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到底是谁不想让李显复帝?”赵德芳再次发问。
“还有明明直攻洛阳才是上上策,偏偏开始攻打金陵,给朝堂反应的时间。”赵德芳眯了眯眼睛,“我怎么李敬业被裴炎的外甥给忽悠傻了。“
“你的意思是这都是裴炎的谋划?”赵匡美觉的离谱的同时又觉的有点道理。
【李敬业此举给了武则天充分的时间调兵遣将。
而太后武则天仅仅用了七天时间,便召集了三十万大军,并任命李孝逸为大将,李孝逸亦是李家的宗室,他属于普普通通之人,并没有杰出的能力,武则天之所以任用他,不过是借用了李唐宗室的名声。
于此同时,太后武则天又任命大臣魏元忠充当监军,这位是真正有才能之人。
不得不说,在识人方面,武则天的确眼光不错。】
听到武则天能调动三十万大军,公子扶苏断定这场造反必输。
同时,公子扶苏觉的自己之前小看了这位历史上的女帝。
【果不其然,魏元忠在此次平定叛乱中表现的十分杰出,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战乱。】
两个月!!李显不敢置信,仅仅用了两个月就平定了战乱,他的母后简直太可怕了……
【李显】:怎么才用了两个月?!
【李敬业的造反失败,除了他自身的战略失败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咱们总结一下。
咱们从之前王朝更替中可以看出,一个王朝的覆灭最主要的核心原因,一个是阶级矛盾已经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二是民不聊生百姓已经到了活不去的地步。
而此时的大唐,并不具有这两个核心原因。
朝堂的矛盾虽然存在,但是并没有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说白了,武则天手腕还是强硬的。
二是百姓安乐,因此百姓们并没有要造反的念头。
还有一点,此次造反局限在唐朝内部,偏偏李敬业还是一个大臣,没有明太宗朱棣的身份。】
“意思是母后的运气好?”李显寻思了半天,总结出这么一句话。
“蠢货。”唐高宗李治实在忍受不了李显的愚蠢,开口骂道。
【接下来咱们说回薛仲璋这个人,方才让大家记住他的身份,大臣裴炎的外甥。
也正是因为这个人的推波助澜,武则天往权利巅峰又进了一步。】
听神迹这般说, 公子扶苏仿佛一下明白了什么,他应和神迹之言点了点头。
公子扶苏的一举一动皆落在秦始皇嬴政的眼中。
“有何想法。”秦始皇嬴政问扶苏。
见自家父皇提问,公子扶苏相当认真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正如神迹所言,薛仲璋的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公子扶苏道, “正因为薛仲璋参与了这场造反, 必定牵连大臣裴炎, 如此让太后武则天师出有名, 可一举扳倒政敌。”
“嗯。”秦始皇嬴政点了点头,这一声嗯是对扶苏的肯定, 神迹的出现的确让他这个儿子转变了很多。
之前的公子扶苏和秦始皇的政治理念完全不同,他没有意识到加强皇权的重要性。
对身边的大臣采取的也是怀柔之策,有恻隐之心是好事,但是作为帝却要不得。
如今的公子扶苏却知道从皇权出现,以皇帝的视角来分析政局, 这个转变是秦始皇嬴政特别希望看到的。
“且, 太后武则天能在短短两个月就平定这场叛乱, 如此迅速, 更让朝中大臣看清太后的权利。”公子扶苏看向他家父皇,“自古以来, 以强者为盟。”
正是这一波波的推波助澜, 把太后武则天推向权利巅峰。
听到自家外甥造反, 大臣裴炎便知道自己的下场, 这场政变他最终还是输了。
同时大臣裴炎也预示到了唐朝的结局, 自己终究是大唐的罪人…
【咱们先来看看大臣裴炎对李敬业此次造反的态度,武则天询问裴炎计策。
大臣裴炎竟不急着平定造反, 反而对武则天道,此次叛乱正是因为皇帝年长却不亲政事, 这才给叛匪造反的借口。
如果太后武则天愿意还政于皇上李旦,那么叛军便不讨自平。
这话从表面来看好似没什么毛病,李敬业造反打出的名号是匡复李唐,并不是要推翻李唐,那还政于李旦似乎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赵德芳听着直摇头,“李敬业此举和以往的清君侧有何不同。”
听神迹听的多了,赵德芳的政治素养也上来了。
“可不是,就像杀了黄子澄,朱棣就不造反了?还是杀了大臣晃错,就没七王之乱了。”赵匡美应和。
若太后武则天还政于李旦,大概率李敬业造反借口就变成了“清君侧”。
毕竟大臣裴炎的确是手握重权的权臣。
【但是实际真是这样么?从前面的分析咱们可以看出此次李敬业造反,不过是打着匡复李唐的由头自立为王而已。
裴炎此言可忽悠不了太后武则天,从古至今哪有不讨自平之说,就算出兵讨伐也不一定能快速平定战乱。
且此时也有大臣提出,大臣裴炎已经大权在握,要是他没有别的企图,为何要太后还政于皇帝李旦?
