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女领主by三春景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8
“我见过很多各种各样的淑女,几乎每一个都很可爱。但见过路易莎郡主后,我才能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出色的骑士,会痴迷于某个贵妇人,为之‘效劳’——在我看来,那毫无意义,他们根本不可能得到那位贵妇人。”
所谓骑士对贵妇人的‘效劳’,其实就是此时正流行的‘宫廷爱’。宫廷之中,大家认为‘爱’是高尚且高雅的,而骑士们往往会将自己的‘爱’投射到某位出众的贵妇身上……因为‘爱’,他们要一步步追逐贵妇,做各种各样的事(这就是效劳了),不能有强迫的行为。
但不管最后贵妇人是否对骑士有感情上的回应,两人理论上也不能越雷池一步——宫廷里的男人们,尤其是位高权重的那些,没有对那些公开示爱自己妻子的骑士表示不满,原因就在这里了。
不是他们喜欢被戴绿帽子,而是这更像是一种‘游戏’,扮家家酒的游戏。既然是游戏,那自然是不必当真的。甚至这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宫廷之中,偷情、淫邪的风气,毕竟大家将感情奉献给‘纯洁无瑕’的宫廷爱了嘛!
至于说偶尔有人将游戏当真了,或者假戏真做……那就是宫廷丑闻了,该是怎样是怎样。
“见到路易莎郡主的一瞬间我就明白了,如果是那样高贵、美丽,让人美妙地仿佛重归伊甸园的女士,那就算不能指望最终得到什么,也会心甘情愿为她‘效劳’。事实上,若真能受她吩咐,取悦于她,在比武场上,或者别的地方为她带来荣耀,这真是求之不得。”
“……如果不是我父亲来了急信,一定要我立刻返回西岱,我想我会在特鲁瓦停驻更久。”
“听起来的确真心实意。”西敏公爵摸了摸下巴,点评了一句。然后又说道:“这样说来,路易莎郡主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佳人,让您失陷了进去。啊,幸亏罗琳小姐最近已经结婚,还是远嫁去了南方,不然这让她听到了,该有多伤心啊。”
‘罗琳小姐’原本是安娜王后的侍女,当然本身也是贵族出身。她生的秀美,是宫里出挑的美女之一,还和卢卡斯是一对儿——如果不是卢卡斯的父亲,打定主意要为儿子寻一桩出众的、能带来更多好处的婚事,说不定他们就结婚了。
对此卢卡斯倒还好,虽然他也觉得罗琳小姐很可爱,但还远不到为此放弃更好的前途的份儿上。
“您可别这样说……”卢卡斯笑着混了过去。
“所以,那位路易莎郡主,她到底怎么样?就是美貌吗?哦,我承认,美貌是相当了不起的天赋,多少人哪怕是王侯,也不具备这样的天赋。但再美能怎样呢?我还见过如今的高登兰王后呢,的确举手投足非同一般,是个能让人欲火焚身的尤物。”
“可也就是这样了……我其实并不认为爱德华四世和她秘密结婚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为此他付出的代价,也不过是少赚了一笔王后的嫁妆,以及一次联姻机会——而后者,他用凯瑟琳公主的婚事,同样达成了目的呢!”
“对于一位国王,这并不是太大的代价,远未到支付不起的地步。而这,已经是美貌的极限了……”
“是啊,您见过高登兰的王后,那个时候您正在高登兰的宫廷做客。不过当时爱德华四世尚未公布秘密结婚的事,那位王后身上还没有作为高登兰王后的光环,以至于您实在过于‘客观’了。”有人笑着说道。
卢卡斯则认真回答:“我从未见过高登兰的新王后,但如果是路易莎郡主,我只能说,并非只是美貌。呃,这或许得你们见到路易莎郡主才能明白——相比起美貌,路易莎郡主拥有的是强大的吸引力。”
“就像阿芙洛狄涅的那条腰带,那才是她最强大的地方,只要戴上那条腰带,所有人都要被她吸引。而只要吸引的人足够多,总会有人爱她爱得不可自拔……那真是人群中的中心,有她出现,哪怕她一言不发,也会不由自主去看她。”
第58章 穿越中世纪058
就在特鲁瓦制造的‘穿衣镜’进入西岱, 引来不小反响的同时,同样是第一批订单中的一面‘穿衣镜’,还在进行着自己的旅程——从特鲁瓦出发, 一路走水路离开布鲁多边界,直到来到南边罗纳公爵的领地,并途径其宫廷所在的第戎城。
这是一小截陆路,但不算长, 离开第戎城后不远,又途经梭恩河、罗尼河这段顺畅航道, 就能下溯进入罗兰西的地界。
经过罗尼河支流, 再翻一段钱尼山路,可以抵达罗兰西名城萨丁。而从萨丁可以走波河航道,直达尼斯共和国。
相比起从特鲁瓦直抵西岱的便捷,要去到尼斯共和国就要慢得多了。不过,在特鲁瓦订购到镜子的尼斯商人安德里亚,放弃了和行动缓慢的大商队一起行动。拿到制镜工坊交付的穿衣镜后, 他立刻出发,以最快速度赶路,还是赶在了十月底回到了尼斯。
在进入尼斯城后,他也没有休息,而是首先去了玻璃行会。
这一天,玻璃行会的商馆恰好有不少人,安德里亚带着随从和一只大箱子走进商馆,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他的好友也在人群中, 立刻挤出人群,紧紧握住提前归来的好友的手:“我的朋友!真没想到能在这时候见到你!”
