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诸葛亮则从武则天的狠厉中看出了她的野心, 折断自己的羽翼换来唐高宗李治的信任,从而获得很多的权利。
诸葛亮忽然觉得,女子亦能为帝。
扶苏也惊讶于武则天的手腕,同时也理解为何唐高宗李治会一再的放权于她。
其实唐高宗李治放权给武则天,和明朝皇帝朱厚照放权给太监,嘉靖帝放权给大臣严嵩是一个道理。
推出一个人实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当自己的刀。
赵匡美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武家人的下场,没相到武则天对她的娘家人如此“斩草除根”,当真是个狠人。
也难怪唐高宗李治会放权给武则天,怎么看都不会造反的主。
【除外戚后,咱们再来看看皇后武则天做了什么让唐高宗李治进一步的放权。
公元669年,唐朝出现了日食,在现代日食是一种天文现象,但是在古代却代表着老天爷对执政者的惩罚告诫。
在《天文志》中对此次日食的有记载,反正不是皇帝昏庸无道,就是奸臣当道。
于是唐高宗李治大赦天下,还罢免了武则天的心腹之臣许敬宗。
从这咱们可以看出权利到底在谁的手中,若当真是武则天掌权,已经位居宰相的许敬宗怎会被罢免。
且丞相许敬宗被罢免后,唐高宗李治立马换上自己人。】
汉武帝刘彻越听越觉的这个唐高宗李治很有手腕,一边放权,一边走打压皇后武则天。
哪里懦弱了?
【但是大赦天下和罢免丞相后,唐朝继续经历天灾,不是大臣的错那就是当皇帝的错了。
按理说这时候唐高宗李治应该下罪己诏了,但是在这个时候皇后武则天站了出来。
公元670年,皇后武则天因天下大旱,向高宗提出避位的请求,说的通俗点就是她不当皇后了,不辅政了,但是唐高宗李治并没有同意。】
阿斗挠头一脸不解,“父皇,唐高宗李治为何不同意?”阿斗又不理解了。
“若唐高宗李治同意,就等于自己丢了刀。”刘备道。
阿斗???
刘备看向诸葛亮,诸葛亮接下话,“若唐高宗李治同意废后,唐朝仍旧发生天灾,到时候所有的苗头都会指向他。”
“他推卸责任,不是大丈夫所为。”阿斗愤愤道。
【由此可见,武则天能赢得唐高宗李治的信任做了很多事,退让了很多。
武则天的退让是有回报的,随着唐高宗李治身体愈发衰弱,公元674年,唐高宗李治下诏封自己为天皇,而皇后武则天变成了天后,并且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上元。
不要小看一个称号,那可以“天”,史上除了皇帝之外又有谁能被称为天呢。
从“天后”这个称号上,可以看出唐高宗李进一步放权给了武则天。】
天幕中出现卡通的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本来卡通唐高宗李治头上有两个天字,只见他拿出一个天字直接分给了身旁的武则天。
听神迹说武则天退让,唐高宗李治不禁皱起了眉头,只是他本来就头疼,因此蹙眉并不明显。
【但是唐高宗李治放权的同时,他又干了一件事。
就在唐高宗李治加封武则天为天后,同月,唐高宗李治竟然下诏恢复了长孙无忌的官爵。
当年长孙无忌因为废王立武之事,以造反之名直接被逼死,并且没了爵位。
除此之外,唐高宗李治又下令将长孙无忌的尸体运回了长安,并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墓旁。
这是唐高宗李治对长孙无忌的忠臣之名的肯定,与此同时唐高宗李治让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翼继承了他的爵位。】
赵匡美这才发现自己之前竟然遗漏了这么多细节,唐高宗李治明显对皇后武则天明显是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
面上是放权了,可是暗地里一直在削弱她的羽翼。
封她为天后是给她荣耀,但反手就把当年反对她的长孙无忌给正名了,这不相当于直接打武则天的脸么!
