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中世纪女领主by三春景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8

治理城市是有动力,有能力,更有必要的。
西方中世纪就不是了,对于领主来说,乡下地区才是最好的。至于城市,他们离不开城市带来的服务、财富等。但另一方面,作为统治能力欠费,就喜欢最简单的土地经济的军事贵族,他们又抗拒城市的活力、流动性。
更多时候,他们都假装看不到城市,只是在需要收税的时候才会看向城市。而有些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所以历史上,城市大多依靠主教维持住了稳定。这也是现在很多城市,其实际统治者依旧是本城主教的原因。
这种政治传统,又怎么能指望封建领主有动力、有能力去治理好城市呢?也不怪城市总是怨恨自己头上的贵族领主——总是从城市榨取财富,却从没有真正建设过城市。
至于说,古代华夏城市和中世纪城市画风不同,具体的原因,那就是大家都说的很多的那些了。其中之一,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粪便的处理……华夏古代的劳动人民,堆肥技艺高超,对粪肥的利用是非常极致的。中世纪的人们虽然也用粪肥,但并不重视。
结果就是,粪肥的价格不高,至少要特意运输粪肥去田间,是没有人做这个的。一般也就是从城里拉出来的粪便,恰好城郊不远有耕地,就会泼洒在土地上(都不知道积攒了多久了,不是新鲜的,倒也不用担心烧苗什么的)。不然的话,那些粪便的归宿也就是河流了。
是的,此时当然会把粪便收集起来,拉出城去,不然城里早就没有下脚的地方了。至于为什么还那么常见粪便,只能说这是个麻烦事儿,效率不高,处理总赶不上生产制造的。再就是厕所缺乏,中世纪人又没有现代人的卫生常识,随地解决也不奇怪。
有鉴于此,路易莎和下属讨论了一番,在特鲁瓦城内选定了22个人流量很大、随地大小便现象格外严重的地点修建了公共厕所。这些公厕,每个有6到20个马桶不等——是的,路易莎没有让人修厕坑,而是选择了马桶。
厕坑的好处是可以多用些日子,不必每天清理,比较省事儿。但问题是,公厕的话,肯定是要雇专人长期清理的,根本不用考虑‘省事’的问题。而且那么多间公厕,每天都要清理的话,全都收一遍,还攒不出一整车拉走?
而一旦转过这个念头,就能明白用马桶的好处。
首先,马桶比厕坑好清理!一个又大又深的厕坑,要大致清理完毕,是能够让清理的工人,以及附近居民、行人都崩溃的!马桶就不同了,直接担到车上、盖上桶盖,运走完事。之后在城外开阔地带清洗马桶什么的,也比掏厕坑轻松到不知道哪儿去了!
感觉‘轻松’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这一套才能运转顺畅,每天都按部就班做起来,不会有积攒。像厕坑那样,谁也不想动,一天天下来,可想而知会有多糟糕。
其次,这样可以降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中世纪城市的厕坑好一点的用砖石砌成,差一些的直接挖个土坑了事,而哪怕是砖石厕坑也不会用砂浆涂抹。换句话说,粪水是会沁入土壤的……市民们不在意污染地下水什么的,甚至没有这个意识。他们普遍还觉得‘水分’沁入土壤还挺好,这样厕坑可用更久再清理。
另外,还有很有名的,利用河流做天然的厕坑——将厕所建在河边或者桥上,尤其是桥上,从桥下经过的船,有时就会遇到‘屎雨’。这种,一向是后世现代人嘲笑中世纪时,常见的大无语场景之一。
而这,显然是对水体的极大污染……水体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超过限度后,那就难绷了。
