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咱们一起来说说安史之乱的始末。
李林甫死后,由杨国忠接任宰相一职。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若李林甫是有才无德,这个靠着裙带关系当宰相的杨国忠则是无才无德。
可见,此时的唐玄宗李隆基已经昏庸到什么地步, 不但重用外戚, 重用的还是杨国忠这样的外戚。
天宝十三年, 也就是李林甫死的第二年, 安禄山开始蠢蠢欲动。
之前李林甫在的时候,作为被李林甫一首提拔的安禄山还是惧怕很李林甫的。
如今李林甫一死, 不受控制的安禄山的野心开始滋生放大。】
天幕中出现一个外族胖子, 只见他满脸堆笑, 在天幕中翩翩起舞。
身上的肉一晃一晃, 特别油腻。
【安禄山为了收买人心, 他向唐玄宗李隆基提了一份提拔名单,名单上有五百多位将军。
如此明目张胆的收买人心, 大臣们都觉出不对劲,感觉安禄山有造反之心。
但是自负的唐玄宗李隆基却不以为然, 也不知他哪里来的自信,就觉的安禄山绝对不会背叛他,他就是自己的一条狗而已。
第二年,安禄山派自己的副使去长安述职,并向唐玄宗李隆基递上一份人事调动名单,要求把自己手上的汉人将领全部换成胡人将领。
见安禄山如此野心,大臣们都觉安禄山这是要造反,但是唐玄宗李隆基还不信。】
卡通李隆基出现在天幕中间,头上几个大字,“我不信!我就不信!”
“这个安禄山不是唐玄宗的义子,是他的亲儿子吧!”朱高煦不可置信,都这样的还不信?!
“他亲儿子可没这样的待遇,一日杀三子。”朱高燧道。
朱高煦点点头,心道也是,对亲儿子都没如此信任呢,果真是老年发昏。
“还是和咱爹一样,死在战场上好。”朱高煦感叹。
朱棣又一个眼神过来,朱高煦赶紧往后退一步。
【唐玄宗李隆基不顾众臣反对,同意了安禄山的请求,在他看来重用胡人比重用汉将保险。
同时唐玄宗李隆基还训斥众臣,觉的他们是嫉妒安禄山。
见唐玄宗李隆基如此重用安禄山,杨国忠坐不住了,上位后的杨国忠想独揽大权,安禄山无疑是他最大的阻碍。
加上两人直接还有过节,于是杨国忠派人私自查安禄山在长安的宅子,想找出他造反的证据。】
听到这,唐玄宗李隆基皱起眉头,心道自己怎么会任用这样的蠢货。
【安禄山本就有造反之心,被杨国忠这么一逼,他不装了,造反!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以清君侧,杀奸臣杨国忠为由,起兵造反!
安禄山手下的将领士兵都是身经百战的,加上募兵制,他们对朝堂早就没有归属感,他们自认为就是安禄山的兵而不是大唐的兵。
要知道一个王朝丧失了军队对自己的归属感是件很可怕的事。
更可笑的是安禄山都造反了,唐玄宗李隆基还不信,直到收到来自前线源源不断的战报。】
卡通李隆基一副惊恐模样,头上几个大字,“他怎么会造反!”
【唐玄宗李隆基赶紧找臣子商量,可是因为李林甫和杨国忠长久排挤打压,中央哪里还有能带兵打仗的将领,但凡有本事的都在边境,远水解不了近渴。
幸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正在长安,节度使封常清请命带兵出征。
大将是有了,但问题是长年没打仗的中央兵根本没战斗力,再好的樵夫没好斧头也不行。
封常清战败,洛阳被攻陷。】
听到这里,唐玄宗李隆基终于不是之前轻蔑模样,只见他的神情严肃起来,手微微握起。
【唐玄宗李隆基气恼,他觉的是封常清不行,于是下诰把所有的锅都甩到了封常清身上,将他贬为小兵,并他派去陕州大将高仙芝那。
随后唐玄宗李隆基为了提高士气,还说自己要御驾亲征!】
听神迹所述自己要御驾亲征,唐玄宗李隆基又觉的自己可以了。
起码自己还是有帝王的担当,哪个帝王没犯过错,就像太宗当年还是造反上位。
【眼见大军连连败退,在唐朝精兵没来之前,以守代攻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大将高仙芝听封常清劝说,率军向西撤退驻守潼关,他想利用潼关的地理优势拦住反贼,给后方的大军争取更多的时间。
没想到此举却招来杀身之祸。
高仙芝之前得罪了监军的宦官边令诚,宦官边令诚趁机报复,他诬告高仙芝不但主动撤退,还动摇军心,又克扣士兵们的军饷。
在如此重用的时刻,唐玄宗李隆基竟然信了,他派宦官边令诚带着自己的圣旨到潼关,直接杀了高仙芝还有封常清。
两位大将!两位大将!!!】
看出乐瑶的情绪非常激动,气的乐瑶都出现颤音。
唐玄宗李隆基此举堪比赵构那十二道金牌令。
【唐太宗李世民】:畜生!!!
