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大明,不行。”汉武帝刘彻摇头道。
汉武帝刘彻摸着下巴,他特别想知道他们大汉是怎么没的,后世不会也出这样的奇葩皇帝吧?
听朱厚熜被选中的原因,李承乾不由感叹,“也是个命苦的人。”
和他们对比,李承乾觉的自己之前经历的根本就不是什么事,自己真是矫情,太过矫情了。
【如此历史著名的嘉靖皇帝登上了历史舞台,一切都按着皇太后张氏和杨廷和预想的发展。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朝堂派人前去安陆藩府迎新帝朱厚熜。
正德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仅十二天到达安陆,宣读遗诏。
正德十六年四月一日,仅仅给朱厚熜四五天收拾东西,朱厚熜去给已故父亲上坟,痛哭流涕。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日,朱厚熜告别娘亲,踏上上京城之路。
听到这,大家是不是觉的明世宗朱厚熜是个任人拿捏的傀儡?
可就在明世宗朱厚熜到京城后,他停下了。】
朱佑樘???
朱厚照的眼神一亮,如何?要反抗??
【朱厚熜为何停下来呢?
只因迎接他的大臣们让他从东安门进宫, 在文华殿暂住,随后在举行登基大殿。
但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不干,他非要任性的从大明门进。
嘉靖皇帝朱厚熜与众臣的大礼仪之争正式拉开帷幕。】
“这小子还挺有脾气的,没当皇帝就开始闹上了。”朱高煦颇感意外, 他本来以为朱厚熜是个唯唯诺诺的傀儡。
“让他们选个小孩当皇帝, 该。”朱高煦吐槽。
朱高炽颇为无奈的看向朱高煦, 他这个头脑简单的二弟……
“这小子不简单。”朱瞻基道。
“不简单?他怎么不简单?闹脾气不进门就是简单?”朱高煦觉的朱瞻基这话说的莫名其妙的。
于是天幕的中出现了一大堆问号, 来自朱高煦的问号。
“让他当皇帝就不错了,他还闹上了?”朱佑樘带着气, 看不惯替代他儿子登基的朱厚熜。
“爹,我这堂弟不简单。”朱厚照眼中带着赞赏,这小子不但叛逆还很有脑子。
【咱先简单说一下古代的礼仪,别看只是进个门,但是却大有讲究。
像是明殿的大明门乃是大明王朝的“国门”, 只有在重要事情的时候才开启, 且还有三扇门。
中间的门只有皇帝可以走, 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只能走侧门。
嘉靖皇帝朱厚熜要走的就是正门, 只有皇帝才能走的正门。
而大臣们非让嘉靖帝朱厚熜走的东华门是什么地方呢?
东华门的位置靠近太子殿,因此被当做太子的专用通道, 若嘉靖帝朱厚熜从东华门进了, 那他就是以太子的身份入宫。
这是杨廷和和太后张氏安排的, 他们的本意就是让朱厚熜做明孝宗的儿子, 以太子的身份继承大统, 这样张氏还是正八经的皇太后。】
“这小皇帝才十四岁,他能想这么多?”赵匡美诧异, 如此高的政治敏感度,哪里是个十四岁孩子该有的。
“他不会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单纯闹脾气碰巧罢了。”赵德昭也觉的朱厚熜不会思虑如此周全。
之前神迹也说过,大明实行“养猪”政策,为了怕藩王造反,故意不教育他们,让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
既然是纨绔子弟,怎么可能会想这么多。
【所以这不是简单的从哪个门进宫的事情,而是到底以什么身份进宫的“身份”之争。
大臣们自然不妥协,他们又拿出他们之前对明武宗朱厚照的硬气,强逼着嘉靖帝朱厚熜从东华门进宫。
大臣们硬气,朱厚熜更加硬气,他的理由十分充分,他接堂兄的遗诏是让他来当皇帝而不是当皇太子的。
既然当皇帝,就必须从大明门进!】
天幕上出现两扇大门,一个大门上写着大明门,一个大门上写着东华门。
然后东华门门口站着一群卡通大臣们,他们头上写着几个大字,“东华门进!”