流经特鲁瓦的河流就有污染较严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特鲁瓦城的皮革加工业非常兴盛,甚至有一整个街区为硝皮匠占据,他们一般加工羊皮——布鲁多自古就是丰饶之地,土地种植谷物产生的盈余足够多,于是就有土地可以用来经营葡萄园,另外牧场也挺多。
葡萄园对应的当然是葡萄酒酿造业,牧场对应的是养羊业。而养羊带来的就是本土毛纺织和羊皮加工的兴旺发达,如普罗万,是远近知名的毛纺织中心。又譬如特鲁瓦,每年的集市出售大量皮革、毛皮、生皮,除了外地来货,也有大量的本城生产。
而一旦和皮革产业扯上关系,可想而知会有多脏多臭多大污染!即使已经尽力将硝皮匠们安排到城市下游了,河流情况也不容乐观……这种情况,市民往河中倾倒垃圾、粪便,也可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路易莎很难改变其他人在这些事上的认知,更无法让市民们彻底改变自家的排污方式(这要花钱的),也就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了。
“……这是必须一直做下去,公厕也需要长期维护,最好专门成立一个‘清洁公司’。由清洁公司承包公厕清洁工作,市政府拨款付账……伯爵已经出了建公共厕所的钱,市政府不能一毛不拔。”路易莎在视察还未运行的公厕时,对特鲁瓦市长提出了要求。
“‘公共厕所’要在特鲁瓦的法律中注明,属于‘福利设施’,也就是说,收费是不允许的。”路易莎还补充了一句。
公共厕所一旦收费,不是说就没人用了,但占人数最多的穷人肯定就不会用了。那样的话,不是又回到了随地大小便的老路上吗——如果有的选,没有人愿意在露天公共场合方便。所以纠正这一问题,并不是要开展卫生教育、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让人有免费厕所去方便。
市长有一些犹豫,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这就是人都认识的好处了……市政府的钱总是不够的,但钱依旧要花,至于花到哪里,不花哪里,能够百分百确定的才是少数,多数还是看市政府诸公的意思而已。而路易莎和大家都认识,还是未来的领主。她都开口了,只要不过分,是很难拒绝的。
说到底,这本身也是为城市好,拨款在这件事上,至少能够得到很多市民支持。
市政府答应出钱,这件事就简单了——‘特鲁瓦清洁公司’总部设在城郊,这里位于流经特鲁瓦城的河流下游。特意挖了一条引水渠从河中引水,灌成好几个池塘。
每天天不亮,要在市民们还没开始一天生活前,给公厕换上清洗干净的马桶,又收来用过的马桶。用过的马桶会收集到一起,坐‘粪船’去到河流沿岸的各个庄园,一般是今天去这个庄园,明天去那个庄园,倒进庄园的粪肥发酵池里,等待发酵并变成干粪。
这只是最简单的堆肥,肯定没有华夏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之下的粪肥好用,但总归是给粪便找了一个去处。而庄园里的耕地,多了肥料之后也能比过去肥沃——过去大家不是完全不会用粪便肥地,只不过农夫普遍不重视这个,而且这时的运输成本摆在那里,真的没人愿意运这个。
路易莎也是利用了本地水网密集的特点,让把马桶直接送到了沿河庄园,这才勉强让成本可接受(市政府能给的钱就那些,而清洁公司始终还是得靠自己生存下来,才不至于将来人亡政息,所以成本控制是必须要做的)。
之后,从庄园回来的‘粪船’会在倒完马桶后,回到特鲁瓦郊外、河流下游的公司总部。在那些挖好并引水的‘池塘’里,进行清洗——马桶收集在引水渠连接的第一个池塘里,不需要清洁工直接清洗,稍微浸泡一会儿,就可以拉开第一个池塘与第二个池塘之间的水闸。
因为池塘有高低落差,第一池塘的水会冲进第二池塘,之后还有第三池塘、第四池塘,都是要依次放水过去的。
冲过了两次后,马桶的情况就好多了,清洁工可以在池塘码头上用刷子进行一番清理,再放掉水——之后还有第四次进清水,用来最后泡一泡这些马桶。差不多了再打捞上去晾一晚,第二天天不亮还要送进城里,替换昨天用了一天的马桶呢!
