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本来一个蛋糕分成三,李显非要端着走,剩下两个人能不急眼么。
等着他们把李显赶下台去,重新面对蛋糕时,立场自然会改变。】
阿斗有点不明白自己说的对还是不对,他看向他家相父,只见诸葛亮点了点头。
见诸葛亮点头,阿斗整个人激动的不得了,相父肯定他了!!!
【而且大臣裴炎当初投靠武则天除了李显夺权外,还有一个原因。
大臣裴炎和躺睿宗李旦其实是有姻亲关系的,大臣炎的妻子刘氏的爹是刘德敏,而李旦的刘皇后是刘德敏他哥哥刘德威的孙女,也就是说当今的皇后算是他的外甥女。
李显下台,李旦上台,显然是复核大臣裴炎的利益。】
“他竟是你的人!”李显表示自己又明白了,原来他们三个全部是一伙的!
看到李显的心声,李旦可以说相当无奈了,只能说他这个三哥被废是一点不冤。
就这,还堪比太宗?怕是连太宗爷爷的脚指头都比不上。
【咱们要知道,大臣裴炎的本质还是唐朝臣子,这也是为何唐高宗李治要立他为辅国大臣。
只是唐高宗李治低估了大臣裴炎的野心,他是唐朝的大臣不错,但是他更想要当大唐的权臣。
只要李旦登基,大臣裴炎除了辅国大臣的头衔,又加上了外戚的头衔。】
“陛下。”裴炎跪下,“臣心中只有大唐,绝不敢有半分逾越之举。”
“当真是假话连篇,裴大人,你可要点脸吧。”李显听裴炎竟然还辩解,气的他直接怼人。
虽然事情还没发生,但此时的李显却觉得自己已经被废除了皇位。
【阿斗】:这个裴炎到底和谁是一伙的?
阿斗又开始提问,他有点不明白,若权臣裴炎当真是和唐睿宗李旦一伙,那李旦为何心甘情愿的当傀儡皇帝呢?
不该和裴炎一起推翻武则天么?
【怎么说呢,大臣裴炎是个很难评论的人,有人觉的他是断送了大唐江山的奸臣,有人觉的他是李唐江山的忠臣。
说他是奸臣的原因如下,武则天第一次废太子李贤,第二次废皇帝李显,这两次重大决策裴炎全都站在武则天一方。
说他是忠臣原因如下,等着李旦登基后,裴炎一直主张让武则天把权利归还于皇帝李旦。】
【阿斗】:他果然不喜欢唐中宗李显。
“本太子用得着你喜欢,你算是个什么东西!”李显怒道。
不知是不是神迹的出现把他刺激过度,李显竟然当着这么多人面指着裴炎的鼻子骂。
【咱们来看看大臣裴炎做了什么,首先看看第一件事,太后武则天要为他们武家立七庙。
提到七庙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前面咱们讲明朝的时候就提过七庙,当初嘉靖帝为了让他自己爹进庙,不惜朱棣的庙号都给改了。】
听到七庙之时,唐高宗李治不可思议的看了武则天一眼。
【唐高宗李治】:七庙?
见到粉丝发问,乐瑶还以为粉丝忘了七庙是啥,于是乐瑶决定简单的解释一下。
【咱们简单的解释一下七庙,所谓的庙自然是立庙祭祀用的。
而古代对立庙特别有讲究,士大夫祭祀祖先只能祭祀三代祖先,而诸侯可以祭祀五代祖先,只有当今天子可以祭祀七代祖先。
而太后武则天要建立七庙,显然对标的是天子的规格,越了规矩,且太后武则天不仅仅要立七庙,她还要追封武家的先祖为王。】
听到这,公子扶苏终于肯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果真,她要称帝。
公子扶苏震惊的同时,却又感觉合情合理。
唐朝朝堂当下局势,就算武则天不称帝,李唐江山怕不是要落入权臣手中。
都是落入外姓任手中,反倒是太后武则天称帝更靠谱些。
公子扶苏仍旧有一点疑惑。
【公子扶苏】:以武则天的政治手腕,此时她提出立七庙,未免太过唐突。
公子扶苏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他思考的深度和李显形成了鲜明对比。
乐瑶看到粉丝的这个弹幕,瞬间眼睛一亮,她没想粉丝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既然说到这,咱们便一起分析分析这场事件的真假。】
赵匡美???
