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若这些小畜生真听祖训,大明至于如此?!
秦始皇嬴政倒不好奇明朝皇帝受了什么刺激,他只在意为何明朝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大明朝还能运转?!
秦始皇嬴政在竹简上刻下内阁两字, 在内阁旁边又刻上了皇权二字。
“大明当真是奇葩辈出, 一代更比一代强。”赵匡美记得这已经是大明第三个不爱上朝的皇帝了。
这朝堂氛围得有多压抑, 让大明的皇帝一个个的都不想上朝。
“大侄子, 你说这次大明皇帝是受什么刺激了?是易溶于水还是易燃易爆?”赵匡美问赵德芳。
赵德芳摇摇头,他表示真的猜不到, 大明皇帝的行为不是他等凡人能猜透的。
【目前普遍认为有两个最主要原因, 一个原因是万历帝身体出现了问题, 病痛折磨无法上朝。
二是万历帝厌烦了和文臣集团无休止的斗争, 眼不见心不烦, 干脆摆烂。
我各人觉得第二个原因大于第一个原因。
毕竟身体跟着思想走,若万历帝主观想要励精图治, 什么事都拦不住他,可要是他打心底要摆烂, 就算身体倍棒也没有。
就和现实中的那些死宅,好胳膊好腿的但就是不出门。】
天幕中出现卡通万历帝,头上几个大字,“死宅!”
所以相比于朱厚熜还有万历,乐瑶更喜欢朱厚照,起码明武宗朱厚照有一个皇帝该有的担当。
而不是像朱厚熜和万历这样,说摆烂就摆烂,逃避现实倒霉的还是贫苦百姓。
听到这,朱厚照默默叹了一口气,又是文官集团,好似大明的皇帝一直都在和文官集团斗争。
无休止的内耗,双方谁也没占到便宜,可以说根本就没有赢家。
之前朱厚照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文官集团,后来他想明白了,与其说如何解决文官集团,不如说如何解决大明的经济和阶级矛盾。
“逃避又有什么用。”朱厚照感叹,他虽理解万历的赌气,但是并不认同万历的做法。
身为帝王怎能如此!
一旁的朱佑樘点点头,他觉得自家儿子说的非常对。
【咱们从国本之争开始唠起,可以说国本之争是万历帝开始摆烂的导火索。
要说万历和他爷爷嘉靖帝真是出奇的相似,嘉靖帝朱厚熜时期是大礼仪之争,到了万历帝则是立太子之争。
万历十年,明神宗的第一个儿子朱常洛出生,朱常洛的生母为宫里的宫女,按照祖上规矩长子应该被立为太子。
万历十四年,万历帝宠爱的郑妃生上皇三子,万历帝大悦直接升郑妃为贵妃,要知道生下皇长子的王恭妃都没有晋升。
郑妃的加封引发了朝廷动荡,不给王恭妃加封也就罢了,万历还不肯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一时间宫中谣言四起,众人都觉的万历想废长立幼,乱祖宗规矩。
别说,他们的猜测还真不错,万历的确是有这个想法,于此国本之争拉来序幕。】
“这次又是立太子之争,大不愧是奇葩大明,每次内讧的理由都不一样。”赵匡美感叹。
上次嘉靖是给他爹争名分,到了万历是给自己儿子争太子之位 。
果真,万历是嘉靖的好大孙啊。
【万历十四年,郑妃加封后,众臣请求万历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于是万历帝采用他爷爷嘉靖帝当年的拖延战术,以太子太小为理由,不立太子,等个两三年,太子长大了再说吧。】
天幕中再次出现小动画,天幕的左边站着一群卡通大臣,头上几个大字,“立皇长子!”
而天幕的右边则是万历孤零零的一个人,头上几个大字,“朕不想!”
【大臣们怎肯罢休,他们继续上书劝谏,一副要和万历抗争到底的架势。
也不知是不是被大臣气的,万历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据《明神宗实录》记载,在万历十四年九月,万历帝出现头晕脑胀,身体乏力的症状。
而众臣不但不关心万历帝朱翊钧的身体状况,反而认为万历帝朱翊钧如此体虚,肯定是纵欲过度的原因,于是言辞更加激烈的劝谏。
明后期,谏臣的谏言极其难听,他们以“臣死谏”为忠诚的标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万历帝朱翊钧也不和文官集团辩论,而是直接开摆,他不上朝了。】
卡通朱翊钧再次出现,只见他一脸气愤,头上几个大字,“朕不干了!”
