哭吧,哭出来就好了。
不知哭了多久,朱佑樘终于抬起头来,他的眼睛红肿,嗓子完全沙哑,“爹一定痛改前非,绝不给你留如此大的烂摊子,爹自己惹的事自己收拾。”
“今日的事,你们谁敢传出去,朕灭了你们九族!”朱佑樘和变了一个人一般,他对殿中的宫人道,语气从未有过的狠厉。
朱厚照觉的这样的爹爹真霸气,终于像一位真真正正的皇帝!
在朱厚照心中,能真正成为雄君的只有他太祖爷爷,太宗爷爷!
“奴才不敢。”宫人从未见过如此的朱佑樘,这还是他们仁义的君主么。
朱佑樘下定决心,去他娘的儒家皇帝,这傻子他不当了!!!
首先朱佑樘打算从张家下手,这些年他对张家着实太好了,好的已经让他们只手遮天。
这天晚上,朱佑樘没有去皇后寝宫,张皇后也没有在意。
她只在意自家弟弟的事,他家弟媳妇的弟弟想搞盐引子,承诺事成之后分他们张家六成的利润。
张氏不懂盐引子有多重要,她只觉得能给娘家赚钱就是好的。
作个她娘亲和弟弟还过来说这个事,没办法,谁让她是个当姐姐的,自然要照顾弟弟,得让张家光宗耀祖才行。
盐引子,小事而已。
张氏想着明天就去找朱佑樘要盐引子,对于娘家的事她是半刻不想耽误。
其实她想今天晚上就去,但鉴于朱佑樘这个时候还没来,估计还在上晚朝。
有时朱佑樘的晚朝会开的特别晚,晚到他都得派人送大臣们回去。
张氏又不想等到那么晚,她这个人睡眠本就轻,若晚上睡不好,明日又会头疼。
罢了罢了,还是等明日再说吧。
此时的朱佑樘还没睡,没有半分的困意,今下午的神迹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刺激,晚上朱佑樘都没有上晚朝。
为数不多的没有晚朝,大臣还很纳闷,决定明日早朝时候劝谏朱佑樘要勤勉,作为明主不能生懒惰之心。
朱佑樘正蓄势待发的打算整顿朝纲,他的计划特别简单,首先把张家这些外戚给处置了,把贪墨的钱都吐出来。
然后把那个叶淇抓起来,废了祸国殃民的叶淇变法!
然后把贪污腐化不用死的的法令废除,死!全都去死!!!
至于怎么整顿边境,朱佑樘犯了难,他从小接受儒家思想,当皇帝这么多年也是以仁治国,对武不重视,更不用说行军打仗……
神迹也没说该怎么办啊,朱佑樘苦恼应该找谁商量商量,他坚决不找大臣,他们都是坏人,联合起来欺骗他的坏人!
思来想去,朱佑樘决定找自家儿子商量商量,他儿子平日看了不少兵法,应该比自己强。
于是朱厚照一睁眼就看见他爹守着自己床前,这天还没亮呢,把朱厚照吓了一跳。
朱佑樘不想吵醒他儿子,所以就在床边默默守着,等到他儿子自然醒。
“爹一定不会给你留下如此大的烂摊子,决对不会!”朱佑樘一边看他儿子的睡颜,一边心里暗自发誓,满脸的坚定,一副要去就义的模样。
他觉得自己之前十多年的帝王都白当了,全都白当了!