至于清洗过马桶的水,则是用来给城郊菜地浇地用。这一点西方古代和华夏古代没什么不同,近城的城郊,菜圃农业都很兴盛。因为城市居民很难自己种菜,且太远运输蔬果进城就不划算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城郊菜园就很赚,不大的地块就能养活菜农一大家子。
洗过马桶的水浇菜地很好用,这一点也是路易莎上辈子看网文知道的冷知识……现在就用上了,用来处理‘污水’。
推荐这些‘污水’给周边菜农也不难,种菜对土地肥水要求更高,专业菜农还能不理解粪肥?真的不理解,也不能时不时就让城里掏完厕坑的粪车,把粪水倒在自己的菜地上了。

第70章 穿越中世纪070
就这样, 公厕开张后,人们很快发现城里的卫生状况迅速改善。除了不懂事的小孩子,普通人都会就近找公厕方便, 而不是随地大小便……这不仅仅是因为大家有羞耻心,也是因为公厕的条件比街边沟渠,或者某个草丛要好。
修成坐台的位置,掏出一个个坐便孔, 坐上去就可以方便——马桶在坐便孔之下,清洁公司的工人可以打开坐台正面的‘小门’, 取出里面的马桶(平常还有‘公厕管理员’巡视公厕, 负责打扫卫生,以及给满了的马桶盖上坐便孔什么的)。
除了味道稍微重一些,公厕方便肯定是轻松多的,更重要的是,这避免了很多尴尬场面。
另外,随地大小便的人迅速减少,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路易莎搞了一次搬空粪便山的城市大扫除。过去因为各种原因,城内堆积在地表的‘粪便山’,也铲干净后装船,运到了沿河庄园做粪肥。大都是陈年了的干粪,还不用等了,立刻就可以洒进地里……
这样过后,城市干净了很多, 再加上有了公厕,大家也是本能地不好意思破坏干净了不少的环境——典型的‘破窗效应’。
在此基础上,路易莎才让人用砖石、灰浆在城市几个固定地点修建了‘垃圾池’。当然不是垃圾桶, 垃圾桶是很有可能被人偷走的!这样的垃圾池路易莎也很熟悉了,她上辈子小时候,城中村里还有不少呢!
她上学的小学内也有垃圾池,每天的值日生还要将班级垃圾桶倒到垃圾池去……
不同于公厕,分布点比较多,垃圾池就主要在城内几个‘手工业区’了。这主要是因为,其他地方倒垃圾的需求并不大。古代人的生活垃圾极少,一件东西往往会被利用到极致也不会被抛弃,就连厨余垃圾都还可以弄去喂猪呢(城市里养猪的还不少!)。
相比之下,也就是手工业区,生产活动会产出不少垃圾!尤其像是硝皮匠街区、屠宰街区,不知道往河里倾倒了多少东西,河流没有堵塞,只不过是水量足够,但污染是肉眼可见的了——所以垃圾池密集地设在这些地方,还要勒令作坊只能将垃圾倒进垃圾池,否则便施加罚款。
肯定还有作坊不按要求倒垃圾,到时候罚款得到的钱,刚好专款专用,用来每天雇垃圾车清理垃圾池,将垃圾拉到城外填埋。
路易莎在城郊选了一块盐卤地作为垃圾填埋场,还让自己的机械设计师莱昂设计了一款省力挖坑的机器。两个人操作,半天时间就可以挖出一个够填埋场使用一个礼拜的垃圾坑,倒满后再花一天时间填土埋上——坑挖的不算深,填土也薄,压实是没怎么压实的。但这不是问题,古代垃圾大多可降解,污染能力和后世也不可同日而语。
清理城内‘陈年污垢’,新设公厕、垃圾池,大干两个多月后,特鲁瓦城说是重获新生,或许有些夸张了,但的确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都做得很好,接下来只要新挖排污渠就好了。”路易莎表扬了一番办好公厕和垃圾清运工作的人,发了奖金。然后没有休息,立刻安排起新的工作来。
相比起又脏又臭的公厕和垃圾清运,新挖排污渠听起来虽然累,但已经好接受多了。所以有资格在场的人都打起了精神——当然,反正一线工作也不是他们做,脏臭的也不是他们。他们高兴的是,新挖排污渠听起来就是个比较大的工程!