于是太后武则天以造反之名把大臣裴炎压入大牢,谁让他的外甥参与到了这次政变当中。】
听到这,李显很是迷惑,他已然不知大臣裴炎到底有没有造反之心。
怎么朝堂之事会如此复杂?!
【大臣裴炎入狱后,有大臣提裴炎求情,他们都上谏表明裴炎绝对不会造反,就算他们造反,丞相裴炎也不会造反。
但是武则天却特别笃定,她说他在知道大臣裴炎造反,但是众臣却没有造反之心。】
“那裴炎真的有造反之心么?”李显在心里嘀咕,其实此时的他已经认定裴炎有造反之心,毕竟他家母后如此笃定。
李旦一直低头不炎,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原本他就不想放皇帝,听神迹透露出这么多后朝之事,他就更不想当什么皇帝了。
【咱们先不论大臣裴炎到底想不想造反,这次咱们从武则天的视角,权利者的角度看看他到底该不该死。
首先李旦登基后,裴炎的阵营迅速转向李旦,并且手中的权利足以和武则天抗衡。
其次,光宅元年八月,裴炎已然有了逼宫的想法。
最后,好巧不巧光宅元年九月,李敬业造反的谋臣还是大臣裴炎的外甥,并且面对造反,大臣裴炎并没有要打的意思,反而劝武则天还权。
补充一点,在为大臣裴炎求情的大臣当中,有一位手握重兵的程务挺。】
“大臣裴炎的确必死。”公子扶苏感叹,他把自己代入了武则天的处境,以上位者的角度来看裴炎。
或许在后世之人眼中大臣裴炎是被武则天害死的忠臣,但是作为帝王角度,他的确是该死。
试想一下,有那么一位大臣,八月的时候他便有造反指之心,九月的时候他的外甥直接造反,而此时该大臣不但不想抵抗,还开始逼权。
更可怕的是,他的同盟之中有掌握兵权的同僚支持。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可以说裴炎之死在他打破唐高宗李治构建的权利平衡后已然注定。
咱们先抛开对武则天女性身份的这一滤镜,单从皇权和臣权角度来看。
裴炎之死,不过是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失败结局而已。
武则天只是做了一个君王的常规操作而已。】
听到这,唐高宗李治的眼神一暗,神迹再次提到了他不想承认的事实,李唐江山的确被武氏所篡,且自己正是罪魁祸首。
唐高宗李治终于明白后世为何对自己的功绩避而不谈,反而对自己肆意的抹黑后世之人是在怨恨自己放权于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再次看向武则天,眼中已经是毫不掩饰的杀意,两人虽多年夫妻,可是在权利面前连父子都没有,夫妻之情算什么。
武则天淡然的迎上唐高宗李治带着杀意的眼神,无半分躲避。
“篡唐江山,陛下可留武家后人。”武则天大大方方问唐高宗李治。
听自家母后如此直言,吓的李旦和李显两人屏住呼吸,他们想不通他家母后怎么敢当着他家父皇的面说“篡唐”二字。
和神迹所述的历史不同,这个平行世界里的唐高宗李治不但杀了自己的儿子李贤,并且以各种理由屠了武家满门。
如此行径让朝中大臣一度以为唐高宗李治要废了武则天,但唐高宗李治不但没有废了武则天,反而愈发放权于她。
唐高宗李治是斩断了武则天所有的退路,防止外戚专权。
而武则天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丝毫阻拦,不得不说,二人真的很像。
听武则天此言,唐高宗李治收敛了眼中的杀意,继续听神迹所述。
【这场抗衡的结果是武则天大胜,大臣裴炎和支持他并手握兵权的程务挺皆被处死。
随着裴炎的倒台,朝堂的形式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武则天迅速的把丞相班底彻底换成了她的人马,朝堂的权利终于全部握在了武则天手中。】
听到这,李显不由的看向一直低着头的李旦,眼神中充满不屑。
虽然李显本人没有打的过他娘武则天,但是他自认为比李旦做的好!起码自己曾经反抗过。
【阿斗】:那唐睿宗李旦呢,继续当傀儡皇帝?
