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女儿知道。”张氏自然知道,“可若我先低了头,把他惯坏了怎么办。”
“为了你弟弟,低个头又怎么了,还能让你掉块肉不成。”张母继续劝。
张氏叹了一口气,觉得好生委屈,但是为了自家弟弟这委屈她得受着。
“听娘的赶紧去,陛下耳根子软,说晚了再便宜了别人,与其让旁人赚钱不如让你弟弟,咱们都是一家人。”张母继续劝。
“女儿知道了。”张氏起身决定为了她弟弟先低个头,这事的确耽误不得。
昨个一夜没睡,但是朱佑樘没半分困意,脑中特别乱,他拿出自己抄写的笔记,一遍遍看神迹所述。
越看脑子越乱,朱佑樘心道要不要去太子那一起商量商量?
朱佑樘爱商量这个习惯已经刻在骨子里,毕竟当皇帝这么多年,每日的工作就是和大臣们商量,听他们的主意。
可以说文官集团已经把朱佑樘养废了,他已然成了没有自己想法的傀儡。
朱佑樘长长叹了一口气,正在此时大殿的们忽然被推开了,张氏一脸委屈的进来。
“陛下。”张氏过来坐在朱佑樘身边,“陛下为何要如此对臣妾,可是喜新厌旧心里有了别人。”
张氏上来就质问朱佑樘,梨花带雨。
“朕就是心烦,你别多想。”朱佑樘心里是真的烦,没精力哄张氏。
张氏并没丝毫要体谅他的意思,烦也不是对她冷落的借口。
“陛下,您不爱臣妾了,你忘记您的誓言!”张氏拿帕子抹着眼泪。
“朕就是心烦,你说些没用的作甚。”朱佑樘更加烦躁了。
“好,那臣妾就说些有用的,你应了臣妾那臣妾就不烦您。”赌气的张氏还没忘了他弟弟的大事,“臣妾的妻弟向您讨厌盐引子,臣妾已经答应他们了。”
听到盐引,朱佑樘脑中的弦崩的一声。
果真和神迹说的一模一样。
“盐引乃是用于军饷,怎可随便给商户。”朱佑樘坐了起来。
“他们可是臣妾的妻弟,都是一家人,给他们又如何。”张氏没想到朱佑樘会这样说。
“陛下不给家里人偏偏给外人,胳膊肘往外拐。”张氏气恼。
“朕谁也不给!”朱佑樘大吼一声,这一嗓子把张氏给吼哭了。
“陛下,您吼臣妾,您竟然吼臣妾!”张氏梨花带雨中还有点歇斯底里。
“在你心中到底是朕重要还是你弟弟重要!”朱佑樘没像往日一样哄张氏。
“自然都重要,咱们都是一家人,您是臣妾的夫君,他们是臣妾的弟弟。”张氏没正面回答朱佑樘的问题。
“好,好一个一家人!”朱佑樘听到一家人三个字特别刺耳。
“既然是一家人,也轮到你们帮帮朕,你回去和你弟弟说,朕没钱发军饷,让他们带头捐银子,如此之前的那些错事,朕可以既往不咎。”朱佑樘倒是心软。
“陛下,臣妾的弟弟哪里做过什么错事?!不过被奸臣诬陷罢了,您宁愿相信外人都不愿信自家人么?!”张氏满脸震惊,不敢相信朱佑樘能说出这样的话。
“他们连朕的王冠都敢戴,他们还没做错过什么?!”朱佑樘气的声音发抖。
“他们小不懂事,陛下何故拿这种小事和他们计较。”张氏底气仍旧十足。
“那什么是大事?他们抢老百姓土地是大事?他们鱼肉百姓是大事?还是他们仗着皇权草菅人命是大事!!”朱佑樘真的怒了。
张氏掩面而泣,“陛下您竟被挑拨如此,连自家人都不信,您真是好狠的心,好狠的心啊。”
“朕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把侵占的良田都吐出来,朕还可以原谅他们。”朱佑樘给张家人最后一次机会。
“臣妾的家人何错之有,臣妾的弟弟比岳飞还冤。”张氏绝不妥协。
听张氏把那两个畜生比做岳飞,那不明摆着骂自己是昏庸的赵构。
这下朱佑樘可被气傻了,他倒要看看他们到底是岳飞还是秦桧!!自己是不是昏庸的赵构!!
朱佑樘被气的大步走出乾清宫,下旨让被贬的李梦阳进宫,让他彻查张家之事。
李梦阳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有被重用的一天,而且这次还是皇上直接下旨!
