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从道德角度来看,张熜这事的确做的不地道, 对恩人杨一清恩将仇报,打压排挤。
但咱们从政治角度分析一下,杨一清为保守派,而张熜则为改革派,双方的政治观点完全对立。
且当年杨一清上位很大的原因是嘉靖帝需要一位资质老的大臣作为过度,在大礼仪中没有明确表态的杨一清无疑是最适合的。
咱就说嘉靖帝让两个政治观念不同的人共事,且都给两人私下打小报告权利,嘉靖帝当真没有想到会发生什么事?】
【汉武帝刘彻】:坐山观虎斗。
汉武帝刘彻表示这操作套路很熟悉,当年他皇爷爷封陈平为右丞相,周勃为左丞相,为的就是让他们两人内斗。
“这小子学我大汉。”汉武帝刘彻断定朱厚熜在学他皇爷爷。
【只有夺权,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且帝王又给了自己夺权的权利,作为有抱负的大臣,他们会如此做呢?
这就是嘉靖帝朱厚熜的平衡术,他自己不亲自下场,而是给双方同样的权利,让一方斗令一方,最后他自己作为裁判。】
“这小子真阴险。”朱高煦不由感叹,“挑唆别人打架,然后他看戏,这是正常人能干出的事么!”
朱高燧则不由起了一身鸡皮,他忽然觉的这样的朱厚熜很可怕,表面一片和谐私下却玩阴的。
朱棣背过手,虽然心里对朱厚熜这个不孝子颇为不满,但不得不承认,他这招平衡的不错,可以称的上帝王之术。
只不过,用平衡之术的前提是双方都是有抱负的可用之臣,若出现奸佞小人…
且这种帝王之术还容易引起朋党之争,像唐朝末年那般,掌控不好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张熜和杨一清的斗争中,张熜是赢了,但大家不要觉得张熜是最后的胜利者。
聪明如斯的嘉靖帝怎么可能让张熜一家独大,他要的是能干活的大臣,而不是自己说了算的权臣。
咱们捋顺一下大明内阁的权利交替,具体看看嘉靖帝的平衡之术。
嘉靖三年正月,内阁大臣杨廷和告老还乡,蒋冕接任首辅,与杨廷和政治观点一致。
嘉靖三年五月,蒋冕告老还乡,毛纪接任首辅,与杨廷和政治观点一致,同时升与杨廷和关系不好的石珤入阁,打压杨廷和一派。
后因左顺门杖打臣子,毛纪阻拦无果,后辞官。】
“几个月,换了三个首辅?”朱佑樘一脸惊讶,觉的朱厚熜在闹着玩。
【嘉靖六年二月,费宏任首辅,遭礼仪派张熜诋毁反击,费宏辞官。
嘉靖六年九月,大臣杨一清接任首辅,十月,张熜进入内阁。
同年,嘉靖帝在张熜的提议下对翰林院官员大洗牌,杨廷和一派被肃清殆尽,朝堂格局也被重新打乱。
嘉靖年八月,桂萼进入内阁,桂萼与张熜同为改革派。
且嘉靖八年二月,嘉靖帝朱厚熜再次抬高内阁地位,提内阁首辅为文臣之首,权压六部。
此时的内阁大有前朝宰相的意思,属于权利巅峰,嘉靖帝朱厚熜是画了一个权利大饼。】
“明朝皇帝就不怕相权压皇权?再次被文官集团打压?”赵匡美不懂就问。
赵匡胤看向赵德芳,意思让他分析分析。
赵匡胤已然把赵德芳当做储君培养,按理说立长不立幼,但是他的长子赵德昭死活不当太子。
赵德昭有自知之明,他心里承受能力不行,按照神迹所述他赵光义几句话就自杀身亡,他这样的若是上位,面对的是大宋江山,光是想想就觉得压力倍增。
因此赵德昭以神迹为由,不要太子之位,只当王爷,辅助他弟赵德芳。
赵德芳想了想,“首辅更替如此频繁,说明还是皇权至上,且面对如此大的权利诱惑,一派上位,另一派必定争夺,在内斗中互相消耗,此相权非彼相权。”
“你小子可以呀!神迹没白听!”赵匡美赞扬他侄子,分析的头头是道。
【嘉靖八年九月,张熜斗倒杨一清,成为内阁首辅,凭着嘉靖帝朱厚熜对张熜的信任,内阁首辅的权利到达了顶峰!