阿斗很关心李旦的处境,某种意义上他觉得两人甚至有一点相似,只是自己的命比他好太多,自己身边有忠诚不移的相父。
李显看到天幕中阿斗的发言,不由点头,这正是他想问的,他这个四弟到底在干什么,为何不反抗!
【李显】:李旦为何不反抗?他在干什么,就甘心当傀儡?!
李显的心声从李旦面前飘过,李旦特别无奈,反抗??他用什么反抗?!他光是能保住自己的命就已经很难了…
李旦心中默默叹气,从他听裴炎被杀后,他就知道完了……
【路人甲】:武则天的权利得到另一步的扩张,李旦能保命就不错了。
路人甲实在受不了抬杠的粉丝,他没想到这年头唐中宗李显那样的都有粉丝支持。
【怎么说呢,唐睿宗李旦此时的处境真的特别艰难,他身边真的没有任何人可用。】
【阿斗】:李唐的宗室呢?
阿斗提出疑问,李旦懦弱无能,那些虎视眈眈的宗室总不会束手就擒吧?
阿斗此问也正是神迹前汉武帝刘彻想要问的,难不成李家就没人了?
【唐睿宗李旦到如此境地,和李唐的这些宗室们有离不开的关系。
接下来咱们说说李唐宗室面对大权在握太后武则天的举措。】
天幕中出现卡通形象的李唐宗室,他们头上几个大字,“我们来啦!”
第272章
看天幕上这些李唐宗室这群人, 唐高宗李治脑海中闪过他们的嘴脸,当真是没几个成器的东西……
随后唐高宗李治在心里长叹一口气,想到到李唐宗室他便联想到自己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
唐高宗李治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四个由武则天所出, 其余四个皆为庶出。
除了唐高宗李治亲自培养的太子李弘, 以及被斩杀的废太子李贤外, 唐高宗李治竟然找不出一个能担起重任的皇子。
唐高宗李治把剩下几个儿子的名字在脑海中过了一下, 心口更加闷顿,与其选择他们, 还不如把大唐江山交给武则天……
这个想法在唐高宗李治脑海中一闪而过,唐高宗随即闭上眼睛,他被自己这个荒唐的想法震惊。
唐高宗李治猛然闭眼的动作被武则天看在眼里,多年夫妻,即便唐高宗李治不说什么, 只他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武则天就知道他想什么。
其实武则天的想法和唐高宗李治是一致的, 但凡有个成大器的儿子, 她也不是不可以放权。
可谁让没有一个人可托付,已逝的太子不说, 废太子李贤上来就争权打压, 预谋造反, 却没有本事造反成功, 这样的李贤, 亦然不配为帝。
【垂拱四年(688)五月,太后武则天给她自己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而加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天降祥瑞, 武则天得一宝图,该宝图写着八个大字,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而武则天给自己加封的尊号正是来源于此。
当然了,古代的祥瑞是怎么来的大家都应该清楚,毕竟历朝历代都不缺祥瑞。】
提到祥瑞,赵匡美不禁想到他们大宋那个宋真宗,当真是满地的祥瑞。
“德芳,你可别学宋真宗那小子整什么祥瑞。”赵匡美道。
赵德芳……
赵匡胤也补了一句,“别学他。”
“是,父皇。”赵德芳应。
这八个大字一出,武则天的野心昭然若揭,明眼人都知道武则天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
但是唐高宗李治仍旧闭着眼睛没有什么反应,这点让太子李显特别不解。
他家父皇为何一点情绪波动都没有,反而愈发断定。
忽然,一个念头出现在李显脑中,他家父皇不会早就有心将李唐天下送给他家母后吧?!