而一旁的卡通小皇帝则站在大明门门口,头上写着几个大字,“大明门进!”
听到这,直播间前的众帝王一致认为明朝新任的小皇帝是个懂帝王权术的。
这种大礼仪上,绝对不能妥协,只要妥协了便没有回头路。
“爹,我这堂弟果真不简单,看来要让那些大臣们失望了。”朱厚照有点幸灾乐祸。
送走了自己这个难缠的,来了一个更难缠呢,怪不得神迹说他这个堂弟是有八百个心眼的老道长,原来是这个意思。
“他争的过他们么?你都争不过,何况是他。”朱佑樘不信朱厚熜能争的过那群大臣。
自家儿子起码还是正统身份,这小子不过是个藩王走了狗屎运,又丝毫没靠山,他哪什么和那些老狐狸斗?
【大臣们丝毫不退步,若是一般的孩子见到这个架势就妥协了,但是嘉靖帝朱厚熜却丝毫不妥协,而且他还放出了杀手锏。
要是不让他从大明门进,这个皇帝他就不当了!!!他立马回去当王爷去!!这皇帝谁爱当谁当!!
朱厚熜态度异常坚定,大有转身要走的架势。
前面咱也说过,朱厚熜是皇帝的最佳人选,而且选皇帝这事也不是儿戏,岂是这个人不当选另一个人当。
国不能一日无君,面对嘉靖帝朱厚熜的强硬,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竟然妥协了。
走大明门就走大明门吧,先哄进宫来再说,于是朱厚熜终于从大明门进入紫禁城。】
朱佑樘楞了,他万万没想到那群大臣们竟然妥协了,他们竟然妥协了!!!
“他们怎么妥协了?他们之前可不是这幅嘴脸。”朱佑樘一脸不可思议,他还记得自家儿子要南巡的时候,这些人可是跪在地上拦着不准。
还有动不动就罢官不干的威胁人,怎么到此等大事就妥协了?欺负他儿子??
【朱佑樘】:这群大臣欺负吾儿!!
【只能说这件事上朱厚熜的确占礼,并不是无理取闹,谁让当初杨廷和拟的遗诏是兴献王之子继承皇位,而不是皇太子朱厚熜继承皇位。
而且国不能一日无君,朱厚熜是握住了明朝大臣的命门。
但从这一件小事就能看出嘉靖帝的八百个心眼 。
可以说“皇门”事件,嘉靖帝朱厚熜给了众臣一个下马威,提升了自己的皇权地位,他让众臣知道他是有脾气的,他不是傀儡。】
“我喜欢这个堂弟。”朱厚照觉得他这个堂弟不错。
朱佑樘还是不喜欢朱厚熜,小孩子脾气罢了,歪打正着。
【不过,朱厚熜还是妥协了一下,没有把事情做绝。
他去祭拜了明武宗灵位,顺便去看了下太后张氏,然后再去太和殿登基,正式为帝。
从这咱们便能看出嘉靖帝朱厚熜比明武宗朱厚照心眼多。】
朱佑樘???
“他哪里比吾儿心眼多??”朱佑樘心里不愿意了,毕竟哪个家长都不爱听别人说自家孩子不好。
在朱佑樘心里他儿子就是最好的,谁都比不过!
【就像他去祭拜明武宗灵位,还顺道看了太后张氏。
在太后张氏看来,朱厚熜既然祭拜了灵位还来看了自己这个母后,自然是默认了以太子之位继承大统。
而在朱厚熜本身的视角,他只是出于尊重去看他已故堂哥,顺道看了看长辈张太后而已,一切只是礼节而已。】
“心眼是不少。”赵匡美改变了原本他对朱厚熜的印象,本以为是个傀儡,没想到是个人精。
“我怎么有点期待,大明的文官集团遇到这样的小皇帝,谁输谁赢!”赵匡美神采奕奕,大明朝的故事真是太好听了!