其他臣子也没想到朱佑樘会下令查张氏,陛下是和皇后闹矛盾了?
他们早就对张氏不满,于是借着这个机会再次弹劾张家。
文官集团和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参的本堆积如山。
张家的荣华富贵全都拜朱佑樘所赐,若没朱佑樘无原则的偏袒,他们怎敢嚣张到如此地步。
同样,一旦失去朱佑樘的偏袒,他们张家啥都不是。
张家没想到朱佑樘这次是来真格的,朱厚照也没想到他爹竟然会对张家下手。
看来神迹的话他爹真的在好好的听,文官集团暂时动不了,但是外戚还是能动的,以此为突破口应该不错。
这几日朱厚照一直在想怎么才能打破现在的困境,文官势力自仁宗爷爷开始发展壮大,好不容易到他爷爷辈被扼住,结果他爹又养了十几年的蛊。
狗咬狗,或许是个好办法,如今朱佑樘还在,借他爹“明君”的名声应该能做不少事。
弘治十五年,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寿宁侯张鹤龄和建昌候张庭龄被押入大牢。
张氏先动用她皇后的权利,四处找人替她两个弟弟求情,可都无果。
虽是外戚,但张氏一族手上一无兵权,二无门第世家,有的只是朱佑樘的偏爱。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何况这事还是皇帝亲自下令,谁敢求情。
没办法,张氏和张母只能用苦肉计,希望朱佑樘看在一家人的分上放过张鹤龄兄弟二人。
乾清宫。
张氏和张母一起来求朱佑樘,二人跪在大殿门口,痛哭流涕,再无往日嚣张模样。
再这么查下去,张鹤龄兄弟二人怕是小命不保,其实张氏和张母心里也清楚,张鹤龄兄弟二人没干什么好事。
朱佑樘这次是铁了心了,不见就是不见。
“你到底是如何惹恼了陛下,才让陛下如此报复你弟弟!”张母埋怨张氏,她觉的都是她女儿张氏的错,若不是张氏任性怎么会连累到她两个儿子。
“若是你弟弟死了,我也不活了!”张母趴在地上大哭。
她们母女二人哭了一天,朱佑樘也没露面。
朱佑樘心里也难受,但是他不能心软,他是张氏的丈夫同样也是大明皇帝,终究不是寻常人家的夫妇。
最后,张氏和她娘纷纷哭晕了过去,等她们醒来便接到张鹤龄兄弟二人被押入大牢的消息。
没办法,两人为非作歹已经引起公愤,证据一抓一大把。
“娘,该怎么办。”张氏慌了,已经六神无主。
“去找太子,拉着太子一起。”张母出主意,“若陛下还是心硬,你便拉着太子一起死,让他们老朱家绝后!”
张母满眼浑浊,若朱佑樘敢动她两个儿子让他们张家绝后,那她便让皇家绝嗣!毕竟外甥没有孙子重要,终究是外人。
“好。”张氏竟然应了,在她心里她两个弟弟就好比她的孩子,是她命根子。
二人的对话传到朱佑樘父子耳中,朱佑樘本来怕张氏做傻事特意派人盯着,没想到得来的却是张氏要让他断子绝孙……她真是好狠的心……
朱厚照也被他娘的狠心给惊住了,“爹,你说实话,我不是她亲生的吧?”
“你怎会这样想?“朱佑樘一口否认,“神迹都说是谣传。”
“但,娘亲…”朱厚照想不明白,她娘为何如此对自己,难道弟弟再亲能亲过儿子?能给她养老送终?
若自己死了,她会是怎样境遇?!
“不准去见她。”朱佑樘道,作为唯一的独子,朱厚照不能有闪失。
弘治十五年,寿宁侯张鹤龄和建昌候张庭龄罪大恶极,下令处死。
皇后悲痛欲绝,大病不起。
朱佑樘开始了他改变的第一步,除外戚。
【大家好!咱们又准时见面啦!继续昨天的话题!】

弘治十五年,东宫。
“儿子,爹心里苦啊。”朱佑樘捂着自己心口,大半夜的他已经在东宫嗷嗷了大半个晚上。
朱厚照心中长叹一口气, “爹, 要不吃口蜜饯?”
提到蜜饯, 朱佑樘心口愈发难受, 张氏最爱吃蜜饯。
“你娘的心里不但没有你,连我也没有。”朱佑樘捂着心口, “她爱的只是我的皇位,不是我,不是我!”
