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这个蠢货,他竟然看不出史思明是诈降。”李隆基数落着唐肃宗,“若是朕,朕定不会如此。”
唐玄宗李隆基的心声发到弹幕上,他想以此让李世民对自己改观。
【赵匡美】:那可是,您老人家只会跑。
【朱高煦】:撒丫子跑。
赵匡美和朱高煦吐槽的弹幕跟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弹幕后面,有点说相声的意思。
乐瑶噗嗤一下笑了,粉丝真有才。
李隆基不知道赵匡美和朱高煦是谁,他还以为是两位神仙,因此也不敢反驳。
【757年十二月,唐肃宗下旨,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还有范阳节度使。
眼看史思明都投降大唐了,原本归顺安庆绪的那群人动摇了,他们觉的跟着安庆绪没什么前途,唐朝统一大势所趋,于是这群人纷纷投靠了史思明。
在他们心里史思明还是比安庆绪靠谱。
如此,大唐算是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可惜好景不长,史思明一看安庆绪那边已然无法威胁自己,自己的实力再次壮大,他怎可能甘心居于人下。
于是他随便找了借口,声称大将李光弼想要害他,大唐并不是诚心诚意的想要招降,于是再次起兵造反。】
天幕上,卡通的史思明蹦来蹦去,头上明晃晃的几个大字,“我又反啦!”
【唐肃宗万万没想到史思明真的是诈降,他开始还不信,派宦官去范阳继续安抚史思明。
但史思明本来就是诈降,怎会被安抚的住,唐肃宗没有办法,只能继续派兵先杀了比较弱的安庆绪,然后再杀史思明。
这次唐肃宗大手笔的派出十个节度使,号称六十万大军围堵安庆绪七万大军!当然了,有没有六十万两说,起码比安庆绪的七万大军多。
并且唐肃宗又任命太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任命郭子仪为副元帅。
如此阵仗,有人有将才,按理说这场战斗应该是毫无悬念的,但偏偏这个时候,唐肃宗的神操作又又又来了。】

第214章
【唐肃宗开始疑神疑鬼, 他特别担心太子李豫和九大节度使一起出征会不会趁机拉拢他们,从而夺了自己的皇位,也让他变成太上皇。
毕竟自己当时就是这么干的,于是唐肃宗就撤了太子李豫天下兵马大元帅
从这就能看出唐肃宗的确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 还没得天下就开始护权。
而且这也不是唐肃宗第一次干这样的事。】
“怎么了, 他也一日杀三子了?”朱高煦吐槽, 看的出来他平时是真不看书, 明明乐瑶讲的是唐朝的事,作为后世王朝的人多少应该知道。
朱高炽无奈的叹气。
“大哥, 你叹什么气。”朱高煦就不爱听朱高炽叹气。
“多读书。”朱高炽道。
“这不有神迹么。”朱高煦才不读书,看书就困。
【倒是没有杀三子,只杀了一子,三皇子李倓。】
朱高煦瞪大眼睛,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方才胡说八道还说对了!!
朱高煦特别激动的感叹, “老李家的儿子是真多, 杀起来不心疼!”
朱棣竟然点点头, “你该庆幸。”
朱高煦???
【建宁王李倓进入直播间】
一般直播间中间很少会有人进, 所以乐瑶下意识的顿了一下,等看清进来粉丝的名字, 乐瑶不由道, 粉丝也太配合自己了吧!
公元756年六月
唐玄宗李隆基一行人继续南下, 这一路上颠沛流离, 唐玄宗李隆基再无往日风采。
唐玄宗李隆基怎么也想不明白, 安禄山他如何敢反?!
想明白想不明白又如何,安史之乱已成定局。
“你们带着国宝玉册去灵武。”唐玄宗李隆基对韦见素、房琯等人道。
如今李亨已经在灵武登基为帝, 李隆基已然无力回天,谁让此时的他尽失臣心。
“吾儿继承皇位是顺从天意, 但是他毕竟还年轻,你们要好好辅佐,国家大事仍旧要向朕汇报。”李隆基吩咐韦见素。
“等着收复了长安之后,天下太平,朕才能安心不管国事。”李隆基一副忧国忧民的贤君模样,“传朕旨意,封其他皇子分领节度使,这个时候应该共渡难关。”
李隆基说的大义凛然,实际上还是在地方李亨,如今天下大乱大势已去,让他继承大统乃是无奈之举。
等到天下太平,他得让李亨知道这天下是谁的他天下!