“按理来说,您这时候应该在普罗万, 参加今年那儿的冷集市才对!”
普罗万冷集市开始于‘十字高升节’,结束于11月1日的万圣节。本来按照安德里亚的计划,确实应该在9月中旬的瓦松王室婚礼上,和其他来自尼斯的商人一起献礼完毕后,就要去的。但谁也没想到,居然能在献礼仪式上看到‘布鲁多巨镜’这样的东西!
一下将后面的安排全都打乱了。
不同的人在‘布鲁多巨镜’上看到了不同讯息,多数贵族只是想着如果负担得起,那也想要。而商人们,都在评估其中的利益得失,这里面就立场复杂了。
哪怕只说尼斯一个地方的商人,也是既有乔瓦尼那样做转口贸易,巴不得将特鲁瓦出产的穿衣镜引进去东方,自己就此大赚一笔的。也有安德里亚这样,本身名下有玻璃镜工坊,大受打击的。
像安德里亚这样,在玻璃镜上有投入的尼斯商人并不算少,毕竟玻璃产业在尼斯一直很兴盛。而且由普通玻璃器到玻璃镜,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很有前途……如果不是这样,尼斯和纽伦堡这两个此时都很发达的城市,也不会不约而同地在这上头发力了。
不过在投资玻璃镜产业的商人中,安德里亚也算是押注大的了。所以在看到‘布鲁多巨镜’之后,他立刻打听起相关消息,当得知这是由特鲁瓦一家制镜工坊生产制作的,他头都大了——这就说明,‘布鲁多巨镜’并不是一时巧合得到的、可遇不可求的珍宝!
人为制造、可以稳定生产的大型平面玻璃镜……这意味着什么,安德里亚可太清楚了!
这意味着,技术上完全超越了尼斯,突破了尼斯玻璃镜行业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难关。更重要的是,面对这样的对手,尼斯玻璃镜根本毫无胜算!
当时和安德里亚一起见到‘布鲁多巨镜’的尼斯商人,也有人是投资了玻璃镜产业的。只不过大都没有安德里亚投的大,所以哀叹归哀叹,是还能稳得住的。
这些人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后,基本都选择了断尾求生。写信回尼斯,让这边的代理人出手那份玻璃镜产业,或者相关股份……过去为了未来可能的超额利润,做的投资还没收回没错,可既然损失已经产生了,那至少得及时止损。
唯独安德里亚不认输,一方面是他很大一部分身家都投入了进去,沉没成本太高了。另一方面,也是他性情使然,他就不是那么容易服输的人!已经深耕玻璃镜这一行十几年了,最近都开始盈利了——这种‘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痛苦与不甘心,大概只有本人最清楚了。
可以说是尼斯商人的坚韧,也可以说是固执。总之安德里亚选择了坚持到底,不止没有安排代理人卖掉自己的玻璃镜产业,还将参加普罗万冷集市的工作交给了最信任的助手。自己则是以最快速度订了一面‘布鲁多巨镜’,或者说特鲁瓦人称之为‘穿衣镜’的镜子。
在取到镜子付款后,他又用最快的速度带着镜子回了尼斯。
他虽然投资玻璃镜产业十几年了,但他本人是不太懂制镜原理的,只见过制作流程而已,而且还是尼斯玻璃镜的制作流程。所以他没能从特鲁瓦制镜工坊交付的镜子上看出什么来——这也不出所料,所以他按照计划,迅速带着这面镜子赶回尼斯。
一方面是为了让尼斯的玻璃镜匠们研究,看看能不能复制。另一方面,也是用实物打醒尼斯玻璃行会,让大家团结起来,要一起对抗特鲁瓦制镜业——他都打听到了,特鲁瓦制镜业是受布鲁多领主支持的产业,并不是某个商人好运研究出了技术。
