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且还会让那些希望大展宏图的官员失望,要么就直接不当官,要么就辞职不干。
咱们举个例子,大臣李延机,内阁首辅大臣,也是明朝辞职最多的一位大臣。】
万历十一年, 李延机科举中榜样,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李延机此人为官清廉,在为官期间做出不少功绩,因为他能力出众被万历看中, 提拔为内阁首辅。
得万历帝重用, 大臣李延机励志做出一番事业, 万万没想到万历帝忽然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摆烂。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任首辅一职, 可想而知大臣李延机压力有多大。
各地官员奇缺,公务大量积压, 作为首辅要处理这些公务,偏偏皇帝又不配合。
若只是工作上的压力也就罢了,大臣李延机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党政,特别是已经成气候的东林党。】
“东林党?”朱佑樘首先发出疑问,如今的朱佑樘对党派特别敏感, 他已经让文官做大, 绝对不能再出现什么党派之争。
朱佑樘这人虽然愚钝, 但最大的好处就是特别听劝, 神说的话他全部记在心里。
朱佑樘的疑问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既然已经说到这了,乐瑶打算顺便说说明朝的东林党。
【既然说到这, 咱们就顺便说说东林党, 东林党形成于万历年间, 所谓东林党就是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势力。】
听神迹提到江南士大夫, 朱厚照不由皱起了眉头, 又是江南。
【咱们来简单说说东林党的形成过程。
万历二十二年,吏部官员顾宪成因为在国本之争得罪了万历帝, 遭到罢免,回乡后与高攀龙、钱一本等人重新修葺了东林学院, 开始在东林学院讲学。
他们除了讲儒家学说外,还会针对国家大事高谈阔论,提出自己的意见。
比如他们主张停收别人诟病的矿税,废除矿监宦官,加强边境的军事力量等等。】
“这东林党难不成是好的?”朱佑樘有些意外。
“世事无常,谁的初衷不是好的。”朱厚照觉的东林党没有那么简单。
看着他们对朝政指手画脚,偏偏在朝为官时却没有据理力争 ,反倒是被贬黜之后肆无忌惮的高谈阔论。
朱厚照只觉的他们可笑,这算什么本事?
【正是因为他们的主张,得到了当时大量文人的支持,东林书院一下成为了东林党的核心。
当时还出了“东林八君子”,这八君子有相似的从官经历,都是进士出身得罪了万历后,被罢官或者贬黜。
这算的是东林党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东林党还算正气。
接下来随着东林党的势力增大,参加讲学的人越来越多,逐渐承认了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东林党也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东林党开始夺政权,打压一切非东林的党派,其中就有首辅李延机。
若是遇到其他的皇帝,起码会借此平衡一下,但是万历帝偏偏什么都不管,爱咋滴咋滴。】
卡通大臣出现在天幕上,他们身上的官府标注三个大字,“东林党”。
而他们头上顶着一行大字,“异类必诛!”
【在东林党的排挤下,首辅李延机终于干不下去了。
他想为王朝干实事,但上面万历不配合,下面东林党又使绊子。
无可奈何的李延机向万历帝请辞,鉴于万历皇帝懒政,首辅李延机寻思自己的奏章怕要等上几月才会被万历帝看见。
等待的这几个月,李延机连上了几分“辞呈”,并且做好告老还乡的准备。
首先是把自己在京城的房子给捐了,把自己的家人安顿在老家,而他自己就在寺庙凑合凑合。】
卡通大臣李延机坐在寺庙门口,头上几个大字,“等批准。”
【但是让大臣李延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这一等就是五年,五年来他总计上疏了一百多封的辞职信。
但这些辞职信都石沉大海,万历帝丝毫没有任何回应,李延机愣是在寺庙住了整整五年。
最后达成了“庙住阁老”的成就。】
“哈哈哈哈哈。”朱高煦忍不住大笑起来,也不知怎么回事,莫名戳中了他的笑点。
朱高煦这一笑,明殿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落在朱高煦的身上。
“你与朕说说,哪里好笑。”朱棣阴沉着脸问朱高煦。
朱棣一句话瞬间让朱高煦笑意全无,“爹,儿子知道错了,不好笑,一点都不好笑。”
“不愧是大明的奇葩皇帝,当真不按套路出牌。”赵匡美半点琢磨不透万历到底在想什么,一方面不补充新官员,一方面又不让老官员请辞。
“这个万历帝是彻底放任不管了。”赵匡美道,“摆烂的彻彻底底。”
【最后大臣李延机实在没有办法,寂然皇帝不批准他只能强行辞职。
按理说皇帝不批准就辞职不干是大罪,但万历帝却没有追究李延机的罪过。
甚至还李延机死后给他一个“文节”的谥号,并赐给他“少保”的头衔。
这下潘多拉的盒子再次被打开了,明朝出现了大量的官员辞工潮,反正自己辞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惩罚。】
“他到底想干什么???”朱佑樘彻底无语了,“这还算什么朝堂,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
“这畜生,小畜生!”朱佑樘开始破口大骂,“果真是畜生的儿子也是畜生!”