每个皇帝的故事都不重样,每个皇帝的性格都不一样,朱佑樘是个怂货,朱厚照是个叛逆,这个朱厚熜又八百个心眼。
皇门之争,朱厚熜胜!
天幕中出现计分牌。
【咱们继续看嘉靖帝朱厚熜和众臣的第二次大礼仪之争,继位诏书之争。
大臣们提前帮朱厚熜拟定好了继位诏书,但是朱厚熜看了又不乐意。
其中诏书中一句话,意思是朱厚熜代替朱厚照祭拜先祖,这里的先祖包括朱佑樘,朱厚熜的意思是祭拜爷爷可以,凭什么祭拜叔叔,他又不是自己的爹!
于是朱厚熜闹着不举行大典。
从这咱们就能看出嘉靖帝的政治思想很明确,不继承明孝宗朱佑樘的大统。】
听到这朱佑樘气的不行,“我用你祭拜?!谁要当你爹!我又不是没儿子。”
朱厚照,“爹,你还有其他儿子?”
“我马上给你生个弟弟!”朱佑樘下定决心,生!
【大臣们又劝了好久,不知此刻的他们有没有后悔选朱厚熜当皇帝。
不但任性,还任性的有理有据,劝都不好劝。
按照正常人思想,忽然天降皇位,不该是天大的喜事么,还管什么叫谁爹,谁给皇位就叫谁爹呗!】
朱高煦点点头,“怎么觉得这小子还有点骨气…”
虽然不想承认,但那可是皇位呀!
如今的朱高煦对皇位没什么想法,可当年他对皇位可是相当的执着。
要是那时候他有个叔给他说,叫我爹我皇位给你,朱高煦还真不好自己会不会跪下叫爸爸。
【但是在继位诏书这事上,朱厚熜最后妥协了,因为前面还有一句话,“奉皇兄遗诏”。
既然有遗诏二字为前提,他就勉强妥协,最终继位典礼得已进行。】
继位诏书之争,众臣胜!
比分:一比一
【接着迎来了嘉靖帝朱厚熜和众臣的第三次大礼仪之争,年号之争。】
“不是,这小子怎么如此矫情,这么能争啊,小家子气。”朱高煦吐槽,他不理解这有什么好争的,叫什么年号不都一样么?!
朱棣瞪向朱高煦,“如何,若别人给你皇位你可是连爹都不认了!”
“那不能,儿子谁都可以不认也不能不认爹。”朱高煦一副孝纯儿子模样。
朱棣转头,不想看朱高煦眼中那清澈的愚蠢。
“二叔,这小子可不是矫情,这可是一场不流血的权利之争。”朱瞻基一眼就看透了本质,原本以为的傀儡小皇帝竟然是权谋高手。
汉武帝刘彻摸索着手指,心道这小子不简单,他不会是在模仿他皇爷爷吧?
同样的的藩王扶正,同样都是朝中无根基,同样的会抓重点讲道理。
越比对越像,特别的像。
“论政治手段,我不如堂弟。”朱厚照甘拜下风。
朱佑樘????
“你哪里不如他,为父没看出来!”朱佑樘语气相当笃定,就争些没用的,有本事他就把自己的亲爹加封成太上皇!有本事把太宗从祖庙踢出去!
第192章
【起初大臣给嘉靖帝朱厚熜定的年号是“绍治”, 大家是不是觉的有点耳熟,是不是和明孝宗的弘治年号很像。
而且“绍”这个字还有继承的意思,看的出来众臣是期盼嘉靖帝朱厚熜继承明孝宗朱佑樘,他们最喜欢的仁君。】
“谁用他继承!”朱佑樘满脸嫌弃。
朱厚照也不好说他这个堂弟似乎也不想继承。
【但是嘉靖帝朱厚熜才不要继承明孝宗朱佑樘的大统, 他又不是朱佑樘的儿子。
最后嘉靖帝朱厚熜强行把年号改嘉靖。】
继位诏书之争, 嘉靖胜!
