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朱佑樘纠结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
【王琼私德虽然有失,但是大事上绝不含糊,无私德但有大义。
像是造反的宁王贿赂他,王琼就坚守了自我,但是大臣杨廷和却疑似接受了贿赂。】
朱佑樘!!!
“俺就说了那个杨廷和不是什么好东西!”朱高煦兴奋的,“我看人准吧。”
朱高燧……
【咱们再来说说大臣杨廷和,看看被明史夸赞的一代明臣又如何。】

【首先, 平定安化王造反有功。
之前平定安化王造反的大臣杨一清,正是杨廷和与李东阳一起上疏推荐。】
“这也能算功劳么?又不是他亲自平定!”朱高煦立马反驳,这算什么功劳。
这次朱高燧没和朱高煦唱反调,他也觉得自己实打实做出来的才算功劳。
【路人甲】:要这么说, 王琼的功劳更大, 他还推荐了牛人王守仁!能文能武的治世能臣!
听神迹再一次提起王守仁, 朱厚照心里默默记下了王守仁的名字。
这人, 可用。
朱厚照不管他私德如何,他看重的人大义, 能为王朝效劳。
若是论私德,朝堂的那些大臣可有一个好东西?
【当然,大臣王琼也是慧眼识珠,方才露说了这一条,不好意思, 纠正一下。
平定了宁王之乱的王守仁便是大臣王琼推荐的。】
见主播立马道歉, 倒让粉丝路人甲觉得不好意思, 整的自己和个喷子一样。
不过他真的不是针对主播, 只是觉的杨廷和识人算不上什么功绩。
【以上就是杨廷和在明武宗朱厚照生前的功劳。
要说杨廷和被后世盛赞,还是因为他在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的几个壮举。】
朱高煦???
就这???没了???
“合着他在正德那小子在位的时候, 没啥功劳, 那为何还被重用?”朱高煦不理解。
朱棣他们也错愕, 皇帝在世无作为, 死后却大有作为, 何其讽刺。
【路人甲】:有个问题很纳闷,朱厚照为何那么重用那么信任杨廷和, 明明也没做什么大事。
这话乐瑶没接,因为她自己也没找到相关资料, 所以她也想不明白,可能因为杨廷和是个神童吧……
【咱们接着说杨廷和被赞扬的几大功劳。
第一,立新君。
咱们之前说过,明武宗朱厚照虽然干儿子很多,但是一直没有自己的子嗣。
直到他落水驾崩,膝下也无皇子。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太后张氏六神无主,正在这关键时刻,杨廷和站出来。
他主张立兴献王长子为新君,得众臣支持。】
听到自己儿子驾崩并且没有子嗣,朱佑樘得心里闷疼。
朱厚照倒不关心自己有没有子嗣,皇位反正还是他们老朱家的,无所谓的事,他在意的是杨廷和的权利之大,竟可以指定皇帝。
这让朱厚照联想到当年汉文帝继位时,那几个大臣也是想扶持汉文帝做傀儡皇帝,结果被反杀。
此时,杨廷和已经从朱厚照可用大臣的名单中踢了出去。
听杨廷和立新君,汉武帝刘彻觉的历史真是一个轮回,这是要走他们大汉的老路。
汉武帝刘彻有点期待他们扶持的皇帝到底是傀儡还是和他皇爷爷一般的白切黑。
【第二,除奸臣江彬。
前面咱们说过,明武宗朱厚照后期最信任的人就是江彬和钱宁,但这二人多多少少都和造反的宁王有关系。
杨廷和当机立断,请旨皇太后张氏捉拿江彬,遣散了江彬党羽,粉碎了江彬造反的阴谋。
并且杨廷和还除去了之前所有的乱党,即明武宗朱厚照宠信的那些“奸臣“】
“那这个杨廷和不也和造反的宁王有关系么?”赵匡美的记性特别好,他还记得之前神迹说杨廷和收了宁王的贿赂。
就从那,赵匡美便断定这个杨廷和不是啥好东西。
“还有这个江彬就是一个将军,明武宗一死他就造反?他为什么造反。”赵德芳觉的不对劲。
“难道他也是被逼着黄袍加身?”赵匡美回。
赵匡胤……
朱厚照发现一个问题,从立新君到除去自己的羽翼,他的母后张氏全程参与其中,这让朱厚照不得不多想。
“娘是有多恨我。”朱厚照叹了一口气。
朱佑樘心里咯噔一声,他甚至有种不好的想法,他儿子的死是不是和张氏……
当真是最毒妇人心么。
【第三,改革明武宗弊政,被朝堂上下称颂
在新帝还没有登基之时,杨廷和以明武宗朱厚照遗诏为由,改革了明武宗朱厚照留下的烂摊子。
遗诏咱们之前说过,明武宗朱厚照临死前知道自己错了,把所有的罪过都归到自己身上,然后把其他事物都交给了皇太后张氏和大臣们。
改革之后,给新皇帝留下一个太平盛世。】
听到这,朱佑樘直接站了起来,改革?他一个臣子凭什么改革!!