“这怎么还能是谣传?”赵匡美记得旧唐书可写的明明白白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造谣就罢了,旧唐书不至于吧?
“大哥,我算发现了大唐的历史和大明的历史一样,得分析着看。”赵匡美感叹。
虽然乐瑶还没开始分析啥,但是神迹都发话了,赵匡美坚持认为神迹之言定是有出处的。
“不过咱大宋的历史也是,得好好看,毕竟宋仁宗那个混蛋玩意都被夸到天上。”赵匡美毫不留情的吐槽。
赵匡胤……
【首先立七庙之说出现在《旧唐书》里,咱们一起来看看旧唐书里是如何描述这个事件的。
《旧唐书卷八十七·裴炎传》中所言,太后武则天临朝,在天授年初也就是690年,把李旦贬为皇嗣的这一年。】
贬为皇嗣??
听到这个词,唐高宗李治直接愣住,李显李旦兄弟二人也是,他们两人相当不理解贬为皇嗣是什么意思……
不会是那个意思吧?!
李显和李旦觉得不可思议, 若真是这般,他家母后也太疯狂了!从古至今何曾有女人当过皇帝!!!
武则天仍旧岿然不动,执政这么多年,她什么事没经历过, 她淡定听着, 忽略李显和李旦的惊讶以及唐高宗李治的杀意。
唐高宗李治是个聪明人, 神迹虽然没有点明, 但是他已经猜出历史走向,武则天篡唐称帝。
唐高宗李治复杂的看向武则天, 武则天的野心他是知道的,否则不会一直打压,同时,武则天的能力他也是知道的,不然也不会一直把她当做利刃。
眼看着武则天脸上没有半分慌张, 唐高宗李治亦不带任何情绪的问道, “朕倒是小看了皇后。”
武则天的目光落在她两个不争气的儿子身上, “是陛下高看了他们。”
在武则天目光的压迫下, 李旦和李显迅速低下头,不敢看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一眼, 这种巨大的压迫感让人喘不过气。
乐瑶不知道因为自己的一句话, 唐殿陷入如此剑拔弩张的气氛中, 她仍旧不紧不慢的继续唠嗑。
【大家注意《旧唐书》的时间点, 也就是天授年690年, 咱们接着说旧唐书中的原话。
在这一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上谏请求立武氏七庙并且追封武家先祖。
然后大臣裴炎进谏曰劝阻, 并拿吕后出来举例子,最后武则天“不悦而止”。
但是比较有意思的是大臣裴炎在光宅元年, 也就是684年斩首于洛阳都亭驿。】
听到自己死了,大臣裴炎没有的惶恐,反而觉得自己解脱,自己没有背叛大唐!
【如此大的时间错误,按理说不该在旧唐书里出现,特别从前面的分析咱们可以看出《旧唐书》比《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要靠谱点。
等到了《新唐书》里,直接忽略了旧唐书里的矛盾,删去了前半句,成了武则天持政之后就要立七庙,并在光宅元年即684年,追封武家的先祖为魏王。
要是大家单看新唐书就会觉的唐高宗李治刚死,武则天就要夺权。
而且矛盾的还不止这一点,在《旧唐书》里,武则天临朝后,便追封武家先祖为为忠孝太皇,而《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则一致认为武则天只是封武家先祖为王。】
“就不能严谨一点,丢人。”赵匡美吐槽,真是不管神迹说哪个朝代,总有他们大宋。
“你觉的如何。”赵匡胤问赵德芳。
“儿子觉的以武则天的政治手腕,不至于在唐高宗李治驾崩后就立马建七庙。”赵德芳觉的武则天不至于如此没脑子,毕竟是史上第一个女皇帝。
“旧唐书的前半句应该是对的,武则天登基后在立七庙毕竟合理。”赵德芳分析。
赵匡美点头,“我也觉的。”
听着后世荒谬的言论,武皇武则天满脸讥笑。
后世越是这般诬陷,就越显的他们无能,只能以抹黑这样的手段来挽尊。
“立七庙。”武则天重复道,她是有这个想法,毕竟自己已经称帝,自己的列祖列宗自然要追封。
【从史书上的矛盾点,虽判断不出谁真谁假,但是可以看出大臣裴炎的确与武则天不不合。
咱们继续之前的话题,接着看大臣裴炎其他反武举措,反对武则天杀李唐宗室。】
听自家母后竟然要屠杀李唐宗室,李显瞪大眼睛,心道果真是最毒不过妇人心,他家母后当真是好狠的心啊!