【咱们一起来看看到了万历四十年,大明朝的朝堂已经荒废到什么程度。
权利中心的内阁仅有大臣叶向高一人,也不知道该说大臣叶向高是好运还是倒霉。
而作为执行机构的六部仅剩下赵焕一人,没错,还是一个人。
两个重要的权利机关,就剩下两个人。
掌管司法的都察院连续八年无正官,六科也没剩下多少人,可想而已,此时的明朝积压了多少案子,有多少犯人一直被关押在大牢里耗费他们的人生。
至于地方的官员,半数以上的地方没有知府,百姓有冤也没去说理,更没有管辖地方之事。
与各部门官员严重缺乏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通过科举的进士数千进士们,却一个个在京城待命。
没办法,万历不下旨,谁也不敢私自给这些进士们封官。】
卡通万历再次出现 ,只见他表情恹恹,头上几个大字,“朕不管,朕就不管。”
听到这,朱佑樘父子已经震惊的说不出话来,这还叫什么王朝!!
“他怎么还不死!”朱佑樘气恼,这样的人就不配为帝王!
【而万历帝的怠政终于迎来的恶果,万历四十六年,女真部落再次崛起,开始对明朝发动进攻。
这就是斩断了明朝国祚的萨尔浒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明军大败,明朝十一万大军竟然被后金的六万大军打败。
很多人将明朝的这次惨败归结于主帅杨镐指挥不当,若不是他判断失误兵分四路,明军也不会惨败如此。
虽然主帅杨镐定有责任,但是万历帝也有脱不开的责任,他长达三十年的怠政让大明的国库空虚,权利中枢机构接近瘫痪。
可想而已,大明的边防能好到哪里去,明面上有那么多大军,实际上有多少吃空饷的,有多少士兵的粮饷被克扣。】
“女真。”朱厚照神情严肃起来,若他没猜错,取代大明王朝的很可能就是被神迹多次提及的女真。
【在万历四十六年,也就是萨尔浒之战之前,已经意识到辽东局势不妙的吏部尚书率众臣求见。
可怜已经77岁高龄的吏部尚书在皇宫文华门从早上跪到晚上,但是万历帝仍旧不肯露面。
几个月后,这位吏部尚书愣是被活活的气死。
随后爆发了萨尔浒之战,文武百官再次跪在文华门,请求万历出面商讨辽东之事,可是万历仍旧不露面。
当时辽东的官响不足,大臣请求万历拿出自己的内帑,毕竟之前征收的矿税都落在了皇帝的私帑。
可这些奏章直接石沉大海,万历根本不理。】
“这个畜生!”朱棣再次暴怒,朱棣想不通他们大明到底是造了什么孽,后世子孙一个比一个奇葩。
别说什么文官集团误国,若帝王没有治国之心,国何以为国?!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萨尔浒之战大败,自此之后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对明朝更加肆无忌惮,大明王朝彻底走下坡路。
不知是不是这场战败对万历的打击太大 ,在万历四十八年,这位传奇的奇葩君主终于驾鹤西去了。
接下来,明朝最悲催的太子朱常洛终于登基了!】
“这位又是怎样的奇葩?”赵匡美满脸好奇。
【时间不早了,咱们明天再说!】
乐瑶如往常一样特别迅速的下了直播,留下满心好奇的赵匡美众人。
特别是李承乾,只要听到悲催太子,他就不自觉的想关心关心,比比惨。
