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这是作甚?”张飞不解,“阿斗,你记这些人的名义作甚。”
刘禅特别认真道,“三叔,倘若里面有可用之人,可留给后世子孙!”
刘禅想学诸葛亮,也给后世留个出师表。
诸葛亮颔首一笑,“少主,唐朝乃666年,距今相隔百年,且单凭姓名寻人乃是大海捞针。”
“啊,这…”刘禅还注意这个问题。
【所以唐高宗李治看似把权利下放给了武则天,但是整个执政班组全是他的人,所以皇后武则天的权利到底有多大?
咱们从武则天手下的亲信的下场看起,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袁公瑜。
许敬宗因支持立武则天为后而被重用,在唐高宗晚年位居丞相,他虽支持立武则天为后,但实际上还是听从于唐高宗李治,因此得以善终的一位,
李义府,武则天的心腹,龙朔三年(663年),李义府被流放长流巂州,值得一提的是在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大赦天下,但是李义府并不在被赦之列,最后死在流放地。
崔义玄,在七十岁高龄被下派到蒲州当刺史,最后死在任上。
袁公瑜,遭到贬黜,虽在任政绩不错,但一直没有回到朝堂中心。】
听到这,汉武帝刘彻摩挲着手指,果真,这个唐高宗李治和他爷爷是一类人。
权谋之术可比大明的皇帝厉害的多,推出皇后武则天,不费吹灰之力的打击关陇贵族,将皇权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
同时又制约皇后武则天的权利,断她羽翼,以防她成为第二个吕后,但是到底能不能提防的住?
汉武帝刘彻可是知道他家嫡曾祖母的厉害,差一点颠覆了汉室。
“可惜了如此计谋,当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赵匡美感叹。
此时的赵匡美特别好奇,若是唐高宗李治知道武则天日后会称帝,他会如何对待她?杀还是不杀?
实事求是,唐高宗李治的子嗣每一个能赶的上武则天的,若是武则天不是女帝,其实算的上一个中规中矩的皇帝。
别说啥丢地,她再丢能有他们大宋丢的多么?
赵匡美皱着眉头,啧啧啧的。
“三叔,你想什么呢?”赵德芳好奇。
“人家女帝也比咱大宋那些窝囊废强。”赵匡美道。
赵匡胤……
【由此可见,武则天身边的亲信下场都不怎么样,但是当年反对武后的的政敌却受到重用,比如王皇后的兄长王方翼也得到任用。
所以在罢免提拔官员这方面,武则天根本插不上手。】
听神迹说的如此直白,唐高宗索性闭着眼神,不发表任何评论。
其实这些事情他们夫妇二人都心知肚明,但从未戳破过。
“为何重用外戚。”刘备皱起眉头,汉朝的覆灭很大因素上是因为外戚。
既以有前车之鉴,为何还要重蹈覆辙,刘备不解,大为不解,明明这个唐高宗李治是个很有权谋的君主。
刘备这句发问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自古皇权就是这般,不重用外戚就要重用大臣、亦或者放权给太子,不然就是宦官太监。
全部放权给大臣,掌控不好的话权利直接架空,比如明末皇权和臣权之争。
放权给官宦,自古官宦乱政的例子也不少 。
放权给太子,好像还没哪个帝王在自己而立之年就愿意把权放给太子,且放权给太子后,太子造反的可能性最大,比如李承乾等人。
放权给外戚,自然也有外戚乱政的风险,但是前提是扶持的外戚本来要有权利,而武则天祖上从商,有钱但并不有权。
于病魔缠身需要放权的唐高宗来讲,武则天明显是最优的选择。
一来二人有共同的政治目标,扶持寒门,二来两人是有感情基础的。】
刘备没想到神迹会解答自己的疑惑,但是他并不同意神迹的观点。
只要君臣一条心,如何不能放权给大臣。
【路人甲】:毕竟历史上只有一个诸葛亮。
【赵匡美】:毕竟历史上只有一个诸葛亮。
【的确,历史上只有一个诸葛孔明,一心为国,又不贪权,为蜀国鞠躬尽瘁】
乐瑶顺便表扬了一下诸葛亮。
诸葛孔明的确是难得的权臣,当然了,也得益于刘阿斗对诸葛亮的信任。
讲真,但凡诸葛亮有一点心思,蜀国就得改朝换代。
刘备他们齐刷刷的看向诸葛亮,一齐道了一声,“军师。”
其中刘阿斗则是一脸自豪的模样,他的相父!独一无二的相父!