朱佑樘这情绪忽上忽下的,一会痛心疾首,一会又豪情壮志,但他怕吵醒儿子睡觉,又不能出声,于是表情就相当丰富。
“爹,你怎么了?”朱厚照起身,小心脏一突突的跳。
“儿子,你醒了,爹就是睡不着的,过来看看你,爹对不起你。”朱佑樘一见他儿子关心眼神,一听他儿子关心的语气,愧疚之心又上心头,鼻子一算,眼圈又红了。
朱佑樘赶紧抹眼泪,身为父亲怎么能在儿子面前展现懦弱的一面,可越擦眼泪越多。
“儿子,是爹对不起你啊!”朱佑樘干脆先哭一会。
朱厚照颇为无奈,他感觉自己一下长大了,有种自己是爹的感觉。
“爹不哭,儿子在呢。”朱厚照开始安慰他爹。
正在这时神迹出现了,要说直播间和平行世界的时间真是迷,有时候乐瑶那一天,平行世界这边好几年,但这次乐瑶那过了一天,弘治年才过了一个下午而已。
【大家好,咱们又见面了!今天继续昨天的话题!】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明太宗朱棣进入直播间】
【明武宗朱厚照进入直播间】
【汉武帝刘彻进入直播间】
又是熟悉的面孔,熟悉的粉丝,乐瑶都已经习惯了,甚至还会看看谁来谁没来。
【首先咱们看看朱厚照是如何应对岌岌可危的边防。】
听神迹开始说他儿子如何应对边防,朱佑樘和个小学生一样,转身就去拿笔墨纸砚,神迹说的他全部要记下来。
【自打一登基就遭遇了虞台岭之败,明武宗朱厚照就重视起边防来。
根据《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记载,首先加大募兵制,补充兵力,只要愿意来就赏赐白银三两并且发给他们马匹装备。
若杀敌有功,照样封赏,等着任期到了是务农还是继续当兵,由个人决定,如此调动了当地百姓当兵的积极性。
同时,明武宗朱厚照还明确杀敌立功后的奖励,比如杀一个敌人给多少银子,或者如何晋级,相比明孝宗朱佑樘时期的赏罚混乱,军纪分明不少。】
“这制度好,这制度很不错。”明孝宗朱佑樘低头认真的记下来。
朱厚照不解,他爹为何会如此赞赏这个制度,募兵制自土木堡之变后便开始实施,无奈之举罢了。
【当然了,募兵制自然有很大弊端,但起码能解燃眉之急,已经是明武宗朱厚照当下最好的选择。】
朱佑樘不解,募兵制可以短时间内召集大量士兵保卫边境,有什么弊端?
因为不解,朱佑樘直接在笔记边上标注,“有何弊端”这四个字。
这是他多年上朝习惯,会把不解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大臣们就会讨论出相应的解决之法。
当然,讨论不出来的就一直放在最后,不了了之。
朱厚照思考了一下,给出答案,“爹,募兵制军饷是个问题。”
【朱佑樘】:募兵制的弊端是什么?
看到粉丝提问,乐瑶自然要回答,不过这个话题在后面会说,在这说有点早。
【募兵制的弊端咱们后面会详细说,在正德时期募兵制还不成规模,弊端还没有显示出来,后面才会成为大的问题。】
听神迹说后面会详细讲,朱佑樘立马听话不问,他这个人就这样,特别好主导。
别人说啥他就听啥,要不是能被文臣集团忽悠成那样。
【至于明武宗朱厚照还有什么其他举措,史书上给的资料太少了。
但是咱们可以来看看实行这些改革后大明边境的状况。
正德四年,总兵官马昂与敌人交战,斩获贼首300多。
正德五年,击退敌人,斩获贼首185多。
正德六年,寇贼大败观音山,斩获贼首260多。
正德六年,虏寇侵犯肃州,明军大胜,斩获贼首100多
…………
从正德四年到正德十二年间,这样的小捷有很多,且到正德十二年间后,这种小捷的记录也没了。
为何会没有了呢?咱们来看看正德十二年发生了什么,著名的应州大捷。
所以这里推断,没有记录不是因为明军疲乏战败,而是边境的侵犯真的少了很多。】
“儿子,你厉害!”朱佑樘激动的拍手,朱厚照倒没觉的厉害,都是小打小闹,和太宗爷爷当年五次征北差远了。
兴奋过后,朱佑樘看是自惭形秽,听到自家儿子如此多的战功,在对比自家一个手都能数过来的功绩。
朱佑樘觉的自己真是拖了儿子的后腿……就这,自己还被称为明君……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收回之前的话,这小子可以啊!”朱高煦都要拍手叫好了,他想到后悔之前骂这小子是昏君,果真《明史》得反着听,它夸赞的不是好东西,它贬低的却是明君!
朱棣的眉头是舒展开了,但是心里却是闷堵,他再想改如何制衡文官和武臣。
政策不能一边倒,文能治国武能平天下,还是要制衡。
“这反转,真是。”赵匡美是真没想到,好好一个皇帝竟然被那些文贼写成一个荒唐无比的帝王。
“哥,你说你以后会不会被那些文人诋毁?”赵匡美有点担心,“毕竟你对他们也不怎么好,你还有黑点,什么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的太阳穴一跳 ,要不说赵匡美真的会花样扎他哥的心。
各角度,全方位。
【咱们再做个数据的横向对比。
成化年蒙古侵扰边境年平均次数为8次,弘治年11次,正德年5次。
从这可以看出正德年间,蒙古来犯的次数少了很多,由此可推出正德年间的边防加强不是一点半点。
明武宗朱厚照把他爹的烂摊子收拾的无声无息,可惜,这些好像没多少人知道。】
“这群文人!”朱佑樘不由替自己儿子不平,明明做的如此好,竟然没得一声赞扬,他们公平公正的风骨呢?他们上谏的劲头呢!!