但嘉靖八年,给事中王准、陆粲弹劾一权独大的张熜,说他作威作福结党营私。
于是嘉靖帝朱厚熜就借着这个理由敲打张熜,罢了他的官让他回家反省,当然不久后就官复原职。
从这咱们可以看出权利还是在嘉靖帝朱厚熜手中,任首辅权利再大,让你滚回家就得回家。】
天幕中出现卡通朱厚熜,只见他坐在皇位上看卡通大臣们相互斗殴扯头发,他头上几个大字,“权利在朕手中!”
【嘉靖九年二月,张熜的死对头夏言出现,和当年张熜的套路一样,夏言上疏提议先祖应该分开祭祀。
此时正是大礼仪之争的第二阶段,嘉靖想让他爹进太庙。
因为有了张熜的案例在先,大家都知道只要讨好皇帝就可以高升,特别在大礼仪方面,投机取巧的官员自成议礼派。
这也是为何嘉靖帝朱厚熜成功把他爹搬去太庙,还把成功的把明太宗改成明成祖,并且成功的用皇后占位把明仁宗踢出去。
他后面这一系列的骚操作按理说是违背礼法的,特别把明太宗改成明成祖,简直不孝。】
神迹再次提到明成祖这个庙号,朱棣瞬间黑了脸,“小畜生!”
【可以说嘉靖帝朱厚熜用大礼仪为诱饵,树立了皇权至上的同时,又拉拢了一批朝堂新势力。】
【路人甲】:有时候我都觉得朱厚熜他爹其实是嘉靖夺权的工具人。
【路人甲】:毕竟孝字为天,大义在先。
【路人甲】:老道士真是八百个心眼子!
李承乾听此又不由感叹,有人真是天生的帝王命,明明没接受什么正统的帝王教育,却能玩弄大臣于股掌之间。
“高明觉得后朝小儿适合当皇帝?”李世民问李承乾。
李承乾老实的点点头,他觉得朱厚熜特别适合当皇帝,简直就是天生的皇帝。
如此帝王心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朕觉得他不适合当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道,李世民看人一向很准,朱厚熜的确有帝王心术,但却没有帝王胸怀。
【礼仪起家的张熜自然不会让夏言走自己的老路子,于是弹劾夏言。
但是夏言也是巧言善辩的,加上嘉靖帝朱厚熜背后的支持,夏言于张熜竟可打成平手。
嘉靖十年,夏言认礼部尚书。
嘉靖十年七月,张熜因支持大臣薛侃提议立储,嘉靖帝朱厚熜大怒,张熜再次被罢官,礼部尚书李时为首辅。
嘉靖十一年初,张熜再次官复原职,仍旧担任首辅。
由于内阁之争愈发激烈,张熜第二次入阁不久,再一次被罢官,替补的李时为首辅。
嘉靖十二年四月,张熜再次被启用,这已经是他第三次人阁,此时的张熜面对内阁之争已经心力交瘁。
嘉靖十四年初,张熜因病请辞,嘉靖帝朱厚熜不许,但张熜病情加重一度昏厥,最终张熜致仕归家,替补的李时再次为首辅。
后,朱厚熜召回大臣费宏,但没过过久费宏因病去世,替补的李时再次为首辅。】
“这几位大臣不会是李时害死的吧?”朱高煦开始阴谋论,“还是他命硬,专门克上司?”
“我倒觉的,这些大臣都是内斗斗的心力交瘁而死。”朱高燧道,这权利之争着实让人心累。
“该说不说,这小畜生是真能折腾啊。”朱高煦感叹,虽然前面讲礼仪之争时,朱高煦就觉的朱厚熜能折腾,但没想到这么折腾。
“他到底累不累啊。”朱高煦听着就觉的心累。
【嘉靖十五年,夏言入阁,虽然排在李时后面,但基本是夏言说了算。
嘉靖十七年,大臣李时病死在任上,夏言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首辅。】
“得,又死一个。”朱高煦记着数呢,已经死了三。
赵匡美那边也在感叹,“大明是真费首辅,这个夏言不会也不得好死吧?”