祖上有规矩,新皇帝上任起码三年是不能改先帝的政策,他一个臣子凭什么改?!如此大逆不道还被称赞?!
朱厚照看他爹的反应,颇为欣慰,这说明他爹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知道对方做的不对。
“杨廷和。”朱厚照念出他的名字,这次不仅仅是把他从可用之臣的名单中踢出去,而是进了朱厚照心中的奸臣榜。
这人不但不能用,还得除掉。
朱厚照太了解自己,他做事向来是做了就做了绝对不会后悔。
所以那遗诰根本就不是自己本意,何况还提及了张氏,要知道自己一向看不上他娘亲的娘家,不可能会朝堂托付给他娘亲。
她根本没有能力治国,只会由着她两个弟弟为非作歹,鱼肉百姓。
连朱佑樘都觉的离谱了,更何况朱棣他们。
【咱们详细看看杨廷和主持下的改革。
第一,遣散了豹房的士兵,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从边境调遣的3000精兵。
第二,废除了皇店还有军门办事官校。皇店是朱厚照以皇家名义开的,说白了就是和商户抢银子。
军门办事官校没有查到相关资料,但是字面意思应该是培养军官的地方。
第三,赏赐哈密、吐鲁番等国的使者,让他们回国。
明武宗朱厚照在位的时候频繁和外国使者交流,并且作为语言天才,朱厚照竟然精通八国语言。
朱厚照渴望和外国交流这方面的确难得,但与当时固步自封的大明格格不入。
第四,遣散了豹房众人。
第五,把京城不急的工程都停了。
第六,将宣府行宫所有的金银财物收归内库,宣府行宫是朱厚照第二个办公的地方,差点取代了豹房,咱们之后会详细的说。
以上就是大臣杨廷和的全部改革。】
朱佑樘???
“他改革什么了就被后世称赞??”朱佑樘不明白,“他甚至还不如那个太监刘瑾的改革。”
朱佑樘觉得这些都不能叫做改革,只是把他儿子的势力完全清除干净而已,而文官集团、贵族富绅的利益丝毫没有动。
“为父明白了,明白了!”朱佑樘恍然大悟,“他就是文官集团的代表,就是没有动文官集团的利益他才被盛赞,他也是个傀儡!”
直播间前的众帝王们听杨廷和的“大刀阔斧”,他们心里和明镜一样。
不过是借“大义之名”除去那小皇帝的羽翼而已。
【说完杨廷和的功绩,咱们也说说他的私德。
若说大臣王琼的心眼小,杨廷和的心眼也大不到哪里去,王琼写书骂杨廷和。
而杨廷和呢,他在编纂《武宗实录》时删除了王琼全部的功劳,像咱们之前说的治理河运、治理边防,全部没有。
所以咱们单看《武宗实录》就会觉得王琼是一个只会攀炎附势的小人,没有丝毫的功劳。
但实际上王琼被其他人誉为能与于谦、张居正齐名的大臣。】
【路人甲】:讲真,我要是王琼,我也得骂死他,大骂特别骂骂他祖宗十八代,不要脸的东西。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他勾结宁王,这个没有实在的证据,咱也不好说什么。】
“果真啊,果真,明史就得反着看,它夸的没一个好人!”朱高煦语气中充满了对明示史的嫌弃。
【朱高煦】:杨廷和坏人!王琼好人!
