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天幕中出现卡通的朱厚熜还有夏言,只见朱厚熜手中拿着肉骨头,一会给夏言一会不给。
【相比于夏言的“飘”,严嵩可是尽心尽力的巴结朱厚熜,认真的写青词,把朱厚熜赐给他的香叶冠当宝贝。
如此的严嵩正是朱厚熜所需要的,于是他开始重用严嵩打击夏言,平衡双方势力。
直到河套之议,夏言主张收复河套之地以解决蒙古的侵犯,严嵩终于找到机会扳倒夏言。】
听着内阁之间斗争来都争去,朱厚照的眉头就没松开过,特别神迹提到河套之地时,朱厚照有种不祥的预感。
“明朝的边防如何?”朱厚照求问神迹。
【和明武宗时期相比,嘉靖时期的边境可不太平,北方有蒙古来袭,南方有猖狂的倭寇,咱们具体来看看。
嘉靖十七年,蒙古深入河套,明军不敌。
嘉靖十九年,蒙古俺答进犯。
嘉靖二十一年,蒙古俺答再次进犯。
嘉靖二十五年,蒙古俺答再次率兵劫掠延安和庆阳等地。
嘉靖二十五年,朱厚熜斥资修长城。】
“合着光内斗去了?!边境就不管了!!”朱高煦一听打仗他立马不困了,“不是满肚子心眼吗,怎么到打仗就没了!!”朱高煦越说越激动,吐沫星子横飞。
“他修长城有什么用!他御驾亲征啊!!”朱高煦差点蹦起来。
“他怎么御驾亲征,用仙法打败蒙古大军?”朱高燧吐槽。
“那他就不管么?不管么!”朱高煦破了嗓。
【咱们着重说说河套之议。
河套之议是多次廷议,从嘉靖二十五年到嘉靖二十七年,历经三年。
嘉靖二十五年十二月,曾铣第一次上疏请求收复河套,得夏言大力支持,且夏言为了支持曾铣还以朱厚熜已经答应收复河套为由,拉拢更多的大臣一起支持。
但朝廷大多数官员是不支持的,众多巡抚都反对,但嘉靖朱厚熜支持,并拨了二十万两银子。】
第一阶段,朱厚熜、夏言支持;众臣反对;严嵩中立。
天幕中出现一行文字。
朱高煦???忽然不知该说什么了。
于是他转头看向朱瞻基,“我想着河套是你丢的。”
朱高煦记别的事不行,但是军事上的事情计的特别清楚。
朱瞻基……
听到河套之地,赵匡胤不由想起燕云十六州,虽然如今已经收复。
幸好神迹出现,不若按照历史走向……
【嘉靖二十六年六月,曾铣第二次上书请求收复河套,分析了收复河套的好处,同时提出收复河套的困难,希望赶紧加强边防军的训练。
朱厚熜变了说法,他觉的应该以防守为主,但同意了部分军队改革措施。】
第二阶段,朱厚熜犹豫;夏言支持;众臣反对;严嵩中立。
【嘉靖二十六年七月,曾铣第三次上书请求收复河套,这次细化了方案,提出了收复河套所要的银两,大概两千多万。
可此时的大明王朝一年白银收入不足两百万,重大问题出现,朱厚熜没钱打仗。
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曾铣再次上疏方案,朱厚熜下令兵部讨论。】
第三阶段,朱厚熜犹豫;夏言支持;众臣反对;严嵩中立。
【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后宫起火,皇后及百余宫人葬身火海。
没错,皇宫又着火了且是大火,随着燃燃烈火,朱厚熜的态度转变了。】
“怎么又着火了?而且又是这么关键时候着火?”赵匡美嗅到了阴谋的气味。
“这次到底是谁放的火?”赵匡美有点猜不到了,这个明朝皇帝的朝堂太混乱了,之前讲明武宗朱厚照时,很明确是文官集团想让朱厚照死。
但现在赵匡美猜不透怎么回事。
是巧合般的着火?
是反对打仗的文官集团放火?
是支持打仗的夏言一派放火?
还是中立的严嵩一派放火??