“父皇!”李显的声音都在颤抖,下面的话他没敢再说,但是屋里的都是人精,光看李显的表情就知他什么意思。
李显想趁着他家父皇还没死,赶紧带着他家母后一起走。
如今李显对武则天没半点母子情义,他就想让武则天赶紧死,他家母后死了自己就没什么后顾之忧,好好的当皇帝!
虽神迹说他不行,但是李显不服,只要没武则天还有奸臣裴炎,自己定能当好皇帝!
【李显】:父皇,赶紧赐死母后!
李显强烈的心声再次出现在天幕上,李显整个人愣住…
武则天再次看向李显,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遗传了“狠”。
公子扶苏看着天幕上李显的“狠毒”发言,除了感叹皇权面前无亲情外,同时也感叹李显的“蠢”。
就算没有武则天,这天下也不会是废物李显的。
公子扶苏特别好奇,他不知若唐高宗李治也在观看神迹,会不会对武则天痛下杀手。
“若是将死之际,不会。”秦始皇嬴政道。
公子扶苏不小心把自己心中所想说了出来,不想自己父皇会应自己。
若是太子李弘在世,唐高宗李治说不定会赐死武则天。
但神迹若出现在太子李弘驾崩后,唐高宗李治则不会那么果断的赐死武则天。
要是在唐高宗李治将死之际,秦始皇嬴政断定唐高宗李治定不会杀了武则天,杀了武则天,等着那两个废物儿子葬送大唐江山么?
比起杀武则天,还不如断了武家所有血脉,如此就算武则天登基,江山还是李唐天下。
想到这,秦始皇嬴政不禁想到唐朝败家子李隆基,随后是一阵沉默。
看着他家三哥的心声,李旦一整个大无语,就算他母后被他家父皇带走,就他三哥这个脑子,怕不是也是个傀儡。
说不定日后让皇后篡了位……
【对于武则天屠杀李唐宗室,《旧唐书 ·列传·卷三十七》中记载武承嗣和武三思劝武则天找事杀了韩王李元嘉和鲁王李灵夔。
这两个人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在李唐宗室的辈分很高。
其他大臣都不敢言,只有大臣裴炎站了出来,坚决反对,最后这事不了了之。】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阿斗对大臣裴炎虽然改观了,但是并不认同他是一个忠臣。
若是忠臣的话,当初就不会站在武则天一方,如今不过是亡羊补牢罢了。
诸葛亮一脸欣慰,他家少主当真是成长了,不在以最简单的标准评判好坏。
【赵匡美】:这段是真是假?
赵匡美特别好奇,如今他已然不信新旧唐书,他就想听神迹分析。
“我觉的记录不实。”赵德芳道,上来就屠杀李唐宗室,虽说可以杀鸡儆猴。
但是当时武则天还未登基,此举无疑不利于夺权,和武则天之前的政治举措相比,太未失智。
【先不说真假,但是的确有矛盾之处。
在《旧唐书》另外的卷中,武则天册封鲁王灵夔为太子太师、舒王元名为司空等等。
册封了李唐宗室的同时,又要弄死他们,行为未免太过精分,这也正是矛盾之处。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在朝堂格局不定的状态下,给李唐宗室虚职架空他们,无疑才是好手段。
所以,大家觉的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呢?】
乐瑶又把问题抛了出去,对于史书上的矛盾之处,不同人自然有不同的观点,作为历史区的主播,乐瑶不想太明确自己观点。
李显糊涂了,他不明白神迹这话是什么意思,他家母后到底有没有杀李唐宗室。
若是没有,那他自己岂不是要倒霉了…
此时的李显想打自己两个大嘴巴子,话不能说的太满了……
【咱们继续说大臣裴炎做的第三件大事,直接刺杀太后武则天。】
听到神迹这么说,李显惊讶的站了起来,杀母后?他敢杀母后!!!