朱高煦跟着点点头, 他也想问这个。
粉丝提问,乐瑶当然要回答,她看了一眼时间,这是今天最后一个问题了。
【夏言他是大明史上第一个被处死的首辅, 的确是没有善终。
而接替他的首辅则是著名的奸臣严嵩, 很多人说夏言死后明世宗朱厚熜也死了, 取而代之的是老道长嘉靖。
好了, 今天的时间不早了,咱们明天再继续唠。】
乐瑶下直播向来是干脆利落, 天幕消失。
对于神迹的突然出现和突然消失,直播间前的众帝王们都习惯了。
嬴政展开科举的竹简,把今日神迹所述关于大明科举的内容都整理到科举卷。
嬴政有开科举的想法,但秦国方才统一文字,且思想亦百花齐放, 到底该以什么为科举标准, 嬴政还在考量。
朱棣一夜未眠, 被气的睡不着, 只要一想到“明成祖”这个庙号便心口发闷。
小畜生……
朱高煦则睡的特别香甜,连着看了两天神迹可困死他了, 也不知在走之前能不能看第三次神迹!
朱厚照这兴奋的一晚上没睡, 今日从神迹那收获颇多, 斩获了一大堆可用之才的名单, 朱厚照看了一遍又一遍, 恨不得马上见到这些臣子。
虽然一夜未眠,第二天朱厚照仍旧神采奕奕, 朱厚照带着大队人马出京,开始北巡, 随行的有王琼等人。
皇后张氏终究没来,昨个晚上她身体不适,非让北巡随行的太医给他医治,问诊半个时辰太医才离开。
张氏没想到她的一举一动都在朱佑樘的监视中。
太医回太医院的当晚就被锦衣卫抓了去,真是好大的胆子,竟然敢联合皇后害太子。
他害死了本宫的弟弟,本宫便让他断子绝孙。”这是张氏的原话。
朱佑樘对张氏彻底失望了,虎毒不食子,她竟然要害死自己唯一的儿子!
既然张氏不仁也别怪朱佑樘不义,朱佑樘没有想到他们夫妻一场竟然走到如此地步。
张氏不是不舒服么,朱佑樘就让太医院最好的太医刘文泰给她问诊看病,顺便让人往刘文泰开的药方里多加了几味药。
朱佑樘之所以留着张氏,全因朱厚照,他儿子好不容易北巡,若张氏有个三长两短他还得回来守孝。
原先张氏是装病,之后身子越来越虚弱,张氏急了,她不能病倒若她病倒了,她的侄子们怎么办。
“宣府那边可有动静?”张氏面容苍白问,语气有气无力。
“回皇后娘娘,还没什么动静。”宫女回道,其实宣府那是有消息的,还是好消息。
朱厚照刚到边境,竟然就赶上蒙古军来侵扰边境,于是朱厚照亲自带兵出征,打了一场漂亮仗!
要说基因这东西真的很玄学,朱厚照与生俱来的打仗天赋,英勇如朱棣当年。
这一场仗直接给朱厚照赢得了威望,他趁着威望严查了军田,惩治贪官污吏,把军田还给军户。
这下朱厚照的威望就更高了,被文官集团打压许久的武官集团终于看到了转机!
这些宫女自然都不能说,她知道她家娘娘只想听太子的死讯……
而朱佑樘则继续上朝,一如既往的当“仁君”,只不过因为皇后身体不好,他思虑过重,时不时的不上朝。
文官集团集体进谏,言国不能没储君,请朱佑樘下令,让太子回京。
但朱佑樘就当听不见,留中不发,这招他学会了。
而后,朱佑樘就发现太医刘文泰又又又不小心开错了药,能让皇后张氏致死的药。
可惜张氏命硬,硬着撑了一年没事,而一年后,朱厚照凯旋归来。
这一年里他三次击退蒙古军,振奋军心!明军终于扬眉吐气!边境从未有过的安宁。
如此大功,朱厚照自然要给立功的武将文臣请功,此次南巡的文臣全部升职,武将更不必说,全部论功行赏。
庆功宴后,朱厚照回到东宫,许久没睡如此松软的床榻。
在军营行军打仗的时候,朱厚照与士兵同住同睡,没半点太子架势。
正是如此,士兵们才死心塌地的跟着朱厚照,士气才如此高涨!
朱厚照一个转身,迎面就是他爹朱佑樘的慈爱的脸。
要说这一年朱厚照的确成熟了不少,特别是心态,沉稳了许多。
朱厚照起身,“爹,可是睡不着?”