【万历十四年,成为了明神宗朱翊钧怠政的转折点。
万历十四年十一月,明神宗朱翊钧忽然不怎么批奏折了,且明神宗朱翊钧还连续一个月不上朝。
众臣赶紧上书询问原因,早知道在这之前,明神宗朱翊钧可是一个勤勤恳恳上朝的好皇帝,就如同明孝宗朱佑樘一样。】
朱佑樘……
也不知怎么回事,明孝宗朱佑樘只要听神迹说自己的名字,他便有种神迹在骂他的感觉……
【面对大臣们的询问,而明神宗朱翊钧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身体不舒服,不能上朝。
如此简单粗暴的解释,让大臣们不好说什么。
此时的大臣还没有当回事,毕竟前朝有好几个皇帝不按时上下朝,他们想着等他们陛下身体好了就上朝了。
让他们万万没想到,明神宗朱翊钧这一请假便请了二十多年。】
请长假!
天幕中出现刺眼的三个大红字。
然后卡通万历直接躺平在天幕的画面中。
朱棣再次握紧了拳头,“不配为君!”
后朝这些子孙当真换着花样气朱棣。
【万历十四年,明神宗朱翊钧在宅中度过,但是清闲日子没过几天…又发生了一件奇葩事。
万历十五年三月,朝廷发生了一场大的乌龙,午朝大典事件。
在没下圣旨的情况下,宫中忽然传出万历皇帝要举行午朝大典,午朝大典说白了就是午朝,但是午朝已经别废除多年,
距离万历帝上一次上朝已经是五个月前的事,众臣纷纷赶往宫中。
见如此浩大的声势,在没接到圣旨的情况下,大明殿的守卫还是给各位官员放行。
等着众官员全都到齐了,却迟迟不见万历帝的影子,万历本人是不知午朝这件事。】
天幕上出现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真是奇葩大明呀,上朝此等大事也能以讹传讹?”赵匡美觉的自己算是开眼界了。
赵德芳摸着下巴,他觉的此事太过不可思议,“三叔你说,这是不是文官集团逼着明朝皇帝上朝的手段?”
让赵德芳这么一说,赵匡美瞬间觉的特别有道理,当真先斩后奏的意思。
赵匡美和赵德芳叔侄二人陷入到巨大阴谋论中。
【说来是真匪夷所思,让人啼笑皆非。
在如此严明的制度下,竟然出现如此大的乌龙,全程没人怀疑。
要知道圣旨的下发是要经过司礼监、内阁这两大机构。
如今这两个机构形同虚设,且没有皇帝下旨,守明殿的护卫还私自放行。
幸好这只是一场乌龙,万一有人蓄谋造反,明殿大门却畅通无阻,万历有多少命也不够如此折腾的。
万历大怒,从上到下,集体罚所以大臣们俸禄,讲真,这惩罚力度小了。
若换成嘉靖帝,定会抓住此把柄好好整顿整顿这些大臣。】
“这也太过离谱。”朱高煦瞪着眼珠子,他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街边卖菜的老太太都不敢这么传话。”朱高煦吐槽,“这个小畜生还不如那个老畜生!”