也就是说,要打垮对方就需要更高层面的力量,这是仅靠他自己做不到的。
见到老友,一路旅途疲惫的安德里亚勉强打起了一些精神,握着手也没有寒暄,而是开门见山道:“我让我的助理去主持普罗万集市的事儿了,而我有更重要的事——我带了一面‘布鲁多巨镜’回来,特鲁瓦人管这叫‘穿衣镜’。”
他的话音刚落,原本还只是不远不近看热闹的人群,一下围了上来。
‘布鲁多巨镜’的出现,对尼斯玻璃业的确是个大消息。不过,这时候尼斯这边,大家也只是理性上知道,距离感性认知还差得远。因为影响是需要时间发酵的,也因为一封信、一个口头消息始终还是太轻飘飘了。没有见到真实的‘布鲁多巨镜’前,他们很难明白那是怎样的差距。
和现有的玻璃镜,无论是尼斯平面玻璃镜,还是纽伦堡凸镜相比,布鲁多巨镜根本不像是这个时代该有的产物!
“真的吗?传闻是真的,真有布鲁多巨镜?我还以为那是个玩笑呢!”甚至有人后知后觉,才发现最近流传的,关于布鲁多地区生产了大型平面玻璃镜的消息,居然是真的,不是大家在开玩笑啊。
“当然是真的!难道您没看到吗?有好几家玻璃镜工坊,同时突然要卖掉了!而他们背后的主人,要么是瓦松王太子婚礼时亲自去了的,要么也是有关系密切的亲友去了的。如果不是意识到玻璃镜这门生意要完蛋了,怎么可能……”
“我可没关心那些玻璃工坊背后的主人,而且那些玻璃工坊照旧开着,我又怎么知道他们换了主人……”后知后觉的那位还在嘟嘟囔囔的。
“不管怎么说,这次可以见到真东西啦!话说,‘布鲁多巨镜’真像他们说的那样吗?他们说的太厉害、超过我们的技术太多了,反而让人觉得在吹牛……如果不是知道这上面吹牛毫无意义,而且他们也确实出清了手中的玻璃镜投资,我肯定不会相信。”
“安德里亚先生已经带了实物回来,很快就能看到了。”说话的人死死盯着那只正被打开的箱子,脖子都伸长了,似乎是一定要看个清楚。
这时候,甚至原本不在行会商馆这边的会长,也接到了这边留守的随从传来的口信,急匆匆从离得不远的圣马可广场赶了回来。大家见会长来了,这才让出一个缺口,叫他能够越过聚拢起来的人群,去看马上要被取出来的镜子。
“怎么样?我听说安德里亚先生带回了一面‘布鲁多巨镜’?”会长手里拿着手帕擦汗。现在天气已经是凉飕飕的了,他还需要擦汗,显然是从圣马可广场一路小跑回来的。
旁边一位行会成员就说:“正是如此,会长先生……听说那些特鲁瓦人叫‘布鲁多巨镜’为‘穿衣镜’……真奇怪,是不是?穿衣服的时候用的镜子吗——哦!我明白了,要看到全身,确实得需要大一些的镜子。”
一开始还不太理解‘穿衣镜’这个名字由来的会员,说着说着居然自己理解了,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话音刚落,镜子连同固定的木制框架从箱子中取了出来,再然后就是拆架子、清理防震防磕碰的羊毛。做这些事的仆人有些紧张,毕竟是这么多人盯着做事。但做惯了活儿,动作却没有因为紧张而放慢,没多久大家就看清了穿衣镜的全貌和细节。
有人忍不住发出赞叹之声……虽然是竞争对手,但正因为自家也做玻璃镜,才知道这件事的难度呢!
赞叹之后,还有人忍不住上手去抚摸镜面:“这可真是太棒了!我是说完美,只有完美这个词儿才能形容——那些特鲁瓦工匠是怎么做到的?我完全想不明白这里面的事儿,这么大这么薄这么平滑的玻璃板,就很难了!”