比分:二比一
【从这三次礼仪之争中, 可看出嘉靖帝朱厚熜的政治敏感度, 知道什么东西绝对不能妥协,三次里, 只妥协了一个不怎么重要的继位诰命。
但是争的同时又留了一点余地,让众臣觉的也不是不能接受,比如虽然从大明门进,但还是去看了张氏,让杨廷和和张氏产生了一种朱厚熜承认自己是张氏之子的错觉。
毕竟在朱厚熜登基之前, 作为皇太后的张氏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朱厚照倒很好奇他这个堂弟会如何对他的娘亲张氏, 继子当真会比自己这个亲生儿子孝敬?
“哥, 我怎么感觉这小子在一步步试探, 憋着大招。”赵匡美道,“这小子当真一肚子心眼。”
“但凡这个心眼分给咱们大宋几个, 后世也不至于如此拉跨。”赵匡美感叹。
“三叔, 咱大宋缺的又不是心眼, 缺的是骨气。”赵德芳叹气, 不知是不是和他三叔一起看神迹看的久了, 赵德芳这小嘴也挺毒。
赵匡胤……
【一波三折后,朱厚熜终于登基。
嘉靖帝朱厚熜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亲生母亲蒋氏接过来。
众臣们觉的没什么, 毕竟他们帝王才十五岁,把娘亲接到身边是人之常情, 孝字当头,还是一件值得表彰的事。
但嘉靖帝朱厚熜把自己娘亲接到京城,不仅仅是为了孝道。
二天后他又下了一道旨意,让大臣们商议商议他娘亲的身份,如今朱厚熜自己是皇帝了,那他的亲生母亲应该是什么身份?】
“自然是皇太后。”朱高煦想都没想直接道。
朱棣看都懒的看他这愚蠢的次子。
“朱厚熜他爹又不是皇帝,他娘怎么可能是皇太后。”朱高燧比朱高煦有点脑子。
朱高煦点点头,“也是,那叫什么,叔母?可那不是他亲娘么,叫叔母合适么?”
“大哥,你学问多,你说该叫什么?”朱高煦问朱高炽。
朱高炽眉头微皱,“得看谁输谁赢。”
“大哥,你觉的谁输谁赢?”朱高燧问,朱高燧觉的他大哥心眼子多。
朱高炽摇头,“不知。”
“还能是什么身份,自然是叔母。”朱佑樘道,兴献王又没做皇帝,他的妻妾还能成皇太后?
“爹,我觉的不一定,宋朝又不是没先例。”朱厚照觉的他这个表弟憋着招干大事。
“不可能,为父了解那些臣子,他们不可能加封兴献王为帝,不合规矩。”朱佑樘一口否定。
【在立朱厚熜为帝前,大臣杨廷和就想好了兴献王的名分,朱厚熜是继承明孝宗朱佑樘的大统,那兴献王便只是个王爷。
杨廷和呈上折子,让嘉靖帝朱厚熜称他亲爹为皇叔父兴献大王,称他的娘亲为皇叔母兴献王妃,称明孝宗朱佑樘为皇考,皇考是对亡父的称呼。
而嘉靖帝朱厚熜祭祀他亲爹时则自称侄皇帝。】
听自己莫名多了一个儿子,朱佑樘心里特别不舒服。
【朱佑樘】:朕不要这样的儿子。
【路人甲】:巧了,嘉靖帝也不要朱佑樘那样的爹。
朱佑樘!!!