“唐高宗李治如此会算计么,之前我怎么一点没发现。”赵匡美感叹,果然还得听神迹分析,独特的视角让人耳目一新。
【随着长孙无忌的平反,唐高宗李治又干了一件事,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75年,唐高宗李治忽然召集众臣,大大方方的说自己想把权利完全下放给武则天,寻求大臣的建议。
大臣们当然不同意,宰相郝处俊站出来强烈反对,中书侍郎李义琰也站了出来,言辞也十分的激烈。】
“唐朝的皇帝疯了么,为何要把皇位让给皇后?!”阿斗再次大为不解,历史上貌似没有哪个皇帝这么做的。
阿斗觉得这个大唐皇帝甚至比自己还要荒唐,“他是不是老年昏庸?还是儿子没一个行的?!难不成都和我一样,全是扶不起的阿斗?!”
阿斗厉害了,竟然自己骂自己。
“他不是有八个儿子么,一个行的都没有?”阿斗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相。
刘备不知该怎么说他家儿子,只无奈的摇了摇头。
【在皇后武则天的事情上,唐高宗李治的态度其实一直挺坚决,向当年的立武则天为后,权利之大的长孙无忌都拦不住。
可这次宰相郝处俊和中书侍郎李义琰却拦住了,大家觉得这是为什么?】
【路人甲】:因为他压根就不像再放权给武则天,做戏呢。
【路人甲】:毕竟是政治同盟,还得装装。
乐瑶发现粉丝路人甲的就是自己的嘴替,作为历史up主,有些观点不能说的太直接,怕误导粉丝。
毕竟对于历史,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见解,乐瑶想站在相对公平的角度和大家讨论历史。
大家可以觉得唐高宗李治软弱无力,是个名副其实的妻管严。
大家也可以觉得唐高宗李治是个有政治手腕的腹黑帝王。
【唐高宗李治不但没有惩罚二人,仅仅五个月后,唐高宗李治就把站出来反对的李义琰升为了中书令。
一年之后,唐高宗李治又把李义琰升为了正宰相。
明明都是反对皇后武则天的人,唐高宗李治却重用他们。
并且从官员的调度升迁中咱们可以看出朝堂权利仍旧掌握在唐高宗李治手中。】
神迹所说的这些,武则天心里都和明镜一样。
她知道唐高宗李治一边信任的给自己权利,一边又制衡自己的权利。
对李治如此的政治手段,武则天没任何埋怨,反而赞赏,皇家权术就该如此。
阿斗没想到事情再次反转了,“这个唐高宗李治到底想干嘛?”
阿斗彻底看不懂了,又求解的看向他家父皇和相父。
“平衡权利。”诸葛亮十分简略的回答。
【既然权利不能给皇后,那给谁呢?自然是太子李弘,此时的李弘已经23岁,到了独当一面的时候。
咱们一起刚刚说的所有事捋顺一下,就会发现唐高宗李治其实一直在给太子李弘铺路。
首先,处死了上官仪,并通过上官议除掉了废太子李忠,为太子李弘除掉了不安分的隐患。
然后又通过天灾,将武则天在朝堂的势力削弱,全部换成自己的班子。
为了安抚武则天继续执政,给她天后之名,同时给长孙无忌平反,以此表明自己对武则天的态度。
再以放权为由,提拔一批反对武则天的臣子,并顺水推舟,准备放权给自家儿子,可惜了,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
【上元二年, 唐高宗李治一直尽心培养的太子李弘病逝,唐高宗李治悲痛欲绝。
能看的出唐高宗李治是真的伤心,他不顾众臣反对,追封已逝的李弘为孝敬皇帝。】
悲凉的音乐放起, 天幕中出现卡通唐高祖李治, 只见他痛哭流涕, 头上几个大字, “我的儿,你怎么死了!”