神迹消失后, 直播间前的帝王们立马进入工作模式,特别是秦始皇嬴政的。
作为神迹出现最频繁的朝代,秦始皇嬴政虽然听的最多,但处理公务的时间也是最少的。
之前秦始皇嬴政根据神迹所述各朝的科举政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改良成了一套适合于秦朝的科举政策。
科举政策一公布, 秦朝一下子炸开了锅, 六国旧臣不敢置信,科举的实行无疑给他们重新打开了仕途之路, 他们的造反之心一下被熄灭了。
除了科举外,秦始皇嬴政还采用了唐朝的府兵制,虽然神迹说过府兵制最后的淘汰是必然的,但当下府兵制是最适合秦朝当下国情。
首先,刚刚建国的秦朝没有后世王朝的土地兼并。
且有了后世王朝的后车之鉴, 秦始皇嬴政绝对不会让秦朝出现土地兼并政策。
所有的土地都归王朝所有, 即便是皇亲贵族也要交税。
秦始皇嬴政下一步的目标是让秦国富足, 然后继续开拓秦国的版图。
除了秦始皇外, 其他帝王也没闲着,而最有紧迫感的当属朱佑樘父子二人。
别的帝王可以把明朝帝王的奇葩事当故事听, 但是朱厚照和朱佑樘父子二人不行。
“爹, 你觉的一条鞭法如何?”朱厚照问朱佑樘。
“神迹说好自然是好, 可…”朱佑樘皱起眉头, 一脸纠结。
“爹, 你有何顾虑?”朱厚照问,神情也变的严肃起来。
“可是张君正怕是还没出生。”朱佑樘一声长叹, 他是觉的一条鞭法不错,但是手下无人。
“爹, 一条鞭法的所有政策我已记下,不是非张居正不可,如此大才,留给后辈子孙用。”朱厚照道。
“留给万历那个小畜生么!!”朱佑樘提起万历就怒气上涌。
“爹,你儿子我又不是没儿子,皇位怎么也轮不到朱厚熜。”朱厚照安抚朱佑樘。
听到大孙子,朱佑樘的神情瞬间亮了,“我的大孙子在哪!”
“你小子,这么大事情竟然瞒着为父,赶紧的,把大孙子抱来。”朱佑樘激动的。
“爹,还不到时候。”朱厚照道。
“什么叫还不到时候?”朱佑樘急的。
“如今天下还未定,且那小子刚满月…”朱厚照有些担忧,毕竟养不养的大还是未知数。
“起码把他娘亲接到宫中,立下如此功劳,必须册封。”朱佑樘道,朱佑樘可不想让他的皇长孙的母妃身份地位,虽不能册封皇后,起码得是个贵妃。
“父皇,她是将臣之女。”朱厚照道。
“将臣之女怎么了,咱大明不讲究这个。”朱佑樘一脸无所谓,大明的皇后根本不讲究门第,门第越低越好,如此才能断绝后宫干政。
“父皇若让文官集团知道儿子的皇长子的娘亲是武将嫡女,您觉得皇长孙还保的住么。”朱厚照神情相当严肃的问朱佑樘。
朱佑樘沉默不语。
“儿子,你如何找将门之女为妃。”朱佑樘心中担忧。
“儿子就是要找将臣之女。”朱厚照要扶持武将集团,就必须把自己的的利益和他们紧紧联系到一起。
虽然有出现外戚的风险,但就大明如今的局势而言,扶持武将集团更为重要。
“父皇,当务之急还是变革。”朱厚照把话题又转了回来。
“你要为父为你做什么。”朱佑樘一脸决绝,“为父就算拼了老命,也定要为大孙子铺路!”
“一条鞭法的根基是银子,如今咱们大明没那么多银子。”朱厚照摩挲着手指。
“神迹说过,倭寇那有银子。”朱佑樘记的清清楚楚。
“父皇,是时候解除海禁了。”朱厚照决定大跨步,开始逐步解除海禁,先让大明富足起来!