与此同时,李亨刚刚登基。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在这样的时刻登上皇位,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
明明是他日思夜想的皇位,如今却人被赶鸭子上架般的赶上皇位……
唐肃宗李亨叹了一口气,他找来太子、三皇子以及众臣来共商大计,如今他已经登基,接下来该如何?
没想到李倓刚进殿,一个巨大的黄头妖怪忽然出现在大殿,把唐肃宗李亨吓了一跳。
李倓倒是十分淡定,并且立马认出眼前的黄团是神迹。
听闻神迹降临,唐肃宗李亨大喜,这说他登基的确是天意,自己是真正的真龙天子。
见神迹降临,唐肃宗李亨也不和大臣商量了,直接求问神迹该如何解决安史之乱。
可惜唐肃宗的心声却没有出现在天幕上,要说弹幕的出现真的特别随机。
【要说三皇子李倓真是着实可惜,他是李家后代中最像李世民的子孙,民间甚至传出他是唐太宗在世的传言。
《新唐书》以及《旧唐书》对三皇子李倓的评价都很高,说他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且善骑射。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三皇子李倓犹如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一般,唐肃宗李亨之所以能称帝,有李倓很大功劳。】
唐肃宗???神迹这是在说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咱们具体分析分析。
李隆基为了自己保命,刺死了杨贵妃后继续一路南下,如此又引起了将士们的不满。
国家危难之际,身为一国之君的唐玄宗李隆基却贪生怕死,只顾自己逃跑,弃江山百姓于不顾!!
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安抚将士们不满的情绪,于是下令让他的太子李亨去抵御叛军。
意思就是自己老了不能御驾亲征,就让李亨来。
从刚刚咱们说唐肃宗李亨的表现来看,便能看出他是无大谋的人。】
唐肃宗的脸色刷的一下变了,本来神迹出现他特别高兴,万万没想到神迹上来就贬低自己。
唐肃宗不服,自己怎么就是无大谋之人,在危难之际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无大谋?!
心里虽然不愿意,但唐肃宗也不好表现出来,毕竟是神迹。
【众将士都期盼着太子李亨能与大唐共进退,但是唐肃宗他哪里敢。
于是他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作为儿子怎么能让自己的老父亲颠沛流离,自己要留在父亲身边尽孝。
说白了,就是想跟着他爹李隆基一起跑。
就在此时,三皇子李倓站了出来劝说唐肃宗,这段在《旧唐书》里有记载。
三皇子李倓说,逆贼叛乱,四海分崩,若此时连爹你都跑了,那还有谁能收复大唐江山。
若一路逃到成都就等于把中原拱手让给反贼,这个时候谈什么区区温情?!
不应该召集将领讨伐逆贼,收复长安!让江山社稷转危而安,不让宗庙被毁而让宗庙长存,到时候再把唐玄宗迎回旧都,这才是大孝!】
【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好!
听着后世子孙李倓的发言,李世民终于觉的心口不闷顿了,这才是他们李家的好二郎,他的好子孙!
【赵匡美】:这么好的皇子,可惜被杀了。
【朱高煦】:说的再好有啥用,不还是被杀了。
赵匡美和朱高煦两人一同吐槽。
两人的吐槽像是一把利刃插在了李世民的心口窝,他怎么忘了,这个后世的子孙被那个畜生李亨给杀了。
【唐太宗李世民】:李亨你个畜生!
李世民开始痛骂唐肃宗,为了自己的权利不顾大唐的死活。
【赵匡美】:这个李倓怎么不反?
【朱高煦】:对呀,他怎么不反?