汉武帝刘彻挑起眉头, 不过一个太子,倒不至于如此。
听神迹讲到李弘之死,唐高宗李治不禁握起了拳头,手背青筋崩起,呼吸也沉了几分。
能看的出直到现在, 对太子李弘之死唐高宗李治仍旧不能忘怀。
太子李弘既是唐高宗李治最重视的儿子, 也是他平衡朝堂局势中重要的势力。
不管是作为父亲还是作为帝王, 唐高宗李治是打心底难过。
听太子李弘死了, 汉武帝刘彻有点意外,他本来以为这个李弘是那个败家子李隆基的爹。
一直培养的太子忽然死了, 朝堂的势力格局再次被打破, 可以说唐高宗李治之前的谋划布局全都付之东流。
“当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汉武帝刘彻感叹道。
公子扶苏也没想到唐太子李弘竟然暴毙而亡, 这下他理解为何唐高宗李治最终还是放权给皇后武则天。
被逼无奈的选择罢了, 起码在培养好下一任太子前, 知进退的皇后武则天是最好的选择。
公子扶苏轻叹一口气,作为一国之君当真是太难了。
听完整个大明朝历史, 算是打开了公子扶苏对王朝权利制衡的认知。
以前的公子扶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理想中的王朝是以“仁”治国, 朝堂上下齐心协力,如今他彻彻底底想明白了,若王朝想要延续,就必须各方权利制衡,并且皇权必须至上。
一旦皇权被架空,便是王朝的灭国之际。
做为后世的赵匡美对太子李弘的死倒不惊讶,他只是很好奇,太子李弘到底是不是皇后武则天害死的。
赵匡美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到天幕上。
他只是单纯的好奇而已,希望得到神迹的解答。
看到天幕中的红字,武则天拂袖站起,表情仍旧是云淡风轻。
这些年什么大风大浪武则天没有经历过,她还不至于因为一句疑问而失态。
此时的武则天以旁观者的角度等待神迹之说,她既有能力成为一国之君,就有气度能受的住诋毁。
【历史上的确有这么一种说法,既然说到这,咱们就顺便唠唠皇后武则天“杀子害女”那些事。】
阿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杀子害女!天下间怎会有如此蛇蝎心肠之人!”
阿斗大为震惊,俗话说得好的,虎毒还不食子,唐朝皇后竟然如此狠心,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不放过!!
“少主,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诸葛亮道,“三人成虎,少主可是忘了。”
诸葛亮一直教导阿斗,做事说话要三思,多听多对比方能得真知。
【首先是安定公主之死,安定公主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第一个孩子。
对于安定公主之死,《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内容很相似。
两本史书所记,当时还是昭仪的武则天,亲手把自己的女儿给闷死了,并且嫁祸给了王皇后,借自己的女儿的命来扳倒王皇后。
而在另一本史书《唐要会》则记载的是,武则天以皇女之死陷害王皇后,然后唐高宗李治萌生了废后的念头。】
【路人甲】:这本《唐要会》也是北宋时期所著,还有《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是。
【路人甲】:北宋那些文人和明朝那些文人差不多的德行。
【路人甲】:《新唐书》和《明史》都得辩证的来看。
反正粉丝路人甲对北宋没什么好印象,对北宋的这些历史资料他也持怀疑态度。
毕竟笔在文人手里,写的还是好几百年前的事,到底有多少可信度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偏偏宋朝这些人写的东西大为流传,大家似乎觉得但凡史书上写的东西就是对的,但是史书是人写的要是编写的人本就不公平,写出来的东西可信度又有多大。
路人甲倒不是武则天的粉丝,只觉得这些有待考究的事情被科普成了事实,有点惨。
粉丝路人甲觉得,大唐能在唐高宗时期领土达到如此版图,足以证明唐高宗李治不是无能,而辅助的皇后武则天也不是电视剧描述的玛丽苏大女主。
“大明的《明史》不怎么靠谱,我怎么觉的咱大宋编纂的唐史也不靠谱。”赵匡美吐槽,“这记录的如此详尽,怕不是趴在武则天跟记录的。”
“咱大宋别的不行,写书编排人倒是厉害。”赵德芳也跟着吐槽。
一旁的赵匡胤深深叹了口气,真的是处处有他们大宋……
【同样是宋朝编纂《唐要会》,咱们可以看出它和《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有出入。
《唐要会》中只说武则天借皇女之死诬陷王皇后,并没有说是武则天自己害死了自己的女儿。
而《旧唐书》里对武则天害死皇女之事更是没有提起。
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武则天到底有多大可能害死自己的女儿。】
天幕中出现卡通武则天,只见她怀里抱着一个女婴。
【咱们就从逻辑当年分析一下。
首先,作为公主,定有很多人照看,奶娘更是不离身,武则天怎么避开所有人把自己的女儿给捂死,而不留出一点马脚。
早知道当时的武则天仅仅是一个昭仪,可不是后来的武则天,后宫中王皇后的耳目可也比武则天多,若武则天真敢杀自己女儿,应该不是她陷害王皇后,而是王皇后举报她。
第二,在《资治通鉴》中描述到,唐高宗李治相信王皇后害死了皇女,因此要废了她。
之前咱们分析了那么多,大家应该知道唐高宗李治是个什么样的人,若他真想废后谁也阻止不了,但是王皇后被废是在一年之后,若有这么大把柄,唐高宗李治怎会一年之后再废后。
第三,在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也没有提到武则天害死自己皇女这一条。
最后一条,《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这两本史书都是编纂于几百年后的宋朝,但是这两本书对武则天害死自己女儿的事情未免写的太详细了,多少带点个人杜攥的意思。
且,在古代孩子的夭折率还是很高的。】
乐瑶的观点是皇女并不是武则天害死的,但是她没有直接说,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自己作为历史主播对这种有争议的问题也不好给出太明确的评价。
“资治通鉴不是那个司马光写的么,他这人写的东西不怎么能信吧,他不还和变法的王安石是死对头。”赵匡美再次吐槽。
“他怎么那么讨厌武则天?”赵匡美疑问,“就因为女子不能为帝么?”