【大家晚上好,咱们又准时见面了,今天继续昨天的话题,咱们一起聊聊大明最悲催的太子,朱常洛。
他也是大明在位最短的一位皇帝。】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进入直播间】
【汉武帝刘彻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明太宗朱棣进入直播间】
【明孝宗朱佑樘进入直播间】
还是熟悉的老粉丝们,乐瑶甚至还数了数粉丝的人数。
“三年了,神迹终于又出现了!”朱佑樘见到三年未见的神迹,还是如第一次见到神迹般激动。
和以往不同,神迹这次是白天出现的,朱佑樘带着神迹直接去了东宫。
正好他儿子朱厚照南巡归来,没错,朱厚照终于南下成功,这次没有易溶于水。
此次朱厚照不是微服私访,而是带着三千精兵南下,这三千精兵都是跟着朱厚照历经沙场的,一般人根本近不了朱厚照的身。
听神迹讲述了那么多,朱厚照也日渐成熟,为了不让大明落在那两个败家子的手上,朱厚照必须得惜命。
此次朱厚照南下是为了开海之策,果真两年前朱佑樘下令开海,在朝堂引起轩然大波。
众臣又把祖训颁了出来,但朱佑樘却不是不听,皇权就是皇权,皇帝说了就算。
何况如今的内阁首辅是深受皇帝重用的王琼,内阁拟令皇帝批准,程序合理合法。
且为了“安抚人心”,朱佑樘还查处了一些贪赃枉法的江南士大夫,以儆效尤。
谁蹦跶的厉害就查谁。
自打明朝解除海禁后,南方的百姓富足起来,贸易手工业也迎来了空前的繁华。
皇帝朱佑樘还有太子朱厚照成为了百姓口中的明君。
解除海禁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朱佑樘父子就要进行一次鞭法的大改革。
今日朱佑樘本就要找他儿子朱厚照商量关于变法的大事,如今朱厚照就是朱佑樘的主心骨。
别看朱佑樘在大殿之上雷厉风行,私下不知演练过多少次。
朱佑樘骨子里的没主意,可不是轻易就能改的。
“唉……”朱佑樘长叹一口气,神情恹恹的模样和方才初见神迹兴奋之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爹,为何叹气?”朱厚照纳闷,神迹不还没开始说么。
朱佑樘皱着眉头,“为父见到神迹本是开心,但想着神迹又要说后朝的小畜生,为父就难受。”
“父皇,我倒觉的后朝越是奇葩,越能惊醒咱们,从他们的教训中吸取经验,咱们大明才能改变命格。”朱厚照目光闪闪,他向来是不认命的人。
【之前咱们也介绍过,朱常洛这个太子之位得来的可是相当的不容易。
万历帝从跟上就看不上朱常洛,直到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
大家都知道万历帝是位很叛逆的皇帝,为了和文官集团“赌气”,他三十年不上朝不封官,用物理办法硬生生的把大明官员减少了一半。
万历如此对待他讨厌的臣子,那万历帝又是如何对待他讨厌的皇子呢?】
“终于又到下一个奇葩的大明皇帝!”赵匡美满脸兴奋,离上次神迹出现也就半个月的时候,赵匡美却感觉度日如年。
在这半个月,赵匡美天天进宫,就怕错过神迹。
当然了,他进宫也是有正事的,比如和他大哥赵匡胤探讨如何加强边防的事,以及改革税收。
虽然大宋足够富有,但是问题同样存在,底层穷苦老百姓还有不少。
根据大宋的国策,赵匡胤正和赵匡美商量募兵制的可行性,毕竟大宋的确富足,多出的银子与其留给后世交岁银,不如用来加强边境。
但是如何避免募兵制的缺点,这是赵匡胤和赵匡美套论的重点。
当然,神迹一出现,赵匡美完全没了讨论的心思,一心就想吃瓜。
【万历帝对付朱常洛的办法就是不培养,那些大臣不是想让朱常洛当太子么,他就故意不培养,把他养成一个棒槌!
按照明朝祖训,皇子一般十岁就开始接受教育。
但万历帝偏偏不让朱常洛接受教育,最后遭到众臣反对,朱常洛终于在十三岁那年开始接受教育。
万历还特意嘱咐,随便教教便是。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上了没几天课,朱常洛就不再上课。】
卡通万历出现,一副恶狠狠的表情,头上几个大字,“朕就不让他学!”
“其实不学也挺好的。”朱高煦嘟囔一句,他是最讨厌读书,但自家爹却逼着自己读书。
朱高炽颇为无奈的看向朱高煦,随后又叹气。
“大哥,我说我自己,你该学还得学。”朱高煦就听不得朱高炽叹气。
“你也给朕学。”朱棣呵斥道,“别出去丢咱大明的人!”