唐太宗李世民情绪从未如此激动过,哪怕听到太子李承乾造反的时候都没有如此激动。
两军交战,这畜生竟然杀将领!!
这仗还打什么打!!
【眼见大将被自己杀光了,无人可用的唐玄宗李隆基想起了正在长安养病的哥舒翰。
哥舒翰任陇右节度使,当年可是制衡安禄山的重要棋子。
可惜天宝十四年,哥舒翰回长安面圣,忽然半身不遂,于是就在长安养老。
有了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前车之鉴,哥舒翰不想出征,但架不住朝中实在没人。
于是哥舒翰提出,出征可以,但是前线的事自己说了算,不准朝堂插手。
哥舒翰这是怕自己走高仙芝的老路,为了哄哥舒翰出征,唐玄宗李隆基全部同意!】
卡通的唐玄宗李隆基出现在天幕上,头上几个大字,“朕什么都同意”
【于是哥舒翰率军出征,和高仙芝原来的计策一样 ,哥舒翰也采取防守的策略,守在潼关与叛军僵持了长达半年。
鉴于之前答应过哥舒翰,目前为止唐玄宗李隆基没有参与战事。
正在这时,安禄山的后院起火了,之前占领的河北各地开始起兵反抗。
像太守的颜真卿就假意投降,等着安禄山主力部队南下攻打潼关时,颜真卿再率领百姓起义反抗。】
【眼看潼关也攻打不下来,后院又起火,于是安禄山决定先称帝,然后回后方解决一下内政。
但随着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赶来迎战,同时他又推举了李光弼,战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郭子仪率兵在潼关继续和安禄山的主力军对抗,李光弼则是河北打击另一路叛贼史思明,史思明被打的连连退败。】
唐玄宗李隆基松了一口气,心道自己还是很会用人的。
唐玄宗李隆基的心声再次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
唐太宗李世民想不明白,这个小畜生何来的自信??
一声畜生响彻大殿。
唐玄宗李隆基……
【若按照这么打下去,此次安史之乱则很快就能被平定。
可正在这个关键时刻,安禄山的好爸爸李隆基站出来了,立马送给安禄山一份大礼。
可起死回生的那种大礼。】
众臣齐刷刷的看向唐玄宗李隆基,“该死不死的陛下又要作甚?!”

第212章
看着众臣的心声, 唐玄宗李隆基气的浑身颤抖,偏偏又不能怎样,谁让老祖宗李世民在,唐玄宗李隆基哪里敢造次。
【唐玄宗李隆基】:汉武帝刘彻也晚年昏庸。
唐玄宗李隆基拉汉武帝刘彻出来垫背, 不能因为自己晚年昏庸就否认了自己之前的功绩, 若换成旁人怎可能有当下的开元盛世!
汉武帝刘彻??晚年昏庸???
【路人甲】:别往自己脸上贴金, 汉武帝晚年猪瘟, 但人家还能力挽狂澜!
路人甲看不惯唐玄宗粉丝碰瓷汉武帝,他怎么敢。
汉武帝刘彻摸着下巴, 发猪瘟???