朱厚照……
“爹,不然你纳个妃吧。”朱厚照劝朱佑樘,再这么熬下去, 他爷俩都得没。
“为父不想见任何女人。”朱佑樘算是被伤透了。
已经一个月了, 自打处死了他两个恶贯满盈的舅舅, 他爹几乎没出过东宫的门。
究其原因, 是因为他娘亲放狠话要跟他爹恩断义绝,只因为他爹不肯给张家的两个侄子加封。
没错, 两个弟弟死了, 他娘又开始扶持他的两个侄子, 就是张鹤龄的两个儿子。
张氏逼朱佑樘给她两个侄子封侯, 并且把查封的土地良田全部给她两个侄子。
她的弟弟或许做错了, 但是两个侄子没有做什么,张家的家业理应他们继承。
朱佑樘已经错过一次, 怎么可能错过第二次。
就算张氏以夫妻情义相逼朱佑樘也不妥协,虽然没妥协, 但张氏此举的确把朱佑樘伤的不轻。
朱佑樘没想到他呵护了一辈子的皇后,竟然为了她的娘家做到如此地步。
自己这么多年的深情终究是喂了狗。
要说朱佑樘对张氏的确是深情,作为帝王还能做到一夫一妻绝无二心,实属难得。
即便张氏一族犯了那么大错,朱佑樘还是顶住压力保住张氏的皇后之位。
可惜,张氏并不领情……
“爹,被张氏占的封地,可让人丈量好了?”朱厚照劝不过,只能岔开话题,他拿起一本折子。
朱佑樘边哽咽边点头,“都丈量好了,谁敢贪墨兼并,为父诛他们九族!”
此次皇帝大义灭亲,得到朝堂上下乃至百姓的一片赞扬。
文臣学子纷纷写文章来赞扬朱佑樘,把朱佑樘比作千古明君!
大臣们再次提议把张家的分土地给百姓,朱佑樘也同意了,不过他让人把土地都丈量清楚,公布于众。
若有人敢占霸占良田,平民百姓也可告圣状!
同时让特派户籍为南方和北方的文官互相监督。
如此声势浩大,即便官绅贵族再眼馋良田也不敢下手。
除了张家的良田外,朱佑樘趁机还处罚了和张家勾结的官员和藩王。
人数之多,令人发指。
文臣集团又劝朱佑樘息事宁人,可不知怎么回事,名单就那么泄露出去。
百姓们都等着压迫他们的贪官污吏得到惩罚,真可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作为千古明君的朱佑樘自然要好皇帝做到底,顺从民意。
于是又扫荡了一波贪官污吏还有藩王,再次腾出了不少地来。
这下有些人可是慌了,他们一向仁善的皇帝要干什么?
正当众人揣摩朱佑樘到底想干什么的时候,朱佑樘因为悲伤过度,不上朝了。
这种行为要是放在别人身上可能反常,但作为痴情的皇帝,这行为好像也情有可原。
虽然朱佑樘内阁也不见了,但不但处理朝政,折子被送到了东宫。
朱佑樘偶尔也会让几个大臣过来汇报汇报情况,每次朱佑樘都是红肿着眼,伤心欲绝的模样。
而他一旁的太子朱厚照则顶着黑眼圈,满心疲惫,看来被折磨的不清。
见朱佑樘这般,臣子也不好在劝谏,毕竟他们陛下已经灭了外戚,总得给他时间缓和缓和。
没想到他们情伤的陛下又下了一道圣旨,今年的科举不但分南北榜,且要加大北方学子的比例。
原因无他,贪污官员里大多都是南方乡绅,如此是为了惩罚他们。
因为只执行今年一年,南风学子虽有不满,但对他们刚长篇大论赞扬的英明之主,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
又是清丈田地,又是加大北方学子比例,这些举措听起来很熟悉,似乎有点像刘瑾变法,不过换了个理由,一下变的正义凛然。
没错,这些主意都是朱厚照出的。
送往东宫的折子也都是朱厚照批的。
朱佑樘趁此机会开始培养朱厚照,他思来想去,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好名声,如今他把自己的好名声借给他儿子。
让朱厚照顶着朱佑樘的名声干大事。
朱厚照不由感叹,他爹的确比宦官集团好使!