朱佑樘点点头,“儿子,爹想你,你终于回来了。”
朱佑樘的眼圈红了,自打朱厚照北上,他没睡过一天安稳觉,说不担心那都是假的,毕竟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
如今朱厚照毫发无损的回来,朱佑樘这心总算落地,他有一肚子的话要和他儿子说。
于是大半夜的,朱佑樘来到东宫,他寻思自己就在边上守着,一直等到他家儿子醒。
“正好儿子也睡不着,咱爷俩唠唠。”朱厚照看透他爹心中所想,忍着困意。
“好!”朱佑樘高兴的,“儿子,你可不知这一年来为父是如何跟那些大臣们斗智斗勇。”
朱佑樘拉着朱厚照的手,这一年,朱厚照成长了,朱佑樘这个当爹的也长进不少,不再是文官集团的傀儡。
“那儿子可得好好听听。”朱厚照道。
朱佑樘刚要说自己的事迹,消失一年的神迹忽然出现了!
【大家晚上好,咱们又准时见面啦!今天继续昨天的话题,嘉靖帝朱厚熜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从明君变成奇葩老道士。】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进入直播间】
【汉武帝刘彻进入直播间】
【明成祖朱棣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明孝宗朱佑樘进入直播间】
朱棣看着天幕中明成祖这三个字,脸色瞬间阴沉,他昨晚写了诰命,日后子孙有胆敢该他庙号的,直接废除皇位!!
乐瑶算是发现了,她的粉丝群好似固定了,每次都是这几个人。
因为熟悉,所以乐瑶完全没了之前的社恐状态,可以在直播间畅所欲言。
【咱们先总结一下明世宗朱厚熜的前半生。
从无权无势的傀儡皇帝,到通过大礼仪斗倒旧臣杨廷和,仅仅用了三年。
后任用大臣张熜等改革派,大刀阔斧的改革,革除弊端,为大明续命,被后人称为“嘉靖中兴”。
用文官集团制衡文官集团,收拢皇权,尽显帝王之术。
从以上几点,咱们能看的出嘉靖帝朱厚熜执政的前半生不能说成绩斐然,但绝对是合格的皇帝。】
朱佑樘没想时隔一年不见的神迹,上来就夸赞那小畜生。
怎么不夸夸他的儿子,他儿子可是大胜归来!!
【但是发生了什么,让原本积极治国的嘉靖帝朱厚熜变了?仿佛第二个唐玄宗在世。】
“第四次。”唐太宗李世民记着神迹提及唐玄宗的次数,已经是第四次了。
李世民特别想知道后朝的孽障到底做了什么事,能让神迹把他反复当做反面典型。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分析分析,嘉靖十七年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朱厚熜性情大变。
首先是嘉靖十八年,明世宗朱厚熜南巡。
此次南巡也是明朝帝王最后一次南巡,自此之后其他帝王再也没有踏出过紫禁城。】
#最后的南巡#
天幕中出现一行大字。
【和明武宗朱厚照执意南巡不同,嘉靖帝朱厚熜此次南巡是有正当理由。
皇太后蒋氏驾崩,太后蒋氏临死前想要和朱厚熜的爹合葬。
而兴献王墓在湖北承天府,就是朱厚熜早年的封地。
为了让他的父皇和母后合葬,很少出门的朱厚熜开始了南巡之行。】
提到南巡,朱厚照的眼神亮了,“爹,等到时机成熟,儿子定要去南巡。”
朱厚照特别想知道南方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能让自己连续落水两次,丧命的南巡之旅。
“南巡再等等。”朱佑樘不放心让朱厚照南巡,毕竟南巡之行后朱厚照就死于非命。
如今的朱佑樘算是知道文官集团的心狠手辣,他们为了让朱厚照回京,竟敢让太医院给皇后下药。
朱佑樘愈发笃定,他爹还有自己以及朱厚照都是死于非命。
朱厚照知道他爹不会轻易让他南巡,他自己心里也有数,还得积攒积攒实力才行。
“不知堂弟此次南巡如何。”朱厚照岔开话题,“会不会易溶于水。”
【和明武宗朱厚照微服私访不同,此次南巡规模浩大,明世宗朱厚熜足足带了八千侍卫,全用来保护自己。
这八千侍卫宛如铜墙铁壁,驾前两千人驾后两千人,左驾五百人,右驾五百人。
这几千人把明世宗朱厚熜围在中间】
天幕中出现小动画,皇家马车居中,四周全是骑马的卡通侍卫。
“这明朝皇帝真够惜命的。”赵匡美打了个哈欠,昨天大半夜睡的觉,今天一早神迹又出现了…
导致赵匡美睡眠有点不足。
“毕竟前一个皇帝南巡后死的不明不白。”赵德芳倒能理解朱厚熜的做法。
【如此阵仗,可见明世宗朱厚熜是多惜命,但即便如此浩大的保卫力量,意外还是发生了。
这一趟南巡,嘉靖帝朱厚熜竟然经历了三次火灾,就很离谱。】
“三次???”朱高煦瞪大眼睛,满脸竟然,“这小畜生是遭了天谴吧,三次火灾??那他死没死???”