实事求是,虽然女子为帝事情在古代的确不怎么让人接受,但是武则天这个皇帝当的可比他们大宋那些怂蛋玩意强。
起码人家没有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听神迹公平公正的分析,武则天心中有一丝慰藉。
虽然武则天全程以旁观者的角度听后世对自己的评价,但是听到后朝的那些文人如此肆无忌惮的抹黑自己,总归心里不舒服。
那些文人在抹黑自己的同时,也把唐高宗李治描述成了一个弱智傀儡,武则天只觉得可笑
武则天好奇把唐朝往死里黑的宋朝到底是什么德行,宋朝有什么资格高高在上的评价大唐!
“又是资治通鉴。”公子扶苏记得司马光那些事,能看的出来以道德为标榜的大儒家很看不起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
但是公子扶苏从权谋的角度看武则天,只觉得她比宋朝大多数皇帝要好的多。
【接下来咱们说说皇后武则天“杀子”之事,这里的子指的是太子李弘。】
“所以是后朝人扭曲事实,无中生有么?”阿斗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对不对,他看向他家父皇。
刘备微微点头,随后为唐高祖李治感到不平,一个有作为的帝王不该被如此诋毁,
虽然方才神迹所述都是关于皇后武则天的黑料,但是侧面反应了唐高宗李治的昏庸弱智。
得到自家父皇肯定的阿斗更加义愤填膺,“他们怎能胡编乱造,着实可恶。”
“诬陷别人杀子杀女,把皇后武则天塑造成一个毒妇,他们又有什么好处,欺负女人,不是大丈夫所为。”
“荒谬!”武则天冰冷的语气中带着冷冷的怒气,她没想到事情越来越荒谬,自己杀了太子?!
唐高宗李治忽然睁开眼睛,他没想到后世竟然谣言如此。
皇后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害死太子?!那自己这个做父皇的是死人么?
自己辛辛苦苦为太子培养出的班底是死人么?!
唐高宗李治十分不解,为何后朝会污蔑自己到如此地步,自己这个皇帝做的虽不如自家父皇,但起码也算合格。
后朝凭什么如此抹黑自己!?就因为自己放权于皇后?
自己不放权给皇后,难不成放权给那些关陇世家,让他们架空皇权,让大唐后世的皇帝成为傀儡么?!
唐高宗李治越想越气,情绪激动的他头疼欲裂,视线变的模糊自己。
“陛下,要不要宣太医。”武则天问道,语气中带着担忧。
“朕没事。”唐高宗李治摆手,他要继续听后朝还有如何的诋毁!
第257章
【关于武则天害死太子李弘之事, 只有在《新唐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资治通鉴》没有很明确的记载。】
“难得难得,司马光怎么不信口开河了?”赵匡美颇为惊讶。
“一国储君之死,他岂敢造谣。”赵德芳道。
“笔在他手上, 他还有不敢写的么。”赵匡美疯狂吐槽司马光。
【咱们分别看看《新唐书》、《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是如何记载太子李弘之死。
首先是《新唐书》, 书中记载, 上元二年, 太子李弘被药毒死 。
《资治通鉴》则记载,太子死在合璧宫, 后人都认为是皇后武则天下毒害死的太子李弘。】
赵匡美???