“还有这镜子背后的镀层,他们到底玩了什么把戏?用的什么材料?我们什么材料都试过,但就算不计成本去做,也得不到这样清晰光亮的镜面镀层。”
当然,也有人还记得,这是对手的作品。看清之后立刻哀叹起来:“主啊!为什么在特鲁瓦那样的地方,会突然出现这样的产品,他们那儿难道有什么了不得的制镜传统!这是要毁灭尼斯制镜业不成?”
“这下真的完蛋了,我本以为‘布鲁多巨镜’的事儿,没有说的那么严重。但现在看看,传回来的消息居然是完全真实的……尼斯的玻璃镜根本不可能和他们竞争,哦,纽伦堡的也不行。这或许是唯一的好消息了:我们并不是唯一的倒霉蛋。”有人甚至喃喃自语了起来。
“安静下来,先生们!”会长到底是会长,虽然在看到那面巨大的、清澈的、在有些昏暗的室内都将人照得清清楚楚的镜子,他愣了一会儿,但他很快回过神来。
当众人因为他的出声稍微安静了点儿,他才看向安德里亚:“安德里亚先生,这面镜子您愿意卖吗?行会会加价购买,用于研究其中的技艺——尼斯制镜业发展至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也是很多人的谋生手段。”
“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就直接放弃曾经的投入,还有那么多人的生计……至少,我们不能不战而降!”
会长的话道理是对的,政治上绝对正确,所以大家也说不出反对的话——这也是安德里亚需要的,他本来就知道自己一个人没机会战胜特鲁瓦制镜业,那可是一方诸侯支持的!
当然,会长会有这样的决断,安德里亚也不意外就是了。他了解会长的处事方法,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作为玻璃行会的会长,玻璃镜又是玻璃产业新的巨大增长点,玻璃镜也和对方的利益息息相关。
在他任职会长期间,尼斯玻璃制造业一下损失掉玻璃镜这一大块儿,这可是很难对下交代的——即使所有人都明白,这根本不能怪他。谁能想到,特鲁瓦这么一个从未以制镜、制玻璃出名的地方,会搞出‘布鲁多巨镜’这样的大杀器?
玻璃行会花了1200镑,买下了安德里亚手中的穿衣镜——安德里亚订购穿衣镜,本来就是为了让人研究其中的技术,镜框什么的就不在意了。而且越简单的镜框越早完工,更合他心意。这样订购最基础的镜框,总共花费是1200镑。
这里面甚至不包含一路的运费,以及转手加价……只能说,他是真心想通过行会拯救尼斯的制镜业。
当然,拯救制镜业的同时,也拯救自己的生意,这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怎么样,玻璃匠师和制镜匠怎么说?”穿衣镜被工匠拆开研究后,安德里亚等不及询问。
这次参与进来的工匠,其中就包括安德里亚的制镜工坊的……这也算是他第一个将‘穿衣镜’带回尼斯的好处之一,如果真的研究出了特鲁瓦制镜工坊的技术,他掌握的工匠就再清楚不过了。
到时候,他的财富不仅不会因为特鲁瓦制镜业的崛起而大大缩水,以至于有破产的可能。说不定还能借这一次的机会,完成一次重要蜕变,就此踏入尼斯最有钱的商人那个阶层——危机可不仅仅是混乱,也是进步的阶梯!
会长身边的助理,也是真正了解制镜技术的一个中年男人,冲安德里亚摇了摇头:“安德里亚先生,您太着急了。昨天您才回来,虽然立刻就召集了工匠们……至少现在看起来,他们没什么头绪。”
其实这完全在预料中,‘逆向工程’真的那么容易做,那这个没有‘专利法’的年代,大家保密技术也该没用才对。事实就是,很多家族,很多城市,通过对技术进行保密,独享了某些生意不知道多少代!
安德里亚其实明白这个道理,但总是抱着希望。而且就算会长助理明明白白地说了,他也想去问问工匠们。
会长助理倒也没阻止他,只让了让,就叫他去玻璃行会商馆后的工场了——这里本来是一小片空地,连着更靠后的仓库。在用仓库储存货物时,这一块空场也可以临时、短时间堆放一些货物。现在的话,用作给工匠们研究穿衣镜的场地。
主要是,真研究出什么来了,按道理应该是行会内共享技术的。这种前提下,将研究场地放在谁的地盘都不合适。
安德里亚来到工场,拆开的镜子,镜框已经被扔到一边,无人在意了。即使那很值钱,纯卖金银也价值不菲……只能说,现在的主角是镜子本身,也只能是镜子。
至于那块令人赞叹的‘巨镜’,它甚至被切开了!