刘禅越跟着诸葛亮学习,越觉得他家相父厉害,不仅仅是学识胆略,人品也是高尚无瑕!
“神迹过赞,亮不过做了臣子该做的事。”诸葛亮道,一向淡然的他竟有些不好意思。
【言归正传,咱们再看看武则天对唐高宗李治的态度,是不是如大家印象中的张扬跋扈,一手遮天 。
武则天知唐高宗李治节俭,因此主动将皇后裙子上十三褶子改为七。
武则天知唐高宗李治一直想将自己母后的亲蚕礼发扬光大,于是她成了大唐皇后中参加亲蚕礼最多的皇后。
还有唐高宗李治一直忌惮外戚专权,于是武则天写了《外戚诫》,武后可不是随便写写,武家但凡有能力的要么被杀要么被贬,可以说武则天亲自除掉了唐高宗忌惮的外戚。
从上述事情咱们可以看出并不是唐高宗李治迁就武则天,反而是武则天迁就唐高宗。】
闭目的唐高宗李治眼皮动了一下,武则天的手也顿了一下。
【赵匡美】:那唐高宗李治为何还要废后呢?
这点赵匡美特别不解,若武则天真如神迹说的如此迁就唐高宗李治,那唐高宗李治为何起了废后的心思,虽然最后也没有废除。

第253章
【在大家的固有印象里, 这场废后风波证明了唐高宗李治完全没有本事废除皇后武则天。
但是咱们换个角度分析一下,当年长孙无忌作为权臣,且背后还有门阀的支持,但是唐高宗李治还是立了武则天为后, 打败了长孙无忌, 瓦解了相权。
而帝后武则天身后可没什么门阀支持, 若唐高宗李治铁了心要废后, 武则天当真能反抗么?】
赵匡美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思路,但是, 是不是因为武则天的权势太大了,所以废不了?赵匡美疑问道。
“三叔,别忘了此次废后风波后,武则天的羽翼可被打击的不轻,唐高宗李治既然能拔出她的羽翼, 自然也是能废了她。”赵德芳道。
神迹一提示, 赵德芳这思路也打开了, 跟着神迹听历史的确是受益匪浅。
“但是废了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还能用谁?”赵德芳道。
这一问算是把赵匡美给问住了,能用谁呢……还真是个问题。
唐高宗李治仍旧闭着眼睛, 一副将睡模样, 但是武则天知道他并未睡着, 但是武则天也不戳破, 还是给他揉着太阳穴。
【接下来咱们详细唠唠这场废后风波, 咱们先探究一下这场废后风波的真假。】
真假??
刘禅有点听不懂神迹在说什么了,方才神迹一通分析那个唐高宗李治是否有能力废后, 如今怎么又说废后之事真假难辨??
‘“相父,神迹这是何意?”刘禅不懂就问, 在刘禅心里就没诸葛亮不懂的事。
“书中所见所闻,不一定为真。”诸葛亮道,“要看执笔之人是谁。”
刘禅还是不明白,这关执笔之人什么事?
诸葛亮对着刘禅笑了笑,“少主,且听神迹。”
“难不成史书又是瞎写的?司马光那个老东西到底行不行!”赵匡美第一反应就是资治通鉴。
自打听了神迹,赵匡美对司马光的印象就不怎么好,卖地求荣的玩意,这样的人能写出什么好书来!
【首先,关于唐高宗李治废后之事,《旧唐书》是没有任何记载的,在《新唐书》还有《资治通鉴》中倒是有记载。】
【刘禅】:新旧唐书?哪个是真的?