隐匿功绩,着实可恶!!
【为何文臣如此选择性忽略呢,咱们举个例子,看看明武宗朱厚照是如何“任性”如何惹恼了明朝的文官大臣们。】

第172章
【咱们从明武宗做的第二件大事京营边军互调说起, 顺着这条线捋顺下明武宗朱厚照多叛逆之路。
明武宗朱厚照此举在大臣眼中是违背了祖制,被众臣集体上书反对,甚至内阁大臣李东阳以辞官为要挟让明武宗朱厚照收回成命。
连内阁大臣都下场了,可见文官集团是多么反对, 若在位的皇帝是明孝宗朱佑樘, 怕他早就顶不住压力向文官集体低头了。】
朱佑樘十分肯定的点头, 若是换成自己, 他肯定就顺着文官集团。
“儿子,为父自愧不如。”朱佑樘佩服朱厚照的勇气, 着小子怎么敢说不。
【但是“叛逆”的明武宗朱厚照才不为所动,并且他竟然以“坐乾清宫门”的方式反抗!但是被文官集团无视,他们继续抗议。
最后明武宗朱厚照直接下旨,硬核执行。】
天幕中出现一个卡通小皇帝,只见他直接坐在大门口, 头上几个大字, “必须改!不改朕不走了!”
朱佑樘愣住 , 他没想到自家儿子竟然如此, 如此…孩童般的叛逆。
朱厚照则哈哈哈的笑了起来,讲真, 他特别想看看那些文官大臣当时是如何脸色, 有没有被气的胡子翘起来。
“这小子。”朱瞻基一副作为长者的慈爱语气, 明明他自己还是个孩子。
“比你这小子好多了。”朱高煦立马怼他大侄子, “起码这孩子不是恋爱脑。”
“二哥, 这小子不是绝嗣了么。”朱高燧悄声道。
“绝嗣也比生出个败家玩意好。”朱高煦回。
朱瞻基……
万万没想到这辈子的最大的黑点是没出生的儿子。
看到朱厚照离经叛道的行为,李承乾不觉的他奇葩叛逆, 反倒很理解他。
这种行径分明是对文官集团的反抗。
不知不觉,李承乾眼中有泪光。
“大哥, 你怎么还哭上了,难不成是触景生情,又勾起了之前不好的回忆?”李泰特意给李承乾挖坑。
李承乾专心致志的看向神迹,压根不搭理李泰。
【若是光看史书上这一段,明武宗朱厚照的确算的上奇葩,这哪里是一个皇帝该有的行径,分明像个耍赖的小孩。
可是谁会无缘无故的叛逆呢,咱们来看看这荒唐行为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明孝宗朱佑樘事情的土地兼并,导致农民无地可种,但明朝的税收却半点没减,加上频繁的天灾,这些无地可种的自耕农沦落成了流民。
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正德年最大的农民起义,刘六刘七起义。】
“这烂摊子够大的,还有农民起义。”朱高煦有点心疼朱厚照,前面又是国库空虚又是边防破防,有百万流民也就罢了,竟然还爆发了农民起义。
朱高炽又叹了一口气,他特别庆幸自己死的早,若是当年他成功把京都再次迁回南京…
朱高炽不敢想文官集团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怕不是大明早就亡了。
【朱高炽】:幸好我死的早。
【路人甲】:李隆基就没朱高炽这运气
粉丝路人甲跟着弹幕吐了个槽。
【赵匡胤】:的确,没有明朝的运气。
李世民看着天幕中再次被提及的李隆基,他特别想知道后朝子孙到底做了什么事,为什么大家都想让他早死?