“哥,你说是谁放的火?”赵匡美问赵匡胤。
赵匡胤没回答,他也有些看不透了。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朱厚熜对收复河套的决定彻底开始犹豫,并让大臣们商议收复河套到底可行不可行。
此时严嵩察觉了朱厚熜的心思,立马说自己原本就说河套不可行,但夏言非说可行,且夏言还仗着自己的权势要挟众臣一起附和他,根本就是好大喜功,不管朝堂死活。
于是严嵩弹劾夏言垄断朝政,兵部尚书也同意。
随后朱厚熜下令批评百官,呵斥他们竟然和夏言苟同不顾民生大计,杖责了所有不反对收复河套的官员,并且将夏言罢免。
与此同时,将大将曾铣逮捕,严嵩乘胜追击联合之前被曾铣弹劾的仇鸾,诬告曾铣种种罪名,但是这些罪行并不将曾铣处死。
严嵩再接再厉,以曾铣和夏言勾结这个角度治他二人的罪,只能说严嵩太了解朱厚熜,朱厚熜最厌恶的就是背叛,特别是内阁和武将勾结!】
【就像当年,朱厚熜因为郭勋和外戚勾结将他打入大牢,这次因为夏言和曾铣勾结,不管他们到底是不是为了大明江山,朱厚熜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利都不能留下这两人。
朱厚熜先下令处死了曾铣,随后有下令处死了夏言。】
天幕中出现卡通朱厚熜,他头上几个大字,“谁都不能背叛朕!”
第202章
【从这咱们已经能看出嘉靖帝朱厚熜的刚愎自用, 绝对不放过任何对自己权利有威胁的人。
咱们一起看看杀了“奸臣”曾铣后,大明的边境是否太平无忧。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蒙古首领俺答率军攻打大同,总兵张达、副总兵林椿战死沙场。
这两个大将一死, 代替他们的人是总兵仇鸾, 那个联合严嵩一起将大将曾铣诬陷致死的人。
因为贿赂严嵩以及举报有功, 严嵩就推荐仇鸾当大同总兵, 这个奸臣哪里会打仗。
但自己要不抵抗,朝堂肯定要责罚, 要是抵抗他哪里抵抗的了。】
天幕中出现一个卡通的将领,只见他满脸愁容,头上几个大字,“我打不过啊。”
“你打不过你就去死!!!”朱佑樘暴跳如雷,把能打的将领害死了让这么个东西守卫边境?!
朱厚照也握紧了拳头, 恨不得能冲进神迹亲自带兵打仗, 他能击退蒙古军一次就能击退第二次!
【不想死的仇鸾想到一个好主意, 蒙古首领进攻大明目的不就是想要钱么, 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事。
于是他主动贿赂蒙古首领俺答,请求俺答不要再进攻大同了, 劳烦他老人家转个方向, 直接进攻京城不好么。
俺答一看这么多钱, 于是同意了。】
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这个奸臣!!!”朱高煦气的直冲头顶。
朱棣又开始寻找神迹上有没有可穿越的按钮, 让他找到了, 他先团灭了蒙古大军再直奔京城,弄死那个小畜生!!
朱佑樘和朱厚照父子被这奸臣气的发抖, 仇鸾是吧,朱佑樘和朱厚照记下他的名字。
回头就下令找到这个奸臣, 就算如今的他还是个婴儿,朱佑樘也得弄死他!
“这个奸臣倒颇有咱们大宋的风范,打不过就给钱,没有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赵匡美的刀子嘴又上线了。
赵匡胤这次竟然没啥无语的反应,不知是不是许久没听他弟的刀子嘴,竟还有点想念。
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激励。
【俺答还是很有诚信的,收了钱后他带兵向东,本想进攻宣府,但看宣府戒备森严转而去了蓟州。
蒙古大军打到家门口的蓟州,蓟州无力镇守请求京城支援。
由此可以看出大明的军事已经破败到什么程度,当真和大怂有的一拼。】
赵匡胤叹了一口气,不管提哪个朝代,神迹总会以大宋为反面典型。
【于是同时,仇鸾为了建功立业,给朱厚熜上疏说自己发现蒙古大军东上蓟州,请求率军支援。
嘉靖帝朱厚熜一听,觉的仇鸾果真是忠心且英勇,于是派他驻守居庸关,若蒙古大军来袭就赶紧禀报。】
“这个小畜生哪里聪明了?!”朱高煦诧异,“他这叫有八百个心眼?他要是有八百个,我就有一千个心眼!”