【其实说到这,已经不是王琼和杨廷和两个人的事,而是朝堂中的两大实力之争。
中间杨廷和也有过沉浮,他回家守孝三年,但最后明武宗朱厚照的意外身亡终究让杨廷和以及他背后的文官集团获得了胜利。
倘若是王琼一派得胜,他也会打击杨廷和一派。
所以没法说他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能说各为其主,各自为利。】
听到这,朱佑樘长叹一口气,好一个各为其主,各为其利。
【说完了明武宗朱厚照重用的两位大臣,接下来咱们把话题的中心在回到明武宗朱厚照身上。
咱们一起看看这样的朝局下,明武宗朱厚照都做了什么。
首先,咱们说说明武宗朱厚照这一生最大的功绩,应州大捷!颇有争议的的应州大捷!】
恢宏的音乐响起!
鉴于又是熟悉的音乐,直播间前的帝王暂不发表任何评论。
有争议的大捷?

【自打成化年江直和王越的威宁海之战后, 明朝和蒙古便没有再正面交锋。
应州大捷是自威宁海之战难得的胜利,且由皇帝御驾亲征,一血当年土木堡之耻。
为何这样的大捷会有争议呢?
咱们看看《明实录》中对应州大捷的记载,这次大捷仅仅斩首敌军了16人, 而明军阵亡50多人重伤五六百人, 并且御驾亲征的明武宗朱厚照差点被俘虏。
以这种战绩来看, 貌似撑不起“大捷”二字, 隐约还有种土木堡之变的既视感。】
“不是吧,这么寒酸的大捷?”赵匡美有点不信, 但是神迹说记载出自于《明实录》,应该比明史靠谱些。
“大明的武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赵匡美感叹,他还记得之前讲过的靖难之役,绝地求生的史诗级大战。
“不过也正常,咱们大宋第二代就拉跨。”赵匡美感叹。
赵匡胤……
“这次不是明史…那…”朱高煦不知该怎么辩解, 这么看的确算不上什么大捷。
“起码他敢御驾亲征, 还是值得表扬的。”朱高煦反正就是喜欢朱厚照。
“那朱叫门还御驾亲征呢。”朱高燧立马拆台。
“这不是没被抓么。”朱高煦马上反驳。
朱棣没有发表任何言论, 除非神迹给出肯定的答案, 不然他不信明史上记录的任何话。
这群无德文人。
【但是在别的史书里应州大捷却不是这般。
先说说《明史》,这次明史的记载比《明实录》里要详细的多, 明史记载如下:
蒙古小王子率五万大军南下掠夺, 围困总兵王勋于应州, 幸好明武宗朱厚照亲临阳和, 亲自发布指令统领大军, 北上迎敌殊死一战。
最后经过百余合大战,明军大捷, 蒙古之兵不敢再犯。】
朱棣眉头舒展开,果真是两个版本。
【在《明史·鞑靼列传》中的记载也和刚刚说的一样“
而《国榷卷五十》的记载虽然和《明实录》一样, 但是《国榷卷五十》的记载是节选于《明实录》。
同样的一件事,却是矛盾,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谁真谁假。】
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版本,朱厚照都习惯了,看来那些文臣们真是讨厌死自己了。
能把他们气成这般,朱厚照反而觉的有点开心。
“怎么听明的历史颇有探案的感觉。”赵匡美吐槽,“真真假假,着实奇葩。”
“大哥,你可得好好管管那些文官,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怎能颠倒黑白,这不等同于杀人诛心么!”赵匡美真是无语。
“大明这群臣子到底和大明皇帝什么仇什么恨。”赵匡美不理解,别的大臣都是能歌颂就歌颂他们帝王,他们倒好,生怕他们大明皇帝留下好名声。
“三叔,这不就是文官集团和皇权争权夺利么。”赵德芳一语说破。
既然是敌对关系,自然不希望对方留下好名声。
恢宏的音乐再次响起,天幕上出现了千军万马。
看到万马奔腾的场面,直播间前的众帝王心情澎湃起来。
特别是朱棣、李世民以及赵匡胤,几位马上皇帝的心随着画面热血沸腾起来,他们回忆起当年的金戈铁马。
作为御驾亲征的皇帝,更能体会到天下来之不易,这天下都是由将士们的血肉之躯打下来的,而不是动动嘴皮子,挥挥笔杆子就能得来的。
朱棣望着天幕出神,他想再次驰骋沙场,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爹!咱们去北伐吧!神迹不是说您五次北伐么,这才三次,还有两次!您带着我!”朱高煦看着天幕千军万马的场面,心痒痒了。
“爹!咱去吧!”朱高煦按捺不住的兴奋
朱高炽叹了一口气。
“大哥,你叹气什么意思?你是不是又和那些文官一样,只想讲和!”朱高煦反应特别激烈。
“如今边境安稳,出师无名。”朱高炽也不和朱高煦辩论
“不打鞑靼他们,咱们出海!海上大战!”朱高煦提议。
“二哥,人家好好的来朝贡,过来做买卖,你打人家干嘛?”朱高燧反问。
朱高煦长叹一口气…他真的好想打仗啊啊啊!!