刘禅没想到自己的疑问会出现在天幕上,只见他一脸惊讶,还有些惶恐,怕唐突了神迹。
这也是汉武帝他们之前一直想问的,为何唐朝分新旧唐书。
【因为旧唐书和新唐书是由两个不同朝代编纂的,一般来说,一个朝代替代了另一个朝代,都会为上一个朝代编纂正史。
《旧唐书》史后晋统治时期编撰的,后晋咱们之前说过,最让人忽略的统一王朝,因王朝存续的时间较短,史官在编写《旧唐书》照办了很多《唐实录》的原文。
说白了就是没经过多少加工的复制黏贴,格式都没怎么改的那种,因此旧唐书虽不怎么标准,但是内容还是比较真实的。
而《新唐书》则由宋朝编纂。】
赵匡胤一愣,他光是资治通鉴是宋朝编纂,但没想到新唐书也是。
“不愧是咱们大宋,打仗不行,写书一个顶三,士大夫与天子共写天下。”赵匡美又开始吐槽。
知道新唐书是由他们大宋编纂的,赵匡美忽然觉的这本书不怎么靠谱。
赵匡胤……
【因为宋朝离唐朝的年代更加久远,因此《新唐书》的可信度要打一个折扣,毕竟时间越久,资料的收集就越困难。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对这场废后风波的依旧来源于《大唐新语》,作者刘肃,这本书编纂于公元807年,离唐高宗时期也过去了一百多年。
所以其中内容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咱们就不好说了。
且废后这么大一件事,《旧唐书》中却没有记载,着实有点说不过去。】
“那到底谁真谁假?”刘禅想知道一个答案,但这场他的心声没到天幕上。
就算到了天幕上,恐怕乐瑶也没办法回答,历史就是如此有意思,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书会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废后之事到底是真有此事,还是只是民间的道听途说,咱们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咱们先假设废后之事的确发生过,按照《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版本。
宦官王伏胜告发皇后武则天在后宫之中实巫蛊之术,唐高宗李治得知后大怒。
要知道皇家最忌讳巫蛊之术,当年王皇后被废正是因为巫蛊之术。
于是唐高宗李治找来大臣上官仪商量,上官仪主张废除武则天的皇后之位,于是唐高宗李治听了上官仪的话,准备废后。】
天幕中出现一个卡通小动画,先是一个卡通宦官出来,头上写着大大两个字,“高密!”
随后卡通唐高宗李治出现,身边是卡通大臣。
卡通大臣头上两个大字“废后”,卡通皇帝则拼命点头,头上亦有两个大字,“同意!”
两个时空的武则天看到这一幕,不禁皱起了眉头。
若唐高宗李治真是如此废物,这天下怕早就是武家的天下。
“这群文人。”武则天的语调不带一丝温度。
自打武则天上位的第一天她便知后世的那些文人定扭曲历史。
毕竟在世人眼中,女人为何能为帝,但武则天偏偏就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女子为何不能为帝。
女子也是人,和男人并没什么不一样。
但武则天没有想到他们竟敢抹黑她的丈夫李治,明明有封禅泰山的功绩,他们怎么敢,他们凭什么敢!
【但是皇后武则天在宫中耳目众多,唐高宗李治废后的想法一出来,武则天就到李治跟前。
还发现了李治要废后的诰命,于是武则天梨花带雨并拿出往日情分,李治瞬间改变了废后的想法,并且把责任都推到了上官仪身上。
最后废后之事不了了之,上官仪却惨死。】
听到这,正在给唐高宗头李治揉太阳穴的武则天,指尖不禁加大了力度。
唐高宗李治不恼,反而觉的这个力度甚好,能缓解他的头疼之症。
【以上就是《资治通鉴》中记录的废后风波,简要概括就是软弱无能的唐高宗李治惧怕武则天,把废后之事甩给了大臣上官仪。