【正当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他们扭转乾坤之际,朝堂中央的内斗开始了,内斗的主角是杨国忠和哥舒翰。
根据《旧唐书》所记,哥舒翰的手下建议,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直接弄死杨国忠, 就像汉景帝时期弄死晁错一般, 让安禄山出师无名。】
“想杀杨国忠那奸臣就杀, 扯什么晁错, 当年汉景帝杀了晁错,七国不照样叛乱, 就和咱爹造反, 难道真是为了清君侧么, 不过都是借口罢了。”朱高煦分析的头头是道。
别看治国他不行, 有关行军打仗还有造反的话题, 他脑子还是有点东西的。
朱高燧心里竖起他拇指,他二哥这嘴是真行呀, 当着他们爹的面说造反。
朱棣……
【杨国忠得此消息先下手为强,为了制衡哥舒翰, 杨国忠让自己的心腹乾运任组建了一支万人军团,为的就是提防哥舒翰。
没想到哥舒翰竟然抢了这支军队的指挥权,并且杀了杨国忠心腹。
杨国忠气恼,继续在唐玄宗李隆基跟前挑拨,唐玄宗李隆基越想越不对劲,他怕哥舒翰存有异心,于是让哥舒翰赶紧带兵与叛军一战,不准再防守潼关不出。
等哥舒翰战胜,他赶紧把兵权收回来,以免夜长梦多。】
“说话还不算数,之前不说了不插手打仗的事?”朱高煦继续吐槽,一看唐玄宗李隆基就不会打仗,形势方才逆转还是应该以防守为主。
【面对唐玄宗李隆基的旨意,哥舒翰多次表示现在还不是出击的时候,应该以防守为主。
但是唐玄宗李隆基是铁了心,他说安禄山的主力军已经撤退潼关只有几千人马而已,最后下了最后通牒,必须出兵。
没有办法,哥舒翰只能带兵出征。
天宝十五年六月,发生了灵宝之战,唐朝二十万大军竟然败给了区区二万叛军。】
唐玄宗李隆基!!!
“哥舒翰这个逆贼!”唐玄宗李隆基大呵一声,他第一反应是哥舒翰故意输的。
【灵宝之战唐军大败,实话实话,大将哥舒翰肯定要负一半的责任。
他轻敌冒进从而掉入叛军的陷阱,他指挥不当一步错步步错,军纪涣散危难之际士兵们之想逃命。】
【唐玄宗李隆基】:都是这个逆贼!
看到弹幕,乐瑶觉的自家粉丝太戏精了,粉丝肯定是在说反话,毕竟唐玄宗可是真粉丝还有黑粉都希望早死的帝王。
【灵宝之败的另一半责任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若他当时没听杨国忠的谗言,而是让哥舒翰驻守潼关,那什么事都没有。
且哥舒翰也真不适合当主帅,他都半身不遂了定不能御驾亲征,要知道主帅是一个军队的灵魂人物。
咱们看看大诗人高适是如何评价灵宝之败,他说哥舒翰年老病重,大脑已经不灵活了无法指挥大战,监军又无能。
只能说大将垂暮,不能出征。】
唐玄宗李隆基不服,明明打了败仗的是哥舒翰,自己何错之有?如何当了皇帝,天下什么错都要由他承担?
那怎么天下太平的时候,不歌颂自己?!
唐玄宗李隆基的心声又出现在天幕上。
李隆基……
【唐太宗李世民】:为君者,以天下为己任!
【唐太宗李世民】:何错之有?何错之有!!
李世民都不知该怎么骂唐玄宗这个小畜生,当真自私自利,和明朝的朱厚熜一模一样!
李世民的呵斥声响彻大殿,唐玄宗李隆基被李世民训斥的一句话不敢反驳。
【灵宝之败后,哥舒翰逃回潼关,他还希望能聚拢逃兵与敌人一战。
但没想到哥舒翰的手下叛变,直接把他抓起来了送给了安禄山,然后潼关彻底失守。
唐玄宗李隆基知道潼关失守后,豪情壮志,他说他要御驾亲征!】
【唐玄宗李隆基】:朕与大唐共存亡。
李隆基赶紧说了一句,他希望太宗看到自己的决心,能不再骂自己。
不然这么骂下去,李隆基怕朝堂不稳。
听到自家陛下有和大唐共存亡的决心,大臣们也跟着慷慨激昂起来。
“臣愿意和大唐共存亡!”众臣道。
大唐虽到危机时刻,只要君主有决心有骨气,大唐便不灭!
【可是唐玄宗李隆基嘴上说的一套,但是做的却是另一套。
他带着大批的宝物,以及自己的爱妃杨贵妃以及皇子公主火速逃离了长安。】
天幕中出现卡通李隆基,只见他牵着卡通杨贵妃跑的那叫一个快!可谓脚下生风!
唐太宗李世民!!!
大唐众臣!!!
唐玄宗李隆基的脸色变的煞白煞白,神迹如此胡说八道,他这个皇帝还怎么当!皇帝的威严何在!