朱棣不语,却在心中默默策划,大明的版图不该止步于此。
同时,李世民还有嬴政和朱棣的想法如出一辙,他们再等一个契机。
【咱们先看看此次大战的规模。
参照明史,蒙古有五万骑兵,而《武宗实录》中有记载明军大概有四万多,若加上后勤保障人员,差不多也有五万大军。
双方加起来就是十万大军。
十万也算是挺大规模的大战,就死了十几个人?是不是有点不符合常理。
而且根据史书记载,总兵王勋无法抵御,是朱厚照从辽东及宣府调兵支援。
能短时间能调动如此多兵马,怎可能提前无一点准备?既然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怎么就战死了十几个人?】
“又是这□□臣抹黑。”朱佑樘气的,恨不得把大明史臣全部革职!
【而且应州大战整个战略部署也十分高明,朱厚照不愧是明太宗朱棣的子孙,他先分兵让众军把守六个要塞
总兵王勋守大同,辽东参将萧滓守落堡,宣府游击将军时春守天城,陶杰、杨玉还有参将杭雄守阳和,周峦守平掳,游击周政守威远。
以山脉和河流为屏障,困住鞑靼。】
乐瑶在天幕中放出地图来,几个要塞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朱厚照快速记下神迹提及的名字,这些人都被列入可用名单。
【看的出来,朱厚照是吸取了贺兰山大败的教训。
但鞑靼小王子不是吃素的,识破了朱厚照的计谋,于是他兵分五路南下。
鞑靼战策变,朱厚照的战策也跟着变。
他先出其不意,在援兵还没来的情况下,让王勋集中兵力突击。
如此架势让鞑靼小王子已经明朝主力军突击,于是鞑靼小王子守城不出。】
天幕地图随着战事而变。
朱棣不由点头,赞同朱厚照的部署。
一旁的朱高煦也拍手叫好,他就说这小子有本事,是个打仗的好手!
【实际上,朱厚照只是让王勋做先头部队,同时让辽东和宣府支援。
在激战了一天后,鞑靼小王子终于意识到自己中计,于是开始反击,于是有了应州一战。
之前拖延计谋已经得逞,朱厚照布置的援军以来,经过几日搏斗,鞑靼彻底,朱厚照乘胜追击!】
随着金光闪闪的两个大字出现在天幕,恢宏的音乐随之响起。
“好!吾儿!这是吾儿!”朱佑樘激动不已,满心的自豪,这是他的儿子,他竟然能有这样的儿子!!
【朱棣】:不错。
本来朱厚照还很淡定,但是看到天幕上太宗爷爷对自己的肯定,他在也淡定不了。
太宗爷爷竟然肯定了自己!!朱厚照一直把朱棣视为楷模,亦是他心中的偶像。
【如此精彩的一战,让鞑靼十年不敢再侵犯大明的一战,怎可能像明实录记载的好似过家家一样。
这样的记载若是让鞑靼小王子看见估计能气活。
久经沙场的鞑靼王子,被明军杀了十几个士兵就吓的落荒而逃,再不敢入侵大明。
若鞑靼王子真这般无能,早就被赶下台了,史记如此就等同于指着鼻子骂鞑靼王子。】
天幕上出现久违的小动画,只见卡通鞑靼王一带着千军万马来,对方打死他一个士兵。
然后鞑靼王子带着千军万马掉头就跑。
头上一行大字,“死伤十六,吓死宝宝了!”
这动画看起来是好笑又讽刺。
和鞑靼交手这么多次,朱棣自然知道鞑靼的实力,虽然打不过大明,但绝对不容小觑。
这场战役该在历史上留下浓墨的一笔。
可惜没有文臣记载,只剩下武将们的口口相传。】
“他们为何不记!”朱佑樘直接吼了出去,他们能昧着良心歌颂自己,却不愿意记录如此一场大捷,让大明扬眉吐气的大捷!