李显一整个大吃惊,同时又确认了一件事,若大臣裴炎不是奸臣,那天就是真的讨厌自己。
李显心里相当不舒服,他凭什么讨厌自己!!
第269章
听到裴炎要杀自己, 武则天没有半点惊讶,本来唐高宗李治提拔裴炎就是为了制约自己。
唐高宗李治看透了裴炎,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也正是因为裴炎的野心, 唐高宗李治才会留着自己。
只能说造化弄人, 儿子太蠢。
武则天失望透顶的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两个儿子。
正气恼的李显感受到他家母后的眼神, 心里愈发委屈。
他最讨厌的就是他家母后这个眼神, 看不起自己是吧!等他登基!
此时的李显对自己的登基之事还信心满满,他觉的比起懦弱无能的四弟李旦, 自己还是最适合的帝王人选。
起码他敢反抗他家母后!只是运气不好罢了,如今他已得神迹所示,定能逆天改命!再创贞观之治!!
李显的情绪又莫名的亢奋起来,把跪在一旁的李旦看的一愣一愣的,他家三哥又怎么了?受啥大刺激了?
【关于裴炎刺杀武则天的事是出自于新唐书, 新唐书记载大臣裴炎谋划在武则天出游龙门的时候造反, 让武则天把权利还给皇帝李旦。
但是万万没想到, 人算不如天算, 天降大雨,武则天没有出行, 因此大臣裴炎的计划没有成功。】
李显听到裴炎冒死都要让自家母后把权利还给他那个不争气的弟弟, 李显忽然有一个想法。
他意味深长的看向同样跪在自己身边的李丹, 心道他这四弟该不会是扮猪吃老虎吧?
就像他家父皇当年一般, 明明最没可能登基, 但是笑到最后。
李旦???
关于这点赵匡美也很好奇,在收集唐朝资料的时候他也听说过这个。
“那这个是真是假呢?”赵匡美发问, 他已经无法判断了。
毕竟关于唐朝的这段历史,《旧唐书》里的记载都前后矛盾, 让人不知所云。
【对于这件事的真假,咱也不好断言,就只能分析分析。
首先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唐朝这个时期发生了两个大水灾,分别是七月的温州大水还有八月的括州大水。
这两场大水的时间节点《新唐书》中记载的武则天的出行时间是能对上的。
并且在《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九》中记载,同年八月,地方出现祥瑞,嵩阳令樊文献瑞石,武则天高兴的给百官看。
从这分析,武则天的确也有出行的理由。
所以武则天出行可能是真的,但至于大臣裴炎有没有造反之心就不得而知。】
听到裴炎决定刺杀武则天,若是平日阿斗定会对他大为赞赏,可如今他却对裴炎赞赏不起来。
阿斗总觉的大臣裴炎夺权不是为了大唐,而是为了自己。
若他当真为了大唐,一开始就不该和太后武则天联手。
【裴炎到底想不想造反,咱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臣李敬业反了。
李敬业是大唐开国功臣英公李勣的嫡长孙,承袭李勣的爵位。
他这次造反打的是匡扶李唐的名号。】
听到李敬业造反,唐高宗李治轻皱眉头,随后又看向武则天。
不同于唐高宗李治的反应,李显听到李敬业造反,李显的眼神亮了。
他万万没想到李敬业竟然现在自己一边,想来平日也没多少接触,不想是如此忠臣!
【李显】:李敬业是忠臣!!
“大唐不是还在么,他匡扶什么大唐?”阿斗不解,如今的阿斗还没有意识到神迹之前的提醒。
阿斗的心声再次出现在天幕上,又飘到了李显的眼前。
李显再次被阿斗无意间的发言激怒,答案不是显而易见么,李敬业当然是为了他,他才是正统的皇帝!
【李显】:他自然是为了我!
看在李显完全不过脑子的发言,公子扶苏再一次觉得武则天废皇帝废的没错。
天下若真交到李显这样的人手中,迟早也要完。
公子扶苏着实想不明白,李显怎能如此无能?
但他转念一想,自己好像也很无能,明明自家父皇是千古一帝,他们大秦竟二世而亡。
【怎么说呢,大臣李敬业只是名字上要匡扶唐朝,这也是他为何失败的原因之一。】
名义上???李显大为不解,什么意思??