赵德芳???
赵匡胤……
赵家三人一脸无语,看来话说早了,这和直接说武则天害死太子李弘有什么区别?
加个据说就不算造谣了??
“哎哟,学会拐着弯胡说八道了,长进了。”赵匡美拍手鼓掌, 讽刺司马光。
【而《旧唐书》则没有明确提出太子李弘的死因, 但是《旧唐书》里提到了两件事, 一是太子李弘的身体一直不好, 二是附上了唐高宗李治写的追封诏书。
关于追封诏书咱们之前说过,唐高宗李治不顾众臣反对追封太子李弘为帝。
这封诏书正是在太子李弘死后第一时间下发的, 唐高宗李治在《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明确了太子李弘的确是病死的。】
“父皇, 你觉的哪本史书靠谱?”阿斗拿不定主意, 他自己觉的《旧唐书》要靠谱点, 起码后面跟上了唐朝皇帝的诰书。
刘备点点头, 他觉的自家儿子的确长进,能分辨出是非对错。
刘备也认为《旧唐书》记录的更加合理些, 从前面唐高宗李治对太子的重视程度来看,若太子当真是被害死的, 唐高宗李治怎么会放过凶手。
今日敢杀太子,明日杀谁?
听到这公子扶苏特别好奇,为何宋朝文人会如此专注的抹黑唐皇后武则天。
到底皇后武则天触碰了他们什么利益?
难不成只因为唐皇后武则天参与朝政,但听神迹所述,后朝有不少外戚专权,为何偏偏针对唐皇后?
公子扶苏紧皱眉头,这背后定是有个惊天大雷,不然宋朝的士大夫不会如此破防。
难不成……
公子扶苏心中有个一个荒谬的想法,但是他没有说出口。
看着扶苏认真思考的样子,秦始皇嬴政难得赞许的眼神。
从神迹出现以来,他这儿子当真是变了不少,不再像之前那样的“迂腐”。
这点让秦始皇嬴政很欣慰,虽然到目前为止秦始皇嬴政还不是那个败家的秦二世是谁。
【以上就是几本史书对太子李弘之死的记载,可以看出,明显又互相矛盾。
新唐书说太子李弘被人毒死,但是没说这个人是谁。
资治通鉴只说了太子李弘之死,并怀疑是武则天作为。
旧唐书则更倾向于太子李弘为病逝。】
两个大字出现在天幕中
看向天幕的唐高宗李治只觉的荒唐,后世当真把自己当成傻子?
自己还活着,谁敢对太子下此毒手?当自己是死人?!
唐高宗李治被气的头疼欲裂。
即便眼睛已经看不清面前的神迹,唐高宗李治仍岿然不动,他要听到最后。
【如此矛盾的记载,那么太子李弘到底是不是被他娘亲武则天害死的呢?
咱先说说目前被大众认可的武则天害死太子李弘的动机。
第一,太子李弘给萧淑妃的两个女儿求情,从而得罪了皇后武则天。
第二,唐高宗李治要让位给太子李弘,如此抢夺了皇后武则天的权利。
第三,骆宾王所著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中提到了皇后武则天杀子。】
听神迹如此分析,阿斗又糊涂了,他心里嘀咕,“难道太子李弘真的是他娘杀的?”
刚刚神迹说的三条理由的确很有说服力。
“荒谬。”武则天听神迹所提的三条原因,觉得太为荒谬的,根本无法推敲,后世之人竟然还信,当真愚钝。
【当然有人相信就有人反驳,咱们再来看看反驳人的理由。
首先针对第一条,武则天母子二人因为两位公主而闹翻。
这两位公主的年龄在《新唐书》为岁四十,但是根据宣城公主墓志铭所记,那时候的公主也就二十多岁,由此推断《新唐书》为了加剧矛盾,本身的记录就不怎么靠谱。
再说,关于两位公主被滞留宫中无法出嫁,难道唐高宗李治就没一点问题?