【咱先不说主观意识上史官想不想记载,客观条件上,他们的确也没法记载。】
听神迹这样说,朱高煦立马反驳,“啥意思,他们是死了不能记载,还是瞎了手断了这,咋还不能记!他们根本就不想记!”
不光朱高煦气恼,朱棣也恼怒。
抹杀帝王功绩,他们意欲何为?
看的出朱棣很气愤,他的心里话直接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路人甲】:意图还不明显么,打开明的史书,只有铮铮铁骨的大臣却没一个正常的皇帝。
路人甲接着朱棣的弹幕吐槽。
【路人甲】: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大明没亡都是因为大明臣子,大明的皇帝除了奇葩就是吉祥物!
朱棣看着神迹所述,心中怒火翻腾。
好一个奇葩,好一个吉祥物!
不但朱棣情绪激动,朱佑樘更直接被气哭,吉祥物三个字深深刺痛了他。
“为父,为父没有连见列祖列宗,我没有脸啊。”朱佑樘越想越觉的自己的一生越窝囊。
好不容易自家儿子不窝囊了,但是那些文臣竟然昧着良心往死里黑他儿子!!
相比朱家人的激动,其他朝代的君主情绪还是很稳定的。
特别是在吃瓜前沿的赵家人。
“客观原因是什么?”赵德芳是会抓要点的,神迹这么说定是有啥难言之隐。
【客观原因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此次带兵南下,是偷偷跑出来的。
而且顶的还是大将军朱寿的名字。】
偷偷跑出来???
大将军朱寿???
朱厚照本人一听,哈哈哈的笑了起来,不愧是我啊!

偷偷两个字着实讽刺, 堂堂一帝王难道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神迹前的几位帝王皱起眉头,明朝文官集团的实力竟大到如此地步,竟可拦圣驾!
【因为这几次偷跑,明武宗朱厚照算是彻底坐实了自己荒唐皇帝这个名号。
外面有什么好玩的, 能让明武宗朱厚照如此向往北上?想玩不应该南下么, 南方多富足。
翻来史策, 咱们一起看看明武宗朱厚照向往的北上是什么样子。】
天幕中出现卡通朱厚照, 只见他兴高采烈,骑着小马驹一路向北, 头上几个大字,“出去玩啦!”
“我不信能打出应州大捷的小皇帝只是单纯的出去玩。”赵匡美语气笃定。
反正在他心里,朱厚照已经和奇葩皇帝不沾边了。
所谓的奇葩不过是在反抗文官集团罢了,若他们大宋…
“咱们大宋其实也有这样的皇帝,宋神宗和宋哲宗这两小子。”赵匡美忽然想起这两个人, 仔细想想他们两人也朱厚照有点相似。
可惜英年早逝…
提到宋神宗和宋哲宗, 赵匡胤也有些惋惜, 他们大宋史上好不容易基因突变的两个皇帝。
【大家应该记得咱们之前提的天子守国门, 明太宗朱棣把都城定在北平,为的就是亲自防御北方外敌, 赫赫有名的五次征北。
所以北平以北可不是什么太平盛世。
自正德十年以来, 鞑靼侵犯侵略边境, 虽无法攻破居庸关, 但他们一直不停的抢夺百姓, 民不聊生。
对鞑靼的屡次侵犯在《明武宗实录》中有明确记载,而明朝的应对之策则是修长城, 增加兵力防守。
但效果并不理想,反而让对方气势汹汹, 朱厚照多次想御驾亲征,皆被众臣否决。】
天幕上,原本景色优美的草原上忽然出现了很多外族小人,然后一座长城落了下来。
【在北有外敌的情况下,明武宗朱厚照还执意北上,如此贪玩,是不要命的那种贪玩么?
从应州大捷的部署上,我更倾向于朱厚照此次北上是蓄谋已久的,他再也忍不了鞑靼狂妄的挑衅,想正面杠。
结果也如大家所见,他的确成功了。】
【路人甲】:我觉得也是,可惜应州大捷的功绩被掩盖,成了出去玩的皇帝不小心打了个小胜仗。
粉丝路人甲惋惜不已,但凡动脑子想想,小胜仗能让鞑靼多年不敢再犯?说白了,不就是打老实了么。
“可恶的文人!可恶!”朱高煦气的不行,要是他当皇帝,就把这些文官全都弄死!!