赵匡美和朱高煦的吐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但是李世民的话全是传的天音。
正好乐瑶刚刚换了一个特效,她之前一直用大柠檬头,已经用了很长时间,看的有点审美疲劳了。
今天正好看见直播间出来新的特效,是古装皇帝,乐瑶就随手一换。
眼睛和嘴巴还是乐瑶的,其他就是卡通皇帝,这么一弄,唐朝的众臣更以为是太宗李世民显灵,纷纷跪下。
唐肃宗跪在最前面,吓的头都不敢抬,他以为是李世民骂自己是因为自己强行登基……
说实在的,他也不想登基啊,可若他不登基,这群大臣们定会把自己给杀了换个人再登基。
此时的大唐太需要一个新的帝王主持大局,而自己就是那个倒霉的帝王。
太平盛世的皇帝谁都争着抢着当,但乱世的皇帝谁爱当啊……
【三皇子李倓这一番言论下来,让唐肃宗是退也退不得。
同时李倓的这番言论还得到了广平王,也就是后来的太子李豫的支持。
要说李豫和李倓两兄弟的感情却是不错,在皇家实属难得。
兄弟二人的感情好到什么程度呢,李豫登基后甚至还加封李倓为“承天皇帝”,为了第一个兄长加封的皇帝。
而且因为李倓走的早,李豫每每想起就心痛,他害怕自己的弟弟在阴曹地府里寂寞,于是亲自为他举办了冥婚,选的是兴信公主第十四女张氏,并给张氏上谥号“恭顺皇后”。】
李豫听到自家弟弟的走的早,脸色一变,联想到方才神迹上出现的文字,“可惜被杀……造反……”
难道!李豫不可置信的看向他爹。
而李倓听自家哥哥竟然如此对自己,心中感动不已,他和他哥从小感情就好,他十分敬重他大哥,并以大哥为榜样。
【话题又跑远了,咱们在唠回去。
被自家两个儿子逼的没有办法,唐肃宗只能硬着头皮北上。
虽然决定北上,但是北边都是叛军的人啊,怎么北上?唐肃宗完全没有主意。
但是李倓却早就计划好,他提议唐肃宗先去朔方召集人马,为什么选择朔方呢,一来唐肃宗之前任朔方的节度使,在朔方是有根基的。
二来,安禄山他们还没打到朔方,朔方暂时安全。
唐肃宗听取李倓的建议,将朔方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但此时唐肃宗带的人马并不多,一路上还有各种叛贼,这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
神迹说的都是事实,甚至一字不差,正因为是事实,唐肃宗才觉的丢了颜面。
本来众将臣都以为是唐肃宗大义凛然,万万没想到真正大义凛然的是他身后的两位皇子。
【这一路的艰险在《旧唐书》上也有记载,唐肃宗他们带着败军,一路上与叛军战斗。
三皇子李倓选了百位士兵,为了护送唐肃宗北上英勇作战,且每次战斗三皇子李倓全部都冲在前面,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且从来不显示自己的功劳。
的的确确是有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的风采。
正是有三皇子李倓的舍命护送,唐肃宗最终到达了朔方。
等着唐肃宗到达了朔方,三皇子李倓又联合自己的哥哥李豫还有谋士李泌,几人一同劝说唐肃宗登基。
大家觉不觉的此情此景十分眼熟呢?
像不像当年的唐高祖李渊起兵洛阳之谋呢?】
【赵匡美】:好家伙,这李倓不会是李世民转世吧?
【朱高煦】:我的天,那唐肃宗这个昏君不是杀了老祖宗么!
见神迹这一个大帽子扣下来,唐肃宗瞬间白了脸。

【唐肃宗李亨】:朕怎么敢弑祖。
唐肃宗立马否认, 随后看向他的三子李倓,“你可是朕最心疼的儿子。”
唐肃宗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他心口莫名的发堵, 自己皇位还没坐热乎, 就来了一个太宗转世, 儿子直接变祖宗?
建宁王李倓觉的自己何德何能竟与太宗相提并论, 他所做的一切不过为了大唐江山而已,是作为李家儿郎的责任。
再者, 又不是自己一人的功劳,自己的大哥还有谋士李泌都参与其中,自家父亲更是担起了责任。
此时的李倓对皇位绝对没有任何非分之想,他只想快点结束安史之乱,夺回大唐江山。
“李倓哪有资格和太宗相提并论, 且太宗在此显灵, 何来转世一说。”李倓否认自己是唐太宗转世。
但这话落在唐肃宗耳中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唐肃宗李亨越想越不对劲, 看李倓渐渐变的阴冷。
这小畜生是不是一开始就有造反的心思,一切都按照当年晋阳起兵来的, 拥护自己为皇帝, 随后建立军功, 再逼着自己退位!
【唐肃宗李亨】:这不会是这逆子篡位的阴谋吧!
“儿子没有, 若儿子对皇位有半分觊觎, 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儿子向太宗之灵发誓。”李倓对神迹发誓。
【唐太子李世民】:汝才是孽障!