朱高煦算是发现了,人不能比烂,相比之下他竟然觉的朱厚熜那个畜生比万历这个畜生强,起码朱厚熜敢打击文官集团。
朱棣的脸色愈发阴沉,没有最荒唐只有更荒唐。
【咱们也不知这场乌龙对万历帝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总之万历十五年就在这场乌龙中度过。
万历十六年正月,万历帝朱翊钧还在接受了臣子朝拜,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面。
到了万历十七年,万历帝朱翊钧直接勉了大臣的朝拜,他连露面都不爱露面了。
终于有大臣忍不住了,上书痛骂万历帝朱翊钧,就是他这一骂,又点亮了万历帝朱翊钧的新技能。】

第223章
【万历十七年, 大理寺评事雒于仁上疏了《酒色财气四箴疏》,咱不用看内容光看这题目就知道这是全篇骂人的上疏。
雒于仁在《酒色财气四箴疏》表明,万历帝总说自己有病,在他看来万历帝这病根就是酒、色、财、气。
在宫中无所事事的享受山珍海味, 喝着美酒, 此病所谓“嗜酒”。
一味的宠信妖妃郑贵妃, 以至于不听忠臣的谏言, 迟迟不立太子,此所谓“恋色”。
通过宦官之手索要钱财, 此病所谓“贪财”。
无缘无故对宫内的宦官和宫女发脾气,此病所谓“气”。
雒于仁在骂完万历帝后,还给语重心长的给出建议,他告诉万历若想治病,就戒酒戒色, 好好上朝把精力都放在朝堂大事上。】
天幕中出现卡通大臣, 只见他站在高台上, 高台写着几个大字, “道德制高点”。
而高台下站着的是卡通万历,随后卡通大臣对着卡通万历一通数落。
朱佑樘摸着下巴, 怎么说呢, 虽然他觉得这个大臣数落的没错, 但总觉得听着十分的不舒服。
特别是那个卡通大臣站在道德制高点, 一副高高在上的表情。
如此表情让朱佑樘想起了上朝时那些臣子的嘴脸, 一个个都高高在上指点江山,但是真有事问他们的时候, 却没人能解决。
确切的说,他们根本不敢解决, 毕竟影响他们背后的阶级利益。
他们在乎的只有礼义廉耻还有规矩……
【大臣雒于仁这种高高在上宛如长辈数落小辈的态度让万历十分气恼。
怎么说呢,当年海瑞上疏指责嘉靖帝虽然言辞激烈,但更多的是痛心疾首,对嘉靖帝还是有臣子该有的尊重。
看着上疏,万历帝气恼不已,他召集内阁众臣,自己亲自挨条解释。
说自己喜欢喝酒,可在座的众人有哪个不喝酒的?是你不喝还是他不喝?!
说自己宠信郑贵妃,可郑贵妃品行端庄,从不干政,这样的女人宠信又怎么了!
说自己通过他宦官之手贪财,可笑,普天之下莫非皇土,自己都是皇帝了,何来贪财一说!
还说自己无端惩戒宫女宦官,心情不好的时候说两句怎么了,再说难道他们难道一点错没有?!】
“这明朝万历帝的脾气也是够好的,还一条条解释,若换成明朝嘉靖帝试试,怕那个上疏的大臣早就被处死了。”赵匡美道。
“哥,要是有人这么说你,你能忍?”赵匡美转头问他哥赵匡胤。
赵匡胤一时无语,若自己不能忍,他的“好弟弟”赵匡美怕早就投胎了。
唐太宗李世民听到如此谏言倒没有什么反应,大唐本就广开言路,且前有魏征在。
李承乾轻轻叹了口气,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万历叹气 ,他多少能体会万历的心情,毕竟自己也是过来人。
只是自己的境遇和万历虽类似,却不尽相同。
大唐的臣子们上谏都是为了大唐好,明朝的臣子上谏则是为了自己身后的利益集团。
“大哥,你叹气作甚,可是听不得大臣劝谏。”李泰听李承乾叹气,赶紧跟上一句。
目前李世民还没立太子,李泰仍旧觉的自己有机会。
李承乾对太子之位倒没任何想法,但也不想让李泰做太子,因为他这个二弟也不配。
“我自不如二弟,能听人劝。”李承乾开口讽刺,怼的李泰哑口无言。
毕竟李泰之前也被谏臣逼疯过。
【万历越说越气,他希望让内阁拟票,严罚雒于仁。
若这事发生在之明朝,除了明孝宗朱佑樘任何一个皇帝身上,臣子雒于仁定是吃不了兜着走,但到万历这就不一样了。
首先因为张居正的前车之鉴,如此为国为民的臣子,死后说被清算就被请算,张家全族下场凄惨 ,教训在前,谁还敢得罪同僚。
当这个出头鸟没任何好处。】
听到张居正的下场,朱厚照就感觉特别惋惜,虽然张居正也是文臣,但是朱厚照知道他和其他的大臣不一样。
他为了百姓为了大明江山,敢于和所有利益集团作对,正是朱厚照需要的肱股之臣。
不管万历出于什么原因清算这样一位大臣,便注定了他是个庸君。