切开的小块用作不同的研究,因为要用一些破坏性的方式,所以只能这样了。
有的镜子碎片,被人用特殊的药水洗掉了镜子背面保护镀层的油漆。有的镜子碎片被放进了坩埚中烧,重新变成了玻璃液。有的镜子碎片被人则被人拿着放大镜观察断口。还有的镜子碎片,明显是镀层的部分被刮了下来,又有不同的验证……
安德里亚抓住自家制镜工坊的匠师:“怎么样了?难道一点儿进展都没有吗?”
花白头发乱糟糟的匠师抬起头来,摇摇头,又点点头:“哦,大人,我们进展不大。我们只是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这简直就是个奇迹,您明白吗,奇迹——我们甚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可以将玻璃的部分做的那么完美。”
“是的,镜面有抛光的痕迹,做过宽片玻璃的匠师一眼看出来了,是用特殊的擦粉打磨抛光的。但这不能说明什么,完全无法解释他们怎么把玻璃板做得这么薄的同时,还如此巨大。您瞧瞧,多么均匀的玻璃片!这么大的玻璃,厚度都是一样的,一点儿不差!”
足够薄的玻璃片,才有比较好的反射,作为大力投资玻璃镜行业的商人,安德里亚这一点还是知道的。他这个时候也注意到了,这么大的穿衣镜,其厚度却和自家工坊制作的小块玻璃镜差不多,甚至更薄!
其中难度,想一想就知道了!
小块玻璃要做薄,有很多办法可行,可大块玻璃就是另一回事了。以此时制作玻璃板的原料、制作方法,玻璃质量根本和后世玻璃没得比。大块玻璃板稍微薄一点,是真能立刻碎掉给人看的。
“……唯一要说进展,大概是镀层了,我们差不多能确定,他们选择了银作为镜面反光层。”匠师抓了抓头发,脸上的神情却不像是为这个进展而高兴。
“但这并不算什么,适合当做镜子镀层的金属很有限,有这样清晰、真实效果的,实际屈指可数。”
“只是,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大人,您知道吗,他们并不是在玻璃板上贴了一层银箔,他们是镀上去的,是真正的‘镀银’!这一点我们很肯定,贴的银箔再紧密、均匀、光滑,也不可能达到‘镀’的效果。”
虽然很反常识,但镀银确实是非常晚才有的技艺。大概是镀金工艺太早被发明出来,给后世人一种错觉,镀银应该和镀金差不多——现实却是,或许是因为银子相对便宜,大家根本没有动力,像研究出多种镀金工艺一样,弄出镀银工艺。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制作出一样的平面玻璃,以及如何给玻璃板镀银……对吗?”安德里亚简单粗暴地总结道。
“是这样的,大人。”匠师低声答道。这两个问题说起来简单,其实哪一个都没有头绪,不知道该从哪儿做起。
看了一会儿工匠们工作,实在也看不出、听不到更多了,安德里亚还是在晚餐前离开了工场。晚餐他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宅子吃,而是和包括会长在内,行会内财力雄厚,且对玻璃镜这个新兴产业有兴趣的会员,一起在商馆吃的。
关于特鲁瓦制镜业的技术,当然不能单指望几个工匠搞‘逆向工程’。事实上,他们还有另一套更有效、更可控的打法。他们聚在一起,就是为了商量这件事的。
“……匠师们没什么进展?”有人洗了洗手,就开始大快朵颐。
听人汇报了工场上发生的事儿,倒没为此动容。撕咬下了一块羊腿肉,他才慢慢说道:“所以还是要派遣间谍,总比赌几个匠师能聪明到看穿布鲁多人的把戏靠谱。”
是的,更有效、更可控的打法,指的就是派遣‘商业间谍’。
这在此时算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保有特殊技术的城市,靠此轻松发财,其他人当然会嫉妒,进而想要保密我、的技术。而在自己没有头绪的情况下,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不就是派人去窃取相关技术吗?