听到因为自己的昏政又爆发了农民起义,朱佑樘对朱厚照愈发愧疚。
自己的惹的祸,最后收拾烂摊子的却是自己的儿子。
“儿子,爹对不起你。”朱佑樘不知说了多少次对不起。
“爹,你没有对不起我。”朱厚照颇为无奈,他真不知道怎么安抚他爹这脆弱的心。
不知怎么,朱佑樘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到天幕上,成了“朱佑樘对不起朱厚照”
【朱棣】:你对不起的是天下百姓。
看着先祖对自己的评价,朱佑樘再次觉的自己是千古罪人,是个昏君。
然后朱佑樘情绪再次崩溃,眼看又要哭。
朱厚照心里默默叹气,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责任。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很大的起义,和成化年明宪宗朱见深那会的农民起义差的远。
但架不住大明的京营军队太拉跨,早就由军队变成了京城施工大队。
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横亘北方数省,眼看就要兵临首都,直取朱厚照首级。
要说明武宗朱厚照有一点点惨,前人造孽后人遭殃。
眼看京营的军队毫无抵御能力,最后朱厚照听兵部侍郎陆完建议,调遣边境的军队来镇压此次起义。
但是边防军队轻易是不能调遣的,此举算是开了先河。】
“不调遣也不行吧,难道等着被活捉。”赵匡美觉得朱厚照干没错,“大哥,这小子做的对不对?你造过反有经验。”
赵匡胤……
【正因为朱厚照的这个决定,才平定了此次农民起义。
这次叛乱也让朱厚照认识到大明的军事体制必须要改变,不若这次起义能挺住,下一次呢?
朱厚照可不是按照套路出牌的人,他绝对不坐以待毙。
于是便有了营边军互调之策,将部分京营的军队调到边境,从而磨炼他们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同时让部分的边境军队调到京都,巩固京城的防御。】
听到此处,朱佑樘摸了一把眼泪,赶紧把神迹所述记下来,一边记一边不忘夸奖他的儿子,“你如何想出来的,此策甚好,甚好。”
朱厚照看见他爹又哭又认真的样子,反倒让他觉得眼前的爹比之前那个只会听之任之的爹好很多。
终于像是一个有思想的帝王了。
他爹,成长了。
【怎么看都是良策,但是此举却遭到了朝堂大臣的反对 ,以内阁大臣为首。
内阁大臣李东阳给出的理由是,京城的军队武力太差,若是调度到边境恐怕是无法抵御蒙古外敌。
而边境的军队长期以来打打杀杀,难以约束,若把他们调度到京城,定会扰乱京城的治安。
于是内阁众臣拒绝起草调度的文书。】
天幕中出现卡通大臣,只见他们把手上的毛笔往地上一摔,头上几个大字,“拒绝起草”
【赵匡美】:不写就不写,直接执行便是!听他们的干嘛!
赵匡美向天幕那几个蹦跶的臣子,特别想把他们拽下来,直接踩在脚底。
此时的赵匡美真是看不惯这群文人的小人得志的样子,起义的时候不见他们有多大本事,如今起义被平定了,他们又跳出来蹦跶了,什么东西!
朱高煦和赵匡美一样激动,甚至更激动。
“他娘的!你们还敢威胁,不写就不写!谁还不会写字!小子,你自己写!!”朱高煦被气的不轻。
乐瑶看到粉丝反应如此激动,她这才发现自己之前好像没有解释过明朝的内阁制度。
【他们不写可不行,皇帝的决策可越不开内阁制度。
在这里,咱们先简单的说一下明朝哦的内阁制度,以便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他们为何如此豪横。
首先,内阁制度由明太宗朱棣创建,本意是就是给皇帝出谋划策,永乐年间,内阁还不是权利机关,不分管任何人。
但是到了明仁宗朱高炽事情,内阁的权利逐步加大,内阁的臣子除了是内阁成员外,还担任其他职位 。】
朱棣不由的看向朱高炽。
“儿子已知文官集团弊端,定不会重蹈覆辙。”朱高炽虔诚悔改,听后世子孙都成了文官集团的傀儡,他若再向着文臣他就是傻子。
【但是明仁宗朱高炽时期,政务还是由皇帝掌控,权利并不在内阁手上。
当然 ,这也和朱高炽只当了十个月皇帝有关,若他活的久一点,就不好说了。】
“大哥,你真会死,短命也是优点。”朱高煦发自内心的感叹,毫无恶意,甚至是夸奖。
朱高炽……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内阁的权利再次增大,他们虽没有决策权,但是有了票拟权。
所谓的票拟权,是内阁大臣可以看奏章,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至于同意不同意就在于皇帝。
对了,为了监督内阁,明宣宗朱瞻基还开了个坏头,开始让官宦参与进来。】
朱高炽又看向朱瞻基,他发现很多明朝的弊端都是从他们两父子开始的,且他的儿子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孩儿也知道错了。”朱瞻基认错认的干脆利落。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