虽然好使,朱厚照也不敢玩的太过火,毕竟有神迹预知的失败案例在,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根基如此深厚的文官集团不是一日两日就能瓦解的。
当下最困扰朱厚照的是手中无人可用,他自小养在宫中,就算看再多的书,思路眼界终究不够广阔。
尤其是识人这方面,朱厚照拿不准该重用谁不该重用谁。
从神迹所述他重用太监刘瑾,就能看出朱厚照在识人这方面不怎么行。
他在纠结要不要重用他师父李东阳,但是听神迹说他师父干的那些事,好似也不怎么样。
朱厚照希望神迹能再次降临给他启示,避免做荒唐事。
说曹操曹操到,神迹又出现在朱佑樘父子二人面前,并且和之前一样,还是大半夜出现的。
【上次咱们说道刘瑾被凌迟处死,明武宗朱厚照和文官集团第一次交手失败。
随即明武宗朱厚照又开始扶植起了第二波势力,以江彬和钱宁为首。
江彬的名字大家应该听着耳熟,咱们之前提过,虎口救过朱厚照的那人。
因刘六刘七叛乱,从边境调到京城平定战乱,后又通过贿赂钱宁而得得朱厚照召见。
然后虎口救下朱厚照,被朱厚照另眼相看,不但把他作为心腹还认做义子。】
听到自家儿子认义子的事,朱佑樘从感伤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儿子,你既然如此喜欢当爹,为何不好好生个孩子。”
看着肿眼泡的朱佑樘,朱厚照表示自己一点也不想当爹。
“这小子,看人的眼光是不是差点?”朱高燧吐槽。
“神迹还没说完呢,你着什么急,怎么就断定这个江什么不是好东西。”朱高煦向着朱厚照,莫名的他非常喜欢这个后辈。
【而钱宁呢,原本是太监的家奴,后因巴结到了刘瑾而攀上了明武宗朱厚照。
且他自己武艺了得,可以左右开弓,从而脱颖而出。
明武宗朱厚照本来就向往马上生活,自然喜欢武艺高强的,加上明武宗朱厚照有意培养武臣,因此钱宁不但被重用,还被收为义子。
刘瑾被处死后,钱宁非但没有受到牵连反而被升为左都督,执掌锦衣卫事务,可见朱厚照对他的重用。
钱宁还自称自己是皇庶子 ,对明武宗朱厚照这个爹是异常孝敬。】
【朱佑樘】:为何吾儿如此想当爹?
朱佑樘发自内心的求问,他实在不理解,他儿子为何喜欢当爹?
难道是自己对他的关爱不够,导致自己心里产生了扭曲,一心只想给别人当爹?
“儿子,是爹对不起你。”朱佑樘的鼻子又酸了,眼泪止不住的流。
朱厚照颇为无奈,看他爹如此模样,他怎么可能还想当爹……
【其实收义子这事明太祖朱元璋也干过,还收了二十多个,说白了就是给他们牢固的身份让他们效忠。
就和对待亲爹一样对待自己,明武宗朱厚照此举是在效仿明太祖朱元璋。
他收义子是在培养自己的实力 。】
“原来如此,是为父误会你了。”朱佑樘悬着的心放下了,他原本以为自家儿子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癖好。
“咱就说这小子有出息。”朱高煦又夸上了。
“咱爷爷收的什么义子,他收的又是什么玩意。”朱高燧道,今个也不知怎么回事,朱高燧就和朱高煦唱反调。
【朱高煦】:这两个义子如何,是不是好人!
【朱高燧】:一个贿赂一个巴结太监,能是啥好人!
【咱实事求是的说,虽然明武宗朱厚照是心中有自己目标的帝王。
但不得不说,他看人的眼光是有点问题,重用的太监刘瑾,什么德行咱就不说了。
刘瑾没了,又重用了江彬和钱宁,这俩货都疑似支持反贼宁王造反。】
朱佑樘的头翁的一下,怎么又有藩王造反啊!
朱厚照则叹气,自己看人的眼光当真这么差么……

【接下来咱就从明武宗朱厚照用人这方面来梳理一下他“叛逆”的后半生。
太监刘瑾的死标志着明武宗朱厚照叛逆的前半生的结束, 接下来是江彬和钱宁的重用。
而对于文官集团,明武宗朱厚照不再和之前一样全盘否定,而是重用大臣杨廷和以及大臣王琼。】
朱厚照记下了杨廷和还有王琼的名字。
【今天咱们着重介绍一下大臣杨廷和与大臣王琼,两人开启了大明王朝“权利游戏”的序幕。】
权利游戏几个大字出现的天幕上。
“果真文臣没一个好东西。”朱高煦已经形成固有偏见。
“二哥, 那武将也不一定都是好东西, 刚刚神迹不还说江彬勾结造反藩王。”朱高燧反驳朱高煦, 把朱高煦怼的哑口无言。
【朱高煦】:反正不能用文臣。
【朱高燧】:也不能用武将。
【赵匡美】:用自家人也不行。
【朱瞻基】:外戚也不行。
【汉武帝刘彻】外戚怎么不行?