如果是全城系统的排污渠,那得花不少钱……嗯,负责这样的工程,大家都是能捞到油水的。
事实也差不多如此,从伯爵那儿抠到的‘特鲁瓦城改造基金’,绝大部分都花到这个上面了。其他的要么花钱不多,要么根本不用花钱,可以从市政府或者城中商人身上想办法。
“……这是查看过旧的排污渠后,雷欧匠师画的沟渠分布图,比过去的更合理,还充分利用了部分旧沟渠,减少了工程量。”路易莎将图纸给其他人看。
负责修筑特鲁瓦城堡的雷欧匠师,虽然应该属于建筑师一类,过去也只督造过教堂和城堡。但这年头也没有专业的城市设计师啊,雷欧匠师就算是这方面的专家了。毕竟像特鲁瓦城堡那样的大城堡,整个城堡要考虑排污系统,也是很复杂的。
城市的复杂程度是要更上一个台阶,但雷欧大师对比其他人,已经非常专业了。
“……街道两侧的排污渠填埋,要在街道中央挖排污渠吗?”有人摸了摸下巴,对这个设计有些不解。
“对啊!这样其实更好呢!”也有人恍然大悟:“过去排污渠都在两侧,市民一旦侵占街道,首先就会影响到排污渠。很多排污渠被填埋,还有的排污渠简直成了私人垃圾池。如果在街道中央,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
过去特鲁瓦的城市排污渠就像大多数城市一样,出现在街道的话,就在两侧的位置。这一方面是因为,屋檐有大量落水,排污渠正好可以接住,顺畅排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的排污渠大多数是明渠,为了不影响通行,放在两侧也是比较好的。
“而且,街道永远都是中间低、两边高,排污渠在街道中央才能更好排水排污。”有人也跟着赞同道。
他说的也没错,非常奇葩的是,此时城市道路几乎都是中间低、两边高。这或许有道路中央长期人走车压,天长日久压低了的可能性。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修筑和维修时故意的,因为只有这样,城市积水时,才没那么容易影响到住户。
只不过那样的话,住户门口的街道就会积水成小河了。而更多时候,积水不那么严重,街道走车马也能飞溅大片污水,给两边的住户和行人带来不大不小的困扰。
“但这样,会不会妨碍通行?”有人立刻指出了那个最显而易见的问题,那么大个沟渠在那里,一不小心就会坑到经过的人、车、马啊!
“所以这些沟渠不会是明渠,上面会用石板封盖!”路易莎显然不会漏掉这么大的问题,表示自己早有准备……其实她早就看‘明渠’不顺眼了,有碍市容市貌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原因,关键是污水渠就那么敞开,真的大大‘利好’疾病传播!
当然,盖石板的做法,严格意义上也不算暗渠,只能算半暗渠。不过这大大降低了工程量,不用深挖下水道,今后维护也相对容易。而且以特鲁瓦的城市规模,这也算够用了。所以最后选定了这个方案……算是妥协的产物吧。
用砖石涂抹砂浆修沟渠,再盖上石板,大家看到这个计划,立刻心里计算起来,这里有多少油水。路易莎则表示,这个工程她打算采用分包的方式承包出去。首先将排污渠分成数段,凡是有意向的包工头都可以来承包,要以‘段’为单位。
承包并不是说说而已,得写‘标书’,说明自己手下有多少人手、工具等,然后为这些分成段的排污渠分别报价。路易莎这边会和市政府组一个招标委员会,综合考虑施工能力和价格,确定承包人。
这样,最后市政府和路易莎就不用费力监工了,只要最后负责验收一下就好了……大家照着这套来,虽然没有预想的吃到多少油水,但好歹有得赚。私下嘀咕路易莎有些太精明之外,也就接受了。
另外还有些人,做不了修沟渠的事,那还可以承包填埋、梳通旧沟渠,这种没技术含量的工程——部分旧沟渠不在新的排污系统当中,为了防止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干脆就填埋了,还能直接用挖新沟渠的土来填埋,更加省事。
其他还要重新用上的旧沟渠,则是在过去很多年里,或多或少积攒了堵塞问题。趁着这次机会,干脆就清理梳通一遍。清理梳通完了,也是一样要铺砖石砂浆、盖石板的。
在特鲁瓦城大修排污渠的过程中,路易莎看着位于道路中央的排污渠,甚至还有了新的主意。就对市政府的人建议说:“这些可以供两辆,以及两辆以上马车通行的街道,要划分出左右行道,以中间的排污渠盖板为界,人、车、马都靠右。”
“只能供一辆车通行的窄街,就规定单向通行……这个你们要去实地查看,确保那条窄街哪个方向的人车流动更多。另外,还要在附近找到可以供反方向通行的过道,以免造成交通不畅。”
至于只能过人的巷道,车都不会走的,一般也没什么交通堵塞,就不用做这些规定了——路易莎是想起来,特鲁瓦城作为一座商业城市,物流量是比较大的,平常就时不时拥堵。到了集市期间更不用说,很多路段可以说寸步难行!