“他凭什么不认为父当爹,他继承的可是咱们家的皇位!”朱佑樘又被气到了。
他可以嫌弃朱厚熜,但是朱厚熜不能嫌弃他。
【参照之前嘉靖帝和众臣的礼仪之争,他应该大闹反抗,但这次嘉靖帝朱厚熜却没有。
他只是把杨廷和递上的折子打了回去,很平和的告诉杨廷和,他不满意,重拟。】
“他怎么不反抗了?不是很倔强么!”朱佑樘一副我就知道的样子,区区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与那些老狐狸作对。
朱厚照也纳闷,怎么忽然服软了?
【朱佑樘】:他怎么服软了!
【赵匡美】:这是服软了?
【嘉靖帝朱厚熜并没有服软,只是他太过聪明,知道闹也没用。
登基前,他可以胡闹,因为那些臣子需要一个帝王,为了让他登基他们可以妥协。
但登基后,原先威胁他们的底牌没了,他再闹,那些大臣自然有的是理由反驳教育他。
这是一场拉扯战,得慢慢的磨。】
朱高煦不明白了,“这不还是妥协了?”
“二叔,这小子说了他不满意。”朱瞻基道。
朱高煦不屑语气,“轻飘飘的一句不同意有啥用。”
【随后杨廷和他们上了第二封折子,众臣的意见仍旧没变,逼着朱厚熜认明孝宗为父。
这次折子里,杨廷和他们列举了一堆前朝之例,像汉朝的汉衰帝等等,教育朱厚熜要知礼仪。】
听到那些大臣又开始上纲上线的教导,朱厚照不住皱起眉头,看似大义,不过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虚伪。
朱佑樘则是一副早料到的模样,那群老东西怎么可能妥协。
朱厚熜不达目的不罢休,那群文臣更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这次嘉靖帝朱厚熜没有继续把折子打回去,而是留中不发。
所谓留中不发是这折子我不批就留着,不发表任何意见,说白了就是拖着。
其实朱厚熜不发表意见已然代表他的态度,但他又不明确自己的态度,如此模棱两可让众臣上谏都找不到理由。
我又没说我不同意,你干嘛劝我?】
天幕中出现卡通的朱厚熜,只见他摊着手,头上几个大字,“不表态,不发言”
【嘉靖帝朱厚熜不发言,有人替他发言,朱厚熜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一个战友。
大礼仪之争终于拉开帷幕。
七月,大臣张璁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按照明武宗朱厚照的遗诏写的清清楚楚,是让兴献王之子继承自己的皇位,而不是继承明孝宗的皇位。
因此嘉靖帝是继统不继嗣,根本不用认明孝宗朱佑樘为父皇。
随后他又反驳了之前杨廷和他们列举的前朝事例,前朝都是正式过继后,而嘉靖帝根本没有过继这一说。】
“张璁。”朱厚照又把张璁的名字接下来,敢于反抗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此人可以观察观察。
【张璁提议嘉靖帝还是认兴献王为父,并在京城建立兴献王庙。
此言论一出,虽得到嘉靖帝朱厚熜支持,但杨廷和一派坚决反对。
双方再次僵持不下,谁都不肯让步,嘉靖帝朱厚熜的态度比之前强硬许多,谁让他占理了。
同年九月,嘉靖帝朱厚熜之母蒋氏进京,她听说群臣逼着自家儿子不认自己这个当娘的,于是直接不进京了。
她的儿子就是她的儿子,绝对不让步。
这一点,朱厚熜母子二人的态度相当一致,讲真,若是蒋氏这边妥协了朱厚熜那边就难办了。】
【路人甲】:看看人家这个当妈的,再看看张氏那个当妈的。
路人甲不由吐槽,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朱厚熜见自家娘亲不进京,朱厚熜抓住这个理由大闹,要是他娘亲不来这个皇帝他也不当了!