【咱们先简单说说李敬业造反的前因后果,在唐中宗李显作死后,他被贬为庐陵王,随后李旦为帝,而唐睿宗李旦登基后开始摆烂,直接让他母后武则天临朝称制。
作为大臣的李敬业对武则天临朝相当的不满,因此他被武则天贬到柳州为官,于是大臣李敬业更为不满。
684年九月,李敬业与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人一起,谋划造反,这几人也都是被武则天罢免贬罚的。
他们起兵于扬州,李敬业自封为大将军,恢复和维护李唐!!】
恢宏的音乐响了起来,卡通李敬业出现在了天幕上,头上几个大字,“匡扶李唐!”
如此恢宏的音乐,让李显也跟着激动起来,他在心中默默的下定决心,等着自己登基后定会重用李敬业,不愧是开国功臣的子孙,对大唐如此忠臣!
【李显】:等我登基,定会重用此臣!
见到天幕上的卡通李敬业,武则天连一个正眼都不给他。
看的出来,武则天对李敬业很是不屑。
看着李显的心声,唐高宗李治心中发堵,他着实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有如此蠢钝的儿子。
此时此刻,唐高宗李治有些许的后悔,早知今日他就不该对李贤下手。
本来杀李贤是为了给李显清路,害怕朝中臣子会有二人,拥护李贤扰乱朝纲。
但是世间唯独没有卖后悔药的,就算唐高宗李治再如何后悔,李贤也不会死而复生。
武则天当真一眼都不想看李显,这个愚蠢不堪的废物。
看到这阿斗还是不明白,明显李显也不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之前他还说要把天下给 他老丈人。
扶持这样的皇帝有什么用?再说大唐如今还是李唐,何来匡复一说?
“这个李敬业不会是打着李显的幌子,想要自己当皇帝吧?”阿斗说出自己的想法。
此言一出,诸葛亮当真一脸欣慰,他家少主当真成长了。
乐瑶看着戏精粉丝的讽刺发言,着实被逗乐了,不愧是戏精粉丝,把李显当时的心境表现的淋漓尽致。
【李敬业在扬州造反后,由骆宾王写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很快招揽了十万大军。
可见,站在大义一方的李敬业还是很得人心,同时也可看出唐朝士兵对李唐的忠诚。
但是李敬业口号喊的虽然很响,但是招揽到人马后,他的心思却和他的口号不同。
之前李敬业可是打着恢复唐中宗李显的帝位的名号招兵买马。
别看唐中宗李显不怎么靠谱,但他毕竟是唐高宗李治选定的正统的皇位继承人。
且登基之初,唐中宗李显的虽错招频出,但总比一登基就直接把权利交给武则天的李旦要好。】
终于听到神迹夸赞自己,李显给了一旁李旦相当不屑的眼神。
李旦一整个大无语,他三哥是把自己当成皇位的竞争对象了??
天地良心,他根本不想当皇帝,他就响当一个闲散王爷,好好的钻研文学。
【可是李敬业打着唐中宗李显的名字,可是起义后根本没有派人去联系李显。
随后又找了一个和已故妃太子李贤长的很像的人,并声称废太子李贤并没有死,他要扶持的人是废太子李贤,而不是被废的皇帝李显。】
李显再次愣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敬业这是几个意思???放着自己这个大活人不扶持,去扶持一个死人!!!
第270章
李旦看他三哥那个样子, 满心的无语,这还用猜么,对方只不过借个由头罢了,还真以为是为了匡复李唐江山么?此李非彼李。
“你叹气作甚?!”李显方才听到李旦叹气, 转头问他。
“三哥, 你听错了。”李旦不承认。
“你可是瞧不起我, 我再如何不堪, 总比你要强的多!”李显强调。
“对对对,三哥你比我厉害。”李旦也不和李显争, 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你可是在敷衍我?讽刺我?”李显也不知怎么了,看李旦相当的不顺眼。
“闭嘴。”唐高宗李治道,他不想听他这两个蠢货儿子争吵,耽误神迹之言。
听到这,阿斗的眼神迸发出光芒, 他第一次不在军师指引下看清一个人!!!
自己终于会明辨是非了!!!!
阿斗兴奋不已, 他最欠缺的就是认人之术!