李世民再次呵斥,在李世民心中唐肃宗李亨是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的昏君, 一个放任外族杀抢掠夺,一个造成安史之乱,没一个好东西!
再次被骂的唐肃宗脸色变的更加难看,他越发觉得神迹是假的,但却找不出任何破绽。
【等着唐肃宗李亨继位后,身为长子的李豫被封为太子。
开始唐肃宗李亨是想学唐高祖李渊,把太子之位给大儿子,然后封英勇善战的皇三子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去平定安史之乱。
但是这个想法被谋臣李泌否决了,李泌深知三皇子李倓太像唐太宗李世民,若将兵权交给三皇子恐怕会出现第二次玄武门之变。
唐肃宗李亨认同李泌的想法,于是将兵权给了太子李豫。
而三皇子李倓非但没有生气反倒是松了一口气,他和太子李豫本就兄弟情深,他自己也担心日后的局势不受自己控制,最终酿成手足相残悲剧。
咱们之前也说过,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有很多客观因素在里面,若他不反,他身边的大将谋臣也会逼着他反。
毕竟,不反就是死。】
听到玄武门之变,宛如一盆凉水泼下,降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熊熊怒火。
虽然玄武门之变没有发生,但李世民知道,若不是神迹的出现,玄武门之变根本无法避免。
“儿子相信三弟,他所做的一切都为了大唐江山。”太子李豫相信自己的弟弟,他太了解李倓了。
【于是得到兵权的太子李豫就承担起了收复长安的责任,他开始率军出征,冲在最前面,而三皇子李倓则留在唐肃宗身边。
因为太子李豫常年出征在外,皇后张良娣便生出了其他心思。
太子李豫并非皇后张良娣所生,她想为自己的儿子争夺太子之位,于是勾结唐肃宗的心腹宦官李辅国,与他联手算计太子。
大家可不要小瞧了这个宦官李辅国,他可是唐朝第一个封王掌权的宦官,权利之大甚于帝王。
连宰相见了他都要尊称他为“尚父”。】
“臣不敢。”李辅国没想到神迹会提及自己,“臣对陛下绝无二心。”
唐肃宗皱起眉头,并没回应,也没发回应,即便他心里相信李辅国不是那样的人。
“这么看咱大明起码没有宦官专权,虽然也有啥八虎,但是都是纸老虎。”朱高煦忽然发现他们大明的太监还挺老实。
“二哥,后面还有几个奇葩皇帝,谁知道有没有被宦官夺权的。”朱高燧觉的朱高煦这话说的太早了。
“那不能够,文官集团也得让啊。”朱高煦道,“谁能从他们手上夺权,皇帝他们都敢杀。”
朱高煦这话里带刀的本事和赵匡美看齐。
“这个小畜生,竟然用宦官,朕才不会重用宦官。”唐玄宗李隆基赶紧抬高自己,他恨不得让神迹多说说李亨那个小畜生,如此对比之下就会显得自己这个皇帝还不错。
等唐玄宗李隆基说完这句话,众臣不由看向唐玄宗李隆基的心腹,高力士。
高力士的权利可不亚于李林甫,只是高力士对唐玄宗李隆基的确忠心,因此才没有出现李辅国那样的情况。
可以说唐朝让宦官参政的头是唐玄宗李隆基开启的,唐肃宗李亨发扬光大而已。
唐玄宗李隆基……
“高力士不一样。”唐玄宗李隆基甚至还解释。
众臣满眼戏谑,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求太宗明示,谁可救大唐于水火之中。”众臣的心声再次出现在弹幕上。
唐玄宗李隆基急眼了,“朕都说了,朕会改。”
【路人甲】:狗改的了吃屎么。
粉丝路人甲出来吐槽,他一直觉的不是唐玄宗李隆基变了,而是前期明臣多家底又厚实,而他自己装的也好而已。
唐玄宗李隆基……
【赵匡美】:不都说这个李倓是小太宗吗?
赵匡美这一句吐槽一下点醒众臣,对了!小太宗!!