“满脑子的修道成仙,别说心眼了连心都没了!”朱高燧跟着吐槽。
【八月十六日,俺答率军攻打蓟州,如此让朱厚熜更加相信仇鸾,觉的他英勇善战,不愧是将门之后,于是让他赶紧率军支援京城。
在大同的时候仇鸾都不敢迎战,换个地方他就敢吗?答案不言而喻。
奸臣仇鸾虽然不敢打但是敢捡漏,仇鸾率领军一路跟着,把捡到蒙古士兵的首级当做自己的战功,朱厚熜直接封仇鸾为平虏大将军。】
天幕中出现卡通仇鸾,只见他头上顶着几个大字,“捡漏王”
整个明殿陷入一片死寂中。
朱棣眼中带着杀气。
【与此同时京营紧急调兵两万多人去援助蓟州,但是他们还没到地方,蒙古大军已经破城,京城岌岌可危。
按理说京城有十多万大军,面对蒙古的三万大军不在话下,但所谓的京城十三万大军实际上能用的只有六七万,其他都是在册吃空饷的。
且之前已经派出去两万大军支援蓟州,此时京城只剩下四五万大军,而这四五万大军里还有一半老弱病残。
更可笑的是,士兵们去兵器库领武器时,看守的宦官还不忘收贿赂。
没错,生死关头他们计较的只有个人利益。
这和老道长朱厚熜有脱不开的关系,长年累月的内耗,从内阁大臣到宫廷宦官,他们一门心思只有怎么站队怎么捞钱,什么国家大义,皇帝都不在乎他们为何要在乎!
封建王朝,君主真的太重要了,像秦朝有了秦始皇可以一统天下,唐朝有了唐太宗可以万朝来贡,汉朝有了汉武帝可以攘夷拓土国威远扬!】
“提到朕!神迹提到朕了!”汉武帝刘彻有些激动,攘夷拓土、国威远扬!
【眼看蒙古大军要打到家门口了,朱厚熜终于急了,他找来内阁严嵩还有兵部一同商讨该如何。
京城的兵不是不够用么,那就号召百姓守门,同时从诸镇调边军援住京城。
仇鸾率是第一个入关勤王,随后河间、宣府、山西等地的士兵陆陆续续到达了共五万大军。
问题又来了,来了这么多大军但是户部的粮草跟不上,仇鸾手下的士兵军纪不严,既然没吃的他们就抢吃的。
他们竟然假冒鞑靼士兵抢百姓的粮食和财物,当真是把自己当成了鞑靼兵。
镇守通州的都御史王仪逮捕了这些作恶多端的士兵,但是朱厚熜竟然把王仪给抓了,理由特别荒唐,他认为这些士兵也是被逼无奈,抢夺百姓也是因为没有粮食吃了,他们是为了保卫京城,抢就抢吧。
朱厚熜的自私自利简直令人发指,如今的朱厚熜心中只有自己,只要能护他的安全他管什么天下百姓!!】
气到极致的朱棣反而平静了,整个明殿安静的骇人。
“为父要杀了这个小畜生!”朱佑樘气到颤抖,他这样的人根本不配为帝。
“要杀的何止是这个小畜生。”朱厚照心底发冷,那些抢夺的士兵,任由士兵抢夺的将领,京城贪污的官员宦官,哪个不该死?!
可是杀能杀的尽么?!大明从根上开始就烂了,朱厚照在想该怎么救大明,若是太宗爷爷在他该如何挽救大明。
“不愧是奇葩的大明。”赵匡美感叹,本来他觉的他们大宋已然没朝代可以超越,万万没想到,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山更比一山高。
【眼见大军来了,朱厚熜有底气和蒙古大军一搏,于是他下令让兵部尚书丁汝夔迎战!
但是丁汝夔猜不准他们陛下是不是真让他迎战,于是他找他们陛下的心腹严嵩商量。】
猜不准???