这个荒唐的念头一出,犹如野草丛生般在李显心中蔓延开来。
并且李显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若不是他家父皇有心将大唐江山拱手相让给他家母后,他家父皇为何要将他二哥李贤处死?
按照神迹之言,他二哥李贤明显比自己还有李旦有本事。
说不定大哥的死也有蹊跷!
若不是他家父皇有心将大唐江山拱手相让给他家母后,他怎么可能提拔裴炎为辅国大臣,明明裴炎并不忠于大唐,特别裴炎还对他这个当太子的存有二心。
重用裴炎,不明摆着不向着自己么!
合着乐瑶之前分析那么多,李显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句胡都没有听进去。
之前明明说了,若不是李显的骚操作打破了唐高宗李治原本建立的权利平衡,大权怎会旁落到武则天手中。
在权利失衡的那一刻,身为太后的武则天只有两种选择。
要不就听之任之,把权利下放给权臣,后果可想而知,毕竟从古至今只出了诸葛亮这样一位一心为国的权臣。
要不就把权利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毕竟信谁都不如信自己。
想跑偏的李显一整个大无语,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父皇竟然如此……他怎么有脸面对列祖列宗!
他家父皇是要美人不要江山啊!
【垂拱四年七月,太后武则天正式将祥瑞的“宝图”改名为“天授圣图”。
并且将发现祥瑞宝图的地方命名为圣图泉,还专门派护卫过去保护圣图泉。
随后又将洛水改名为永昌洛水,更夸张的是武则天还封洛水之神为显圣侯。
武则天通过一道又一道的旨意,给祥瑞披上了华美的衣衫。】
天幕中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动画,只见一块破石头被放到了华美的盒子里,然后这个华美的盒子又被放到一个更华美的盒子里,随后华美的盒子上又加嵌了价值连城的宝石。
然后这个华美的盒子被送到了天上,头上两个大字,祥瑞!
【这还不算完,武则天还要在洛水祭祀。
要知道古代可不是随便就能在洛水祭祀的,且此时的洛水已经被武则天加上了各种光环。
在洛水祭祀的消息一传出,众人开始揣度武则天的心思,与此同时谣言也开始满天飞。
有人说武则天此举就是想自己登基,废除李旦的皇帝之位。
有人说武则天毕竟举就是想把李唐的宗室骗到长安,然后团灭了李唐宗室。
总之宗室上下人心惶惶,当然,亦有人蠢蠢欲动。】
武则天的眉头微微上挑,等着听神迹接下来所述的李唐宗室名单。
【咱们来看下老李家还有什么人。
韩王李元嘉,唐高祖李渊之子,任绛州刺史。
黄国公李撰,韩王的儿子,任通州刺史。
霍王李元轨,唐高祖李渊之子,任青州刺史。
鲁王李灵夔,唐高祖李渊之子,任青邢州刺史。
越王李贞,唐太宗李世民之子,任博州刺史。
琅邪王李冲,越王之子,任博州刺史。
可见此时老李家的宗室还是很有权势的,身居要职。
他们手上有兵力有财力,还有李唐血脉,若是他们能推翻武则天的统治,李唐家的天下就是他们的。】
汉武帝刘彻来了兴趣,他想知道武则天到底有没有本事对抗宗族。
毕竟汉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甩掉了尾大不掉的藩镇割据。
就目前来看,汉武帝刘彻觉得李唐的宗室打不过武则天,这女人的确有些政治手腕。
【首先行动起来的是黄国公李撰,他为了出师有名,特意伪造了唐睿宗李旦的皇帝书信,书信内容为“朕被软禁在后宫中,请众王发兵救朕!!”】
李旦????
这已经不能用离谱来形容了,这些所谓的宗室是不是觉得自己活的太长??
李旦当真一个大无语,他们要造反就大大方方的造反,干嘛要连累自己!!