古代孝为大,朱厚熜手上还有张璁提出的大礼仪,无奈之下,众臣只能先妥协。
升兴献王为兴献帝,升蒋氏为兴献后,不伦不类的称号。
但蒋氏最终得以太后之礼从正门进紫禁城。】
听到这,朱厚照不由他叹了一口气,讲真,他有点羡慕他堂弟有这样的娘亲。
不吃里扒外的娘亲。
【大礼仪第一战,朱厚熜小胜,他爹兴献王晋级为兴献帝。
但嘉靖帝朱厚熜却不满足,十二月,他又提出要在他爹帝前面加个皇字,变成兴献皇帝。
众臣自然不干,别小瞧这一个字,意思完全变了。
双方再次僵持,好巧不巧皇宫失火,杨廷和他们以此进谏劝说嘉靖帝,看祖宗在天之灵不同意,这才发生的火灾。】
“这火不会是杨廷和这个奸臣自己放的吧!”朱高煦看向他爹和他哥,“还是真不同意?”
朱高煦看朱棣和朱高炽的眼神和看先祖牌位一样。
若不是朱棣怕耽误看神迹,朱高煦这揍肯定得挨。
【既然祖宗发话了,朱厚熜就免为其难得退一步,他退一步,众臣自然也要退一步。
就不加皇这个字眼,但必须强调兴献帝和兴献后为亲生父母。
如此安稳的过了一年,大臣张璁再次上书重提旧事,朱厚熜顺水推舟,重启大礼仪之事。
杨廷和一听不干了,说好不商议就不商议,他再次强硬起来,这次以辞官为要挟。
然后,嘉靖帝朱厚熜准了杨廷和的辞官。】
朱厚照听到这里哈哈大笑起来,“真是我亲堂弟!”
目前为止,朱厚照还是很欣赏朱厚熜,这小子果真是八百个心眼,竟然斗得过那些老狐狸们。
朱佑樘还是一如既往的讨厌朱厚熜,虽然他干的事听起来挺爽的…
【杨廷和一辞官,原本的文官集团群龙无首,但他们仍旧反对嘉靖帝朱厚熜认自己亲爹为皇考。
嘉靖帝朱厚熜一怒之下,把所有反对的人罚俸甚至贬官罢黜。
随后文官集团再次妥协,在兴献帝终于变成了兴献皇帝,但是前面有本生二字,本生代表生物学父母。
但是这还没有结束,嘉靖三年,嘉靖帝朱厚熜又要把本生二字去掉。】
朱高煦长叹一口气,“他累不累?”
第193章
【要是把本生二字去掉便坐实了兴献王是嘉靖帝朱厚熜的亲生父亲, 而兴献王这一脉便成为了真正的皇家正统。
也就是众臣眼中的以小宗代替大宗。
怎么说呢,这对文官集团的冲击不亚于当年明太宗朱棣篡了明惠宗朱允炆的位。】
神迹之言再次刺痛了朱棣,明太宗朱棣一生唯一的黑点就是以藩王之名夺位。
虽然济南之战后大多数武将文臣投靠他,靖难之役并没有像神迹所述那般一战到底。
但明太宗朱棣终究还是造反得的天下, 这点改不了。
不然明太宗朱棣没让朱允炆进祖庙, 朱棣不承认朱允炆, 也不承认自己造反。
朱高煦打了一个哈欠, 又困又不耐烦。
他就不明白了,亲爹就是亲爹, 这有什么好争的,从正德末年争到嘉靖三年,合着这三年啥都没干,光折腾这些没用的事。
有这功夫学明武宗那小子去巡查巡查边防不好么!!