“这需要猜么?!”朱佑樘的情绪再次激动了……
【旨意虽然是明确的, 但帝王心思却难以捉摸。
就像之前朱厚熜支持夏言等人收复河套,可一翻脸就把两人给弄死,还惩罚了所有支持河套之议的大臣,斥责他们伙同夏言。
如今朱厚熜又让丁汝夔出军迎战蒙古大军, 丁汝夔怕自己贸然行事会落得夏言那般的下场, 于是求问严嵩, 毕竟严嵩最会揣摩朱厚熜心思。
作为主和派的严嵩自然不想打仗, 若是打输了他们内阁也得跟着倒霉。
于是严嵩对丁汝夔说,边境战败还好糊弄, 若京城战败这责任谁来承担?蒙古鞑靼此次来不过为了金银钱财罢了,就让他们抢,抢够了他们就走了。
丁汝夔当真听了严嵩的话不出兵。】
天幕中浮现出小动画,可怜的百姓们被掠杀强夺,旁边站着一排士兵, 无动于衷。
“不出兵者, 斩立决。”朱棣咬紧牙关, 他从未想过大明朝会有这么一天。
任由子民被外族欺辱, 这样的王朝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这个丁汝夔!!朕要把他斩立决!”朱佑樘咆哮的嗓子都哑了。
朱厚照虽然气愤但没有咆哮,但听神迹剖析了这么多, 朱厚照知道杀了这个丁汝夔还会有下一个。
原本朱厚照觉的让文臣集团打击文臣集团是个好注意, 如今看来无止境的内耗消磨了为官者应有的良知。
如今看来, 朱厚照还是觉的自己原来的路子对, 把江山“打”下来, 不内斗只制衡,一致对外, 就和他家太宗爷爷那般。
【明军就看这蒙古大军掠夺百姓,直到他们抢够了离开京城。
这就等于几个强盗来家里, 全家十几口人明明在家手上还都有武器,却躲在厕所里不敢出来,任由强盗胡作非为。
可以说庚戌之变是继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第二奇耻大辱。
等着蒙古军撤退,捡漏王仇鸾上线,一如既往的跟在蒙古大军后面装模作样。
不想在途经白羊口时,蒙古大军被那里的守将拦住,蒙古大军掉头正好和和捡漏的仇鸾。
慌乱中的明军发生踩踏,幸好仇鸾跑的快,不然就要被俘虏。
惊险过后仇鸾不忘捡漏的老本行。】
卡通仇鸾再次出现在天幕上,头上几个大字,我来捡漏啦!
“天底下怎么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朱佑樘不知应该怎么骂仇鸾这个畜生,他比那些临阵脱逃的将领还要可恶。
【仇鸾捡了命丧踩踏的蒙古兵首级,当做自己的功绩。
朱厚熜见此,觉得自己果真没有看错人,于是加封仇鸾为太保兼太子太保。
有赏必有罚,朱厚熜派人逮捕了总督郭宗皋和大同巡抚陈耀,并且当场打死了大同巡抚陈耀。】
“打死大同巡抚??怎么不打死那个奸臣!他不是大同的总兵么!”朱高煦实在不理解朱厚熜到底在干什么。
一旁的朱高燧也理解不了,大同巡抚才是无辜的吧?
【路人甲】:就是太刚愎自用,觉得自己天下第一聪明,不想被别人当猴耍。
【路人甲】:老道士怕不是觉得自己得了一员猛将,可压制文官集团。
许久不见的路人甲出来吐槽。
【随后朱厚熜又将此次的罪魁祸首兵部尚书丁汝夔和兵部左侍郎杨守谦问斩。
而且是马上问斩,一刻不等,负责审问丁汝夔和杨守谦二人的大理寺官员,只因审问饿慢就被杖责,甚至还被罢免官职。
可见朱厚熜对不听自己命令的丁汝夔有多恨,对庚戌之变有多恨。
除了丁汝夔和杨守谦外,还有很多官员被罢黜,比如户部尚书被革职,工部尚书被停了俸禄。
总之,所有的大臣都有错,唯独朱厚熜自己没有错。】
“严嵩呢?怎么处罚这个奸臣的?”赵匡美问,他的提问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
【怎么说呢,严嵩虽然没有被惩罚,但是朱厚熜对他的恩宠大不如前,仇鸾变成了朱厚熜身边的大红人。
朱厚熜恩宠仇鸾到什么程度呢?
首先仇鸾的上书兵部不得查看,直接上疏给朱厚熜。
有上疏告仇鸾状的,朱厚熜直接抓人,为了仇鸾还革职了三大营的巡视官。
并且准许仇鸾自行推荐将领,不必经过兵部,给了他任职权。
几项大权放放下去,可见朱厚熜对仇鸾的信任,以及他的思想再次转变,用武官集体来制衡文官集团,重新找平衡。】
“重用这样的人,找什么平衡!”朱佑樘无语,他觉的朱厚熜比自己还傻。
“坐井观天。”朱厚照道。
朱厚熜或许对自己的聪明才智绝对自信,可有那么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
即便在聪慧的人,只听不看,和睁眼瞎没什么区别。
这也是为何朱厚照总想出京城,他要亲自看大明江山。
【可惜朱厚熜没有找对人,过度的自负让他对仇鸾没有任何怀疑。
甚至还同意了仇鸾负责马市,明朝和蒙古间的贸易再次打开。
贸易本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是公平贸易。
显然俺答不是遵循规矩的人,特别在庚戌之变后,俺答对大明再不惧怕,手下败将而已。
对如此羸弱的大明,他为何要公平贸易,俺答以老弱病残的马来换高价的丝绸和茶,不但如此他们还穿上汉服,到村子里贱淫无辜的女子,仇鸾不敢惹蒙古,就由着他们。】
【随后马市交易停止,鞑靼再次侵犯边境,朱厚熜重用仇鸾,让他带兵出征。
可仇鸾哪有这本事,打输了就是下属的锅,赢了就全是自己的功劳。
眼见鞑靼的入侵越来越频繁,朱厚熜觉出不对劲来,他不在重用仇鸾。
而压力过打后背生疽的仇鸾还不想放弃权利,仍旧请命出征,最后被朱厚熜夺走了将军大印。】
“这个不要脸的是哪里来的勇气?带兵出征,他会打么!”朱高煦要被仇鸾给气了,偏偏他还是武将出身。
之前朱高熙觉的文官集团没一个好东西,如今他觉的武将集团也没几个好东西。
大明到底怎么了?