不知大家看这个事件的经过有什么感想,是不是很同情大臣上官仪?是不是都忽略了同样被处死的宦官王伏胜?】
“咦,王伏胜是谁?”刘禅再次迷茫,他方才听的很仔细,但没听到这个王伏胜是谁。
“告密之人。”诸葛亮道,诸葛亮能记住所以他听过的东西。
【接下来咱们先介绍介绍这个被大家忽略的宦官王伏胜。
一个小小的宦官,竟然敢告发权利滔天的皇后武则天,他到底有什么背景呢?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的废太子李忠,他是在长孙无忌的支持下被立的第一位太子。
王皇后被废后,李忠这个太子自然而然的被废,且被贬为庶人流放于黔州,且被囚禁在废太子李承乾的故宅。
而这个官宦王伏胜正是李忠的之前的内侍。
值得一提的是,大臣上官仪之前是废太子李忠的幕僚,在李忠还是陈王的时候上官仪担任陈王府的咨议。】
一直没说话的汉宣帝刘病已仔细神迹所述,并且一字不落的记了下来。
承接了鼎盛之后的大汉,刘病已的压力很大,他致力于做一个好皇帝,延续盛世大汉。
“竟还有这层关系。”公子扶苏觉的自己还是思虑不周,他原本猜想只是臣权和外戚间的斗争。
完全忽略了这场废后风波的关键人物,官宦王伏胜。
“扶苏觉的背后之手是谁?”秦始皇嬴政提问。
“儿子认为是废太子李忠。”公子扶苏道,答案显而易见。
秦始皇嬴政放下手中刻刀,“那他得了什么好处。”
“推翻皇后武氏,夺回太子之位。”公子扶苏思考片刻,说道这他总觉的有哪里不对。
唐高宗李治又不是没有别的儿子,李忠又是庶子,就是推翻了皇后武氏,太子之位很大程度也不会落在李忠头上。
公子扶苏眼神一亮,“父皇,儿子觉的背后之手乃是唐高宗李治本人。”
秦始皇嬴政没说什么,抬眼继续看神迹。
扶苏知道自己这个答案才是父皇心中所想。
【原太子党支持废后,背后有什么利益?咱们们昨个假设,若唐高宗李治当真废后了,朝堂的局势会发生怎样的动荡。】

【首先皇后被废, 必然会波及太子,自古以来还没哪个废后的儿子做太子的。
因此历朝历代废太子之前都会想法把他的母妃给废了,远的不说咱就说王皇后,王皇后被废后, 原太子李忠立马被废。】
天幕中出现皇后和太子两字, 两组大字中间用绳子紧紧缠住。
很形象的表现出皇后和太子利益的一致性。
【若皇后武则天被废, 太子李弘之位定会不保, 而太子李弘是唐高宗李治重视的太子,唐高宗重视李弘到什么程度呢?
李弘八岁起唐高宗李治就让他监国, 算起来监国次数有七次。
且太子李弘十二岁的时候,唐高宗李治就让他负责广顺城的政务,且朝中的小事都交给太子李弘处理。
从这可以看出唐高宗李治已然开始放权给李弘,要知道作为正值壮年的帝王敢放权于太子,实属难得。
足以见得唐高宗李治对太子李弘到重视程度, 真的是当下一任帝王在好好的培养。】
“父皇, 放权给太子为何实属难得?”刘禅不明白, “唐高宗李治不也放权给他的皇后武则天了么?”
同样的放权, 怎么放给儿子就难得…阿斗实在不明白。
不怪阿斗不明白,因为蜀国上下全心全意的培养刘禅, 刘备可是大大方方的放权,
因此刘禅并不了解权利之争的残酷, 别说兄弟之间, 皇权面前连亲父子都能反目。
“放权给太子便有被夺权的风险, 但是放权给皇后外戚,皇权顶多会被架空。”刘备耐心的给阿斗解释。
“那皇后若是登基为帝呢?”阿斗问道, 要是皇后登基了,岂不是也被夺权了。
“傻孩子, 哪有女子为帝。”刘备立马否定阿斗这个荒谬的提问。
阿斗挠了挠脑袋,“为何女子不能为帝,祖上有规定么?”
阿斗这一问倒是把刘备给问住了,刘备顿了半天道,“女子只能为后,男子才能为帝。”
“那没有男子为后,女子为帝的情况?”阿斗主打的就是一个不懂就问。
“没有。”刘备一口否决,从古至今哪有女子为帝的,就算被外戚夺权,外戚也是会扶持一个傀儡皇帝,他们在背后掌权罢了。
听自家父皇语气如此笃定,阿斗不再准备。
【汉武帝刘彻】:这个太子李弘当真如此优秀?堪比李世民?