“朕怎会弃大唐于不顾,朕不是那样的人。”唐玄宗李隆基解释,苍白无力的解释。
大臣怎么会相信唐玄宗李隆基的保证,保证有啥用。
他们还是相信神迹所述,虽然事情还没发生,但从种种预知便可看出唐玄宗李隆基的不靠谱。
在国破人亡的生死时刻,作为一国之君竟然自己跑了?!连大臣都不带自己跑了!!
听到这赵匡胤无奈的叹气,唐玄宗李隆基弃大唐于不顾,如此行径当真和畜生赵构一模一样。
果真,昏君都是相似的,生死时刻,心里除了自己根本没有别人。
让这样的认真做皇帝,不等着灭国等着什么。
想到赵构,赵匡胤就想到大将岳飞,又是一声叹气,这样的帝王不配有岳飞那样的臣子。
“哥,你叹什么气,你想到咱们大宋哪个畜生了?”赵匡美问。
赵匡胤没回答,关于赵构的直播是赵匡胤私下自己看的,没和赵匡美一起,他怕赵匡美看过神迹关于赵构的直播后,毒舌又得升级。
【到了第二天,大臣还眼巴巴的等着他们陛下御驾亲征呢,万万没想到他们陛下跑了。
要说唐玄宗李隆基真不仗义,赵构起码还带着大臣一起跑,唐玄宗李隆基就顾着自己跑。】
卡通大臣们头上几个大字,“人呢?那么大一个皇帝呢?”
赵匡美眼睛一亮,脑子转的飞快,“大哥,你说这个赵构是谁?是不是咱们大宋的后朝皇帝?!”
赵匡胤淡定的回了一句,“不是。”
“大哥,你怎么知道不是,他姓赵啊。”赵匡美觉的这个赵构肯定和他们大宋有关系。
赵匡胤主打一个不回应,问就是不是。
【听说皇帝都跑了,整个长安炸开了锅,不管是文武百官还是平常百姓,带着细软争先恐后的跑。
原本繁华无比的长安立马变成了一座空城,叛军轻而易举的攻占了大唐国都长安。
而顺利出逃的唐玄宗一行人跑到便桥,杨国忠还防火烧桥,断百姓的出路,反正他们是跑出来了。
唐玄宗觉的杨国忠做的不对,他斥责了杨国忠应该给百姓和官吏留条活路,不能光他们自己跑了,于是李隆基派人灭火。】
“这会良心发现了?有本事别跑啊!”赵匡美不由吐槽。
赵匡胤见他二弟转移话题,心里松了一口气,还配合的点点头,道,“昏君。”
【等着唐玄宗一行人跑到咸阳县望贤宫的时候,这里的官员都跑了,根本没人迎驾。
没办法,只能由杨国忠亲自去买东西给唐玄宗还有皇子公主们吃,一路上满目疮痍,再无盛世大唐。
护着唐玄宗李隆基一起跑路的随行将领越想越气,大将军陈玄礼觉的一切都是奸臣杨国忠的错,于是联合太子李享以造反之名杀死了杨国忠。
杀完了杨国忠,将领们又要把祸国殃民的杨贵妃给杀了。
事到如今,即便唐玄宗李隆基在舍不得,他也护不住杨贵妃,杨贵妃不死底下的人就要造反。
在真爱和自己之间,他选择了自己,他下令让高力士勒死了杨贵妃,以上就是著名的马嵬驿兵变】
卡通唐玄宗李隆基出现在天幕上,只见他嚎啕大哭的表情,头上几个大字,“再见了我的爱!”
唐玄宗李隆基一声不敢放声,努力遏制自己内心的想法。
他怕天幕再暴露出自己什么不当的言论,不用等天宝末年他怕这些大臣现在就造反。
【杀了杨贵妃后,随行的将领们也解了气了,拥护着唐玄宗李隆基继续南下,一路逃到了成都。
而他的儿子太子李亨则北上,到了灵武后直接登基为帝。
唐玄宗李隆基之前就提防他这个太子造反,于是先给他封了个大将军,但无济于事,李亨还是造反了。
若是之前,唐玄宗李隆基肯定不会把皇位让给他,但长安被攻陷,这么大一个烂摊子总的有人收拾,于是唐玄宗李隆基正式传位给太子李享。
有点像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传位给唐太宗李世民一般。
总之,太子李亨的地位合法了。
但是吧,唐玄宗李隆基怎甘心把皇权就这样交出去,他下令封其他皇子为节度使,以此来制衡李亨,也为自己日后夺权做准备。】
“都这样了,他怎么还有脸当皇帝?!”朱高煦没看太多史书,这些细节他第一听,没想到天下还有如此厚颜无耻的帝王!