此刻李显有些幸灾乐祸,他特别想知道他家母后要是看到这些书信反应如何。
【随后琅邪王李冲也伪造了书信,这封书信说太后武则天准备废除唐睿宗李旦,要将李家的江山交给武家!!】
李旦……
行吧,这一个个的好叔叔,是打算直接把他送去见太爷??
这帮老不死的!!当真不顾他的死活呀!
他们此举可是把自己架在火炉上烤,自己是跟着造反还是不反?
跟着造反吧, 他人在宫中,
李旦越发觉得当皇帝太难了, 所有人都对着皇位虎视眈眈。
有强势的母后, 有想掌控大局的权臣,亦有想趁火打劫的宗室。
这个皇帝谁爱当谁当吧!反正他是不当!
【虽然师出有名, 但是要造反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大家必须齐心协力才可。
不然就像汉朝时候的七王之乱,原本该是稳赢,结果七王之间先内讧起来。】
听到齐心协力这几个字,武则天笑了。
这四个字当真与李唐宗室毫不相干。
【但是面对权利, 齐心协力可比想象中的难多了。
特别是在古代, 信息的传递的确是个大问题, 谋划造反可是一件大事, 要保证众亲王大步调一致,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来筹划。
显然, 琅琊王李冲虽然让这次造反师出有名, 但是他的行动太快了, 快到根本没和其他亲王商量。
勤王的名号一起, 琅琊王李冲直接派遣博州长史萧德琮招兵买马。
讲真, 这种事情应该提前准备,毕竟以亲王身份造反成功的只有唐太宗李世民和明太宗朱棣, 这两人如何神勇,大家应该都知道。】
天幕中出现琅琊王李冲的卡通形象, 直接他异常亢奋的在天幕上跑了跑去,挨个敲众亲王的大门。
头上顶着一行大字,“咱们一起反了!”
听琅琊王李冲此举,公子扶苏断定此次造反定不会成功。
琅琊王李冲的情况和唐太宗李世民还有明太宗朱棣完全不同,那两人在军中的威望可不是一般人能企及的。
而且最尴尬的一点,琅琊王李冲只是一个小辈,众亲王凭什么跟着小辈造反?
若是造反成功了,这皇位由谁来坐呢?
公子扶苏连连摇头,当真一个比一个不靠谱,把造反当做儿戏。
李旦听着也相当无语,这就是不顾自己死活的造反计划?
那个李敬业有十万大军都没办法打败他家母后,这琅琊王李冲现招兵买马,连盟约都没和其他亲王商量好。
造反???这就造反了??
没本事造反就不要造反!安安稳稳的当他的琅琊王不好么!
此时此刻的李旦真想给琅琊王李冲一个大嘴巴子,他以为造反是什么,小孩子过家家?
【此时此刻,其他的亲王们还没有准备好就接到作为小辈的琅琊王李冲的通知,让他们共同奔赴洛阳!
提前不通知不谋划,上来就让他们跟着卖命,凭什么?
区区一个小辈而已,指挥他们这些当叔叔?众亲王的态度可想而知。】
天幕中再次出现动画,方才琅琊王李冲特别兴奋的敲打众亲王的门,但是没有一个人给他开门……
【不但亲王这里不配合,琅琊王李冲那边情况似乎也不怎么好。
首先是李冲那边闹的动静太大,直接惊动了武则天,武则天立马派兵讨伐李冲。
其次,琅琊王李冲招兵买马并不顺利,之前咱们分析李敬业为何造反失败时提过,想要造反成功必须要有民众基础。
如今唐朝只是朝堂间的内斗,还没有波及百姓,因此李冲造反之举并没有多少百姓愿意支持。
又不是活不下去,何苦为了皇家间的权利之争搭上自己的性命。】
武则天听神迹提到百姓,她的眉眼间多了一分认真。
自打武则天登基后,她的政治中心更加偏向寒门,而寒门则出自于百姓。
除了提拔寒门之外,武则天还在筹谋该如何消除朝堂中的异己,这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
别看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个个毕恭毕敬,但到底有几人忠于自己却不得而知。
或许,唐太宗时期的谏言不错,但是要换一种方式,比如匿名的谏言。
【李显】:琅琊王李冲到底招募了多少人?