“是,爹。”朱高煦面上不敢顶嘴,心里却嘀咕,咋,西方外族还懂四书五经?
【也就是说在当皇子这些年,朱常洛压根就没接受什么正八经教育。
咱们之前也说过帝王的教育有多重要,无知的帝王就算再聪慧,对王朝来说仍是灾难,嘉靖帝朱厚熜就是最好的例子。
等到了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被正式册封太子,按理说该好好学习了吧,毕竟岁数也不小了,学一点是一点。
但万历帝又出损招,他把朱常洛的课全部改到凌晨,并且取消了他所有假期。】
“畜生,孽障!不配为人父,不配为君!”朱佑樘再次被气到了,不知道该怎么骂才好。
李承乾听到明太子朱常洛的遭遇,越发觉的自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当唐朝的太子真是太好了。
【如此上学,朱常洛怎能坚持下去,因此就算被册封太子,朱常洛的教育仍旧没跟上来。】
半文盲!
几个大字出现在天幕上。
【说完了太子朱常洛的教育问题,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唠唠与太子朱常洛有关的神秘的案件。】
第230章
【明光宗朱常洛虽然在位时间短, 但作为国本之争的中心人物,与他相关的案子却是不少,首先是明末四大案之一的妖书案。】
乐瑶放出紧张的音乐,化身为探案up主。
这音乐一放起来, 瞬间有感觉了, 直播间众帝王的好奇心也被引发出来, 明末四大案。
妖书案!
三个大字出现在天幕上。
【妖书案一共分为两个阶段, 分别是万历二十六年和万历三十一年。
咱们先来说说万历二十六年的妖书案。
说妖书案前,咱们简单的回顾下这个时间点大明发生了什么。
到万历二十六年, 万历帝仍旧没有立朱常洛为太子,且不但没有立朱常洛为太子,他还封了三个藩王,史称“三王并封”。
感觉这点又是学他爹嘉靖,当年嘉靖也是立了儿子为藩王, 就不立太子, 大臣们一看万历帝这个操作明显的不想立朱常洛为太子。
这就是第一次妖书案的背景。】
听到这, 聪慧的朱厚照大概能猜到后面发生了什么, 这妖书案怕不是与国本之争有关。
看来立太子当真是大事,朱厚照开始纠结什么时候公布他家皇长子的身份。
【而第一次妖书案的起因是一本由明代大儒吕坤编纂的《闺范》的书。
该书讲的都是关于“烈女”的故事, 郑贵妃看了这本书起了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想法, 于是便夹带私货把她自己也加了进去, 改编的书为《闺范图说》, 实际上和之前的《闺范》已然是两本书。
正因为此书掀起了政治大战, 此书被指出郑贵妃有扶持自己儿子为太子的野心,国本之争再次被提起。
作为原作者的大臣吕坤被别的大臣弹劾, 众臣认为他支持郑贵妃动摇国本。
大臣吕坤那叫一个冤枉,关他什么事啊, 于是为了澄清此事他写了《忧危竑议》向万历帝辩解。】
天幕中出现卡通大臣吕坤,只见他满脸委屈,头上几个大字,“不是我写的!”
【在《忧危竑议》中他表明自己的书是被郑贵妃的伯父篡改的,根本不关他的事。
万历帝此前也看过此书,加上他对郑贵妃的偏爱,这件事情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朱高煦打了一个哈欠,他以为是什么惊天大案,结果就是一本书?