“他怎么还不死啊!”朱高煦气的跺脚。
大家的心声都是一样的,于是弹幕上齐刷刷的一片,“怎么还不死!”
【但唐肃宗李亨也不是傻子,他先下诰阻止节度使永王与李隆基会和,永王不听,唐肃宗李亨则以造反之名直接讨伐。
随后将权利彻底攥在自己手里。
随着他带着大军打算收复长安!唐军再次反击!大唐之魂永在!
惨烈的睢阳保卫战,大将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宁死不屈,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拼命守住睢阳,为大唐的反攻争取到了希望!
而此时,安禄山一方又内讧,安禄山被他亲儿子杀害!
唐肃宗李亨重用大将李光弼、郭子仪,开始了收复长安之战!】
众臣听到太子李亨,眼神中又燃起了期望,这才是大唐应该拥护的帝王!
【众臣】:臣愿意追随太子李亨!太子李享乃是明君!
乐瑶,这个嘛……要真说起来,唐肃宗李享也不能算个明君。

【公元757年, 五月,收复长安之战正式打起。
按理说造反的首领安禄山死了,安史之乱应该很快平定才是,怎么就持续了八年呢?接下来咱们具体看看安禄山死后, 唐肃宗又有哪些神操作。
第一次交锋, 叛军设伏, 大将郭子仪识破, 唐军大胜。
紧接着第二次交锋,叛军再次设伏, 这次常胜将军郭子仪掉以轻心,唐军大败,这次战败是郭子仪面对叛军第一次失败。
但是战败乃是兵家常事,郭子仪没有气馁而是吸取经验,准备下一次战斗。
大将郭子仪的心态很好, 但是唐肃宗的心态却不行, 他觉的这次之所以输是因为叛军的铁骑厉害, 于是他到回纥借兵。
唐肃宗开出条件, 只要回纥帮助大唐收复长安,土地和百姓归大唐所有, 未成年的孩子和金银珠宝归回纥。】
卡通的唐肃宗登上, 头上几个大字, “给你们都给你们!”
这样的形象和之前强行登基接受乱世的太子亨简直判若两人。
听到这, 唐太宗李世民气到颤抖, 他本以为李亨能在危难之际站出来应该是个不错的帝王,万万没想到和他爹李隆基一样不是东西!!
【唐太宗李世民】:我大唐怎会有如此昏君!!
【唐太宗李世民】:朕对不起大唐的百姓, 朕对不起大唐的天下。
李世民捂住心口,他甚至在想自己当年登基上位到底是对是错。
见唐太宗李世民情绪如此激动, 宋太祖赵匡胤十分理解李世民的感受,之前他听雪乡二圣的时候也是如此反应,甚至还被气的吐血。
赵匡胤特别想对唐太宗李世民说,习惯就好,作为帝王心态要稳,看,自己现在心态多好。
“大哥,这昏君唐肃宗和咱们大宋的雪乡二圣真像。”赵匡美特别会类比,雪乡二圣当年不就是花钱买燕云十六州么,唐肃宗此举其实也差不多。
唯一不同的是,大宋有钱买,唐肃宗则开的空头支票。
赵匡胤微笑点头,“三弟,你说的对。”
见自家大哥一脸笑的对自己说话,赵匡美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这么看,咱大明的皇帝其实还行,奇葩归奇葩。”朱高煦忽然觉的朱佑樘他们还挺不错的,人果真不能比烂。
“也不知道后面有没有和唐肃宗一样的奇葩。”朱高煦有点期待,听神迹那个意思,后面还有几个皇帝,不知是怎么样的奇葩。
看着朱高煦满眼期待的眼神,朱棣皱起眉头,“如何,你还很期待??”
朱高煦看他爹的眼神心领神会,干脆利落的跪下,“儿子错了,爹。”
朱高煦不怕他爹揍他,就怕他爹不让他看神迹,虽然现在讲的都是前朝的历史,架不住朱高煦不知道啊,他听着相当新奇。
开元年,唐
“这个小畜生,他还不如朕。”唐玄宗李隆基骂道,表面生气心里却是狂喜,恨不得神迹多说说这个小畜生的奇葩事,如此才能洗白自己。
唐玄宗李隆基最担心的就是因为神迹而影响自己的皇位。
但没想到,他的心思却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
【唐玄宗李隆基】:这个小畜生再荒唐些,最好比朕荒唐。
众臣看向天幕,心声出奇的的一致,“求太宗明示,该立谁为帝王才拯救大唐江山!”