乐瑶引出“权利游戏”的话题, 弹幕直接炸开了,各位粉丝都有自己的意见。
弹幕最后集体让乐瑶发言, 这可有点难坏乐瑶了。
乐瑶特别有自知之明,她之所以能侃侃而谈是因为历史已经发生,作为现代人有上帝视角,乐瑶只能根据现有的资料总结一下。
【不管在哪个朝代,平衡权利都是让君主头疼的大事。
像是秦朝, 权利高度集中, 无藩王无外戚亦无文武集团, 但是独木难支仅一个昏君加两个大臣就让秦朝二世而亡, 所以,皇权不需要制约么?皇权不需要支援么?】
秦始皇嬴政陷入沉思, 同时又得到了秦二世而亡的线索, 两个大臣, 其中之一是官宦, 另一个目前不得而知。
【汉朝吸取了秦朝的教训, 在郡县制的基础上设立藩王,但是藩王权利过大威胁皇权, 又导致了七国之乱,这个问题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才得到解决。
但是汉朝又开始重用外戚及宦官, 权利被瓜分,汉朝灭。】
汉武帝刘彻也沉默了,外戚的确是个问题,若掌控不好就会改朝换代。
【到了唐朝吸取了汉朝的教训,但又开始了藩镇割据,地方武装势力过大拥兵自重,武官霸权,朋党之争,皇权无力控制,唐灭。】
拥兵自重、武官霸权、朋党之争、无力控制,神迹每说一个词就让唐太宗李世民沉默一分。
任道而重远,眼前的繁荣昌盛只是暂时的,李世民把神迹的一字一句全部记下。
【到了宋朝又吸取了唐朝的教训,开始重文轻武,自断脊梁,被外族欺负的无力反击,最后国灭。】
和前面几位帝王不同,他已经知道宋朝具体的灭亡过程和后世昏君的奇葩操作。
加上他弟弟赵匡美那扎心的嘴,赵匡胤已经生出了强大的内心。
【至于到了明朝,自然也吸取了前面朝代的教训。
先是不封地的藩王制度,后面咱们也知道,最后变成了累打不掉的养猪,从而造成了土地兼并。
又因为吸取了前朝外戚政策,所以皇后的出身皆是小门小户,于是就出了扶弟魔张氏这样的皇后,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兼并。
然后吸取了宋朝重文轻武的经验,奈何土木堡一战武官集体团灭加上明孝宗朱佑樘的养蛊,造成文官集团野蛮发展。
后期又为了遏制文官集团,宦官之乱又开始了。】
不总结不知道,乐瑶发现大明朝真是把每个朝代的优缺点都试验了一个遍。
算起来她开大明朝这个话题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讲不完就是讲不完,每个皇帝都特别有特色,真是集几个朝代的弊端于大成。
“不愧是奇葩的大明。”赵匡美感叹不已,“他是怎么做到把每个朝代的弊端都采纳一遍,但是没灭国呢?”
这点赵匡美想不明白,他转头看向他哥。
“大明的皇帝并不昏庸。”赵匡胤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总结了一下,起码明太宗朱棣给大明续命了百年,明仁宗朱高炽又早早死了没造成大的损失,后面的朱瞻基中规中矩。
虽然出了个朱叫门,好在有弟弟和儿子收拾烂摊子,虽然出了明孝宗朱佑樘这个傀儡皇帝,但儿子却是个有野心和见识的,再次给大明续命。
只能说,老朱家的基因虽然奇葩,但是一个明君一个昏君,交替登基。
赵匡胤叹了一口气,这次和赵匡美异口同声道,“不像咱们大宋……”
【话题又跑远了,咱们接着说大臣杨廷和与大臣王琼。
咱们先对比一下他们的出身。
首先,杨廷和四川成都府新都人,典型的南方官员。
而王琼,山西太原人,则是北方官员。
虽然都是文官,但是一南一北,身后所代表的集团自然也不同。】
南方VS北方
“儿子,你这是想南北制衡?”朱佑樘的眼神亮了,“可文官集团都穿一条裤子,打断骨头连着筋,可能平衡?”