朱厚照觉得万历如此对待张居正,就和当年朱叫门对待于谦一样,自断后路。
【其次,国本之争,万历帝本就孤军奋战,他清算了张居正所有党羽,便意味着清算了所有站在自己一边的人。
当下所有的大臣全都在一条船上,共同对抗万历。
他们给雒于仁说情都来不及,怎么可能会严惩他。
内阁开始和稀泥,内阁大臣开始劝导万历,说这件事情一旦闹大了,雒于仁的上疏必定会被天下人知道。
到时候万历就会被天下误认为是昏君,而被惩戒的雒于仁则会留下“谏臣”的好名声。
内阁当真会揣摩万历的心思,一下把万历说服了,最后他放过了大臣雒于仁,只让他自己告老还乡。
把皇帝骂成这样,最后还全身而退,已然是最好的结果。
而从这件事上,万历帝学会了一招,留中不发,对于自己不同意又不想把事情闹大的奏章,一律当看不见!】
卡通万历帝再次出现,他面前是堆积如山的折子,但是万历帝却一眼不看。
“逃避能解决问题?”朱佑樘已经不知该怎么说这个小畜生好了。
相比嘉靖帝,这个万历似乎没那么气人,就是消极怠工。
【经历了这次事件后,万历帝仍旧不上朝。
万历十八年,如同之前一样,不但不上朝,什么祭祀朝拜一律取消。
万历十九年八月,首辅大臣申时行被弹劾,于是告老还乡。
申时行的离开,万历彻底开始放飞自我,而他和群臣之间的矛盾也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
【朱佑樘】:这个申时行是好是坏?
朱佑樘发问,他知道自家儿子在到处找可用之臣,连带朱佑樘也开始在意大臣。
【怎么说呢,历史上对大臣申时行的争议不小,我个人觉得申时行是个通透的人,也正因为太为通透才显的碌碌无为。
按理说申时行是张居正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应该坚定的走张居正的老路,把变法坚持下去。
但是通透的申时行早就看透了本质,万历帝想要拉拢反张派,而反张派虎视眈眈的要清算张党。
在皇帝都不支持的情况下,若再坚持下去,无疑落到和张居正一样下。
正是如此,申时行才开始和稀泥,不断的调和万历帝和文官集团之间的关系。】
卡通大臣申时行出现在天幕上,只见他拿着棒子和稀泥,一会加加水一会加加干水泥。
【咱们举几个例子,来看看申时行是如何和稀泥的。
第一,在万历帝气恼的要开棺鞭尸张居正时,是他私下劝解万历帝才让张居正得以最后的体面。
第二,当万历帝效仿明武宗朱厚照训练新君,造到文官集团拼死反抗时,为防止出现第二个豹房,申时行去找掌管皇宫军权的宦官商议。
申时行以委婉的方式问宦官,要是操练的新兵有造反之徒,他们岂能负责。
于是宦官集团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开始劝解万历帝,训练计划搁浅,文臣集团没有拼死进谏。
第三,他在考核制度上一边放水文官集团,一边又力推有才之臣,比如因为支持张居正被打压的潘季驯,让他治理黄河并颇有成效。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唯一翻车的便是国本之争,申时行本想继续和稀泥。
但没想到文官集团逼着他表态,申时行因为迟迟不表态而受到弹劾。
看透了朝中局势,也看透了万历帝的态度,面对无法调和的矛盾,申时行选择离开。
因此他也得以善终,不知大家觉的这样的臣子是不是忠臣?】
【路人甲】:只能说大明再无第二个张居正。
很久没出现的粉丝路人甲一声感叹,就像当年朱叫门杀了于谦一样,万历清算张居正后便再无张居正。
毕竟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不为自己想也得为子孙后代想想。
从万历拉拢守旧的文官集团,像文官集团妥协那一刻,他就输了,彻彻底底的输了。
万历后期说是反抗,不如说是无奈的逃避,眼不见心不烦罢了。
万历只当好自己这一世的皇帝,至于后朝帝王,与他没任何关系,这极度的自私真是像极了嘉靖帝朱厚熜。
【不过宅男万历帝也有他强硬的一面,他有所妥协也有所不妥协,比如在军事上。
接下来咱们讲讲万历帝的高光时刻,万历三大征!】
恢宏的音乐再次响起,直播间面前的众帝王不由的皱起眉头。

第224章
“这玩意会打仗?”朱高煦第一个站出来质疑, 他才不信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万历会带兵打仗。
这年头是个人就会指挥打仗么!!