他能强行的推皇后武则天为后,怎么就不能一道圣旨下,把两个女儿嫁出去?】
天幕中出现卡通的唐高宗李治,他身边站着两位公主,但是身为父亲的唐高宗李治却对两位公主视而不见。
【显然,《新唐书》只字不提唐高宗李治对两位公主的态度,就是为了夸大武则天和太子李弘到矛盾。
且《新唐书》为了表明皇后武则天对两位公主的厌恶,特意记载了最后两位公主被嫁给了宫中低贱的侍卫。
而这两位“低贱”驸马的身份,一个是刺史王勖,一位是桂州都督权知节的儿子权毅。
这么看这两人的身份并不低贱,从而可以看出皇后武则天并没有恶意让两位公主“下嫁”。
以上,反对武则天害死李弘的言论者认为《新唐书》不靠谱,它记录的事情不足以参考。】
听此,武则天的眉头舒展开,后世还是有脑子清明的人。
武则天的眉头是舒展开了,阿斗的眉头却加深了,所以还是《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录不实么?
“这新唐书谁写的,怎么和《资治通鉴》一样的不靠谱。”赵匡美无情吐槽。
他算是明白为何这些大宋的文人如此往武则天头上扣屎盆子,无疑是武则天作为女人登基与他们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不同。
听神迹听的多了,赵匡美的思想开明了不少,谁规定皇帝一定要由男人来做的?
【再来看看他们如何反对第二条,太子李弘继位,会夺走皇后武则天之权。
这么说吧,太子李弘以“仁孝”著称,他的事迹之前说过,足以看出太子李弘是个心软的人。
且太子身体还速来不好,身体不好就要找人帮扶朝政,找谁合适呢?
是背后利益一致的豪门士族,还是把朝政处理的很好的亲娘?
至于第三条,本来就是讨伐的文章,定是带着个人情绪,参考意义并不大。】
【阿斗】:那应该相信谁呢?!
【以上两种观点似乎都很有道理,相信谁都是有理由的。
接下来咱们抛开权利之争,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一下武则天害太子李弘这个争议话题。
皇后武则天当着唐高宗李治面下毒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新唐书》中记载让太子李弘毙命的是鸩毒,鸩毒是一种很毒的毒药,来源于一种毒鸟。
在《辨证录·中毒门》中对鸩毒有记载,中鸩毒者,白眼朝天,身体发寒,可以说若真中了此毒,症状还是很明显的。
咱们再来看看太子李弘是死在洛阳的合璧宫绮云殿,当时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就住在合璧宫。
也就是说唐高宗李治完全有机会看到自家儿子中毒的反应。】
卡通李弘出现在天幕上,他面前站着的是卡通的唐高宗李治。
只见太子李弘当着唐高宗李治的面突然倒下,而唐高宗李治头上几个大字,“吾儿病死了?”
庆幸的是唐高宗李治看不清天幕,不然当真被气死。
阿斗一脸错愕的看着天幕上的卡通唐高宗李治,‘’他是一个傻子么?”
就是自己也干不出这样的事,这下阿斗确定新唐书是在胡说八道。
【唐高宗李治敢放权给皇后武则天的前提是她依附于自己,如今武则天都敢当着唐高宗李治的面下毒,唐高宗李治怎可能放过武则天…】
【路人甲】:讲真,要是武则天有本事毒死李弘,她怎么不干脆毒死唐高宗李治,权利不是来的更快么!
乐瑶另辟蹊径的思路启发了粉丝路人甲,他越发觉得新唐书中很多言论不靠谱。
【好了,咱们言归正传,继续唠回原来的话题,正是因为太子李弘之死,唐高宗李治才不得不继续重用武则天。
起码在培养是下一任太子前,李弘死后,唐高宗李治又策封了他和武则天第二个儿子李贤为太子。】
【赵匡美】:那太子李弘到底是不是武则天亲生的?
赵匡美再次发问, 看出来他平时是真没少吃瓜,谁让关于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的谣言太多了,真假难辨。
要问赵匡美为何知道那么多,因为赵匡胤正在着手编制《新唐书》。
历史上的《新唐书》是从赵匡胤登基氏开始准备的, 因为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才可以编纂, 因此直到宋仁宗时期才开始正式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