这对市民生活,还有来参加市集的商人,都是极大的不方便。
路易莎在修排污渠之后,也没有经费了,但现在这个解决方案根本不需要花钱,只要市政府出一条规定就可以了。而它的作用又是极其明显的,有了这样的通行规则在,以中世纪的道路流量,至少日常就不可能拥堵了!
集市期间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堵塞,但也绝对比现在要好得多……呐,这就是设计精妙简单而成本低廉,现代社会的经验就不存在没价值的,只看能不能融会贯通解决问题。
听路易莎提出这个‘通行靠右’的设想,大家半信半疑。一方面听起来是很有道理,很多拥堵都是由避不开的对头相遇引起的。大家同向而行的话,即使通行量再大,也就是慢一些,不至于彻底堵塞吧(以中世纪的情况来说,大体如此)。
另一方面,又不确定这样的规定能否很好执行,以及执行之后作用到底多大……嗯,前者还可以通过市民自监督来做,尤其车辆逆行,可以举报罚款!想必被对方逆行耽误的人很乐于做这种事……形成习惯后就好多了。后者,只能说大家很难想象完全没见过的事物?
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又不需要花钱,路易莎既然吩咐了,市政府也愿意试试看——这就是威望的作用了,如果之前大家都没有和路易莎打过交道,以及路易莎没有主持之前的建公厕、垃圾清运、现在的排污渠工程,哪能这么容易!
不花钱归不花钱,市政府却是需要耗费精力的。下达一项法条哪有那么简单,一般市政会议不得讨论?更不要说事后向市民宣讲,以及具体的执行监督工作了……此时市政府的规模都是很小的,就算能发动市民帮忙,这也够他们忙的了!
在城里因为挖排污渠,到处都像大工地,短时间内有些乱七八糟的时候。路易莎依旧没停下,规定一切要在特鲁瓦热集市前结束,不能妨碍举行集市后,她就召集了面包师行会,宣布了一件事。
准确地说,她只是坐在一旁‘旁听’,发言是由康奈尔骑士代她进行的。
“先生们,你们瞧,这是新发明的烤面包专用容器,路易莎郡主将它命名为‘烤盒’,或者‘锡盒’。”康奈尔骑士拿起一只长方形的不带盖锡质吐司模具说。
这就是‘烤盒’,不同于路易莎上辈子见过的烤吐司模具,各种材质,各有优点。中世纪的路易莎最终选择后世已经不多见的锡制烤盒。
选择锡的理由很简单,它熔点低,易制成薄皮容器,中世纪的金属工艺要制作它也很简单……这大概也是历史上,最初的吐司模具就是锡制的原因之一吧。后世将这种模具叫做‘烤厅’,说不定这个‘厅’也是因为锡而来。
因为锡的英文‘tins’,发音就是‘厅’嘛。
“揉好的面团切成大小合适的条状,放进这样的盒子里,再送入烤炉烘烤。用上这样的烤盒后,一炉面包能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份量多很多。而且还比以前要干净得多,我想每一个买面包的人,都愿意购买这种。”
“对了,没有圆面包和棍面包那么大,这样的长方面包还能烤得更轻盈松软,口味也会好很多呢!”
“其实我不是太明白,为什么诸位依旧坚持烘烤和农村面包房一样的面包。你们的顾客并没有储存面包的需求,只是购买今日所要吃的面包,嗯,最多连明天的一起买。你们大可以将面包烤得松软轻盈一些……”
康奈尔骑士其实并不知道面包烤制的过程,但并不妨碍他在路易莎授意后,照本宣科说明‘烤盒’的好处。
此时普通人吃的面包,大都是一种脸盆大小的圆面包,再不然就是一只手臂长短的粗棍形面包。但不管是那种,都比较粗糙、耐放。这大概是因为农村的人们难得去一次烤面包房,往往一次性会多烤一些,而这就要求面包本身要耐放了。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会把面包做的很大、很紧实,都是为了减少和空气接触面积,利于保存。还会烤得更干,即使达不到饼干的程度,也比较干硬了……但其实,城市生活并不需要这种面包。
不同于乡村面包房,一般是一家一户去烤面包,一次烤够自己家一段时间要吃的。面包房严格来说是个烤面包的地方,赚得是场地费、工费,而不是卖面包的钱。城市面包房却是在卖面包的,除非是面包价格不稳定的天灾人祸时期,不然市民都是吃多少买多少,多的话也就是买最近一两天吃的。
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必为了耐放而牺牲面包的口味,弄得大而紧实,还那么干硬。
即使此时的人们食量比较大(毕竟主要靠主食摄取能量),烤盒烤制出来的磅面包也是足够的。实在不够,多买几条也该够了吧?