朱高煦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虽然只是文字,可后面那一堆的感叹号表达出朱高煦是有多不信。
【接下来咱们详细说说万历三大征。
首先是宁夏之役,此次造反的是在嘉靖年间投城明朝的蒙古人哱拜。
早年他因为得罪了部落的首领, 就带着手下的人投靠了大明朝, 加封了都指挥。
大家都知道, 自嘉靖二十五年后, 嘉靖帝就只专注于帝王之术和朝堂内斗,压根不关心边境局势。
因为朝堂的放纵, 哱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武装势力。
到了万历年间,哱拜在宁夏已然独霸一方,万历十八年,哱拜让自家儿子接替自己大将军的位置。
万历十九年,蒙古大军侵犯宁夏地区, 哱拜请求率兵支援。
在这场战役中哱拜发现一件事情, 首先是他手下的大军相当听自己指挥, 其次是侵犯边境的蒙古军见到自己便溃不成军。
这让哱拜萌生出一个想法。】
李倓听到后朝皇帝竟然让外族人手握兵权, 不由皱起眉头。
安史之乱在前,后世王朝竟不吸取半分经验。
李倓一边感叹, 一边引以为戒, 他认真的记下神迹的每句话, 想从中吸取经验。
因为神迹的出现, 大唐的国运已然被改变, 八年的安史之乱仅用了一年便平定。
“这个明朝皇帝难不成想成为第二个您么?”唐肃宗李亨看向李隆基。
“那么喜欢重用外族人,典型的吃里扒外。”唐肃宗继续看李隆基, “真不是东西。”
李隆基被气的浑身颤抖,此时李隆基心中期盼上天赶紧给自己一个痛快。
【于是万历二十年, 哱拜借讨伐巡抚党馨为明,伙同他的儿子义子以及他手下的先锋官刘东旸一同造反。
他先后杀了党馨和延安府知府,并且烧了官府抢了官印。
占据了宁夏的哱拜先后攻下了很多城池,并且勾结蒙古大军,许诺蒙古军许多好处,得到蒙古大军的援助。
叛乱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朝堂,这次万历皇帝一改常态,他不但没有怠政并且对此次叛乱十分重视。】
“爹,这点后朝皇帝可比您老人家强多了,您就会撒丫子跑。”唐肃宗李亨继续刺激李隆基。
李隆基被气的大喘粗气,好似要背过气去。
【万历首先派出三边总督魏学曾,可惜此人是个废物,根本抵挡不住叛军的攻击。
随后万历帝立马重新调兵遣将,这次他派出名将李如松和麻贵,同时还派出辽东、宣府、大同、山西等地的军队对宁夏叛军进行围剿。
从万历帝对军事的调遣来看,万历帝根本不像表面那样摆烂,起码军事大权还握在自己手中。
宁夏叛军被明朝各路大军围困在宁夏城,随后明军引黄河水淹宁夏城。
这下让叛军彻底失去了外援且断了他们的补给,被围困的叛军发生了内讧,军心大乱,最终被明军一举攻下。
只用了半年时间,宁夏之乱便被平定。】
“这小子竟然还有两把刷子。”朱高煦感叹,他本来以为三大征是小打小闹,没想到是正八经的战役。
【此次大捷让万历帝龙心大悦,当真是腰不酸背不疼,走路也有劲了。
宁夏之战,消耗了二百万两银子。】
天幕上忽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记账本,第一行写着二百万两银子。
【接下来咱们说说比较著名的朝鲜之役,朝鲜之役的起因是因为倭寇小日本野心膨胀。
这个时期倭寇完成了他们岛国的统一,于是野心无限放大,他们想要取代明朝成为东南亚新的霸主国。
真是从历史上就不要脸,唐朝时候有多卑微,后期就有多狼子野心,弹丸之地,不自量力。】
乐瑶不自觉的带点个人情绪,反正她就对倭寇没啥好感,要是在唐朝或者明朝鼎盛时期就把他们灭了就好了。
再次听神迹提到倭寇国。
唐太宗李世民和秦始皇嬴政心中的想法一致,这个倭寇国,留不得。
宋太祖赵匡胤也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军事部署,平定了辽军后该放眼海域。
既然神迹再三提起倭寇国,那下一步的军事计划就定在这个小小的岛国。
正好要占领海域,需要一个落脚的中转站。
“倭寇。”朱棣重复道,他说这二字时带着隐隐的杀气。
朱棣绝不允许任何对他们大明有威胁的国家存在,既然后朝子孙没一个给力的。
武德充沛的朱棣决定自己来,替后朝那些败家玩意们先扫除一波障碍。
【倭寇的计划是先吞并朝鲜,然后再占领印度,终极目标是大明王朝。
还真是狗咬狗,这几个地方没一个好东西。】
乐瑶又忍不住的吐槽,对刚刚提到的三个地方,乐瑶也没啥好感。
听神迹的语气,直播间前的帝王们把这几个国家的名字也记了下来。
王朝的版图在不断扩大,之前是统一中原,如今是统一整个东南亚。
【倭寇国向所有的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派出使者,要求他们向自己俯首称臣,并且帮助自己打败明朝。
没错,就是如此自信,就是如此的不要脸。】
秦始皇嬴政……
唐太宗李世民……
汉武帝刘彻……
宋太祖赵匡胤……
明太宗朱棣!!!