众臣真的是太渴望恢复贞观之治,太渴望大唐的白月光唐太宗李世民了,如今他们坚信李倓就是唐太宗转世。
【皇后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联手后,二人经常在唐肃宗面前说太子李豫的坏话,企图把太子李豫拉下太子之位。
而三皇子李倓知道后便为自家大哥辩护,他看穿了皇后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的阴谋诡计,于是三皇子李倓向唐肃宗请命废除张皇后,诛杀奸臣李辅国。
唐肃宗哪里舍得对皇后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下手,一个是他的挚爱一个是他的心腹,每次李倓如此谏言,都会被唐肃宗呵斥。
皇后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怕李倓会坏他们大事,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先弄死三皇子李倓。】
天幕中现在卡通皇后以及卡通宦官,只见两人击掌为盟,头上几个大字,“弄死他!”
“请父皇废除妖后,诛杀奸臣。”太子李豫直接跪下请命,他绝对不能让这两个贼人害死自己的弟弟。
众臣也跟着请命。
唐肃宗李亨无语,仅仅凭着神迹的几句话就让他废除自己心爱的皇后,杀死自己的心腹?
他开始怀疑,今日所谓的“神迹”是不是太子和三皇子联手的一场大戏。
【皇后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二人趁着太子李豫出征在外,开始疯狂给三皇子李倓上眼药。
特别是皇后张良娣,天天吹枕边风,她造谣李倓有造反之心。
而唐肃宗李亨本就忌惮自己这个儿子,因为李倓身上的确有当年太宗李世民的影子,于是乎唐肃宗下令让李倓自杀。
李倓竟然真的自杀了,就和公子扶苏一样,唉……】
一直认真听神迹的秦始皇嬴政终于又得到一条关于秦朝的信息,他的长子扶苏是自杀而亡。
公子扶苏一楞,自尽而亡?
秦始皇嬴政看向公子扶苏,自尽而亡?!
记得神迹讲大宋朝赵匡胤之子自尽而亡时,秦始皇嬴政还自信满满道,他的儿子绝对不会有那样的孬种。
如今……
若是之前,秦始皇嬴政定会直接放弃软弱的扶苏,如今他想知道一向反抗自己长子扶苏为何会自尽。
听了这么久的神迹,秦始皇嬴政真的在改变自己,他意识到好好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性,若不想秦朝二世而亡,就必须培养好太子。
“又一个自己自尽的,怎么和德昭一个德行,不过情况不大一样,这个是他爹让他死。”赵匡美实事求是。
“这点比德昭强。”赵匡美得出结论。
赵德昭……他算是过不去这个自杀梗了……
【等着太子李豫回来的时候为时已晚,自家弟弟因为维护自己而死,成了太子李豫心中过不去的坎。
关于三皇子咱们就说到这,历史上对三皇子李倓的记载只有这么多。
说来可惜若李倓没有英年早逝,说不定安史之乱能被很快平定,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好了,咱们接着说回之前的话题,唐肃宗猜忌杀害了自己的三皇子后,继续忌惮太子李豫。
他撤了太子李豫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又开始担心大将郭子仪会功高盖主,于是撤了他副元帅的职务。
这下有意思了,如此浩荡的大军出征,却群龙无首。】
太子李豫和三皇子李倓一起看向他们的父皇,此时他二人竟生出果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的想法。
李倓心中纠结,要不要趁此机会直接拥立自己的兄长李豫为帝。
而太子李豫则想,要不要趁此机会拥立自己的弟弟李倓为帝,毕竟神迹说自家弟弟是太宗转世。
“大唐也是倒了霉了,送走一个昏君,又来一个昏君,大军无主帅。”赵匡美不由吐槽。
此时赵匡胤特别庆幸他这个三弟不知道赵构那个小畜生干的事,他们大宋倒是有主帅,但是被那个小畜生!