朱高燧也觉的特别离谱,所以朱厚照是易溶于水,朱厚熜是易燃易爆??
【在《明史·五行志》记载, 嘉靖帝朱厚熜下榻的河北赵州、临铭两处行宫均着火。
在《明世宗实录》中则记载了嘉靖帝朱厚熜在此次着火后对官员的处罚,逮捕了疏于职守的官员,并处罚知州范昕半年的俸禄。
这两次火灾应该不大,历史资料对其记载的不多, 寥寥一笔, 就和明武宗朱厚照第一次落水一样。】
听到这赵匡美可是不困了, “同样南巡, 一个落水一个遇火,做大明皇帝真不容易。”
赵德芳眉头紧锁, “朱厚照“照”中有水,朱厚熜则是“熜”中有火,一个遇水一个遇火,当真是巧合?“
“连续两个皇帝这般,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赵匡美语气笃定, 明朝的官绅贵族当真胆大。
【前两次火灾是小打小闹, 但第三次火灾差点要了嘉靖帝朱厚熜的命。
嘉靖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南巡大队行至河南, 下榻卫辉行宫整修。
按理说已经经历了前面两次火灾,事情有再一再二, 不能有再三再四。
这次火灾不但事发突然, 而且火势还十分的猛烈, 咱们来看看《明史·五行志》里关于这场火灾的记载。
四更天, 卫辉行宫猛降大火, 幸好朱厚熜的亲信陆炳将他背出火场,此次行宫大火死伤无数, 许多人命丧火海。
都说水火无情,相比于明武宗朱厚照的落水, 朱厚熜这场大火更为骇人。】
天幕中放出大火的画面,还伴着阵阵哀嚎声。
天幕上的红色的火光印在朱佑樘父子脸上。
“这群胆大包天的,他们怎么敢!”朱佑樘攥紧拳头。
虽然朱佑樘一口一个小畜生的,但内心还是偏向朱厚熜的,起码到目前为止,这小子还算一个好皇帝。
到底是多大的恨,要直接烧死这小子!
【并且怪异的是,差点要了朱厚熜命的这场大火,原因不明,在《明世宗实录》和《明史》中均没有记载。
这次大火后,朱厚熜严惩官员,河南的官员从上到下全部遭受惩罚,甚至还被游街示众。
也不怪嘉靖帝朱厚熜如此惩罚,毕竟这场大火差点要了他的命。
在这三场大火中,嘉靖帝朱厚熜的南巡之旅结束了,此后他再未踏出京城半步。】
“他就如此认怂了?!”朱厚照颇为失望,越是阻拦就越要迎面而上,去戳穿他们的恶性!
朱佑樘叹了一口气,“儿子,你以为人人都是你?”
“为君者,当如此。”朱厚照语气笃定,这是帝王的责任。
【不知大家对明世宗朱厚熜南巡这三场火灾是什么想法,类比明武宗朱厚照的南巡之旅,虽然路线不同目的不同,但都以差点丧命结束。
到底是巧合还是真有什么阴谋?】
乐瑶没给出确切的答案,毕竟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分析,看的东西也都是不一样的。
【说完了南巡之旅,咱们接着说回嘉靖中期的权利斗争,并从权利斗争着手分析明世宗朱厚熜的心态改变。
看明世宗朱厚熜如何从皇帝蜕变成老道士,号称把文官集团玩弄手掌之中的朱厚熜,当真没有妥协么?】
“啥意思??”朱高煦听的云里雾里的,神迹说的每个字他都听得懂,但怎么连起来就不知神迹说的啥意思?
朱高煦看向朱瞻基,意思让朱瞻基解释解释。
“如何从明君变昏君。”朱瞻基主张的言简意赅。
“他还算明君?”朱厚熜语气诧异,“这小畜生都把咱爹的庙…”
话说一半,朱高煦又立马闭嘴。
“这小畜生虽然不孝,但前面改革之策还算不错,任用的臣子也都是贤臣。”朱瞻基客观评价,“若他死在这场大火中,还能得一个贤明皇帝之称。”
【首先从昨天说过的大明首辅夏言说起,夏言在明史上的评价极高。
被奸臣严嵩所迫害的忠臣,到死都刚正不阿,这点咱不否认,夏言的确是个好官。
但为何这样的好官却不得善终,他是怎么得罪嘉靖帝朱厚熜到不死不休的地步?