朱高煦挠挠头发,百无聊赖, 进入放空状态, 不感兴趣, 甚是无聊。
他这个状态就和平时念书的状态一般, 眼睛是睁着,但是魂已经飞了。
与朱高煦的无聊不同, 其他人可听到特别入神。
大礼仪之争面上听起来是嘉靖帝为亲爹争个名分, 实际上是皇权和臣权之争。
原本扭成一股绳的文官集团因为大礼仪被分成了两派, 谁胜出就代表着谁掌权。
谁能想到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孩子能把帝王心术玩的如此的溜。
听文官集团一步步妥协, 朱厚照不由佩服起朱厚熜来, 原来还能这样瓦解他们。
之前朱厚照用的手段都很强硬,比如建立豹房、长住镇国府、给自己加封大将军抢夺兵权, 正面和文官集团硬碰硬。
结果没有打垮文官集团,反而让他们拧成一条绳共同反抗自己。
虽然朱厚照后期也想分化他们, 重用王琼来对抗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可那时候为时已晚。
朱厚照打起十二分精神,他得向他这位小堂弟学习学习。
【咱们一起看看嘉靖帝朱厚熜为了接下来的大礼仪之争做了什么准备。
嘉靖三年二月,准杨廷和告老还乡,除掉文官集团首脑。
同月,准礼部尚书毛澄告老还乡,除杨廷和党羽。
四月,罢礼部尚书汪俊,也是杨廷和党羽。
五月,罢大学士蒋冕。
六月,升张璁、桂萼为翰林学士,二人为“议礼派”首脑。
随着一系列的罢免升迁,朝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本的一股绳的文官集集团分出了两股势力。】
平衡大师!
随着四个大字出现的天幕上,音乐起。
只见卡通朱厚熜从天幕中间冉冉升起,一副道士升天的画面,只是双手一左一右端着碗。
【嘉靖三年七月十二日,张璁上谏弹劾礼官朋党,朱厚熜顺势在左顺门召见众臣。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诏去掉“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中的“本生”两字。
这下亲爹终于是亲爹,而嘉靖帝朱厚熜也成为了大宗正统。】
朱高煦又打了一个哈欠,这下总该结束了吧,神迹赶紧往下说说,实在不行跳过这个道长皇帝也行,听着好没意思。
有没有会打仗的皇帝?打输的也行。
【但这是嘉靖帝朱厚熜单方面的宣诰,众臣自然强烈反抗,他们上书百封,嘉靖帝朱厚熜留中不发。
众臣被逼急了,如当年阻止明武宗朱厚照南巡一般,二百多大臣在左顺门痛哭跪请嘉靖帝朱厚熜收回成命。
杨廷和之子杨慎首当其冲言辞激烈,他说王朝养育他们士人几十年,到了他们为了国家和气节而死的时刻了!就在今日!!
嘉靖帝朱厚熜一看你们不是要死么,那就打死你们!!于是下令逮捕众官,带头的拉下去杖责,打死了19个官员。
同年七月,嘉靖帝朱厚熜对议大礼中反对派官员近一步制裁,把杨廷和他们全部贬为平民百姓,这场无烟的战争以嘉靖帝朱厚熜大获全胜收尾。】
朱佑樘一愣,这操作怎么如此熟悉???
他转头看向朱厚照,“儿子,这小子他学你!!!”
“爹,我真是越来越喜欢我这个堂弟了。”朱厚照满眼赞赏。
“他哪里赶得上你,你是为了南巡,他是为了自己爹。”朱佑樘仍旧看不上朱厚熜。
“爹,你没听神迹说么,这可是权利之争,争的就是谁说了算。”朱厚照神采奕奕,“只是他的手段更高明,用文官最注重的礼仪打击他们。”
朱厚照真的觉的朱厚熜比自己适合当皇帝,像自己用宦官刘瑾夺权,前期虽然成功夺权,后面却不堪一击,朱厚熜却用文官集团打击文官集团。
不过这种手段也有弊端,掌控不好会出现朝堂内斗,长远之计还是文武制衡,朱厚照开始期待朱厚熜之后的表现。
一听朱厚熜把文官集团给打了,朱高煦来了精神,“打的好!”
“二哥,醒了?”朱高燧笑道。
“我啥时候睡着了,你可别乱说。”朱高煦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