直播间前帝王的反应如出一辙,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又不自量力的国家。
【可惜根本没国家听他们的,于是日本直接向朝鲜发起了进攻。
明朝时期的朝鲜,对大明朝的依赖相当的大,他们本身不堪一击,被倭寇迅速占领了大半国土。
于是他们向明朝求救,万历帝看出倭寇国的意图,他们的目标根本就是大明王朝。
于是万历决定出兵帮助朝鲜,这场大战战线拉的十分的场,一打就是七年。
最后明军大大胜!凯旋归来!】
“这小子当真有点东西。”朱佑樘本看不起万历,没想到这两场战役都打的相当漂亮。
朱厚照的眼中也迸发光芒,他甚至觉的之前自己对万历带有偏见,说不定他和自己是同一类的人。
“倒是我之前带有偏见。”朱厚照觉的不好意思,自己还是太武断了。
【这场战役的花费最高,消耗了大明朝七百万两银子,在明史上有详细记载。】
听到这,朱高炽不由吸了一口气,反正只要听到与银子相关的话题,朱高炽就会不由的关注。
如今大明朝是不缺银子了,但是朱高炽这人本身就居安思危,特别经历过穷苦时期。
特别是神迹还没讲述大明经济时,他爹那两场御驾亲征,当真消耗了大半国库。
当年丝毫不懂经济的朱高炽就只能开源节流,脑子里成天想该怎么节约银子给他爹打仗……
“大哥,你倒吸什么气啊?”朱高煦看向朱高炽,满脸嫌弃。
“这小子虽然奇葩,但是这两场战役都很漂亮,一码归一码,咱该表扬还得表扬。”朱高煦道。
朱高炽习惯性的叹了一口气,“银子,已经花了将近一千万两银子。”
“大哥你那抠门的毛病怎又犯了,不就是银子么,只要能打胜仗,花多少都无所谓!”朱高煦特别大气道。
“二叔你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朱瞻基能理解他爹的感受,作为皇太孙的朱瞻基开始逐步学习治国。
朱高炽让朱瞻基从大明经济开始学习,朱瞻基跟着他爹朱高炽成天看账本,和户部大臣以及专门掌管经济的臣子讨论王朝财政。
虽然海外贸易一直稳赚不陪,但凡事都有风险,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太多。
为了可持续性发展,大明朝还要不断的投资,投资则是为了更好的赚钱。
但该如何投资,该投资多少,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不是拍脑门拍出来的。
将近一千万两银子,朱瞻基光是听听就觉得肉疼。
“好的不学,跟着你爹学抠门,再说又不是花咱大明的钱,你心疼啥。”朱高煦不以为然。
一旁的朱高燧跟着道,“二哥,这你可说的不对,这小子花的还真是咱大明的钱。”
朱高煦一拍脑门,大牙一呲牙,“忘了忘了,花的是咱大明的钱。”
“可是咱大明不是有钱么,不差这点银子。”朱高煦满不在乎,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
“二叔,神迹所述的后朝可不一定有钱。 ”朱瞻基纠正道,“再说,咱大明哪有什么钱。”
朱瞻基坚持财不外露,就算有钱也不能显摆。
“侄子,你啥时候变的如此抠门,你以后可是要当皇帝的人!可不能如此抠门。”朱高煦道,“学学你二叔我!”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