而一旦越过作为主食的面包,只能是大圆面包、粗棍面包这个思维定式。城市面包房开始主要提供长方形面包(切片后就是吐司片了),市民们的生活幸福感就会有一次巨大提升——说实话,大部分人吃的那种大圆面包、粗棍面包,真的谈不到多好吃,吃它就是为了活着而已。
虽然,对很多人来说‘活着’已经很难了,吃的东西连为了‘活着’都谈不到……
面包师兼面包房老板们(此时大多身兼两种身份),互相看看。一边面对一旁定海神针一样旁听的路易莎郡主,不敢说出什么反对的话。另一边,又实在闹不明白,路易莎郡主怎么管起他们面包师怎么烤面包的事了,难道是打算卖他们这种烤盒,好赚一笔?
呃,‘卖’太奇怪了,不像是领主老爷们会做的事。或许是收税呢?集市上要用领主提供的标准量具,就得花一次钱,这是一种税……现在,路易莎郡主是希望大家用她提供的容器,按照标准制作面包,从而设立一个新税种吗?
面包师行会在每座城市中都非常重要,他们或许不如其他行会有财力,但因为关系到整座城市吃饭的问题,一向是市政府和领主重点关注的。不过,市政府和领主主要关注的是面包价格、面包质量,要确保面包价格不会高到市民吃不起,也不能过于以次充好。
毕竟是吃进嘴里的东西,实在不行,肯定是会闹的……此时城市暴动往往就因为这些事而起。
面对大家有一些迟疑的神色,还是面包师行会的会长站了起来:“放心罢,先生们!这是一件大好事,你们跟我来……路易莎郡主这主要是为特鲁瓦城的市民们好,见他们吃的面包太粗糙了,才有这样的想法。”
为了顺利推广‘烤盒’,肯定是提前和面包师行会的会长打过招呼的。有他这个行会自己人说话,其他人才放下了一些戒心——虽说,会长其实不太理解,路易莎干嘛在乎市民们吃的面包太粗糙。之前的面包又不是不能吃!很多人还吃不到,只能吃麦粥呢!
这种麦粥可不是后世想的那种,干干净净、软软糯糯的粥。此时穷得只能吃麦粥的人,一般只会手舂石臼,稍微加工一下,甚至完全不加工,直接带壳煮麦。
喇嗓子的麦壳,晒麦时混进去的砂石灰尘,混在一起煮,进食本身就完全成了一种折磨。
对于这些疑惑,行会会长只能心里解释为路易莎郡主是大贵族嘛,高高在上,不知民间疾苦。来到特鲁瓦城,看到城市里的市民吃那种大面包、陈面包,就觉得太粗糙了,出于同情就打算在面包师中推广烤盒和新式样面包。
只能说,过程错了,最后的结果倒是对的。路易莎很大程度上确实是同情此时的平民的,只不过她也做不了更多,也只能做做这种不花钱就能改善他们生活的事了。至于更多的事,还是等她当上布鲁多领主再说吧。
面包师们在行会会长的引导下,去了开会房子对面的一家面包房,这是在场的一位面包师开的。征得他的同意后,会长就让学徒做好新烤一炉面包的准备——在面包炉里烧火,等到炉子足够热了,再取出还未烧完的燃料,并扒出炉灰。
看起来这间面包房还比较讲究,学徒还用一个拖把一样的清洁工具,蘸水后再面包炉里擦了擦,多少擦掉了一些残余的炉灰。
按照此时烤面包的方式,之后就该是将捏好的生面包用一个长柄工具递送到烤炉内了。
是的,面包直接和炉底接触,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沾上炉灰。而虽说高温消毒,这些炉灰肯定是无毒无菌的,但吃一嘴炉灰本身就让人很不愉快了。
学徒准备的时候,行会会长点了几个面包师让他们一起准备面包。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重生后,我靠  (历史同人)  我能听到凶案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