“爹, 我一看他就不是个好东西, 他果真不是个好东西!”阿斗兴奋的和个孩子一般。
见自家爹爹如此兴奋,小刘谌虽不理解, 也跟着拍小手, 给他爹爹加油!
“少主, 厉害!”张飞不吝夸奖, 恨不得把他家少主举高高。
蜀国这边其乐融融, 和唐朝大殿的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
讲真,李显还不如阿斗, 起码阿斗听话,有自知之明。
【除此之外, 咱们再来看看李敬业还做了什么举动彰显他的野心。
万事俱备后,李敬业打算起兵造反,此时他的部下提出截然不同的两个谋略。
魏思温提议李敬业应该以匡复李唐为辞,直奔洛阳,如此天下人都知道此次造反乃是为了勤王大义,必定会赢得四面八方的响应。
若李敬业真心想要匡复李唐,魏思温这个谋略方向绝对是正确的。
要知道山东之众向来对武则天不满,并且那些豪门士族朝堂的意见很大,若能团结他们定会增加此次造反的胜算。】
唐高宗李治记下了魏思温的名字,同样,武则天也记下了魏思温的名字。
李显不敢说话,但是冷哼一声,于此同时又瞪了李旦一眼。
李旦……
李旦低着头,沉默是最好的保护伞,不该他该参与的事情绝对不发声。
武则天听着神迹所述当年之事,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
若当年李敬业直攻打洛阳,说不定眼下就是另一番场景。
果真蠢钝之人听不进良言。
【但是薛仲璋的提议却截然不同。
他提议先攻打常州和润州,也就是先南后北的政策,先把江南的富庶之地攻打下来作为根据地。
如此李敬业就有了自己的地盘,随后再向北方进攻也不迟,到时候就算败了,还有退守之地。
相比之前第一条建议,薛仲璋这个提议显然变了意味。
若李敬业只是作为臣子而匡复李唐,怎需要建立自己的地盘。】
【路人甲】:明摆着要自立为王。
许久没有出现的粉丝路人甲出现了,顺便吐槽了一句。
“他想要自立为王!”李显看到自己眼前的弹幕,不由大惊。
李旦……他真想劝劝他三哥,没事多读点书不好么??这有什么好吃惊的,不是明摆的事???
【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案中,李敬业选择了第二个方案,先奠定霸业,再向北图谋中原。
魏思温奋力劝解,众所周知兵力合则强,分则弱,此时李敬业只有十万大军,看起来挺多。
但是短时间内召集到这么多的新兵,其中有很多人并没有实战经验,如此和朝堂军队硬碰硬,其实优势并不是很大,此时分散兵力绝不是明智的举动。
而且李敬业此举明摆着彰显了他的野心,要自建巢穴。
原本这些士兵愿意跟随李敬业纯粹是为了光复李唐,李敬业整这么一出定会失去人心。】
听李敬业竟想另起炉灶,刘备满脸唾弃。
以大义为由骗取人心,当真恶心。
“我定当匡复汉室!!”刘备语气坚决,他的目标从未变过,光复汉室!
诸葛亮张飞等人随声附和,这不是刘备一个人的目标,而是蜀国上上下下所有人的目标!
阿斗也跟着他爹激动的呐喊,“匡复汉室!”
如今这也变成了阿斗的理想,蜀国不灭,汉朝永存!
【但是李敬业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他采纳了第二个策略,他亲自带兵去攻打金陵。
当然,李敬业如此坚决选了第二个方案,一来是因为他的野心,二来是因为提方案的薛仲璋是大臣裴炎的外甥。
大家先记住薛仲璋的这个身份。】
“大臣裴炎和李敬业两人不会是一伙的吧?”赵匡美的眼神亮了,他最喜欢的就是听神迹推理。
之前赵匡美还没注意到裴炎和李敬业还有这种关系。
“说不定这还真是一盘大棋。”赵德芳也来了兴趣,他觉的事情不简单。
“德芳,你觉的这是一盘怎样的棋。”赵匡胤发问。
“回父皇,儿臣只是觉的时间点有些奇怪。”赵德芳道。
“说来听听!”赵匡美一副迫不及待的模样。
“首先李敬业原本是以匡复李显政权为由,为何突然改成废太子李贤?”赵德芳开始分析,“李显复帝明显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