李显特别好奇,一万两万还是三万?
他好奇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
不知为何,李旦总觉的他家三哥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他是不是特别想知道那些亲王兵败后自己的下场会如何凄惨??
果然,叔叔没有一个好东西,他的亲哥哥也不是个好玩意。
李旦的心口拔凉拔凉的,感叹道最是无情帝王家爱,当真如此。
【被琅琊王李冲派去募兵的萧德琮来报,愿意跟从李冲造反的只有五千人。
而这五千人里还有一部分人只是单纯的为了银子,不是诚心诚意的为李冲卖命!】
五千人!!!
听到只有五千人愿意造反,李显一整个大吃惊,他万万没想到只有这么点人愿意造反。
按理说他们老李家有造反的基因,细数一下太宗爷爷造反成功了,太子李承乾造反失败,他哥哥李贤意图造反。
怎么都不至于只有五千人愿意跟随造反,这个琅琊王李冲人缘也太差了!
不光李显吃惊,李旦也相当震惊,五千人……造反个锤子……
武则天则相当的淡定,于此同时她把百姓二字牢记于心。
只要民心所向,这天下就没人能反的了,神迹所述忽然打开了武则天的另一种思路。
武则天类比了汉文帝和唐太宗,忽然发现二人之所以被后世成为千古明君,百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公子扶苏感叹道,若百姓安居乐业,到底是李唐江山还是武氏天下于百姓根本无所谓。
听神迹所述了那么多,百姓二字已经被公子扶苏牢记于心。
公子扶苏在思考的同时,秦始皇嬴政亦在思考,并且把思考转化为实际的政策。
秦始皇嬴政对历朝历代的政策都记录的非常详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今秦朝终于不用摸着石头过河了。
【虽然手上只有这么点人,但是此时的琅琊王李冲已经骑虎难下了。
要不说造反需谨慎,这可是一条不归路,一旦开始就只能一条路走到底。
琅琊王李冲的计划是先把博州作为作为根据地,随后率领大军渡过黄河,一路攻打到洛阳,半点不拖泥带水。
计划是好的,若李冲有李敬业的十万大军说不定还真能推翻武则天的统治。
但他只有五千人,这五千人还是临时招募来的,刚到武水县城,琅琊王李冲就迎来的第一场败仗。】
李显……
他虽然知道李冲不行,但是没想到他如此不行,刚出家门口就败了……
神迹后面的话李显都不想听了,他只想知道自家母后会如此处理李旦,毕竟李冲这次造反是借着李旦的名头。
【经过这场大败,李冲的军队备受打击,有将领提出以五千人硬碰朝堂大军,根本不可能胜利。
第二天,李冲就处死了这位将领,本想杀鸡儆猴,但没想军中的将领士兵直接不干了。
没有办法,琅琊王李冲只能带着剩下的兵折回自己的大本营,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天幕中原本十分亢奋的卡通琅琊王李冲忽然变的蔫头耷脑,身边只跟着零零星星几个人。
他头上几个大字,“不打了,回!”
【但是想回头哪里是那么容易的,李冲刚回到博州就被背叛的将领杀害。
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反,竟然不到七天就平定了,见李冲战败,其他亲王更一点动静没有。
只有一人响应,那就是李冲的父亲李贞,他在豫州宣布起兵。】
听到这阿斗不明白了,李贞不是李冲的爹么,怎么等自家儿子死了才跟着造反?
“他为何现在才反?”阿斗问。
【古代的通信决定了时间差,加上琅琊王李冲败的太快,如此显的李贞反应太慢。
武则天再次派十万大军是攻打李贞。】
“按理说李贞是自家爷爷的儿子,这号召力总比李冲那小子要强吧?”赵匡美好奇这次又是多少人。
虽然是后朝之人,但是赵匡美并不是什么事都知道,加上唐朝资料鱼龙混杂的,根本看不出谁真谁假。
“若李唐宗室有一个有本事的,李唐天下也不至于改姓武。”赵德芳道。
赵匡美点点头,也是。
【这一次武则天再次高看了李家父子,李贞的表现和他儿子差不多,也只有五千人马。
并且在他起兵造反的第二天就得知自己儿子战败了,可想而知此时李贞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