“现在的问题是,合适的人选不是那么好找的……你们有什么推荐的吗?”会长很沉得住气,轻轻说道。
第59章 穿越中世纪059
尼斯共和国最初只是一个城邦国家, 以‘尼斯城’为核心。但随着这座城市越来越富有,影响力越来越大,周边越来越多的土地也被纳入了尼斯共和国的版图。可不管怎么说, 最重要的还是尼斯城,也只有尼斯城!
这完全是一座工商业者的城市,城中到处都是工坊、商铺。他们不只是做本地人生意,还接收世界各地的订单。
另外, 这里也引进几乎全世界的商品,无论是苦寒北地而来的特产金色琥珀、皮草;还是进口自非洲大陆, 最优质的护发油、皮革;又或者来自东方的马匹、织毯、刀具等, 甚至更遥远东方的丝绸、食糖……尼斯城无所不有。
这引得所有人商人都会来此采购,然后再带回去分销。
很多别的地方没有的商品,也只有尼斯城,以及少数几个罗兰西名城能买到了——此时的罗兰西,因为地缘位置、重商传统等,算是一个东西南北商品汇聚之所。这和布鲁多那种集市期间, 商品过境还不太一样。
像是画家们,就非常喜欢开工前来尼斯、托斯卡纳等地采购,因为颜料往往既珍贵、又小众,在他们工作的地方很难买到、买齐全。
就在尼斯城的百商百业中,梅切莉大街的某个行当似乎并不出奇——这里集中的商家主要是卖布料、金边皮革、武器,以及书籍的。事实上,此时的梅切莉大街可能是整个西方世界最大的书籍集散地了。
此时西方世界的书籍还基本都是抄写出来的,印刷术尚未传来。而一开始, 抄写这份工作基本由修道院垄断,毕竟只有宗教方面需要大量抄写书籍。而且恰好修道士是一群过着与世隔绝生活,有充足时间做抄写工作的人……至少那个时代是这样的。
之后, 抄写员就不局限在修道院了,只要哪里有贵人需要抄写员,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简单来说,这就是某人有抄书的需求了,会请抄写员来家里工作。但直到这时候,也很难围绕书籍产生一个产业。
不过随着人们对书籍的需求越来越大,也不在局限于宗教典籍,这个图书市场终于发展到了商人加入其中的地步。
这上面,梅切莉大街的书商是首开先河的群体之一,他们会和很多抄写员、袖珍画画家合作,指定抄写书籍,放到书店售卖。嗯,也接受客人的订单,然后给抄写员派工作——顾客固然可以直接找抄写员,可他们不清楚行情,拿不到书商的价格,还不了解抄写员的水平。
很可能花的钱更多,还不稳妥。
另外,梅切莉大街的书商也普遍做二手书生意,这不奇怪,即使是后世,二手书生意也规模不小。而在此时,书籍是尤其珍贵的东西,哪怕对贵族都是如此。这样的话,一本书并不会因为换了一个主人而价值降低,决定一本书价格的只有内容,以及保存情况。
洛伦佐是梅切莉大街的一家书商,就和街上其他书商一样,他的店铺门外就摆着书架。书架上是他店中可出售书籍的目录或扉页,用以招徕顾客。而走进他的书店,首先看到的是正对面的大柜台,按平常的情况,这时候他就应该在柜台后,但他偏偏不在。
他在店内的一个架子旁,监督伙计整理一批刚刚收来的旧书。这来自某个挥霍无度的败家子,在继承家财后,他以很快的速度消耗掉了曾祖父到父亲,三代积累的财富。到现在,店铺、城外的土地、股份等大宗都卖掉了,就该轮到家里的小件了,这些书不过是其中之一。
“小心一点儿……这都是很珍贵的书卷,大多是羊皮卷、牛皮卷,其中还有两百年前的……”洛伦佐看着伙计将书按照一定分类放到书架上,书口朝外,整整齐齐,点了点头。
此时的书籍和后世不太一样,装帧好的书籍摆上书架时并不是书脊朝外,而是书口朝外的。不过书口上也会有书名和作者名,倒也不用担心不方便查找。
“希望这个月的顾客会多一些……”洛伦佐扭头看向另一面书架,那儿放的是新抄写的书。
不同于旧书都是装帧好的,新书往往是散页。用大大的深蓝色信封装着,一袋一袋紧紧挨着存放,只有一边的小吊牌能说明信封里装的是哪本书……这些书等待着顾客决定要如何装帧,他们可以让书店帮忙装帧,也可以自己拿回家‘DIY’,当然,前者是要花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