汉武帝刘彻记得安史之乱的那个败家子李隆基是李治的孙子,那这个太子李弘就是上一任皇帝。
因此汉武帝刘彻挺好奇,这个李弘到底如何。
【历史上对李弘的评价为仁义的太子。】
天幕中出现两个大大的红字。
不知为何,秦始皇嬴政看到仁义二字就不自觉的联想到宋仁宗还有明孝宗二人。
听神迹讲述太子李弘,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心倏地一沉,整个内殿的气氛低沉下来。
特别是唐高宗李治,听神迹提到他的儿,竟不自觉的闭眼落泪。
即便过了这么多年,唐高宗李治对太子李弘之死仍旧过不去。
已为帝王的武则天再次听到自家儿子之名,不禁也心底发酸。
和其余几个儿子不同,对于李弘,武则天是真心心疼,毕竟是自己第一个儿子。
【太子李弘这一生从未在礼节上犯任何错误,他仁义到什么地步呢,咱们举几个例子。
相传太子李弘在学习《春秋左氏传》时,读到楚世子为了夺权杀君王的典故,太子李弘大为愤怒,他认为书籍都应该记录仁孝之事,不该记录如此不忠不孝之事。
教学的大臣郭瑜解释,孔子在写《春秋左氏传》是,好事坏事都有记载,记录好事是为了让大家学习,记录坏事是为了告诫后世。
但是太子李弘实在受不了这种不忠不孝之事,他拒绝《春秋左氏传》,改学其他的书。】
“他是不是不想学习找的借口。”阿斗皱起眉头,他可不觉的这个唐太子李弘仁义,他家相父说过只有学习前朝的教训才能不重蹈覆辙。
阿斗大为不解,他觉的唐朝太子过于玻璃心,听都听不得,若日后真遇到事该如何。
自打神迹出现后,阿斗真的尽心尽力的在学习,虽然他资质平平但是他肯努力,他不想被后人成为付不起的刘阿斗,他不想因为自己而让季汉受到辱没。
基本的大道理他都有好好的学习,且阿斗别的不行,如今的心态却特别的好。
听到唐太子李弘如此“仁孝”,秦始皇嬴政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可不认为李弘此举是“仁”。
“当真是保护的太好,不知朝堂险恶。”秦始皇嬴政心道。
秦始皇嬴政的目光再次看向自家太子扶苏,“扶苏,你觉的唐太子李弘如何。”
“儿臣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仁善。”公子扶苏没有丝毫犹豫的回答道。
听了这么久神迹,公子扶苏对“仁善”有了不同的认知,他之前认为的仁政太过肤浅。
如今听了那么多“仁”君的事迹,比如宋仁宗还有明孝宗朱佑樘,公子扶苏如醍醐灌顶。
作为君主,是要有一颗仁善的心,但是仁善之心是分寸的,给多了就会让对方的得寸进尺。
“我怎么觉的这个早逝的太子也不适合当皇帝。”赵匡美道。
虽然作为后人,赵匡美他们知道大唐之事,但也仅限于唐朝大事,比如赵匡美他们知道唐太子李弘早逝,仅此而已。
“若他当了皇帝,会不会是第二个宋仁宗,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赵匡美觉得真有可能。
赵匡胤……
【咱们再举一个例子,唐高宗时期的唐朝正处于领土扩张的状态,朝廷需要大量的征兵。
为了能征到更多的兵,朝堂下令凡是逃兵或者在规定日期内没有报道的兵一律处死,并且他们的家人也受连带之罪。
李弘知晓此事后特意上书,他认为此法太不近人情,希望可以修订法律,起码士兵的家人用受连坐之罪。】
两个大字又出现在天幕上
【除此之外,太子李弘还特别重家人情谊,他亲自为他同父异母的两个姐姐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求情。
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的母妃是萧淑妃,而萧淑妃和武则天是敌对,最后死于武则天之手。
两位公主受到牵连,被囚禁宫中,无法正常出嫁。】
汉武帝听到这不禁皱起了眉头,不知为何他觉的这个唐太子和他祖爷爷刘盈有些许相似,妇人之仁。
作为一国之君,过度的仁慈并不是一件好事,养虎为患,他日后悔可就晚了。
“庸君。”汉武帝刘彻给出评价,他不认为李弘登基后会是一名明君。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太子李弘的“仁善”,这也是唐高宗李治最看中太子李弘的一点。
话题扯的有点远,咱们言归正传,再次回到唐高宗李治为何不能废后上。
咱们再做一个假设,倘若唐高宗李治真的废了武则天,那太子之位该给谁呢?