【但不得不说仇鸾是有点运气的,在他的罪行被揭露前,他竟然死了。
气不过的朱厚熜让人把他的坟给扒了,把的父母妻儿全部斩首,小妾女儿都送出去当奴隶,以解朱厚熜的心头之恨。
看的出朱厚熜真是恨极了欺骗,他的手下可以无能,但对他必须绝对的忠诚。】
卡通朱厚熜再次出现,头上还是那一行大字,“谁都不能背叛朕!”
【说完庚戌之变,咱们再来说说另一个让大明头疼的问题,倭寇。
通过倭寇之乱,咱们继续分析朱厚熜刚愎自用。】
【倭寇之乱自大明立朝以来就存在, 明太祖朱元璋还为此实施明海禁。
之前咱们也说过,明初倭寇有三真七假,三就是倭寇小日本,七则是反明势力。
但是到了嘉靖时期, 这七分的反明势力却变成了明朝官商, 而那三分则变成猖狂的小日本和葡萄牙。
说来当真可惜, 在永乐年海军实力还是世界第一的明朝, 随着全面海禁和郑和下西洋航海资料的消失,楞是被后起的西洋国家反超欺凌。】
提到航海, 朱棣不由的看向朱高炽。
“爹,儿子已经知道海上贸易的重要性,定会坚持航海政策。”朱高炽保证。
“孙儿也定会坚持航海政策。”朱瞻基跟着道。
朱棣这才把眼神从朱高炽身上移开。
“我支持航海!!”朱高煦大喊一声,虽然神迹说的东西他都记不大住,但他对航海却印象深刻, 神迹说了海上贸易赚钱。
朱棣满眼嫌弃的看了朱高煦一眼, 没搭理他这个没脑子的儿子。
“日本、葡萄牙。”朱棣重复这两个西方国家的名字。
大明是需要几个岛国作为海上的中转站, 朱棣闭上眼睛, 脑中仔细搜索的海上地图。
再次听到航海的话题,秦始皇嬴政眼中掩盖不住的野心。
而且秦始皇嬴政不仅仅是心动而已, 他还付诸行动, 已经派人开始研究远航船只。
总有一日, 他要称霸世界!
秦始皇嬴政的雄心壮志再次壮大。
提到海上贸易, 朱厚照的眼神也亮了, 朱厚照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有朝一日他也要下西洋!
而一旁的朱佑樘却满怀心事, 海上贸易海上贸易,有倭寇如何海上贸易。
朱佑樘不由叹了一口气, 对于倭寇这个大问题朱佑樘还没想到解决的办法。
【朱佑樘】:有倭寇之乱,如何发展海上贸易?
【朱高煦】:那不简单,直接打啊!
朱高煦看到朱佑樘的发言就来气,这个怂蛋玩意!
朱高煦看不惯朱佑樘,朱佑樘也瞧不起朱高煦,二人互相看不起对方。
【要解决倭寇之乱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何到了嘉靖年就变的如此复杂呢?咱们来一起分析分析原因。】
听神迹说解决倭寇之乱简单,朱佑樘整个人都惊呆了,简单!如何简单!!