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唠唠耿直之臣夏言的一生,以及嘉靖帝对他态度转变的几件大事。】
【对于首辅夏言的上位,咱们之前也提过一嘴,也是因为在大礼仪方面支持朱厚熜而上位的。
当时张熜权倾朝野,夏言则是被推出与张熜对抗的代表,他身后代表着的又是另外一支文官集团。
后期的夏言虽然耿直,但前期的他在朱厚熜面前也是毕恭毕敬,曲意讨好。
夏言写得一手好青词,所谓青词是道士上奏天庭所用的符箓。
众所周知,朱厚熜后期痴迷道法,因此对青词写得很好的夏言更有好感。
除此之外,夏言还是嘉靖帝朱厚熜的诗友,朱厚熜每次写诗都给夏言看,夏言还把朱厚熜的诗刻在石头上。
嘉靖帝朱厚熜还让夏言填写诗词。
这一阶段,君臣的关系特别的美好,所谓的蜜月期。】
天幕中出现卡通皇帝和卡通大臣,只见他们一起提笔写诗,头上几个大字,“君臣和谐!”
“就这是忠臣?这不是谄媚的小人么!”朱高煦忍不住吐槽。
“二哥,人无完人,之前提到的王琼张熜等人不也谄媚帝王么。”朱高燧道,比起朱高煦,朱高燧长进了不少。
朱高炽点点头,他三弟成长了,他二弟…光长岁数了。
【嘉靖十七年,李时去世夏言成了内阁名副其实一把手。
嘉靖十八年,夏言因进献祭祀诏书,被加封为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以及上柱国。
夏言的权势比当年的张熜更甚。】
【朱高煦】:奸臣!奸臣!奸臣!
【人都是有两面性的,为臣者到底是忠还是奸也无法一概而论。
咱先看看夏言的政治主张。
虽然他斗倒了张熜,但还沿袭了张熜的一些政策,例如继续清田,防止土地兼并。
而对外政策上,他则坚持闭关锁国,他提出加强禁海令,禁止和西域任何贸易往来,并且封闭与蒙古的边境的贸易。
但对于外来侵犯,他又是强硬一派,提议与安南开战,提议与蒙古一战收复河套之地。】
“二哥,你怎么不吱声了?”朱高燧难得见他二哥如此安静。
“神迹说的对,人的好坏无法一概而论。”朱高煦满脸纠结,他不好评价这个夏言是好是坏。
你说他好吧,他闭关锁国要穷死大明。
你说他坏吧,他还坚持打外族。
【朱棣】:内政尚可,外政无能。
朱棣给出最中肯的评价,勉强算个庸臣。
【到嘉靖十八年,咱们能看出他们君臣二人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转折点就在嘉靖二十年。
嘉靖二十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咱们一件一件说。
第一件大事,武定侯郭勋之死。
武定侯郭勋是大明开国功臣郭英的六世孙,在大礼仪之争中站在朱厚熜一方。
郭勋在正德年间还立有军功,并且在正德年间他就是站在朱厚照一边,可以说他是皇权的支持者。
而到了嘉靖时期,郭勋更是利用大礼仪事件成为了头号功臣。】
朱厚照又默默的记下郭勋的名字,可用之人自然越多越好。
【站在皇权一边,自然就站在文臣集团的对立面,虽然郭勋之前和文臣集团的关系不错,但彻底站队后,立场不同情义不在。
何况,作为郭勋手中还掌握着部分京城兵权。
郭勋和文臣集团第一次交手是“李福达案“,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大案子。
李福达是正德年造反之徒,嘉靖五年,一名叫做薛良的人举报太原卫指挥使张寅就是李福达。
此案开审后,很快就证明了张寅并不是李福达,此乃一桩诬告案。
但张寅的儿子并不知案子已结,他去找郭勋求张勋救他的父亲。
万万没想到郭勋一插手,这事竟然翻案了,案子重新审理张寅被认定为李福达。
从而替张寅说话的郭勋被拉下水,众臣参本,认为郭勋和造反之人有所勾结。】
“文臣集团的正直品格哪去了?”赵匡美阴阳怪气,“如此手段,怎配做读书人。”
【文官集团本想通过这个案子扳倒郭勋,万万没想到郭勋没有扳倒,倒霉的确是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