唐高宗一共就八个儿子,其中四个还是武则天所生,这四位皇子是没戏了,剩下的四个儿子,其一就是废太子李忠,废都废了,再立可不是那么好立的。
第二个皇子李孝身体也不怎么样,在废后风波这一年的五月就病逝了,这个皇子可以排除掉。
第三个皇子李上金,存在感特别低的皇子,很不受唐高宗李治待见,因此太子之位肯定没他什么事。
最后一个皇子乃是萧淑妃的儿子,罪妃之子,做太子也不合适。
综上分析,剩下的几个儿子没一个适合当太子的,所以唐高宗李治废皇后有什么好处?】
天幕中出现了几个卡通皇子,只见一个个的被唐高宗李治踢了出去。
【咱们再来分析分析上官仪之死,他当真是因为给懦弱的唐高宗李治背锅而死么?
前面咱们说过上官仪之前的身份是废太子李忠的幕僚,且告密的宦官也是李忠的人,上官仪和宦官两人交往又过密。
有没有结党营私,复立太子的意思?】
【还有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这场风波,说白了就是唐高宗李治多疑引起的,借此机会敲打皇后武则天而已。
当武则天服软收敛后,夫妻二人的政治目的还是一致的。
反观,积极支持废后的上官仪立场却明显的不对,他站队废太子李忠,当年拥护废太子李忠的又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门阀世家。】
听神迹分析,阿斗大为震惊,他完全没想废后的背后竟然牵扯这么多事情。
阿斗再一次觉的自己真的不适合当皇帝,这些权谋之事他完全想不到,虽然相父已经很努力的教导自己,但权谋之事不是学就能会的。
朝堂当真复杂的很……
阿斗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他觉得自己要生在唐朝,说不定活不到成人……
【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怎会让门阀世家死灰复燃,因此上官仪的死是必然的。
上官仪是死的冤枉,如同当年的长孙无忌一般,但是政治斗争就是如此残酷,残酷到即便你没有犯错,但是就是该死。
上官仪死后,废太子李忠也被赐死,废太子李忠的死也论证了咱们方才的说法。】
唐高宗李治仍旧闭着眼,情绪已经平复。
神迹说的不错,上官仪无论如何都要死。
唐高宗李治只是没想到,上官仪的死竟然被后世解读成自己懦弱甩锅……
【赵匡美】:既然唐高宗李治不懦弱,他怎么还让皇后武则天夺了权呢?
赵匡美特别想听神迹好好分析分析,神迹分析的角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第255章
乐瑶一看粉丝赵匡美的提问, 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合着前面分析的那一大堆事情都做了无用功…
看来还是自己的水平不行,乐瑶先反省了一下自己,她打算再深入的分析分析。
【咱们先抛开《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对唐高宗李治的主观评价, 顺着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来分析分析唐高宗李治为何一步步放权给武则天。
咱先顺着方才的废后风波说起, 也就是上官仪之死, 公元664年。
随后就是唐高宗李治的泰山封禅(公元666年), 泰山封禅咱就不再多说,起码在唐朝的时候, 泰山的身价还是很高的。】
“最后被咱们宋朝的败家子拉低了身价。”赵匡美跟话跟的那叫一个快,“我要是泰山我得恨死他。”
赵匡胤……
神迹和他弟每次的精准吐槽,都能勾起赵匡胤十分不美好的回忆。
后朝这些败家子,真是挫骨扬灰也不解气!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泰山封禅, 武则天的两位堂兄弟始州刺史武惟良、淄州刺史武怀运在随行官员之中。
按理说作为皇后武则天的娘家人, 武惟良和武怀运该官运亨通才是, 但是二人在这次泰山封禅后, 却因贺兰氏之死被处死。
到此为止咱们盘点一下武则天娘家人的下场,她的两个哥哥武元庆、武元爽在武则天登上皇后之位后便被发配到边远地区为官。
武元庆死任上, 而武元爽后期被流放并死在流放之地
唐兄弟武惟良、武怀运则在泰山封禅之后被处死。】
天幕中出现了武则天娘家的家谱, 只见上面的名字一个个被画上了叉叉。
“把娘家人都赶尽杀绝, 好厉害的女子。”汉武帝感叹道, 她觉得这个唐朝皇后颇有吕后之风。
实话实说, 汉武帝刘彻有点理解为何唐高宗李治会放权于武则天,一个没有外戚势力的皇后, 的确可用。
“这皇后好生无情。”阿斗惊讶于武则天的狠厉,觉得她比男人还要厉害。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