他们甚至都不想看唐玄宗李隆基一眼,太宗在上,李隆基算什么东西。
众臣之所以那么怀念李唐江山,全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
“朕得神迹所示,定会改正。”唐玄宗李隆基有些慌了,毕竟他当年能上位打的就是恢复贞观之风的名号。
但众臣没一个搭理李隆基的,他们只想听太宗旨意。
有些臣子激动的热泪盈眶,谁能想到自己有生之年竟然能见到太宗显灵,太宗啊!大唐的太宗啊!
【能开出这样条件的唐肃宗,注定不是一个好皇帝,起码对百姓而言,有这样的皇帝算是倒了霉了。
在他眼中百姓只是交换的物品罢了,何其苦哉。】
乐瑶不由感叹,每次说到某些帝王为了江山社稷而放弃百姓,乐瑶心里就不舒服,毕竟自己就是小老百姓。
还是生在新时代好,富强的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普通老百姓~
【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回纥可汗一口答应,回纥可汗让他的儿子领着四千精锐骑兵援助大唐。
于此同时,整修了四个月的郭子仪带着唐军再次出击,这次郭子仪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加上有回纥助战,此战大捷,斩杀了六万叛军。
回纥眼见唐军收复了长安,他们要按照约定把长安洗劫一空,此时太子李豫站了出来,他劝说回纥如今刚收复长安,若此时就洗劫长安那还未收复的洛阳必定大乱。
太子李豫请求回纥等大唐收复了洛阳,他们在洗劫。
随后唐朝一鼓作气的收复了洛阳,太子李豫再无理由阻止回纥。
根据《新唐书》于是回纥把洛阳洗劫三天三夜,后来当地的百姓凑了上万的锦缎才让回纥停止了洗劫,他们撤军的时候唐肃宗还大加上次,甚至每年还要给他们两万绢布。】
“这不和咱们大宋一模一样么。”赵匡美惊奇的发现,原本还没觉得,如今看是多么相似,花钱请人打仗还给人岁银。
“大哥,你觉得像不像?”赵匡美问赵匡胤。
赵匡胤微笑着点点头,“像。”
赵匡美又是一身鸡皮,“大哥,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安禄山之子安庆绪虽然战败洛阳,但是仍有人跟随。
讲到这,大家可能想不通,为何叛军仍旧要造反,怎么就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他们在反啥?
说白了这场造反持续不断,除了唐玄宗和唐肃宗的种种失误外,起本质是朝堂关陇集团和河北三镇之争。
唐玄宗改革了科举制度,取消了武周时期的匿名制,河北的高门大族根本进不到中央。
但河北三镇偏偏又是唐朝的“钱袋子”,既让人出钱但又不给人任何晋升的机会,自然矛盾加剧。
这群不得志的秀才最后很多加人了反叛大军,俗话说的好,“不怕秀才起义,就怕秀才从贼”。
资源不合理分配,加上藩镇割据后中央外强中干,最终爆发这次大动荡。】
“唉……”赵匡美长叹一口。
“三叔,你这是怎么了?”赵德芳难得见他三叔如此……
“治理国家真是太难了,你看明朝的文官集团,再看看唐朝的河北三镇,给他们权利不行,不给也不行。”赵匡美语气相当无奈。
“扶持武将吧,武将权利大就会造反,像安禄山这样,还有……”赵匡美看了一眼赵匡胤。
咦!他哥不笑了!他哥正常了!
赵匡胤……
【话题扯的有点远了,咱们继续说回安庆绪聚拢了六万大军后,竟然没有反攻唐军,反而派人去范阳找史思明调兵,说白了他想就此机会吞并了一同造反的史思明。
史思明见此,当机立断的假意投奔大唐。
唐肃宗没想到天上掉下这么大馅饼,史思明竟然投降了!于是他找大臣商量该怎么办。
宰相张镐头脑清醒,他看出史思明是诈降,因此不同意招安史思明,此乃养虎为患。
但唐肃宗铁了心的要招安,找大臣商量只是走个过场而已,于是他把宰相张镐大骂了一顿。
其他大臣见唐肃宗如此态度,自然明白他们陛下的心意,于是全部同意招安史思明。】
天幕中出现唐肃宗的卡通形象,只见他头上几个大字,“天上掉馅饼啦!”
李世民闭上眼睛,不想再看唐肃宗这个混账玩意,即便是卡通形象也不想看。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