没意思,太没意思了……
【其实咱们从第一阶段便能看出这妖书案是冲着国本之争来的,只是这一次参与的是朝中大臣,被万历很快的压了下去。
接下来咱们看看妖书案的第二阶段。
万历三十一年,《续忧危竑议》毫无预警的腾空出现,大家不要误会,《续忧危竑议》并不是大臣吕坤所著。
严格来说它根本算不上书,充其量就是个传单。
别看它只是传单寥寥几百字,但上面的内容却是不可说之事。
大体内容为,万历帝根本不想立朱常洛为太子,看看太子居住的东宫还不如藩王,说不定什么时候太子就会被废掉,改立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
“这不说的全是大实话么。”朱佑樘语气笃定,根据前面神迹分析,万历就是瞧不起庶长子。
朱厚照叹了一声气,即便朱常洛已经被立为太子,仍旧结束的国本之争。
朱厚照真看不透,这些大臣究竟要和皇权争夺到如何地步。
朱厚照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到天幕上么,但乐瑶并不同意朱厚照的观点,
【我倒是觉的妖书案并不是臣权和皇权之争,而是党派之争。
在《续忧危竑议》提及了一系列郑贵妃党派的大臣名字,例如大学士朱赓、锦衣都督王之桢等人。
但凡被提到的,肯定会受到牵连,而和这些人同一党派的也会受到牵连,毕竟皇帝都忌惮结党营私。
第一波冲击的是内阁,内阁沈一贯、朱赓二人被牵连其中,为了避嫌只能待罪家中。
这两人一走,内阁就只剩下沈鲤。】
“啥意思,难道是沈鲤布局?”朱佑樘随着神迹的思路分析,他觉得这个沈鲤不对劲。
【大臣沈一贯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觉的是沈鲤布局,于是大臣沈一贯开始反击沈鲤。
沈一贯在没有什么证据的情况下推断是沈鲤的门生参与此事。】
朱厚照皱起眉头,如今他也同意神迹的说法,的确是党争。
“又开始内斗了,怪不得大明最后灭亡,皇帝臣子成天啥都不干,就知道内斗。”赵匡美感叹。
“不像咱们宋朝的那些畜生,不内斗,直接跑。”赵匡美的刀子嘴上线。
“哥,你说哪个好点?”赵匡美转头问赵匡胤。
赵匡胤……
【随后内阁之间开始内斗,锦衣卫这也没闲着,之前被提名的王之桢开始联合沈一贯诬陷周嘉庆。
这个周嘉庆算是锦衣卫的二把手,王之侦作为一把手把锅扣在二把手头上还有情可原。
但作为内阁大臣的沈一贯为何也要参与其中,他和周嘉庆应该没什么交集。
那为什么呢?】
天幕中出现一个大大的问号,配着紧张的鼓点。
【剥开层层迷雾,咱们来分析分析。
妖书案中,还有一人被牵连其中,他便是郎中沈令誉,沈令誉乃是大臣郭正域的门客,而大臣郭正域是东林党。
而把沈令誉推荐大臣郭正域是于玉立,他也是东林党。
而这个于玉立的师座是沈鲤,他的同门吏部左侍郎的王士骐,周嘉庆正是吏部侍郎上司的外甥。
看看,这不就联系上了,以上说的这一串人,都被打臣沈一贯归为了东林党,而他自己是浙党。
到此为止,妖书案已经成了两个党派之争,眼看事情越闹越大,若一直闹下去,这两个党派都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落魄文人如皦生成了背锅侠,妖书案以他为罪魁祸首结束。】
“结束了?”朱高煦揉揉眼睛,就这???
【虽然妖书案结案了,但是都知道如皦生是背锅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成为了明末的悬案。
悲催的太子朱常洛在妖书案中又被摧残的不清,时时刻刻有种要被废的感觉,实惨。】
听明太子朱常洛如此惨,李承乾越发觉的自己当年矫情。
忽然有种悔不当初的感觉,自己哪些委屈和明太子相比,似乎不算什么。
【说完了妖书案,咱们继续说著名的梃击案,这次的当事人又是太子朱常洛。
梃击案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所谓梃击案就是字面的意思,悲催的太子朱常洛差点被人给打死。】
朱棣!!
朱佑樘!!
朱厚照!!
打死??
【一个平常的午后,一男子闯进了太子东宫,见人就打拦都拦不住。
守门的太监也被他打了,最后眼见要闯到太子朱常洛的寝宫,才被侍卫们拦了下来。】
听神迹所述梃击案,整个明殿陷入死寂中。
在守卫森严的皇宫,随随便便一个男子就能闯进太子寝宫行刺?还差点行刺成功?!
着实荒唐,着实可笑!
“之前一个被谁淹死,一个被火怎么烧也没烧死,又来一个差点被打死的,在大明当皇帝和太子真危险啊。”赵匡美感叹。
忽然间,他发现了一件事情,瞬间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