朱高煦偏激的言论又出现在天幕上,他这是一杆子打死了所有文人。
【咱们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文,历史上还是有很多铮铮铁骨的文人。
远的不说,就说南宋末年的铮铮铁骨的文天祥,还有同小皇帝崖山殉国的大臣们,北平保卫战的文臣于谦,平定宁王之乱的文臣王守仁,大刀阔斧改革的文臣张居正,有“海青天”之誉的文臣海瑞。
实事求是,文官有忠臣武官也有叛贼,只能说明朝后期阶级利益高于王朝利益,个人利益又高于集体利益,如此才多出败类。
唉……所以说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
乐瑶的感叹之言落在直播间众帝王心头。
朱佑樘则直接泪奔,心中有种无力之感,为何会这般?
朱厚照倒没和他爹朱佑樘一般陷入巨大emo中,他忙于记神迹所提的大臣名单,神迹的这段话可是透露出不少可用之臣,王守仁、张居正、海瑞。
朱厚照不管他们是不是文臣,只管是不是可用之才,就和神迹所述文臣有忠臣武将亦有反贼,人嘛,哪有绝对的好坏。
记下名单之后,朱厚照继续认真的听,希望能从神迹那得到更多可用之才。
【跑题了又跑题了,言归正传,咱们继续唠明武宗朱厚照的偷跑历程。
正德十二年七月,朝堂再次收到鞑靼在宣府、大同一带入侵频繁。
同年八月,叛逆的明武宗再次不按照套路出牌,只见他趁着夜色带着亲信江彬等人骑马狂奔,一路到了居庸关,居庸关是京城通往宣府的要塞,明武宗目的地是宣府镇。
咱们再老生常谈一下宣府镇的重要性,宣府就是宋朝的燕云十六州,边陲重地。
特别明太宗朱棣北迁国都后,距离都城北京不到四百里的宣府镇更成了守卫都城的一道大门。
所以,宣府镇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
【路人甲】:所以说明武宗朱厚照因为贪玩才去边关,纯粹扯淡。
“儿子,你孤身一人去,是不是太危险。”朱佑樘担忧,毕竟刀枪不长眼。
“父皇,太宗爷爷当年马上得天下,儿子也想。”朱厚照态度坚定,“只有手中有刀,才能不被人欺负。”
听神迹说了这么多,朱厚照愈发觉的兵权的重要性,太祖爷爷和太宗爷爷时期为何皇权稳固,不管朝内还是朝外都是一片太平,说白了,打服的。
“太祖爷爷、太宗爷爷、唐太宗还有宋太祖哪个不是上马得天下,下马治天下。”朱厚照反正是铁了心,宣府镇他是肯定要去的。
“为父终究没有你的魄力。”朱佑樘自愧不如,“但是孩子,你若没了,大明江山该如何。”
朱佑樘拉着朱厚照的手,“听爹的,趁着年轻赶紧多生几个,咱家是真的有皇位需要继承。”
如今朱佑樘开始后悔自己没多生几个,直接让他这一脉断了后。
“爹,不如你多生几个?”朱厚照反向催生,其实培养弟弟也不错,比起皇帝朱厚照更想做大将军。
【可惜,明武宗朱厚照第一次出逃计划并没有成功。
第二天一早,内阁大臣梁储、蒋冕就发现朱厚照跑了,于是他们赶紧去追。
好在监察御史张钦察觉此事,及时制止了此事。
在正德六年的时候大臣张钦就上书劝阻过,在劝谏的上书中,大臣张钦认为帝王担负宗庙重任,怎么能御驾亲征,若有不测该如何。
大臣张钦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毕竟朱叫门的教训在前。】
提到朱叫门,明殿的气氛就会压抑一分。
土木堡之变的确是大明国运的转折点。
“因噎废食。”刘彻讽刺,“都是借口罢了!”
他没见谁被饭噎着了最后把自己饿死的,输了一次又怎么样,赢回来便是!
按照明朝大臣这个逻辑,自己上次打匈奴输了就再也不打任由欺负!
汉武帝刘彻真是越听越气,“这样的臣子,不杀留着作甚?!”
汉武帝刘彻自动带人了不让他北伐匈奴的那些大臣。
【朱厚照下令让居庸关指挥孙玺开门放行,但是大臣张钦却坚持让孙玺不准放行。
大臣张钦甚至还亲自拿着尚方宝剑守城门,不让朱厚照出关。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