朱厚照也不确定能不能成,但总不能因忌惮文官而不用他们,得想办法既让抑制他们的权利。
【二人的做官经历也不同,王琼二十六岁中进士。
从工部主事做起,还担任工部都水郎中、户部郎中、兵部尚书、吏部尚书。
算是从基层做起,凭着个人能力一步步得以重用。
而杨廷和则少年成名,可谓天才少年,十九岁便考中进士,正德初年就进入了内阁。
在《明史》中对其大为夸赞,夸赞杨廷和诛奸臣,决大策,功在社稷。
相比王琼,杨廷和没有什么基层工作经验,但是读书却是厉害。】
一听明史夸赞杨廷和,朱佑樘立马对杨廷和产生质疑,“如此盛誉,是不是和为父一样,是个无能废物?”
看的出朱佑樘反思的特别彻底,直接骂自己是无能废物。
这话让朱厚照不知该怎么接……
【朱高煦】:我就想知道明史是怎么评价那个王琼的。
朱高煦一听明史,立马断定这个杨廷和不是啥好玩意,王琼不好说,得看看明史夸不夸他。
【明史上对王琼的评价并不高,明史记载王琼虽然有才,但是巴结攀附王彬这样的小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且王琼在自己撰写《双溪杂记》一书中也对杨延和一党大骂特骂,因为写了这本书让王琼被后人诟病。
在这本书中,王琼大骂特骂杨廷和用言官之力打击异己,党同伐异,堵住其他人的嘴。最后弄的他儿子被发配,是他的报应!
除此之外,他还批判了李东阳,读书不错但是能力太一般,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像彭泽、靳贵之辈,他直接骂根本没有半点才能。
总之,他平等的看不上他们任何人。】
“那他肯定是个好人!好官!”朱高煦一听《明史》对王琼的评价不高,他立马就觉得这个王琼肯定是个好人。
“二哥,你耳朵是不是有问题,你没听他骂同僚么,如此小肚鸡肠,怎么可能是好人!”朱高燧觉得王琼不行。
【路人甲】:关键他骂的也对。
“你看!神迹说王琼骂的对!”朱高煦这大嗓门。
【朱高煦】:王琼是好人!
【朱高燧】:王琼是坏人!
【怎么说呢,人都是有两面性的,就像咱们刚开始分析明武宗朱厚照,按照史册的记载,他就是一个昏庸无道只知玩乐的帝王。
但是随着咱们的了解便会发现其实他是有宏图伟略的,不过这并不能抵消他重用佞臣的过错。
不是史册所述的昏君,但也算不上一代明君,也不能算庸君。】
“奇葩君。”朱厚照自己给自己定义,干嘛非得分明君昏君呢。
【就像史册上说王琼巴结江彬等人,媚主谗上勾结近侍以此得到重用,这的确是事实,他写书骂人也是事实。
还有他饱受诟病的偏袒藩王,在衡王与租户的矛盾中,衡王把贫瘠的土地租给百姓,却让百姓交足额的租金,显而易见是藩王的不对。
但是王琼却站在藩王一边,断了这冤假错案。
从这些事能看出他私德方面的确有些问题,就和咱们平时遇到巴结领导的那些同事一样。】
“私德有失,这样的人决对不能重用。”朱佑樘一口把王琼否决,等回头就找借口把他罢官。
“儿子,杨廷和可用。”朱佑樘肯定了杨延和。
“爹,神迹都说了人有两面性,现在下结论太早,按照神迹说的我也不是个好东西。”朱厚照道。
【朱佑樘】:王琼坏人,杨廷和好人。
【但是王琼的确是个实干家,咱们举几个例子。
治河方面,他编撰了《漕河图志》,里面关于漕河河段长度等有详细的记载,对治理漕河有重大意义,单从这本书的详尽便能看出王琼的用心及他的能力。
粮草方面,他对各地粮草仓储情况了如指掌,边镇官员有想贪墨粮草的,一眼被识破。
边防方面,王琼提出了原本的嘉奖的弊端,只以获首级多少论功劳,不管驱敌之功,一来会降低士兵们的斗志,二来会让不轨之人杀害无辜之人来领功。
能看的出王琼的确是有才干的。】
朱佑樘纠结了,这样的人用还是不用?但是他私德不行。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