朱佑樘激动的求问,也怪了,这次他的心声并没有出现在天幕。
急的朱佑樘直接跪下,“求神迹明示,如何解决倭寇之乱。”
尽管朱佑樘如此虔诚,可乐瑶却接收不到,她继续话题。
【导火索之一,市舶司。
市舶司咱就不多解释了,就相当于咱们现代的海关。
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改革市舶司,松弛对民间海上贸易的管控,民间可以贸易但必须向市舶司交关税。
如此大明的国库充盈了,海上贸易打开了,商人们为了赚钱自然会自发的打击倭寇。
人嘛,为了钱啥事都能干,所以才说解决倭寇之乱很简单,放开贸易就行。
若朱厚熜一直按照明武宗朱厚照的路子走下去,倭寇之乱说不定就这么没了。】
听朱厚照还放开了民间贸易,朱棣对这个后世“叛逆”的子孙愈发满意,虽然看着不靠谱,但是做的全是靠谱的事。
【朱棣】:不错。
朱厚照立马激动起来,“爹,太宗爷爷是在夸赞我么!”
“反正肯定不是夸赞为父。”朱佑樘有点怕天幕中出现太宗的言论,虽然只是文字但亦是压迫感十足。
朱佑樘担心若有朝一日太宗通过神迹降临大明,自己会不会第二个被太宗打死…
为啥说是第二个呢,因为第一个被打死的肯定是小畜生朱厚熜。
【但是嘉靖八年,因为六年前小日本的争贡之役朱厚熜忽然下令撤销了宁波市舶司,彻底切断了和日本的贸易往来。
嘉靖八年这会还在大礼仪之争,嘉靖帝朱厚熜从方方面面打压文官集团。
这也是他打击文官集团的一种手段,大明的文官大多来自南方,且多多少少和海上贸易有关系。
如今朱厚熜关闭市舶司,面上是直接断了南方官绅的财路。
为什么说是面上呢?因为市舶司的废除并不耽误南方的官吏富绅赚钱,不走官方途径,他们可以走私,且走私还不用交税赚的更多。
朱厚熜没有打击到官吏富绅,打击的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
朱佑樘猛然转头,差点闪了脖子,“儿子你说这群文人不让咱们南下,是不是怕咱们发现他们走私之事?!”
朱厚照点了点头,他和朱佑樘想的一样。
朱佑樘握紧拳头,“他们怎敢官商勾结!”
“还是咱们给了他们可乘之机。”朱厚照善于反思,方才神迹也说了,若一直放开贸易便不会有倭寇之乱。
【朱高煦】:不明白,商人走私赚钱,关倭寇啥事?
朱高煦听的云里雾里的,只要神迹一说到政策他就宛如绝望的文盲。
【自然是有很大关系,市舶司怎么说都是官方的,明面的程序在。
海商和商户们在市舶司这个平台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后作为维护秩序的平台方收取提成。
如今市舶司没了,维持秩序的人就没了。
而官吏商人勾结起来,一起对付赚海商,他们以“海禁”为尚方宝剑来威胁海商,有官吏撑腰的商人把次货给海商,但逼着海商以高价购买,不然就不让他们出海。
更有甚着收了钱却不给货,海商又不敢去官府告发,谁敢告谁就全家牢底坐穿。】
天幕中出现卡通官吏,只见他们手上拿着写着“海禁”的圣旨,身后却是金山银山,而他们面前的卡通海商则是破衣烂衫。
而卡通的朱厚熜则在宫中沾沾自喜,头上一行大字,“谁敢得罪朕!”
【如此压榨下,很多海商家破人亡,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落草为寇”
于是这些海商开始于倭寇合作,既然那些官吏富绅不仁就别怪他们不义,谁都别走正规途径!
在《明世宗实录》中有详细记载,说三十个倭寇里,一多半是大明人。】
一个大大的抢字出现在天幕上。
“官逼民反。”赵匡美感叹道,但凡能活的下去谁想落草为寇呢。
“这大明皇帝当真为了政治目的不管百姓死活。”赵匡美本来还听看好朱厚熜,甚至觉的他是天生当皇帝的料。
如今看这样自私自利的人当皇帝才是王朝最大的灾难。
“这么看之前那个叛逆皇帝朱厚照倒是干了不少好事,可惜史册上全是诋毁。”赵德芳道
“你说是不是朱厚熜让那些文臣抹黑朱厚照的?”赵匡美严重怀疑。
【被逼着走投无路的海商越来越多,倭寇之乱彻底爆发。
朱厚熜开始派大臣过去平定倭寇之乱,他首先派去的大臣朱纨。
朱纨为官正直清廉,且和南方的官绅集团没什么关系,如此才被朱厚熜选中。
朱厚熜给他下了两条命令,一是坚决海禁,二是打击倭寇,全部弄死。
上任后,朱纨严格执行朱厚熜下的命令,他没收了所有民间的船只,让他们没船下海走私,抓了大批走私的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