“大哥,你咬后槽牙干什么,你想起咱们大宋哪个畜生了?”赵匡美问赵匡胤,他倒不记得他们大宋有同款昏君。
“单纯提唐朝太宗皇帝生气罢了。”赵匡胤道。
赵匡美点点头,但总觉的有点不对劲,他大哥似乎在瞒着自己什么。
【太子李豫和大将郭子仪一起被撤后,就有大臣提出担忧,几路大军作战却群龙无首,军心不齐怕是会出问题。
但是唐肃宗李亨却不以为然,他觉的安庆绪已经是强弩之末,要什么总指挥,随便打打就能打死他。
因为军中无大将,监军的宦官鱼朝恩就成了实际总指挥,这个鱼朝恩和李辅国一样,同样是唐肃宗的心腹,也不是啥好东西。
要说唐肃宗是真的喜欢重用宦官,并且还喜欢把兵权交给宦官,虽然是为了制衡朔方军事集团,但是安史之乱还未定,当下根本不是平衡势力的时候。】
【与此同时,安庆绪见唐朝大军来袭,吓的他赶紧像史思明求救,并答应史思明若他来救自己便把皇位让给他。
史思明大喜,决定出兵援助安庆绪。
大将李光弼见史思明率兵来到邺城外围,于是像宦官鱼朝恩请命允许自己率军围困史思明大军,其他大唐人马继续围攻安庆绪。
但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一口拒绝 ,他觉的史思明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
万万没想到,史思明却掀起了滔天大浪,他派人偷袭唐军,而群龙无首的唐军还以为杀自己的是别的节度使大军。
于是唐军大败,史思明杀了安庆绪,收编了安庆绪的人马,占领了河北。
随后史思明登基称帝。】
“荒唐!”李世民虽然猜到会战败,但听神迹所述后仍旧气愤不已。
大唐江山,大唐百姓就混在佞臣昏君手上!
“陛下,方才天幕中出现了三皇子李倓还有孽障李亨,也就是说那边的大唐王朝还有挽回的余地。”长孙皇后道。
长孙皇后聪慧,虽然今日是她第一次见神迹,但之前听李世民给她讲述神迹之事,长孙皇后有个大猜想,神迹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出现在不时刻的王朝。
也就是说,通过神迹是可以影响未来的。
被长孙皇后这么一提醒,唐太宗李世民眼神一亮,他今日是被气糊涂了,竟然忘了可以通过神迹改变王朝命运。
但李世民试了几次,他的心声并没有发到天幕上。
到现在众帝王也没有摸透神迹的奥秘,比如心声什么时候会出现在天幕。
【唐军大败,面对如此败仗,自然要有人出来背锅。
虽然罪魁祸首是唐肃宗,但唐肃宗绝不承认。】
天幕中出现卡通的唐肃宗,只见他手里拿着一口锅,头上几个大字,“把锅给谁呢?”
【按理说唐军大败,唐肃宗负首要责任,次要责任应该是乱指挥的宦官鱼朝恩的。
但宦官鱼朝恩可不想背锅,于是他开始在唐肃宗面前诋毁大将郭子仪,都是他的兵不好才战败的。
实事求是,这事和郭子仪有半毛钱关系么?都被罢免副指挥的职位了。
但偏偏唐肃宗降罪给了郭子仪,谁让他是节度使呢,趁机打压打压节度使的威风也好。】
天幕上,一口大锅硬生生的砸到了大将郭子仪的头上。

第216章
【罢免了郭子仪后这仗还得继续打, 唐肃宗又不想用太子李豫,于是唐肃宗李亨封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并兼朔方节度使。
临危受命的李光弼犯了难,他是被封为了朔方节度使, 但是朔方大军也得听他指挥呀。
此时的朝廷封号根本没什么威慑力, 且郭子仪原本在朔方军威信极高, 此次又莫名背锅被贬, 朔方大军自然不服。
李光弼想尽办法立威,甚至不惜杀了几个中级的军官, 但是始终没有办法掌控朔方大军。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唐肃宗李亨只能提拔朔方大军的另一位老将为副节度使,李光弼方才掌控了朔方大军。】
太子李豫和三皇子李倓二人一同叹气,他们对他家父皇着实失望,国难当头, 他家父皇却只想着自己的皇位。
他们两人的叹气挑动唐肃宗的神经, 唐肃宗李亨警惕的看向他两个儿子。
他心中盘算, 若李豫李倓二人造反, 自己的胜算有多少。
“还是让他们先内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唐肃宗李亨的心思再次出现在天幕。
李豫和李倓相当无语, 他们的父皇非但不反思自责, 反而想让他们兄弟二人内斗?
大唐正在生死存亡之际, 哪是朝堂内部争权的时候?!
唐肃宗李亨也是无奈了, 他想不明白为何只有他自己的心声会出现天幕上……
【唐太宗李世民】:不配为君。
唐太宗李世民的心声再次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可惜只有这一句。
【史思明称帝后,打算继续率兵攻打唐军, 他势必要推翻唐朝,史思明打算攻打洛阳。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